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림상수혈여검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587
  • 国内刊号: 34-12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6-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输血与检验》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敦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街头献血屋招募首次机采血小板志愿者的探讨

    作者:张艳秋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本市的血小板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依靠献血者主动预约及电话招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血小板的临床需求.因此,本站于2010年10月开始在街头献血屋放置一台血小板采集机,进行机采血小板志愿者的招募与采集,扩充了成分献血队伍,有力地保障了血小板的临床应急需求,缓解了站内采集的压力,同时也方便了献血者就近捐献成分血.现结合实际,谈谈对街头献血屋动员和招募首次机采血小板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 无偿献血者血液初复检结果不一致再检的意义

    作者:胡秀兰

    临床血液输注前要进行严格检测,每一份血样都要进行HBsAg、抗-HCV、抗-HIV、TP等输血传染性指标的初、复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时常遇到同一份标本同一个检测项目在同一条件下,出现初、复检结果不一致,或初、复检结果处于灰区范围.若轻易将这类血液判定为不合格而报废,则有可能会浪费血液.对此笔者将此种初、复检结果不一致及灰区标本600人份,用与初、复检相同的2种试剂和方法分别做双孔复试即再检,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检测 灰区 血液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毛辉

    近年来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者越来越多,支原体是引起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和脓性宫颈炎的主要病原,特别是近年来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本院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笔者对门诊1 538例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 延长解冻去甘油红细胞4℃保存期的质量观察

    作者:陈新;王凯;袁飞;周春燕;李丽君;宋彩萍;蒋琼;夏维英;吕志军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稀有血型血液的临床供应量逐步增加.由于目前解冻红细胞保存期仅为24h,在临床需求变更而当天无其他相同稀有血型患者使用时,血液将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直接造成血液的损失;目前解冻红细胞的制备时间为2h,还无法满足Rh(-)患者急诊用血的时间要求.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尝试在目前血站操作规程及成分血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研究红细胞经解冻后用生理盐水悬浮在4℃环境下,将保存期延长至7d过程中的一些指标变化,对比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确定佳的保存期,以探索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4℃延长保存期的可能性,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去甘油红细胞 保存
  •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

    作者:孙琼芝

    单采血小板是很安全的献血方式,但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偶尔会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献血者的相关血液指标信息,寻找应对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保留献血者,稳定献血队伍.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012年1月~2014年5月采集血小板9 225例(男性7359例,女性1866例;初次献血者4 168例,重复献血者5 057例),其中86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31士8岁.

  • 沧州地区合格献血者HBV、HCV和HIV核酸检测结果

    作者:薛文颖;魏超;邸鑫磊;于桂军

    输血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有: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以及人工操作错误,其中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血站采用2个不同厂家ELISA试剂筛查献血者传染病指标.由于该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使乙肝、丙肝、艾滋“窗口期”造成临床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依旧存在.

  • 昆明市采供血现状调查

    作者:涂源泉;梁格为;周宗敏;张梅

    为了解昆明市血液采供现状,预期本市采供血总体发展趋势,以保证血液供应,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资源浪费,为政府宏观决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立和输血事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输血事业资金投入等提供有效参考.现将2009~2011年昆明市采供血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 ACD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储存红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大鹏;任红;李静;王凤娇;邱静梅;张立福

    目的 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液对储存血液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标本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抗凝剂为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B组抗凝剂为ACD配方血液保存液,比较两组采血后第6、15、21、28天血液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采血后第6、15、21、28天测定两组标本乳酸脱氢酶活性,组内比较分析,A组:F=60.16,P<0.001,B组:F=18.17,P<0.001;A、B两组组间比较分析,6、15、21 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配方血液保存液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制成血液保存液,相比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对储存血液乳酸脱氢酶活性有影响,其对血液有形成分具有保护作用.

