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국제심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583
  • 国内刊号: 31-19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188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6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赵强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评价

    作者:施雯;李京波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顽固室性早搏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除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逆转室性早搏引起的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功能不全之外,对于某些具有触发室颤的频发室早,及早发现并采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放电和预防心脏性猝死.

  • 同步辐射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汤光宇

    同步辐射光源具有良好的光强、准直性好、脉冲性高、波长可调性等诸多优点,其光的高亮度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而波长可调性的特点使得佳能量的选择成为可能,脉冲性又保证可以进行血管的动态扫描.同步辐射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冠脉造影技术.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赵良平;吕安康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能刺激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分化及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糖蛋白,对非造血谱系细胞也具保护作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抗调亡、促进内皮修复和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以及在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已被证实,从而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 惰性气体再呼吸法在心排血量测定中的应用

    作者:周素平;杨成明

    惰性气体再呼吸法(IGR)是一项无创测定有效肺血流量(QEP)的安全、简便、设计完善的技术.在无肺内分流存在时,QEP等于心排血量(CO).虽然目前关于IGR的报道不多,但它的科学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2006年重要的调脂治疗临床试验证据回顾

    作者:郑刚

    调脂治疗是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寻找调脂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表的几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对于完善调脂治疗、临床的合理用药、全面认识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提供了新证据.

  • 血管损伤修复中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苗莉;何国祥

    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与1型受体(AT1R)完全相反,通过使AT2R的表达增加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且可以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后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本文综述血管内皮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中AT2R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治进展

    作者:谭晓;孙锟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 冠状动脉钙化临床研究与诊断

    作者:张铭;马长生

    冠状动脉钙化是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所以对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是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冠状动脉钙化与血管狭窄、斑块稳定性与心血管事件关系及其诊断和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小儿心脏手术脑保护的研究

    作者:张东亮;陈张根

    随着心脏大血管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术后脑功能紊乱发生率仍很高,脑保护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循环灌注技术、血气稳态管理方式以及药物脑保护等方面,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 存活心肌的影像学检测技术

    作者:李金鹆;冯毅

    对伴有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室壁运动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准确判断缺血坏死的心肌区域是否存在存活心肌,对决定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检测存活心肌有很多方法,本文综述了核素显像、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存活心肌方面的进展.

  • 缝隙连接通道与药物干预

    作者:张阿莲;吴士尧

    缝隙连接通道是细胞间通讯的基础,在心血管系统代谢物质交换、维持心脏正常节律、调节血管紧张度以及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中有重要的作用,近来,缝隙连接通道及连接蛋白在心律失常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而对缝隙连接通道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生理和病理学作用,并有望发现新的治疗途径及治疗药物,因此缝隙连接通道的药物干预正在成为心血管系统研究的又一热点.本文就缝隙连接通道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控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朱政斌;沈卫峰

    多项研究指出慢性肾病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慢性肾病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且即使轻度肾功能受损也可影响冠心病预后.慢性肾病往往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伴发,也与炎症反应加剧、内皮功能异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因子激活等冠脉病变的共同机制有关.大量研究显示,去除以上因素后肾功能损害仍然是影响冠脉病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传统危险因素也是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损害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近公布的研究结论,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及药物治疗.

  • Tei指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钮小庆;陆颖静;徐大地

    在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下,临床上如何早期诊断患者心功能异常,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心室舒缩功能指标都基于对心室几何形态的假设,并在不同程度上受超声透声条件、心率及心脏前后负荷变化的影响,其应用价值尚存在一些争论,近期发展起来的Tei指数能综合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弥补了前者不足,Tei指数的应用和完善将对临床心功能的评价更具有指导意义.

  • 流感病毒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关秀茹;李洪源

    近研究认为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并触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大量文献表明在流感流行季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增多,因此预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流感疫苗可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 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

    作者:李悦纯;陆国平

    脂蛋白(a)[Lp(a)]由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a)组成.Lp(a)的血浆浓度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与其基因多态性相关,具有个体及种族差异.Lp(a)有促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其血浆浓度与冠心病(CHD)密切相关,是AS及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烟酸缓释制剂是目前治疗高Lp(a)血症有效的药物.

  • 药物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葛震;陈绍良

    药物支架内再狭窄及晚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药物支架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的修复延迟可以促发内膜增厚和再狭窄,同时激活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促发亚急性、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通过有创、无创的方法评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早期干预,使内皮细胞早期修复,从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推动药物支架的广泛使用.

  • 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生存链

    作者:沈卫峰;沈迎;张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生存链近来受到关注,本文就缩短从患者发生症状至医院就诊以及从患者到达医院至球囊扩张(PCI治疗)两个时间段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希望能推动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 药物洗脱支架年代支架内血栓再评估

    作者:张奇;沈卫峰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DES治疗的安全性与效价比、持续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针对现有DES可能面临的安全性顾虑,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现有DES的方向,积极开发第二代DES,提高和完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冷却"治疗进展

    作者:张奇;沈卫峰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其治疗在过去10年发展迅速.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稳定冠状动脉病变、缓解和限制残余心肌缺血及二级预防;药物斑块"冷却"治疗已成为其治疗基石.目前提倡在药物干预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决定是否早期进行介入干预.

