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국제심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583
  • 国内刊号: 31-19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188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6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赵强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耳垂折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体表危险标志

    作者:屈欣怡;贾昊;刘云鹏;刘富强;王军奎

    耳垂折痕是耳垂皮肤上的对角折叠或皱纹,从耳屏间切迹向后延伸约45°.有研究表明,耳垂折痕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有关,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因子.耳垂折痕可能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体表标志,但仍存在争议.

  • Elabela/APJ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作者:赤小仙;赵庆斌;卫慧羿;李超;刘北彦

    G蛋白偶联受体APJ和它的同源配体apelin在人体内广泛表达,具有促进血管生成,调节心血管功能、体液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功能.Elabelas是APJ的新型内源性肽类配体,在胚胎发育和成年期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Elabela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包括促进血管生成、调节心脏和血管功能、抗高血压等.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万艺;王群山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可增加患者猝死风险,其临床诊治一直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诊断、风险评估、急诊与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 冷冻球囊消融——心房颤动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田云朋;卢成志

    射频消融已经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学习曲线长、操作复杂、并发症高等诸多局限.冷冻球囊消融具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新选择.

  • 雌激素对血管、心肌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权仪;吴新华;陈章荣

    雌激素具有调节血管功能、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管钙化、调节心肌电活动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雌激素可产生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其保护作用机制涉及较多的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和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途径等.该文主要介绍雌激素对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的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 准分子激光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徐英恺;李拥军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消蚀术(ELCA)是一种新兴技术,其释放的热量少,对血管内皮等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性更高,学习曲线相对较短.准分子激光已应用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球囊难以通过或难以扩张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复杂病变.该文介绍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消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张小贞;王树伟;刘洁;李刚;杭永斌;曹军营;周笠;徐彦斌

    目的:探讨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术中应用浅低温、进口膜肺进行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进行心肌保护,术中应用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 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5~68 min,平均(50.24±12.4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60min,平均(23.56±10.68) min.心脏自动复跳76例(97%).转流结束后改良超滤时间为8~15 min,平均(10.45±3.24) min.术后死亡3例(3.8%). 结论: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常危及患儿生命,早期手术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体外循环采用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合适的膜式氧合器、精确的预充及血液稀释、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随访研究

    作者:顾迎春;弓芳艳;陈菲菲;Zakarie Mohamud Mohamed;王莹琪;代佰玲;刘金秋

    目的:探讨术前心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1年至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SSS并首次安装双腔起搏器的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终点事件为随访中患者新发心力衰竭.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累积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 结果:有145例SSS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8±41)个月,91.7%患者的SSS相关症状(头晕、黑嚎、晕厥、乏力等)得到改善.随访结束时,35例(24.3%)SSS患者出现心力衰竭.随访1年、3年、5年、10年的新发心力衰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8%、10.6%、13.7%、27.2%.高心室起搏百分比(VP%≥50%),术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术前左室后壁厚度(LVPWT)是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35例新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24例(68.6%),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5例(14.3%),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6例(17.1%).年龄、术前室间隔厚度(IVST)、术前合并瓣膜病和阵发性房颤是HFpE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SSS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预后相对较好.新发心力衰竭以HFpEF为主.高VP%、术前LVPWT、术前合并阵发性房颤等基础疾病为SSS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IVST、术前合并瓣膜病和阵发性房颤为发生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及抑制心室重构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至关重要.

  • 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和碎裂QRS波的关系

    作者:汤振;李东野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和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单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260例.根据Rentrop评分将患者分为CCC不良组(0级和1级,n=92)和CCC良好组(2级和3级,n=168).fQRS定义为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存在≥2个R波或R波的波顶或S波的波谷出现顿挫波.排除有主要冠状动脉CTO病变、冠状动脉远端CTO、典型的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结果:与CCC良好组相比,CCC不良组的空腹血糖水平[(7.20±3.12) mmol/L对(6.21±2.30) mmol/L,P=0.04]、年龄[(66.2±8.9)岁对(61.3±10.1)岁,P=0.03]、fQRS波发生率(65.2%对32.7%,P<0.001)、fQRS波导联数(2.4±1.9对1.1±2.0,P=0.004)和室壁运动记分[(89.16±17.70)分对(23.57±5.38)分,P=0.003]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44.2±3.7)%对(52.8±4.4)%,P=0.02]明显降低.fQRS波导联数和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CCC形成不良与心电图fQRS波独立相关(OR=3.64,95%CI:1.63~7.51,P<0.01). 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CCC形成不良与心电图fQRS波独立相关.

  •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走形于主肺动脉间的临床特点

    作者:武英彪;罗俊;方明;田蓓;方钞;吴启源;朱洛宁;宁忠平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冠窦)且走形于主肺动脉间的临床特点. 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且走形于主肺动脉间的患者共3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CT显示冠状动脉近段与主动脉壁夹角为5°~29°,平均夹角为14.19°±4.66°;32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显示右优势型者23例(71.87%),同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8例(56.25%);血管内超声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平均受压长度为(13.59±4.99) mm,受压管腔平均小横截面积为(10.24±3.49) mm2;管腔面积狭窄指数为0.496±0.125,管腔偏心指数为0.717±0.168.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者好发于男性,主动脉夹角与冠状动脉近端管腔狭窄率呈负相关(r=-0.85,P<0.01). 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可以明确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且走形于主肺动脉之间的冠状动脉畸形.

