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的组合组织修复临床研究

    作者:王剑利;付兴茂;潘朝晖;郭永强;赵雁;杨华山;王成琪

    目的研究解决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减少和减轻足残疾和功能不良率,大限度的恢复足功能和外型.方法对于足背、前足、足跟、踝下等部位单纯软组织缺损,可采用局部转移或旋转皮支皮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游离全厚植皮等方法修复;足底负重区采用预制皮瓣方法解决;前足、足跟及其它跗骨复合组织缺损采用带血管髂骨加皮瓣组合移植重建;内外踝缺损应予以重建.结果247例患者经1.5~5年随访,按美国AOFAS踝-足评分标准:优84例,良107例,可42例,差14例.结论髂骨用于重建再造跖骨缺损尤其是多跖骨缺损、跟骨缺损,稳定且触地面积大、承压小;内外踝可取带筋膜的髂骨和腓骨头重建骨及韧带缺损;组合带血管骨与皮瓣修复缺损,可恢复足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关键词: 创伤 修复
  • 单张X线片法与CT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比较

    作者:杨军林;肖学军;彭成宏;吴锡炳;周倩静;王永胜;李宁;王维;费志军;李佛保

    目的比较单张X线片一次成像测量股骨颈前倾角法与CT法的差异.方法将31例受检者62髋,利用普通透视摄片X线机,使受检者双下肢固定于屈膝屈髋90°,外展60°位,双髋对称,双侧股骨干中轴与骶正中嵴垂直后摄片.测量前倾角,并与CT法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张X线片法与CT法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并高度相关.结论单张X线片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与CT法准确度相同.

  • 经皮插入钢板微创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

    作者:龚伟华;孙月华;朱振安;史定伟;唐坚

    目的介绍一种胫腓骨多段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微创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13例,其中5例为开放性,8例为闭合性.AO分型:42-C2.1型2例,42-C2.2型3例,42-C3.1型5例,42-C3.3型3例.术后不辅以其它外固定,第2天起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例伤口甲级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3周,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85%.结论微创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 Recon交锁髓内钉与加长DHS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比较

    作者:张丛笑;杨明连;刘新房

    目的比较Recon交锁髓内钉与加长DH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其中Recon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7例,加长DHS内固定3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比较两种技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等疗效指标和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DHS内固定相比,髓内钉固定操作的手术时间长、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提前,而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DHS组感染的发生率较髓内钉组高、术中出血量较髓内钉组多;DHS组和髓内钉组手术后内固定失败分别为4例、1例,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分别为4例、1例,远期出现髋内翻畸形的分别为5例、0例;所有病例无脂肪栓塞综合征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Recon交锁髓内钉对转子部及转子下粉碎骨折进行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

  • 跷式骨科牵引架的研制和应用

    作者:方睿才;邵大红;方律;刘伟;许翔英

    目的研制一种一架通用的骨科牵引架.方法在我们发明的跷式下肢骨折牵引架的基础上,结合人体各部位牵引治疗的不同需要,对各构件进行多用途改造设计并新增构件,使其在需要时能重新组成各种类型的牵引架,材料选用金属.结果经6次样机实验与修改,研制出可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牵引的跷式骨科牵引架,结构包括可拆卸和重组的主件(主架,副架,基架)和辅件(L形架、功能扩张板、稳定杆)以及各种连接件等.经102例的住院、门诊和家庭患者的应用,重组功能和疗效均达到了要求,效果满意.结论一台(架)具备全部骨科牵引架功能的装置(跷式骨科牵引架)的设计和制造是能实现的,并能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骨科 器械 牵引架
  • 急诊拇指再造的适应证分析