  • 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研究现状

    作者:宗刚军;秦永文

    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在短期内能支撑血管,达到血运重建的目的,终能在体内降解为无毒产物,随机体正常代谢排出体外.生物可降解支架可以避免金属永久支架引起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从上世纪80年代生物可降解支架开始用于临床以来,无论在支架材料选择,还是支架制作工艺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本文介绍近年来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的研究现状.

  • 心肌梗死后缺血性二尖瓣返流

    作者:施根灵;何汝敏;张奇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是急性心梗后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一种包括局部和整体左室重构等多因素、多过程参与的疾病,发病率在11%~59%.虽然很多研究在设计、入选标准、随访时间和评估二尖瓣返流的技术各不相同,但是结果都表明心梗后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是一种不良预后因素,可导致心衰及死亡发生率增加,并且独立于已知的心梗后危险因素.

  • 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闫小响;朱仪;沈卫峰

    药物治疗和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使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次入院率显著下降,但这些疗法不能有效地逆转已坏死的心肌.近年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修复损伤心肌,改善心脏功能.

  • 内洋地黄素的双重作用与心血管重塑

    作者:雷蕾;胡节惠

    内洋地黄素是Na+-K+-ATP酶的内源性配体,有强心、利尿、缩血管等作用.研究发现,它与Na+-K+-ATP酶在膜穴上结合后,在细胞内组装信号转导的复合物,通过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及活化多条信号通路,刺激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死亡,从而参与心血管重塑的发生.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相关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钟华;何芳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向内膜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快形成、高血压、血管再狭窄等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之一,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VSMC增殖、迁移,因此研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对上述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成体干细胞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聂颖;张永珍;高炜

    干细胞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治疗效果褒贬不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开展的临床试验,全面介绍研究现状.

  • 原发性高血压与α-adducin P460Trp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超;党群;穆红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内收蛋白色氨酸突变(α-adducin P460Trp)是否相关. 方法: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80例,均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是否存在P460Trp突变.比较两组α-adducin基因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的差异. 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52.5%对45%)并无显著差异.原发性高血压与α-adducinP460Trp突变并无显著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同α-adducin蛋白460位基因型不存在特定联系. 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α-adducin P460Trp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 咯利普兰对体外循环时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焦周阳;赵文增;文冰

    目的: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咯利普兰对体外循环时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腹主动脉逆行插入动脉灌注管,经下腔静脉穿刺静脉引流管直至右心房水平,建立体外循环(CPB)模型.术中转流灌注流量约为50~70 ml·kg-1·min-1.实验组术前30min腹腔注射咯利普兰稀释液10 ml/kg,术中经股静脉以40 mg·lkg-1·min-1持续滴入咯利普兰稀释液,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等量的5%乙醇生理盐水.于转流开始、转流20 min、停CPB后5 min和2 h这4个时点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取肺组织标本制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评估肺损伤的程度.结果:对照组血TNF-α及LPS水平在转流中及转流后均较CPB前明显升高;咯利普兰组在灌注20 min、停CPB后5 min和2 h时,TNF-α和LP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咯利普兰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选择性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能够抑制TNF-α,LPS和P-选择素表达,对抗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布娃加·吾守尔;阿西彦·麦和木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216例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冠脉病变程度分组,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为(293.98±74.49)μmol/L,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309.65±50.98)μmol/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358.28±79.08)μmol/L,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366.71±92.24)μmol/L.狭窄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348.4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93.98±74.49)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324,P<0.01).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升高.

  • Tei指数在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适应证的价值

    作者:徐国林;张仁坤;龚明霞;孙建辉;唐晓霞;何敏;王幸;狄冬梅;张云

    目的:用Tei指数的变化评价再血管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区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Tei指数在选择再血管化治疗适应证的作用. 方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为跨壁心梗及疤痕情况分为两组.在再血管化治疗的术前、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Tei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并分析前后变化. 结果: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0 d的Tei指数及LVEF无明显变化;24/32例(术前Tei值<0.54,LVEF>46%)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心功能有明显的变化,8/32例(术前Tei>0.66、LVEF<37%)在再血管化术后没有明显的变化.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作再血管化治疗适应证时,Tei<0.54的患者是比较合适的,而Tei>0.66的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的效价比较低.

  • 急性左心衰竭cTNT升高1例

    作者:高鹏

    患者男性,85岁,因反复咳嗽2 d,发热4 h入院.入院时病情重,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体温39.8℃,心率130次/分,持续性房颤,口唇紫绀,四肢温度低,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占0.86.

  • 成人先天性肺静脉狭窄7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育民;刘旭;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周立;方唯一

    继发性肺静脉狭窄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对于成人先天性肺静脉狭窄报道较少.本文就成人房颤导管消融前行肺静脉造影而诊断的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国际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5
1998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