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림상수혈여검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587
  • 国内刊号: 34-12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6-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输血与检验》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敦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即采即滤型白细胞滤器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方敏;周群刚;史蓉蓉;程根林

    自20世纪70年代有科研人员发现输注去白细胞血液能减少输血的副作用,国内外开始关注输注少白细胞血液和血液成分.白细胞过滤器以其去除率高、操作简便、价格合理且无毒副作用而成为目前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该法己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常白细胞滤器分为隔夜过滤型和即采即滤型两种,前者适用于采血后8h后过滤分离,要求冷藏处理时间长,只能制备普通血浆.后者适用于采血2~8 h内过滤分离,当天过滤,能制备新鲜冰冻血浆.为评价本站现用即采即滤型滤器血袋,随机抽取108份不同规格全血,分别于采血当天及过夜保存后过滤,检测过滤后白细胞的残留量、过滤损耗以及溶血情况.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3.10.4.6要求:如果在进行白细胞过滤操作前,血液已经处于保存温度(4±2℃),需要在室温进行过滤时,室温应≤26℃,为综合考虑温度对白细胞过滤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将血液过滤去白细胞分为3组,观察不同温度下过滤效果及滤后质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濮阳地区2010年~2013年血液成分供应现状分析

    作者:王晓峰;陈书芳;宋晓雨;张美萍

    成分输血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血液成分制品(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临床医生应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针对性地输入患者所缺乏的血液成分,达到治疗目的输血方法[1].随着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以及血浆代用品的广泛应用,血液成分制备方法越来越多,制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且制备的血液成分的浓度更浓、更纯,因此全血输注的适应症已很少,大多数全血输注可由成分血所替代.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主流[2].成分输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所占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作者现将濮阳地区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血液成分供应现状分析如下.

  • 2011~2013年六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徐曙光;高绪芝;柴蒙亮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及重点监测性病之一,主要经性接触、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危害性极大[1].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 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2].近些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发病地区不断扩大,危害日益严重.因此,探究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及其感染人群的结构,对于了解献血者的主要来源、制定相应的招募方式,帮助献血者自我排查和降低受血者感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11~2013年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抽检结果分析

    作者:张进;舒群峰;蔡俊丽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是采集后存储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好在6h(保养液为ACD)或8h(保养液为CPD或CPDA-1),但不超过18h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1].为实时监控本站FFP质量,笔者严格按文献[1,2]要求,每月对成品库FFP随机抽取≥4袋样本量,进行外观、标签、容量、无菌实验、血浆总蛋白含量和凝血Ⅷ因子活性等项目的检测.现将2011~2013年FFP质量抽检结果报告如下.

  • 全自动血型仪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嫣鹊

    临床上鉴定血型的传统方法为试管法和玻片法,但是长期临床应用发现此两种方法敏感性较差,检测结果受到主观因素影响,且结果不能长期保存.自从微柱凝胶检测技术问世,全自动血型仪应用于医院和血站.笔者就全自动血型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番禺地区A型人群中A2亚型的初探

    作者:陈结贞;谢敬文;蓝文莉;莫锦政;马伟文;黎淑贞;陈筱颖

    目的 调查分析番禺地区A型人群中A2亚型的分布频率和基因分型的特征.方法 使用抗-A1试剂(植物凝集素),对经单克隆ABO正定型试剂确定为A型的样本进行96孔微量板法快速筛查;筛查阴性的样本采用人源抗-A1试剂进行试管法血清学鉴定;采用PCR-SSP法(A2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对抗-A1阴性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电泳图谱判断A2基因分型.结果 在1 656例A型样本中筛查和鉴定检出5例抗-A1阴性,发生频率约为0.3%.基因分型:2例A201,2例A205,1例为不确定,需进一步测序分析.结论 本地区A型人群中A2亚型发生频率约为0.3%;A2亚型中存在A201和A205等基因型;使用血清学结合PCR-SSP方法能快速鉴定A2亚型.

