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호흡여위중감호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6205
  • 国内刊号: 51-163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2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刘春涛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

    作者:马升军;陈虹;段均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内入院时血乳酸升高的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48 h及72 h动脉血乳酸值及动脉血气,计算12 h乳酸清除率,并作入院时及入院后12 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比较血乳酸恢复正常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乳酸值24h内恢复正常组与血乳酸值72 h内未恢复正常组比较,预后有明显差异(P<0.001);存活组12 h乳酸清除率(43.6%±26.8%)明显高于死亡组(12.3%±39.1%,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25.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1.4%,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钱一龙;赵振中;谢中华;王珠美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79例AE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1例,Ⅱ级31例,Ⅲ级28例,Ⅴ级9例).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FB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数量,并计算CD4+ CD25+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CD4+ CD25+ Foxp3+ Treg/CD4+ T);分析CD4+ CD25+Foxp3+ Treg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级AECOPD患者FBG、FINS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CD4+T及CD4+ CD25+ Foxp3+ Treg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1,P<0.05).Ⅲ级和Ⅴ级AECOPD患者较Ⅰ级和Ⅱ级HOMA-IR升高更为明显(P<0.01,P<0.05);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CD4+T及CD4+ CD25+ Foxp3+ Treg绝对值逐渐减少,其中Ⅲ级和Ⅴ级较Ⅰ级和Ⅱ级明显减少(P<0.01,P<0.05).相关分析表明CD4+ CD25+ Foxp3+ Treg/CD4+T及CD4+ CD25+ Foxp3+ Treg绝对数均与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3和-0.871,P<0.01).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数目和比例降低,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CD4+CD25+ Foxp3+ Treg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抵抗参与COPD的形成和发展.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治疗与中转手术率的关系探讨

    作者:陈瑶;尹万红;王波;邓一芸;康焰;刘进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液体治疗与中转手术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华西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统计入ICU第一天、前两天及前三天累计液体平衡,分别根据四分位截断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入科基本情况,死亡率及中转手术率.结果 共纳入患者208例,根据液体平衡的四分位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5%组、25%~50%组、50% ~ 75%组及>75%组.随着累计液体平衡量的增多,患者中转手术率先逐渐下降,然后逐渐上升,以25% ~ 50%组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以>75%组死亡率、入ICU 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48 hAPACHEⅡ评分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年龄、性别、Ranson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合理液体治疗可减少后期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

  • 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

    作者:刘唐娟;孔晋亮;陈一强

    目的 系统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评价数据库,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至2012年2月,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91年至2012年2月,并查阅纳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来补充.纳入所有研究为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绘制森林图分析疗效.绘制漏斗图讨论发表性偏倚.结果 共9项RCT 537例患者入选.尿激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增加引流(抽液)总量(P <0.000 01),减少胸膜肥厚(P <0.000 01),改善肺功能FEV1%pred(P<0.000 01).结论 与常规治疗(抗结核治疗联合胸腔积液引流或抽液)相比,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可增加胸腔积液引流总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FEV1% pred.

  • 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国内文献分析:附一例报告

    作者:蒋德雄;王廷杰;王红军;冉梅

    目的 综合分析国内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的临床情况,提高对矛盾性栓塞的认识.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或反常栓塞的国内文献,结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病例,汇总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国内文献报道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患者共51例,男27例,女23例,1例性别不详;年龄23 ~ 76岁.发生脑栓塞30例(58.8%),肢体动脉栓塞14例(27.4%),肾动脉栓塞6例(11.8%),卵圆孔血栓骑跨4例(8%),多部位栓塞8例(15.7%),心室骑跨、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栓塞及脾栓塞各1例(各1.96%);其中记录卵圆孔开放35例(68.8%),死亡7例(13.7%).结论 对肺栓塞和/或深静脉血栓患者应警惕矛盾性栓塞的可能,加强筛查,减少漏诊.

