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림상수혈여검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587
  • 国内刊号: 34-12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6-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输血与检验》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敦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动态浊度法在检测原辅材料细菌内毒素中的应用

    作者:李静旗;宫本兰

    随着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血站在制备洗涤红细胞和解冻红细胞的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和塑料空袋不断增加;同时,在采集检验标本时大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献血者的安全,笔者采用动态浊度法对一次性注射器、塑料空袋、生理盐水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测,报告如下.

  • 2005~2009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金磊

    为了解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献血者招募对策,笔者对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心血站2005~2009年献血者5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心血站2005~2009年101 762例献血者5项传染性指标检测数据.

  • 53例微柱凝胶卡氏法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的分析

    作者:陈玲

    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是安全输血的保障.为确保血型结果的准确无误,血型鉴定必须要做正反定型.目前多采用微柱凝胶卡氏法,此方法相比传统的试管法具有操作简单、程序标准化、正反定型一卡完成,结果稳定易观察等优点.但对于一些特殊病例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造成血型鉴定困难.现对2 769例血型鉴定中53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2 769例血型鉴定,其中53例正反定型不符.

  • 广西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作者:吴荣桂

    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保障血液供给、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广西2003年以来无偿献血发展现状,探讨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应对策略.1无偿献血发展现状1.1临床用血量上升速度过快,血站供血压力日益增大2002年以前,全自治区采供血量约60吨,从2003年起大幅度上升,每年约以15%的速度增加(历年采供血量变化情况见图1).2006年全区采供血量突破100吨大关,2010年达166吨,比2002年(64吨)上升159%,血站供血压力不断增大,导致每年的特定阶段如暑期和春节期间血站供血告急,医院“用血紧张”,即使在平时,也常常会发生个别血型血液供血告急的情形.

  • 临床输血病历分析

    作者:葛平玲;曹晓明

    随着医疗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完善,以及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病历文书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医疗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已备受关注.而输血病历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实施输血的原始记录,也是处理与输血有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之一.认真做好输血病历的规范化工作,不仅是安全输血的需要,也是保护患者、医院、供血单位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为了解本院临床输血现状,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以采取相应对策,进一步提高本院输血病历规范化工作水平,笔者对本院输血病历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血 病历 质量
  • 输血申请单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沈健;金鑫;王晶晶;丁秋明;陈佳琦;沈勇

    目的 分析输血申请单质量缺陷的种类以及相关比例,探讨其质量缺陷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提高方案和必要性.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本地区6家医院的《输血申请单》中患者整体信息、医院级别分类、医生级别分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输血申请单》20个小类错误需要同等重视对待;省级医院《输血申请单》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级别医院;主任医生的《输血申请单》质量优于其他级别医生.结论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有效提高《输血申请单》填写质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临床用血安全.

  • 辐照血保存时间与抗凝袋浸提液化学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志强;乐嘉宜

    目的 探讨辐照血保存时间与抗凝袋浸提液化学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参照GB14232.1-2004与GB14233.1-1998标准规定实验条件与方法,检测还原物质、酸碱度(消耗NaOH、消耗HCI)、重金属、醇溶出物、蒸发残渣以及紫外光吸收度.结果辐照组血袋浸提液还原物质0.02 mol/L KMnO4消耗量与紫外光吸收度,均比未经辐照对照组血袋浸提液升高(P<0.01,P<0.05);而酸碱度的消耗NaOH量则比对照组降低(P<0.05),辐照组血袋浸提液酸碱度(消耗HCl)、重金属、醇溶出物、蒸发残渣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血液抗凝保存袋储存血液在接受137Se射线辐照后,部分化学物质含量仍可发生变化,且与辐照后保存时间具有相关性.

  • 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根宏;赵广超;齐清;栾建凤;严京梅;朱培元;叶东

    目的 评估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缝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并对比分析.结果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参数与采集后1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检合格的血小板献血者,定期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血小板数目和相关参数无明显影响.提示定期采集血小板不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 型别特异性丙型肝炎病毒嵌合抗原在血清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杨锡琴;修冰水;李卓;王国华;宋晓国;陈堃;冯晓燕;何竞;白冠中;张贺秋

    目的 克隆表达型别特异性丙型肝炎病毒HCV 1b、2a嵌合抗原,并用于HCV血清分型检测.方法分别对HCV 1b、2a的C区和NS4区进行表位预测,选取优势表位序列连接后,于PGEX-4T-2载体中克隆表达嵌合的HCV 1b、2a抗原,应用竞争抑制酶联法对44份HCV 1b和18份2a血清进行血清分型检测.结果62例血清样品中50例能分型,其中1b型34例,2a型16例,其分型率为80.6%(50/62),与基因型的符合率为90.0%(45/50).结论丙型肝炎病毒HCV 1b、2a嵌合抗原用于HCV的血清分型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分型率,可用于HCV血清分型检测.

