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

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중국신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734
  • 国内刊号: 11-285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4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达比加群的浓度

    作者:孙敏;刘鹏;付晓丽;徐为人;汤立达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测定达比加群的HPLC-UV法.方法:血浆蛋白用甲醇沉淀,采用Kromasil C18柱(10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 mol·L-1甲酸铵溶液-甲醇(77:23);流速为0.5 mL·min-1.结果:血浆中达比加群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g·mL-1;定量下限为0.05 μg· mL-1;提取回收率为67.6% ~71.3%;相对回收率为98% ~ 109.7%;RSD小于1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大鼠血浆中达比加群的测定.

  • 苦参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

    作者:周刚;梁生旺;荆鲁;陈静

    目的:研究苦参药材及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有效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Phenomenex Luna(2) C1s柱(250mm×4.6mm,5μm),乙腈-0.1%氨水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结果:建立了苦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12批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确立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4个峰,分别为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苦参碱.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苦参特征图谱的测定,并为评价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 HPLC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冬凌草乙素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晓天;石迎迎;杜斌;褚延乐;王琳茜;于彤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专属性好、选择性强的HPLC分析方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冬凌草乙素的浓度,研究其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Beagle犬静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冬凌草乙素的浓度;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分离(150 mm r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6.0)(34:66);流速为1.0 mL· min-1,进样量为20 μL;紫外检测波长为232 nm;以非那西丁为内标,乙酸乙酯-异丙醇(95:5)作为萃取剂.结果:本方法测定冬凌草乙素在20.0 ~4 000 ng· 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达20.0 ng· 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RSD均在15%以内,提取回收率大于85%.Beagle犬静脉注射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1/2,AUCo~t,AUCo~∞,CL分别为6.47 h,2294ng·h·mL-1,2 818 ng·h·mL-1,0.192 mL·kg-1 ·h-1.结论:本分析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行性高,可用于冬凌草乙素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冬凌草乙素在Beagle犬体内呈二室模型,吸收迅速,消除相对较快.

  • (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在不同pH条件下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作者:唐静怡;石磊;向阳芳;徐智;罗健

    目的:萘普生属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为降低其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将其改造为(S)-萘普生反酯前药.方法:因药物的吸收与药物本身的脂水分配系数等理化性质紧密相关,为预测(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的吸收状况,本实验采用摇瓶法使其在不同pH缓冲体系中达到平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在不同pH环境下的表观脂水分配系数,探讨药物分子结构与介质pH值对其表观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引入基团不同,(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的吸光度(A)与lgP大小均不同;同一衍生物于不同pH环境中,lgP大小也有差异,且各(J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均在pH弱酸性条件下达到lgP大值.结论:(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与其自身分子结构紧密相关,与介质的pH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

  • 基于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模型介绍

    作者:李新刚;周田彦;赵志刚;卢炜

    基于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用以研究药物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得了广泛应用.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国内外常用的基于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相关的微分方程及模型特征.依药效变化情况,将其分为可逆模型、不可逆模型和耐受模型.这些模型包含了药物基本的作用机制,将来的药效动力学研究,可采用将多种基本模型组合的方法.

  • 小分子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康从民;代英杰;王巧燕;吕英涛

    随着大量的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出现以及部分此类药物在临床上抗肿瘤方面的成功应用,对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已上市的10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并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将其分为Type I和TypeⅡ两类.介绍了两种尚无上市药物的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并对开发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方法进行了简介.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预防下颌骨骨折术后躁动的研究

    作者:杨禄坤;梁军;张荣凯;周少朋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Pr组)、术后镇痛组(P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Pr组于术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Po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不使用镇痛药.观察患者拔管后0,1,2,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结果:Po组各观察时间点的MAP,HR,VAS和SAS均低于C组(P<0.05),Pr组各观察时间点的MAP,HR,VAS和SAS均低于Po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100 mg术前15 min静注)能有效抑制下颌骨骨折术后躁动,其效果优于术后镇痛.

  •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性对照研究

    作者:易峰;刘晓伟;苏旭江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疗效、社会功能的改善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和对照组(30例,利培酮治疗),于基线,治疗后第1,2,4及6周末分别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 negative eymptoms scales,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于基线、治疗后第6周末评定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各量表评分进行组间及治疗后各访视点与基线的比较.结果:57例患者完成6周的临床治疗,3例脱落.两组在治疗1周末的PANSS的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基线明显降低(P<0.O1),且研究组的PANSS总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研究组在治疗2周末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与基线相比出现降低(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4周末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与基线相比出现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2周后各访视点的PANSS总分、各因子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6周末的有效率(治疗组64.2%,对照组56.7%)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1周末的PSP评分均较基线升高(P<0.05),且研究组在治疗2周末的PSP评分均较基线出现明显升高(P<0.01),但在各访视点两组组间PSP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血清泌乳素升高、失眠、头晕等,而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肌张力障碍、血清泌乳素升高、静坐不能、失眠等,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可有效改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社会功能,安全性好.

