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실용의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756
  • 国内刊号: 11-568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23
  • 曾用名: 中原医刊;河南赤脚医生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秦省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

    作者:喻娟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肺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儿给予平喘、止咳、抗感染等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能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98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言兵;刘友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49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未合并脑血管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hs-CRP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多发为缺血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hs-CRP等,2型糖尿病患者应从危险因素着手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作者:张淑娥

    目的:以干扰素α2-b(INF α-2b)为对照,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NF 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实验设计,观察8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中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NF α-2b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INFα-2b治疗。治疗时间为48周,后期跟踪随访24周。两组治疗前的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都具有可比性,生化学应答和病毒学应答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PEG-INF α-2b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SVR)和生化应答率显著高于INF α-2b对照组(分别是73.9%和31.0%,P<0.05;60.9%和26.2%,P<0.05)。PEG-INF α-2b治疗组和INF α-2b对照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优于INF α-2b,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肖典胜

    目的:探讨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三联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后的恢复效果,对患者进行3~18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后续的恢复状况。结果术后眼压得到控制43眼,占93.4%,其余3眼的眼压通过局部药物进行控制;术后视力为0.3~1.035眼,占76.1%,矫正视力为0.02~0.2511眼,占23.9%;术后1周左右,呈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40眼,占87.0%,呈泡状滤过泡4例,占8.7%,滤过泡不明显2眼,占4.3%。4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共7眼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浅前房3眼,占6.5%,前房渗出4眼,占8.7%,囊破裂1眼,占2.2.%。结论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过敏原对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刘莹;张素琴;李玉琴;刘玉峰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对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收集42例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脱敏治疗3年的哮喘儿童治疗前过敏原结果,并检测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程度。结果42例哮喘患儿中仅尘螨阳性18例,除尘螨阳性外仍有其他过敏原阳性24例,两组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霉菌Ⅰ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对于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与气道高反应性程度呈正相关;其余过敏原对于气道高反应性程度无显著影响。结论标准化尘螨疫苗脱敏治疗也适用于以尘螨反应明显的多种变应原皮试阳性者,霉菌阳性者不建议脱敏治疗。

  •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丹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状况比较,A组白蛋白( ALB)及总蛋白(T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闫兴利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血脂各项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NIHSS均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临床分析

    作者:张劲

    目的:探讨腹腔镜( LAP)手术治疗结肠癌( CC)效果。方法将90例结肠癌患者分为LAP组和开腹手术( OP)组。LAP组46例患者采用LAP手术;OP组:44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水平。结果 LAP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LAP组有4例(8.7%)术后发生并发症;而OP组有5例(11.4%)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 LAP治疗CC,尽管费用较高,操作时间稍长,但其具有微创、安全、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等优势,能明显提高CC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扎司琼预防骨科手术后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栾丰年;杨利民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扎司琼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 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ASA分级I~II级骨科手术后镇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B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分别静注阿扎司琼5 mg和10 mg,C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静脉注射前及静脉注射后5 min时的血压、心率,术后48 h 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内A、B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C组( P<0.05)。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扎司琼5 mg即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后镇痛患者PONV的发生率。

  • 膝关节纵切口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王康;雷青;陈松;陈立;柴亚胜;周伟力

    目的:探讨膝关节纵切口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法治疗,治疗组给予膝关节纵切口钢缆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纵切口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骨折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朱燕军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孕三烯酮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孕三烯酮口服用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复发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

    作者:高学军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川崎病患儿,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显效22例,占78.6%,有效6例,占21.4%,无无效患儿,总有效率为100%;并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28例患儿的血小板指数、血沉指数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确切,可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综合治疗分析

    作者:王基旺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S)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采用中药制剂和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微创治疗等综合治疗40例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24例,成人16例,分析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24例OSAS患儿随访3个月~1年,上、中咽气道间隙的阻塞或狭窄均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40例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 LO2)、氧减饱和度指数( ODI)及血氧饱和度均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制剂和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微创治疗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