  • 冻干前后红细胞血型及生物活性指标的检测

    作者:吴学忠;刘忠;吕蓉;李敏;李素萍;於娟;赵丹

    目的 检测冻干前、后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生物学活性,了解冻干前、后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红细胞血型抗原的检测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2,3-DPG和ATP用ELISA法.结果在ABO、Rh、MNSs、Kell、Duffy、P血型抗原中,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血型抗原一致;在Lewis血型抗原中,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血型抗原有变化.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2,3-DPG和ATP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Lewis血型系统中的Lea和Leb血型抗原变化有明显差异;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2,3-DPG和ATP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 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唐晚若;陈敏;樊黎;吴晓立;周桓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与血清IFN-y、IL-2浓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或健康自愿者静脉血CD4+、CD8+阳性T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y、IL-2浓度.结果 健康自愿者CD4/C D8为1.57±0.37,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8为1.43±0.7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9.6%为参考值将胃癌患者分为CD8+细胞比例增高组或未增高组,两组CD4/CD8比例分别为1.02±0.21、1.64±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FN-γ浓度(ng/ml)分别为25.42±8.12、6.27±1.77,血清IL-2浓度(ng/L)分别为213.7±21.3、162.3±35.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CD4/CD8降低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降低与血清IL-2、IFN-γ浓度有关,CD4/CD8测定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关键词: 胃癌 CD4 CD8 T细胞 IL-2 IFN-γ
  • HBsAb阳性对酶标法HBsAg检测的影响

    作者:肖韶英;杨永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假阴性的产生及预防方法.方法 应用全自动加样仪(ML-AT plusSampler),使加样针在不同的清洗次数下,同时加样12份含不同浓度HBsAb标本和12份含不同浓度HBsAg不同OD值标本,分别应用ELISA二步法检测HBsAg,观察其吸光度的变化.结果12份含HBsAg标本在清洗次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OD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BsAb强阳性标本对OD值影响很大,在只清洗3次的情况下,HBsAg弱阳性标本开始出现假阴性;在不洗涤也不擦拭的情况下,4份HBsAg弱阳性出现假阴性.结论高浓度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会引起HBsAg检测结果假阴性;使用一次性加样枪头,可避免假阴性.

  • Diego血型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吕蓉;胡子成;刘忠;李敏;李素萍;吴学忠

    目的 建立一个可行、准确的PCR-SSP实验系统用于Diego血型的检测.方法初步建立检测Diego血型的PCR-SSP实验系统,对合肥地区258份随机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检测,初步确定其Diego血型类型,用血清学方法对样品进行平行检测,以验证所设计的PCR-SSP实验系统的准确性.结果建立了Diego血型的PCR-SSP检测方法.258份随机标本中,检测到Dia-b+254份、Dia+b+4份,无Dia+b-和Dia-b-,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所设计的PCR-SSP实验系统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标本的Diego血型类型.

  • 不同小鼠IgG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影响

    作者:刘群奇;张桂平;胡道奇

    目的 获得适合产品配制的小鼠-IgG.方法采用不同厂家的小鼠-IgG分别配制成不同的抗HCV-cAg酶结合物溶液,用酶联免疫法测定OD值.结果 不同厂家的小鼠-IgG配制成的抗HCV-cAg酶结合物溶液,其检测结果有区别.结论 配制抗HCV-cAg酶结合物溶液前应检测小鼠-IgG与产品的适配性.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液复查阳性结果确认方案的研究

