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

    作者:赵春鹏;曹奇勇;孙旭;李宇能;杨明辉;吴宏华;朱仕文;吴新宝;王满宜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评价预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0例髋臼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为14~64岁,平均40.6岁.8例患者在内固定术后2周内发生手术区域感染,2例患者在内固定术后超过3个月出现感染症状.急性浅层感染1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急性深层感染7例,慢性深层感染2例,均采用切开扩创、敏感抗生素载体置入并配合静脉抗生素治疗. 结果 1例急性浅层感染患者VSD治疗9d后去除吸引装置,感染症状消失.6例患者感染控制后骨折正常愈合;4例患者在感染控制后,关节结构损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患者术后获6 ~ 54个月(平均25.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2 ~ 92分,平均74.8分. 结论 对于髋臼骨折术后急性浅层感染,V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深层感染,可以早期反复扩创,敏感抗生素载体置入控制感染,保护关节功能;对于难以控制的感染和慢性感染伴有关节结构损毁患者,可以一期反复清创并结合敏感抗生素间隔物置入治疗,待感染控制满意后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股骨距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甄平;周胜虎;李旭升;刘军;张浩强;常彦峰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有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例合并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为45 ~ 67岁,平均53.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B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1例.8例均合并有晚期股骨头坏死:5例为缺血性坏死,按Ficat分期:Ⅲ期1例,Ⅳ期4例;3例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按Tonnis分期均为Ⅲ期.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后取出坏死股骨头,将股骨距下移复位,利用生物柄假体的顺行击入使股骨距实现压迫复位与固定.末次随访时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患髋功能. 结果 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5.5个月(12~45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达骨性固定.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2.3分(89 ~ 98分),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假体柄移位及断裂、骨溶解、脱位及关节不稳等并发症. 结论 对于合并有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解决了骨折固定与坏死股骨头置换的问题,能较快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 Pauwels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加防旋螺钉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王维;杨军;顾海伦;李建军;丁立峰;王湛

    目的 比较Pauwels空心螺钉(PCS)与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加防旋螺钉(DHSA+ AS)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内固定治疗的46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DHSA+AS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9.2±8.2)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18例.PCS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8.7±6.2)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Ⅳ型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 结果 DHSA+ A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4.0±7.3)min]显著长于PCS组患者[(46.3±5.4)min],术中出血量[(102.3±10.5)mL]显著多于PCS组患者[(77.4±9.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A+ AS组和PCS组患者术后分别获(14.1±1.6)、(13.7±1.2)个月随访.DHSA+ AS组和PCS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 (3/25)、4.8%(1/2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83.6±5.4)、(85.1±5.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在良好的复位前提下,DHSA+ AS与PCS都是良好的内固定选择;且后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前拯;部志军;于彩霞;徐小东;王立强;陈瀛;刘成刚;林朋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120例80岁及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5.2岁(80 ~ 97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72例,Ⅳ型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1d.根据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影响假体周围骨折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6.1个月(13 ~48个月)随访.共11例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9.2%(11/120).与无骨折组比较,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既往骨折发生率更高,生物型假体类型更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268,95%CI(1.059,1.517),P=0.010]、生物型假体[OR=0.072,95% CI(0.008,0.625),P=0.017]是假体周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较高.高龄和置换类型中生物型假体是影响假体周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 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植入治疗内侧柱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买买提艾力·吐尔逊;曾浪清;陆叶;陈圣宝;朱昱;王宇辰;汪秋柯;刘一飞;陈云丰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内侧柱粉粹性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同种异体腓骨髓内植入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植入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48例内侧柱粉粹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64.3岁(33 ~ 87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20例.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评分、SF12健康调查量表评分,以及术后肱骨头高度丢失、肱骨头内翻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48例患者术后获12 ~30个月(平均16.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48例患者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83.3分(67 ~98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平均为18.9分(6.6 ~49.9分),SF12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平均为82.8分(56~ 98分).术后肱骨头高度丢失平均为1.2mm(0.1~3.4 mm),肱骨头内翻角度平均为3.1°(0.1°~9.1°).术后5例(10.4%)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复位丢失,4例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关节面.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内侧柱粉粹性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髓内植入的同种异体腓骨条能协助重建内侧柱的完整性,使肱骨头得到有效支撑,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 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鹏飞;王宝辉;尚昆;屈霜威;王晨;张红;付亚辉;王虎;庄岩;李忠;朱养均;薛汉中;张堃

    目的 探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76例,女34例;年龄16 ~76岁,平均44.2岁.骨盆骨折48例,按Young-Burgess分型:前后压缩型12例,侧方压缩型16例,垂直剪切型20例;髋臼骨折62例,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骨折26例,复杂骨折3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判断DVT的发生情况,并对与DVT发生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2例(29.09%)患者发生DVT,其中近端血栓21例(19.09%),3例患者合并肺栓塞.髋臼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骨盆骨折高,复杂型髋臼骨折近端血栓发生率较简单型髋臼骨折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周是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即使积极进行预防,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发生DVT的风险仍很高,且以近端血栓为主.年龄> 60岁、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周是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差异miRNA的筛选与验证