    作者:徐标

    目的:探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72例腹股沟疝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B组36例行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医疗费用、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A组术后疼痛时间明显长于 B组,疼痛评分高于B组(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B组术后腹股沟疼痛、阴囊水肿及血肿、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复发。结论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不易产生组织拉力,复发率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且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作者:牛红云;贾蕊霞;程丽;刘晋凤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吸痰效果。方法将4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由外向内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由内向外吸痰法,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由外向内吸痰法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明显小于由内向外吸痰法,吸痰效果佳,两种吸痰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由外向内吸痰法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吸痰效果好。

  •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程迁延106临床分析

    作者:赵月华;刘玉峰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程迁延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程迁延超过4周的10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史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反复间断低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偶有高热,查肺部CT,86例患儿可见到炎性改变,其中40例患儿改变符合大叶性肺炎,46例符合支气管肺炎改变,20例仅有支气管纹理增粗;56例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给予针对病原体及多次雾化吸入治疗直至肺部阴影完全消失,随诊3个月,症状未再反复。结论考虑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程迁延主要因素为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呼吸道内分泌物未完全排出致的气道慢性炎症及存在支原体感染未及时加用阿奇霉素治疗,对呼吸道感染后反复低热、咳嗽患儿,需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体给予针对性治疗,复查肺部CT了解肺部阴影吸收情况,未完全消散者建议继续给予雾化治疗。

  • 早期肠内复方谷氨酰胺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

    作者:靳淑黎;李丽平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液中加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3例,两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均在治疗第3天开始肠内营养,治疗组加复方谷氨酰胺。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肠道功能及APACHE I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给予复方谷氨酰胺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后。

  •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长皓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双侧磨牙游离部位缺失的患者,采用冠外精密附着体来进行制作,复查时间1~3年。结果50例患者修复手术后对牙齿的美观效果满意,无异物存在的感觉,稳定效果良好,90%的患者感觉活动义齿非常舒服,对临床修补术的效果满意。无牙龈、基牙的黏膜损伤。1例在使用过程当中冠外附着体的咬合处出现断裂。结论采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探讨

    作者:谢乐静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方法将5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收缩压宽松程度分为两组,严格控制组(13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宽松控制组(140 mm Hg≤收缩压<160 mm Hg),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及用药情况。结果5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严格控制组和宽松控制组中男性比率为33.8%、66.2%。宽松控制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大于严格控制组的,但差异不显著;严格控制组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14%,明显低于宽松控制组的10.5%(χ2=6.015,P=0.014≤0.05),其他的药物使用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设定收缩压在140 mm Hg以下,不一定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血管指标。

  • 医院会诊病例特点分析

    作者:吴群召

    目的:探讨会诊病例构成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21例全院会诊病例的病种构成、会诊原因、会诊类型。结果转院34例(17.99%),转科20例(6.23%),手术78例(24.30%),保守及监护治疗189例(58.88%)。结论多学科联合会诊有利于医院提供快捷有效的综合性诊疗服务,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

    作者:黄丹;曹瀚文;张旭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24例,传统粗硅胶管引流组23例,在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治疗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中心静脉导管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明显优于传统粗硅胶管组;并且中心静脉导管组还有操作简便、操作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切口小等诸多优点。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易操作、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总天数及减少住院总费用,效果肯定。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健民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治疗,治疗组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行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68.4%,治疗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行分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骨折复位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误漏诊桥本甲状腺炎原因分析

    作者:范永省;闫慧霞;张琦;高源

    目的:分析引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误诊、漏诊的原因,以提高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等实验室检查证实的32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寻找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超声提示为桥本甲状腺炎,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支持;6例超声提示为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而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桥本甲状腺炎诊断;2例超声提示为甲状腺呈蜂窝状改变,而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桥本甲状腺炎诊断。结论超声检查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时不能机械地套用双侧叶体积增大、峡部增厚、腺体回声增强、结构增粗等典型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特点,要注意和具有甲状腺双侧叶肿大特征的其他疾病相鉴别,也要考虑从病史、临床表现等方面寻找鉴别依据。对不确诊的病例,要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 胰岛素瘤32例诊治分析