  • 参芪扶正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TNF-α,CCL18及IL-6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漆起贵;岳莉;王莹;李华;高宇;许燕艳;王芳;张微

    目的:探讨TNF-α,CCL18及IL-6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3个因子的相关性,并评估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乳腺癌患者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乳腺癌患者,23例乳腺良性病和1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CCL18及IL-6水平,并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用药前后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和疗效.结果:TNF-α,CCL18及IL-6在健康体检者组,乳腺良性病组和乳腺癌组血清中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NF-α,CCL18及IL-6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ER状态相关,而与PR,HER-2,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等无关;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NF-α,CCL18及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能降低三者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水平的TNF-α,CCL18及IL-6可能协同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这3个因子的表达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的鉴别;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能保护骨髓和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并能降低三者血清表达水平,在调节乳腺癌患者免疫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 抗脑卒中新药匹诺塞林两种代谢产物的合成

    作者:王冬梅;刘海涛;童元峰;吴松

    目的:合成匹诺塞林的两种体内代谢产物5-羟基-黄烷酮-7-0-磺酸钠及5-羟基-黄烷酮-7-0-β-D-葡糖糖醛酸.方法:以匹诺塞林为原料,吡啶作为溶剂和催化剂,与氯磺酸进行磺酸化反应后再成盐得到5-羟基-黄烷酮-7-O-磺酸钠.5-羟基-黄烷酮-7-O-β-D-葡糖糖醛酸的合成同样以匹诺塞林为原料,经过乙酰化保护羟基,再选择性脱去保护基,然后与三-0-乙酰基-α-D-溴代葡糖糖醛酸甲酯进行糖苷化,再水解脱去保护基团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两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lH-NMR、MS得到确证,纯度经HPLC检测均达到98%以上.结论:本文首次合成了5-羟基-黄烷酮-7-O-磺酸钠和5-羟基-黄烷酮-7-O-β-D-葡糖糖醛酸两种代谢产物,可作为新药匹诺塞林体内代谢研究的对照品.

  • 流感病毒核酸内切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作者:周伟玲;杨帆;祖勉;李超;刘艾林;杜冠华

    目的:建立适于高通量筛选的流感病毒核酸内切酶(PAN)抑制剂筛选模型.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质粒,经蛋白纯化和浓缩,得到目的蛋白PAN.提取噬菌体M13K07的单链环状DNA为底物,应用荧光定量方法建立PAN抑制剂高通量筛选体系,并对应用虚拟筛选技术挑选的100个样品进行PAN抑制活性筛选.结果:反应体系在底物质量浓度0.2 μg· mL-1,pH 9.0,Mn2+浓度1 mmol·L-1,37℃温孵60 min的条件下酶活性佳.此时Z'因子为0.77,可用于高通量筛选.筛选结果发现7个样品对PAN具有抑制活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流感病毒核酸内切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体系可用于PAN抑制剂的筛选.

  • 应用MDCK-MDR1细胞模型研究3-乙酰基-11-羰基-b-乙酰乳香酸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作者:慈小燕;夏媛媛;曾勇;伊秀林;高晶;李薇;司端运

    目的:考察3-乙酰基-11-羰基-b-乙酰乳香酸(AKBA)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单层模型研究AKBA的双向跨膜转运,采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AKBA的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咖啡因吸收方向Papp为(18.65±1.94)×10-6 cm·s-1,罗丹明123外排率(RE)为19.96,接收室HBSS中可以检测到AKBA,且AKBA的RE <2.结论:MDCK-MDR1模型的形态、通透性、P-糖蛋白功都与血脑屏障相似.AKBA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主要通过被动扩散透过血脑屏障,但透过率比较低.

  • 两阶段细胞转化试验研究进展

    作者:王颖;王雪;李波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在长期动物实验中常表现出致癌活性,因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遗传毒性致癌物,在常规遗传毒性试验中表现出阴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检测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方法.两阶段细胞转化试验是在体外细胞转化试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灵敏、有效的短期试验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检测遗传毒性致癌物,也可以检测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的特点.近几年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致力于适用该方法的新细胞系的建立,并采用了高通量筛选方法以及改进了结果判定的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两阶段细胞转化试验方法的改进、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 基底细胞癌新型治疗药物vismodegib

    作者:唐春雷;解德升;冯柏年

    vismodegib是一种具有选择性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活性的新型药物.临床研究证实vismodegib对基底细胞癌(BCC)有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2012年1月批准了vismodegib用于治疗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的BCC.文中就BCC的Hedgehog信号通路机制、vismodegib药理作用、药动学以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 仿制药公司对噻吩吡啶类抗血栓药物的专利战略研究

    作者:孙文倩;龙巧云;李强;韩涛;康蕾;张雨

    心血管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噻吩吡啶类血小板抑制剂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热点.本文从噻吩吡啶类药物的申请大户赛诺菲公司入手,对赛诺菲公司的专利布局和仿制药公司对抗赛诺菲专利壁垒的战略进行分析,为国内的制药企业制定专利战略提供参考.