  • 脱氢表雄酮通过抑制高脂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作者:周颖;李桃;陈艳昕;肖芳;赵敏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是否通过抑制高脂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以及细胞色素P450芳香酶基因(CYP19)对DHEA的作用. 方法: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给予DHEA、全反式维甲酸(ATRA)干预;pcDNA3.1-CYP19-GFP真核表达质粒及pcDNA3.1-GFP空质粒分别转染HUVEC,给予ox-LDL诱导及DHEA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HUVEC及各组转染细胞MIP-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脂饮食建立AS兔模型,给予DHEA、ATRA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兔主动脉MIP-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ox-LDL诱导的HUVEC的MIP-1α表达显著升高,给予DHEA干预后,MIP-1α的表达明显回降(P均<0.05),同时给予ATRA干预对DHEA抑制MIP-1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喂饲高脂饲料的大耳白兔,主动脉MIP-1α表达显著升高,而在高脂饲料中添加DHEA后,MIP-1α的表达明显回降(P均<0.05),同时添加ATRA对DHEA抑制MIP-1 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经ox-LDL诱导及DHEA干预后,转染CYP19质粒的HUVEC MIP-1α的表达较转染空质粒的HUVEC显著降低(P<0.05). 结论:DHEA能够抑制高脂诱导的HUVEC和兔主动脉MIP-1α的表达,发挥抗AS作用;CYP19能够增强DHEA的作用.

  • 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miR-142-3p的lncRNA和circRNA靶标分析

    作者:孟哲颖;胡兵;陈翠;曹洪丽;王静怡;申锷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中微小RNA(miR)-142-3p进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和环状RNA (circRNA)靶标预测. 方法:2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n=15)和对照组(n=7),糖尿病模型组小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建模8周后终止实验,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WI)和心脏功能,HE染色结合定量分析软件检测心肌细胞大小;通过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甄别miRNAs的差异性,qRT-PCR确定差异表达;采用微小RNA靶标分析软件miRanda和TargetScan进行靶标预测,对预测到的circRNA宿主基因(host gene)进行基因功能聚类解析. 结果:(1)糖尿病模型组心肌组织中miR-142-3p表达显著降低;(2)在高严谨条件下,用miRanda和TargetScan能够同时预测到miR-142-3p的靶标lncRNA有35个、circRNA有14个;(3)宿主基因功能预测显示miR-142-3p参与糖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 结论:miR-142-3p可能通过调控部分lncRNA和circRNA,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 心脏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

    作者:刘强;郑继锋;周健;韩晨俊;仇锋;臧旺福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5岁,因“心前区疼痛2周”入院,在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50%狭窄,右冠状动脉75%狭窄.患者2003年曾有心肌梗死病史,当时予以保守治疗,有高血压病史13年,血压高200/120mmHg,平时口服厄贝沙坦,血压控制一般.查体:神清,精神可,中等体型,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心率53次/r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T波倒置.

    关键词:
  • 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完全血运重建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崇振;吴晓鹏;彭亮

    目的:比较分期与一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完全血运重建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根据完全血运重建策略的不同将高危NSTE-ACS患者分为分期PCI组(n=128)和一次PCI组(n=58),比较两组治疗和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 结果:分期PCI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一次PCI组(6.25%对15.51%,P=0.042).随访至术后3个月,分期PCI组MACE的发生率较一次PCI组显著降低(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分期PCI组MACE的发生率较一次PCI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分期PCI完全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可作为高危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优先选用的介入治疗策略.

  • 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疗效

    作者:薛宪骏;钱钧;刘文武;马永强;孙公平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对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疗效和对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纳入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DCB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21例(DCB组),按照相似的临床特征匹配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21例(DES组).比较两组术后8个月时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LLL)、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DCB组靶病变LLL显著小于DES组[(0.12±0.33) mm对(0.35±0.43) mm,P<0.01].两组MACE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DCB应用于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靶病变LLL,与DES相比,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 高比例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顺宝;高风美;郭衍清;孙莉

    目的:探讨高比例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58例患者,,根据心室累积起搏比例,将患者分为高起搏比例组(心室累积起搏比例≥40%,n=34)和低起搏比例组(心室累积起搏比例<40%,n=24),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起搏QRS时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LVEF、LVEDD、自身QRS时限,术后1周起搏QRS时限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时,高起搏比例组患者LVEF、LVEDD与术前及低起搏比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搏QRS时限与术后1周及低起搏比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时,高起搏比例组患者LVEF、LVEDD与术前及术后1年相比均有明显恶化,起搏QRS时限与术后1周及术后1年相比均有明显延长(P均<0.05),各项指标与低起搏比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起搏比例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长期高比例右室间隔部起搏会导致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

    作者:张文全;金惠根;桑震池;汪志华;汪蔚青;杨伟;郜俊清;刘宗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明显增多,尤其是严重内膜钙化,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和风险[1].血管内超声(IVUS)是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的金标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行旋磨治疗的临床疗效.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严重钙化,尤其是IVUS提示严重内膜钙化,并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患者共12例.

    关键词:
国际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5
1998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