    作者:任雪松;李晓勇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诊治分析。结果32例胰岛素瘤患者中27例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21例胰岛素释放指数>0.3,9例曾误诊为癫痫、癔症等疾病。28例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23例曲线低平,高峰延迟。术前B超、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28.13%(9/32),65.63%(21/32)。3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肿瘤切除23例,单纯胰腺尾部切除3例,胰腺尾部联合脾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术后血糖均逐渐升高,18例出现反跳性高血糖,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1例发生胰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胰岛素瘤典型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但其误诊率高,应全面考虑,完善胰岛素释放指数、葡萄糖耐量试验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胰岛素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是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诊断 治疗
  • 他汀类药物预防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临床分析

    作者:霍飞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预防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预防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对比剂肾病( CIN)发生率及各时间段血肌酐( SCr )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 CIN 10例(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7例(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第1、2、3天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肾功能,预防术后CIN发生。

  • 术中B超定位下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

    作者:刘岩

    目的:探讨术中B超定位下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切除,研究组在B超定位下进行切除,比较两组术后头痛、癫痫发作情况、脑内肿胀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头痛或癫痫发作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d,1、2周研究组中重度脑内肿胀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日常生活、健康感受、生活感受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能力和家庭支持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中B超定位下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定位准确,创伤性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36例

    作者:周献伟

    目的:观察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36例,手术平均时间(217±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0±85)ml;术后测量平均Cobb’s角(7.5±0.8)°优于术前(32.8±2.3)°(P<0.05);术后平均随访(12.7±1.4)个月,无失访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B级0例,C级2例,D级5例,E级29例;术后随访腰部疼痛VAS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术前(5.5±1.4)分(P<0.05);无死亡和感染患者。结论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效果确切,在单个切口下完成经后路截骨、360°环状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和植骨融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势,在维持脊柱稳定和促进截骨椎体骨早期愈合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欧回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在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8例脓毒症患者依据疾病轻重分为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量血清中的CRP值,采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测量血清中PCT的含量,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脓毒症患者的PCT、CRP、白细胞计数( WBC)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APACHEII)评分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相应的数值也越来越高,脓毒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与CRP、APACHEII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60,具有明显相关性,PCT与WBC的相关系数为0.43,相关性较为微弱。结论联合测定PCT和CRP在脓毒症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这两项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作为脓毒症预后的判断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后腹腔镜切除无功能结核肾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湘辉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除无功能结核肾的可行性并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无功能结核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组24例采用后腹腔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使用、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组中无一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镇痛药使用次数、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镜体直接扩张操作空间,应用于临床治疗无功能结核肾切除可行性高,具有微创、康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DC-CIK方案治疗41例急性白血病清除微小残留病变的疗效

    作者:宋庆林;夏瑞雪

    目的:分析41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DC-CIK细胞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变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3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患者均经MA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200 mg)或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缓解,2例M2患者采用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诱导缓解,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经VDC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诱导缓解。所有患者应用大剂量强化化疗方案缓解后用 DC-CIK交替维持治疗。结果 DC-CIK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CD16﹢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白细胞介素( IL)-2、IL-12、IL-17、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水平提高,而IL-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微小残留灶WT1的检测显示3例AML 患者治疗前WT1阳性,经DC-CIK 治疗后转阴。IL-17健康对照组高,未缓解及初治白血病低,缓解组逐渐升高,DC-CIK治疗后接近正常。结论 DC-CIK免疫治疗急性白血病清除微小残留病变能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的抗急性白血病免疫效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覃春阳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196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53.7%。结果无一例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5.6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7%。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段,尚不能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在掌握开放手术技术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灵活运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提高手术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金焱;刘东亮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瑞替普酶溶栓,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溶栓后2 h临床指标再通84例,再通率为84%。结论瑞替普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单孔反向双管涡流模式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作者:李作士

    目的:探讨快速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对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经单孔反向双管涡流模式快速冲洗引流治疗,观察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8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拔管时间平均2.7 d,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积气,未见引流管插入脑组织或出血等。2例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经复查见血肿对侧小灶梗死,给予扩张脑血管活血化瘀及针灸治疗后亦能生活自理。结论单孔反向双管涡流模式快速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引流管留置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影响Ⅱ、Ⅲ型Pilon骨折骨移植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大为;张鹏;何宏生;熊敏;黄晓华;赵辉;余化龙;李刚