  • 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T、B淋巴细胞亚群研究

    作者:伍娟;王大明;张艳艳;庄乃保;黄文娟;孙雄飞

    目的 研究T、B淋巴细胞亚群在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及一般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双份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前、后及50例未献血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包括CD3+、CD3+CD4+、CD3+CD8+、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 CD4+/CD3+CD8+比值.结果 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CD3+CD8+比值及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四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份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T、B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影响.

  •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作者:关向前;陈发珍

    目的 探讨动态分析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内科门、急诊无血小板聚集的正常EDTA-K2抗凝血常规标本10份(血小板数量大于10×109/L且小于600×109/L的标本5份,小于10×109/L的5份)和出现明显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血常规标本10份,其中每份聚集标本备有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1份(同一患者).将各标本于同一时间内,在同等条件下用3种方法(电阻抗法、激光散射法、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记录各测定值,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在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点(30min,60 min,90 min),用血球仪对聚集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涂片瑞士染色观察,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无血小板聚集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血小板聚集现象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差,相对偏差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当用相应的枸橼酸钠抗凝标本检测时,发现各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好,其相对偏差亦为临床可接受;此外,随时间推移,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会逐渐增强.结论 血小板聚集会影响血小板检测,使得各方法测定值间失去可比性与相关性,其相对偏差超出临床质控可接受范围,同时血小板聚集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明显,故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标本,应尽快进行人工计数,并通知临床重新抽取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复检.

  • 216例高胆红素患儿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分析

    作者:张楠;曲跃军;温静雅;孙梦琦

    目的 对早期出现黄疸症状的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及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溶血三项试验,并分析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21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盐水法检测ABO、Rh血型,并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对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和母亲血型为O、婴儿为A/B型者,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检测,分析其构成比,统计不同母婴血型组合与HDN的关系,并观察ABO-HDN与检测日龄的关系.结果 216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增高患儿样本中,确诊患者89例均为ABO血型系统不合所致,阳性率为41.20%,ABO-HDN与新生儿的A或B型的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日龄与HDN的阳性率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对母子ABO血型不合黄疸患儿进行溶血三项及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为临床ABO-HDN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 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认结果分析

    作者:张秀慧;余加宏;钟政荣;卜坤;孙国伟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判定灰区设置的必要性,以及中和试验对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认情况.方法 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 HBsAg试剂对献血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在0.7≤S/CO<1或单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再用同种试剂进行双孔复试,双孔中至少有1孔结果仍在灰区内或仍为反应性,留取标本做HBsAg中和试验确证.结果 136例灰区标本中HBsAg中和试验检测出阳性标本10例,阳性率为7.35%,结果异常标本14例;159例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HBsAg中和试验检测出阳性标本19例,阳性率为11.95%,结果异常标本16例.灰区与单试剂反应性样本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CO值在0.70~0.79区间、0.80~0.89区间、0.90~0.99区间的阳性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双试剂灰区的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的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标本,ELISA检测漏检率较高,应结合自己实验室实际设置合适的灰区,大限度地检出这些可疑标本,并进行确认实验,进一步减少HBsAg漏检和误检率,以提高输血安全,同时避免血源的浪费.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古杰超;冯秀兰;黄伟刚;石胜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54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及35例健康新生儿(正常组),进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PCT、CRP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败血症组的PCT水平和CRP水平关系密切,PCT受到CRP变化的影响.结论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是否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 抗凝蛋白活性检测质控物的研制及初步评价

    作者:高倩;周文宾;李臣宾;崔皓园;彭明婷

    目的 利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质控物,评价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并试用于室内质控.方法 依据ISO Guide35及CNAS-GL03的要求,对2个批次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将质控物试应用于室内质控,同时检测商品质控物作为对照.结果 均匀性评价结果显示质控物样品间均匀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C和PS的瓶间均匀性不确定度ubb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30%~2.39%,0.16%~2.45%和0.19%~3.62%;复融后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3种抗凝蛋白活性稳定时间分别为24 h和24 h、8h和12h、3h和12h.第1批次质控物长期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正常和异常浓度水平的AT和PC质控物的稳定时间为24周,正常浓度的PS质控物稳定时间为19周,异常低浓度的PS质控物稳定时间为12周;3个项目的长期稳定性不确定度ults范围分别为2.45%~3.68%、1.32%~3.19%和3.97%~10.17%.室内质控试应用结果显示3个项目第1批次各批号质控物检测结果的CV均小于厂商规定的批间不精密度,与商品质控物具有可比性.结论 质控物的均匀性、稳定性符合相关指南要求,可应用于室内质控.