    作者:眭述平;曾炳芳;范存义;蔡培华;董扬;姜佩珠;于仲嘉

    目的探讨急诊不同类型拇指缺损再造的佳适应证.方法对20例拇指脱套伤和6例无再植条件的Ⅱ类拇指离断缺损的创面进行及时、正确的清创与抑菌处理,并采用以足背动脉-跖背动脉(顾玉东Ⅰ、Ⅱ、Ⅲ型者以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趾背动脉为动脉蒂,顾玉东Ⅳ型者以足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趾背动脉为动脉蒂)-趾背动脉为动脉蒂,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弓、趾背静脉为静脉蒂,游离( )趾皮甲瓣的方法行拇再造.结果26例患者的拇指均成活(1例末节皮缘局部坏死,经换药后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平均随访6.5年,再造拇指功能优11例,良13例,可2例.结论急诊拇指缺失,尤其是拇指脱套伤与不能再植的Ⅱ类拇指离断伤,采用游离()趾皮甲瓣移植修复的方法是佳选择.

  • 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李永刚;吴小涛;庄苏阳;齐新生;王宸;茅祖斌;陈辉;孔翔飞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闭合骨折35例,AO分型A1型11例、A2型17例、A3型7例,对手术情况、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中,优31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94.2%.运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解剖型钢板治疗时创伤小,手术灵活,易取得成功,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失败病例分析

    作者:宋文奇;王鸿雁;于晓雯;罗从风;陆男吉;眭述平;曾炳芳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为提高手术效果提供借鉴.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用DHS治疗手术失败的26例股骨转子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骨折类型、骨骼质量、髋螺钉的位置及骨折复位的质量,分析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在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移位、断裂的26个失败病例中,A3型骨折占69.2%(18/26),A2型骨折占26.9%(7/26),A1型骨折占3.9%(1/26).骨骼质量差(Singh指数<4)的占53.8%(14/26);骨折复位差(移位超过4mm)的占50.0%(13/26);髋螺钉位置差(TAD>25mm)的占53.8%(14/26).结论病例选择不当、骨折复位不良、髋螺钉位置不佳以及骨骼质量差均是DHS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正确的手术指征和精确的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 股部刀刺伤致重要血管神经同时损伤的机制及诊治

    作者:陈滨;王钢;郭刚;朱立军;裴国献

    目的探讨大腿部刀刺伤所致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及坐骨神经同时损伤的机制和诊治.方法4例该类损伤致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及坐骨神经同时损伤患者急诊二期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和神经.利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供的男性虚拟人断层图谱分析了该类损伤的机制.结果除1例外其它患者疗效满意,通过对男性虚拟人断层图谱分析发现自股骨大转子外侧高点以下5cm始股部任何部位均有发生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及坐骨神经同时损伤的可能性.结论刀刺伤后除了正确诊断股血管损伤外,亦要重视对坐骨神经损伤的判断,在修复股血管损伤的同时,小腿同时切开减张是必要的.

  • 半环状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樊晓海;王宏东;高秋明;穆启胜;郭飞

    目的探索股骨转子间半环状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与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转子间半环状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与转子下骨折61例(其中转子间Ⅲ~Ⅳ型粉碎性骨折32例,转子下粉碎性骨折29例).结果61例中58例获6~36个月有效随访,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确实、骨折愈合牢固,关节伸、屈功能满意,未见明显肢体短缩、旋转畸形.结论以股骨转子间与转子下为模板设计的半环状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分布,改变了现有钢板固定偏心性不足,各种髓内针固定造成碎骨片分离的缺点,该钢板对粉碎骨片起到良好的复位、整合作用;它的应用丰富了股骨近端各种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并加以完善.

  • 双翼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李保良;冯贤强;王炳禧;魏思奇;孙永建;方达刚;王建民;王兴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双翼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试验应力分析方法,测定该复位器强度、刚度及抗扭转力,并对临床应用的158例病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该内固定器强度及刚度均达到生物力学要求,术中复位时间较前缩短,158例患者随访6~23个月,无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者.结论双翼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器复位简便、固定可靠,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手术时间且副损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 全髋股骨头假体无骨水泥翻修术的中期疗效

