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림상수혈여검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587
  • 国内刊号: 34-12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6-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输血与检验》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敦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作者:李莉

    随着机器单采血小板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单采血小板以浓度高、纯度好的特性,受到临床的普遍欢迎.笔者回顾分析了50例长期献血小板献血者的外周血象变化,探讨长期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 微柱凝胶试验检测IgG抗-D的敏感性

    作者:严建新;林红霞

    微柱凝胶试验(MGT)是一种快速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明确可靠、易于判断、反应灵敏等优点[1-4].为比较MGT与凝聚胺试验(MPT)、抗人球蛋白法对不完全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笔者把IgG抗-D阳性血清稀释后,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 血浆金标法快速筛查HBsAg在流动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唐廷茂;冯治伟

    HBsAg检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在流动采血中,本站采用血浆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试条,现场筛查无偿献血者HBsAg,经与EIA法比较,发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与EIA法相近,现报道如下.

  • 供者血细胞比容对机采血小板产品计数和收集效率的影响

    作者:刘军;陆宽正;刘静;金宗骧

    为提高机采血小板制品的质量,保证临床输血的有效性,人们对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化程度、操作程序以及制品质量等方面不断改进.Fenwal Amicus血细胞分离机是CS-3000plus的换代机型,笔者使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供者血小板102 例,以探讨供者血细胞比容对本机型采集产品的血小板计数、收集效率的影响.

  • 无偿献血中无痛穿刺与无痛拔针的探讨

    作者:杨凤玲;王锦华

    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多数献血者对采血时的粗大针头易产生恐惧,以致于因为害怕疼痛而拒绝献血.因此,采血技术及护理水平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笔者对两组献血者采用不同的穿刺和拔针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的应用

    作者:周小玉;王燕;汪承亚;陈慧萍

    近年来,自身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尤其是对稀有血型更具有临床意义.RhD阴性血型在我国属稀有血型,阴性率0.4%[1].本院自1997年以来,对10例RhD阴性孕妇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5例主侧交叉配血凝集原因分析

    作者:刘福昌;张清平;徐雯

    交叉配血试验,亦称配合性试验,通过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1].盐水介质配血和聚凝胺法是目前各医院普遍采用的交叉配血方法.笔者在工作中发现5例主侧交叉配血出现凝集,为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 HLA与无症状HBsAg携带者相关性调查

    作者:梁晓华;于卫建;胡荣花;王波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重要的遗传标志,与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无症状HBsAg携带者在我国人群中约占10%.国外已开展HLA与HBsAg携带者的关联性研究,国内相关报道很少.笔者在大连地区取样,调查HLA-DR、DQ抗原与HBsAg携带者的关联.

    关键词: HLA HBsAg 携带者
  • 深圳正常人群血液内毒素含量探讨

    作者:鲍自谦;陈云龙;邬旭群;韦群;万华

    输血安全一直是采供血机构和临床医院遵循的宗旨,血液及其制品从采集到运输、检测、制备、交叉配血、输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细菌污染是常见不安全输血原因之一,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能引起发热、寒颤、低血压、内毒素血症甚至休克死亡,因此血液监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血液 内毒素
  • 计划献血与个人自愿献血方式的比较

    作者:袁克宇;刘泳;张冬民;陈哲

    为促进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笔者对2001~2002年计划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的献血反应、初复检不合格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合格库血传染性指标抽检结果分析

    作者:陈丽萍

    输血具有感染疾病的危险,其中尤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为严重.对合格库血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抽检,不仅是执行《血站基本标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动态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减少医患纠纷.因此,笔者随机抽检了2002年1月~2003年6月的1 262份库血,进行HBV、抗-HCV、抗-HIV、梅毒及ALT等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库血 传染性指标
  • 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刘仁强;叶柱江;邓穗英;黄丽婵;莫柳平

    随着单采技术的发展,浓缩血小板已被视为一种血液的次产品而被放弃使用,但是单采血小板在国内部分地区存在着献血者严重不足的问题,绝大多数血站未能很好地开展血小板的无偿捐献.结合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仍然沿用浓缩血小板以及本站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汇集浓缩血小板的特定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单采血小板质量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 1999~200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调查

    作者:孙革;蓝欲晓;马兰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作为全部血液来源就显得尤其珍贵,但目前仍有较多血液初复检后被淘汰报废.为减少血液浪费,笔者总结深圳市血液中心1999年1月~200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现报告如下.