  • 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相关骨生化与骨转换指标的研究

    作者:乐嘉宜;郁东明;孔春晖;陈敏;李佳;汪有斌;陈红;周颖;方伦炎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相关骨密度、骨生化与骨转换等指标变化.方法 应用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足踝部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应用偶氮胂Ⅲ法检测血钙与钼酸盐法检测血磷,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 8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自我筛查(OSTA)指数属高风险22例,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OSTA指数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A指数风险分组与骨密度相关(P=0.01).另外,男性与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25(OH)D含量与骨形成指标(PTH、BGP、P1NP和BALP)均具有相关性(P<0.01),女性患者血Ca2+、血P3+、25(OH)D3、PTH、BGP和P1NP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老年脑梗塞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现象,且女性患者尤为严重,有必要进行骨质疏松综合干预治疗.

  • 应用白细胞管路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效果评价

    作者:于笑难;刘卫;潘淑敏;马晓楠

    目的 采用美国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比较Auto PBSC管路和白细胞管路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选择供者/患者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46例64人次,Auto PBSC管路采集21例31人次,平均年龄(32.75士10.26)岁,白细胞管路采集25例33人次,平均年龄(31.47士14.21)岁;比较两组采集产品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采集产品体积、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无出血倾向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采集产品的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NC白细胞管路组采集产品体积高于Auto PBSC管路组.64例供者采集后均无出血倾向,仅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两组管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无差异,采集产品需超低温冰冻保存者使用Auto PBSC管路组采集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

  • 安阳地区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检测疫情上报策略探讨

    作者:武丽娟

    目的 分析安阳市2008~2013年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探讨献血者HIV感染发展趋势和采供血机构HIV检验及疫情上报策略.方法 统计安阳市2008~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HIV检测情况,针对用ELISA法初筛为阳性的标本送检CDC进行确证实验,并进行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8~2013年安阳市献血者整体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1%,确证阳性率为8.5/10万,抗-HIV初筛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个初筛双试剂阳性的献血者中确证阳性者有26人,初筛单试剂阳性与双试剂阳性的确证阳性人数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初筛单试剂阳性与初筛双试剂阳性不同S/CO值样本的确证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供血机构对初筛复检双试剂阳性标本向CDC进行HIV送检会对发挥预防、控制艾滋病疫情更具现实意义,应制定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HIV检测和疫情上报策略.

    关键词: 献血者 HIV感染 疫情
  • 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筛查初步分析

    作者:钱惠忠;高犁;许友山;胡越

    目的 初步分析罗氏MPXV1.0试剂在本地区献血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在罗氏Cobas核酸检测平台上,使用MPX V1.0试剂对9 418人次HBsAg、抗-HCV、抗-HIV、TP ELISA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并对NAT阳性样本进行确认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 9 418人次标本共发现6个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对此类标本的部分献血者进行追踪,其中发现1例低CT值(MPX V1.0 16.4)样本,通过确认试验发现其为HCV感染,进行追踪检测证实该标本为HCV感染窗口期.结论 应用罗氏MPX V1.0试剂对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后,能进一步筛查出HBV、HCV或HIV核酸阳性的标本,从而阻止将该类血液提供到临床,进一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 自体输血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沈欣;朱红岩;戴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自体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1~6月期间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对符合自体采血的患者进行自体采血,做为自体输血组,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年龄、性别均匹配的未进行自体输血的患者,做为异体输血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前测定血液学参数,应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体输血组采血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数(RBC),与术前、术后第1天以及出院前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液学参数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在术前、术后及出院前HB和HCT及RBC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择期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可以进行自体输血.既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可避免异体血输注中输血反应以及疾病传播.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冠心病
  • 番禺地区无偿献血者酶免阴性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谢敬文;蓝文莉;黎淑贞;陈筱颖

    目的 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反应阴性样本的核酸检测技术(NAT)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先采用ELISA试剂分别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筛查,筛查结果阴性的样本,再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进行HIV、HCV和HBV三项联合NAT检测,并对NAT联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 在8 147例经ELISA筛查阴性血液标本中检出6例NAT阳性标本,经分项确证6例均为HBV DNA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0.074%.结论 ELISA筛查阴性样本中仍存在一定的HBV DNA阳性结果,采用ELISA联合NAT筛查策略,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 40848例医院患者和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分布

