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医正骨杂志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杂志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의정골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015
  • 国内刊号: 41-11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维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大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继发肘外翻畸形的分期手术治疗

    作者:刘昕;邓志强;叶家军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二期截骨矫形的分期手术方式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继发肘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9例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继发肘外翻畸形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11~14岁,中位数12.5岁;左侧6例,右侧3例;提携角30°~40°者7例,40°~50°者2例。所有患者均有患肢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弱症状,其中4例患侧环指、小指伸指功能受限,患侧肘关节侧扳试验均为阳性。骨折至此次住院治疗时间7~10年,中位数8年。均采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二期截骨矫形的分期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中位数18个月。一期手术后平均3周时 X 线摄片检查可见原骨折线模糊。所有患者原骨折不愈合处均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4~10周,中位数6周。二期截骨术后所有截骨处均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5~10周,中位数7周。所有患者患肢提携角均恢复正常,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尺神经受损症状均消失,肘关节侧扳试验阴性。结论:采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二期截骨矫形的分期手术方式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继发肘外翻畸形,术后肘关节外观、功能、稳定性恢复好,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手术方法之一。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掌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

    作者:江克罗;伍辉国;张文正;田子睿;杨敏;张崇建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掌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掌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7~53岁,中位数29岁;左侧10例、右侧22例;第1掌骨骨折5例、第2掌骨骨折9例、第3掌骨骨折14例、第4掌骨骨折11例、第5掌骨骨折9例;掌骨骨折93处,其中4处掌骨骨折12例、3处掌骨骨折9例、2处掌骨骨折7例、单处掌骨骨折4例。合并肌腱断裂或损伤1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0 min 至10 d,中位数3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6.5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愈合时间5~8周,中位数7周。手指关节活动度均达到正常范围。3例因虎口挛缩明显,于术后2.5个月行鼻烟窝皮瓣移植联合虎口开大术;其余患者均无肌腱黏连、皮肤软组织坏死、骨折畸形愈合、克氏针松动或断裂、针孔感染、肌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腕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开放性掌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具有创伤性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切开复位 T 形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

    作者:赵萌;陈云丰;周祖忠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 T 形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 T 形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 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22~49岁,中位数37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9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7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中位数6个月。4例肱骨外髁韧带重建处出现范围较小的骨化性肌炎,但对肘关节功能影响不明显,未给予任何处理。均无桡骨头缺血坏死、关节内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照 Broberg -Morrey 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6例、良11、可2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 T 形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郭小伟;梅伟;潘玉林;刘春枝;孟庆勇;苗红战;李宝田;张猛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6岁。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8例,腰椎结核7例。单节段病变18例,2节段病变7例,3节段病变1例。15例患者存在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21例患者合并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 ASIA 损伤分级,B 级1例、C 级4例、D 级12例、E 级9例。病程2~12个月,中位数7.8个月。围手术期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6~4.8 h,中位数3.2 h。术中出血量430~1800 mL,中位数61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20.5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1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一过性疼痛,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髂窝脓肿,应用抗结核药物5个月后脓肿消失。术后18个月,脊柱后凸 Cobb 角(11.2°±5.3°)较术前(29.2°±13.8°)改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3.28±2.09)分]较术前[(40.2±14.1)分]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D 级2例、E 级24例。结核均治愈,随访期内未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控制结核症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邸保林;董国顺;林红猛

    目的:观察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9例,男36例,女43例。年龄15~72岁,中位数48岁。病程1周至12年,中位数4年。治疗2周后测量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并观察其颈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95±0.72)分]较治疗前[(6.98±1.36)分]下降。治疗后的臂丛电位(N9)、颈髓电位(N13)、皮层电位(N20)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9.33±0.69)ms、(13.20±1.01)ms、(19.57±1.12)ms]较治疗前[(10.21±1.07)ms、(14.42±1.05)ms、(21.18±1.09)ms]缩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51例、好转25例、无效3例。结论: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椎病 手法 捏脊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口服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林统;徐强;包海燕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口服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11月收治4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48~99岁,中位数65岁。按照 Garden 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21例、Ⅲ型12例、Ⅳ型5例。合并肺癌及阴茎癌1例,合并肺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5例,合并脑梗死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并按照中医治疗骨折三期辨证原则给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中位数27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在术后6.5个月内愈合。2例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过早负重,导致空心螺钉向外侧松脱,骨折端畸形愈合,股骨头出现不同程度缺血坏死。末次随访时按照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口服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复位准确、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跟腱断裂缝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丁玉华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缝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46例跟腱断裂缝合术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指导、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基础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男43例,女3例。年龄25~52岁,中位数33岁。均为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其中左侧12例、右侧34例。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1例发生切口感染,常规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出现踝关节僵硬,采用中药薰洗配合手法松解治疗后缓解;2例发生跟腱再断裂,其中1例再次进行缝合手术治疗,另1例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 Arner -Lindholm 评定法评定疗效,本组优29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防止跟腱断裂缝合术患者出现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 跟腱 围手术期护理
  • 正强化理论在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冬梅

