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仲飙;潘垚;罗从风;曾炳芳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1332例病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一次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结果共有409例胫骨干骨折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1.9%,髌韧带旁入路组为28.9%.结论髌韧带旁入路不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

  • 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周子强;梁伟国;吴劲风

    目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3年8月使用LCP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4例.结果经过平均7.8个月的随访,优19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虽然理论上LCP具有比普通钢板更高的力学稳定性,但是临床上的初步应用未显示突出的优越性.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秋林;王秋根;纪方;王万宗;汤旭日;禹宝庆;陆晴友;唐昊;吴剑宏;张春才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3月,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掌侧支持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以及切开复位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3例66侧.术中进行自体骨移植17侧.结果63例患者中有58例60侧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2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27侧,良20侧,可9侧,差4侧.并发症包括钉道感染5侧,骨干部骨不连1侧,腕管综合征1侧,创伤性骨关节炎2侧.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每一种方法应掌握好其适应证.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

    作者:姜保国;龙奎元;张殿英;傅中国;陈建海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也是容易受到忽视的骨折,治疗不当会产生明显的功能受限.我们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对不同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治疗效果,进而提出对此骨折的治疗方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适用于AO分型中A型和B1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普通AO板钉固定的手术指征主要有3点:①AO分型中的A型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②AO分型中的B型骨折关节面移位明显者,③AO分型中的C1、C2型和部分C3型骨折.LCP板钉固定适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骨折和AO分型中的C2、C3型骨折.外固定架固定适用于粉碎性而无法行板钉固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 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骨缺损

    作者:黄雷;谢明;王金辉;李兵;危杰;张树喜;李锦涛;王满宜;荣国威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分别利用骨运输术、一期清创+短缩肢体+截骨延长技术以及一期清创+短缩肢体+二期截骨延长技术治疗26例骨缺损的经验,探索肢体安全短缩的限度.方法在患肢上安放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对17例胫骨和2例股骨骨缺损5~22cm者行骨运输术.对5例胫骨干骨缺损小于5cm合并皮肤缺损及感染者和1例股骨干骨缺损4cm合并感染者行一期清创+短缩肢体+延长技术进行治疗.对2例胫骨缺损5cm和1例股骨干骨缺损4cm者合并感染的患者采用先一期清创+部分短缩肢体,术后继续短缩肢体,二期截骨延长恢复肢体的长度.截骨术后10~14d开始延长,每天4次,每天延长1mm.16例胫骨和2例股骨在远、近缺损端相遇后于骨缺损端行清创术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完全恢复,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在5例使用一期清创+短缩+延长法的胫骨缺损和1例行一期短缩+延长法的股骨缺损患者中,3例胫骨和1例股骨短缩至4cm时出现血管危象,立即恢复1cm长度后肢体远端血运恢复.术后第3天开始继续短缩肢体,每天4mm,每天4次.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4例胫骨缺损患者诉膝部疼痛.3例胫骨缺损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2例胫骨缺损患者出现下胫腓分离.结论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进行骨运输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谨慎使用短缩+延长技术.对于软组织有损伤的肢体一期短缩不应超过3cm,可以于术后第2天开始继续短缩,每天短缩4mm,每天4次,每次1mm.

  • 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

    作者:陶笙;刘玉杰;郭义柱;李众利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11月~2004年3月共31例Pilon骨折患者,男21例,女10例.其中22例为AO分型B型骨折,9例C1、C2型骨折.手术先由外固定架固定,电视透视下复位骨折;然后利用关节镜直视下撬拨关节面.利用经皮拉力钉固定骨片.结果随诊4~12个月,平均7.3个月.随访3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去除外固定架时间为4.6个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少、固定牢固并且可以早期行踝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影响较小等明显优势.

  •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在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纪方;王秋根;沈洪兴;唐昊;张秋林;蔡晓冰;王万宗;方大标;陆晴友;谭瑞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4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4~72岁.胫骨近端骨折12例,远端骨折22例.骨折按AO胫骨干分型,C1型16例,C2型10例,C3型8例.结果本组34例随访3~26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手术时间45~160min,平均80min,出血100~300mL,术中无输血.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8周,骨愈合时间4~14个月,平均6.7个月,无再骨折发生.以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本组病例优21例、良11例、中2例,总体满意率94.1%.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腓骨近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文奇;陆男吉;罗从风;于晓雯;张长青;曾炳芳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全面了解胫骨平台骨折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骨折进行分类,统计患者伴随损伤.结果本组病例发现的胫骨平台骨折伴随损伤主要包括:膕动脉损伤3.9%(19/486)、半月板损伤14.4%(70/486)、侧副韧带损伤9.67%(47/486)、交叉韧带损伤8.43%(41/486)、腓总神经损伤1.85%(9/486)、骨筋膜室综合征7.41%(36/486).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较多,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防止引起严重后果.