  • 不同离心条件下离心效果评估

    作者:李雪梅;伍秀英;查波;卢舜华

    随着临床对成分血,尤其是对悬浮红细胞需求的增加,血站不断提高制备悬浮红细胞的分离率,以保证及时供应.但在离心制备和质量检测中发现,血袋容易发生离心破损和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压积(HCT)偏低的现象.为保证血液质量和降低离心破损率,笔者对不同的离心条件和血袋离心摆放位置进行比较和分析后,进行适当的调整,取得较好的离心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成分血 离心
  • 红细胞悬液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朱同华

    近年来,成分输血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而成分输血中,以红细胞悬液的输注及应用占主要地位,其不但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而且能减少或消除因输全血而引起的输血反应[1].笔者自1995年3月~2003年3月统计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中使用红细胞悬液后的临床疗效及输血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满意,平均输注2 U红细胞悬液可提高血红蛋白9.76 g/L,输血反应较输全血大为减少.现报道如下.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ICA-TM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布

    作者:马庆;陈亮;郭晓俊;谢军华;陆琼;张景怡;冯明亮

    目的调查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ICA基因穿膜区(TM)基因座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6-FAM)自动化技术,对中国南方地区106例无亲缘关系汉族人群样本检测MICA-TM,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个体鉴别力、期望杂合性、多态性信息含量和非父排除率.结果 MICA-TM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共检出MICA-TM 5个等位基因,即A4、A5、A5.1、A6和A9;MICA-TM A5基因频率(0.287 7)高,A4基因频率(0.132 1)低;A5-5.1和A5-5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15%和10.38%.结论 MICA-TM基因座适合作为中国人群的遗传标志,可用于人类学、遗传病的基因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研究领域.

  • 去白细胞输血器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赵莉;郭玉琳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变化.方法随机抽取A型、B型、O型、AB型新鲜冰冻血浆各100 ml×5袋,37℃水浴融化,在净化台内留取滤过前后血浆样本各1 ml,使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因子Ⅱ(FⅡ∶C)、凝血因子Ⅷ(FⅧ∶C)、凝血因子Ⅸ(FⅨC)∶水平.结果过滤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APTT、PT、TT、FⅡ∶C、FⅨ∶C、Fbg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FⅧ∶C过滤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差异变化在参考值范围内,适用于临床治疗.

  •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肠螨病初探

    作者:冯忠伟;崔玉宝;邢应如

    目的探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在肠螨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48例肠螨病患者血清,以粉尘螨(成螨)体组织切片为抗原,建立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血清螨特异性抗体IgG.结果肠螨病患者血清抗体反应滴度为1∶4~1∶512,若以抗体滴度≥1∶16为阳性,阳性检出率达91.67%(44/48).结论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肠螨病具有一定的灵敏性,以血清抗体滴度≥1∶16为阳性标准较合适.

  • MCS-3P的894/A3P采集浓缩血小板的效果观察

    作者:孔令魁;张宏;陈悦康;王飞;刘怡;周一炎

    目的在MCS-3P机型上运行含有FU-JI冲浪和淘洗功能的A3P程序采集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 PCs),改进产品质量.方法将机采者随机分为两组,以894/A3P为实验组,795/PLP为对照组,采集PCs.结果应用894/A3P方案采集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可获得3.08×109个/袋,残余WBC平均水平为5.28×105/袋,采集效率和采集成功率分别为67%和84%.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数据均有显著改善(P<0.01).A3P程序的血细胞计数器(Haemonetor)的预期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偏离.结论 MCS-3P机型运行894/A3P采集血小板安全可靠,机器潜能得以提高,值得普遍推广.