    作者:张颖;张蕾蕾;柴玉娜;孙瑞波;范亚楠;魏秋实;何伟;王会超;刘又文

    目的 通过高通量筛选的方法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特异性表达的miRNA及其调控的靶基因,以期为研究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4月期间收治的10例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组),另选取同期10例年龄匹配的单纯股骨颈骨折接受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2年以上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未坏死组).抽取20例患者的外周血,使用Axon GenePix 4000B芯片扫描仪对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进行芯片筛查,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后挑选5个显著上调和5个显著下调的miRNA,运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技术进行验证. 结果 坏死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低于未坏死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高于未坏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芯片检测坏死组与未坏死组患者对比共计发现了95个miRNA的表达上调和413个miRNA的表达下调.经过“火山”法分析共筛选出147个差异miRNA,分别是35个上调基因和112个下调基因.QPCR技术对挑选的10个基因进行变化倍率检测发现:hsa-miR-93-5p、hsa-let-7i-5p、hsa-miR-320a、hsa-miR-25-3p、hsa-miR-16-2-3p、hsa-miR-122-5 p、hsa-miR-4711-3p、hsa-miR-3191-5p 8个基因符合芯片筛查结果. 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8个差异表达miRNA,为下一步研究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数据保障.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一)——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临床分型

    作者:王颢;吴新宝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老年骨盆骨折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高,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人骨盆骨折的第一危险因素.相对于发生于年轻人的骨盆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常为低能量损伤,有着不同的损伤机制,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患者伤后恢复受伤前生活状态的比例低、残存需要他人护理的残障比例高及伤后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影像学诊断中,单一X线片检查对诊断老年骨盆骨折的后环损伤敏感性差,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采用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传统骨盆骨折分型方法由于其在受伤机制的局限性,在描述此类骨折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一种新的老年骨盆骨折分型系统可以囊括常见的老年骨盆骨折损伤类型,同时能反应不同损伤的稳定性,指导进一步治疗.本文回顾了近10年关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分型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骨科医生诊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提供参考.

  • 国家卫计委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开放性骨折及肢体重建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班”与“骨盆与髋臼骨折治疗精研班”在广州成功举办

    作者:刘倩君;梁双武

    国家卫计委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开放性骨折及肢体重建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班”与“骨盆与髋臼骨折治疗精研班”于201 7年10月12-15日在广州隆重举办,本项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联合承办.项目特别邀请了国际知名肢体重建专家韩国首尔大学医院Song Hae-ryong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黄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柴益民教授,西安市红会医院张堃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余斌、王钢、覃承诃、陈滨教授等知名专家就开放性骨折标准化治疗、肢体畸形矫正与延长,以及骨盆与髋臼骨折治疗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

    关键词:
  • 冬天,让我们感受世界各地的冰封美景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喜获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作者:

    2017年10月31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本刊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有效期: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

    关键词:
  • 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优秀论文及经典病例大赛——华东赛区大赛完美落幕

    作者:

    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纳通学院全程支持的“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优秀论文及经典病例大赛——华东赛区大赛”于2017年10月22日在上海如期举办.开幕式由华东赛区执行主席、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纪方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华东赛区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柴益民教授,大赛主席、本刊编辑部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余斌教授,纳通学院徐志华院长,本届大赛顾问、本刊副总编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分别致辞,他们表示欢迎大家并期待精彩的比赛,预祝大赛圆满成功,同时预祝中国创伤骨科学术水平更进一步.

    关键词:
  • 带袢钢板弹性固定修复远侧桡尺关节脱位

    作者:简小飞;张卫国;江红辉;张施展

    目的 探讨带袢钢板弹性固定修复远侧桡尺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采用带袢钢板弹性固定修复的12例远侧桡尺关节损伤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23 ~ 56岁,平均37.5岁.脱位类型:掌侧脱位2例,背侧脱位7例,横向脱位2例,纵向脱位1例.12例患者中合并尺骨骨折者6例,桡骨骨折者2例,尺桡骨双骨折者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手握力来评价腕关节功能.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均获得复位.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个月),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均未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d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0例,良1例,可1例;12例患者患侧腕关节主动屈伸、桡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及手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失效、脱位复发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尺侧软组织激惹,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好转. 结论 带袢钢板弹性固定修复远侧桡尺关节损伤具有保留远侧桡尺关节生理微动、固定确切等优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满意.