  • 深圳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区间调查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小敏

    目的 建立深圳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正常参考值区间,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00名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中的Ret-He,于每日质控合格后检测临床标本,对所有检测结果按95%的范围确定各自的参考区间.并同时检测40例经本院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作对照分析.结果 按性别分组,男性和女性Ret-He正常参考区间分别为(36.12±3.16)Pg和(34.05±2.94)Pg,不同性别之间Ret-H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2,P<0.05),男性和女性Ret-He分别高于(32.72±2.14)Pg和(31.99±2.64)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2,5.952,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男性和女性Ret-He含量分别为(24.72±3.91)Pg和(22.63±3.76)Pg,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1~11.293,P<0.01).结论 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的Ret-He正常参考区间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应分别建立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的Ret-He正常参考区间,对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断以及早期监测造血功能恢复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肺结核病的相关性

    作者:杨松娣;苏东梅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与肺结核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00例确诊肺结核病患者(病例组),均通过影像或培养确诊为肺结核;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筛选出的与病例组年龄及性别匹配的30岁以上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共100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感染判断标准为:急性感染:IgM(+),IgG(-);慢性(隐性)感染:IgM(+),IgG(+);既往感染:IgM(-),IgG(+).对IgM(+)患者4周后复检.结果 对照组、病例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57.5%、97.0%,其中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5%、11.0%,慢性感染率分别为3.0%、10.0%,既往感染率分别为53.0%、76.0%,急性感染率、慢性(隐性)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IgM(+)患者4周后复检结果为:总感染率分别为57.4%、97.5%,其中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4%、5.8%,慢性(隐性)感染率分别为3.0%、13.7%,既往感染率分别为53.0%、78.0%,急性感染率、慢性(隐性)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4周后复检结果与复查前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核病感染者的肺炎衣原体IgG、IgM抗体阳性率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总感染率高达97.0%,提示结核病感染几乎均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上治疗肺结核时应提高警惕.

  • 63例克氏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分析

    作者:肖亮生;黄江玲;陈小晶;周厚成

    目的 探讨克氏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克氏综合征患者63例作为实验组(克氏组),同期正常核型男性不育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FSH和LH两项指标同时升高占95.24%,对照组占8.33%.以FSH和LH同时升高作为筛查克氏综合征的诊断指标,其灵敏度达95.24%,特异度达91.67%.实验组T水平降低占49.21%.结论 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克氏综合征有密切相关,FSH和LH同时升高可作为克氏综合征的初步筛查指标.

  • 临床实验室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臣宾;陆红;周文宾;彭明婷

    目的 调查临床实验室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现状,结合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全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200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检测信息,并将2011~2013年的全国室间质评数据与同期美国Wadsworth Center质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检测现状.结果 调查问卷回报率为87.5%;三级医院的实验室占88.6%;使用光路流路校准品、PMT电压校准品和荧光补偿样品的实验室各占97.7%、88.6%和88.6%;实验室均采用包括CD3抗体在内的至少2种抗体进行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26.3%的实验室曾使用全血质控物开展室内质控;38.5%的实验室使用CD45/SSC设门;30.3%的实验室报告绝对计数值,其中采用单平台方法的占62.3%.2011~2013年全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质评CD3+、CD3+CD4+、CD3+CD8+、CD3-(CD16+56)+和CD3-CD19+五类细胞的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3.0~9.8)%,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15.8~30.4)%,而美国质评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分别为(2.0~10.0)%和(7.0~13.0)%.结论 参加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质评的实验室主要来自各地的三级医院,其检测能力代表了我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较高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状态的质量监控已在开展,但样本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如全血质控品应用、设门方案等)未有效开展;我国质评计划结果中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略高于美国,而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差距更明显.应进一步制订相关标准并实施标准化.