    作者:孙俊英;蒋建农;许其秀;徐耀增;黄立新;董天华

    目的报道采用长柄全干式或半干式多孔表涂股骨头假体加自体植骨行无骨水泥翻修术(RTHA)20例20髋的中期疗效.方法均为首次RTHA的20例中诊断股骨头假体骨水泥固定后松动11髋,无骨水泥固定后松动9髋,其中3例伴假体干端骨折.骨缺损(Mulliken分类):Ⅱ期8例,Ⅲ期12例.手术采用国产仿AML长柄半干式表涂和进口长柄全干式表涂股骨头假体各10例,后者包括Bi-Metric(Biomet,USA)3例、AML(Depuy,USA)4例,REF(Lima,Italy)3例,并取自体髂骨剪成火柴梗状植入假体周围间隙.结果平均随访7年,功能优13例(65%),良6例(30%),尚可1例(5%).X线表现:所有病例股骨近段骨缺损植骨区修复良好,表现为骨皮质增厚,致密.假体呈骨性固定16例,纤维性稳定4例,无1例松动,至今无1例再翻修.术后第1年内,骨性固定组假体下沉均<3mm,纤维性稳定组假体下沉均>3mm,下沉多达6mm,以后未继续下沉.远段假体髓内充填率在骨性固定组均>90%,而纤维性稳定组均<80%.结论采用植骨修复结构性骨缺损,并选用长柄多孔表涂全髋股骨头假体施行翻修术,是获得显著疗效的关键.

  • 动力髁钉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C型骨折

    作者:廖文杰;罗宗富;何春雷;黄希勤;杨平

    目的探讨动力髁钉板(DCS)内固定治疗股骨髁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股骨髁C型骨折的患者行DCS内固定.结果患者骨折于5~10月内愈合,平均6个月.参照Shelboume疗效标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DCS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固定可靠.DCS治疗股骨髁C型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

    作者:刘志刚;于家傲;陈雷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的病因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对我科自1997~2003年间收治的15例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病例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所有病例自觉症状消失,伸腕、伸指肌力恢复至V级,肌电图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恢复正常范围.结论过度牵拉、粗暴操作和钢板卡压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三大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松解可使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 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作者:魏玉坤;黄学先;程良才;陆广仁;刘焯敏

    目的探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7例锁骨中段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并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功能良好.结论重建钛板为锁骨中段骨折首选,效果极佳,可免除二次手术之苦.

  • 关节镜下采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陆俭军;谭海涛;蒙诗景;江建中

    目的评价四股半腱肌肌腱、两股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两股股薄肌肌腱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消失,胫骨后坠征阴性,后抽屉试验阴性.术后1年,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2例,平均积分85±4.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两股股薄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重建韧带强度大,临床效果满意.

  • 钛镍记忆合金钢板固定掌指骨骨折

    作者:吕浩然;刘尚礼;马若凡;李春海;胡宝山;叶伟

    目的评价钛镍记忆合金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36例手部骨折患者用钛镍记忆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21例,指骨骨折14例,掌指骨同时骨折1例.36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3~12个月),根据TAF评分标准,优21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86.1%.畸形愈合1例,所有手术均无感染、骨不连发生.结论记忆合金钢板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诊治体会

    作者:谭仁林;蓝祖秀;杨家林;王照卿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91年1月~2003年10月36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1例血管吻合重建血循环后因肢体损伤严重,广泛坏死而截肢,其余35例全部存活.结论①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诊断明确或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②血管修补缝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术是主要修复方法,血管缺损2cm以上者应行自体静脉移植术;③动脉血管修复的时限可根据伤情及全身情况适当延长.

  • 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作者:夏瀚;张在华;郑军;马维初;李前辉;刘忠良

    目的探讨采用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地复习了8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顺利,桡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克服了传统钢板螺钉内固定的不足,能同时兼顾骨折愈合和损伤桡神经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优越性.

