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림상수혈여검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587
  • 国内刊号: 34-12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6-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输血与检验》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敦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少数民族地区无偿献血状况

    作者:郑智钢;彭增齐;舒贤辉;毛丽华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我国南部边陲,是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民族自治地方.除白族外,尚有汉、彝、回、瑶、纳西、傈僳等十几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46.9%.

  • 日照市街头无偿献血者知识与行为调查

    作者:安晓东

    血液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输血是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尚未制成血液替代品,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人体.WHO、国际输血协会提出,应该"教育、激发、招募和保持"低危献血者,一致推荐应接受和实行自愿、无报酬献血的原则,以获得安全的血液供应.

  • 红河州3474名固定献血者情况分析

    作者:杨雪斌;谢萄

    为分析、评价本地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招募工作的有效性,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要求,对辖区内3474名固定献血者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夜间输血患者血型分布与季候相关性分析

    作者:田晓华;周国均;候应时

    为了解夜间急诊用血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输血量、临床诊断及其输血频率与季候的关系,笔者对本院近4年夜间急诊输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血 血型 性别 季节
  • 抚顺地区采血车开展ALT快速检测的前后对比

    作者:孙廷贵;余福桥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献血者健康检查的主要项目之一.由于AL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一些疾病和非疾病因素均可造成ALT增高,致使采集后的血液大量报废,给血液资源和血站造成较大损失.为改善这种状况,本站于2006年4月起在采血车上应用罗氏全血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采血前进行ALT快速初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ALT 初筛 献血 报废率
  • 血液保存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探讨

    作者:李静旗;宫本兰;张丽;徐毅

    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避免采血器具受到细菌内毒素(热原)的污染,进而污染血液,危害用血安全,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及标准中,要求对采血器具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关键词: 血液保存 内毒素
  •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相关性

    作者:李秋生;单桂秋;金少德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无偿献血事业的推进,公民无偿献血非常踊跃.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对人们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关系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 ALT升高作为献血者筛选标准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文毅;林骏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血站血液检验常规项目之一,也是献血者筛选的一个非特异性指标.笔者对汕头市中心血站2003年2月1日~2004年8月31日除去金标法初筛HBsAg阳性无偿献血者28 655人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无偿献血 ALT
  • 脂血、溶血对TRUST-微板法测定梅毒结果的影响

    作者:钱惠忠;李林;曾锡新

    TRUST-微板法是将微板技术引入TRUST法来开展献血者血清梅毒筛查,利用微板代替手工纸板,可实现TRUST法的检测批量化、标准化、自动化及网络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脂血、溶血的标本,为探讨该类标本对TRUST-微板法检测结果的影响,笔者自2005年4月开展大量实验,结合标本中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的含量,观察脂血、溶血标本对TRUST-微板法结果的影响程度,现报道如下.

  •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对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黄成垠;仲悦娇;李翠萍;肖建宇;史光耀;唐膊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在血小板悬液中加1.0 U/ml的凝血酶,37℃下作用10 min后,800 g离心20 min,取上清,17 000 g离心分离出PMP,采用BCA法测定PMP含量(以蛋白含量计),将HUVEC与不同浓度的PM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同孵育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将20μl的PMP(40 μg/ml)和VEGF(10μl/m1)分别接种于CAM上,孵育72 h后,观察PMP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HUVEC的增殖与PMPs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3士0.33)倍;而VEGF(10 μ1/m1)组HUVEC的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1±0.47)倍,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MP组及VEGF组在接种点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放射状密集生长的血管网,而对照组无特异性密集血管生成.PMP组及VEGF组的CAM血管分支点数分别为112.5±11.3、128.4±10.0,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6±8.1.结论 PMP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CAM血管的生成.

  • 流式细胞术用于药物抗真菌效应的检测

    作者:李庆;陈多炎;翟志敏

    目的 尝试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真菌效应的新方法.方法 以碘化丙锭为荧光染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准菌株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在不同浓度氟康唑(FCZ)作用下各管平均荧光强度,探讨佳实验条件.结果 真菌MFI值随着FCZ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变化具有浓度依赖性,较好地反映了药物的抗真菌效应.结论 成功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真菌效应的新方法,流式细胞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无锡地区健康人群血清TNF-α、IFN-γ浓度的分布