  • 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郏琴;孙依萍;蔡蓉;孙晋渊

    目的 总结5例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5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发生率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住院同期肺癌的0.21%;其中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44 ~ 75岁,平均年龄为60.2岁.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4例双侧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分期进行手术治疗,病灶较大的一侧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病灶较小的一侧1个月后行胸腔镜肺叶或病灶楔形切除术.对1例肺内同侧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行同期手术.5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心肺并发症.5例患者均随访3年,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 (4/5)和60.0%(3/5).结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患对肺多原发癌认识的不断增强,其早期诊断和检出率不断提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 阿米卡星对大鼠气管黏膜的影响及氨溴索的干预作用

    作者:黄欲海;赖国祥;柳德灵;文文

    目的 观察气管内注射阿米卡星对大鼠气管黏膜表面细微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氨溴索气管内给药干预,观察氨溴索对大鼠气管黏膜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2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阿米卡星组和氨溴索组.在2、12、24、48及72 h共5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大鼠各12只,其中6只大鼠气管切开插管,行肺泡灌洗,回收灌洗液(BALF)行细胞计数;另6只大鼠处死后取气管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各处理组BALF白细胞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气管黏膜纤毛肿胀,纤毛倒伏,相互粘贴,排列紊乱,部分纤毛顶端膨大成球、多形结节.阿米卡星组BALF白细胞计数高,纤毛受损严重;生理盐水组BALF白细胞计数低,纤毛受损轻;而氨溴索组BALF白细胞计数低于阿米卡星组,其纤毛形态变化与阿米卡星组相似,但损坏程度较轻,修复较快.结论 阿米卡星可对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造成损害,氨溴索可减轻损害,促进气管黏膜的修复.

  • 肺动脉起源异常的CT动脉造影诊断

    作者:马展鸿;刘敏;郭晓娟;侯青;邝土光

    目的 评价计算机断层成像(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起源异常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0.2~33岁,年龄中位数2.8岁.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CT动脉造影检查采用连续容积扫描.结果 9例患者均经CT动脉造影诊断,其中8例为右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为左肺动脉起源异常,均起自升主动脉.其中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为单发畸形.结论 CT动脉造影在对肺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替代心血管造影等有创检查.

    关键词: 肺动脉 CT动脉造影
  •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两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桂贤华;张英为;代静泓;蔡后荣;肖永龙;孟凡青;陈兵

    目的 提高对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 对2例经过病理证实的A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48岁和43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活动后气喘、胸痛等.1例胸部CT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片状实变影,胸膜下分布为主.另1例胸部CT表现右中肺实变影,少量胸腔积液.两例患者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分别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两例患者的肺活检病理示:肺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渗出物,无透明膜形成,相邻肺泡腔内见机化的疏松结缔组织,符合AFO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影像学吸收好转出院.治疗后随访,激素减量,1例病情稳定;1例病变进展,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FOP有独特的病理表现,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治疗反应.对发热和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实变影的疑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无效时,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AFOP的可能.

  • NALP3炎性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晓凌;宋勇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指由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多种非心源性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ALI是常见的呼吸危重症,也一直是呼吸危重症医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关于ALI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的研究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病死率仍高达35%~40%[1].此外,ALI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十分复杂,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的研究结果认为过度失调的炎症反应是导致ALI发生、发展的为重要的因素之一,IL-1β是极具促炎活性的细胞因子之一,能够促进ALI的发展[2].

  • 5-羟色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蓝孝斐;李庆云;周丽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睡眠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进而导致频繁呼吸暂停或低通气.近年来研究提示,中枢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yptamine,5-HT)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作者:屈晶晶;胡成平;顾其华;罗百灵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易患因素、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非重症监护室经病理诊断为肺真菌病患者90例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病原体分布占前4位的为曲霉、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2.2%、20.0%、6.7%及6.7%.其中96.7%(87/90)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糖尿病多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咳嗽(74.4%)、咳痰(41.1%)多见,但不具有特异性.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4.4%).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型25例(27.8%)、结节型15例(16.7%)、肺炎型22例(24.4%)、空洞型22例(24.4%)、曲霉球型6例(6.7%).病理检查前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47例,其余43例活检前均初诊为其他疾病,初诊符合率为52.2%.31例(34.4%)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2年均无复发;56例(62.2%)经抗真菌治疗,出院时43例(76.8%)痊愈或好转,3例(5.4%)无变化,10例(17.8%)死亡,3例(3.3%)拒绝任何治疗.结论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以肺曲霉病多见,常见的基础疾病为COPD、肺结核、糖尿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是常见诱因.确诊有赖于病理学依据,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佳.