    目的:探讨影响Ⅱ、Ⅲ型Pilon骨折骨缺损骨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复杂Pilon骨折59例,搜集其骨折类型、植骨方式、固定方式、骨折及软组织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等临床资料。结果无皮肤缺血感染坏死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elfer评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6例,良20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为78.0%。结论复杂Pilon骨折常伴有严重的骨缺损,充分重视植骨的作用、早期大量植骨以及稳定的固定对骨折的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氨茶碱在产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任婵;孙海梅

    目的:探讨氨茶碱在产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产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茶碱10~40 mg /h持续静脉泵注,每24小时氨茶碱总量<1000 mg,连续2~3 d。两组患者于心力衰竭发生时和症状缓解后30 min、24、48 h分别测定血清B型尿钠肽( BN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动脉血氧合指数( OI)及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观察组持续应用氨茶碱期间每天均检测血药浓度。结果在心力衰竭发生时,两组患者的BNP和cTnI增高,OI降低,症状缓解后逐渐改善,24 h及48 h三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持续应用氨茶碱期间,每天监测血药浓度均在安全有效范围。结论对于产后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适量维持应用氨茶碱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

  • 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7例分析

    作者:刘炜青;刘玉峰;魏会霞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血液与肿瘤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所收治的37例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PE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37例儿童PENL确诊时平均年龄7.8岁,男26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3:1,约占同期儿科收治儿童淋巴瘤患者的15%。病理分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及Burkitt淋巴瘤各7例(各18.9%),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6例(16.2%),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5例(13.5%),未定型B系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10.8%),未定型T系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种痘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各3例(8.1%),间变大B细胞淋巴瘤2例(5.4%)。原发部位多见于肠道、头颈部及胸腔内。确诊时常见分期为Ⅲ期(48.6%)。约30%PENL患儿在确诊前有反复肺部感染或不明原因发热史。结论儿童PENL在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好发于儿童的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PENL的原发部位。

  • 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分析

    作者:曹昕

    目的:探讨心电图中碎裂QRS波( f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136例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中有无fQRS波分为fQRS波组( n=92)与无fQRS波组( n=44),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数量以及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病理性 Q波、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40%的发生率。结果136例患者中fQRS波92例,占67.7%;病理性Q波65例,占47.8%。fQRS组冠状动脉狭窄2支或3支数量明显多于无fQRS组,而无fQRS组单支病变多于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2,P<0.01);fQRS组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壁运动异常例数均明显多于无fQRS组,且左室射血分数≤40%的例数明显多于 fQRS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7% vs 36.4%,χ2=5.943,P =0.015;60.9% vs 36.4%,χ2=23.416,P=0.000;67.4% vs 43.2%,χ2=7.243,P=0.007;68.5% vs 50.0%,χ2=4.336, P=0.037);而两组间病理性Q波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9% vs 45.5%,χ2=1.586,P=0.208)。结论fQRS波可作为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作者:赵文杰;张森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5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GSS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术后Cobbs角、骨折复位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58例患者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20个月,50例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术后伤椎的高度和脊椎Cobbs角均恢复满意,神经功能术前Frankel分级B~D级均有1~2级改善,Cobbs角术前28.7°±8.9°,术后恢复为5.4°±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正常的(39.7±17.1)%,术后恢复为正常的(84.9±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3.8%(定位错误1例,椎体高度撑开不足3例,钉道松动1例,断钉2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 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疗效显著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 浅快呼吸指数变化趋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撤离有创通气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剑峰;邢丽华

    目的:评价浅快呼吸指数( RSBI)的变化趋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撤离有创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机械通气3~21 d准备撤离有创通气的AECOPD患者给予在压力支持( PSV)模式下120 min的自主呼吸试验( SBT),监测5、30、60、120 min浅快呼吸指数( RSBI)的动态变化,通过120 min SBT的患者拔管脱机,根据48 h是否需要再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析两组RSBI的动态变化特点及60 min和120 min的变化水平(ΔRSBI)。结果80例AECOPDA患者完成了2 h SBT,其中16例48 h后再次插管,SBT起始时RSB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RSBI的变化趋势不同, RSBI在30、60、120 min时失败组较成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BT 60 min和120 min时Δ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BI的动态变化趋势对AECOPD患者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明坤;谭登琴;周卫琼

