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중국소아급구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4/R
  • 国内刊号: 王晓茵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pem@cmaph.org
  • 曾用名: 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志鹏;盛光耀;王群思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12月收住PICU,符合1994年欧美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确诊为ARDS的患儿27例,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PHV通气,维持PaCO2在45~55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对照组15例,常规通气方式.监测机械通气24、48 h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值和氧合指数(PaO2/FiO2,OI),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死亡例数.结果 (1)治疗24、48 h后,治疗组PIP、PEEP、MA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I、pH及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显著高(P<0.01).(2)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5例发生气漏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25%比26.7%,P>0.05).结论 PIV法治疗ARDS较传统通气方式可减低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反流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发病机制

    作者:张晓敏;黄丽卿;李性希;陈宇明;高建慧;杨冰岩;周巧云;王维琼;陈少波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和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TR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左向右分流(分流直径≥2 mm)先心病伴TR和不伴TR各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心腔内径大小、TR大反流速度、瓣膜反流程度、肺动脉估测压力变化,分析与TR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TR组中宫内窘迫、娩出窒息、X线胸片显示心影饱满或增大、心胸比大于0.6、心力衰竭、缺氧心肌损害、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P<0.05),前5项因素使TR发生的危险分别增加了3.6、9.3、4.7、3.6、7.5倍.TR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心房明显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52例中,轻度反流3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平均反流速度(2.98±0.65)m/s.TR患儿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心室(包括导管)水平分流>心房水平分流(P<0.05).对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T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发生TR时,表明已存在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左向右分流使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是形成TR的主要因素,宫内窘迫、娩出窒息、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也是形成TR的重要影响因素.

  • 婴儿麻疹急性期免疫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仕勇;罗晓明;李小兵;包云光;徐瑞龙;胡丽萍;王凯旋;应爱娟

    目的 探讨婴儿麻疹急性期的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和CD19+T细胞改变及其发病机制,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麻疹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NK和CD19+T细胞,并与对照组和儿童麻疹组比较.结果 (1)婴儿麻疹急性期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减少,但亚群中CD3+、CD4+T细胞未见减少;(2)婴儿麻疹感染急性期CD19+T细胞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儿童麻疹感染急性期[(14.67±8.70)%vs(24.18±6.72)%vs(24.02±8.83)%](P<0.01).结论 婴儿期麻疹感染时,CD3+、CD4+T细胞抑制不明显,CD19+T细胞受到严重的抑制.

  •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疾病危重度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相关研究

    作者:刘绍基;陈秀英;张应洪;黄雪群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病例分析,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病例共22例.根据新生儿休克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MODS诊断标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中以出生3 d内发病为多(68%),并多于入院后3 d死亡(86%).原发疾病以感染性肺炎为主(68%),次为败血症(27%).(2)入院当天作疾病危重度评分,22例均属危重(70~80分)或极危重病例(60~70分),且多数患儿(86%)已处于极危重状态.(3)22例中,21例有1~4个脏器功能衰竭,以1~2个脏器功能衰竭为多见(82%).常见的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在呼吸系统(86%).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原发病以感染性肺炎为主,入院当天疾病危重度评分均属危重或极危重病例,故若能及早开展新生儿危重度评分,必能在发病早期发现危重病例而且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脏器功能衰竭常见于呼吸系统,尽管仅合并一个脏器功能衰竭,往往亦提示预后严重.

  • 诱导痰炎性细胞计数和儿童哮喘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施弦;郁峰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儿77例,检测其肺功能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法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浓度,并选择同期62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与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ECP质量浓度与患儿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1).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质量浓度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ECP质量浓度可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 儿童可调钠透析的临床应用

    作者:焦莉平;沈颖;张桂菊;池巍;刘小梅

    目的 观察可调钠透析(PHD)在透析患儿中应用的安全性,确证PHD是否对儿童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有预防作用以及是否会增加患儿的钠负荷.方法 28例血液透析(HD)的肾功能衰竭患儿,年龄1.3~15.1岁(男11例,女17例),其中6例应用普通透析(CHD),匀速脱水;4例应用PHD,脱水先快后慢;18例患儿应用了2种透析方法 ;共进行HD 319例次,其中PHD 129例次,CHD 190例次.结果 PHD和CHD两组间透析前、后血钠浓度、尿素氮、肌酐、渗透压及钠清除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HD组中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5.4%和9.3%,明显低于CHD组的12.1%和17.9%(P<0.05).结论 PHD结合先快后慢的程序超滤与CHD相比,在毒素清除率相同的基础上可减少透析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的患病率,有更好的血容量维持作用,且不伴有钠负荷的增加.

