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중국소아급구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4/R
  • 国内刊号: 王晓茵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pem@cmaph.org
  • 曾用名: 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宫内窘迫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检测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健;刘卫;冯秀君;吕响红;牟晓峰;綦美花;杨志斌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宫内窘迫的关系及其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表现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发生宫内窘迫的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为窘迫Ⅰ组,出生时有窒息为窘迫Ⅱ组)和3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脐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及血气分析,并在生后4~6 d、26~28 d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 窘迫Ⅰ组和窘迫Ⅱ组脐动脉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Ph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窘迫Ⅱ组的乳酸值明显高于窘迫Ⅰ组,Ph值低于窘迫Ⅰ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脐血乳酸值与Ph值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53,P<0.01),窘迫Ⅱ组的脐血乳酸值与NBNA评分也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78,P<0.01).三组NBNA评分随日龄增长均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脐动脉血乳酸检测可协助宫内窘迫的诊断,并可望作为评估、预测新生儿窒息损伤的指标之一.

  • 严重脓毒症大鼠肺内水通道蛋白-1及Na+-K+-ATP酶变化的研究

    作者:周涛;樊寻梅;钱素云;齐宇洁;陈晖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大鼠肺内水通道蛋白-1(AQP-1)及Na+-K+-ATP酶表达的变化及其在肺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210 g)16只,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即严重脓毒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间隔5 h分两次注射灭活大肠杆菌,建立严重脓毒症大鼠模型.2 h后收集肺组织标本,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和计算肺损伤病理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内AQP-1、Na+-K+-ATP酶、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结果 肺损伤生物学标志[肺湿/干重比(g/g)、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mg/L)和肺泡通透指数(10-3)],严重脓毒症组(4.76±0.10,278.96±60.45,4.73±0.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10±0.07,67.46±13.27,1.12±0.15),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肺损伤病理评分,严重脓毒症组(11.13±1.1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0±0.5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肺内AQP-1、Na+-K+-ATP酶及GR表达面积比严重脓毒症组(0.02±0.02,0.02±0.01,0.04±0.0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9±0.04,0.10±0.06,0.12±0.0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提示,GR与AQP-1和Na+-K+-ATP酶表达均存在明显直线正相关关系(r=0.43,P=0.007;r=0.31,P=0.015).结论 严重脓毒症期间,肺内AQP-1及Na+-K+-ATP酶表达存在下调,是肺水肿形成的原因之一,而二者下调原因可能与GR表达下调有关.

  • 氨基胍、地塞米松和氨力农对内毒素休克兔肾功能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唐浩勋;樊寻梅;王雷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Dex)、氨基胍(AG)和氨力农(Amr)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兔随机均分成5组:手术对照、内毒素(LPS)、Dex、Amr 和AG治疗组.分别于术后30 min(T0)、注射内毒素并达到休克诊断标准时(T)、用药治疗后1~6 h(T1~T6)等各时间点记录血压、心输出量.于T0~T6分别取血、留尿,测血一氧化氮(NO)、血尿素氮(BUN)、肌酐(Acr)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 AG组尿量自T2始显著高于LPS组,BUN、Scr自T2始显著低于LPS组.Dex组尿量始终与LPS组差异无显著性,而BUN于T6、Scr自T2始显著低于LPS组.Amr组尿量与LPS组差异无显著性,BUN、Scr于T6显著低于LPS组.各治疗组RBP均显著低于LPS组,且AG组RBP亦明显低于Dex和Amr组.实验结束时仅AG组NO含量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三种药物中AG对肾保护作用强,Dex次之,Amr弱.