    作者:刘宇宁;伍晓菲;贾尧;蔡菊英;刘晓音;王迅

    目的 为探讨简便、经济、可行的HBsAg阳性结果确认方案,为今后在检验常规工作中开展血液筛查阳性结果的确认奠定基础.方法 随机抽取2004~2006年奉贤区血站HBsAg检测不合格血浆标本441份,采用Murex、Organon、新创和科华酶标(EIA)试剂进行复检,对Murex复检为阳性的标本采用Murex中和试验进行确认,并对无法确认或确认为可疑的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经EIA复检、中和试验确认及HBV DNA检测,确认441份标本中406份为阳性,7份为可疑,28份为阴性.通过对4种EIA试剂阳性预期值和漏检情况的分析,发现其阳性预期值均达98.74%以上,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漏检率分别为0.49%、4.19%、3.45%和9.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4种、3种或2种试剂组合检测,其阳性预期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种EIA试剂组合检测时,“Organon+新创”、“Organon+科华”、“新创十科华”组合的漏检率明显较其他组合为高.结论选择合适的2种EIA试剂组合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时,不必做中和试验而直接判断待检标本为真阳性,当2种试剂组合中其中一种为Murex时,能获得较高的确认效率.

  • 上海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状况

    作者:伍晓菲;谢云峥;周国平;贾尧;王迅

    目的 了解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献血人群中HBV DNA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 121份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清抗-HBc和抗-HBc阳性反应滴度;对抗-HBc阳性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采用巢式PCR三区段扩增法检测HBV DNA.结果HBsAg阴性的献血人群中抗-HBc阳性反应率达26.4%,其中抗-HBs阴性占16.4%;抗-HBc阳性样本中PCR扩增出1例HBV DNA阳性样本,抗-HBc滴度为1∶8,血清抗-HBs阴性.结论抗-HBc检测用于献血者筛查的特异性太低,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核酸检测方法可有效检出隐匿性HBV感染,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HBV风险.

  • 凝血酶和PARs激动肽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6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廷俊;邹志强;李涛;陈镇奇;张锦忠;杨湘辉

    目的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通过凝血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PARs)的激动肽分别激发高度纯化后的单核细胞,分析人单核细胞分泌IL-6的诱发因素,为IL-6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用凝血酶及PARs的激动肽分别激发高度纯化后的单核细胞16h后,采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6.结果 凝血酶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当凝血酶活性被抑制后,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的能力被抑制.PAR-1激动肽SFLLR-NH2和PAR-4激动肽GYPGQV-NH2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PAR-1、PAR-4不能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而PAR-3激动肽TFRGAP-NH2和反激动肽PAGRFT-NH2对于单核细胞产生IL-6无明显作用.结论凝血酶可以诱导高度纯化的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6,其作用依赖于酶活性,说明它可能是通过PARs激活单核细胞.

  • 扬州市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情况回顾性分析及思考

    作者:孙业富;范恩勇;侯建华;王玉英

    目的 回顾性调查扬州市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情况,为现行用血返还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年来无偿献血返还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9年间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逐年递增.结论 国家财政应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经济投入,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革及减轻血站和患者经济负担的措施.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费返还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清β2-糖蛋白Ⅰ/脂蛋白(a)复合物的影响

    作者:薛建华

    目的 检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β2-糖蛋白Ⅰ/脂蛋白(a)[β2-GPI/Lp (a)]复合物水平,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对其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PCI组(CHD患者PCI术前、术后)与对照组(非CHD患者CAG术前),采用以抗人β2-GPI为包被抗体、酶标记抗载脂蛋白(a)为检测抗体建立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6例PCI组及30例对照组血清β2-GPI/Lp (a)复合物水平.结果CHD患者PCI术后血清β2-GPI/Lp (a)复合物水平明显高于术前[(5.73±1.93)U/ml vs (3.08±1.64)U/ml,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β2-GPI/Lp (a)复合物水平于PCI术后明显升高,血清β2-GPI/Lp(a)复合物能作为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一种潜在指标.

  • 平板血浆速冻机使用效果初步探讨

    作者:易峰

    目的 探讨平板血浆速冻机对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平板血浆速冻机(实验组)和传统低温冰箱(对照组)冻存新鲜冰冻血浆和相应新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冷沉淀解冻复融后对2组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的状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2组的FⅧ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血浆速冻机对缩短新鲜血浆及冷沉淀的冻结时间,减少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损失起到一定的作用.

  • 室温对ELISA定性测定HBsAg检测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静;刘亚军;赵晶;巩亚婷

    目的 研究显色温度对酶免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8℃~30℃范围内不同显色温度时,HBsAg试剂盒阳性检出能力进行测试.结果显色温度低于21℃时试剂盒对于质控物的检出能力下降.结论显色温度对酶免实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应严格控制检测条件,满足质量需求.