  • 髓内钉联合微创环扎与单纯髓内钉固定治疗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汤旭日;马安军;付驰;叶必谦;冯激波;吴恙

    目的 比较微创环扎辅助髓内钉固定与单纯髓内钉固定治疗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9例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微创环扎辅助髓内钉固定16例(观察组),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8±13.2)岁.采用单纯髓内钉固定治疗23例(对照组),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2±10.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内翻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 结果 39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髋内翻角度(2.2°±1.4°)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4.1°±2.2°),术后1、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3.43±1.54)、(1.13±1.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61±1.41)、(3.34±1.82)分],术后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率(87.5%,14/1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7.8%,1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6、12个月的骨折临床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微创环扎辅助髓内钉固定与单纯髓内钉固定治疗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辅助微创环扎可提高骨折复位率和固定强度,早期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 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作者:邱旭升;戚晓阳;殷志鹏;张岩;王震;陈一心

    目的 探讨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例创伤性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41.6岁(18 ~61岁).胫骨8例,股骨2例;平均骨缺损长度为5.1 cm(2~ 15 cm).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一期彻底清创,骨缺损处填充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外固定支架固定,5例患者同时行皮瓣修复术;所有患者急诊行一期手术,受伤至一期手术时间平均为8.1 h(4~13 h).二期取出骨水泥,取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如自体骨量不足,取同种异体骨补充.根据患者自身及软组织情况决定是否改行内固定:本组1例患者改行内固定,其余9例患者保留外固定. 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8年(1.0~5.5年)随访.末次随访时除1例患者因植骨量少、未愈合外,其余9例患者骨折全部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7.1个月(5~9个月).1例患者骨折愈合后7个月出现应力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再次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取髂骨侧大腿前外侧麻木.3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下肢短缩畸形、深部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大段骨缺损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程刚;季建华;陈仲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9例,女5例;年龄为21 ~ 46岁,平均31.4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脱位按Rockwood分型:Ⅲ型6例,Ⅳ型8例,Ⅴ型1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肩锁关节复位维持情况,使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ASH)及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拆除内固定锚钉后患者肩关节复位良好,其中优21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功能恢复时间为10 ~ 12个月,平均10.4个月.2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6.4±2.6)分]较术前[(10.7±3.0)分]显著改善,Constant-Murley评分[(92.2±4.7)分]较术前[(67.2±2.6)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达83.3%(20/24),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好,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腕骨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松;陈伟;朱燕宾;李彦森;殷兵;王海立;刘磊;孙家元;刘勃;杨宗酉;陈霄;张飞;田野;姬晨妮;李佳;张英泽

    目的 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腕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成人腕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腕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 共统计1 181例成人腕骨骨折患者,占同期手部骨折的5.99%(1 181/19 712),占同期全身骨折的1.10%(1 181/107 648).男967例,女214例,男女比为4.52∶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33.28%);腕舟骨骨折构成比高(72.99%).A组453例,男女比为6.68∶1,中位年龄为29岁,高发骨折类型为腕舟骨骨折(83.89%);B组728例,男女比为3.70∶1,中位年龄为34岁,高发骨折类型为腕舟骨骨折(66.21%).B组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和腕舟骨骨折所占比例显著低于A组,中位年龄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腕骨骨折占同期手部骨折的5.99%,占同期全身骨折的1.10%.成人腕骨骨折男性多见,好发于21 ~30岁;腕舟骨骨折是常见的腕骨骨折.与前5年比较,后5年骨折患者年龄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增高,多发腕骨骨折呈明显增多趋势.

  • 一例陈旧性髌骨骨软骨骨折误诊分析

    作者:韩晶;徐峰;蔡贤华;齐凤宇;兰生辉;魏世隽

    髌骨骨软骨骨折多见于青少年[1],也可见于成年人和儿童.因损伤相对隐匿,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新鲜髌骨骨软骨骨折的误诊病例已有文献[2]报道,但陈旧性病例鲜有文献报道.2016年6月我院收治1例陈旧性损伤误诊患者,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基于三维逆向设计的U形经皮手术导航器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亮;高大伟;吴宇峰;王金武;张会良;陈海宏;黄建龙;万克明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逆向设计的U形经皮手术导航器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33~60岁,平均46.5岁;左侧2例,右侧3例.术前采集患者髋部薄层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及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手术导航器及骨折部位1:1模型,术前在实体模型上进行手术预演,验证精确度,确认置钉角度、深度、位置满意后,行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片,记录患者的钉道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投照次数、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5例患者钉道位置与术前计算机设计方案基本一致.除第1例患者术中透视3次外,其余4例患者均仅投照1次;手术时间为15 ~ 30 min,平均22.5 min;术中出血量为5~10 mL,平均7.5 mL.5例患者术后获3~6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例,良3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及股骨头塌陷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 基于三维逆向设计的U形经皮手术导航器可以大大提高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微创操作损伤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2017)

    作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术工作委员会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类型,致死、致残率高,医疗花费大.近年来,国际上在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方面已有很多研究和进展,而我国目前的诊疗现状并不乐观,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共识.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术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制定本老年髋部骨折诊疗的专家共识.

    关键词: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