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单枚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加春;陆军;王利军;祁鹏;王俊杰;胡深;王大明

    目的:探讨置入单枚自膨式支架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单枚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患者21例。术中将1枚自膨式开环支架的头端放置于椎动脉V1段的中远端,尾端放置于锁骨下动脉的近端。术后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全部支架成功置入,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87.1±5.7)%降至(7.4±6.4)%(中位数5%,范围0%~20%),锁骨下动脉狭窄率由(61.9±8.4)%降至(4.5±5.7)%(中位数0%,范围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中发现1例(4.8%)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约50%),但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4.8%)术后6个月再发眩晕,复查CTA和DSA,显示支架压缩合并椎动脉闭塞。结论单枚自膨式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技术可行且安全,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压缩的发生率较低。

  • 超声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辛锡林;张微微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行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头部MRI检查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之相匹配的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60例作为脑血管病高危因素(CV-HRF)组,6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在双侧颈动脉处采集CVHI,分析比较3组对象CVHI的特征。结果 SCI组、CV-HRF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映脑血管供血状态的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大血流速度、小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反映血管弹性特征和阻力状况的指标,包括脉搏波速、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均明显上升(均P<0.05);反映脑微循环的指标差压下降、临界压力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功能总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为(44±9)、(51±5)、(85±7)分,3组总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SCI和CV-HRF患者均出现CVHI变化,脑血管功能总积分值下降,SCI患者更明显,提示CVHI检测对卒中的发生可显示出较好的预警作用。

  •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和蛋白磷酸酶2A及神经酰胺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明华;宋亚光;王鹏;杨巍巍;李昕;李旭冉;于顺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GBA)、蛋白磷酸酶2A(PP2A)及其降解产物神经酰胺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例,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体检中心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静脉血,抗凝分离血浆。采用蛋白质芯片H50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试血浆神经酰胺水平。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GBA和PP2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的GBA水平分别为(2.4±0.8)、(13.1±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2A水平分别为(6.5±2.8)、(14.5±4.7)U/L(P<0.01)。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神经酰胺相对量为1.9±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5.0(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GBA和PP2A以及神经酰胺水平均降低,提示卒中患者血液中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顾双双;张均;韩玲;钱健;李启明;沙杜鹃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变化分为迟发性脑水肿组(病例组39例)和非迟发性脑水肿组(对照组68例);于发病24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水平,在住院后第1、2周复查头部CT,监测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将可能影响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9±51)和(118±2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血糖水平、基线血肿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水平(OR=9.745,95%CI:6.754~15.466,P<0.01)、基线出血体积(OR =2.411,95%CI:1.190~2.728,P=0.018)、入院时血糖水平(OR=1.327,95%CI:1.133~1.850,P=0.004)、NIHSS评分(OR=1.867,95%CI:1.272~2.364,P =0.020)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量、NIHSS评分、高血糖可能是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危险因素,而入院时高MMP-9水平提示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风险较高。

  • 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王飞;俞青;吴晓;居学丰;王莉;胡善友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RDW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 P<0.01)];病死组患者的 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 =0.002)及 NIHSS评分(OR =1.136,95%CI:1.056~1.221;OR =1.229,P =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的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的病死率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利强;罗玉敏;吉训明

    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低温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稳定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代谢率,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减少微血管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自由基形成,延缓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耗竭,减少钙离子内流及其继发的细胞毒性作用,减轻卒中后的细胞凋亡等[1]。近年来,以动物实验结果为基础,陆续开展了一些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对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问题综述如下。

  • 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明;舒适;钱小路;尤艳利;宋慧敏;周爽

    1955年,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Duve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自噬体结构,并在1963年的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细胞自噬的概念,认为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tion injury,I/R)中发挥重要作用[1-2]。然而,在I/R发生的过程中,自噬究竟是发挥保护性作用还是损害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就自噬在I/R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卒中后抑郁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许孝南;吴军;陈旭辉;叶辰飞;黄正义;陶永军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目前普遍认为,PSD可在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并且持续2周以上。卒中急性期 PSD的发病率约为33%,慢性期PSD的发病率可高达66%[1-2]。目前对PSD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影像学研究相对匮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MRI新技术,能敏感地显示常规MRI检查所不能显示的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信息,为PSD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技术。笔者就DTI技术在PSD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血管内栓塞治疗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合并一侧P2段动脉瘤样改变一例

    作者:贺建雄;李桂林

    患儿男,10岁,因头痛于2014年12月1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语言障碍,肢体活动正常,无饮水呛咳,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床突旁病变,行全脑DSA检查,发现左侧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样改变。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正常,无发热。无手术外伤史,按国家法定预防接种,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足月顺产,无特殊嗜好。无家族性遗传病史。体格检查:意识清楚,查体合作,生命体征正常,无眼睑下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辐辏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颈项无抵抗,视力正常,无视野缺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检查,均未见异常。2014年12月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全脑DSA,示双侧大脑后动脉P1缺如(图1),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左侧后交通动脉远端及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样改变(图2,3)。2014年12月3日在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实施全身肝素化(075 mg/kg体质量)后,将6 F Enovy导引导管头端置入左颈内动脉约颈椎C2上缘水平。先行造影,确认左侧大脑后动脉病变,与之前造影比较,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在路图下将球囊导管在微导丝的导引下,经过左侧颈内动脉到达左侧大脑后动脉。球囊到达目标位置后,路图下充盈球囊,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比较球囊闭塞前后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血管显影情况。球囊闭塞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有代偿供血(图4)。撤出球囊,在微导丝导引下微导管到位,在左侧大脑后动脉病变起始部填塞弹簧圈(Axium,EV3公司,美国)2枚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血流速度明显减缓,数分钟后造影不显影,左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有代偿供血(图5)。术后患者仍有头痛,检查视力、视野正常,四肢活动及肌力正常,1周后头痛逐渐消失。3个月后患者返院复诊,视力、视野正常,四肢活动及肌力正常,复查脑血管造影,左侧大脑后动脉不显影(图6),未见复发病灶,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显影正常。

