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创伤性足下垂

    作者:豆勇刚;黎健伟;王博炜;林庆荣;覃承诃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创伤性足下垂畸形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35例胫骨行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因伤创等因素并发足下垂畸形且应用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34.0岁;右侧16例,左侧19例.矫治前均有轻至中度的垂足畸形,佩戴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通过比较足踝矫治前、矫治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矫治效果.结果 28患者术后获10 ~ 25个月(平均1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6个月的背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因损伤严重、年龄、依从性差等因素矫治效果不明显.28例患者中均无出现压疮、血管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足下垂畸形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术后出现的足下垂畸形,是个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 Pilon骨折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杨帆;王满宜;刘亚波;田轩

    目的 分析pilon骨折患者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D-Dimer和Fib浓度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单发闭合性pilon骨折予以B超和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117例,根据是否行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分为急诊外架固定组(18例)和无急诊外架固定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DVT的发生率及D-Dimer和Fib的浓度. 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2例(10.3%)被证实有DVT.且全部为无急诊外架固定组,发生率为12.1% (12/99),而急诊外架固定组患者DVT的发生率为0.无急诊外架固定组的平均D-Dimer浓度(620.6 ±228.7) μg/L高于急诊外架固定组(331.5 ±39.7)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597).无急诊外架固定组的平均Fib浓度(378.6±16.6) mg/dL高于急诊外架固定组(290.2±64.4) m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2,P=0.068).结论 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对pilon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有影响,对D-Dimer和Fib浓度无影响.

  • 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亚急性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马田成;王林;李天清;冯亚非;马翔宇;马真胜;桑宏勋;雷伟

    目的 探讨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亚急性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亚急性期(≥5 d)胸腰段(T11至L2)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年龄21 ~44岁,平均33.5岁;骨折部位:T112例,T125例,L111例,L26例.均采用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和术后12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局部后凸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与术后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3.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DI、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中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中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亚急性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 吻合血管的骨瓣移植治疗Cierny-MaderⅢ、Ⅳ型胫骨骨髓炎

    作者:任义军;严立;胡锐;易新成;丁凡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骨瓣移植治疗Cierny-MaderⅢ、Ⅳ型胫骨骨髓炎的疗效. 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7例;年龄16~61岁,平均42.1岁;均为创伤后所致骨感染,治疗周期18个月至12年;Cierny-Mader分型:ⅢA9例、ⅢB型6例,ⅣA型10例,ⅣB型3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后分别切取带血管腓骨移植7例,带血管腓骨骨皮瓣10例,带血管髂骨瓣移植11例修复胫骨骨缺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个月至4年(平均32.3个月)随访,骨皮瓣全部存活.3例患者窦道延迟愈合,1例再次窦道形成.根据Paley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优良评分标准,骨性结果功能均为优良.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评价标准:优21例,良7例.结论 Cierny-MaderⅢ、Ⅳ型胫骨骨髓炎行病灶彻底清创后,应用吻合血管的骨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个体化重建钢板在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勐;郭永明;张朝;刘重;石宇;杨亚龙;郑文;魏媛媛

    目的 探讨个体化重建钢板在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涉及距跟关节的跟骨骨折的46例(51足)患者资料行回顾性研究,男35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35岁;左足24例,右足17例,双足5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30足,Ⅲ型21足;行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根据骨折情况个体化剪裁塑形重建钢板并行内固定,必要时结合空心钉固定.比较手术前、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 ~14个月(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钢板松动、外露等并发症.术后3d和6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31.70°±5.50°、122.10°±6.79°)和(30.95°±3.47°和122.49°±4.83°)]与术前(6.14°±1.58°、91.63°±4.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于术后6个月时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评定:优38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92.2%. 结论 应用个体化重建钢板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较好地复位骨折并行坚强内固定,减少切口并发症,有利于早期锻炼,值得推广.