  • 小剂量甲状腺素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凤美;曲启明;石文意;贾融和;刘宝凤

    目的 探讨小儿心脏疾患及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CHF的疗效.方法 (1)检测CHF患儿血清TH水平,并观察血清TH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关系.(2)观察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CHF的疗效.结果 (1)CHF患儿血清TT3、TT4、FT3及FT4均显著降低(P<0.05),Rt3显著升高(P<0.05).随着心功能的下降,TT3、FT3、TT4、FT4渐降低,Rt3渐升高.(2)CHF纠正后血清TH多恢复(P<0.01),而顽固性CHF组血清T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3)顽固性CHF患儿,佐以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1)小儿CHF伴有TH水平,其改变程度与心功能状态具有相关性.随着心功能的改善,TH水平多见恢复,顽固性CHF患儿则无恢复.(2)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对顽固性CHF有一定疗效.

  • 适应性支持通气与传统指令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庆玲;陆铸今;陆国平;贡海蓉;陈伟明;卢亚芳

    目的 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传统指令通气(CMV)对呼吸衰竭患儿通气参数和人机对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复旦大学儿科医院PICU 2006年3~8月20例呼吸衰竭患儿先予CMV模式机械通气,45 min后改ASV模式.记录两种模式下的通气参数、血气分析和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SV模式下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控制频率、浅快呼吸指数分别较CMV模式明显下降(P<0.01、P<0.05、P<0.01和P<0.05).两种模式间的总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呼吸顺应性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异亦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ASV较常规通气模式有利于减轻气压伤、减少人机对抗、实行肺保护策略.

  • 小儿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探讨

    作者:陈鹏;祝益民;李贵南;张新萍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性休克新推荐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采用传统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儿82例(传统方案组)和采用新推荐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儿59例(新推荐方案组),对两组的休克纠正率、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新推荐方案组采取早期多组生理盐水快速扩容使休克纠正率明显提高(30%vs 86%,P<0.01);使用小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可使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降低(50%vs32%,P<0.01);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有助于降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但差异无显著性(70%vs32%,P>0.05);采用新推荐方案治疗后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明显降低(62%vs 44%,P<0.01).结论 应用新推荐方案针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及时恰当的治疗,可降低其病死率.

  •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曹清;周云芳;薛惠良;汤静燕

    目的 探讨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利临床医师提高对其认识,降低相关病死率.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儿中确诊深部真菌感染41例,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策略,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原发病、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并发症、治疗措施等16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校正前后的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41例患儿中19例死亡,占46%.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因素包括相关粒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抗真菌治疗不及时和广谱抗生素应用.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死亡危险因素为:肾功能损害(OR=20.477,95%CI为1.111~377.381)、胃肠功能不全(OR=28.720,95%CI为2.282~361.465)和抗真菌治疗不及时(OR=9.953,95%CI为0.786~125.954).结论 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中,肾功能损害、胃肠功能不全和抗真菌治疗不及时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附12例报告)

