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호흡여위중감호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6205
  • 国内刊号: 51-163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2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刘春涛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欣;陈平;肖雄斌;罗光明;戴伟荣;李颖

    目的 评估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湖南省职防院职业病科确诊的12例PAP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胸部影像学的变化,评估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结果 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的12例患者临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低氧血症、过度通气状态及影像学均有明显改善.全肺灌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PAP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 CT肺动脉造影测定脊柱室间隔角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的价值探讨

    作者:刘敏;马展鸿;郭晓娟;邝土光;杨媛华;王辰

    目的 以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为标准,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测定脊柱室间隔角,分析脊柱室间隔角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探讨脊柱室间隔角在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确诊CTEPH的患者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53.08 ±12.43)岁,并随机选取终经临床证实无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CETPH患者均于右心导管检查前1~2d内行CTPA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根据CTPA图像测定CT肺动脉栓塞指数(采用Qanadli肺栓塞指数和Mastora肺栓塞指数)及其脊柱室间隔夹角.结果 CTEPH患者脊柱室间隔夹角为65.13°±12.26°,对照组脊柱室间隔夹角为39.69°±5.84°,两组存在显著差异(t=14.479,P=0.000).CTPEH患者Qanadli栓塞指数为(42.50±17.67)%,Mastora栓塞指数为(30.02±15.53)%.脊柱室间隔夹角与Qanadi栓塞指数(r=0.094,P=0.552)及Mastora栓塞指数无显著相关性(r=0.025,P=0.87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脊柱室间隔夹角与肺血管阻力呈中度正相关(r=0.529,P=0.000),与右房压呈弱正相关(r=0.270,P=0.010),与末梢血氧饱和度、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脊柱室间隔角为67.55°时,对估测肺血管阻力(PVR)≥1000 dyne·s·cm-5的诊断灵敏度为0.714,特异度为0.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结论 脊柱室间隔夹角能够较好地反映CTEPH患者的PVR变化,对评价CTPEH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万志辉;范慧;胡克;余红樱;陈国忠;胡苏萍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在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随机分为3组并进行6个月的维持治疗.A组单纯口服红霉素,B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C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同时口服红霉素.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评分、急性发作频率及肺功能等变化.结果 有8例患者因故退出本试验,54例完成研究.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不能改善患者的咳嗽及咳痰,也不能减少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长期小剂量红霉素能够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当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使用时效果更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指标.结论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激动剂联合长期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能够作为长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选择.

  •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诊治中的对比

    作者:宋美君;吴宏成;汤耀东;朱海东

    目的 比较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与数字减影(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的差异,评价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133例咯血患者先后行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及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图像符合程度.结果 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检出129例患者存在血管异常,其中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检出117例,检出率为90.7% (117/129).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检出117例异常,同时检出4例未见支气管动脉异常,符合率为91.0%(121/133);术前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的异常血管的起源情况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的血管起源情况基本相同,符合率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符合率高,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能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源以提供给血管介入医生做术前评估及准备,可作为咯血患者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 对上海市肺科医师肺康复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小东;金仙桥;李敏;李善群;朱惠莉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三级医院呼吸科专科医师对肺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2011年6月至9月,采用肺康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海市三级医院呼吸专科医师进行测试.结果 总共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单选题答对率为(62.1±18.3)%,多选题答对率为(35.5±15.6)%.问卷的答对率与工作年限及职称无相关性.结论 上海市三级医院呼吸科医师对肺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普及程度欠佳,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 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谵妄的病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作者:梁颖;米玉红;刘双;罗祖金;姚志宏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中患者出现谵妄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EICU呼吸组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未出现谵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共42例,谵妄发生率为7.5% (42/563).所有出现谵妄的患者均合并3种以上疾病,以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低钠血症多见,50%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有创/无创).谵妄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均为11.9% (5/42).与对照组比较,谵妄组住院时间长[14(11)d比12(11)d,P>0.05],住院费用高[28 389 (58 999)元比19 373 (21 457)元,P<0.05].42例谵妄患者中发现由原发基础疾病引起的谵妄占52.4%(22/42),药物因素引起的谵妄占9.5% (4/42),由ICU环境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谵妄占38.1% (16/42).结论 针对ICU谵妄的原因,去除相关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综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陈华文;祝伟;冯俊;李树生