    作者:程永明

    目的 了解本院患者和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对2010~2012年来本院就诊的40 848例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2010~2012年患者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9.3%(1 061/11 406)、9.79%(1 201/12 264)及8.36%(1 436/17 178),合计9.05%(3 698/40 848).不同年份间患者HBs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7,P<0.05);②以<20岁和>59岁将患者年龄分为低龄,中龄和高龄3组,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3.161,P<0.05);其中中龄组(20~59岁)HBV感染率高.③不同性别患者间HBs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075,P<0.05),以男性10.72%(2404/22422)高于女性.④2010~2012年间,不同来源的患者包括门诊、住院、体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6%(1 861/13 221)、7.05%(1 365/19 360)及5.71%(482/8 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212,P<0.05).结论 2010~2012三年间本院患者HBsAg阳性率为9.05%,中龄组HBV感染率高,男性高于女性,应加强乙肝防控宣传力度,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

  •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严重度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陈英;刘凯;符生苗;黄涛

    目的 评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严重度评估中的的价值.方法 选择7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依次分为4组,分别测定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LVEF、NT-proBNP及6 min步行距离.观察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与心衰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等级中具有差异性,并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增加;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6 min步行距离及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可能作为老年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 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鲁石;袁玉军

    目的 分析与研究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5例菌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5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对照1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分别使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的WBC值和VCS参数,并按照WBC值的大小将观察者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结果 观察组WBC、ANC、MNV、MNV-SD、MLV-SD和MLC值高于对照1组,且对照1组WBC、ANC、MNV、MNV-SD、MLV、MLV-SD、MLS和MLC值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1组MNV和MNV-SD值高于观察2组,且观察2组MNV和MLV-SD值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另外,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MNC、MLV-SD、MLC及MLS值均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白细胞VCS参数能反映出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作为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学Rh(D)阴性个体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青;肖建宇;郁心;黄成垠;姚根宏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清学Rh(D)阴性表型汉族人群的分子背景.方法 37份常规血清学试验检测出的Rh(D)阴性江苏汉族人,采用PCR-SSP检测RHCE基因和RH(D)基因;并对存在RH(D)基因的个体进行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的测序.结果 37例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26例无RH(D)基因.存在RH(D)基因的11例中,3例为RH(D)和RHCE基因发生互换,6例为RH D(K409 k)(第9外显子1 227G>A),1例为弱D15型(第6外显子845 G>A),1例为RH(D)*711delC(第5外显子711位碱基缺失).结论 一定比例的血清学阴性Rh(D)人群并非真正的Rh(D)阴性,即表达弱D抗原.提示对血清学Rh(D)阴性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有利于安全输血.

  • 术中自体血回收对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姗;徐倩;刘娟;欧阳春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回收血中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出血量≥800 ml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并在术中予以回输;B组为对照组,术中按需输注异体血.测量各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p-选择素(CD62P)的表达量,同时测量A组回收血中的PLT及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量.结果 两组间PT、APTT、TT、FI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PAC-1的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CD62P的变化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回收血中PLT显著低于体内血(P<0.01),而血小板PAC-1和CD62P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体内血(P<0.01).结论 自体血回收可引起回收血中血小板的活化,但在一定范围内并未引起不良反应.其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改变与输注异体血基本一致.所以,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安全的,可以起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反应的作用.

  • 洛阳地区汉族人群RHD基因杂合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波;吕运来;于志强;吴宗泽;李浩;兰炯采