  • 微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掌指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旭宏;鲍丰;丁必成;杨晓东;蔡航;王正明;黄洪斌

    目的探讨微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3月~2003年6月,我们采用微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18例,其中掌骨22个,指骨6个.术后早期自主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6.3周(5~10周),无感染,无骨折再移位,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微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有其独特的生物力学和材料力学特点,应用于掌指骨骨干骨折的治疗,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允许手早期的伸屈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关节僵硬,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内肺栓塞发生的再认识

    作者:张羽飞;王福生;王立德;张卫国;李杰;孙波;陈亚斌

    目的提高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内肺栓塞诊治的再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4例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内肺栓塞诊断流程和治疗结果,并行疗效评定.结果14例中未经治疗死亡3例,接受治疗11例(占78.6%),全部病例均常规行抗凝、溶栓治疗.其中经皮导管介入治疗肺动脉溶栓术6例,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5例.治愈或好转9例(占81.8%),无效死亡2例(占18.2%).死亡病例均经尸检证实.结论必须加强提高对围手术期内肺栓塞的再认识,对围手术期内高度怀疑的肺栓塞,宜"宁信其有,勿信其无".预防是防治围手术期内肺栓塞的好办法.内、外科联合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 自制调节器在股骨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孔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杜奇涛;赵兴伟;王景彦

    目的设计一种调节器,协助股骨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孔定位.方法应用自制调节器协助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孔定位治疗股骨干骨折56例,其中横断骨折18例,粉碎骨折15例,斜形和螺旋形骨折23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25个月,平均14.3个月,其钻孔、交锁成功率达到100%.结论带锁髓内钉配合使用调节器,在应用时无需X线引导,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效果确切,尤为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 三种内固定方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才平;梁再跃;王朝阳;徐云钦

    目的比较130°角度钢板、加压滑动鹅头钉及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以上三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3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功能优良率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结果Gamma钉组疗效好,手术并发症少,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另两组.结论Gamma钉内固定术对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此内固定物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更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带锁髓内钉固定并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

    作者:肖睿;唐强;蔡程;裴富生;刘勇;单旭彬;张孟林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并植骨治疗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对1996年2月~2003年11月收治的47例陈旧性殷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植骨组28例,非植骨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扩髓,静力型固定,根据骨折部位生长情况改为动力型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9例,随访10~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植骨组骨折愈合率为95.6%(22/23),感染率为4.3%(1/2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3个月,非植骨组则分别为62.5%(10/16),6.25%(1/16)和9.7个月.临近关节功能达正常,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能有效控制有害的剪应力,同时对骨折有一定的加压作用,可提供早期坚强的内固定,同时,植骨后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陈旧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 单螺钉微创治疗锁骨外侧Ⅱ型骨折

    作者:农明善;张伟敏;陈俊福;张守红;杜晓栋

    目的探讨锁骨外侧Ⅱ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1998年4月~2002年10月应用单纯拉力螺钉经锁骨、喙突固定,治疗锁骨外侧Ⅱ型骨折15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0个月,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本术式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固定可靠,可作为治疗锁骨外侧Ⅱ型骨折的首选方法.

  • 髂部火器伤并椎管内枪弹异物存留

    作者:农德毅;白宇;庄小强

    目的探讨髂部火器伤并椎管内枪弹异物存留的诊治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例髂部火器伤并椎管内枪弹异物存留患者行急诊腰椎管内金属异物摘除术,并随访疗效.结果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经3年随访,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感觉均恢复正常.结论火器伤所致的脊髓损伤致残率高,伤后宜急诊手术解除弹丸对脊髓的压迫,利于损伤神经的恢复.

  •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四肢管状粉碎性骨折

    作者:李永斌;何忠;王飞龙;陈正;黄永森;廖广宇

    目的探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TiNiSMA)环抱接骨板治疗四肢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按AO分型的B1~C3型37例四肢管状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TiNiSMA环抱接骨板(部分加骨卡环)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1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内固定松脱及折断.结论TiNiSMA环抱接骨板(部分加卡环)治疗四肢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固定可靠;部分C3型骨折注意选择性使用,对中老年患者术后不必二次取出者更适用.

