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중국소아급구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4/R
  • 国内刊号: 王晓茵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pem@cmaph.org
  • 曾用名: 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新利;崔立云;米青;史宝海;陈丽萍

    目的 研究对比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与经鼻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及鼻导管吸氧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差异,探讨HHFNC在治疗儿童毛细支管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儿童内科收治的需要氧疗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HFNC组、NCPAP组及鼻导管吸氧组(对照组).各组根据血气结果调节FiO2,以维持PaO2在60~70mmHg(1mmHg=0.133kPa)、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在90%~95%.所有病例在进行氧疗同时均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及对症支持治疗.记录比较各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喘息、气促、三凹征、哮鸣音)、供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PaO2、PaCO2、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HFNC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供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P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HFNC 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降低、呼吸频率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PAP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HFNC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结果,减少供氧时间及住院天数;HHFNC作为呼吸支持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与NCPAP治疗效果相当,疗效确切,但副损伤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患儿的耐受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雾化吸入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陆娇;顾珺;马卫宁;李臻;李雅春;洪建国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不同浓度高渗盐水(HS)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5%HS组(5%HS,n=65)、3%HS组(3%HS,n=65)和0.9%NS组(0.9%生理盐水,n=65),每组给予相应浓度的盐水4ml联合特布他林2.5mg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连续吸入药物4次,继而每8小时1次直至喘息缓解.主要指标为住院时间(LOS),次要指标为临床严重度评分(CSS)、喘息缓解时间、住院花费及不良事件.结果 192例患儿完成研究,其中男66例(34.3%),女126例(65.6%).5%HS组患儿LOS[(6.22±2.51)d]和3%HS组患儿LOS[(6.75±1.61)d]均较0.9%NS组患儿[(7.04±0.81)d]短,5%HS组与0.9%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HS组与0.9%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5%HS组患儿喘息缓解时间[(5.32±0.98)d]较0.9%NS组[(6.29±0.69)d]缩短0.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HS组患儿喘息缓解时间[(6.06±1.43)d]较0.9%NS组缩短0.23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治疗后第12小时至第48小时,5%HS组患儿CSS均明显低于0.9%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11、0.015).3组患儿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 雾化吸入HS较NS能更快缓解喘息症状,缩短LOS;一定范围内增加浓度,疗效更明显,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 法洛四联症术后右室限制性生理临床转归的研究

    作者:张明杰;徐卓明;黄蕊;孙崇蕊

    目的 研究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术后右室限制性生理临床转归,探讨TOF术后右室限制性生理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指标和转归情况.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TOF根治术的80例患儿随机入选本次研究,通过床边心脏彩超明确30例患儿发生了右室限制性生理.统计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后一次超声随访的结果,比较患儿的右室流出道梗阻情况、肺主动脉梗阻情况、肺动脉分支狭窄情况和肺动脉反流情况.结果 右室限制性生理组患儿比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的年龄更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术前年龄小(OR=0.48,P=0.01)、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OR=1.7,P=0.04)是患儿发生右室限制性生理的危险因素.术后1周内,右室限制性生理组静脉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和氧摄取分数的下降程度均小于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P均<0.05).右室限制性生理组乳酸水平高于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P=0.03).C-反应蛋白在术后2d内先上升,3~7d内下降,且右室限制性生理组下降的速度要慢于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P=0.08).右室限制性生理组氨基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术后1周内显著升高, NT-proBNP≥4750pg/ml 提示患儿发生了右室限制性生理.中期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右室流出道梗阻、肺主动脉梗阻、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肺动脉反流程度也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 TOF术后发生右室限制性生理与手术年龄和体外循环时间相关,NT-proBNP可作为评估TOF术后患儿发生右室限制性生理的指标.术后早期右室限制性生理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儿转归,然而随访数据表明右室限制性生理对患儿中期转归无明显影响.

  • 脑功能损害危重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芹;张国英;张宁;廖霓;熊梓宏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观察脑功能损害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TCD在监测与评估脑损害患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为靶血管,检测脑功能损害组20例及无脑损害组(对照组)20例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对比两组患儿各参数间的差异.脑功能损害组患儿按Glasgow评分、预后再分组,比较不同Glasgow评分(≤6分组和7~13分组)、不同预后患儿的TCD各参数的差异.每日动态监测脑功能损害组患儿的TCD直至TCD参数正常,将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Glasgow评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对比脑功能损害组不同Glasgow评分、不同预后患儿TCD达正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1)脑功能损害组大脑中动脉的Vs、PI、RI均较对照组高,Vd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脑功能损害组Glasgow评分≤6分患儿的PI(0.91±0.21)高于Glasgow评分7~13分患儿(0.83±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s、Vd、R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功能损害组不同预后患儿间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脑功能损害组患儿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入院当日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r=-0.653,P<0.01);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923,P<0.01).不同Glasgow评分、不同预后患儿的TCD参数达正常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asgow评分≤6分、预后差患儿的TCD达正常时间更长(P均<0.05).结论 脑功能损害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脑损害程度越重者,PI越高,TCD参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越长;动态监测TCD可反映脑血流变化,对评估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 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特征分析