  • 探讨CD71在铁缺乏贫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茅挺;冯萍;曹伟

    目的 检测CD71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膜上的表达,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铁性贫血(IDA)组、慢性病贫血伴缺铁(CDID)组和慢性病贫血(ACD)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上CD71的表达;并检测其相关红细胞指标以及铁含量、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铁蛋白.结果 IDA、CDID组红细胞膜CD71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比正常对照组、A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细胞膜CD71可以作为慢性贫血伴缺铁,特别是IDA的辅助诊断指标.

  • 贵港市献血者感染HIV流行态势调查分析

    作者:杨坤;黄新宝;郑式梅

    目的 调查分析贵港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流行态势,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健康征询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3年贵港市268 218人次的无偿献血者标本,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法试剂同时检测抗-HIV,终检测结果为有反应性者送贵港市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WB确认,对WB确认阳性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5~2013年贵港市无偿献血者抗-HIV确认阳性有134例,占5.0/万.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传播途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者高于≥2次献血者,男性高于女性,年龄18~30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文化程度低者高于文化程度高者,服务行业人员及农民高于其他职业,性传播者高于其他途径传播者.结论 建立对献血者招募、宣传机制,让献血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远离高危行为,以确保再次献血的安全性.

  •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林;查巍;金载璇;沈洁;汪家娟;樊飞;张良祺;卫晓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7 705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 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94例,RV阳性率为14.2%,其中RV-Ag和ADV-Ag阳性33例,占轮状病毒阳性样本的3%.在≤28 d,29 d~≤6个月,6个月~3岁,>3岁四个年龄组中,RV阳性率分别为4.7%、8.1%、19.1%、7.8%.女性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10~12月份R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ADV感染率则以4~9月份较高,6个月~3岁婴幼儿腺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女性患儿腺病毒阳性率也高于男性患儿.结论 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感染可以发生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段,建议小儿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检测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抗原.

  • PCR-SBT技术在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4、5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肖韶英

    目的 建立PCR-SBT技术对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4、5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采用PCR-SBT方法对20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进行HNA-4、5基因分型,计算HNA-4、5的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4a(+)与HNA-4a(-)基因频率分别为100.0%与0,HNA-5a(+)与HNA-5a(-)基因频率分别为85.5%与14.5%.结论 应用PCR-SBT方法能够对HNA-4、5基因准确分型.

  • 核酸检测对HIV筛查的影响

    作者:张龙穆;冯秋霞;杨忠思;许雷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青岛地区献血者HIV检测情况,探讨减少一遍ELISA检测及实施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9月13日~2013年6月1日期间的献血者标本,应用两种ELISA试剂检测HIV抗原/抗体,并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进行核酸检测,将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送至市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HIV确认.结果 ELISA方法共检出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确认试验阳性13例,确认试验阴性77例,假阳性率85.56%(77/90),确认阳性者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HIV抗原/抗体非反应性标本经NAT检测无一例HIV RNA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经NAT检测HIV RNA反应性标本13例,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结论 NAT与HIV确认试验有很好的符合性,开展NAT检测可以减少1遍HIV ELISA检测.

  • 10165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江萍;陈仁君;谢跃文;张红;廖国林

    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临床安全用血的意义,推荐医院做Rh分型后配合输注.方法 应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住院的10 165例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对筛查阳性的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 10 1 65例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36例,阳性率0.35%,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1 2%)较女性(0.56%)低;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47%)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阳性率(0.14%).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如下:抗-D抗体10例,占27.78%;抗-E抗体11例,占30.56%;抗-Ec抗体5例,占13.89%;抗-M抗体3例,占8.33%;抗-Jkb抗体1例,占2.78%;其他6例,占16.67%.结论 通过对备血标本的不规则抗体的鉴定与研究,为临床输血提供依据,在输血工作中可选择对应受血者抗原阴性的血液以避免产生抗体,避开受血者抗体阳性的血液,避免不规则抗体造成的输血反应,可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

