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免疫相关蛋白在烟雾病患者硬脑膜血管壁中的表达

    作者:申伟;李劲松;李伟;成惠林;于欢欢;凌海平;尤万春;杭春华

    目的 探讨免疫相关蛋白与烟雾病的关系. 方法 术中留取25例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组)和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照组)的硬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壁IgG、IgM、补体C3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血管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 ①HE染色显示,两组的硬脑膜血管壁均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外层的周细胞构成,无中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有部分内皮细胞核深染,向管腔轻度突起.②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壁的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发生率分别为92%(23/25)、84% (21/25)及84%(21/25),对照组分别为20%(1/5)、20%(1/5)及4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硬脑膜血管即使有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也均为弱阳性(+)表达.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VCAM-1阳性表达发生率为14% (3/21),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免疫相关蛋白可能参与烟雾病患者的血管损伤.

  •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鹏;李德生;杨伟中;段炼

    目的 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 结果 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 ~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 =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 =0.000 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 =0.000 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 =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 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评价合并大脑后动脉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

    作者:王莉;段炼;杨伟中;龙亚红;暴向阳;赵峰;咸鹏

    目的 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 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记录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各个脑区rCBF与小脑的rCBF的比值作为各个脑区rCBF的相对值.判定PCA病变程度、不同铃木分期对各脑叶rCBF相对值的影响. 结果 ①随着PCA病变程度的加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的rCBF相对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顶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4±6)高于中度(63±9)、重度病变(60±17) 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2±7)高于中度(65±9)、重度病变(60±15) 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铃木分期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rCBF相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各脑叶的rCBF相对值随着PCA病变程度加重而下降,但与铃木分期的病变程度无关.脑血管后循环病变可能是影响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的重要因素.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立堂;杨筱君;庞敏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核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规律. 方法 连续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发病后6、24 h和3、7、14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抽取3.0ml全血,抽取对照组3.0ml全血,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 结果 ①急性脑梗死后6h,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d,患者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98±0.19)%、(1.25±0.23)%、(1.09±0.21)%,高于对照组(0.8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d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1±0.16、0.49±0.19、0.42 ±0.17,高于对照组0.29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14d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34±15)、(68±29)、(41±21)、(32-14)ng/L,高于对照组的(21±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急性脑梗死后14 d,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

  •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梗死模式关系的分析

    作者:黄照;王玉洁;辛岳;郭婷婷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的脑梗死模式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为MCA狭窄.将MCA狭窄分为轻、中、重度,依据DWI显示的梗死模式,分别观察小穿支动脉梗死(SPAI)、大穿支动脉梗死(LPAI)、皮质支供血区梗死(PI)、分水岭梗死(BZI)和大面积梗死(LTI). 结果 ①56例MCA狭窄患者中,SPAI 12例,LPAI4例,PI 9例,LTI 1例,BZI 30例.②在BZI中前BZI 6例,后BZI 4例,内BZI 20例.③MCA轻、中、重度狭窄者中,以BZI多,分别为39.1%(9/23)、41.2% (7/17),和87.5% (14/16),且在BZI模式中,又以内BZI多,分别为26.1%(6/23)、29.4%(5/17),和56.3% (9/16). 结论 在伴有MCA狭窄的患者中,脑梗死模式以BZI为主.而BZI中,又以内BZI常见,其中MCA重度狭窄患者更加显著.

  •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分析

    作者:闫凯旋;张恒柱;甄勇;申林海;董伦;佘磊;王晓东;何亮;陈诗苇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MNP)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2月治疗的23例颅内PcoAA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夹闭治疗10例,对不同治疗方式、术前是否发生SAH、术前OMNP程度、动脉瘤瘤径以及治疗时机等可能影响OMNP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 ①血管内栓塞组13例中,入院时有SAH者9例,无SAH者4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6例;部分OMNP 4例,完全OMNP 9例;早期手术9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2例,终OMNP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4例;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分的为13例.②开颅夹闭组10例中,人院时有SAH者7例,无SAH者3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3例,部分OMNP 3例,完全OMNP 7例;早期手术7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1例;终OMNP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1,无恢复1;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9例,1分1例.③随访6个月,OMNP完全恢复13例,部分恢复5例,无恢复5例.其中部分OMNP患者完全恢复率高于完全OMNP患者,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也高于中期及晚期.结论 开颅夹闭治疗可以直接消除PcoAA对动眼神经的损伤.患者在OMNP的恢复程度方面,开颅夹闭术有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趋势.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恢复效果更好.