    目的 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每组24只.每组又按时间分为2h组、4h组、6h组、12h组4个亚组,每组6只.预处理组首次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25 mg/kg,24 h后再经腹腔注射LPS 0.5 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二次腹腔注射72 h后,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经尾静脉一次注射LPS 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在第二次注射LPS后2、4、6、12 h,对照组在注射后一次生理盐水后2、4、6、12 h,各取6只处死取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内毒素血症4h时内毒素组肺组织ICAM-1、MDA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7 ±0.53比11.98 ±0.56,(3.93±0.42)μmol/g比(1.24±0.27)μmol/g,( 478.62±45.58) pg/mL比(26.67±2.38) pg/mL,P<0.05],肺组织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26 ±0.31) U/mg比(15.23 ±0.62) U/mg,P<0.05].经内毒素预处理后,预处理组肺组织ICAM-1、MDA和血清TNF-α水平较内毒素组显著降低[42.40±0.44,(2.89±0.49) μmol/g,(376.76±43.67) pg/mL],肺组织SOD水平显著上升至(8.79±0.35)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血症时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 吸毒者的结核病防治进展

    作者:邱丽莉;左丹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年度报告指出,中国2009年有110万至150万名结核患者,并且每10万人口中即有新增病例50至99人.报告中也提到,近年吸毒人数增多,世界范围内有11% ~13%的结核患者呈HIV阳性.而在中国,虽然仅有1.5%的新增结核患者显示HIV阳性,比2007年的1.9%略有下降,但中国结核病群体巨大,其形势仍不容忽视[1,2].

  • 特异调控人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分子:Siglec-8

    作者:毛辉

    在支气管哮喘持续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嗜酸粒细胞(EOS)因其在肺组织内的异常募集、浸润,以及随之造成的非特异性炎症损伤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学者们认为募集在过敏性炎症部位的EOS通过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OS凋亡延迟或不足是支气管哮喘病人气道EOS持续存在、活化、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的重要原因[1].EOS凋亡延迟或不足是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治进展

    作者:李骏;万献尧

    中心静脉置管是现代重症医学救治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目前应用十分广泛.尽管这些导管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但也将患者置于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并发症的危险之中,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并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更为常见,明显延长了ICU住院时间并增加了医疗费用.本文就近年来CRBSI的发病机制、微生物学、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如何根据病原体对CRBSI进行治疗做一概述.

  • 混合性通气障碍稳定期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

    作者:黄毓东;谭卫平;李志平;黄建强;罗益锋;郭禹标

    目的 探讨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情况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用体描箱测定其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和肺弥散功能,并设正常对照组.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肺泡气量(VA)、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膜弥散量(DMCO)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数据作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就DLCO% pred、DMCO% pred及Vc% pred与各通气容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及肺弥散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但COPD组患者的FVC、VC、VA及DM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均在66%以上;TLC% pred平均值较正常上限稍高;而FEV1、MVV、DLCO及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异常偏低,在36%~44%之间;RV% pred平均值则异常偏高,达到188%.DLCO% pred、DM CO% pred及Vc% pred与FEV1%pred、FEV1/FVC、TLC% pred、RV% pred、RV/TLC及VA% pred等通气容量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多处于疾病中后期,肺毛细血管床严重受损,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显著下降,以及严重的气体分布不均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弥散功能的下降首先源自Vc的减低,由于Vc的减低从而导致DLCO、DMCO也随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长期氧疗指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日间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一佳;陶连琴;时国朝;万欢英;蔡晓婷;朱海星

    目的 探讨无长期氧疗指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的日间预测指标.方法 在日间静息状态下测定COPD稳定期门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筛选出48例无长期氧疗指征且日间静息SaO2≥90%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并采用便携式初筛诊断仪进行夜间睡眠监测.结果 无氧疗指征的COPD患者中,日间静息SaO2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呈明显正相关(r =0.79,P<0.0001),与夜间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TB90)呈明显负相关(r=-0.75,P<0.0001);肺功能指标与夜间SaO2无明显相关性.与日间SaO2≥98%的COPD患者相比,日间SaO2在90%~95%间的患者夜间MSaO2更低,TB90更长(P<0.05).结论 日间静息SaO2可作为无长期氧疗指征的COPD患者预测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的一个有效指标.临床上90%≤日间SaO2≤95%且经睡眠监测确诊有夜间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作为长期氧疗的相对适应证,以减少COPD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吸入在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中的应用

    作者:迟玉敏;杜俊凤;姜明明;邸庆国;吕静;王向荣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应用对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于呼吸科门诊就诊的80例稳定期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两组,一组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SF组),一组联合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合组),共治疗12个月.分别于用药后1、3、6和12个月测定患者肺功能( FEV、FVC、IC),6分钟步行试验,圣乔治问卷,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出现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肺功能指标( FEV、FVC、IC)、6分钟步行试验及圣乔治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联合组急性加重次数较SF组明显减少(P<0.05),且急性加重出现的时间推迟(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应用于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能进一步改善肺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金梅;孙丽华;谷伟;谭焰;方苏榕