  • 儿科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与质量评价

    作者:李璧如;王莹;高爱萍;赵醴;杨燕文;钱娟;任宏

    目的 为改善儿科急诊危重患儿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率寻找可行途径.方法 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0年3月~2007年3月经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模式与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0例患儿,剔除来院已死亡者50例,余230例,其中心肺功能衰竭108例,呼吸衰竭79例,休克43例;在急诊室死亡70例(其中放弃抢救18例),急诊复苏成功率76.4%;年龄小于1岁169例(占本组病例数的60.4%),死亡83例(占本组死亡数的70.3%).疾病谱中意外伤害82例(占本组病例数的29.3%),其中死亡41例(占本组死亡数的34.8%).在EDTC进行"仿真模拟急救"演习,对演习前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的基本技能、整体配合、综合能力上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儿科急诊急救绿色通道能为危重病和创伤儿童提供快速、有效的急诊救治;对EDTC人员进行"仿真模拟急救"演习将对急救绿色通道高水平的运行提供质量保证;加强1岁以下年龄组的保健和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是减少儿科危重患儿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关键词: 急救绿色通道 儿科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多排螺旋CT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钱娟;王莹;殷勇;朱铭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与胸部多排螺旋CT(MSCT)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道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先心病伴气道病变的患儿进行纤支镜和MSCT,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的差异.结果 纤支镜和MSCT均可发现较大气道病变,显示病变类型、管腔形态、病变长度、狭窄程度等.纤支镜还可明确诊断上呼吸道和3级以下支气管病变、气道黏膜病变和病理、病原学诊断,对部分病变可达到治疗效果(如声门网或蹼),MSCT则可显示气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血管走行以及阻塞远端气道情况.结论 纤支镜和MSCT联合应用可较全面的诊断先心病伴气道病变.

  • 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促乳素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田云粉;夏晓玲

    目的 探讨单纯性热性惊厥(SFC)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促乳素(PRL)水平的变化,了解SFC发作后脑损伤的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5例单纯性热性惊厥、23例发热无惊厥(既往也无惊厥史)患儿和23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血清NSE、PRL含量的检测.结果 SFC组血清NSE水平与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发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血清PR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SE是一个容易检测、特异性高并且稳定性强的脑损伤标志物,而PRL是判断癫(癎)性发作的一个有用的辅助生化指标.SFC发作时NSE有明显升高,PRL无明显变化,说明SFC发作可致脑损伤,但与癫(癎)发作是有区别的.

  •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梅;江莲;戎小平;张会芬;赵孝先;刁玉巧;朱秀丽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治SIRS提供新的措施.方法 选择2004年1月~12月住院的SIRS患儿4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布洛芬干预组20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IR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TNF-α、IL-1β、IL-10水平,观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的临床资料及PCT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布洛芬干预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β及血清IL-10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可降低SIRS患儿血清中重要致炎因子TNF-α水平,并使PCT、IL-1β、IL-10水平呈下降趋势,提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缓解因炎症因子聚集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SIRS的目的.

  • 惊厥后脑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川芎嗪干预作用

    作者:殷群;毛定安;钟建民

    目的 研究幼年大鼠反复惊厥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早晚期表达的变化及川芎嗪的干预影响,探讨NCAM在幼年期惊厥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川芎嗪脑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96只20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干预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制作幼年大鼠惊厥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结束后第1天、第7天大脑皮质组织中NCAM的表达.结果 (1)反复惊厥结束后第1天惊厥组大脑皮质组织NCAM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反复惊厥后第7天惊厥组大脑皮质组织中NCAM表达较第1天增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川芎嗪干预组在反复惊厥后第1天、第7天大脑皮质NCAM表达均较惊厥组显著增高(P<0.05),且大脑皮质NCAM的表达在反复惊厥后第7天明显高于反复惊厥后第1天.结论 (1)反复惊厥后幼年大鼠NCAM表达由早期暂时降低,后逐渐增高,在晚期接近正常,提示NCAM参与了幼年期惊厥性脑损伤修复.(2)川芎嗪干预组在反复惊厥后早晚期均能上调NCAM的表达,提示川芎嗪对幼年期惊厥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大脑皮质NCAM的表达增高有关.

