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림상수혈여검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587
  • 国内刊号: 34-12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6-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输血与检验》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敦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白细胞去除术在4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媛媛;应美爱;潘健;王冉;李娟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LAL)是指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超过100×109 /L的白血病,是一种高危型难治性白血病.HLAL病情重,并发症多,易造成细胞淤滞综合征、广泛出血、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且化疗后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肿瘤溶解综合征,预后不佳,早期病死率高,属于高危组急性白血病和白血病急症.现将本院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4例高白细胞患者进行白细胞去除术预处理,为化疗方案的实施赢得了时间,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短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血浆不规则抗体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

    作者:陈正平;董凤萍;李荣敏;韩平伟;陈敏;陈之虎;陈世芬

    临床上ABO以外的血型抗体又称不规则抗体,虽然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仅为0.3%~2%[1],但由不规则抗体所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及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交叉配血困难时有发生,也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和迟发性免疫反应的重要原因.对孕产妇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能够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及罕见血型,对产妇待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以来2 215例孕产妇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献血者健康征询中的应用

    作者:郑春玲;喻致鹏;嘉玉成

    目的 准确的献血者健康征询对保证血液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多年临床实践为基础,综合团队健康征询工作的优秀经验,将标准沟通方式引入献血者健康征询中,形成标准化沟通模板,对健康征询沟通用语进行详细描述和示范,力求与献血者的沟通达到主题鲜明、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即学即用,保障健康征询结果准确、有效.

  • 类e特异性自身抗体鉴定1例

    作者:谭金哲;黄春妍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为确保输血安全,对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患者有必要提前进行抗体鉴定及配血.因为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复杂的系统之一,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报道多见[1],而含自身抗体患者的配血常困扰输血工作者,多数红细胞自身抗体是有特异性的,只是平时不查或条件不允许.类抗-e是常见的自身抗体“特异性”之一.本实验室遇到1例类e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血型为AB型Rh阴性e抗原阳性,现将该患者的输血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类e 自身抗体 输血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马剑;倪修文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和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之后,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选择性高等优势的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细胞.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均表现出强大的杀伤活性,也可提高肿瘤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目前以CIK细胞为主的过继免疫治疗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有望联合多种抗肿瘤治疗技术成为未来肿瘤综合治疗的新趋势.

  • 1例B3亚型的分子机制及家系调查

    作者:张韦;栾希英

    目的 分析B3亚型家系成员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常规血型血清方法进行血型鉴定:采用PCR-SSP法进行ABO初步基因分型检测,并对ABO基因第6和第7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结果 本家系中2人为A1B3亚型,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3人为B3亚型,血清中不含抗-B抗体.基因分析第7外显子上存在1054C>T突变,导致多肽链第352位精氨酸被色氨酸替换.结论 基因点突变1054C>T是导致B3亚型的分子遗传基础,且在家系中能够稳定遗传,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源抗血清可正确鉴定B3亚型.

  • 攀枝花市自愿无偿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初筛结果分析

    作者:左涛;罗昭玲;刘维卓

    目的 探讨自愿无偿与亲属互助两种方式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初筛情况,建立合理的机采招募模式.方法 统计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站1 523例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初筛检测结果,其中自愿无偿献血者714例,亲属互助献血者809例.将两种模式献血者血液初筛结果分别按照ALT、PLT、RBC计数、WBC计数、HCT、乳糜血和HBsAg共7项和男性、女性不合格率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初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初筛总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PLT、乳糜血是初筛结果不合格率高的3项,且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的ALT、PLT、乳糜血3项指标的初筛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初筛男性、女性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亲属互助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各项结果远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ALT和PLT计数不合格及乳糜血是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不断扩大自愿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队伍,尽可能减少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对采供血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 宿迁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调查分析

    作者:陆庆屯

    目的 寻找降低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的途径.方法 从本地区采供血管理系统查询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 1日献血者信息,对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分别从年份、年龄、性别、职业和学历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检献血标本163 933人份,判定为梅毒抗体阳性标本904人份,阳性率为0.55%.5年间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年龄分布以18~25岁年龄组的梅毒抗体阳性率低;性别分布为男性低于女性;职业分布从高到低的前3位是农民、个体和“其他”;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学历层次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本地区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尽快开展献血前梅毒筛查.