    作者:陶小娟;成胜权;钱新宏;罗建峰;张惠琴

    目的 了解非肿瘤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类型的EBV抗体、EBV-DNA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为EBV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03例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疾病类型分为3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aleosis,IM)组68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组13例;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组2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的EBV抗体、EBV-DNA、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的变化.选择同期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其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并与其余3组比较.结果 (1)CAEBV组、EBV-HLH组的C3、C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EBV-HLH组、CAEBV组、IM 组及对照组的IgA、IgG、IgE水平均逐渐升高,EBV-HLH组、CAEBV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M组CD8+T细胞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HLH组的总T细胞、CD4+、CD8+、CD4+/ CD8+、NK及B细胞比其余3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3)IM组及CAEBV组各项EBV抗体阳性率均高于EBV-HLH(P均<0.05);EBV-HLH组的EBV-DNA水平均高于IM组及CAEB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中的EBV-DNA水平与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BV感染导致的IM、CAEBV 及EBV-HLH 3种疾病发病机制均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动态监测EBV载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可反映疾病状态和进展的风险.

    关键词: EB病毒 免疫学 儿童
  • 儿童脾脏挫裂伤影像学分级及保守治疗的新认识

    作者:郑继翠;龚英;蔡小狄;陆国平;董岿然;郑珊;肖现民;李昊

    目的 虽然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在1994年制定脾脏挫裂伤的影像学分级,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国内很少有中心对儿童脾挫裂伤进行分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脾破裂伤影像学分级与临床诊治特点,探讨儿童脾挫裂伤影像学分级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保守治疗过程中的难点.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脾破裂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影像学损伤分级,同时对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禁食、抗生素使用、卧床休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共纳入59例,占同期腹部损伤患儿的29.3%(59/201);男41例,女18例;年龄中位数9.5岁(3个月~16岁);跌倒/坠落伤23例,交通伤27例,其他类型损伤9例.影像学分级Ⅰ级5例,Ⅱ级26例,Ⅲ级21例,Ⅳ~Ⅴ级6例,不明确1例.其中2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临床治疗包括禁食、绝对卧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有49例患儿行2次以上CT检查.59例均行保守治疗,1例中转手术,术后无相应并发症,余58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密切观察伤情变化的条件下,对儿童创伤性脾损伤行保守治疗较为安全.发病早期行影像学分级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减少患儿放射性暴露.

  • 十例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电生理特点分析

    作者:李小晶;侯池;杜志宏;梁惠慈;朱海霞;田杨;甘颖妍;麦坚凝

    目的 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确诊的10例抗NMDAR脑炎患儿(男4例,女6例;年龄2岁1个月~11岁8个月)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 (1)临床症状:10例患儿来院时病程2~45d,发病前均有前驱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包括:手足徐动8例,癫痫发作7例,性格改变6例,意识不清5例,语言交流障碍4例,运动障碍3例;6例女性患儿均行子宫双附件B超检查未发现肿瘤.(2)电生理:所有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背景为弥漫性或一侧性慢波,5例患儿见癫痫性放电,3例患儿监测到局灶性发作、局灶性发作持续状态或痉挛发作,2例患儿见δ刷;8例患儿睡眠描记NREM期出现慢波减少,θ活动增多.(3)影像学:10例患儿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多无明显特异性改变,有的表现为颅内异常信号影.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在临床中可能并不罕见,可发生于无肿瘤的男、女患儿.对以癫痫发作、精神行为改变而后出现逐渐加重的意识改变和运动障碍的患儿,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 儿童腹痛19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文妤;邓朝晖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患儿、不同病因所致腹痛的特点及差异,增强对其病因认识,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门急诊及住院部以腹痛为主诉的患儿192例,病史采集、随访辅助检查及转归,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92例患儿,14例重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172例轻度或无痛.内科疾病172例(89.6%),腹内疾病164例(85.4%),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急慢性胃炎53例,周期性呕吐1例,炎症性肠病5例,慢性结肠炎3例,嗜酸性细胞胃肠炎3例,肠易激综合征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9例,急性胃肠炎22例,消化性溃疡12例,便秘25例,胰腺炎及胰腺损伤14例;腹外疾病6例(3.1%),其中寄生虫伴结核感染3例,过敏性紫癜2例,铅超标1例.原因不明腹痛2例(1.0%),心因性腹痛不能排除.外科疾病20例(10.4%),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3例,胆管结石3例,卵巢囊性占位1例,肠套叠4例,阑尾炎及阑尾粪石9例.结论 儿童腹痛病因复杂,需准确评估患儿疼痛,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 腹痛 病因
  •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热性惊厥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哲;申延丰;于毅;王妍;林雅男;苏晓琳;金美玉;安仁哲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不同类型热性惊厥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单纯热性惊厥164例、复杂热性惊厥35例、热性惊厥继发无热惊厥26例患儿及同期对照组180例患儿采血直接基因测序,对IL-6基因启动子的-174、-572、-59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患儿间IL-6基因-174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09,P=0.613);热性惊厥组与对照组-174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9,P=0.844).各组患儿间IL-6基因-572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484,P=0.371);热性惊厥组与对照组-572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2,P=0.609).各组患儿间IL-6基因-597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75,P=0.445);热性惊厥组与对照组-59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0,P=0.824).结论 IL-6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热性惊厥并无明确相关关系.