  • 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观察

    作者:沙漠;徐新如;陈波杰;郭长勇;胡鹏;高建廷;伍磊;丁真奇

    目的 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时伤椎椎弓根断裂情况、伤椎压缩程度进行影像学观察,并分析其发生的关联性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共211例,统计的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发生节段、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影像学资料(CT及正、侧位X线片).分析椎弓根断裂情况(椎弓根完整、单侧断裂、双侧断裂)、伤椎压缩程度(压缩≤1/2、>1/2)与性别、年龄、发生节段、脊髓损伤ASIA分级的关系.结果 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椎体215节段,其中完整椎弓根、单侧椎弓根断裂、双侧椎弓根断裂分别有134(62.3%)、60(27.9%)、21(9.8%)节段;伤椎压缩程度≤1/2、>1/2分别有156(72.6%)、59(27.4%)节段.伤椎压缩≤1/2时椎弓根断裂发生率为18.9%,伤椎压缩>1/2时椎弓根断裂发生率为36.4%;性别、年龄段、损伤节段在椎弓根断裂情况、伤椎压缩程度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ASIA分级在椎弓根断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且椎弓根断裂越严重,脊髓损伤越严重,存在线性相关(x2=12.190,P=0.000,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0.187,P=0.006);脊髓损伤ASIA分级在伤椎压缩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23,P=0.318),脊髓损伤ASIA分级在椎弓根断裂情况联合椎体压缩程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22,P=0.001). 结论 性别、年龄段、节段分布与椎弓根断裂及伤椎压缩程度无关;但伤椎压缩程度越大,椎弓根断裂越严重;椎弓根断裂越严重,脊髓损伤越严重.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 后方单侧截骨入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

    作者:王辉;马雷;张迪;杨大龙;孙亚澎;丁文元

    目的 探讨后方单侧截骨入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固定矫形术(PUVCR)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 方法 自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共49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UVCR组(接受PUVCR,23例)和后路椎体切除术(PVCR)组(接受PVCR,2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疼痛评分的缓解程度. 结果 与PVCR组比较,PUVCR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后凸cobb角的矫正度和术后1年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疼痛评分缓解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PUVCR可取得与传统截骨方式相同程度的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但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截骨术
  • 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崔冠宇;田伟;刘波;袁强;张贵林;何达;孙宇庆

    目的 通过与直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评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 MA)骨水泥强化伤椎的上、下椎体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 比较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应用PMMA骨水泥强化伤椎的上、下椎体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5例(强化组)与直接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直接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疼痛缓解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丢失、椎管内占位等参数.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7.5个月的随访.和直接组相比,强化组的手术时间稍长,但是术后住院时间、腰背痛缓解时间、自主翻身及下床活动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7d、3、6、12、24、36个月的VAS评分、后凸cobb角、ODI、伤椎前缘椎体高度丢失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直接组相比,强化组患者术后7d、3、6、12、24、36个月的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椎体高度丢失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术中神经损伤、肺栓塞、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直接组有5例患者因内固定松动、患者出现腰背痛症状而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结论 和直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PMMA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疼痛轻、功能恢复好、骨折复位、后凸矫形好,并能防止矫形丢失,是更为理想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 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Genant 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

    作者:张正平;昌震;赵勤鹏;曹子君;黄琳红;王栋琪;许正伟;刘团江;郝定均

    目的 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观察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强化复位组(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30例)和传统组(采用PKP治疗,2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 24个月,平均21个月.与传统组比较,强化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伤椎骨水泥用量多、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复位组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较传统组恢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3个月、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PKP来说,对于塌陷、成角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骨水泥强化复内固定联合PVP可能是一种更可靠的治疗措施.

  • 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训练后脉冲电流刺激肝区对其血清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黄涛;杨澜波;陈勇;黄昌林

    目的 通过脉冲电流经皮刺激有氧和无氧训练疲劳运动员肝区,观察体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活性(T-AOC)及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训练经皮刺激肝区对其血清学自由基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某体育学校160名的健康汉族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有氧训练对照组(A组)、无氧训练对照组(B组)、有氧训练刺激组(C组)和无氧训练刺激组(D组),每组40名,建立训练疲劳模型,刺激组于每天下午体能训练结束后休息20 min,给予肝区中频脉冲的电流刺激.所有运动员于测试前和第1、3、5周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GSH-Px、SOD、T-AOC、MDA的变化.结果 训练前各检测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GSH-Px活力第1周A组<B组=C组<D组(P<0.05);第3、5周A组=B组<C组<D组(P<0.05);SOD活力第1周A组<B组=C组<D组(P<0.05);第3、5周A组=B组<C组<D组(P<0.05);T-AOC活力第1周A组<B组<C组<D组(P<0.05),第3、5周A组=B组<C组<D组(P<0.05);MDA含量第1周B组>A组>C组=D组(P<0.05),第3、5周A组=B组>C组>D组(P>0.05).结论 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员肝区可以提高血清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机体自由基的消除;对无氧训练疲劳恢复明显优于有氧训练.