    作者:胡瑜;周桓;王丰;陈敏;樊黎

    目的 研究无锡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健康志愿者以及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浓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血清浓度的差异,以及正常人与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浓度的差异.结果 正常人血清TNF-α、IFN-γ浓度分别为(9.42±2.91)ng/ml和(10.57士3.58)ng/ml,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0~70岁年龄人群血清TNF-α或IFN-γ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浓度分别为(22.50±9.06)ng/m1和(18.08±8.95)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 无锡地区健康人血清TNF-α、IFN-γ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72~15.11)ng/mg、(3.58~1 7.58)ng/mg;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 BMS-Hc与Sysmes XE-2100血红蛋白测定仪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婷;王海宝;李锡金;骆群;曹卉;刘景汉

    目的 探讨BMS-HC血红蛋白测定仪应用于血站采血前快速测定血红蛋白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BMS-HC血红蛋白测定仪分别测定80份本院住院患者血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本法测定结果的线性范围为(36~199)g/L;低、中、高3份样本重复测定20次,批内变异CV值分别为2.25%、0.86%和1.17%,批间变异CV值分别为2.20%、1.60%和2.30%;本仪器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LS-HGB法)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者显著相关(r=0.999).结论 依据血红蛋白测定仪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和操作的便捷程度综合分析,BMS-HC血红蛋白测定仪可替代血站系统目前采用的硫酸铜比重法.

  • 某市成品血检测质量的评价

    作者:宫济武;胡俊华;周航;林东

    目的 探讨某市成品血液的检测质量,为行政管理提供第三方评估结果.方法 选择北京地区2005年1~9月2000份成品血液,使用不同厂家试剂进行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TP)4个指标的检测,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Ab-IgM).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成品血液的检测质量较好.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其中HBsAg、TP检测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液检测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检验方法不同,试剂质量不统一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有一定影响.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质量抽检是提高和保障临床用血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血液检测 HBV HIV HCV 输血
  • 昆明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流行特征

    作者:杨通汉;寸伟;杜霞;段友斌;姚富柱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的流行状况,为招募和选择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2000年以来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对确认HIV阳性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昆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呈高流行态势,且逐年上升,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无偿献血主要社会群体中,均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感染者.结论 昆明地区HIV已经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并呈现扩散趋势;做好献血者招募和选择,对确保输血安全非常重要.

  • 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在急性ITP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薛俭成;伍昌林;李岚

    目的 研究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rotein kinese 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之间的关系.方法 无菌采集30例急性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ELISA法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sIL-2R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 急性ITP患者T细胞PKC的活性(0.94±0.23)nmol-1·min-1·ml-1高于正常对照(0.50±0.17)nmol-1·min-1·ml-1,差异有显著性(P<0.05),sIL-2R的表达(U/ml)以患者组(528士124)高于正常组(296士57),差异有显著性(P<0.05),PKC的活性变化与sIL-2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72 5,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8107,P<0.05).结论 急性ITP患者外周血PKC活性增强可能导致T细胞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能引起患者血小板的损伤,提示PKC信号传导在急性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28例临床分析

    作者:晋兴林;陈咏梅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成分输血等治疗方法.结果 28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13例,HELLP综合征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脾功能亢进1例及不明病因5例.早产3例,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9例.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病因,加强监护,适时提升血小板数,防止分娩期出血.

  • 亚甲蓝光化学法降解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研究

    作者:倪小菊;王迅;郑岚;黄宇闻;莫琴;钱开诚

    目的 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降解病毒核酸的作用机制,为该方法在临床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丙型肝炎病毒(HCV)为研究对象,选择HCV基因组中相对保守的5'-NCR为模板,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处理时间HCV RNA降解情况.同时,对体外转录的同区段的HCVRNA在无蛋白成分的代血浆(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及PBS缓冲液中的降解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MB-P处理条件下,HCV RNA含量呈对数形式下降,该方法对体外转录RNA的灭活效率低于对血浆中病毒颗粒的灭活效率.结论 亚甲蓝能作用于病毒核酸,在光照条件下使RNA迅速降解,从而达到病毒灭活的效果.