  • 吻合血管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前臂远端尺动脉和尺神经缺损

    作者:王源瑞;贾堂宏;孟祥海;杜伍岭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肠神经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5月~2001年10月,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低位尺神经尺动脉缺损9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84个月,参考Clawson和Seddon氏评价标准,优良率80.41%,其中急诊手术患者优良率为89.74%,Ⅱ期手术优良率为74.14%.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移植术是修复前臂远端尺动脉和尺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神经血管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切取范围大、神经较粗、可折叠.颠倒吻合血管后可同时修复动脉,改善肢体血供,能防止神经坏死,有利于神经修复,疗效肯定.

  • Hoffmann Ⅱ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的初步探讨

    作者:马勇;徐文华;徐屹;姚浩群;雷刚刚;戴闽;宗世璋

    目的探讨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在高能量损伤胫骨近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使用及其效果.方法从2003~2004年收治胫骨近远端骨折患者16例,均采用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治疗.对合并有关节内骨折的病例首先强调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包括韧带复位、经皮撬拨、小切口直视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或Schanz针的终极固定,然后选择理想的入针点置入外固定架Schanz针,C臂监视下调整力线和对位,安装外固定架.结果经过4~20个月随访,平均13.8个月.16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其中15例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正常,1例膝关节伸约5度,屈约30度.2例针道渗出稍多.结论利用间接复位、有限内固定技术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胫骨近远端高能量损伤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三枚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皮安平;丁清和;杨冰;梁笃;孙占东;黄熙谋

    目的探讨在C臂X线机监视下应用微创技术三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临床应用微创技术三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颈新鲜骨折92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89例骨折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不连.骨折愈合率96.7%.结论应用微创技术三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GardenⅡ、Ⅲ型老年性股骨颈新鲜骨折的理想方法.

  •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薄型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增方;杜建春;朱朝晖;李玉椿;张鑫;陈峰

    目的报道临床应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薄型皮瓣的成功经验.方法自2002年10月起,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为蒂切取皮瓣、并将皮瓣的深筋膜和大部脂肪去除后移植5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切取范围大,并可修成薄型皮瓣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DNA微阵矩分析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目的研究成人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老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索人软骨细胞老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1代(P1)至第4代(P4)人肋软骨细胞,观察细胞增殖率,阿利新兰(Alcian blue)法定量检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聚集体(aggrecan)中糖胺多糖(GAGs)含量,RT-PCR分析Ⅰ、Ⅱ型胶原及aggrecan基因表达量,以观察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并采用DNA微阵矩技术对P1及P4软骨细胞表达差异的基因进行比较分析,P1及P4人肋软骨细胞基因表达水平差异≥2倍时,被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P4软骨细胞从细胞增殖率,细胞中GAGs含量,Ⅱ型胶原及aggrecan基因表达量分析均明显低于P1软骨细胞(P<0.01).在1000点的含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应激反应蛋白基因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芯片分析中,P1及P4间存在差异的基因共36个,其中在P4中下调的基因11个,主要为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转录因子等,而在P4中上升的基因共25个主要为蛋白酶类、炎症因子及凋亡相关基因等.结论P4软骨细胞呈现老化特征.通过DNA微阵矩技术发现P4老化细胞中基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下降,而降解酶类基因表达上升,致细胞外基质减少;且细胞增殖有关基因表达的减少及凋亡因子的增加,老化细胞增殖率下降.

  • 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模式的三维重建

    作者:李绍光;顾立强;邵岩

    目的在组织学切片基础上,应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的三维图象,以期指导临床臂丛与尺神经损伤后的显微修复,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手内肌功能的恢复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制作尺神经连续断面组织切片,AchE组织化学染色,将切片转化为数字图象,人工判断功能束组性质,图形处理软件配准后,采用体数据场轮廓线表面重建方法,应用VC语言编制三维图象存储构建程序,在程序中重建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的三维图象.结果在程序中实现了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的三维重建.对重建的各神经功能束的外表面进行三维显示,实现人机交互的任意三维旋转、任意断面切割.通过对感兴趣的显示对象(神经干和各束组)的选择,可以在同一三维空间同时显示任意神经功能束组的立体结构,结果反映出它们的在空间位置上的结构、毗邻关系和走行.通过与显微解剖结果对照,发现其显示图象与解剖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构建的尺神经功能束组的三维图象,能较真实的反映束组的走行分布情况,对临床医生理解神经内部结构,设计手术方案和在术中对照束组的分布方位调整手术方法有积极的作用.