  • 全自动血型、配血、抗体筛查分析仪数据接收模块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罗斯威;莫建坤

    目的 通过LIS建立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结果的数据接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字化和图像化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通过仪器与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连接,建立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结果数据接收,将实验结果数字化和图像化.结果 LIS系统将检验仪器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患者的样品采集登陆、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结论 通过在LIS上建立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结果的数据接收,使实验结果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系统结果稳定可靠,值得推广.

  • 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等位基因频率研究

    作者:王振雷;李茵;苏蔓;赵佳;胡光磊;王远花;钱明明;郭霞;李醒

    目的 调查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PA)系统等位基因频率.方法 该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样本765份,采用PCR-SSP方法检测HPA1-17基因型,统计基因频率.结果 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除HPA-1、2、3、4、5、6、15基因系统有b基因型别外,其他HPA基因系统均为a/a纯合子,HPA-3、15抗原不配合概率较高,分别为0.369 4、0.374 8.结论 在河北汉族人群中,HPA-3、15抗原不配合概率高,推测HPA-3、15是引起本地区血小板输注反应的主要原因,在血小板输血中应加以重视.

  • 黄冈市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抗-HCV感染调查

    作者:吴先海

    目的 分析黄冈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感染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输血传播丙肝的风险.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9月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检测,并对抗-HC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黄冈市无偿献血者丙肝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次检出率呈升高趋势.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健康征询工作,以及建立无偿献血的五支队伍均有利于抗-HCV感染率的减少,降低血液的报废;而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强站内的质量内审和评审等有利于提高抗-HCV一次检出率,减少试剂成本的浪费,降低血液风险.建议加快开展核酸检测,增加抗-HCV初筛,使用双抗原夹心法的试剂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血液抗-HCV检出窗口期和检出率,减少血液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 妊娠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指标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勇;姚维菊

    目的 了解妊娠高血压症(HDCP)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9例HDCP患者做为研究组,并用健康的孕产妇6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肾功能的多项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光抑素C(CysC).结果 HDCP组的BUN、Cr、Ua、p2-MG、CysC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和对照组的Cr水平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UN、β2-MG、CysC与Ua水平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高于高正常值的指标频数分布比例依次为Ua>CysC>BUN>β2-MG>Cr.结论 HDCP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尤其以尿酸升高为显著,因此临床应重视对HDCP患者肾功能的测定,特别是尿酸水平.

  • iQ200与显微镜测尿中小圆上皮细胞对比分析及参考区间的建立

    作者:谭欣

    目的 通过对iQ20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小圆上皮细胞结果对比分析,并建立其正常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的参考区间.方法 随机收集本院肾内科和泌尿外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19例,于清晨留取中段晨尿,分别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小圆上皮细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随机收集健康体检人群1027例中段晨尿,用显微镜检测尿中小圆上皮细胞,建立健康人群尿中小圆上皮细胞的正常参考区间.结果 以显微镜检测为金标准,尿中白细胞正常情况下,iQ200尿沉渣仪检测尿中小圆上皮细胞略高于显微镜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当尿中白细胞增高(WBC>2倍WBC正常区间上限)情况下,iQ200检测结果高于显微镜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P<0.01).本地区健康人群中段晨尿中小圆上皮细胞生物参考区间,年龄与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女性结果略高于男性.结论 尿中白细胞增高情况下,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小圆上皮细胞与显微镜检测结果之间有较大差异,对白细胞检查结果异常者需用显微镜进行尿中小圆上皮细胞检查,以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检测中的意义