  • 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贵方;毕齐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935例临床诊断为自发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按伴有高血压(617例)与不伴有高血压(318例)分为两组.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将AD分为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B型(夹层仅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远段的主动脉). 结果 ①高血压组有167例(27.1%)患者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43例(7.0%),晕厥38例(6.2%),一侧下肢感觉障碍35例(5.7%),昏迷16例(2.6%),下肢单瘫16例(2.6%),截瘫13例(2.1%),偏瘫8例(1.3%),头痛8例(1.3%).两组患者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型AD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高血压者晕厥的发生率高于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比5.2%,P< 0.05).有神经系统症状的AD患者中,A型AD比率显著高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型的比率(75.7%比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AD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5,95% CI:2.415 ~4.473,P<0.001).高血压不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5,95% CI:0.961 ~1.938,P=0.082)结论 高血压合并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并非造成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 microRNAs在动脉瘤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连富;徐善水;方兴根

    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后出现的血管壁瘤样突起,其主要发生在大血管,常见于腹主动脉和颅内动脉.动脉瘤的高发年龄是40 ~ 60岁[1],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吸烟、男性以及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比较常见的遗传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包括马凡综合征和洛伊迪茨综合征.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会并发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和急性脑积水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

    关键词: 微RNAs 动脉瘤
  • CT灌注成像诊断颈内动脉闭塞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高灌注一例

    作者:申强;谌燕飞

    患者男,55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12年5月23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入院体检: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上肢远端肌力Ⅳ+,余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以远闭塞,见图1;CT灌注成像检查(CTP)显示,左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较右侧略低,双侧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 volume,CBV)基本对称,左侧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明显延长(MTT>8 s,TTP >6s),提示左侧脑组织较右侧灌注降低.

  • 以双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基底核区出血一例

    作者:谢江波;邵国富

    患者女,50岁.因突发双侧听力丧失伴右侧肢体乏力2h于2012年6月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2h与朋友聊天时突发听力丧失,伴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无恶心呕吐、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患者5个月前因"右侧基底核区脑出血"(图1a)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治疗好转出院,遗留左侧肢体轻度偏瘫.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高达160/100 mm Hg.有"肝硬化、子宫肌瘤切除"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 经眶上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牛立健;张鹏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Kim等[1]报道CSDAVF约占所有硬脑膜动静脉瘘的64%.CSDAVF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视力进行性下降、颅内杂音、搏动性耳鸣、头痛等[2].治疗CSDAVF的方法主要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并且首选经静脉途径栓塞,常用的静脉途径包括岩下窦途径、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直接穿刺眼静脉等.但有时经上述途径栓塞时,微导管难以到达海绵窦的栓塞部位,并且直接穿刺眼静脉时常需要眼科医师辅助切开眼睑、暴露眼静脉[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眶上静脉-眼上静脉途径,采用弹簧圈及Onyx栓塞治疗3例CSDAVF,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球囊辅助技术在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中的应用

    作者:潘文;张鹏;何川

    目前,对大部分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均可以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可得到治愈.血管内栓塞已成为各型DAVF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材料的发展,球囊已初步应用于血管内栓塞DAVF的辅助治疗中.当单纯经静脉途径或动脉途径进行栓塞困难或不能达到满意栓塞效果时,我们采用了球囊辅助技术进行栓塞,现将球囊辅助技术的经验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纳入2012年2-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为DAVF并在栓塞治疗中使用球囊辅助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 ~55岁.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血管杂音、头痛、癫痫等.DSA检查提示,DAVF供血动脉主要来自于颈外动脉分支(脑膜中动脉、咽升动脉)、椎动脉的脑膜支及颈内动脉的脑膜垂体干支.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ASA/AHA2012版)(下)

    作者:Connolly ES Jr;Rabinstein AA;Carhuapoma JR;孙澎;范存刚;张庆俊

    4 aSAH的临床表现及诊断aSAH的临床表现是疾病中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清醒aSAH患者的标志性主诉是"有生以来严重的头痛",约80%能够提供病史的患者会这样描述[82].这种头痛的特点是极其突然出现且迅速达到剧烈的程度(电击样头痛).约10% ~43%的患者在aSAH相关性头痛发作之前出现先兆性头痛[83-84],这种头痛患者早期再出血的概率增加了10倍[85].大多数患者直到颅内动脉瘤破裂时才出现临床症状.aSAH可以发生在用力或紧张时[86].但对513例aSAH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动脉瘤破裂常发生于患者从事日常活动时,而非强体力活动时[87].头痛可能伴有下列1个或多个症状、体征,包括恶心和(或)呕吐、颈项强直、畏光、短暂性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脑神经麻痹).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