    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短小手术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短小手术患儿分为两组,每组80例,分别实施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质量。结果吸入麻醉组术中体动、呼吸道分泌物、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明显优于静脉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短小手术吸入麻醉安全有效。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明武;陈小保;耿彪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CBDE)中胆道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纤维胆道镜探查肝外胆管并取石或活检。结果27例患者均治愈,无胆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6周后T型管造影未见结石残留,胆总管下端通畅,拔除T型管。其中1例术中胆道镜发现胆总管下端息肉样物,行活检,快速病理提示胆总管下端乳头状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更改术式,开腹行肿瘤局部切除胰胆管成型术,1例术后18个月复查B超发现胆总管再发结石,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胆道结石的残石率,提高了胆道肿瘤的诊断率,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SCT检查术前评价小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庆娜;陆林;张小安;赵鑫;刘真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 CT血管造影( MSCTA )及后处理技术对于术前评价小儿肺静脉异位引流( AP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的APVD患儿的16排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 TE)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8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中包括完全性APVD 12例:心上型6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2例;部分性APVD 16例:心上型7例,心内型6例,混合型3例。21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7例为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MSCT与外科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4.7%。TE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77.8%和68.4%。在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E具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在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E诊断一致性较差。结论 MSCTA及后处理技术对小儿APVD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E,是一种无创并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 喉气管外伤33例诊治分析

    作者:刘向阳

    目的:总结喉气管外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高喉气管损伤的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同煤集团公司总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喉外伤33例的临床资料。对喉气管外伤的临床表现、诊断、紧急抢救、治疗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2例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6.9%,29例患者顺利拔除气管套管,3例遗留声嘶;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喉气管外伤常有呼吸道梗阻或合并大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早期诊断和急救处理及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层电刺激在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卫润斐;王本瀚;李经纶;曹付强;郭效东;张长远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示踪成像( DTT)融合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层电刺激技术在手术治疗颅内运动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运动区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19例,脑膜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脓肿1例)。术前行MRI薄层扫描,DTT,并在导航仪上进行影像融合,了解肿瘤及锥体束相对关系,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定位肿瘤,锥体束;术中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并实时定位肿瘤周围脑功能边界,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胶质瘤中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脑膜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均全切除。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肌力下降,术后1个月肌力恢复。其余术后与术前相比肌力有所提高或基本相似。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肌力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有好转或不变。结论磁共振、纤维示踪融合导航,结合皮层电刺激技术,可实现大程度切除运动区肿瘤的同时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阿托伐他汀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李志红;张博爱;孙岩;陈思;史静宇;王景涛;付振强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简易精神量表筛选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简易精神量表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2.44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58例

    作者:秦海辉;禚保彪;史迎春;李政委;孙庆增;张凤飞;沈阳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儿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儿获得随访6~24个月。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4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6.4%。结论儿童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回顾性对照分析

    作者:戴金良;马健;王洪彬;康立新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BTKA)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随访资料完整的BTKA患者45例,依据是否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将其分为 A、B两组,A组为同期置换组,B组为分期置换组(手术间隔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期手术组的患者合并一种或者几种内科合并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同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心血管并发症、血栓形成、发热及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无关节周围感染的发生,至随访时无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BTKA能有效缩短住院和下肢功能康复的时间,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危险性加大。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与分期BTKA同样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黏膜下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曲宗明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黏膜下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10月齐河县人民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微创术方法分为套扎术联合黏膜下剥离术组和单纯黏膜下剥离术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瘤体切除情况、出血量、穿孔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套扎术联合黏膜下剥离术组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单纯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而出血量、穿孔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单纯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4,P<0.001;χ2=4.693,P=0.030;t=1.021,P=0.077;χ2=4.569,P=0.033;t=3.874,P=0.029;t=2.739, P=0.041)。结论将套扎术和黏膜下剥离术结合起来可以扬长避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确定内镜下联合治疗的可适用性及推广性。