    作者:陈寿云;曹金如;蒲育栋;袁博华;杨嘉兴;肖永杰;邓汉钊

    目的 探讨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肾性贫血患者136例作为肾性贫血组,以同期体检中心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肾性贫血患者按贫血程度分为重度贫血组(Hb<60 g/L)及轻中度贫血组(Hb:60~120 g/L);重度贫血组再按病程分为:<3年组,≥3年组,应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H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EPO及肌酐(Cr)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性轻度贫血组患者的内源性EP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分别与EPO进行组内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135、0.243,相关性差.肾性重度患者内源性EPO与Cr浓度呈反比,但并非平行.结论 肾性贫血患者内源性EPO的检测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2003~2013年临沧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刘如萱

    目的 对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率、感染者的献血次数、重复检出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等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与血液安全的关系,为制定献血者筛查和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次抗-HIV(1+2)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将血样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检测,反馈阳性者列入HIV感染者统计.结果 96 884例献血者经确认抗-HIV阳性者195例,阳性率为0.20%.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36%;重复献血者阳性率o.04%,初次献血者感染率与重复献血者感染率有明显差异,21~40岁献血者感染率与18~20岁及41~50岁组相比感染率明显偏高,职员、工人、其他人群感染率较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佤族和拉祜族献血者感染率明显偏高.结论 临沧市献血者HI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率有明显差异,通过加大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加强献血适宜人群的筛选,对重点人群加强血液安全和防艾知识的宣传力度,是目前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的有效措施.

  • 献血环境对血液初筛的影响分析

    作者:许飞;张建伟;徐立;曹锁春;吴强;闵志军

    目的 探讨献血环境对血液初筛的影响.方法 2013年常州市对乡镇各单位、院校、企事业单位献血时间进行调整,与2012年比较,分析献血环境对血液初筛的影响,比较两年HBsAg和ALT的报废率.结果 2013年HBsAg和ALT的报废率较201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 血站通过献血时间的调整,可以减少血液初筛温湿度的影响,提高血液初筛的准确性,大大降低ALT、HBsAg的不合格率,避免血液的浪费以及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血站的工作效率.

  • 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磊

    目的 了解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实验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6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水平,统计分析血清标志物水平与HBV DNA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BeAg和HBV D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HBsAg+ HBeAg+HBcAb+(大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平均含量明显高于HBsAg+ HBeAb +HBcAb+(小三阳);且高于其他模式组合.HBeAg阳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的HBV DNA载量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HBeAg有很好的相关性,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过程方法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殷锦堂

    本文根据ISO9000-2008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过程方法理论,结合血站实际情况,介绍过程方法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实际应用发现,过程方法不但能帮助血站全面、系统地策划、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还能不断地优化流程、有效控制接口、明确员工职责、强化监视测量,持续提高血站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差错的发生,有力保障血液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 过程方法 血站 应用
  • 输注储存红细胞对铁代谢的影响

    作者:陈洁;胡兴斌;穆士杰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种关键手段,在外科手术,肿瘤治疗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血治疗始终存在众多的潜在危险.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损伤是多方面的,影响红细胞保存的个体和综合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如输注长时间储存的红细胞,因铁过载对受血者的不利影响,可能造成多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国外,对于输血引起的铁过载的治疗指征和处理实践已有多个共识和指南,而国内对于铁过载的发生和危害性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全面认识和了解输注储存红细胞对人体的危害性,预防红细胞输注后的副作用,应是临床输血医学研究红细胞输注的重点.

  • GPC3在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爱英;赵元顺;张永宏;刘秀红;金伯旬;李宁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lypican-3,GPC3)是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s)家族的一员.通过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表面.GPC3突变导致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症(SGBS).GPC3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细胞及血清中表达,包括肝细胞癌(HCC)、黑色素瘤和卵巢透明细胞癌.GPC3是H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GPC3与WNT形成复合体,激活经典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抗GPC3的单克隆抗体GC33正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评估.人源化的hGC33单独用药或者与索拉菲尼联合治疗晚期或转移期肝癌患者,目前正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珍珍;卢安;王丽芳

    宫内感染是指分娩前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胎盘生殖细胞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等方式,使胎儿携带HBV的过程.许多研究者在引产胎儿的肝、肾、胰、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为探索更有效的HBV宫内感染阻断策略,本文综述了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临床输血与检验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