  •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过度灌注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一例

    作者:杨斌;马妍;焦力群

    患者男,29岁,汉族,主因“突发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75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半年前少量饮酒后,自觉右手麻木,24 h后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至当地诊所就诊,期间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入当地中心医院,头部MRI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MR血管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烟雾病。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计数933×109/L,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计数232×109/L,葡萄糖589 mmol/L,甘油三酯143 mmol/L,总胆固醇2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 mmol/L,同型半胱氨酸122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1121 mg/L。给予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药物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前复查头部MRI,示左侧额叶陈旧脑梗死(图1),CT灌注成像提示左侧额叶、颞叶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明显降低(图2)。患者平素体健,曾有吸烟史10年,已戒烟半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血压为128/63 mmHg,意识清楚,轻度运动性失语,高级智能活动正常,12对颅神经检查无明显异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于2014年7月21日行全脑DS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颅底可见新生烟雾样血管(图3a),左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颅底可见新生烟雾样血管团(图3b,3c)。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及定位体征,CT灌注成像证实左侧额叶、颞叶CBF明显降低。术前讨论认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增加脑组织血供,降低卒中风险。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分压(PCO2)37 mmHg,于2014年7月23日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

  •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血流测量分析模型的应用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美国华盛顿大学Levitt等的研究认为,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有助于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但针对病变边界条件的个体化测量,如血流流速及压力等尚未在血流导向支架的研究中应用。他们整合了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前后的动脉瘤内血流流速及压力的个体化数据,以明确支架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补片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降低再狭窄的作用分析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Malas等报道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应用补片是否会影响再狭窄、卒中、死亡及心肌梗死在围手术期和远期的发生率。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血管缝合时使用牛心包补片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希腊学者 Papakostas等报道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牛心包补片的早期及远期结果。

  • VasoCT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评估

    作者:牛晓旺;郑娟;杜世伟;聂庆彬;甘慢慢;李冬梅;张友平;毛更生

    目的:探索 VasoCT支架显影技术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武警总医院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20例患者(23个动脉瘤),术毕均行VasoCT扫描,分别对所得图像行支架重建,在XpertCT模式下以容积成像及大密度投影两种方式观察所得图像,并按支架显影清晰度将所得图像分为非常清晰、欠清晰、不清晰。结果22个由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中,16个完全栓塞,6个不全栓塞,所有支架完全撑开并释放至预定位置;其中11个动脉瘤支架显影清晰,9个动脉瘤显影欠清晰,2个动脉瘤显影不清晰。结论 VasoCT可用于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的效果评估,能够清晰显示支架精微结构、位置、与血管壁的关系及支架与弹簧圈的关系。支架显影清晰度与填塞弹簧圈直径相关,同时受金属伪影投射方向及填塞弹簧圈致密程度影响。

  • 机器手辅助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初步应用

    作者:刘霖;朱琳;单桂香;阎澍妤;曹磊;刘秀贞;宋为群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手对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般康复治疗或康复机器手治疗的效果。一般康复组患者(7例)在康复医学门诊接受为期4周,3次/周,30 min/次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还进行5次/周,1 h/次的家庭康复训练;机器手康复组(8例)接受与一般康复组相同时长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进行5次/周,1 h/次的机器手辅助训练。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的 MAS评分明显降低,WMFT中的“时间”明显缩短,“功能评分”明显提升;FMA-UE中,“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手”评分明显提高;FMA总分明显提高,康复前后分别为(40±14)、(47±14)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进行4周康复后的效果比较,FMA-UE中“手”项目评分及WMFT中“治疗效应”机器手康复组优于一般康复组(均P<0.05)。结论康复机器手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的痉挛,对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但对腕部的运动康复作用不明显。

  • 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作者:

    作者名(前3名,et al)。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 2015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作者:

    本刊对一些常用的词汇,如CT、MRI、DSA允许直接使用缩写;对以下常用词汇,可在第1次出现时不标注英文全称,即写出中文全称后,直接用英文缩写。见下表。

  • 第一届老化与疾病国际会议纪要

    作者:张红霞;阮林辉;潘梦;郑程才;胡江南;杨建静;黄胜威;诸葛启钏;金坤林;任长虹;吉训明

    2014年11月1至2日,由国际老化与疾病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一届老化与疾病国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举办大会的目的是研讨老化与老化相关疾病研究的新进展。此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张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吉训明教授、美国North Texas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兼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金坤林教授、美国Western Virginia大学Simpkins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诸葛启钏教授共同担任大会副主席。会议由吉训明教授和金坤林教授主持。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葡萄牙、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老化相关疾病研究领域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在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的国内外专家有50余名。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