  • 9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宿主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分析

    作者:赵宇;蔡绍曦;汪金林;赵海金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南方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PC资料.结果 共90例HIV阴性PC患者纳入分析.年龄19 ~71岁,平均(46.3±12.4)岁.临床症状较轻,体征不明显.CT表现多样,结节/肿块型常见(57.78%),多位于右肺及下叶.有无基础疾病的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0.确诊方式:胸腔镜(VATS) 42例(46.7%),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 28例(31.1%),经皮肺穿刺活检(TNAB)14例(15.6%).48例行隐球菌乳胶凝集(LA)试验,阳性率64.58%.LA试验阳性组主要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为确诊方式(64.52%),LA试验阴性组和未行LA试验组以胸腔镜为主要确诊方式(47.06%和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者有发生PC的可能.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非手术病例的诊断率.LA试验可作为PC早期无创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研究

    作者:徐勋宏

    目的 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48例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初始血乳酸浓度和治疗6h的乳酸清除率差异.根据乳酸清除率水平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初始血乳酸浓度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初始血乳酸浓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2.6±11.3)%比(15.2±10.1)%,P=0.024],而脓毒症体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0.9%比87.5%,P=0.019).高乳酸清除率组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34.6%比53.7%)及死亡率(25.5%比61.1%)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均<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度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临床分析

    作者:朱莹;邬盛昌;胥武剑;徐健;武宁;孙沁莹;司婷婷;李强

    目的 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国内1999年至2012年报道的74例TO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TO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组织病理结果、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TO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男性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胸片一般无提示意义;CT对本病具有初步诊断的作用;支气管镜下表现则是临床诊断TO的“金标准”,镜下可见气管、支气管前侧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突向管腔,无蒂,后壁(膜部)通常不受累,管腔变窄或不规则;组织病理活检可见支气管黏膜下存在软骨和骨组织.TO的临床治疗一般以抗感染、止咳、解痉、平喘、促进分泌物引流等对症处理为主,少数导致气道重度狭窄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TO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胸部CT表现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纤维支气管镜下特征性改变结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可确诊,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

  • 纵隔Castleman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葛挺;吴宏成;沈世茉

    Castleman病为一种较少见、原因不明的不典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1].由于缺乏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加之临床少见,故本病误诊和漏诊率均较高[2].我们总结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Castleman病例并复习了有关文献,旨在加强对Castleman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TORCH研究及其后续分析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作者:郑劲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球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不下,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由此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1年《COPD诊断、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以下简称"GOLD策略")更新内容中,将COPD定义为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1].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 气管插管气囊咬断的紧急处理

    作者:吴小飞;余娅娟

    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是近年来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的救治.本科室2011年8月收治1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后出现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咬断气管插管气囊导管,采用积极补救,避免了重新插管,现报道如下.

  • 腹腔压力对急性肺损伤家猪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祁慧;顾勤;韩云宏;徐颖;刘宁;牛晓蓉