  • 计算机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俞超;孙月华;李华;戴克戎;王伟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为骨折内固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术技术.方法8例股骨颈骨折,术前Garden分型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1例.术中牵引复位后,通过一次C臂机透视正侧位,即可在计算机导航下完成内固定.术后常规透视复查.结果8例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空心钉的内固定,平均透视时间为15s,远远少于常规内固定所须的时间.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成功应用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有效减少了手术中X射线的辐射,同时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可避免机械引导器的误差,随时反映操作的过程,使手术过程更方便、直观.

  • 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皮瓣覆盖

    作者:温冰;Winston.Chew YC;Tan.BK

    目的观察以皮瓣覆盖下肢严重开放骨折的疗效,分析常见的并发症及手术时机.方法自1999年12月~2004年4月间,41例患者,42侧下肢,共43个皮瓣.Ⅲb型骨折38个肢体,Ⅲc型骨折2个肢体,足的截肢性损伤2个肢体.男34例,女7例,年龄14~75岁,平均38.3岁.损伤部位33例在胫骨,10例位于足和踝.创面面积4~450cm2(平均71cm2).本组病例受伤至皮瓣手术平均18.9d(3~43d),游离皮瓣31例(游离股薄肌皮瓣14例,游离背阔肌皮瓣8例,游离背阔肌加肋骨2例,游离腹直肌皮瓣7例),有蒂皮瓣12例(小腿外侧皮瓣9例,腓肠肌瓣2例,比目鱼肌肌瓣1例).结果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失败,骨不愈合4例(9.52%),26例患者术前创面细菌培养阳性,4例出现深部软组织感染(9.52%).我们将术前细菌培养呈阳性的患者和术前细菌培养呈阴性患者的手术时间做了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皮瓣手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2.4d和8.33d,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倡合理使用抗菌素,早期覆盖创面及植骨.端-侧吻合是适用和安全的.

  • 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钢;李绍林;裴国献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57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术前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的类型,然后制定手术方案和选择佳的手术入路.结果57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6年9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标准:优43例,良6例,可8例,优良率85.96%;X线标准:优44例,良6例,可7例,优良率87.72%.结论CT三维重建逼真地显示了损伤的髋臼立体表面形态,有助于判断髋臼骨折的部位、类型和损伤程度,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 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杰锋;侯英兰;彭中才;罗炜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0年2月起,对本院14例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行手术清理瘢痕或骨痂,牵引复位,然后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6个月.根据骨盆形态、双下肢长度差异、步态、X线片测量等指标判断疗效,优8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陈旧性骨盆骨折可进行手术复位治疗.只要设计合理、方法得当,通过积极的手术可避免发生严重的残废,极大地提高伤者的生存质量.

  • 甲根部以远的断指再植术:121指疗效分析

    作者:潘文泽;甘球恩

    目的探讨甲根部以远的断指再植的方法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报告116例121指甲根部以远的断指再植,多数采用仅吻合一条指动脉和一条指神经,术后配合指端小切口放血和肝素钠湿敷.结果成活113指,失败8指,成活率近94%.结论只要远端指体完整且有可吻合的指动脉,甲根平面以远的手指完全或不完全离断伤,均应再植,同时吻合1~2条指神经,成活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 AO非扩髓肱骨交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不愈合中的应用

    作者:胡懿郃;林涨源;朱勇;张超;李康华;邓展生

    目的探讨AO非扩髓(AO-UHN)肱骨交锁髓内钉加自体松质骨植骨在肱骨干骨折不愈合中的应用.方法20例患者手术取出原内固定,行正向或逆向插入AO-UHN肱骨交锁髓内钉,在不愈合部位行丰富的自体松质骨植骨.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20例患者有15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9~23个月(平均13.8个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2个月).除1例在12个月时仍未愈合予再次植骨后6个月获得愈合外,其余均在一次手术后获得愈合,优良率为90%.结论AO-UHN肱骨交锁髓内钉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是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 经手掌近侧小切口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