  • 结合核酸检测技术探讨ALT在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

    作者:郭燕;蔡斌;段勇;景媛媛;白珉;巩晗实;叶世辉

    目的 结合核酸检测技术探讨ALT在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本站2015年1~6月共82 378份血液标本ALT、HBsAg、抗-HCV检测结果;对908份ALT单项不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并对此类献血者再次献血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82 378份血液标本中ALT异常925份,其中合并HBsAg或抗-HCV阳性占1.19%(11/925):肝炎标志物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例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的NAT检测发现HBV阳性1例;重复献血者53例,HBsA g、抗-HCV ELISA及NAT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虽然ALT在预防输血传播乙肝和丙肝中的作用已极其有限,但其对于排除HBV、HCV窗口期尚具有一定补充作用,同时可能预防隐匿性丙肝及其他已知或未知肝炎病毒的血液传播,目前尚不宜取消ALT检测.

  • 平顶山地区RhD阴性患者相容性输血3例分析

    作者:赵民霞;杜红梅;兰炯采

    目的 回顾性调查RhD(-)患者紧急抢救用血时相容性输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平顶山地区临床接受输血治疗的3例RhD(-)患者紧急抢救输血时采用相容性输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RhD(-)患者输用RhD(+)血液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2女、1男)经不规则抗体检测阴性,紧急抢救用血时输用ABO同型的RhD(+)红细胞,2h后检测Hb值(g/L)分别为92±11.1、89±13.3、95±14.8,输血后Hb的体内检测值与预提升值相符;7d的Hb值(g/L)分别为95±13.7、94±14.1、98±16.7,2hHb与7dH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过程及输血后追踪监测未见输血不良反应,3例患者2个月后检测血液不规则抗体均阴性,患者输血治疗效果好.结论 RhD(-)患者紧急抢救输血时,当RhD(-)血无法满足抢救需求时,应遵循科学合理输血原则,选择与患者ABO同型的RhD(+)红细胞进行相容性输血,及时抢救生命.

  • B(A)02亚型分子生物学鉴定1例

    作者:宋艳艳;周雪莹;欧阳旭;徐敏;于笑难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疑难血型鉴定及其遗传发生机制分析,探究分子生物学在红细胞血型分型技术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使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例二次献血时血型与首次记录不符且ABO正反定不符的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结果 献血者血清学:与抗-A血清反应呈弱阳性(2+),与抗-B及抗-H血清反应均为强阳性(4+);与A1型红细胞呈弱阳性(2+),但与B和O型红细胞不反应;直接、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血清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献血者分子生物学:ABO基因第6、7外显子区存在9处变异,与A101等位基因进行比对,确定血型为B(A)02.结论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避免血清学疑难血型鉴定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及时准确地鉴定B(A)亚型.

  • 气动传输系统传送红细胞悬液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健;周越

    目的 了解经气动传输系统(PTS)传输血液制品的可行性,为缩短血制品特别是红细胞悬液快速、安全抵达临床用血科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77份,利用气动传输系统反复传输各1次,比较传输前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传输所耗时间.结果 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经PTS反复传输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输时间则明显优于人工取血所耗时间.结论 PTS传输血液制品理论上可行,后续通过大样本实验研究,可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支持.

  • 洗涤红细胞中K+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蓓;李继明;范丽莉

    目的 研究用MAP保养液保存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其保存期内K+浓度及其他相关性指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去白和不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MAP洗涤红细胞,检测其在不同保存期的K+和Na+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白细胞去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等指标.结果 去白悬浮红细胞较未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K+浓度升高速度慢,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期内,Na+浓度逐渐下降,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逐渐升高,红细胞渗透脆性逐渐加强.结论 临床输血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选择不同保质期的洗涤红细胞,特别是针对高钾血症和新生儿患者等可优先选择即时洗涤红细胞(24 h内),而对于预防血浆过敏及白细胞副反应等患者,可选用MAP保存洗涤红细胞.