  •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阳;王兵;厉建林;吴斐;李攀峰;赵磊;丁语;崔文军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患者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84例成功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62例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2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1年颈动脉通畅情况及血脂水平情况,评估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未服用他汀药物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较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其中闭塞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患者颈动脉再狭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STARR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国宾;袁维堂;孙献涛;杨超

    目的:探讨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 STARR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患者行STARR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微肛门下坠感,但症状较术前有所减轻。结论 STARR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确切、有效。

  • 乳腺、肾多原发恶性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夏欣欣;韩黎丽;邓文英;许勇飞;罗素霞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1例乳腺、肾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生率、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乳腺、肾多原发恶性肿瘤更是罕见,临床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结论多原发恶性肿瘤病因可能与遗传、放化疗等因素有关;在首发癌治疗的同时,应警惕其他原发癌发生的可能;加强对其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的个体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终止高危因素中期妊娠的疗效

    作者:吴群

    目的:观察和监测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终止高危因素中期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来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一社区第一医院自愿要求引产的72例高危因素妊娠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实验组采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药进行引产,而对照组仅使用利凡诺引产。监测并记录所有孕妇在注入利凡诺后宫缩发动时间、产程、产后2h内的出血量、产后清宫率、引产成功率、疼痛程度,以及有无感染、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高危因素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显示两组术中和术后监测指标具有可比性。两组孕妇宫缩开始时间、产程、产后2h内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软产道裂伤率、产后清宫率和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妇在引产手术时对腹部疼痛的感觉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对终止高危因素中期妊娠比单独使用利凡诺的疗效更佳。

  • 新型复合纳米银的热凝型丙烯类软衬基托修复材料生物学相容性评价

    作者:夏冬景

    目的:探讨复合纳米银的热凝型丙烯类口腔修复用树脂基托软衬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为新型口腔修复材料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参考。方法①复合纳米银的口腔修复软衬材料的制备及使用含10%FBS的正常α-MEM培养液提取材料浸提液。②镜下观察含有浸提液的α-MEM与正常α-MEM培养的牙周膜干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状态差异,并比较两组细胞体外的增殖、分化能力。③经皮下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后比较两组间有无迟发型超敏反应。④将C57小鼠随机分为浸提液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分别经腹腔内注射纳米银软衬材料浸提液及生理盐水后对小鼠的心、肺、肝、脾、肾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①牙周膜干细胞在材料浸提液中状态良好,生长动力学检测(M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成骨、成脂分化能力比较,虽然实验组较对照组呈现略有下降趋势,但终定量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腔内注射实验表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性及致敏性。结论复合纳米银的软衬基托修复材料在口腔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将有望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浆LPA含量变化及肝素的影响

    作者:隋晓俊;李振光;徐东强;于军方;时新杰;吴京波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期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含量变化及低分子肝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65例AECOPD患者及治疗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S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将6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LPA含量、血气及肺功能。60例年龄≥60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血浆LPA含量测定采用层析技术结合改良的无机磷定量方法。结果65例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LPA含量为(4.22±1.2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55±0.49)μmol/L](P<0.01)及治疗后[(3.26±1.19)μmol/L](P<0.05)。AECOPD患者普通治疗后血浆LP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患者治疗后血浆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素添加治疗较普通治疗血浆LP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氧分压(PO2)、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 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明显改善(P<0.01)。肝素添加治疗较普通治疗能更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治疗前血浆LPA与 PCO2呈正相关(r=0.61,P<0.01),与PO2(r=-0.76,P<0.01)、FEV1/ FVC(r=-0.79,P<0.01)和 FEV1呈负相关(r=-0.75,P<0.01);肝素治疗后血浆LPA与PCO2呈正相关(r=0.58,P<0.01),与PO2(r=-0.82,P<0.01)、FEV1/ FVC(r=-0.83,P<0.01)、FEV1呈负相关(r=-0.77,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LPA含量显著升高,提示血液处于活化、高凝或血栓形成状态。肝素添加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LPA水平,改善肺功能。LPA可能成为AECO-PD诊断及药物疗效判断新的血浆生物标记物。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刘学进;张涛;熊建荣;朱要辉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 PCNL)后发热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863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6例(11.1%)患者体温>38.5℃。对96例发热的原因和防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86例术前尿培养有菌的患者中65例术后出现发热,12例DJ管或造瘘管位置不佳或脱落的患者中8例术后出现发热。96例发热的患者中结石直径>3 cm者58例,鹿角型结石76例,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肾盂黏膜损伤较大。96例患者根据血、尿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发热均消退。结论发热是PCNL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泌尿系统感染和术后引流不畅是发热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引流通畅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 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景银;张斌;李丽;朱成铜;汪磊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行CT与MRI检查,而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的诊断率较CT检查发生明显升高(P<0.05),MRI影像表现存在典型性。结论经MRI检查可对鞍区占位性病变形态、肿瘤大小、范围等进行清晰的显示,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具有高血压表现的危重型手足口病636例诊治分析