    关键词: ELISA HBsAg 温度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作者:朱大武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梗死组3组.分别测定其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RP含量,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增加.重度脑梗死组患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疾病越严重,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越高.

  • 基质效应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

    作者:王泰瑞;黄成垠;陈妍;周静宇

    目的 探讨基质效应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生理盐水和新鲜血浆两种基质稀释血红蛋白储存标准液,加显色剂显色后,比较两者的吸光度(OD)值;观察以两种基质配制的标准应用液检测常规样品的结果差异.结果 在0.217、0.108、0.054和0.027 g/L 4种血红蛋白浓度下,生理盐水基质产生的OD值分别为1.121±0.019、0.492±0.015、0.227±0.004、0.145±0.008,新鲜血浆基质产生的OD值分别为0.376±0.015、0.176±0.011、0.094±0.011、0.017±0.004,两者比较,P<0.01;应用两种基质配制的标准应用液测定20份样品,其结果分别为(0.053±0.037)g/L;(0.092±0.106)g/L,两者比较,P<0.05.结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中存在基质效应,用新鲜血浆做基质配制血红蛋白标准应用液可消除基质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采血量不正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段金娥;史志红

    目的 分析本站采血量不正确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2008~2009年的采血不足量、过量例数及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采血量不正确率为1.42%,2009年为0.99%,两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P<0.05).引起采血不足量、过量的常见原因有:血流因素、献血反应、仪器设备和人为因素等.结论查找采血量不正确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采血量的不正确率,减少血液报废.

  • 红细胞同种抗体筛选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

    作者:张伟强;王君

    目的 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同种免疫引起的输血反应.方法将被检抗血清(血浆)与筛选细胞加入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卡中,置37℃孵育10 min,然后离心观察是否凝集.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血清用抗球蛋白试验再确证,并进行抗体类型鉴定.结果抗体筛选结果采用卡式技术检出阳性9例(有4例自身对照也出现阳性),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有输血史者3例,同时有妊娠史和输血史者6例,经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证阳性5例.结论开展输血前抗体筛选检测工作,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不同抗凝剂对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张明霞;张根仓;赵黎娟;梁芳;杨瑞;段希玲;王建华

    目的 探讨CPD保养液与肝素抗凝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TP)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8月献血者标本1 906例;将标本分别收集在3种试管中:促凝剂管(对照组)、肝素抗凝剂管(实验组1)、CPD保养液试管(实验组2);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样本,将所得S/CO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阴性标本共1 897例,阳性标本9例.对照组:阴性标本S/CO均值0.041,阳性标本S/CO均值11.76.实验组1:阴性标本S/CO均值0.039,阳性标本S/CO均值11.73;实验组2:阴性标本S/CO均值0.043,阳性标本S/CO均值11.59.ELISA法检测TP时,CPD保养液、肝素抗凝剂对阴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0.436,P>0.05);阳性标本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1,P<0.05).含CPD保养液的样本比肝素抗凝剂和血清样本结果S/CO值低(P<0.05),肝素抗凝剂和血清样本结果S/CO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优先选择肝素作为抗凝剂试管.采供血机构对初次反应性样本剪取血袋上血辫进行复检时,应充分考虑到CPD保养液的因素.

  • 两种白膜制备汇集血小板方法的比较

    作者:赵阳;罗广平;骆宏;魏玲;张润青;莫春妍

    目的 对两种白膜分离方法,以及制备汇集血小板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分别用手工法和全血分离机自动分离法,从全血中收集白膜制备汇集血小板.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产量和残余RBC计数,用Nageotte法对残余WBC手工计数.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膜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汇集血小板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工法损失红细胞较多,两种方法分离白膜的效果无差异,但制备汇集血小板的效果以自动法高于手工法.

    关键词: 白膜法 血小板 汇集
  • 无偿献血者采血后针眼出血局部瘀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沈小宝;侯建华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采血后出现针眼出血局部瘀血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本市6 369名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出现针眼出血局部瘀血情况做出分析.结果献血后出现针眼出血局部瘀血,有献血者原因也有采血者因素.结论对献血者进行人性化、及时、正确的护理,对于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流程的建立及其对血浆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学勇;魏家余;胡珉;纪庆麟;金惠新;徐惠

    目的 探讨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建立病毒灭活血浆的工艺流程.方法分5次共制备200 ml病毒灭活血浆34袋,血浆容量和外观检测34袋,凝血因子Ⅶ效价检测15对样本,并对病毒灭活柜性能进行了控制和监测.结果经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回收率为(91.8±1.4)%,与灭活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4.85);凝血因子Ⅷ回收率为(78.84±6.04)%,有9份样本凝血因子Ⅷ效价低于0.7 IU/ml;病毒灭活柜性能稳定.结论 建立了优化的工艺流程,临床应用效果安全可靠.