    目的 调查洛阳地区汉族人群RHD基因的杂合情况.方法 收集RhD阳性、弱D、RhDel及RhD阴性表型样本共387例,检测RHD基因的Up Box、Down Box及Hybrid Box,并判定个体的合子型.结果 在所有387例样本中,94例(24.29%)为RHD+/RHD-杂合子,246例(63.57%)为RHD+/RHD+纯合子,47例(12.14%)为RHD-/RHD-纯合子.300例表型为RhD阳性样本中,RHD+/RHD+纯合子有236例(78.67%),其余64例(21.33%)为RHD+/RHD-杂合子;12例弱D样本中,RHD +/RHD+纯合子有5例(41.67%),其余7例(58.33%)为RHD+/RHD-杂合子;19例表型为RhDel样本中,RHD+/RHD+纯合子有6例(31.58%),其余13例(68.42%)为RHD+/RHD-杂合子;56例表型为RhD阴性样本中,47例(83.93%)为RHD-/RHD-纯合子,其余9例(16.07%)为RHD+/RHD-杂合子.结论 RHD基因合子型在不同RhD表型(RhD阳性、弱D、RhDel及RhD阴性)个体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本地区人群RHD基因杂合性,对产前预防RhD-HDN及临床输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高龄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贾保祥;武俊杰;徐秀红

    目的 分析年龄大于60岁的肾移植患者术后PRA和MIC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岁的高龄肾移植患者179例,对血清标本进行PRA和MICA抗体检测,并观察移植肾功能.结果 179例高龄肾移植患者中,抗体阳性患者32例(17.88%).其中肾功能下降患者28例(87.5%).抗体阴性患者147例中,肾功能下降患者7例(4.76%).抗体阳性的肾移植患者,其移植肾功能下降率高于抗体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63,P<0.000 1).移植肾存活大于10年以上的高龄患者91例,抗体阳性患者16例;移植肾存活未达10年以上的高龄患者88例,抗体阳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 2,P>0.05).移植肾存活已大于10年以上的患者中13例PRA抗体阳性,3例MICA抗体阳性,1例为抗HLA-Ⅰ+Ⅱ类和MICA阳性.16例抗体阳性患者移植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移植肾存活未达到10年的患者中15例PRA阳性,3例患者肾功能正常,为抗HLA-Ⅱ类阳性;12例患者移植肾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的变化,对预测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治疗、预防移植肾功能减退具有重要意义.

  • 输血不良反应71例调查与分析

    作者:聂锋;丁浩然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类型,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 对本院71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各种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结果 12 768例次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1例,发生率0.56%;输注成分以血小板、血浆、红细胞悬液发生率较高;红细胞悬液主要引起发热、血浆主要引起过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特别是血浆输注指征的把握,积极开展输血新方法、新技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分析
  • 两种ELISA试剂与TRFIA法HBsAg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邓晓琴;杨茂;田智;李彦锋;杨永红

    目的 比较不同ELISA试剂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对HBsAg的检测能力.方法 对TRFIA法HBsAg阳性样本112份和阴性样本174份,采用两种ELISA试剂作HBsAg平行检测,比较两种ELISA试剂和TRFIA法检测结果.结果 TRFIA阳性组112份样本,两种ELISA试剂检测均为阳性,TRFIA阴性组174份样本ELISA法共检出29份确认阳性,国产试剂1和进口试剂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2%(11/174)和16.7%(29/174),两种试剂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试剂2、试剂1和TRFIA法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0.0%、87.2%和79.4%.结论 ELISA仍然为HBsAg检测的可靠方法,其定性检测能力可优于TRFIA,但不同试剂存在明显差异.

  • 微量离心法应用于街头献血者血红蛋白及脂肪血检测

    作者:李静;陈保民

    目的 探讨微量离心法应用于街头献血者的血红蛋白及脂肪血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毛细血管专用离心机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600例健康献血者标本进行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及脂肪血检测,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界定微量离心法Hct筛查临界值及血浆乳糜程度.结果 Hb与Hct高度正相关,吸取95mm(60 μl)末梢血,红细胞压积层≥43.5 mm可认为Hb≥120 g/L、红细胞压积层≥39 mm可认为Hb≥115 g/L;脂肪血报废率下降1.4%.结论 应用微量离心法同时进行Hct及脂肪血检查,操作简单,无需试剂,仪器小巧便于携带.可用末梢血样,与其他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同时采样,不会增加献血者的不适.可替代血站系统目前采用的硫酸铜比重法及献血前咨询来控制血液Hb及乳糜程度检查.