    作者:杜曾庆;张铁松;王美芬;柳琼;王艳春;罗云娇;杨小涛

    目的:总结危重型手足口病( HFMD)临床诊治经验及病原学分析。方法选择636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均给予并发脑炎的常规治疗。本研究患儿均出现高血压,624例给予静脉滴注酚妥拉明8~20μg/( kg·min),其中143例高血压仍未控制,改用静脉滴注硝普钠,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至停药。46例呼吸、循环衰竭患儿(其中20例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在入院12 h内应用机械辅助通气。结果未给予降压治疗的12例危重型HFMD患儿机械通气治疗11例,5例(41.67%)死于肺出血;2例病情好转出院,后失访。624例危重型HFMD患儿及时给予治疗、控制高血压,机械通气治疗35例,7例死于肺出血,2例好转出院后失访。631例做粪便病原检测:其中EV71阳性495例。结论目前 HFMD 己成为儿科较常见、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肠道传染病,危重型HFMD病原以EV71为主。本研究患儿均出现高血压,高血压严重程度与肺水肿成正比。本研究624例在治疗脑炎的同时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明显减少了机械通气的应用及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应用,降低了医疗成本,取得了满意疗效。重视及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控制高血压是抢救危重型HFMD患儿重要措施之一,是大限度降低危重型 HFMD患儿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 急诊科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桂华;李先维;唐璐;付向阳;李正波;陈俊

    目的:观察在急诊科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17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双相波除颤仪进行了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均一次电复律获得成功,1例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室速患者经过2次电复律成功。除1例高龄心房扑动患者在复律前应用安定诱导麻醉时出现短暂呼吸抑制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电复律所致的损伤或栓塞事件。结论在急诊科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重复皮肤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继洋;惠雷;盖亚;郭力

    目的:探讨重复皮肤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重复接力皮肤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28例,重复延期皮肤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21例,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次数、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麻醉次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力扩张术修复瘢痕性秃发28例,修复良好26例,平均住院时间(24±6)d,平均住院费用(2.6±0.3)万元;延期皮肤扩张修复瘢痕秃发21例,修复良好20例,平均住院时间(32±4)d,平均住院费用(3.8±0.4)万元。两种治疗方式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期皮肤扩张和接力扩张都能较好修复瘢痕性秃发,但后者技术可行,且比前者手术次数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费用减少、痛苦也小。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LOX-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瑞霞;冯永萌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sLOX-1)、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组5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sLOX-1,常规法测定hs-CRP,比较各组间血清中sLOX-1、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两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单纯冠心病组血清sL-OX-1、hs-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为因变量,以血清sLOX-1、hs-CRP水平及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矫正了其他因素后,血清sLOX-1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sL-1、hs-CRP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关系分析

    作者:徐勤福;许爱国;李丹丹;赵玉苗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RICU的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RICU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入住RICU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随治疗开始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院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入院ICU后6 h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 H型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师强伟;赵洛沙;李海禹;杨帆;李梦;李艳凤;郅青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性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性高血压组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比例及血脂、脑钠肽(BNP)情况。结果 H型高血压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02);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H型高血压是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相关性,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常规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会更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改善预后。