  • 影响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因素探讨

    作者:朱阳泉;徐长根;戴瑞娣;胡乔

    目的探讨3种常见的影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因素,提高ELISA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1)随机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份无偿献血者血样,分别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抗凝,应用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进行HBsAg、抗-HCV、抗-HIV、TP 4个项目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2)在全自动加样仪的加样高度设置中,不断增加加样高度,观察FAME对4个质控血清平行孔的检测效果.(3)在不同温度的FAME洗液下,对88份正常的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4个项目检测,观察不同温度的洗液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1)除抗-HCV外,实验组中其他3项检测结果均有假阳性出现,且阴性标本的S/C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当加样高度低于9.1 mm时,抗-HCV有假阴性出现,4项检测的CV值均较高,均一性差.(3)洗液温度低于14℃时,除抗-HCV外,其他3项检测结果有假阳性出现,CV值较高,均一性差.结论标本的抗凝效果、全自动加样仪的加样高度和洗液温度对全自动酶免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只有在血样充分抗凝、加样高度和洗液温度适当等条件下,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 抗生素敏感试验专家指导系统研究

    作者:鲁怀伟;马筱玲;赵于飞

    目的开发用于指导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方法收集细菌耐药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经验治疗用药的相关资料,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基础上,使用Visual FoxPro 5.0编程语言进行开发.结果系统实现了自动选择药物、自动判断结果,具有对试验结果进行审核提示、参考治疗方案提示和耐药性统计功能.结论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抗生素敏感试验报告的参考价值.

  • 流动采血车的服务与管理

    作者:王水珊;张支凤

    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流动采血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广大市民自愿献血的愿望,而且以其机动、灵活、便捷的优势,很快成为各地血站征集血液的主要手段.但采血工作受到人流量大、操作空间小、污染机会多、季节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采血车的规范服务和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流动采血车 管理
  • 加强机采献血者的保护确保机采成分血液质量

    作者:杨青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逐步深入开展,襄樊市已于2002年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有力地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由于人们对捐献机采成分血液的认识不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之机采成分血液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动员机采成分血液的献血者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保护机采捐献者的身心健康,将直接关系到机采成分血液质量,影响到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 机采献血者
  • 无偿献血一次采血量由200 ml向400 ml转换的可行性探讨与实践

    作者:郭东辉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法规的实施与完善,血液的质量越来越可靠.但是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病毒的"窗口期";以及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使得输血不可能"零风险".作为无偿献血工作者,为做好经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除了改进检测技术和从低危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外,笔者认为在我国应该推行无偿献血一次采血量由200 ml向400 ml转换的工作.

  • 采供血机构财务潜在风险分析及对策

    作者:夏慧新;贺连霞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5年来,我国无偿献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公民对无偿献血的了解、支持和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采供血机构作为《献血法》具体实施者和忠实参与者,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采供血机构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困难,如无偿献血返还政策中的经费问题,笔者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对无偿献血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

  • 血站质量管理的方法与体会

    作者:朱志华

    本站自建站以来始终围绕"安全、科学"的原则,严格按照《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等有关规定,于近年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方法 体会
  • 浅析公民献血动机及低危献血者的招募策略

    作者:陈平;陈小岭;杨学武;刘学松

    在无偿献血制度下,不同献血人群有着各种不同的献血动机或心态,分析并掌握其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将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笔者结合近年WHO全球艾滋病项目组(WHO/GPA)关于《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学[1]的培训,与市献血办共同对本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公民的献血动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 多次误输异型血未引起严重输血反应1例

    作者:李彤彤;王维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2002年6月4日在某县医院因剖宫产大出血,需输血,血型定为A型,输入A型RBC 1 U,O型RBC 1 U(可能没有A型血),A型血浆200 ml.输血后出现大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DIC.后转入某市医院行子宫摘除术.当时血常规为Hb 81 g/L,RBC 2.86×1012/L,检测患者血型为AB型,正反定型相符,患者RBC与抗-A血清凝集较弱,与AB型献血者配血相合.输入AB型RBC 8 U,AB型血浆800 ml.6月5日血常规为Hb 52 g/L,RBC 1.86×1012/L.6月6日患者因贫血要求输血,血型鉴定仍为AB型.输入AB型RBC 8 U,AB型血浆300 ml.6月7日血常规显示RBC 2.24×1012/L,Hb 67 g/L.6月9日血常规显示RBC2.57×1012/L,Hb 84 g/L.患者血型仍为AB型,再次输入AB型RBC 4 U.