  •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检测低报废率原因分析

    作者:田庆华;李延伟;张晓飞;杜利树

    目的 分析张家口市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检测低报废率的原因,不断完善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方案.方法 对本市2009~2013年度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检测报废率为0.30%,其中ALT、HBsAg、抗-HIV、抗-HCV、抗-TP的报废率分别为0.11%、0.04%、0.04%、0.04%、0.09%.结论 从多次固定无偿献血者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前进行初筛检测是本市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检测低报废率的主要原因.

  • 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分析

    作者:蔡娟;袁婷婷

    目的 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4月在本院血液科进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记录患者输注前后的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而评价各组输注RBC的效果,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各组之间输血后Hb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输血次数越多,输血效果不佳的频率越高.悬浮红细胞输注效果输注不佳率高的是骨髓增生不良组,其输注不佳率达53.2%.结论 应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及时合理地输注红细胞对于血液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红细胞输注效果与患者疾病状况密切相关,应对不同的输血患者,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输血策略,提高输血效果.

  • 三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参数对比

    作者:蔡莉;黄成垠;杨莹

    目的 比较3种常用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采集参数,验证采集双份血小板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130例自愿捐献双份血小板献血者,分别在3种设备上采集5.0×1011血小板,采后30 min再抽取静脉血,进行采后血小板计数测定,并记录采集过程相关参数,对血小板产品进行容量、产量等检测.结果 3种机器采集双份血小板时全血处理量、进入献血者体内枸橼酸盐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种机器平均血小板容量分别为:(516.48士7.28)ml、(504.37±4.43)ml和(515.71士9.46) ml;血小板产量分别为:(5.26±0.60)×1011 /L、(5.38±0.46)×1011 /L、(5.06±0.44)×1011/L;采后血小板计数实测值与预测值均≥100×109 /L,其中Amicus:估算值与实测值负相差7×109/L;Tri-ma:估算值与实测值负相差19.9×109 /L;MCS+:估算值与实测值负相差15.6×109/L.结论 按照目前的采集方案,献血者在3种血细胞分离机上采集双份血小板,采后30 min血小板计数均大于100×109/L,血小板质量均符合质量要求.

  • 献血人群血清anti-HBC和HBV DNA检测的意义

    作者:朱紫苗;谢步飞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与隐匿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样本9 100份,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和anti-HBC血清学筛查,对anti-HBC阳性血清PCR检测乙肝病毒核酸.结果 911份(10.01%)标本为anti-HBC阳性,其中820份(90.01%)HBsAg阴性,34例血清HBV DNA阳性.结论 常规检测对于献血者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钾的比对分析

    作者:袁庆凤;姚萍

    目的 以血清钾离子为检测指标,通过对德灵Dismnsion Xpand Pi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方法比对,探讨两台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选取并收集5种钾离子浓度的血清标本100份(低危急值、高危急值、正常值、低值、高值各20份),用上述两台全自动生化仪于同一时间内对所收集标本进行血清钾检测,记录结果.用Excel 2003软件对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回归及相关析,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 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两台仪器检测结果差异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 两台生化仪检测出的血清钾离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台仪器检测血清钾离子浓度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临床可比性.

  • 不同方法检测冷冻红细胞甘油残留量的比较

    作者:孙振秀;吴玉清;乔显森;刘宝义;焦淑贤

    目的 通过比较过碘酸钠法、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和甘油检测试剂盒对冰冻红细胞甘油残留量的检测结果,选择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结果准确、稳定、易于开展的甘油残留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3种方法分别检测0.5 g/L、1.0 g/L、1.5 g/L、2.0 g/L甘油溶液,进行线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并采用3种方法检测甘油含量均为1.0 g/L的不同浓度血红蛋白甘油溶液;并分别测定本站成分科制备的20份冷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甘油残留量.结果 线性实验的r值均大于0.99,Y=0.05+1.076X、Y=0.126+0.912X、Y=0.006+0.104X,表明甘油含量在(0.5~2) g/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在90%~110%,回收率较高;游离血红蛋白小于1g/L时,3种方法甘油回收率均在90%~110%,无明显干扰.过碘酸钠法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5 g/L,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血红蛋白浓度超过2 g/L,回收率超过110%,有较明显的干扰;用3种方法检测20份本站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甘油含量,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其游离血红蛋白均小于1 g/L,甘油残留量均小于2 g/L.结论 游离血红蛋白在小于1 g/L,甘油残留量小于2 g/L时,3种方法均可用于冷冻去甘油红细胞甘油残留量的检测.甘油三酯试剂盒简单、快速、结果稳定、价格低廉,对仪器设备无特殊要求,更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此项实验.