  • 血站玻璃温度计的选择及校准

    作者:黄中梅;顾菁

    目的 探讨血站工作用玻璃温度计的选择和校准方法及校准结果的溯源性,旨在使血站冷链的监控结果准确、可靠.方法按照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中温范围量值传递系统,选择全浸式分度值为0.1℃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作为标准温度计,选择局浸式、棒状水银玻璃温度计或有机液体玻璃温度计(分度值为0.5℃或1℃)作为工作用玻璃温度计.对标准温度计进行强检,用强检过的标准温度计对工作用玻璃温度计校准;针对血站的工作特点,建立0℃、20℃、40℃的温场,在相对恒定的温场将校准点的温度复现到工作用玻璃温度计,并标定该工作用玻璃温度计在该温度点的修正值.结果工作用玻璃温度计的校准结果准确、科学,具有溯源性,可以追溯到国家标准;经校准并给定修正值后,不同温度计在同一温度点测得的结果相同.结论本校准方式符合《计量法》,适合血站对工作用玻璃温度计的校准;操作简单,能解决血站玻璃温度计校准的实际困难.

  • 应用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检测不规则抗体效果的分析

    作者:张秋会;陈蕤;穆士杰;张献清;安群星;刘丽娜;李娅

    目的 分析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对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效果.方法应用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对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EDTA-K2抗凝标本22 413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 413例患者中共检出抗体184例(阳性率0.82%),对阳性标本用谱细胞进一步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非特异性抗体占5.43%,特异性抗体占94.57% (IgM+ IgG抗体占2.72%);女性阳性率为0.91%,男性阳性率为0.71%.结论应用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直观可靠.

  •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何玲

    目的 通过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相关资料,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生产的MCS3P、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902例为Ⅰ组,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1 315例为Ⅰ组.结果两组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献血者的红细胞比容、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种类的血细胞分离机,可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乡镇卫生院输血准入管理的探讨

    作者:张孟尚;田志彬;张俊平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治愈疾病、抢救患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临床输血及时、安全、有效,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本市对乡镇卫生院临床输血引进“输血准入”的管理方法,制定了《濮阳市乡镇卫生院临床输血管理及血库标准化建设考评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要求各乡镇卫生院重视和加强血库建设与管理,改善业务用房及硬件设施,加强技术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项指标符合《细则》要求的准予开展日常输血业务.县供血库加强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临床用血的监督和指导,签订血液供应合同,完善供血网络建设,做好血液贮备和受血者HIV抗体的筛查.

    关键词: 输血 卫生院 管理
  • “三不”原则在血站质量考核中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林荣路;王夕刚

    为提高血站质量考核的有效性,保证考核质量,自1998年6月,本站在质量考核中,实行了“不批评、不通报、不处罚”的“三不”原则,逐步形成了一个自发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监督体系、质控人员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定期考评限期改正的质量监督体系.试行两年来,质量考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了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目的.1“三不”原则的涵义1.1 当月考核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按照“不批评、不通报、不处罚”的原则,及时纠正,限期改进.1.2不定期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一律进行处罚.1.3复核中再次发现的不合格,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加倍处罚.

  • 临床用血紧张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毛桂平;王玉生

    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偿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多年多级政府和多个部门的协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无偿献血取得很大的进展.这种发展趋势虽然呈现了良好的势头,但仍有一些省市不时出现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这意味着血站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暴露出无偿献血工作中存在血源不足的情况.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 床边复检血型的必要性探讨

    作者:田尚玉;王冬梅

    本院输血科自2003年成立就建立了床边复查血型制度,即需输血患者由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护士抽交叉配血标本送输血科第1次鉴定血型,同时输血科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去患者床边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后,床边采集其耳垂血或指血用平板法复查血型(8h外由值班人员1人实施).本院于2004年6月23日和2010年1月15日,各发现1例护士将标本标签贴错和抽错血的情况,避免了2起严重输血事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型鉴定 复检 输血
  • 2例毒蛇咬伤患者凝血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合;滕剑平;胡莉