    作者:蒙来成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12例纤支镜检查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特征,观察纤支镜检查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评价气管内压力支持通气的作用.结果 12例新生儿顺利完成纤支镜检查,其中NICU患儿10例(83%).1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2%,全部为明显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其中合并X线胸片肺部阴影扩大3例(25%),呼吸道出血2例(17%),心力衰竭1例(8%).检查前后脉搏、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检查后气促症状改善(P<0.05).心力衰竭应用西地兰、速尿治疗后纠正,呼吸道出血、肺部阴影扩大无需处理.气管内压力支持通气可保证新生儿纤支镜检查期间正常氧合.结论 纤支镜检查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部分重症新生儿)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 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对早期脓毒性休克大鼠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作者:齐宇洁;樊寻梅;周涛;王永清;陈晖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早期脓毒性休克大鼠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建立早期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HC对早期脓毒性休克的作用.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休克组、氢化可的松大剂量组(HD)、中剂量组(MD)、小剂量组(LD).监测血液炎症介质水平及皮质醇、ACTH分泌水平.结果 休克组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22±0.05)pg/mlvs(0.10±0.08)pg/ml];应用HC后,不同剂量组与休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休克组IL-1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11±0.07)pg/mlvs(0.04±0.01)pg/ml],应用HC后,三组均较休克组有所下降,LD组与休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休克组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9.804±1.616)μmol/L vs(4.934±1.405)μmol/L;(31.304±1.572)U/ml vs(24.866±0.925)U/ml].应用HC后,LD组血浆NO、NOS较休克组明显降低(P<0.05);HD、MD组仍高于休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应用HC后,三组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三组的ACTH水平均较休克组明显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脓毒性休克早期,炎症介质TNF-α、IL-1β、NO、NOS明显升高,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刺激皮质醇分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相应调节作用.通过不同剂量HC给药观察,过量的皮质醇不能抑制炎症反应.小剂量HC作用后IL-1β、NO均接近正常水平,对循环功能稳定作用较大、中剂量HC为佳.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宏志;李璐;陈卫民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Ⅰ~Ⅱ级标准、年龄2~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诱导麻醉,术中维持丙泊酚1.5 mg/(kg·h)微泵注入及瑞芬太尼0.05μg/(kg·min)持续泵注.对照组静脉注射γ-羟丁酸钠90 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注氯胺酮1.5 mg/kg至麻醉满意,并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氯胺酮1 mg/kg.记录诱导前(T0),插支气管镜后(T1),拔支气管镜时(T2),清醒时(T3)各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T1与T2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而对照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瑞芬太尼起效迅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的发生较对照组少,苏醒时间短,而且苏醒效果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患儿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 新生鼠高浓度氧肺损伤肺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的动态变化

    作者:胡瑜;薛辛东;富建华

    目的 探讨持续吸入高浓度氧(高氧)后,新生大鼠肺组织病理和核因子(NF)-κB与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足月新生SD大鼠生后12 h内分别持续吸入90%的高氧(实验组)和空气(对照组),于1、3、7、14和21 d动态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NF-κB p65与IκBα的定位与表达.结果 吸高氧3d时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渗出,7d时肺间隔增宽,小肺泡数量减少,14和21d正常肺泡结构消失,纤维化形成;实验组1、3、7、14和21 d肺组织内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而各时间点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持续吸入高氧可致新生大鼠发生与慢性肺疾病类似的病理改变;IκBα降解诱导的NFκB活化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作者:蔡文仙;牛峰海;单继平;王瑜;舒志荣

    目的 研究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患儿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30例经大剂量IVIG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 IVIG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结论 IVIG可能通过降低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 小儿脓毒性休克并发心脏损害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远清;何颜霞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性休克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PICU接受监护治疗的38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脏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临床诊断心力衰竭16例,死亡20例.38例患儿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均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作心电图检查的35例患儿中,ST-T改变16例,异位心律9例,传导阻滞4例.作超声检查的19例患儿中,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6例,整个室壁运动异常6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3例,前间隔中段运动减弱1例,射血分数<50%5例,缩短分数<20%4例,心脏增大5例.结论 小儿脓毒性休克可导致心肌酶学、心脏电生理、心脏功能及形态改变.

  • 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诊治体会

    作者:陈玉钦;任祖建;李强;高钦

    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是儿科急症,需及时处理,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经胃镜或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共确诊2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 C反应蛋白对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惠泽;洪国才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49例,免疫扩散法测其CRP值并进行血常规检查,对两者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在149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CRP阳性者111例,占74.5%;而WBC明显升高者98例,占65.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阳性多见于细菌感染急性期,其消长与临床症状平行.结论 CRP检测是诊断急性感染的敏感性指标,比WBC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 56例小儿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吕德志;郝晶

    目的 提高对小儿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左侧扭转32例,右侧扭转24例.初诊时间<6 h 20例,6~24 h 28例,>24 h 8例.初诊确诊为睾丸扭转34例,延误诊断22例(本院8例,外院14例).结果 12例发病后<6 h就诊者手法复位成功,其余44例手术探查,16例手术探查发现睾丸已坏死而行睾丸切除,其中>24 h者7例.结论 提高首诊诊断正确率将有助于扭转睾丸的救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主张尽早手术及预防性对侧睾丸固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小儿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32例临床观察

    作者:于萍;王淑义;李雅静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 将36例川崎病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A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未用IVIG;B组给予大剂量IVIG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大剂量IVIG治疗较单一阿司匹林疗效显著,总热程缩短,皮疹、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明显,冠状动脉损害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 大剂量IVIG对川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冠状动脉损害.