  • 缬沙坦对脓毒症大鼠的早期干预作用

    作者:郭文璐;徐仑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脓毒症大鼠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缬沙坦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别于腹腔注射后2 h、4 h、8 h三个时间点(T2、T4、T8)进行相关检测.正常组仅予生理盐水3 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予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 mg/kg),缬沙坦干预组在腹腔注射LPS后10 min予缬沙坦(5 mg/kg)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腹腔注射LPS后10 min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心脏血,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的浓度.结果 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血清TNF-α、VEGF、sL-selectin的浓度均有明显升高.缬沙坦干预组与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上述增高的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增高的血清TNF-α、VEGF、sL-selectin的浓度水平,通过减少炎症相关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活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机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 前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对儿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爱蓉;何时军

    目的 评价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1例患儿(21例细菌感染、17例病毒感染、13例非感染)入院时的血清PCT和外周血CRP水平,并比较他们对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患儿.血清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外周血CRP,但敏感性低于CRP.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PCT和外周血CRP可提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治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九例中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抢救体会

    作者:周英姿

    急性氟乙酰胺(FA)中毒是目前我国急性中毒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致死率高.现对我科近十年来收治的中重度FA中毒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内科诊断(附22例报告)

    作者:王华;于一兵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内科诊断.方法 对22例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8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6.32±2.15)岁,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5 d~15年.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骶部凹陷3例,腰骶部皮下包块3例,二便失禁9例,肢体运动障碍9例,肢体萎缩5例,下肢疼痛2例,足部畸形5例,步态异常5例,肛门闭合不全7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感觉异常2例,腱反射异常9例,巴氏征阳性3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脊髓MRI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脊髓圆锥低位和终丝增粗.另外,还发现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脊髓空洞症、藏毛窦、硬膜内畸胎瘤、脊髓纵裂、椎管囊肿等改变.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本病预后的关键.掌握不同年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 568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情况分析

    作者:李杨方;吴茜;苏敏;吴玉芹;刘玲;蔡芝兰;赵玫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思路及实验室方法 .方法 对2002年11月~2006年5月568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了解血培养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5.4%,其中早发型败血症32.2%,临床症状重,常有中毒症状及并发症.(2)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3)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77.6%为葡萄球菌,其他依次为肠球菌、大肠杆菌.(4)血培养及外周血CRP检测可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5)新生儿败血症20.7%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他还有骨髓炎、眼内炎等.结论 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危重症,并发症较多;血培养及外周血CRP可协助早期诊断,利于早期治疗.

  • 拉米夫定治疗16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探讨

    作者:洪建东;施丽景;郑天文;傅清流;林卫华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治疗儿童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总结该院近6年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病理确诊的16例儿童HBV-GN采用LAM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LAM(100 mg/片)口服,疗程1~2年.其中4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经上述治疗8周,临床症状及指标无明显减轻而联用泼尼松,疗程9个月~2年.结果 16例临床痊愈率占56.25%(9/16),治疗时间短3个月,长16个月,总有效率占87.5%(14/16);血清中HBsAg转为HBsAb占18.75%(3/16),HBeAg转为HBeAb占25%(4/16),HBV-DNA均值从1.6×109降为8.5×105拷贝/ml.Ⅰ、Ⅱ期膜性肾病(MGN)临床痊愈率占85.7%(6/7);Ⅲ期MGN临床痊愈率为0;系膜增生性肾炎临床痊愈率占60%(3/5);膜增生性肾炎2例均无效.HBV基因变异率18.75%(3/16).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无肝肾功能减退.结论 LAM治疗儿童HBV-GN安全有效,疗程应适当延长,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以MGN疗效好,但仍应争取早期治疗;为减少蛋白尿,缓解临床症状,在配合应用LAM及监测HBV复制指标、肝功ALT的前提下,可应用激素,提高疗效;当出现HBV基因变异后应在严密监测肝功ALT的前提下续用LAM以提高疗效,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附47例报告)

    作者:乔永贤;李炳植;方英莲

    目的 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1年1月~2003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病脑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脑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循环系统临床表现不明显.心肌酶学:CK-MB增高20例(43%);CK增高14例(30%);肌钙蛋白阳性率21例(45%).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26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早搏14例(室性早搏10例,房性早搏4例);心律不齐13例;T波低平或ST段改变16例;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轻度扩大者2例(4%).结论 病脑发生时,常合并心肌损害即使心血管症状不明显,也应常规检查心肌酶、心电图,以便早发现与早治疗.

  • 烟台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学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刘建秋;李坤霞;初青;李爱敏

    目的 了解烟台地区儿童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无菌操作吸取患儿咽部深处分泌物,采用巧克力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培养,通过ATB法和KB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送检标本722例,阳性标本319例,总阳性率44.2%.319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菌株156株,占48.9%;革兰阳性菌株163株,占51.1%.前三位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占39.5%)、流感嗜血杆菌(占26.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9%).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98.1%、90.9%、86.4%、88.4%及52.3%.结论 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是烟台地区儿童CAP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儿童CAP的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 合理选择抗生素.