  •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分析

    作者:秦艳兰;谭少华;莫海英;叶柱江;何子毅

    目的 分析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红细胞输注评估指标、合理输注红细胞剂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方法 收集10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其血容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 50袋1.5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为(198±22) 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8%;血红蛋白含量(35.04±6.24)g,合格率92%:红细胞压积0.52±0.06,合格率92%;白细胞残留量(2.15±0.80)×106个/袋,合格率96%;储存期末溶血率(0.13±0.12)%,合格率100%.50袋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272±26) 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5%;血红蛋白含量(51.23±6.38)g,合格率96%:红细胞压积0.55±0.04,合格率100%;白细胞残留量(3.00±1.23)×106个/袋,合格率94%;储存期末溶血率(0.27±0.15)%,合格率100%.结论 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品无论是1.5U还是2U,其质量指标均符合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能满足临床输血的质量要求.

  • Metis-200与Xantus+Poseidon数字血型仪检测效果比较

    作者:释艳华;饶艳华

    目的 比较Metis-200(深圳爱康)自动血型分析仪与Xantus双机械臂加样器联合Poseidon数字血型仪检测ABO及RhD血型的效果.方法 同时采用两种自动血型仪对本站无偿献血样本24 866份进行平行血型检测、脂血干扰试验、溶血干扰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血型分析仪对ABO血型判读准确率均为100%.通过确认,Metis-200和Xantus双机械臂加样器联合Poseidon数字血型仪检出ABO亚型分别为7例、5例(P>0.05);检出不规则抗体分别为16例、9例(P>0.05).76份不同脂血程度血样在两种仪器上抗干扰试验一次判读正确率均为100%.溶血干扰试验在Hb≤27 g/L时,对UV型微板法结果判读无明显影响,当Hb>27 g/L时对凝集端有影响,对非凝集端无影响;而当Hb≤20 g/L时,对梯形微板法试验结果无明显影响;在Hb>20 g/L时对梯形微板法凝集端无影响,对非凝集端有影响.结论 Metis-200自动血型分析仪较Xantus双机械臂加样器联合Poseidon数字血型仪检测ABO及RhD血型判读更加准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极大地提高了血型批量检测的能力.

  • 骨科手术单病种临床用血浅析

    作者:梁静;文军;刘雯

    目的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本院骨科单病种手术近3年临床用血量及各成分变化特征,为提升骨科单病种临床用血及手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用血各成分用血量、单病种手术例数、手术用血量等,比较3年骨科单病种用血的变化特征,为指导骨科单病种手术用血寻找依据.结果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470/3 533)平均用血量2.6U,血浆152.1 ml;股骨头置换术(231/3 533)平均用血量2.3 U,血浆170.6 ml;髋关节置换术(326/3 533)平均用血量2.6 U,血浆158.5 ml;四肢骨干及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 168/3 533)平均用血量2.7 U,血浆144.8ml;后路减压置骨内固定术(338/3 533)平均用血量2.5U,血浆95.4 ml;单病种手术用血情况与术前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血液保护技术的开展及止血带、止血药物的应用密切相关.结论 对骨科单病种手术用血的分析有利于提高我院临床用血水平.

  • 1例HIV低病毒载量窗口期样本的发现及对降低血液残余风险的思考

    作者:殷崎涛;钱惠忠;李玉琪;高犁

    目的 确认1例低病毒载量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记试验(WB),以及定性、定量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1例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献血者献血当日样本检测结果为血清学ELISA法检测阴性,NAT反应性,核酸定量试验和WB确认试验均为阴性.对该献血者献血后不同时间进行4次随访,3周后其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结果均转为阳性,确认之前为窗口期感染.结论 该献血者是1例低病毒载量HIV窗口期感染者,血站应利用高灵敏度NAT体系来避免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漏检.