  •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病理变化

    作者:赵程;王成琪;周继红;孙新君;张伟旭;刘大维

    目的了解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3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行左侧后肢缺血8h(右侧为对照),于再灌注后1d、3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取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组织,行大体、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照侧肢体关节软骨表面平整,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肢体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关节软骨细胞变性、坏死,排列紊乱,数目减少,软骨表面"垄沟"变浅;4周、8周软骨表面粗糙,表层细胞脱落;12周软骨表面溃疡形成,胶原暴露,同时可见新生的软骨细胞.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关节软骨细胞损伤,软骨形态发生变化,与术后慢性关节炎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德全;张伯松;刘洪波;高志强;龚晓峰;毛玉江;王满宜

    目的明确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清创术后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的可行性,了解在感染的环境条件下,开放松质骨植骨愈合的组织病理变化过程.方法新西兰白兔62只,制备双侧桡骨中段骨折,骨折端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感染性骨折模型,4周后经过X线片、病理、细菌培养来确定是否为感染.将确认为感染性骨折的47只兔,一侧桡骨行清创术并制造长度为1cm骨折端骨缺损,一期行自体松质骨植骨,伤口开放不闭合.另一侧桡骨不植骨为对照组.于第3、7天,第2、4、6、8、10、12周摄X线片,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学变化.术后14周处死剩余兔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组织病理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植骨术后第3、7天病理示绝大部分植骨条坏死.2周显示有新生骨痂生长.4周骨折愈合率:植骨组为20%,对照组为7%.6周骨愈合率分别为60%和20%.8~12周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7%和67%.组织病理学显示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均可见缺损部位的炎症灶内有新骨形成和对松质骨条的替代过程.感染率:植骨组为13%,对照组为7%.骨痂面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期开放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腰骶丛神经的断层解剖学及可视化初步研究

    作者:张元智;顾立强;原林;黄文华;尹博;谢颖涛;张景僚;林晓岗

    目的观测"虚拟中国人"(Virtual Chinese Human,VCH)Ⅰ号女性腰骶丛神经连续横断面的走行,建立腰骶丛神经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虚拟中国人女Ⅰ号(VCH-F Ⅰ)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腰骶丛神经的构成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应用Amira 3.1(TGS)软件对腰骶丛神经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在VCH Female Ⅰ的骨盆薄层断面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了腰骶丛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和盆腔的其它结构,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的反映腰骶丛神经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VCH Female Ⅰ号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腰骶丛神经断面解剖,为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形态学依据.

  • 可吸收聚酰胺交锁髓内棒治疗长骨干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远良;徐栋梁;谭本前;曾宪尚;李佛保

    目的探讨可吸收交锁髓内棒在增强抗折、抗旋转和分离移位、减少成角畸形的程度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聚酰胺髓内棒改进成交锁髓内棒以固定犬胫骨干骨折,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可吸收交锁髓内棒与金属材料固定骨折后两组间早期负重活动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只用石膏外固定4周,"可吸收交锁髓内棒"组除1例外全部自行进行早期负重活动.44.4%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后愈合,另44.4%骨折能达到成角在10°以内愈合.结论"可吸收交锁髓内棒"有较好的固定犬胫腓骨骨折作用,抗折弯、抗旋转和分离移位作用,能减少成角畸形的程度、缩短辅助外固定的时间.

  • 从骨折愈合论理论医学的萌芽

    作者:刘振东;马梦然;张志诚

    理论医学的萌芽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已经为理论医学的萌芽奠定了基础.理论医学以生命中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规律为使命.只有站在理论医学的角度,才能解开骨折愈合机制之谜.初始骨痂反应(PCR)是骨折愈合的基本事件,骨折愈合是PCR的重复与过修复的积累.骨折愈合的病理过程与骨改建的生理过程有着极其相近的细胞分子机制,这个理论称为骨折愈合的一元论学说.