    目的 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SP-D与COPD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大鼠肺、支气管的病理改变,定量检测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以评估肺气肿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SP-D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P-D含量变化.结果 COPD组大鼠肺、支气管的HE染色下病理变化符合COPD的典型病理改变.COPD组大鼠MLI较对照组明显增宽[(80±5) μm/个比(49±2) μm/个,P<0.05],MAN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74±13)个/mm2比(406±12)个/mm2,P<0.01);内毒素组MLI、MAN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大鼠血清SP-D含量分别为(42.14 ±2.52) ng/mL、(49.59±2.81) ng/mL和(53.21 ±4.17) ng/mL,肺组织SP-D含量分别为0.39 ±0.01、0.56±0.01和0.63±0.01.内毒素组及COPD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P-D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OPD组又显著高于内毒素组(P<0.05).3组血清SP-D水平与肺组织中SP-D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0.94和0.93,P<0.01).结论 COPD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含量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OPD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的研究为将SP-D作为COPD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一定依据.

  • 依从性表格法实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管理的临床疗效

    作者:骆勇;贾文钗;王征

    目的 探讨依从性表格法实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管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住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 h的患者共240例,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表格组120例采用依从性表格法的方式实施VAP集束化管理方案,对照组120例采用日常医嘱的方式实施VAP集束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达标率、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及ICU住院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表格组患者的依从性达标率明显提高(81.6%比52.5%),VAP发生率明显降低(14.5例/1000机械通气日比36.2例/1000机械通气日),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5d比8d),住ICU时间明显减少(8d比13d),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12.5%比28.3%),ICU住院费用明显降低(36437元比58942元),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依从性表格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方案比采用日常医嘱的方式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节约住ICU费用.

  • 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刘振千;冯华松;孟激光;姜义

    目的 评价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住ICU的老年患者给予β-内酰胺单药或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治疗,比较临床稳定时间和病死率,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32例患者中,153例(65.9%)接受联合治疗,联合大环内酯67例,喹诺酮86例,β-内酰胺单药79例(34.1%).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达到临床稳定时间较短(中位数10 d比13 d),总病死率低于单药组(24.2%比43.0%,P<0.01).联合组中,联合大环内酯比联合喹诺酮病死率更低(14.9%比31.4%,P<0.01).简易急性生理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评分高、多肺叶病变及单药治疗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的疗效优于β-内酰胺单药治疗,尤以联合大环内酯为著,推荐联合治疗.

  •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布地奈德雾化液的干预作用

    作者:郭光云;高素珍;陈功;杨力;周琴

    目的 探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及布地奈德雾化液干预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雌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奈德雾化液干预组,每组10只.建立卵白蛋白致敏的哮喘小鼠模型并用布地奈德雾化液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DF-1的表达,分别用HE染色和Wright-Giemsa染色方法对各组小鼠气道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SDF-1在对照组中呈低表达(0.21±0.02),在哮喘组中表达明显增加(0.48 ±0.03),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液进行干预后SDF-1表达明显降低(0.29±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降低;哮喘组中BALF中炎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布地奈德雾化液干预后炎性细胞总数及各分类计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F-1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募集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布地奈德雾化液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可能与降低SDF-1的表达有关.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与白三烯D4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评估价值

    作者:关伟杰;高怡;蒋才玉;谢燕清;安嘉颖;虞欣欣;刘文婷;郑劲平

    目的 比较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测定与白三烯D4(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 对83例受试者(20例未控制、22例部分控制、20例完全控制的哮喘患者及21例正常受试者)分别进行FENO测定(瑞典Aerocrine NIOX MINO)和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两者结果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80.7%哮喘受试者FENO> 25.O ppb.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落在26.0 ~49.0 ppb区间的比例高于完全控制组.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PD20 FEV1 -LTD4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均小于完全控制组.PD20 FEV1 -LTD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14,95% CI: (0.855,0.974)]大于FENO测定[AUC:0.820,95% CI: (0.718,0.921)].PD20FEV1 -LTD4≤4.800 nmol的灵敏度(0.8710比0.8065)及特异度(0.9048比0.7619)均高于FENO≥26.0 ppb作为阳性阈值.结论 与FENO测定相比,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对哮喘的诊断价值更大.