    作者:张胜友;田光磊

    目的报告使用手掌近侧小切口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的疗效.方法自大、小鱼际纹交界处向远侧腕横纹做纵行切口,长2~2.5cm,直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解除正中神经卡压.术后随访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长切口的病例比较,观察小切口的疗效.结果随访病例19例30腕,其中小切口6例11腕,长切口13例19腕,它们在手指麻木、腕痛、握力及两点辨别觉改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时间以及术后瘢痕触痛、墩柱部疼痛等方面,前者优于后者.结论经手掌近侧小切口实施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较传统方法有更多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保守或简单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经验

    作者:吴韦;陈和胜;林研

    目的评价保守治疗或简单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保守治疗或辅以经皮斯氏针撬拨、斯氏针固定、螺钉固定跟骨骨折2年以上的97例患者,管型石膏固定64例(保守组);经皮斯氏针橇拨固定27例,螺钉固定6例(简单手术组).结果随访结果满意,其中优23例、良6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7%.2例在伤后1年左右因踝关节痛,行距跟关节融合术.结论虽然保守治疗或简单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但是临床需要有统一分型下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以进一步证明跟骨骨折是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还是简单治疗.

  •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

    作者:陈建明;刘国光;孙亚屏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张力带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行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随访8~24个月,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4周,肘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结论此方法简单,内固定可靠,可早期锻炼,疗效满意.

  • 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附36例报告)

    作者:李敬中;郑晓明;向铮;黎华茂;郭振河;丁健;渠刚

    目的总结应用骨片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3年10月,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例.结果30例术后获3个月~2年随访.所有骨折均已骨性愈合,仅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效果确实.

  • 胫骨平台骨折67例治疗分析

    作者:王军;许安荣;宋庆华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按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指标对手术组35例和非手术组32例进行疗效评价,并用X2检验.结果手术组优良率91.4%,非手术组优良率62.5%.手术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以手术为优.

  • 小肠粘膜下层(SIS)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琰;张长青;孙鲁源;张晔;曾炳芳

    目的应用小肠粘膜下层(SIS)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并观察结果.方法选取健康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先造成坐骨神经10mm缺损,然后分别用SIS桥接、自体神经移植和旷置不做处理,即SIS桥接神经组、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周和10周取材,通过病理组织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来评价神经再生.结果SIS桥接神经组可见有再生神经组织长过缺损,呈条索状连续样,且神经纤维多集中在SIS形成的桥接管周缘区域,而中心区域可见胶原组织和孔隙较多.从电生理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来看,SIS桥接神经组比自体神经移植组略差.结论SIS具有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促进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刚;裴福兴;李胜富

    目的了解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将pBLAST49-mVEGF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外源性VEGF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对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组第1~5代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浓度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能促进成骨细胞生成骨钙素和合成Ⅰ型胶原的能力.

  • 尺神经功能分支断面神经纤维定量组织学研究

    作者:李绍光;顾立强;邵岩

    目的测算尺神经分支的神经纤维数目和结缔组织面积等指标,计算各功能束组的纤维含量及比例,为临床选择性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鲜尸体标本6具,分离尺神经及其分支,各分支取材,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横断面切片厚7μm,Loyez髓鞘染色法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定量分析.测算各分支神经断面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截面积和神经干截面积,计算神经纤维数目,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所占比例.结果定量分析:尺神经分支有髓纤维总数为13648条,其中尺神经深支(支配手内肌)(3601±647)条,占26%;第四指间隙皮支(2327±609)条,占17%;小指尺侧皮支(2236±464)条,占16%;尺神经深支(支配手内肌)(3601±647)条,占26%;腕背支(2565±382)条,占19%;尺动脉支(418±210)条,占3%;尺侧腕屈肌远支(660±376)条,占5%;指深屈肌支(930±411)条,占7%;尺侧腕屈肌近支(914±223)条,占7%.结论手内肌功能束组是尺神经中主要的功能束组,采用束膜缝合法选择性修复,将减少所需移位神经纤维的数目.