    目的:探讨正强化理论在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6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男38例,女22例。年龄2~13岁,中位数7.5岁。病程4 h 至2周,中位数5 d。均采用平乐展筋丹穴位揉药、小重量多次牵引复位、颈托固定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采用表扬、鼓励和奖励等措施,将正强化理论贯穿于情志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环节。结果:经过2周左右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儿头颈歪斜及颈部疼痛症状均消失,颈椎活动度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贯穿正强化理论,可使患儿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

    作者:申晟;尚延春;孟庆阳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关节镜下重建 ACL 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2例采用自体肌腱(自体肌腱组),其余32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异体肌腱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稳定性、患膝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 Lysholm 评分,膝关节稳定性采用 Lachman 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评定。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自体肌腱组术后发热时间比异体肌腱组短[(2.0±1.5)d,(4.0±1.7)d,t =5.043,P =0.000],手术时间比异体肌腱组长[(79±15)min,(60±13)min,t =5.405,P =0.000];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d,(14±4)d,t =0.000,P =1.000]。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 Lachman 试验和中立位 ADT 试验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 =1.000;χ2=0.000,P =1.000;χ2=0.087,P =0.768;χ2=0.000,P =1.000);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 Lachman 试验和中立位 ADT 试验阳性率均降低(χ2=42.416,P =0.000;χ2=42.250,P =0.000;χ2=34.724, P =0.000;χ2=37.312,P =0.000)。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 IKDC 评分和 Lysholm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52±3.47)分,(40.33±3.41)分,t =1.381,P =0.172;(82.01±1.50)分,(81.92±1.30)分,t =0.305,P =0.762;(39.82±3.23)分,(40.03±2.69)分,t =0.302,P =0.764;(89.56±1.86)分,(89.50±1.72)分,t =0.140,P =0.889];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 IKDC 评分和 Lysholm 评分均增加(t =61.218,P =0.000;t =70.920,P =0.000;t =63.114,P =0.000;t =94.223,P =0.000)。结论:与采用自体肌腱相比,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ACL 手术时间短,但存在免疫排斥反应,而二者的临床疗效相当。

  • 三维动态牵伸回旋手法对冻结期冻结肩患者体表红外热像的影响

    作者:苏瑾;王平;刘爱峰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牵伸回旋手法对冻结期冻结肩患者体表热像的影响。方法:11例冻结期冻结肩患者,男1例,女10例。年龄47~64岁,中位数52岁。左肩7例,右肩4例。病程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采用医用远红外热成像仪采集静息状态下双肩肱二头肌肌腱长头、三角肌抵止点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和肌腹红外热成像图,采集完成后对图像进行存储、编辑。采用三维动态回旋手法治疗前比较患侧与健侧三角肌抵止点、肱二头肌肌腱长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区域皮肤温度,并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患侧治疗前后肱二头肌肌腱长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区域皮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患侧肱二头肌肌腱长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色码温值均高于健侧[(28.263±1.511)℃,(27.409±1.672)℃,t =8.225,P =0.000;(28.154±1.912)℃,(27.309±1.893)℃,t =5.047,P =0.000;(27.846±1.393)℃,(26.927±1.429)℃,t =6.095,P =0.000;(27.673±1.720)℃,(26.964±1.759)℃,t =4.535,P =0.001];双侧三角肌抵止点色码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55±1.236)℃,(27.372±0.816)℃,t =1.460,P =0.175]。治疗2个疗程后,患侧肱二头肌肌腱长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色码温值均高于治疗前[(29.018±1.393)℃,(28.263±1.511)℃,t =6.404,P =0.000;(29.956±1.799)℃,(28.154±1.912)℃,t =8.476,P =0.000;(28.800±1.363)℃,(27.846±1.393)℃,t =14.342,P =0.000;(28.573±1.756)℃,(27.673±1.720)℃,t =14.925,P =0.000]。结论:三维动态牵伸回旋手法治疗冻结期冻结肩,可提高肩部皮肤温度,这为临床上手法治疗冻结肩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依据。