    关键词: 输血反应 ABO血型
  • 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

    作者:唐海平;谭建国;陈远翔

    笔者采用"Diana"卡式配血系统进行临床输血前交叉配血时发现2例患者进行ABO、RhD同型配血时与多名供血者出现主侧凝集.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2例患者血清中分别含有IgG抗-E、IgM和IgG混合性抗-E.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抗-E 配血 IgG IgM
  • IgG抗-M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

    作者:谭丽莉;王海燕;孙波;亓涛

    由IgG抗-M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较为少见,笔者于2002年7月检测到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抗-M 新生儿溶血症
  • 缺钙导致输血反应1例

    作者:张伟强;丰炳亮;邬丽娜

    临床常见输血反应为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笔者在临床输血中发现1例因缺钙引起的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血反应 缺钙
  •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抗-D、抗-E 1例

    作者:张海明;李宝琴;马西霞;陈兰英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汉族,工人.因头疼、乏力、心慌、伴牙龈出血,于2002年5月23日入院治疗.体检:贫血貌,外周血象:WBC 1.2×109/L, RBC 1.13×1012/L,Hb:46 g/L, PLT 57×109/L,网织红细胞0.3%.诊断为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RA).

  • 应用成分输血成功抢救羊水栓塞导致DIC 1例

    作者:蒋建民;陈超;张勇军

    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的产科方面的原因占4%~12%,其中羊水栓塞导致DIC的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70%~80%[1].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成分血成功抢救羊水栓塞导致DIC 1例,现报告如下.

  • A型患者缺乏抗-B 1例报告

    作者:钟彩霞;李广华

    临床资料患者,57岁,患α地中海贫血30年,于2001年行脾切除术.自1999年起,检测患者Hb低于50 g/L时,输洗涤红细胞200 ml,以维持血红蛋白在50 g/L左右.1个月前患者病情加重,曾在其他医院接受强的松治疗,用量不详,后转来本院.入院时检查:T 36.9℃,巩膜黄染,肝肋下3 cm,Hb 55 g/L,RBC 2.49×1012/L,WBC 11.19×109/L,IgG 4.58g/L(参考值7.23~16.85 g/L),γ球蛋白3.2 g/L(参考值6.3~12.6 g/L).入院后输生理盐水、葡萄糖等900 ml后采血样鉴定血型.

    关键词: 血型 α地中海贫血
  • 去白细胞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作者:濮云峰;曹锁春;张建伟;姚长虹

    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同血制品异体输注时可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GMV、HTLV-I /Ⅱ、HIV-Ⅰ)等[1].自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除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后,去白细胞制品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广泛应用的常规血制品.笔者对单采血小板去除白细胞后的临床应用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 γ射线辐照对血液部分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牛芳;钱宝华;屠晓华;宋耘;郭品娥;花美仙;王明晔

    辐照对红细胞有一定的损伤,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有关,但对红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并不严重;而辐照可以灭活淋巴细胞,使其丧失增殖能力[1-3].为进一步探讨γ射线辐照对血细胞CR1和血浆中补体C3、C4及应激反应蛋白(CRP)等天然免疫分子的活性与数量的影响,笔者应用25 Gy剂量γ射线辐照处理血液,观察血液部分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称重法检测全自动加样仪RSP加样精度的应用

    作者:叶贤林;杨立新;聂冬梅;张红

    随着全自动加样设备在血液筛检中的广泛应用,其加样精度引起高度关注.笔者使用高精度分析天平结合自动化控制软件,应用经典称重法对微量加样设备RSP进行精度测试,并分析其他11家血站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加样仪 精度 称重法
  • 改良微柱凝胶法在鉴定ABO血型抗原明显减弱者中的应用

    作者:林海芬;谢作听;王春香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新的血型血清学技术,目前已逐步应用于临床[1-4].与其他血型血清学方法相比,微柱凝胶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检测IgG不完全抗体方面),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如高白细胞、冷凝集、药物、异常蛋白等可干扰定型结果),特别是在鉴定ABO血型抗原明显减弱者血型时容易出现误定现象.为解决此项不足,笔者对该方法进行局部改良,取得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ABO血型 微柱凝胶法
  • 胃癌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斌;曹春鸾