  • 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步国强;张西雪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4例进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于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和输异体血的输血治疗,于术前、术后24 h监测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并记录所有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库存血量,实验组还需记录自体血回输量.结果 采用自体血回输的33例患者共回输自体血25 770 ml,仅部分手术节段多的患者输库存血共2 600 ml,而对照组31例患者共输库存血33 000 ml.结论 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能明显节约血源,且安全有效.

  • 腹腔血与静脉血血型抗体测定效价的比较

    作者:于玉芳

    目的 探讨急性腹腔出血性患者利用腹腔血进行交叉配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随机对21例患者的腹腔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腹腔血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法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值分别为9.79和217.31,明显低于静脉血的21.11和408.09.结论 在情况允许下,出于安全考虑,不宜将腹腔血液进行交叉配血.

  • 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效果及节约用血分析

    作者:刘丽娟

    目的 分析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3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血液的方式回输自体血;并选择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输异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异体血用量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RBC、HB、HCT、PLT值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P<0.05),而WBC、PT、APTT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这些血液指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的自体输血方式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万仲;杨雪斌

    目的 探索使用全血及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带有软壳的白细胞滤器、ACD-B方抗凝剂四联采血袋采集全血60袋,随机分为各30袋的甲、乙两组,采血后18~24 h内过滤白细胞,甲组为全血过滤,乙组为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过滤后24 h内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残留量,于采血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储存期末测定红细胞溶血率.结果 两组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残留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储存第一周红细胞溶血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第2周、第3周、第4周及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红细胞溶血率显著增加.结论 使用全血或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白细胞残留量均无差异,但是使用悬浮红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储存第2周之后红细胞溶血现象较为显著,所以在发往医疗机构时,应优先发出使用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 浅谈延期献血者的招募措施及人性化服务

    作者:严书梅;袁秀珍;程玉根

    目的 分析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延期献血的原因,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招募策略,为临床日益增长的用血需求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2 109名延期献血者,采取一些必要的招募措施及人性化服务,维持其献血热情,使这些献血者能够再次献血.结果 通过血站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的招募措施和提供人性化服务,在2 109名延期献血者中有1 152名(占54.6%)符合献血条件的再次献血.结论 延期献血者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资源,有效的招募措施可以保留潜在的献血人群,防止血源的流失.

  • 浅谈护理心理学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

    作者:郭慧军;臧艳;朱燕霞;吴春燕;余凤秀;钱宝华

    目的 分析护理心理学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机采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直接影响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情绪,可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 运用护理心理学的方法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保证了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进程和血小板的质量,而且促进了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保留和发展.

  • 十堰市中心血站库存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任晓梅;彭芳华

    目的 通过对库存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工作流程中的控制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本站2009年1月~2012年12月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市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库存血液总报废率为0.276%,报废血液中数量多的是机采血小板,其次是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及冷沉淀;血液过期报废为本站报废血液的主要原因.结论 只有规范、科学地管理采供血工作,保证采供血工作质量,才能减少血液报废,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 病毒灭活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滤除亚甲蓝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邱颖婕;徐忠;徐蓓;金魏名

    目的 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通过对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观察制备过程中滤除亚甲蓝对凝血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40袋全血(保养液为ACD-B)分为A、B两组,A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不滤除亚甲蓝,B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滤除亚甲蓝.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A、B两组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参考国外相应标准,将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70 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140mg/袋,两项质控指标抽检合格率必须≥75%.结果 A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102.89±19.2) IU/袋,抽检合格率为90%;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86.5±49.2) mg/袋,抽检合格率为80%.B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89.9±16.4)IU/袋,抽检合格率为85%;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2.8±58.4)mg/袋,抽检合格率为40%.结论 为确保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不能对其进行亚甲蓝的滤除.