  • 一次性塑料袋在血液离心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谷世娟;胡水英;吴玲;林承祥

    目的 探讨一次性塑料袋在血液离心中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将血液装在一次性塑料袋内,再装杯离心,对照组为直接将血液装杯离心,比较两组效果(一次离心成功率)和离心破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离心成功率分别为95.01%、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2,P<0.01);全血离心破损率分别为0.04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P<0.05),血浆离心破损率分别为0.13%、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3,P<0.01).结论 一次性塑料袋装袋离心能提高离心效果,有效防止血液离心破损,且操作简便,值得在血站推广和应用.

  • 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分析与探讨

    作者:王敏;潘健;姚萍;完晓菊;周明;蒋光明;廖艳秋;应美爱;周建华

    目的 通过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监管,提高输血病历质量,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所致医疗纠纷风险.方法 每月随机抽检本院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共50份,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医务处向全院通报.结果 2011~2015年共抽查输血病历3 000份,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组各1 500份,其输血病历质量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252(8.4%)、147(4.9%);2011~2015年临床输血病历不合格率逐年降低,分别为22.5%、18.33%、12.67%、9.67%、3.33%.结论 输血病历及输血过程的标准化是临床输血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的重要保障.

  • 不同保存期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中微粒粒径分布研究

    作者:邓智豪;官亚妹;伍伟健;陀伟为;黄耀熊

    目的 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以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 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和21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进行上清液制备,应用动态光散射仪对样品中的各种微粒进行粒径分布分析.结果 3d和7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上清液样品中的微粒主要为10~25 nm微粒;从14d开始,上清液样品中出现了更多150~300 nm的微粒,到21 d时,150~300 nm范围内的微粒占绝大部分.结论 可通过测定库存红细胞制品上清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来评估红细胞的储存损伤程度,进一步探讨新的溶血评价方法.

  •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自制及应用探讨

    作者:汪维

    目的 利用输血科现有血液样本资源自制室内质控品,监测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完善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选取A、B、O、AB型血液样本各10份,同型混合后离心,分离血浆备用;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与CPDA保养液等量混合备用;选取ABO同型Rh (D)阴性血液样本1~2份,经确认后,与CPDA保养液等量混合备用;IgG抗-D血清采用商品化试剂.各型血液的红细胞和血浆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血清学验证试验,符合血清学反应格局,且质控红细胞与标准血清凝集强度达4+、质控血浆与相应红细胞凝集强度为2+,方作为室内质控品使用.结果 通过本实验室的长期实践和完善,证实该法自制可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对室内质控品的要求,所制备质控品能满足4~6周使用.结论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可充分利用血液样本的资源优势,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制备合格的室内质控品,且制备原料来源稳定、经济可行,适宜各实验室选择开展.

  • 丙肝患者血清抗-HCV和HCV RNA检测效果分析

    作者:陈冬

    目的 比较ELISA法检测抗-HCV和荧光PCR法检测HCV RNA的效果,分析荧光PCR法在血站开展的必要性,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13年5月1日~2014年4月31日采集的149 2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CV的检测.结果 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610例,阴性标本148590例,610例阳性标本中用荧光PCR检测出HCV RNA阳性490例,占80.32%,148 590份抗-HCV阴性标本中HCV RNA阳性298例,占0.2%.结论 用ELISA法检测抗-HCV,去除抗-HCV阳性血液,在此基础上对抗-HCV阴性血液加做HCV RNA核酸检测可以确保输血安全.

  • CLIA与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Meta分析

    作者:姚春红;褚靖;邓建平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Meta分析.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VIP中文期刊数据库、WanFang全文数据库和CNKI全文数据库476例文献,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11篇文献共25 413例患者,异质性检验x2=2.05 (P>0.05),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综合结果显示相对危险度(OR)为1.01 (OR95%CI:0.93~1.09,P>0.05),提示CLIA与TP-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和CLIA法是手术和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的可靠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