    目的 探讨不同腹腔内压力(IAP)对急性肺损伤(ALI)家猪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只家猪经耳缘持续静脉泵入油酸0.1 mL/kg制作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氮气气腹法制作不同腹腔压力模型,随机将IAP设置为0、15和25 mm Hg,即分为IAPo组、IAP15组和IAP25组,动态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采用脉搏轮廓持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法动态监测心排出量(CO)、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置入食管内压管动态监测食管内压(Pes)的变化.结果 IAP15组、IAP25组与IAP0组比较,Pes和气道峰压(Ppeak)均显著增加(P<0.01),肺顺应性(Cstat)则显著下降(P<0.05),跨肺压(Ptp)呈下降趋势,PaO2亦呈下降趋势,PaCO2则呈上升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P15组、IAP25组与IAP0组比较,HR和CVP显著增加(P<0.05),CI和ITBVI则显著下降(P<0.05),但MAP无明显改变(P>0.05);△Pes与CI的变化(△CI)呈负相关(r=-0.648,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时,腹腔内压增高引起胸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和心排出量下降.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邓宁;常为民;王春全;杨进军;郭伟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预后,将23例ARDS患者分为存活组(n=13)及死亡组(n=10).连续3d利用PiCCO监护仪测定入选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除血乳酸水平外,其他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ICU时EVLWI均较高[(13.9±3.45) mL/kg比(14.87±5.75)mL/kg,P>0.05],但无明显差异.在强化治疗的第2d,存活组患者EVLWI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组患者的EVLWI轻度上升,两组间EVLWI出现明显差异[(11.07 ±2.51) mL/kg比(15.63±5.05) mL/kg,P<0.05].治疗后第3d两组患者EVLWI间差别更加明显[(10.32±1.57) mL/kg比(16.6±4.33) mL/kg,P<0.01].结论 ELVW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ARDS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也提示EVLWI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

  •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植荣昌;李寅环;黄春萍;梁结柱;周锦添;刘知陶;徐轶俊;黄锦伦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影响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28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PV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NPPV治疗组应用NPPV进行呼吸支持.动态观察治疗后的变化,评估达到预设气管插管标准的病例数和相关的指标.结果 NPPV成功率为66.7% (10/1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33.3%比86.4%,P=0.009),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7.7%比27.3%,P =0.300).NPPV治疗成功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例数明显少于失败组(2/10比4/5,P=0.01;1/10比3/5,P=0.03).相关分析显示NPPV治疗失败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相关(r=0.58,P<0.05;r =0.53,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r2 =0.33,P=0.024).与NPPV治疗前相比,成功组治疗24h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29±4)次/min比(33±5)次/min,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升高[(191±63)mm Hg比(147±55)mm Hg,P<0.05],心率、APACHEⅡ评分、pH值和PaCO2无显著变化(P>0.05);失败组24h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快[(40±3)次/分min比(33±3)次/min,P<0.05],PaO2/FiO2呈下降趋势[(98±16) mm Hg比(123±34) mmHg,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NPPV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在有选择的病例中,NPPV治疗ALI/ARDS有效和安全,可以改善ALI/ARDS氧合,降低插管率.此研究结果支持NPPV作为ALI/ARDS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线选择.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海水淹溺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天林;文文;赖国祥;柳德灵;张雷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海水淹溺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PE-SWD)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对照组(C组)、海水淹溺组(S组)和ACE2治疗组(T组).S组用气管吸入海水法建立模型;C组除不吸入海水外,其他处理同S组;T组在海水吸入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重组大鼠ACE2 0.1 mg/kg.于术后3h取大鼠腹腔动脉血,全自动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大鼠动脉血气;测大鼠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8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成功复制了大鼠海水淹溺型肺损伤模型;S组PaO2显著低于C组[(52.34±2.69)mm Hg比(96.40±3.47)mm Hg,P<0.05],T组PaO2显著高于S组[(64.58±3.42)mm Hg比(52.34±2.69) mm Hg,P<0.05];S组W/D比值显著高于C组[(8.30±0.24)比(4.49±0.19),P<0.05)],T组显著低于S组[(5.65±0.25)比(8.30±0.24),P<0.05)];S组IL-8值显著高于C组[(1112.2±40.02)比(440.39±4.06,P<0.05)],T组显著低于S组[(858.56±9.92)比(1112.2±40.02),P<0.05);光镜下可见S组肺组织有肺泡腔内出血及透明膜形成,肺泡水肿及肺间质水肿;T组肺泡水肿及肺间质水肿有所减轻;C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吸入海水可使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ACE2对海水淹溺性肺水肿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对IL-8的影响而产生的.

  • 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成人肺部与重症患者真菌病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范莉超;徐金富

    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ATS)真菌工作组发布了成人肺部和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的官方文件,对成人肺真菌病的治疗制剂及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呼吸和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师的指导意义较大[1].2011年肺部真菌感染指南涵盖真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肺部常见真菌和少见真菌病的治疗,内容丰富,限于篇幅,将其中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4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