  • 2006年抚顺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苏艳琦;陈宝贵;王有才

    目的 了解2006年抚顺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6年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鉴定的113例肺炎链球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113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株数(耐药率)分别为93株(82.3%)、73株(64.6%)、72株(63.7%)、30株(26.5%)、18株(15.9%)、15株(13.3%)、3株(2.7%)、1株(0.9%)、1株(0.9%)、78株(69.0%).结论 抚顺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比较严重,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比较敏感,故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本地目前临床治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较佳药物.

  • 儿童急诊不同年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回顾性分析

    作者:姜剑斌;陈其;项如莲;张园海

    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不同年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儿发病特点、急诊处理方法、转归及收住院诊治情况.方法 对2002年6月~2006年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PSVT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年来,我院儿科急诊共诊治65例PSVT,年龄8 d~16岁,平均6.45岁,其中~1岁11例,~3岁4例,~6岁8例,~16岁42例.各年龄组通过迷走神经刺激、药物治疗大多能成功复律.65例患儿中,收住院22例(34%).婴幼儿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拒奶、烦躁、气促、水肿,其中并发心力衰竭9例;年长儿组(3~16岁)多表现为心悸、胸闷,无一例并发心力衰竭.不能复律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或需特殊检查或因其他疾病收住院者共22例(26例次),其中<3岁14例,占住院患儿的64%.以脓毒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水肿待查等诊断收住院者5例,均为<1岁的患儿.结论 PSVT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心力衰竭多,病情重.年长儿组诊断容易,处理及时者大多数转归良好.

  • 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及耐药率的探讨

    作者:祖革;方书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医院感染的吸氧途径提供证据.方法 采集47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痰标本及其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结果 从湿化瓶分离细菌79株,革兰阴性杆菌58株(7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8株(48%);痰培养细菌170株,革兰阴性杆菌139株(82%),铜绿假单胞菌42株(30%).患者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生素耐药率为38%~84%,湿化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10%~86%.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

  • 83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分析

    作者:金咏梅;都鹏飞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在儿科住院的8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应激性溃疡19例(23%)和消化性溃疡18例(22%)为多见;其次为重度浅表性胃炎14例(17%)及新生儿出血症9例(11%).结论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新生儿期和学龄期,新生儿以应激性溃疡多见,学龄期儿童以消化性溃疡和重度浅表性胃炎多见.

  • 神经激肽A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变化的动态研究

    作者:黄敏秀;董为人;罗敏;任力群;赵源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激肽A(NKA)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作期、缓解期的血浆含量,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探讨NKA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发作期、缓解期血浆NKA含量及40例正常同龄儿血浆NKA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作期血浆NKA含量(239±146)ng/L,高于缓解期(54±22)ng/L及正常对照组(48±12)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缓解期血浆NK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作期NKA明显升高.

  • 小儿呼吸困难44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雄光;彭定军;周庆

    目的 总结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提高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耳鼻咽喉科及儿科收治的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44例,分析病因,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44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84%,死亡7例,病死率为16%.结论 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病因复杂,病情凶险,快速诊断、及时解除呼吸困难和采取恰当的病因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

  • 重症支原体肺炎1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春艳

    目的 探讨重症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的16例重症MP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MP肺炎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咳嗽,肺部啰音不明显,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红霉素、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有效.结论 重症MP肺炎病程长,但经合理治疗终可治愈.