  • 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金亮

    目的 对本院住院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调查,为感染监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中非发酵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出非发酵菌3997株,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94株(44.9%)、鲍曼不动杆菌1674株(41.9%)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52株(6.3%).非发酵菌感染的标本来源主要有痰液(78.61%)、分泌物及脓汁(1 1.23%);感染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神经外科和老年病科.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20%,而对碳氢霉烯类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35.43%外,对其余抗菌药耐药率均在70%以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测试抗菌药均较为敏感.结论 非发酵菌耐药机制复杂,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少华;王昕;朱敏;王金桃;俞月琴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86例妊娠早期妇女,按纳入标准将孕妇分为高风险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高风险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 2=24.081,P<0.001),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为1.8%,高于对照组0.8%(x2=2.441,P=0.118),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16.8%,高于对照组4.9%(x2=19.581,P=0.000);而高风险组无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率还是亚临床甲亢患病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91,P=0.238;x2=0.393,P=0.531).高风险组孕妇TPOAb阳性率为40.7%,显著高于低风险组的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47,P<0.001).结论 妊娠早期妇女进行及时有效的甲状腺功能筛查,能减少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 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秀芳;孙峰;雷婷;王萍;敖家富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病变支数分组,分析比较疾病不同程度时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及对照组两两比较,NT-proBNP和HCY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两两比较,NT-proBNP和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情程度越重,病变冠状动脉越多,NT-proBNP和HCY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 血清HCY、BNP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对于临床指导冠心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杰敏;王杰彪;梁满超

    目的 探讨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孕妇352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正常妊娠孕妇各126例,全部孕妇均给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50 g筛选试验(GCT)和空腹血糖(FPG)测定,对两组孕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HbA1c、GCT和FPG测定结果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HbA1c阳性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的指标.

  • 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素仿;徐元宏

    目的 观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产前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和产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0例妊娠妇女作为妊娠组,检测其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三个不同类型的时间段中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它们上述检测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及API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不同时期比较:PT、APTT整个孕期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呈现出显著地减小,然而APTT在孕中期和晚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FIB妊娠阶段会伴随着孕期的增长而出现明显地增加,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但孕早期和孕中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T在整个妊娠期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随着妊娠期妇女孕周的不断加长,她们自身内部的凝血功能也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整个机体呈现出较为轻度的高凝状态.

  •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毅坚;王堃成;周念;杜燕娇;杨桂琼

    目的 对比研究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新型组(每组45例),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分别使用传统和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和结果比较.结果 新型组与传统组的WBC、R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的Hb水平为(129.59±7.85) g/L,高于传统组水平(123.54±5.42) g/L,P<0.05.结论 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新型溶血素检测获得的WBC、RBC、PLT结果与传统溶血素相同,新型溶血素会使血红蛋白偏高,但由于误差在可控范围内,且可通过调整因数值予以纠正,从生物安全性和检测成本角度来看,新型溶血素用于血常规检验的优势更为明显.

  •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作为传染四项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探讨

    作者:周俊;袁帆;潘涛;安垣奇

    目的 评价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作为消化性内镜前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四个项目快速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13日~4月20日共561例急诊筛查传染性指标四项的住院门诊患者,同时用免疫层析法和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平行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对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结果用ELISA方法复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561例标本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标本数HBsAg11例(1.96%),抗-HCV11例(1.96%),抗-TP19例(3.39%),抗-HIV-1/2 5例(0.89%),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阳性标本数HBsAg11例(1.96%),抗-HCV4例(0.71%),抗-TP8例(1.43%),抗-HIV-1/2 3(0.53%)例.两种方法阳性标本经ELISA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例数分别为:免疫层析法HBsAg11例(100%),抗-HCV2例(18.18%),抗-TP8例(42.11%),抗-HIV-1/2 0例(0),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HBsAg11例(100%),抗-HCV2例(50%),抗-TP6例(100%),抗-HIV-1/2 0例(0).结论 在临床快速筛查HBsAg、抗-HCV、抗-TP、抗-HIV-1/2时,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法较免疫层析法复检率低,复检后阳性率高,相对更为经济、高效、准确.