  • 微创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AO分型A3型腰椎骨折

    作者:陈云生;陈荣春;游辉;郭朝阳;钟红发;张树芳;刘宁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MI-TPLA)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AO分型A3型腰椎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MI-TPLA进行椎管减压、伤椎内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7例伴有神经损伤的A3型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6例;年龄21 ~ 63岁,平均45.7岁.骨折椎体:L17例,L26例,L3 3例,L4 1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5例.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测量手术前、后腰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测量并计算伤椎椎管横断面的正中矢状径残余率和椎管面积残余率.结果 1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156.7 min(120 ~200 min),手术出血量平均为280.9 mL(100 ~450 mL).术后随访24个月,腰椎cobb角由术前26.8°±3.6°矫正至术后24个月2.6°±1.7°(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56.3%±14.6%恢复至术后24个月93.7%±6.0%(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残余率及椎管面积残余率由术前52.8%±4.4%和52.3%±7.6%改善至术后24个月96.3%±2.3%和82.9%±12.1%,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的术后24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1例,D级7例,E级8例. 结论 MI-TPLA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A3型腰椎骨折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手术治疗成人足舟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薄占东;花奇凯;罗高斌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成人足舟骨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式和疗效. 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舟骨关节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例成人舟骨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例,女7例;年龄32 ~ 60岁,平均42岁;按Maceira分期: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3例,Ⅴ期1例;6例行距舟-舟楔关节融合术,2例行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1例行三关节融合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获12 ~ 18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患足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患足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 ~ 17周(平均14.6周);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为80分,其中优1例,良7例,可1例.术后1年患足的足长度[(15.5±0.8) cm]、足弓高度[(18.6±0.9) mm]、内侧纵弓顶角(119.2°±6.4°)分别与术前[(14.3±0.9) cm、(10.2±0.7) mm、136.5°±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成人足舟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根据术前及术中评估舟骨及相关联的关节病变累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金属内植物表面微螺纹联合微弧氧化处理对其在骨质疏松条件下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杨峥;石磊;王陵;郭征;雷伟;张扬;李小康;裴国献

    目的 观察经过表面微螺纹复合微弧氧化处理的内植物能否提高其在骨质疏松(OP)绵羊体内生物学表现. 方法 选用6只成年雌性绵羊,建立OP模型.分别于每只绵羊右侧髂骨植入6枚内植物,分为3组,每组2枚.A组:表面未处理组;B组:微螺纹处理组;C组:微螺纹加微弧氧化处理组.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并随机选取3只绵羊在其左侧髂骨分别植入6枚内植物,每组2枚,作为力学实验0点对照.取材标本进行大推出力实验、Micro-CT检测以及组织学分析. 结果 植入绵羊髂骨3个月后,各组的大推出力和能量吸收值均较0点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大推出力和能量吸收值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检测显示C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组织骨密度均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显示C组的新骨形成率和骨接触率均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微螺纹复合微弧氧化处理内植物,有利于提高内植物在OP条件下的生物学表现,增强内植物的稳定性.

  • 下胫腓联合断裂对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董伟强;余斌;白波

    目的 探究踝关节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断裂和全部断裂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用6具成年健康新鲜踝关节,建立3组模型:A组: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联合完好作为正常组;B组:把A组下胫腓联合前韧带切断,作为下胫腓联合部分损伤组;C组:把B组标本下胫腓联合完全切断;作为下胫腓联合完全断裂组;把6具踝关节按A→C顺序分别入组并置入电子压力传感器,置于生物力学机上分别在背伸10°、内翻20°、外翻20°、跖屈20°、中立位5种状态下加载,记录和比较各组标本踝关节的峰值压力,以及峰值压力主要部位. 结果 在各种状态下应力A组<B组<C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在中立位、背伸10°位、跖屈20°位主要受力位置较A组有向外增大趋势,C组较B组更为明显. 结论 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断裂和下胫腓联合完全韧带断裂会增加踝关节应力,后者增加更为明显;而且两种情况下受力主要位置有向外增大趋势,后者增大更明显.

  • 骨骼肌系统中不同组织之间的界面构建研究进展

    作者:李宏国;孙立国;朱小燕;张金海;薛英森;刘鑫成;范宏斌

    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材料相连,其界面往往是力学薄弱点.而人体骨骼肌系统中不同组织的界面如骨-软骨、骨-韧带却异常牢靠,这与界面的组织结构、生化特性和力学性能密不可分.界面的特殊构成可以使应力逐渐过渡,从而将应力集中小化.目前,骨骼肌系统中不可完全再生的组织如前交叉韧带、软骨等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的挑战性难题.组织工程技术和再生医学的飞速发展为治疗此类疾患带来希望.然而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只注重肌腱、骨、软骨等单一组织重建,修复效果有限.而临床上的软骨损伤不仅局限于软骨层,还包括软骨下骨的损伤,因此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修复软骨层的同时,必须考虑软骨和软骨下骨复合修复[1].