  •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诱导的局部骨吸收及高钙血症动物模型特点

    作者:陶惠人;王全平;名井阳;吉川秀树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的局部骨吸收及高钙血症动物模型特点.方法于小鼠颅骨注射PTHrP 9μg/10μL,每日2次.注射前、注射1d、注射3d、注射5d的不同时间内检测血钙水平;注射3d及5d的不同时间内取材,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PTHrP 3d后出现高钙血症(>2.Ommol/L),维持3~6h,10h后下降[(1.50±0.10)mmol/L],正常水平为(1.11±0.09)mmol/L;注射PTHrP 5d后3h再次上升[(2.05±0.34)mmol/L],10h后下降[(1.50±0.16)mmol/L].骨吸收在注射3d后的24h明显[(6.839±1.974)mm2],注射5d后更为明显[(22.751±7.090)mm2].结论PTHrP诱导的局部骨吸收动物模型短取材时间以注射3d后的24h为宜,血钙水平的变化呈波动性变化.

  • 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CPC)强化股骨颈空心螺钉扭转刚度的研究

    作者:张旭辉;裴国献;魏宽海;曹飞;魏新建

    目的评价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时添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CPC)对骨质疏松股骨颈扭转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16具股骨上段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组和非强化组.非强化组进行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强化组在进行同样内固定前,先灌入CCPC,置两组标本于NJ-50B型扭转机上,测定扭转10°、30°、90°时的扭转刚度.结果CCPC强化可显著增大空心螺钉扭转刚度,扭转角度为10°时的力矩由灌注前的(5.59±0.27)N·m升至灌注后(5.85±0.26)N·m;扭转角度为30°时的力矩,由灌注前的(6.00±0.15)N·m升至(6.20±0.11)N·m,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压空心螺钉固定骨质疏松股骨颈时用CCPC强化能显著提高扭转刚度.

  • 免疫抑制剂FK506对雪旺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俊;武雷;张振伟

    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增殖速度的提高可大大改善神经移植桥接体的存活率,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影响异体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成败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免疫抑制剂FK506能有效地抑制周围神经同种异体和异种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本综述从免疫抑制剂FK506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及其对雪旺细胞增殖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免疫抑制剂FK506对雪旺细胞的增殖作用,为FK5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腕骨运动学的研究现状

    作者:孟伟正;徐永清

    腕骨运动学的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由初在尸体上的研究过渡到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活体研究.基于尸体上的研究植入不透X线的标记物或者经皮针状物,应用双平面的放射照相术,低频率磁场技术以及从CT图像进行骨的三维重建来跟踪每块腕骨的运动轨迹得到腕骨三维运动信息.基于活体上的研究主要应用CT扫描图像进行骨的三维重建及先进的配准技术来分析腕骨运动学.两种研究方法的结果大部分是一致的,即远排列腕骨为一功能整体,近排列腕骨各骨之间的活动度较大.在尸体上的研究创立了腕骨运动学的基础.活体上的研究与尸体上的研究相比,仅发现了近排腕骨间的较大非平面运动,而且有比较大的个体之间差异.由于这两种方法各存在其局限性,至今仍没有确立腕骨运动学的一个单一模型.本文综述了有关正常腕骨运动学的研究进展.

  • 急性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秦煜

    急性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的急症,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原则已有明确的认识和公认的结论.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和外科处理的时机.本文对急性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物理诊断和仪器诊断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指出临床评估的一些误区,提出正确的监测原则.

  •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

    作者:

    有一些证据表明外科治疗,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或经皮穿针固定(不包括Kapandji穿针),其功能结果优于保守治疗.不过,仍需要大规模的研究和更长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论.

  • 新观念及新技术影响着创伤骨科的发展

    作者:王满宜

    骨折内固定理念的改变、微创手术的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中的使用及循证医学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给创伤骨科领域带来了技术和思想的转变.本文通过对第二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的评述,简要介绍目前创伤骨科领域的发展趋势.

  • 骨折的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作者:张铁良

    骨折的治疗过程包括骨折的诊断、复位、固定与康复.不断发展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及AO骨折四项原则、骨折分型与治疗规范化、个性化等理念,使骨折治疗的疗效不断提高.骨折治疗不仅要考虑生物力学的因素,也要考虑到生物学的因素.而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在临床治疗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既要掌握切开复位技术,也要掌握闭合复位技术,更要重视术后科学的康复指导.

  • 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移植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李彦林;杨浩;韩睿;李世和;李林芝;赵晓霞

    目的观察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部分脱钙骨(PDCB)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4周取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通过常规组织学检测观察4周时三种材料的成骨作用,以新鲜异种骨(FXB)和空白缺损为对照.结果三种材料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s比值在各个阶段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FX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组织形态观察可见新骨贴附三种材料向缺损方向生长.结论三种材料移植早期未引起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且不影响新骨形成,可望用于修复骨缺损.