  • 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魏农农;王霞;苏敏

    随着制药行业以及监管机构对药品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溶出度试验成为了药品质量的关键检查项目以及药品注册中不可缺少的指标.溶出度指的是药物在规定的介质中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不仅可以用于对药物在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预测,而且是对药物研发和批次间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而很有价值的工具.药品生产安全的全球化进程不断促进着溶出试验方法和技术的普及及创新,本文主要围绕溶出度试验方法和技术阐述溶出度的试验方法、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溶出度仪的研究进展.

  • 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梁雁;李静姿;刘亚欧;谢秋芬;孔妍;孙刘阳;崔一民

    目的:重点关注利奈唑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同时关注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与利奈唑胺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通过我院HIS系统获得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或片剂治疗的全部住院患者.观察患者人口学资料、血常规、血生化、利奈唑胺用法用量等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依变量性质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与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组间差异,再对P<0.1的观察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407例.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者183例(44.96%),其中男性1 16例(63.39%),女性67例(36.61%).血小板减少症开始发生中位时间为4.5 d(1 d,24 d).血小板低值出现中位时间为9d(1d,25 d).比较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用药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是否患有血液病、是否合并使用其他抗菌药共10项指标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P<0.1的观察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白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是否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3个指标为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利奈唑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远高于其药品资料,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特别是对基础血小板值低于正常值,血液病、肾功能不全,或高龄患者应用时应严密监测血常规指标.同时应注意疗程,并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其他可能导致血液系统损害的药物.如临床必需,应严格监测患者血液学指标,必要时给予停药及对症处理.

  • 2009-2012年我院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

    作者:陈凡;朱立勤

    目的:了解我院颅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耐药状况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1日-2012年4月1日期间所有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的病例,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脊液培养结果中,革兰阳性菌株占大多数(86.4%),特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检出3种阴性菌共12株,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假单胞菌占阴性菌总数约60%;使用频率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DUI普遍较高,大部分超过了1.2.不合理用药分别表现在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配伍方面.结论:脑脊液分离菌株大部分为革兰氏阳性菌,菌株耐药率较高,抗感染药物使用有不合理之处.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镜宇;吴华勋;吴育晶;张玲玲;汪庆童;宋珊珊;黄蓓;李培培;魏伟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完全弗氏佐剂诱导SD大鼠AA模型,3H-TdR掺入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滑膜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IL-17,淋巴细胞毒素(LTα),NF-kB配体的受体或激活因子(RANKL),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结果:rhTNFR:Fc体外给药可以抑制TNF诱导的滑膜细胞增殖,下调IL-1β,IL-6,IL-17,LTα,RANKL,MMP-13的分泌水平.结论:rhTNFR:Fc抑制滑膜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可能是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之一.

  • rhLFA-3:Fc融合蛋白连续静脉注射对食蟹猴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张晓芳;佘佳红;李先平;陆国才;张晓冬;姜华;陈黛影;戴益民;张淑英

    目的:评价食蟹猴静脉注射重复给予rhLFA-3:Fc融合蛋白的安全性.方法:将食蟹猴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rhLFA-3:Fc融合蛋白低、中和高剂量组(1,5和20 mg·kg-1),每组6只,静脉注射给药,每周2次,连续90 d,恢复期180 d,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rhLFA-3:Fc融合蛋白使各剂量组食蟹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各剂量组动物给药后免疫学指标发生一定改变,表现为CD2+,CD2+,CD4+及CDs淋巴细胞下降,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的动物数及反应强度降低.给药组部分食蟹猴脾脏的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偏大,而恢复期时未发现类似情况.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rhLFA-3:Fc融合蛋白的靶器官为脾脏和淋巴结,表现为脾脏淋巴滤泡及淋巴结皮质区以次级淋巴滤泡结构为主,大多生发中心明显肥大,B淋巴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像相对数量较多.其余指标包括一般症状、体重、摄食量、呼吸、体温、瞳孔、尿液、心电图、生化指标、骨髓象等未见明显与供试品相关的异常.结论:rhLFA-3:Fc融合蛋白iv 90 d(每周2次)毒性作用位点为免疫系统,靶器官为脾脏和淋巴结.rhLFA-3:Fc融合蛋白iv对食蟹猴的安全剂量为20 mg·kg-1.建议临床使用时应密切注意rhLFA-3:Fc融合蛋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从PDUFA I到PDUFA V——FDA通过法规体系的完善实现新药审评的持续改进

    作者:姚立新;李茂忠;董江萍;邵颖;郑强

    目的:通过回溯性分析PDUFA I到PDUFA V的绩效目标,剖析FDA新药审批的变迁.方法:根据PDUFA、绩效目标、FDA、国会和政府问责办公室的资料及业界报告等,分析在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性的前提下,FDA新药审评的变迁.结果:在不降低对药品安全、有效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随着PDUFA的施行,FDA的新药审批明显加快,逆转了美国新药上市的迟滞.结论:以科学为基础,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通过加强人才队伍、科技支撑和信息化保障建设,加强与利益攸关者的沟通和良性互动;同时注重基于风险的系统管理,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上市后监督体系;根据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和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始终以立法和法规的完善为手段,为实现目标的工作调整提供保障,从而使新药审评更为一致并更具效率,改善了新药审评的可预期性,有力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中国新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