  • AO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杨;王昌兴;邹阳

    目的:比较 AO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8例,采用 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19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6~11岁,中位数8岁;肱骨干中段骨折16例,下段骨折31例;左侧16例,右侧31例;按照肱骨干骨折的 AO分型,A 型15例、B 型23例、C 型9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和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95.00±33.39)mL,(192.00±48.18)mL,t =7.560,P =0.000],其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55.50±12.79)min,(71.60±16.45)min,t =3.585,P =0.001;(9.40±3.04)min,(12.80±4.50)min,t =2.860,P =0.006];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0±1.64)min,(12.70±1.92)min,t =0.184,P =0.855]。术后6个月 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组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153.95°±16.29°,112.68°±20.21°,t =7.410,P =0.000;132.00°±6.70°,113.18°±6.78°,t =9.382,P =0.000],其 UCLA 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2.26±2.45)分,(26.50±3.10)分,t =6.790,P =0.000;(96.52±2.95)分,(87.46±3.94)分,t =8.520,P =0.000]。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χ2=4.970,P =0.026)。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采用 AO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肩、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好,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二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 CT 测量股骨后髁角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兵华;孙俊英;倪增良;何斌;童舜谊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前应用 CT 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6例出生或久居苏浙沪地区的成年人,共涉及106膝,男47例53膝,女39例53膝;年龄19~55岁,中位数38.5岁;左膝34例,右膝32例,双膝20例。所有膝关节均无任何损伤、病变、骨骼畸形、骨质退变及内外翻畸形。垂直于股骨干解剖轴对股骨远端进行 CT 薄层扫描,选取经过股骨内、外上髁层面的 CT 图像,采用 Auto CAD 软件测量 PCA。结果:本组受试者PCA1.65°~7.49°(4.80°±1.23°),男女 PC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4°±1.24°,4.67°±1.21°,t =1.134,P =0.259);左右膝 PC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1.24°,4.73°±1.22°,t =0.587,P =0.558)。使用矩法对样本行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计算,经双侧检验 P 值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结论:PCA 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不同性别及双侧 PCA 之间不存在差异。术前利用 CT 测定 PCA,确定术中股骨后髁截骨的旋转角度可能有助于提高 TKA 手术的成功率。

  • 第一跗跖关节滑膜嵌顿10例报告

    作者:戴国钢;刘剑伟;黄雷;蔚浩;王丰

    第一跗跖关节滑膜嵌顿在普通人群中很少发生,属于少见病,是踝关节扭伤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并发症。笔者自2001年起长期作为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和四川女子曲棍球队的队医,期间10名有反复踝关节扭伤史的运动员在疲劳训练后发生第一跗跖关节滑膜嵌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探索建立系统的膝骨关节炎中医临床科研范式和理论体系

    作者:陈卫衡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针对该病的诊疗指南有多个并在不断更新中。中医治疗KOA 已形成以药物治疗为主,针灸、推拿、功能锻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系,具有方法多样、疗效可靠、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独特优势。但在各种 KOA 诊疗指南中,做为 KOA 主要治疗手段的中医疗法的重要性却未能体现,这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信度较低、治疗方法和结果均难以重复有关。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开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中医有了走向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本文从 KOA 的治疗现状、探索 KOA 中医临床科研范式、建立系统的 KOA 中医理论体系3个方面进行述评。

  • 黄有荣教授治疗骨伤科病证的经验

    作者:刘锐;陈一鑫

    黄有荣教授从事骨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患。在治疗骨伤病证时他注重活血化瘀与柔肝舒筋,强调软组织松解手法在整脊手法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中药薰洗法且善于运用道地药材,仿古而不泥古并注重中西医结合。本文就黄有荣教授治疗骨伤科病证的经验作了简单介绍。

  • 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

    作者:魏家森;陈哲;王军

    跟腱断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若治疗不当,将影响患者提踵功能。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大类;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治疗的效果佳,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是,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该病逐渐占主导地位。本文对跟腱的解剖学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细胞因子在跟腱愈合中的作用3个方面对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倪新宇;方策

    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常用的外固定器包括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带空心螺纹针外固定器、多维快速操作型单臂外固定器、双螺旋加压钉柱角外固定器、单侧成角度进针骨外固定器、起重式外固定器及通用型外固定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优点众多,但是存在外固定物护理不便、不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缺点,如何研制出固定强度更高、护理更为简便的外固定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口服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

    作者:石继祥;纪斌;周强;石文俊;刘孚瑛;成翔宇;周军杰;庞金辉;章筛林;李海旭

    目的:观察口服自拟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采用口服自拟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38~76岁,中位数42岁。单膝18例,双膝38例。病程4~35个月,中位数19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膝关节症状、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服药期间,3例出现胃脘痛,将冷服药改为温服后胃痛好转;2例出现便秘,用番泻叶泡茶饮用后便秘得以缓解;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治疗3个疗程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临床治愈7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6例。结论:采用口服自拟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加味青娥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帅波;沈霖;杨艳萍;徐晓娟;马陈;吕林;夏雪