  • RhD抗原的鉴定我们该做的多深入

    作者:朱自严

    RhD抗原是具有免疫原性的血型抗原.正常RhD阳性表型红细胞表面有10 000~30 000个D抗原位点[1],每个D抗原决定簇由三十多个D表位组成[2].D抗原数量表达下调,或部分D表位缺失的红细胞,被称为D变异型(D variants).目前,D变异型可分为两个亚类:部分D(partial D)和弱D(weak D).部分D由大量D表位缺失所造成[3];弱D是红细胞表面的D位点数下降到约70~4 000个[1].几乎所有国家的输血前检查项目中都有规定,需对供者和受者的血液进行RhD抗原鉴定.通常输血前RhD鉴定策略是对血样先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初步定型,若与抗-D试剂不反应,再进行弱D实验(或称为RhD阴性确认试验),以确认该样本的红细胞上是否携带RhD抗原.

  • 老年尘肺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调查研究

    作者:曾秀萍;李荧;吕雪云

    目的 分析老年尘肺患者肾功能情况,评价肾功能损伤的检测指标.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尘肺患者45例,32例同年龄段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和胱抑素C(Cys-e),根据Cr检测标准,分为肌酐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尘肺组与对照组的Cr、Bun、Ua和Cys-c,并计算尘肺组Cr、Bun、Ua和Cys-e的异常率,比较对照组、肌酐正常组的Bun、Ua和Cys-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尘肺组Cr、Bun、Ua和Cys-e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尘肺组,异常率从高到低分别为Cys-e、Ua、Bun;与对照组比较,肌酐正常组cys-c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un、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尘肺患者易并发肾功能损伤,Cys-c是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老年尘肺患者的肾功能损伤,为老年尘肺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的防治及预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 柳州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现状调查

    作者:邹梅馨;李聚林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基本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由互助献血者向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的工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本市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2 035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35例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截止2015年6月底,有432例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率为21.23%,此转变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文化程度越高、体重越大和每次献血量越多,转变率越高.公务员、教师和医护人员的转化率高(40.00%).结论 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者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次献血量有关,与性别无关.

  • 献血人群Mur血型的筛查研究

    作者:谢敬文;蓝文莉;严康峰;马伟文;黎淑贞

    目的 对广州番禺地区的献血人群开展Mur抗原与抗-Mur抗体的筛查,了解该血型的分布频率和特征.方法 采用96孔微量板法使用单克隆抗-Mur试剂对献血者样本进行Mur抗原检测;使用已知Mur抗原阳性试剂红细胞对献血者血浆样本进行抗-mur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3 0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检出Mur抗原阳性215例,发生率约为7.17%;在15 000份献血者标本中筛选并鉴定出抗-Mur 30例,发生率为0.20%.结论 本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相对较高的Mur抗原分布频率以及抗-Mur发生频率,有必要在配制不规则抗体筛选试剂细胞时增加含有Mur抗原的红细胞,防止抗-Mur抗体漏检,进一步降低临床血浆输注不良反应的风险.

  • 提高输血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新思考

    作者:杨鹏;卞茂红;胡海亮;张循善

    输血科的临床实习是输血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分析以往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临床教学计划,建设高水平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建立临床教学考核机制,改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输血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 自制ABO基因定型试剂盒的应用评估

    作者:赵志弘;赵倩;乔芳;王振雷;田亚娟;王远花;何路军;石翠英;韩婷

    目前,国内红细胞实验室ABO血型鉴定工作主要是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但存在一定缺陷[1].以DNA为检材的基因分型技术克服了血型血清学方法的限制,已是一种独立简便的分型方法,为临床解决了一些疑难血型鉴定问题,得到广泛应用.从提高输血安全性方面考虑,向临床提供基因定型相符的血液产品是大势所趋,因此,ABO基因分型技术也是红细胞实验室的技术发展方向[2].笔者研制开发的ABO基因定型试剂盒,旨在便捷快速地解决红细胞工作中出现的疑难血型鉴定问题.本文拟针对红细胞实验室常见疑难标本的鉴定来对此试剂盒进行评估.

临床输血与检验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