  • 裂解液加热煮沸法在血清HBV DNA抽提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颖;马敏;伍晓菲;郑岚;贾尧;王迅

    目的 建立裂解液加热煮沸法抽提血液HBV DNA的方法.方法 选取浓度分别为106、10s、104、103 copies/ml的HBV DNA阳性血清,采用5种方法抽提HBV DNA,并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抽提产物.结果 在HBVDNA浓度为106、105、104copies/ml时5种抽提法(异硫氰酸胍加热煮沸/盐酸胍加热煮沸/kit/SDS加热煮沸/chelex-100加热煮沸)均能得到阳性结果,而在HBV DNA为低浓度103copies/ml时,只有异硫氰酸胍加热煮沸/盐酸胍加热煮沸/chelex-100加热煮沸能得到阳性结果.结论 chelex-100裂解液加热煮沸抽提HBV DNA操作简便、省时、经济,为血液标本HBV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 对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刘长利;任芙蓉;吕秋霜;龚晓燕;王卓妍;Hua Shan

    目的 探讨常规采血过程、标本采集及保存方式对HCV R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HCV RNA阳性献血者的血样,以不同的抗凝剂、经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保存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HCV RNA病毒载量,考察HCVRNA的稳定性.结果 不同抗凝剂下抗凝全血于4℃保存48 h,HCV病毒载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不同温度保存全血中,37℃组保存48 h病毒载量显著降低(下降0.56 Log);不同温度保存的血浆样品中,25℃保存7 d,病毒载量出现显著降低(下降0.60 Log);经反复冻融4次,血浆中病毒载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结论 HCV较为稳定,常规血液采集、运输、实验室处理和保存等方式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

  • 两种方法处理后精子形态的变化

    作者:彭影;郭通航;刘雨生;童先宏;骆丽华;栾红兵;周桂香;付应云;宋影;金仁桃

    目的 研究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Percoll法)处理前后精子畸形率的改变.方法 60例精液标本分别行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处理前后均行精子形态改良巴氏染色分析.结果 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都可以显著降低精子的畸形率,上游法以颈部和尾部畸形为明显,其他畸形降低不显著;而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精子以大头和双头畸形降低较为显著,其他种类畸形精子率下降不显著.结论 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改善精子畸形率的作用有限.

  • 制定悬浮红细胞类制品溶血性指标的探讨

    作者:徐忠;邱颖婕;林俊杰;周筱嫣;陆龙娣;章舜玮;钱开诚

    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期末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内控标准的制定.方法 使用邻-甲联苯胺法在冬夏两季分别对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各50例保存0、21、35 d后的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冬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 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1±0.05、0.54±0.12、0.62士0.17和0.17士0.15,0.73±0.16、0.82±0.21;夏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 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5士0.06、0.62±0.11、0.88±0.15和0.21±0.16、0.76士0.15、0.97±0.17.结论 制定悬浮红细胞类制品溶血性指标的内控标准非常有必要,有利于血站开展对该类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

  • 人脐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美玲;罗伟琼;邹翠贤;彭爱军;李树浓

    目的 探讨人脐血单核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为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ES法分离脐血单核细胞(UCBMNCs),L-DMEM培养液原代和传代培养UCBMN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细胞中nestin、NSE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原代UCBMNCs中有少量细胞表达nestin,阳性率为3.85%±0.88%;经诱导分化后原代(P0)和第10代(P10)细胞形态向神经样细胞转变:NS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8%±4.6%、89.3%±8.5%;nes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8%±5.8%和86.7%±6.8%.结论 UCBMNCs具备神经样细胞分化潜能.

  • 乳糜血液对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运保

    目的 分析乳糜血液对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程度的乳糜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HBsAg质控血清,对不精密度及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 乳糜血液不精密度:批内平均CV 6.1%,批间平均CV 23.9%,轻度乳糜血液CV16.0%,中度CV25.8%,重度CV 40.3%.不同程度的乳糜血液随放置时间的延长,OD值下降,轻度乳糜血液下降4.4%,中度下降15.8%(P<0.05),重度乳糜血液下降61.3%(P<0.05),并出现灵敏度降低及不同程度的漏检,HBsAg含量1.5 ng/ml的乳糜血液阳性漏检率6.7%,HBsAg含量1.0 ng/ml的乳糜血液阳性漏检率12.0%,HBsAg含量0.5 ng/ml的乳糜血液阳性漏检率34.3%.结论 不同程度的乳糜血液随放置时间的延长,OD值下降,灵敏度降低,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检,检测乳糜血液时,轻度乳糜血液放置时间不超过3 d,中度放置时间不超过1 d,重度的必须立即检测.