  •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要轩;薛焕洲;姜青峰;李珂;田玉伟;雒红涛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时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患者,其中14例同期行手术治疗解除布加综合征后行肝癌切除术,10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两组患者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46.4%、20.6%。单纯肝癌切除组的生存期为2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23.3%、11.7%。联合手术可明显减少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癌
  • 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罗帅伟;袁建军;姬冰;鲁豫;郭文清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 SRI)评价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研究对象根据左室充盈模式分为正常充盈组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测量房间隔、左房前壁、下壁、侧壁、后壁收缩期应变率峰值( SSR),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 ESR),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 ASR),计算两组的平均SSR、ESR、ASR并分析比较;根据Simpson法测量左房大容积(LAVmax)、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同时计算左房主动射血容积指数(LAAEVI),左房被动射血容积指数( LAPEVI),分析计算结果。结果限制性充盈异常组应变率值均小于正常充盈组,两组ESR、ASR、S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充盈异常组的左房功能均弱于正常充盈组,两组LAEF、LAAEF、LAPEF、LAAEVI 、LAPE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充盈组ASR、SSR与LAEF及异常组SSR与LAEF呈负相关,正常充盈组ESR与LAEF及异常组ASR、ESR与LAEF呈正相关。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模式左房功能的改变,间接反映左室舒缩功能的改变。

  • 美罗培南替代亚胺培南后避免癫痫发作一例

    作者:李振;吴林林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感染。目前,已有两代产品应用于临床,分别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代表。

  • 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张铁寒;高全立

    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其预后差,尤其是转移性的恶性黑色素瘤仍较难治疗。达卡巴嗪已不再显示其优越性。随着近年来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深入研究,新的化疗药物、免疫、靶向药物治疗显示出了好的应用前景。

  • PDX1、MafA、Ngn3及其联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少斐;袁慧娟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PDX1)、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神经元素3(Ngn3)是三个对胰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转录因子。PDX1促进胚胎期胰芽形成,MafA促进β细胞终成熟,Ngn3始动内分泌祖细胞分化为内分泌细胞。PDX1、MafA、Ngn3是诱导分化的特定组合,其转分化效果优于任何单基因或双基因组合。携带有PDX-1、MafA、Ngn3的腺病毒诱导分化非β细胞,获得的胰岛样细胞与!源β细胞大小、形态相似,表达β细胞功能基因。

  • 功能磁共振在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祁萌萌;杜冉;赵莘瑜

    原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是指中脑黑质致密带含神经黑色素的神经细胞变性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起病、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及姿势反射障碍等锥体外系症状。隐匿起病,病程缓慢,多系统萎缩( MSA)是一组原因不明,以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也有复杂多变、症状不典型、病程缓慢等特点,临床上较难与原发性帕金森鉴别。而MRI及其功能磁共振在这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MRI是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显示脑组织的形态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自从被引入到医学领域来,MRI迅速发展,为我们在研究PD的病理生理和协助临床诊断提供各种可能。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功能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 DWI )、扩散张量成像( DTI )、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BOLD)、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频谱分析(MRS)、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微观功能、代谢方面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量化分析,弥补了传统成像的不足。本研究应用DWI、DTI、MRS、SWI等对原发性帕金森与多系统萎缩进行诊断及鉴别。

  •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慧颖;高全立

    肺癌是目前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缺乏有效地早期筛查手段,将近一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早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复发和转移。目前对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全身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就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对炎症性肠病中骨质代谢认识的新进展

    作者:郑腾昊;陈明;韩双印;杨玉秀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IBDs)等,影响患者骨质代谢并与患者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增加相关联。骨质疏松症在IBD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骨质丢失是一种早期的系统过程,甚至在临床疾病出现之前就已发生。虽然造成骨骼异常的机制可能有数种,如维生素D缺乏、类固醇激素应用或系统性炎症,但其中炎症及炎症因子机制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可能为关键。本研究讨论了由炎症细胞因子和其他介质介导的骨质丢失中的分子通路,从而有助于阐明IBD患者中炎症介导骨质丢失的机制,并指导新型的有效治疗方式。

中国实用医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