  •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昌;欧山海;谢金镇;林永财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检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7 076份进行ELISA筛查,对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系统,对每6人份混样进行HBV DNA、HCVRNA和HIV RNA的3项联合检测,无反应性直接判定为NAT阴性,有反应性的进行拆分试验,拆分后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 67 076份无偿献血标本中,经ELISA筛查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NAT检出8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28‰,对85例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HCVRNA和HIV RNA分项定量确证,其中70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82.35%(70/85).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可大大缩短HBV、HCV和HIV检测的“窗口期”,降低因ELISA漏检而导致的输血后病毒感染发生率,将NAT检测与ELISA检测充分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更好地提高输血安全系数.

  •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作者:姜风;李志;汪文华

    目的 观察去白细胞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及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 随机采集全血30袋(300ml/袋),在滤除白细胞操作前、后分别留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别记录过滤前后血液指标.分析临床130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和133例输悬浮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 过滤后红细胞(RBC)回收率大于90%、白细胞去除率99.99%、血小板去除率76.66%、过滤后血液容积减少(44.28士3.12) ml,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MCV、MCH及MCHC过滤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细胞组FNHTR发生率(2.95%)低于悬浮红细胞组(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产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可有效去除白细胞,且红细胞回收率大于90%,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要求.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能有效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

  • 血站质量记录科学化管理探讨

    作者:史小武;曹晓莉;刘孟黎;颜永强

    通过对血站质量记录的分类分级及保存年限的分析,探讨血站质量记录的科学化管理,充分体现质量记录在再现产品生产过程、质量追溯、献血输血医疗纠纷和医疗救治中发挥的证据作用,实现业务档案从血管到血管的可追溯性和举证责任倒置,通过充分利用记录资源,为献血者和采供血工作服务.

  • 加强输血医学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陈倩

    输血医学技术队伍是输血医学事业的主体,然而目前在输血医学技术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形式下输血医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强输血医学技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输血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几点思考.

  • 在县区开展无偿献血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钟建玲;顾益民;钱佳齐;郭萍莉

    血液挽救生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血液替代品,只能从健康人体采集血液救治需要输血的患者.国家推行无偿献血制度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举措.咸阳市自2005年已实现了全血和单采血小板100%来自无偿捐献,及时有效地为临床提供了安全的血液.但近年来,随着各种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用血量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咸阳血站2010年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过结构性、季节性缺血问题.面对困难,咸阳血站改革原有采供血体系,于2011年6月成立血源保障体系,在县区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县区 实践
  • Duffy血型系统抗-Fya抗体1例

    作者:陈芳;李兵

    Duffy血型系统为人类320个血型系统中发现较早的,与临床输血密切相关的Duffy抗原有Fya和Fyb,血型系统的抗体主要有抗Fya和抗Fyb抗体.人血清免疫抗体抗Fya抗体较罕见,为IgG类型的抗体.笔者发现1例抗Fya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cisAB与AxB血型个案检测分析

    作者:庄文华;庄彩梅

    在血型鉴定工作中,ABO亚型引起的正反定型不一致,易导致血型错判以及交叉配血不合,在输血时引起输血性溶血反应.在献血者人群中发现2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经血清学试验分别鉴定为cisAB亚型和AxB亚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标本信息 标本1:献血者,女,43岁,在街头献血车上无偿献血300 ml,复检血型时发现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定为AB型,反定为B.

    关键词: ABO亚型 CisAB AxB
  • 血小板产生1-磷酸鞘氨醇与溶血磷脂酸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郑磊;陆萍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和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由血小板合成并释放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磷脂酸分子.S1P和LPA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因此两者在生物体内发挥的功能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血小板参与的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肺组织纤维化形成和癌症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进程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S1P和LPA影响血小板功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以为人们在血小板相关的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临床输血与检验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