    关键词:
  • 改良关节镜前内侧入路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内踝移位骨折

    作者:汪国栋;孟乘飞;陈磊;刘曦明;魏世隽;王威

    目的 探讨采取改良关节镜前内侧入路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伴有内踝移位骨折的踝关节损伤的疗效. 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8例伴有内踝移位骨折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1例,女17例;年龄23~59岁,平均35.8岁;左侧16例,右侧22例.内踝移位骨折采取改良关节镜前内侧手术入路治疗,于胫前肌腱与大隐静脉之间进入,切口长1.5~2.5 cm,采用克氏针或空心钉经皮固定. 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 ~ 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 ~ 16周,平均12.3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优22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7%. 结论 对于内踝移位骨折,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有限切开既能直视观察关节面复位情况,又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感染风险、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 可吸收钉板系统治疗踝关节骨折

    作者:王俊芳;王琼;张成玉;程力;顾晓峰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钉板系统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2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6例;年龄21 ~52岁,平均33.2岁;左踝8例,右踝12例.三踝骨折7例,内外踝骨折10例,单纯内踝骨折3例.均采用Inion可吸收钉板系统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足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连续X线检查未见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足AOFAS踝-后足功能疗效评定: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感觉障碍,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切口局部迟发性炎性反应.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应用可吸收钉板系统治疗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疗效可靠.

  • 探讨旋前方肌缝合与否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的原因

    作者:李当科;吕夫新;孙正考;李晓辉

    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旋前方肌缝合与否对腕关节功能疗效无明显影响的原因.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6例,女31例;年龄29 ~ 73岁,平均56岁;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7例,B3型14例,C1型10例,C2型26例,C3型30例.第一次手术旋前方肌修复者49例,未修复者38例.所有患者二次手术行内固定物取出时同时解剖旋前方肌,行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测量肌肉厚度.结果 旋前方肌未缝合组患者几乎无肌纤维存在,肌肉完全瘢痕化.缝合组患者旋前方肌明显萎缩并瘢痕增生及纤维化,肌纤维疏松变细,数量减少,缝合组患者肌肉平均厚度约4 mm(含瘢痕成分).未缝合组患者旋前方肌较缝合者粘连重.病理检查示肌纤维减少,瘢痕化.缝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CT测量发现旋前方肌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小,肌肉萎缩. 结论 旋前方肌缝合与否均造成旋前方肌瘢痕化,肌肉功能大部分丧失或丧失,加上旋前圆肌代偿,故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 偏向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作者:黄威;蔡贤华;徐峰;黄勇;康辉;李彦锦;曾晶山;李超

    目的 探讨偏向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D'Alonz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新鲜Anderson-D'Alonzon 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8 ~60岁,平均37岁.Ⅱ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椎后脱位患者18例,合并寰椎前脱位患者10例,未见明显寰枢椎脱位患者30例.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10例,D级29例,E级19例.其中行偏向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8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患者40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 20个月(平均15个月),行偏向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患者骨折均在术后3~4个月内愈合;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患者有2例在术后7个月时骨折仍未愈合,改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再次手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其余38例齿状突骨折均在术后2.5~3.5个月内愈合.术后12个月56例患者颈椎旋转功能未见明显受限,两种不同术式患者术后颈椎旋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按照ASIA分级:C级3例,D级16例,E级39例. 结论 偏向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均为Ⅱ型齿状突骨折治疗的有效方式,Ⅱ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椎后脱位时可采用偏向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 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结合体外数字定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作者:汤长华;杨惠林;曹晓建;殷国勇;张晓慧;周晓宇;张杰;李志胜;冯国新

    目的 探讨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46~84岁,平均63岁;损伤节段:T12 4例,L1 7例,L2 2例,L3 2例,L4 1例.结果 术后X线片示椎体定位无误.所有患者术后获3 ~ 24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5±0.8)分恢复至术后1周(1.1±0.3)分,并维持稳定;cobb角由术前16.4°±3.5°恢复至术后1周3.1°±2.2°,并维持稳定;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74.8%±6.8%恢复至术后1周91.3%±6.9%,并维持稳定,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峰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殷兵;董天华;田野;陈伟;王海立;刘松;孙家元;刘磊;张英泽