    目的:探讨加味青娥丸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 KOA 患者随机分为加味青娥丸组和芍药丸组,每组60例;分别口服加味青娥丸和芍药丸,每次1丸,每天3次,连续服用12周。服药期间2组患者均进行患肢皮肤牵引及不负重功能锻炼。当患者关节疼痛不能缓解或加重,无法忍受时,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每次1粒,每天1次,疼痛控制后立即停止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并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基质金属蛋白酶-3 mRNA(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mRNA,MMP -3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膝关节疼痛 VAS 评分及 WOMAC 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 VAS 评分及WOMAC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626,P =0.553;t =0.856,P =0.394);治疗12周后芍药丸组膝关节疼痛 VAS评分及 WOMAC 评分均高于加味青娥丸组(t =9.075,P =0.000;t =17.149,P =0.000)。治疗12周后加味青娥丸组膝关节疼痛VAS 评分及 WOMAC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 =10.392,P =0.000;t =19.075,P =0.000);芍药丸组膝关节疼痛 VAS 评分及 WOM-AC 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664,P =0.508;t =1.860,P =0.065)。②血清 IL -1β水平。治疗前2组各级别患者血清 IL -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12,P =0.894)。治疗12周后加味青娥丸组患者血清 IL -1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6.986,P =0.000);Ⅰ、Ⅱ级患者血清 IL -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00;P =0.000),Ⅲ、Ⅳ级患者血清 IL -1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75;P =0.161)。治疗12周后芍药丸组各级别患者血清 IL-1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51,P =0.88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 IL -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881,P =0.044);加味青娥丸组Ⅰ、Ⅱ级患者血清 IL -1β水平均低于芍药丸组(P =0.008;P =0.000);2组Ⅲ、Ⅳ级患者血清 IL -1β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2;P =0.444)。③血清 TNF -α水平。治疗前2组各级别患者血清TNF -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47,P =0.695)。治疗12周后加味青娥丸组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3.189,P =0.000);Ⅰ、Ⅱ级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00;P =0.000),Ⅲ、Ⅳ级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81;P =0.079)。治疗12周后芍药丸组各级别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65,P =0.786)。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3.958,P =0.003);加味青娥丸组Ⅰ、Ⅱ、Ⅳ级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均低于芍药丸组(P =0.000;P =0.000;P =0.018);2组Ⅲ级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5)。④血清 NO 水平。治疗前2组各级别患者血清 N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505,P =0.918)。治疗12周后加味青娥丸组患者血清 NO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740,P =0.000);Ⅰ、Ⅱ级患者血清 NO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00;P =0.000),Ⅲ、Ⅳ级患者血清 NO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80;P =0.121)。治疗12周后芍药丸组各级别患者血清 NO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427,P =0.93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 NO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621,P =0.039);加味青娥丸组Ⅰ、Ⅱ级患者血清 NO 水平均低于芍药丸组(P =0.000;P =0.000);2组Ⅲ、Ⅳ级患者血清 NO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2;P =0.226)。⑤PBMC MMP -3 mRNA 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组各级别患者 PBMC MMP -3 mRNA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0.002,P =0.999;F =0.033,P =0.998)。治疗12周后加味青娥丸组和芍药丸组各级别患者MMP -3 mRNA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0.029,P =0.999;F =0.002,P =0.999)。结论:加味青娥丸治疗早中期 KOA 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各种途径下调血清 IL -1β、TNF -α及 NO 水平,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和软骨基质降解。

  •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

    作者:张华;李贵山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龄38~65岁,中位数56岁。单膝47例,其中左膝18例,右膝29例;双膝21例。均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上下楼及下蹲站起时疼痛加重,屈伸活动受限,关节弹响、交锁,甚至关节僵硬、畸形。病程2个月至10年,中位数4年。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膝关节疼痛改善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关节严重变形,滑膜增生严重及软骨剥脱严重,术后治疗效果不佳;其余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或消失,上下楼梯时疼痛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按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改善膝关节疼痛症状,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壮药骨痹方烫熨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梅其杰;袁长深;段戡;黄肖华;陈劲;姚弘毅