  •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小儿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文棣;孙裕平;王金菊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CHF住院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肺炎合并CHF 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CHF18例,心肌炎合并CHF 10例.FABP测定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CHF前后FABP水平;根据NYHA小儿CHF分级,对不同心功能级别患儿FABP水平间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CHF期FABP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同时CHF患儿心功能分级不同,FABP浓度明显不同,CHF程度越重,FABP浓度愈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CHF时FABP浓度明显增高,FABP浓度与心功能密切相关;CHF程度越重,血FABP浓度越高.FABP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心血管系统危重症的激素应用

    作者:韩波;张仪

    糖皮质激素在1949年被Hench用于类风湿治疗并收到神奇疗效后,其治疗的范围迅速扩展到许多疾病,震动了当时的医学界.

  •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危重症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钱素云

    自从1949年Hench应用可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成功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常见神经系统危重症的激素应用

    作者:周水珍

    儿科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急症包括惊厥、重症脑炎、急性头痛、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颅神经功能障碍等[1].

  •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时的糖皮质激素应用

    作者:蔡栩栩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两个序贯表现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危重病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儿童肾上腺危象时的激素应用

    作者:吴莉;罗小平

    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皮质醇和醛固酮,在维持血压、心肌张力和糖、盐平衡中起重要作用[1].肾上腺髓质则分泌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同样在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 新生儿乳糜性腹水一例

    作者:潘祥坡;王焕新

    胸腹水临床多见,但乳糜性胸腹水少见,至今仅有百余例报道[1-4].2005年我院收治1例患乳糜性腹水的新生儿,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 极长链酰基肉碱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一例

    作者:李莺;谢敏慧;顾凤珍;华军;徐忠

    患儿,女,8个月,因"咳嗽1 d,反复双眼上翻12 h"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 d出现咳嗽,并有纳差、少哭、嗜睡.次日出现反复双眼上翻,口周青紫,面色苍白,无四肢抽搐,持续数秒即止.

  • 成功抢救迟发性沐舒坦过敏性休克一例

    作者:张泉;周玲

    患儿,男,2个月,因反复咳嗽一周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1℃,P 110次/min,R 32次/min,BP 90/60mm Hg(1mm Hg=0.133 kPa).

  • 以扁桃体坏死样改变为特征的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一例

    作者:陈海明;张燕;李华

    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通常属于院内感染,见于慢性病及免疫力低下的患儿,既往健康者偶也可罹患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

  • 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一例

    作者:马少春;王文棣;孙裕平;阿爽;孙未

    患儿,女,1个月,系双胎之长,因"咳嗽2 d、抽搐12 h、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30 min"入院.入院前2 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频咳,无发热,无腹泻.

  • 儿童肘部外伤后肿痛、活动障碍

    作者:潘新华;楼跃;唐凯;范毓华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10 h.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8岁,因左肘部外伤后肿痛、活动障碍3 h入院.患儿10 h前不慎摔倒后即出现左肘部肿胀、疼痛,立即就诊于外院,摄X线片示左肱骨外髁骨折,后就诊于另一家医院,重摄X线片示左肱骨外髁撕脱性骨折、尺桡骨向内后方移位,见图1.

  •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在儿科危重症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姚军;滕国良

    心输出量(CO)是反映心功能直接的指标之一,在危重症时进行动态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小儿腹腔间隔综合征

    作者:喻文亮;吴玉新

    腹腔间隔综合征(ACS)是腹腔内高压(IAH)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脏器功能产生危害的一种综合征.IAH与ACS应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ACS是IAH的严重阶段.

  •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及急诊处理

    作者:张艳玲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消化道疾病的急症之一.因出血部位、出血速度不同,其临床危重程度亦不同.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迅速出现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 脓疱疹鼻塞呼吸困难

    作者:王素珍;李成柏;刘伟

    1 病历摘要患儿,女,生后2 d,因口周青紫、反应差1 d第1次入院.患儿系孕36周剖宫产,出生体重3100 g,Apgar评分8分,脐带绕颈2周,羊水多、略浑,胎盘偏大,重量不详.生后无抽搐,双手、足有数个疱疹.

  •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立波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由于毛细支气管的炎性肿胀和分泌物阻塞,引起通气功能异常,出现肺气肿或不张,临床上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有哮鸣音和细湿哕音,是导致婴幼儿住院的主要呼吸道疾病之一.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