    蛇咬伤中毒主要以脑、心、肺、肝、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损害较重[1].对伤者可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2],实验室检查可表现出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和凝血结果异常.现将2例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男,78岁,怀化花桥人,患者于2009年6月28日不慎被蛇咬伤(蛇种不详),当即感左手疼痛,左上肢肿痛伴肢体麻木感,无昏迷抽搐,无心慌、胸闷及呼吸困难,予以伤口结扎后2h入院.查体:T 36.5℃,P 76次/min,R 20次/min,BP (200/100) mmHg,左肘部以下皮肤肿胀明显,以手腕部为甚,手腕部可见一小孔齿痕,外侧缘可见1 cm×1cm糜烂创面,基底部组织呈暗红色,多处皮肤溃烂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水疱,部分表皮脱落,表面有少许渗液;化验结果:血常规Hb 64 g/L,PLT(7×109)/L,WBC (10.6×109)/L,WBC分类中性粒细胞0.86,凝血检查提示:PT、APTT、TT测定均大于100 s,FIB 1.71 g/L,肾功能BUN9.1 mmol/L、Cr 136 μmol/L,电解质、肝功能、心肌酶谱正常.入院后予以清创、伤口环形封闭、消炎、抗破伤风、补液、抗蛇血清、蛇药片口服及外敷、输冷沉淀与血小板对症处理.2d后复查PLT及凝血检测结果正常,患者病情稳定,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痊愈.

    关键词: 蛇咬伤 蛇毒 凝血
  • 采血人员抽取HBsAg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后针刺伤1例

    作者:张曼;陈立新

    预防职业暴露,加强自我防护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针刺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据文献报道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1].因此,提高采血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非常重要.现将本站采血人员抽取HBsAg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后针刺伤1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献血者资料女,36岁,2010年4月6日到本站采血车第1次献血.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健康状况进行征询,无异常;体格检查:体重62 kg,身高163 cm,脉搏72次/min,血压(120/75) mmHg,体温、心肺及其他未见异常.

  • 体外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和诱导生成红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贵苹;范华骅;钱开诚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和诱导向特定细胞系分化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和诱导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概述.

  • 输血科仪器设备管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作者:刘亚丽;宫照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不断进入医院各学科、各专业.一方面促进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质量问题渐渐凸显.在不断强化血液质量管理的今天,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是管理者不应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输血科仪器设备管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旨在引起设备管理使用者和护理管理者对其使用安全性的重视,大限度地降低由此带来的医疗风险.1输血科仪器设备管理中潜在护理风险的分析血液从采集、运输、制备、储存要经过多道程序,而每道工序中仪器设备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血液在此运行中有着严格的温度、时间限制,一旦险情发生,血液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不但影响患者救治,还将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甚至触犯法律.

  • 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护理的体会

    作者:杨秀梅

    单采血小板因其制品纯度高、治疗效果好、输注传播疾病概率及副作用小[1],目前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单采血小板在献血者筛选、采集方式、招募保留等方面均高于全血的要求,因此,医护人员对无偿单采献血者进行护理时,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技术,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单采献血者征询、筛选、采集等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现将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1单采资料本站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累计采集单采血小板5 705人次,8 399个治疗量,单采3次以上固定献血者的为4 935人次,占捐献者总数的86.5%,且100%来源于自愿无偿捐献.

  •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输血科实习生的能力

    作者:滕本秀

    输血医学是一门很强的独立学科,美欧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展输血医学教育,建立了输血医学教育体系,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专业增设了输血医学专业,形成了输血医学专业教育的特色.我国近年来在某些医科院校增设了输血医学课程,但重视程度仍然与国外差距较大[1].至今,我国尚无输血医学教育的高等专业学科,输血科的实习学生主要来自医学检验系、临床医学系两部分.输血科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从实践工作中获得,输血科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为专一,在实际输血医学工作中,大部分从业人员从事的是简单、机械、重复性工作.多数医院输血科主要承担的是血液保存、发放,血液检验、血型检测及交叉配血工作.只有三级以上的医院输血科,特别是教学医院的输血科,除上述常规工作之外,还承担了输血治疗、HLA配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受血者输血前相关病毒检测及教学、科研工作,并有输血医学研究室.使输血科逐渐过度到临床医学的医教研综合学科.

    关键词: 输血科 实习生 教学
临床输血与检验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