    P-选择素(P-sel)属于细胞分子黏附受体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和内皮细胞分泌颗粒内的一种糖蛋白,介导白细胞、单核细胞黏附至活化的血小板与内皮细胞表面而发生相互作用,在控制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1].某些肿瘤细胞表面有P-sel受体表达,介导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黏附,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一定作用[2].笔者利用ELISA方法对42例胃癌患者血浆P-sel水平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其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家明

    新型血液分析仪器的推广使用,使临床上的血小板检测由以往单一的计数发展到目前多项参数测定,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经及血小板分布图.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
  • 应用STR技术对1例CMML骨髓移植术后再发ANLL-M5b的植活状态分析

    作者:张益红;戴宇东

    在施行骨髓移植(BMT)、脐血干细胞移植(CBSCT)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术后,能否早期识别移植物的植入状态,对进一步临床治疗工作至关重要[1].笔者建立并应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序列技术(short tandem repeats with fluorescence labeling primers in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m-PCR-STR),对1例CMML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再发ANLL-M5b患者,进行15个常染色体遗传基因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牙釉质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热释放-Ficoll分离-微柱凝胶法检测高冷凝集素患者ABO血型

    作者:林海芬;谢作听;王春香

    冷凝集素是一种冷自身抗体,是导致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不合较为常见的因素[1,2].国内多采用试管法鉴定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血型,近有学者认为37℃预孵育-微柱凝胶法也可用于上述患者的血型鉴定[3],为此,笔者对该法进行局部改良,建立了热释放-Ficoll分离-微柱凝胶法,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 红细胞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江;钱宝华

    红细胞自1658年被发现后,其生理功能主要定义为血液循环中运送O2和CO2以及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载体.开发红细胞作为新型药物载体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Ihler等[1]首先发现低渗破裂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部分被重包埋入红细胞,由此提出用重封闭红细胞作外源酶的载体,进行遗传性代谢疾病治疗的设想并取得成功.1979年Deloach等[2]正式提出红细胞载体的概念.随着生物学、基础医学和药理学等研究者对红细胞载体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广泛关注,1984年成立了专业组织--国际重封闭红细胞应用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use of resealed erythrocytes).1991年美国学者Taylor等[3]报告以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ECR1)分子作为桥梁,建立了抗ECR1即抗病原体的双特异单抗异聚体,1997年Krantz[4]提出将药物的药效基团共价并可逆地交联到红细胞膜表面蛋白的设想,拓宽了红细胞载体研究的新途径.国内也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将红细胞作为新型药物载体,进行包载效果、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5].

  • 同种异体输血对受血者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卫东;张循善

    同种异体输血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是抢救急性失血等危重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各种外科大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同种异体输血可能引起的一些传染性疾病,采取了多种严格措施加以防范,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直到20世纪70年代Opelz首先提出同种异体输血对受血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同种异体输血对受血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才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 西尼罗河病毒筛查与血液相关传播

    作者:章金刚

    2001年以来,美国发生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流行,引起社会公众的极大恐慌.2002年,WNV输血相关传播(transfusion-associated transmission, TAT)感染的证实[1],对美国的血液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和输血相关组织迅速采取措施,对WNV通过血液传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输血安全性[2].笔者对西尼罗河病毒及其感染、采血机构(BCA)检测概况、TAT监控情况和WNV输血相关传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室内质控分析

    作者:王福成;施之雍;金振良

    目前,血站系统采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进行大批量献血者常规检测,为提高实验室的精密度水平,应建立了ELISA法室内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2].由于ELISA法试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规手工检测的批内、批间变异较大,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本中心自2002年11月引进帝肯RSP150&BEPⅢ酶标分析系统以来,对献血者的筛查实现全自动操作,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使日批内与批间变异得到很好的控制.笔者现以抗-HCV检测为例,对全自动酶标检测系统与常规手工检测方式的室内质控结果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输血与检验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