    目的:观察壮药骨痹方烫熨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壮药骨痹方烫熨联合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口服双氯芬酸钠联合运动疗法、壮药骨痹方烫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8周后,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 MMT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 =5.068,P =0.004);4组患者 MMT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 =2.086,P =0.033);治疗前4组患者 MMT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16.9)分,(70.0±19.4)分,(71.7±16.0)分,(71.7±18.6)分,F =2.086,P =0.100];治疗2周后和治疗8周后,壮药骨痹方烫熨联合运动疗法组 MMT 评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联合运动疗法组、壮药骨痹方烫熨组[(90.0±12.7)分,(88.0±14.8)分,(88.3±12.9)分,(86.1±13.4)分,F =3.846,P =0.014;(95.0±10.4)分,(90.0±10.4)分,(91.3±11.4)分,(88.3±14.8)分,F =12.570,P =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5.016,P =0.002)。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 KS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 =53.860,P =0.000);4组患者 K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 =528.816,P =0.000);治疗前4组患者 K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0±5.6)分,(143.0±6.3)分,(144.0±5.7)分,(143.0±6.1)分,F =0.048,P =0.986];治疗2周后和治疗8周后,壮药骨痹方烫熨联合运动疗法组 KSS 评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联合运动疗法组、壮药骨痹方烫熨组[(253.0±5.5)分,(238.0±6.8)分,(243.0±5.7)分,(233.0±6.0)分,F =528.816,P =0.000;(263.0±5.7)分,(234.0±6.5)分,(234.0±3.7)分,(225.0±6.6)分,F =125.620,P =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5.008,P =0.002)。结论:壮药骨痹方烫熨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股四头肌肌力,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单纯壮药骨痹方烫熨和口服双氯芬酸钠联合运动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核转录因子-κB 在骨关节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应俊;张元斌;罗程;金红婷;肖鲁伟;童培建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机体中极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凋亡与抗凋亡以及细胞的周期调控与发育等诸多功能的调节。NF-κB 信号通路在关节软骨的发育及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 NF-κB 及其信号通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 NF-κB 信号通路、NF-κB 核移位在骨关节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基于 NF -kB 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研究3个方面对 NF-κB 在骨关节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NF-κB 骨关节炎 综述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丹辉;张燕;刘丽娟;田雪秋;梁一男;魏凤娟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关节腔注射 rhTNFR:Fc 联合中药薰洗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中药薰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 VAS 评分及 WOMAC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5±1.09)分,(6.90±1.52)分,t =1.045,P =0.309;(54.75±3.23)分,(55.45±3.11)分,t =0.700,P =0.493]。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的膝关节 VAS 评分[(3.05±0.76)分,(4.10±0.97)分]及 WOMAC 评分[(16.55±2.65)分,(27.20±3.17)分]均较治疗前下降(t =14.173,P =0.000;t =10.101,P =0.000;t =34.451,P =0.000;t =39.161,P =0.000);rhTNFR:Fc 组的膝关节 VAS 评分及 WOMAC 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玻璃酸钠组[(4.10±1.29)分,(2.80±1.31)分,t =3.771,P =0.001;(38.20±4.96)分,(28.25±3.23)分,t =8.132,P =0.000]。治疗结束后3个月,rhTNFR:Fc 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玻璃酸钠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rhTNFR:Fc 组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Z =1.987,P =0.047)。结论:采用关节腔注射 rhTNFR:Fc 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运功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中药薰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透骨消痛胶囊中补肾柔肝药和活血祛风药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方式的计算机模拟比较

    作者:郑春松;叶蕻芝;李西海;叶锦霞;吴广文;徐筱杰;刘献祥

    目的:从分子层面比较透骨消痛胶囊中补肾柔肝药和活血祛风药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作用方式。方法:分别以透骨消痛胶囊中的补肾柔肝药和活血祛风药所含化合物及 OA 靶点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描述符计算、分子对接、生物网络等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二者的化合物化学空间特征及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特征。结果:补肾柔肝药和活血祛风药的化学成分在化学空间中有较大的重叠区域,但前者分布更广;在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中,补肾柔肝药和活血祛风药的作用网络特征分布仅存在部分相似之处,其网络中每个化合物的平均作用靶点数分别为4.3和1.9,平均每个靶点分别与2.7个和1.5个化合物相关联。结论:在治疗 OA 时,透骨消痛胶囊中补肾柔肝药主要是通过混杂药物的作用方式起作用,而活血祛风药主要是通过组合药物的作用方式起作用。

  •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

    作者:[1]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也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优势病种。根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的文献统计,目前我国骨关节炎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依次为:中药、玻璃酸钠、关节镜术、针灸、针刀、关节置换术、推拿按摩、截骨术、关节冲洗、理疗等。可见中医药及其相关治疗方法仍然是国内治疗骨关节炎的主要手段。

中医正骨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