  • 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结果异常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邱晓燕;冯学永;王鸿武;唐秋灵;郑泽鑫

    目的 探讨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为发热小婴儿合理腰椎穿刺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发热并行腰椎穿刺的28d~3个月龄小婴儿的临床特点,比较发热小婴儿腰椎穿刺脑脊液结果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68例发热并行腰椎穿刺的28d~3个月龄小婴儿,脑脊液结果异常组36例(52.9%),脑脊液结果正常组32例(47.1%),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惊厥发作情况、神经系统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外周血CRP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发热持续时间≥1.5d(x2=4.059,P=0.044),发热峰值≥39℃(x2=5.785,P=0.016),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x2=12.129,P=0.000),合并其他感染(x2=4.554,P=0.03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发热小婴儿,发热持续时间≥1.5d,发热峰值≥39℃,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合并其他感染为腰椎穿刺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

  • 中间型链球菌致脑脓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晓燕;王珺;王立文;杨圣海

    患儿,男,14岁,主因"间断发热、头痛1周,呕吐1d"于2016年2月7日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伴有前额阵发性头痛,不伴恶心、呕吐,无抽搐,无视物模糊等不适,外院给予"退热针"治疗,发热及头痛好转,入院前1d再次出现发热、头痛,伴有喷射性呕吐,5次/d,头痛为持续性,前额部为著,就诊我院,查血常规:WBC 25.0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9.2%,CRP>210mg/L,头颅CT显示:硬膜下积液,鼻窦炎.患儿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入院查体:精神欠佳,反应弱,表情痛苦,能简单对答,自行步入病房,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脓性分泌物,颈抵抗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患儿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进入浅昏迷状态.

    关键词: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镇痛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魏丹;张辉;任晓旭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关联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外科手术会造成疼痛.疼痛会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产生应激反应,对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等系统造成影响,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氧耗量增加.疼痛不利于患儿咳嗽,会导致气道分泌物聚集引起肺不张及低氧血症.疼痛的以上影响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儿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及应用体外循环,本身应激反应较大,因此其术后疼痛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 PICU中脑氧监测

    作者:许巍;刘春峰

    PICU是生命受到威胁患儿的后保障,大量危重患儿伴有脑损伤,脑功能的恢复与否以及恢复程度关系到患儿的存亡和未来生活质量.严密监测脑功能,特别是脑内氧代谢平衡,早期发现脑灌注不足和脑氧障碍,及时给予干预可以降低病死率,减轻脑部后遗症.目前我国PICU的脑氧监测开展普遍不好,进一步认识脑氧平衡特点,了解脑氧监护手段对脑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极有帮助.当前监测脑氧的手段包括颅内压、脑灌注压、颈静脉氧饱和度、脑组织氧张力、脑血流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等.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脑血管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钱素云

    经颅多普勒超声是研究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无创性超声检测技术,在成人脑血管疾病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儿科的应用并不普遍,且未能被儿科医生普遍了解.本文从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儿科脑血管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听觉诱发电位在重症脑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昕;杨健

    在重症患者中,诱发电位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状态、信号传导和感觉信息次级处理进程的重要工具.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对周围和中枢性感觉传导通路的信号传递进行检测,代表丘脑-皮层和皮层间的复杂信号处理过程.通过重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检测,可以了解脑功能状态并进行预后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和听觉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重症患者中主要用于:缺氧缺血或创伤性昏迷患者的预后分析、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好转或衰退、确认脑死亡的发生.短潜伏期脑干诱发电位中Ⅴ波的缺失或分化不良与不良预后相关,但Ⅴ波存在的患者预后不定.近来的研究发现,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尤其是听觉刺激错误匹配模式中皮层电位存在及其波幅良好是患者良好预后的特异性指标.对于婴幼儿患者,短潜伏期诱发电位除用于脑损伤的监测外,还用来检测重症患者听觉受累的情况.

  • 床旁脑电图监测

    作者:马健;陆国平

    脑损伤是PICU常见的疾病之一,床旁脑电图监测是目前常用的用于脑功能评估的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连续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和脑功能监测趋势图如振幅整合脑电图、样本包络趋势、波段功率.

  • 儿童颅内压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符跃强;许峰

    颅内高压是儿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能动态评估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计算脑灌注压,指导临床治疗.ICP监测有其局限性,不能及时反映大脑微血管功能障碍和细胞功能障碍,因此需要在ICP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多模态监测(multimodality monitoring).ICP监测和多模态监测的信息整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儿童 预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