  • WO-1生物衍生骨支架与成骨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军;杨志明;解慧琪;李秀群;罗静聪

    目的研究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与兔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体外附着规律,为进一步的体内试验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应用同种异体骨、Ⅰ型胶原及WO-1制备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取幼兔的颅顶骨成骨细胞,经培养液体外培养、扩增后,与WO-1生物衍生骨材料联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细胞与材料的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具有天然骨的三维结构;扫描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均显示复合培养的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和孔隙内生长良好.结论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成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磊;于海莹;尹烁;刘伟;曹谊林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成内皮细胞,探索其作为血管组织工程内皮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冲洗大鼠骨髓腔,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按诱导(M199,20%FBS,VEGF 10ng/mL,bFGF2ng/mL)和未诱导(M199,20%FBS)分组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至第二代;免疫细胞荧光分别检测诱导组和未诱导组细胞VWF、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组细胞和未诱导组细胞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表达率;诱导组细胞接种于胶原凝胶中三维培养,观察血管生成能力.结果诱导组原代细胞呈小梭形,5~7d时出现典型的线样结构,P2、P3细胞逐渐成内皮细胞典型铺路石样结构,未诱导细胞未见这两种典型结构;免疫细胞荧光发现,诱导组细胞有VWF、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表达,未诱导组未见明显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三种标记(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在原代时的比例均不到总细胞数5%,经两代培养后,诱导组中阳性细胞率高于35%,未诱导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诱导组(P<0.01);三维培养状态下诱导组细胞集落在胶原内有"出芽式"生长.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套骨髓EPCs分离、诱导培养和表型检测的方法;以VEGF和bFGF为主要诱导因子的诱导体系,对骨髓EPCs成内皮细胞的诱导阳性率达35%~40%,经诱导的内皮细胞有希望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 在体种植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定位及成骨效应研究

    作者:董世武;应大君;糜建红;刘光久;王廷华;羊惠君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支架材料复合,并种植到动物体内后的定位及成骨情况.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SCs,体外扩增后与猪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复合,植入裸鼠背部作为实验组,并以单纯材料植入作为对照组,8周后进行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检查及荧光检测.结果实验组移植物周围部成骨明显,GFP阳性细胞较多;中央部材料降解吸收,GFP阳性细胞少见.对照组成骨较少.结论BMSCs作为种子细胞参与了骨重建,同时GFP示踪是观测BMSCs的一种较好方法.

  • 第二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张力丹

    第二届全国创伤骨科大会就近年来创伤骨科新技术在国内应用进行了大量初期报告,对普及技术进行了长时间病例的总结.来稿数量及参会人数较上届有增加.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比较研究.大会延续了上届大会的成功经验,取得圆满成功.

  •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分类与关节镜下复位固定

    作者:陈国奋;土井一辉;顾立强;裴国献

    目前的桡骨远端骨折分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没有详细描述关节面的解剖改变.基于CT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根据关节面骨块的数目,日本的土井一辉(Doi)教授将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分为3型,即2、3、4块型.此分类法简单但直观准确描述了关节面的结构改变,对关节镜操作非常实用.根据此分类,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的复位固定,以期达到关节面移位小于1mm的复位和固定效果.1992~2003年,91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年龄21~79岁.其中42例为2块型,占46%;34例3块型,占37%;15例4块型,占17%.关节镜用于复位后检查14例,引导克氏针13例,辅助复位固定61例,其中4例改为开放复位内固定.固定方法包括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或钢板、钢板联合拉出钢丝或螺钉,6例单用克氏针,1例单用螺钉.长期的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与其它传统方法相比,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的复位固定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 中国骨科的过去与现在--在第四届华裔骨科学术大会上的卓越成就特别演讲

    作者:冯传汉

    中国骨科起源于医学的两大支,即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孟继懋(北京)、牛惠生(上海)、方先之(天津)等人对中国现代骨科的创建作出了贡献.1937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组,1980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成立.中国骨科发展的主要成就包括断肢(指)再植、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指,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撕脱伤,国产关节置换假体的研制及关节置换技术,严重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与特发脊柱侧弯分类,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及骨巨细胞瘤的研究等.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