    关键词: 乳糜血液 ELISA HBsAg
  • 肺炎克雷伯菌Ⅱ类整合子的分布及结构分析

    作者:李涛;卢义柱;凌华志;徐元宏;王中新;熊自忠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中Ⅱ类整合子携带率,分析Ⅱ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98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Ⅱ类整合酶基因,检测Ⅱ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中的intI1、sat、ereA、aadA1、orfX、dfrA1、tnsE、tnsD、tnsC、tnsB、tnsA基因.结果 在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Ⅱ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1%;该菌株同时携带intI1、sat、aadA1、orfX、dfrA1、tnsE、tnsD、tnsC、tnsB、tnsA基因;Ⅱ类整合子的结构与公布的AY639870.1、DQ176869.1、DQ275532.1、DQ268533.1序列中的Ⅱ类整合子结构完全相同.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中Ⅱ类整合子的携带率较低,Ⅱ类整合子结构无新的变化.

  • 无偿献血中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锡金;潘纪春;孙桂香;冯倩;骆群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造成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以2000年1月~2005年12月到本院输血科进行无偿献血的63 070名驻京部队官兵为观察对象,对献血过程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63070名献血者中,共出现569名采血量不足,占采血人数的0.90%.采血量不足的献血者中,静脉穿刺技术造成的有257人,占45.17%;心理因素造成的202人,占35.50%;其他因素造成的110人,占19.33%.结论 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静脉穿刺技术是造成采血量不足的主要因素,献血者的心理素质、对献血的认识、采血环境等也会对采血量造成影响.

  • 无偿献血者选择性初筛ALT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刘利明;陈镇奇;詹鹏飞;肖泽斌;陈雪丽;陈蓉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进行选择性ALT快速初筛的可行性.方法 620名(年龄18~79岁)ALT(速率法41~80 U)升高者按年龄分组,统计GLU、TG、CH、GGT、UA的升高情况及单纯ALT升高的百分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升高者中,检测值为41~80 U的占72.1%,检测值超过80 U占27.9%.单纯ALT升高者随年龄增加比例降低;ALT升高合并GLU、TG、GGT升高者则随年龄增加比例增高,<30岁少见;ALT升高合并UA、CH升高者各年龄层次均有,主要为31~55岁年龄组.结论 对31岁以上的无偿献血者应加强ALT快速初筛,避免因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对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健康造成影响,或者把血液的ALT初检改为对献血者进行干化学试纸条法ALT初筛,复检用单一试剂做ALT大生化速率法的检测.

  • 无偿献血前后3年献血5项检测指标的比较

    作者:樊忠杰;李瑞兰;陈连旺;张付华

    目的 了解并评价开展无偿献血后献血者队伍的变化及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比较无偿献血前的1995~1997年及无偿献血后的2003~2005年5项检测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无偿献血前后3年献血5项检测指标总不合格率分别为2.11%和4.31%,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7.51,P<0.01).结论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应引起输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 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科DIC20例

    作者:张孟尚;孙秀丽;郑红林

    目的 分析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科DIC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0月~2005年10月产科DIC患者20例,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制定成分输血等综合治疗方案,合理输注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小剂量肝素等,检测出凝血功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产科DIC患者应用成分输血、小剂量肝素等治愈18例,围产儿存活19例.结论 成分输血在产科DIC抢救治疗中效果显著.

  • 49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CRP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汝香;张忠龙

    目的 探讨49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心肌酶谱测定采用酶动力学法,CRp测定采用胶乳凝集法.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332例心肌酶谱异常,以LDH、HBDH、AST增高为主;61例心电图改变,其中心肌酶谱异常组56例,正常组5例;CRP增高以细菌性支气管肺炎为主,其他类型支气管肺炎增高不显著.结论 心肌酶谱较心电图更能反映小儿支气管肺炎早期的心肌损害,CRP是区别细菌感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指标.

  • MAP-红细胞分离时间与部分血液质量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宪军;王兆军;高勇;王连友;潘亚军;曹红荣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分离MAP添加的红细胞保存期末血液质量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集ACD-B血袋T-200ml/T-400 ml抗凝全血.实验分5组,分别于当天、第2、3、5、7天分离制备MAP-红细胞悬液,混匀后用无菌导管留取20 ml,标本于保存期末(至采血之日起第35天)进行无菌试验和实验室检查RBC、pH、K+、Na+、游离Hb等指标.结果 无菌试验显示均无细菌生长,RBC、pH检测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而游离Hb和K+于第2、3天分离保存期末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CT和Na+于第7天分离保存期末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液采出后,好当天分离,以制备新鲜冰冻血浆,迟不要超过第2天分离,确保血液质量.