    关键词: 骨折愈合 理论医学
  • 生物材料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应用

    作者:段小军;杨柳;周跃

    血管生成是组织再生的必要条件,促进血管生成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地开始应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而且正在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前沿.治疗性血管生成要求血管生成因子能够在缺血区域中以持续、稳定、局限的低剂量释放,而生物材料作为因子的缓释载体将有效的解决此难题.这些生物材料对调节因子的稳定、活性、释放、分布等有着重要作用.来源于天然材料的包括:胶原与明胶、纤维蛋白、藻酸盐、壳聚糖、琼脂糖等;而来源于人工合成的材料主要为: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的共聚物、聚乙二醇水凝胶以及其它可吸收材料.新的改良材料不仅可以维持因子活性,而且其有效释放将与局部组织愈合再生过程相协调.

  • 骶髂复合体及骶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徐荣明;冯建翔;朱文杰;马维虎

    随着对骨盆生物力学及解剖学认识的深化,近年来国际上更加重视骶髂关节整体结构的生物力学,骶髂复合体的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在骨盆的功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骶髂螺钉内固定成为较优越的固定方式.

  •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

    作者:

    有些证据表明,锁骨中段骨折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可以获得成功,但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更少.数据多数来自病例组研究,因此还需要对比研究来证明这些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手术治疗
  • IGF-1和bFGF对藻酸盐微球中兔耳弹性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和基质合成的影响

    作者:陈书军;裴国献;毛天球;侯锐;陶凯;陈富林

    目的利用藻酸盐微球体外培养兔耳弹性软骨细胞,观察IGF-1和bFGF对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效果.方法酶消化法从兔耳获取软骨细胞,与1.2%藻酸钠混合,细胞浓度107/mL,经注射器滴入102mM的CaCl2溶液,形成软骨细胞/藻酸钙凝胶微球,用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对照组不加生长因子,实验A、B和C组分别加入25ng/mLIGF-1、50ng/mL bFGF和25ng/mLIGF-1+50ng/mL bFGF,14d后终止培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微球中的细胞DNA和GAG总量.结果对照组、IGF-1组、bFGF组和IGF-1+bFGF组单个微球的DNA总量分别为3.5μg、3.6μg、6.6μg和6.2μg,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GF-1组的DNA含量与对照组之间、bFGF组和IGF-1+bFGF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IGF-1+bFGF组与对照组、IGF-1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DNA含量明显增加.GAG含量为15.5μg、23.8μg、29.0μg和38.9μg,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IGF-1和bFGF对软骨细胞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方面,IGF-1可以提高细胞的GAG合成总量,但并不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而bFGF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增殖方面,IGF-1和bFGF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好于因子的单独应用,细胞增殖明显增加,GAG的含量也明显增加,表明不同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更为理想的软骨形成条件.

  • 三种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即时稳定性影响的三维运动研究

    作者: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赵卫东;艾福志;黄文华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8具人尸体新鲜腰椎3、4节段标本,模拟后路双侧植入3种椎间融合器.实验分4组7个状态:①对照组(完整标本,Intact),②螺纹状融合器组(Interfix),③空心箱形融合器组(SynCage),④实心箱形融合器组(Prospace),后3组再分别固定椎弓螺钉钢板.随机安排每个标本的融合器植入顺序.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不同状态的三维六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结果各融合器的前屈运动范围与完整状态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融合器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17).在后伸运动上,各融合器组较完整状态组以及各融合器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25).侧屈方向,各组融合器的植入均明显提高了稳定性(P<0.01),不同融合器之间未表现有明显差异(P=0.15).不同融合器组在旋转运动时的ROM均较完整状态明显增加(P<0.01),同时Interfix组与其它2组融合器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别(P<0.01),Prospace和SynCage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58).后路固定椎弓螺钉钢板后,腰椎各向ROM值均较单纯的融合器固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3种融合器之间在除外旋转运动的所有方向的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单独运用3种椎间融合器均无法在所有方向上达到与完整节段一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合使用后路椎弓螺钉钢板后腰椎节段的稳定性可明显提高.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