  • 孟鲁司特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红萍;吕燕;梁睿;贾春娥;蒋云秋;王蕾;王莉;王刚

    目的 系统评价孟鲁司特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和Cochrane图书馆等电子数据库,查找应用孟鲁司特与安慰剂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条件的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指南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计算相关临床结局的需要处理的例数(NNT).结果 共纳入5个RCT(n=947)的成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孟鲁司特能明显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的呼气峰流速(MD=10.65[2.81,18.49],P=0.008)和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RR =0.75 [0.62,0.92],NNT =7[4,46],P=0.005),但在减少住院治疗(RR=0.78[0.57,1.06],NNT=19[9,+∞],P =0.110)及治疗失败(RR =0.85[0.67,1.09],NNT=17[9,+∞],P=0.31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ADE证据级别及推荐强度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为低~中等,推荐等级为弱推荐.结论 孟鲁司特能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肺功能,且可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使用,而有关减少住院治疗和治疗失败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10例老年性肺炎型肺癌诊治体会

    作者:江瑞来;江丽平;朱满连;梅建华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肺炎型肺癌(PTLC)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10例老年性PTLC,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支气管镜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性PTLC影像学表现多见气管充气征、蜂窝状透明影、小结节等,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抗感染及抗结核治疗无效.结论 老年性PTLC影像学表现与肺炎类似,但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对抗感染治疗的反应性不符合感染性疾病的特征,确诊依赖于尽早获得病理学诊断.

  • 中国COPD防治的难题

    作者:冯玉麟;王岚

    随着近年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揭示了其发病机制中的众多关键环节,据此开发了新型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大量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已证明COPD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正确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延缓疾病的进程.为更好地防治COPD,全球学者共同推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以指导广大医师规范、合理地诊断、治疗和预防COPD.然而,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COPD的防治工作面临如下的难题.

  • 单纯肺动脉缺如误诊支气管扩张症一例

    作者:何荷;张萍;冯莹;曹惠芳;沈策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间断咯血42年,加重1个月"入院.1969年诊断肺结核,曾大咯血1次,经气管切开抢救成功,正规治疗病愈.此后反复咳嗽、咳黄脓痰,伴间断少量咯血,3个月左右1次.近10年渐进性活动后气促,伴间断双下肢水肿,多次查超声心动图(UCG)提示"肺动脉高压",反复住院治疗.本次入院前1个月上述症状恶化,门急诊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遂收住院.2007年胸部X线片示左侧胸廓缩小,左肺容积缩小,左肺门影消失.

  • 慢性饮酒引起大鼠肺组织损伤及肺纤维化

    作者:于洪志;吴琦;杜钟珍;武俊平;李莉;王星

    目的 建立慢性饮酒大鼠模型,测定肺组织谷胱甘肽、羟脯氨酸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含量,探讨酒精与肺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酒精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给予含和不含酒精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单笼喂养,不再提供饮水.各组动物均于8周后处死,HE染色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间质中胶原沉积情况,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谷胱甘肽、羟脯氨酸的含量,ELISA测定肺组织中CTGF的含量.结果 酒精组大鼠的肺泡及肺泡间隔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壁破坏、塌陷,肺泡间隔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间隔增宽.酒精组大鼠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和CTGF含量高于对照组,谷胱甘肽含量低于对照组[羟脯氨酸:(0.57±0.15) mg/g比(0.40±0.09) mg/g;CTGF:( 306.57±46.86) ng/mL比(134.02±79.82) ng/mL;谷胱甘肽:(0.08±0.04) mg/g比(0.22±0.14) mg/g;P均<0.05].结论 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可建立慢性饮酒大鼠模型.慢性饮酒可引起大鼠肺组织损伤和间质改变,酒精可能是引起肺纤维化的因素之一.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21例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刘寅;蔡礼鸣;赵弘卿;黄谦;朱述阳;陈碧;吴峰;郑玉龙;严玉兰;李宇青;张秀伟;武焱旻;张德平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AEIPF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江苏省11家医院收治的AEIPF患者,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AEIPF患者共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67.4±8.1)岁.IPF病史平均(7.4±8.2)个月,本次发病至入院时间为(7.0±5.3)d,所有病例均出现迅速进展的呼吸困难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均表现为在原有IPF条索影和网格影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其中弥漫型13例,周围型3例,多灶型5例.21例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死亡12例,病情好转9例,病死率为57.1%.结论 AEIPF发展迅速,目前治疗上仍以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为主,病死率高.

  • 临床病理讨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多发阴影

    作者:江立斌;洪辉华;杨珺超;毛玉萍;王真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6岁,退休职员.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年,再发1个月余"于2012年1月9日入院.入院前30年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色白,有时为泡沫状,有时质黏稠,咳嗽剧烈时伴气促、喘鸣、胸闷,无畏寒发热,无咯血,无胸痛,无心悸.在当地医院经抗感染(具体用药不详)等治疗好转.但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受凉"后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4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