  • 对保存期末全血质控抽检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作者:胡凤娟

    目的 观察库存全血保存期末血液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方法 随机抽取34袋库存全血于保存期末进行血容量、红细胞压积、血浆血红蛋白、pH值、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无菌试验等检测.结果 pH值、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符合标准要求,无菌试验均为阴性,血容量4袋不合格,红细胞压积2袋不合格,血浆血红蛋白2袋不合格.结论 从血液的采集、运输、检验入库到发放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关键词: 全血 血液质量
  • 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陈玲;胡晓玲;李敬文

    目的 对2005年10月~2006年6月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186份疑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对其中104份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186份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55.9%,男性和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分别为24.1%和68.9%.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主要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敏感,敏感性分别为91.3%、87.5%、74.0%;而对红霉素、帕珠沙星、阿齐霉素、壮观霉素的敏感性分别为:0、1.9%、2.9%、3.8%.结论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首选药物,监测支原体耐药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采供血过程风险控制

    作者:丁增桥;柯秋高;谢惠敏;杨毓明

    按照风险管理的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和反馈循环,在找出采供血过程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风险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减少采供血过程损失,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关键词: 采供血过程 制度
  • 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差错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进

    作者:张龙全

    零差错是质量管理追求的目标,如何面对差错、管理差错是血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质量体系涵盖了差错事故的追踪、根源确定及分析手段[1].

  • 血液检测信息的反馈方式分析

    作者:杨爱玲;宋雪梅;曹振广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献血人数逐年递增,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反馈血液检测信息,是确保血液信息保密性告知的关键.本站自2006年1月起,采用短信通知、网上查询、语音电话等方式反馈信息,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反馈 血液信息
  • 浅谈电话招募固定无偿献血者

    作者:张丽娜;栾玲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已有8年,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是目前无偿献血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此,采供血机构针对献血人群拟定出多种招募方式,以确保采集安全、充足的血液.笔者认为在献血者的招回和保留上可采取电话招募的方式.

  • 浅析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软件在血液集中化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严俨;胡蔚兰;徐烨彪;魏虎;卢成梁;孔长虹;孟忠华;严力行

    信息处理系统是血液集中化检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该系统能够对样本采集、样本运输以及样本检测的整个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统一监控,从而大程度地保证血液集中化检测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集中化检测的质量.浙江省血液中心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现报告如下.

  • 开展团体无偿献血的必要性

    作者:高东英;梁万年;高国静;史唯唯;徐明;葛静兰

    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是由各级献血办公室主导、各级采供血机构及目标献血者共同参与的社会工作.目前存在三种献血形式,即计划献血、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大学团体无偿献血.因计划献血的弊病和街头献血的局限性,为进一步推广团体无偿献血,保障首都血液稳定、有序地供应,笔者用小组访谈的方法调查了现有献血形式的实施情况,并就团体无偿献血的定义、与计划献血的区别及大力开展团体无偿献血的必要性探讨如下.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团体
  • 样本检测结果假阳性8例

    作者:陈波;徐锦霞

    血站标本的全自动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确性,降低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但笔者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由于加样仪钢针的污染、酶免分析仪清洗单元的堵孔以及试剂盒灵敏度的不同,会造成样本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现报告如下.

  • 人类血小板抗原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军;李志强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是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具有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可介导同种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导致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本文着重对HPA分子生物学特征、检测方法、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汤宝林;孙自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体细胞嵌合状态的分析是评价植入状态的有效指标,可预测移植后排斥、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从而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评价嵌合状态的标记主要有:红细胞抗原系统、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细胞同工酶谱、HLA抗原系统,细胞遗传学标记如性染色体核型分析或Ph染色体等异常染色体标记,以及分子遗传学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短串联重复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等,移植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有效的方法连续动态地监测供受体细胞的嵌合状态,从而及早准确地实施I临床干预,提高移植成功率.

  • 采血不畅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红凤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公民无偿献血意识增强,很多人主动踏上献血车捐献宝贵的血液.采血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采血不畅,若处理不当,不仅浪费了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给献血者造成痛苦,甚至会挫伤献血者的积极性,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为此笔者对采血不畅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以减少采血不畅的发生.

    关键词: 采血不畅 护理
临床输血与检验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