    目的 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肩峰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间肩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 共诊治肩峰骨折136例,占同期肩胛骨骨折的12.71%,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11%.男113例,女23例,男女比为4.91∶1.骨折按年龄段分布高发年龄段为31 ~ 40岁(30.88%);骨折按Kuhn等分型,高发类型为Ⅰ区Ⅰ型(58.82%).A、B组均为68例,分别占同期肩胛骨骨折的11.43% (68/595)和14.32% (x2=1.985,P=0.159).A、B组组男、女比分别为5.18∶1和4.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2,P=0.819);两组高发骨折类型均为Ⅰ区Ⅰ型,分别为57.35%和6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727). 结论 肩峰骨折占肩胛骨骨折的12.71%,占全身骨折的0.11%,多发生于31 ~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高发骨折类型为Ⅰ区Ⅰ型骨折.前、后5年相比肩峰骨折性别、年龄构成比及骨折类型分布等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肩峰 骨折 流行病学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楔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海立;孙涛;朱燕宾;陈伟;赵海涛;孙然;王娟;殷兵;孙家元

    目的 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楔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楔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楔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 共诊治成人楔骨骨折患者307例(309侧),男213例(214侧),女94例(95侧),男女比为2.27∶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 30岁(24.76%),单块楔骨骨折按AO分型,高发骨折类型为85-A1型(65.63%).A组患者134例(135侧),男女比为2.44∶1,平均年龄为(37.4±13.7)岁;B组患者173例(174),男女比为2.15∶1,平均年龄为(41.4±13.1)岁.两组患者男女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7,P=0.612),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0).A、B两组单块楔骨骨折高发类型均为85-A1型(56.74%、62.30%),B组85-A1、85-A2、85-A3型构成比均低于A组,但B组85-B1、85-B2、85-B3型的构成比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楔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单块楔骨骨折高发类型为85-A1型.前、后5年相比,男女比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后5年平均年龄、单块B型楔骨骨折构成比增高.

  • 患者告医生医院,反被判赔250万!

    作者:

    当遇到医患纠纷对簿公堂,我国医院的败诉率极高.而且,有时候虽然赢了官司,却还是要被“人道主义赔偿”.而近新加坡的一起医疗纠纷诉讼判决结果,不由得让国内医院和医生们羡慕——这位患者告医院败诉,赔偿医院和医生共54万新元(约合250万元人民币).据CHANNEL NEWSASIA日前消息,一位54岁的新加坡患者蔡先生,由于急性椎间盘突出导致瘫痪,于2007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SGH)接受脊柱手术,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于是,他在2012年10月对主刀的骨科医生岳伟门(音)和SGH医院提起诉讼,声称医院和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存在疏忽.

    关键词: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

    作者:

    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前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在过去的42天里,该国没有再出现新的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称,利比里亚疫情的结束对这个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该国是遭受埃博拉疫情影响为严重的国家,死亡病例多.在2014年8月和9月疫情传播高峰期间,利比里亚每周报告的受感染病例在300至400例之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战胜埃博拉疫情的决心从未动摇.该国医护人员克服个人防护装备及培训不足等困难,坚持治疗患者.

    关键词:
  • 动物与儿童的唯美相遇

    作者:

    关键词:
  • 大自然和时装

    作者:

    关键词:
  • 第六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

    作者:

    2015年5月29-31日,“第六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工作委员会、中国香港骨科医学会、中国澳门骨科学会、中华骨科交流学会(中国台湾)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中华骨科网、骨科在线联合承办,Asia Club协办.大会主席为本刊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组长裴国献教授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张英泽教授.

    关键词:
  • 全球首个人工生物工程角膜发布

    作者:

    由中国科学家团队自主研发的生物工程角膜产品近日在北京发布,有望解决中国人体捐献角膜大量缺乏的临床困境,为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主要由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与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联合开发,并于4月底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据中国再生医学集团决策委员会主席关国亮介绍,“艾欣瞳”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高科技人工角膜产品,该产品完全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已经建成了产业化的规模生产基地.

    关键词:
  • 科学家有望开发新一代中药抗疟药

    作者: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20日说,他们破解了传统中药常山的抗疟机理,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疟药.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中药常山是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在中国用于治疗疟疾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但其毒性较大,临床应用受限.负责研究的哈佛大学助理教授拉尔夫·马齐切克指出,常山可能是古老的抗疟药,基于常山活性成分常山碱开发的一些合成化合物如常山酮的抗疟效果与青蒿素一样好,但人们并不清楚其作用原理,也不了解怎样减轻它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对其进一步利用.

    关键词: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