  • 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蕾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30例Ⅲ~Ⅳ期NHL患儿分为观察组16例(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和对照组14例(单纯化疗),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NC)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69%;对照组CR 7例,PR 3例,NC2例,PD2例,总有效率为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NHL,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

  • 9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体会

    作者:竺胜伟

    目的 总结9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经验.方法 9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术后返ICU,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和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86例,死亡4例.结论 婴幼儿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严密监测并维持良好的心功能,以及精确的液体管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金国信;章国忠;涂芳芳;李绍锦;项文娜;曾绮丹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足月儿34例,早产儿22例)作为观察组,20例无需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足月儿10例,早产儿10例).测定胃肠道外营养前后TBA水平变化,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TBA水平变化的差别.结果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前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道外营养后TBA较胃肠道外营养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TBA水平较足月儿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胃肠道外营养对新生儿肝胆系统功能有影响,且以早产儿为明显.

  • 脑电图在危重症脑功能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刘晓燕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层出不穷,如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脑组织氧张力监测,持续脑电监测等.这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儿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而且不同的监测技术反映了脑功能活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小儿危重症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范国光;王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深藏在被骨骼包围的颅腔和椎管内,一般物理学检查不易达到,因此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随着数字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

  • 新生儿脑氧合及脑功能监测的意义

    作者:李志光;唐沂

    围生期新生儿易发生各种类型的缺氧,导致脑损伤,严重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客观评价新生儿脑氧合、血流动力学、脑反应的改变,及时发现并治疗脑组织缺氧,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钱素云

    脑功能监测是危重患儿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除了解患儿脑功能状态及受损程度外,对于判断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也有重要作用.常用监测方法包括Glasgow评分、颅内压、脑电图、脑血流和影像学监测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穿透颅骨较薄的区域,直接获取颅底Willis环大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

  • 颅内压监测在危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作者:王群思

    颅内压(ICP)系指脑、脑膜、颅内血管、脑脊液(CSF)等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当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超过自身代偿能力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颅高压).

  • 意识障碍量表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任晓旭

    人脑结构、功能非常复杂,除脑创伤、感染、缺氧缺血性损伤外,其他各系统病变及许多不同病因疾病均可使大脑结构或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意识状态异常,甚至昏迷.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是危重患儿常见的器官功能衰竭之一.

  •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救治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一例

    作者:斯尔格灵;王海玉;李海涛

    患儿,男,2岁,因"误服敌敌畏20 min"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0 min在玩耍时将饮料瓶中装有的敌敌畏农药误当饮料饮用,量约10 ml,饮后呕吐1次,呕吐物为农药原液,家人发现后急送我院.来院途中患儿神志清楚,精神差,烦躁,口角流涎,皮肤多汗潮湿,无腹泻及惊厥.

  • 纳洛酮治疗曲马多中毒致呼吸停止一例

    作者:罗连奎;谢大欣;张彦飞

    患儿,女,15岁.以8 h前口服曲马多后头晕、嗜睡、呕吐、抽搐入院.该患儿在入院前8 h与同伴们在歌厅口服曲马多5片(50 mg/片,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并饮啤酒约200~300 ml,之后头晕、嗜睡、呕吐2次.

  • 呕吐低热窦性心动过缓伴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作者:王刚;龚晓平

    第一次查房 心内科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半小时.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6岁9个月.因呕吐、低热2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时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较频繁,每日十余次,与进食无关,伴发热,38℃左右.在当地医院考虑"胃炎"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症的识别和处置

    作者:任晓旭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为儿科医生所熟悉,其中包括一些急症,需要早期识别、及时处置,否则可能出现非常危重的状态,如急性喉梗阻、误吸、窒息等.上呼吸道感染急症主要包括急性喉炎、咽后脓肿、急性会厌炎.颌下、口底蜂窝织炎也可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应给予注意,但不在此讨论.

  •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金萍;陈超

    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在NICU住院时间比较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患儿皮肤黏膜经常存在真菌感染,且易侵犯胃肠道、肺和脑膜等,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后果严重,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