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凝血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王卫国;郭万首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氟比洛芬酯(FA)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8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所有比较手术前或后有无使用FA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或临床对照研究(CCT).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共纳入11项临床研究,包括10项RCTs研究,1项CCT,共643例患者.Jadad评分≤3分,研究质量偏低.FA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计数在FA用药前、用药后30 min、1~2h、6~8h、24 h及48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收集其他凝血指标,即Sonoelot凝血指标全血激活凝固时间、凝血速率、血小板功能(PF)、凝血达到高峰时间、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大聚集率、1 min时的血小板聚集率(PAG1)、5 min时的PAG5、大峰值PAG,发现除有1项研究的PF在用药后术中2h较对照组降低,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FA在临床常用剂量下是安全的,对患者凝血功能不产生显著影响.

  • 加速康复外科中术前糖预处理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周雁;李庭;种皓;王庚;孙旭;孙志坚;吴新宝;郭向宏;韩冰;鲁雪梅

    目的 评估骨折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进行糖预处理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围术期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骨折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楼层为分组标准分为2组:传统禁食水组(TF组),术前按原有处理流程术前1d晚上12点钟后禁食禁饮;糖预处理组(PCT组),术前1d及手术当天进行糖预处理饮用12.6%的麦芽糊精果糖饮品.两组患者均按加速康复外科要求进行围术期管理.测量和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即刻、术后即刻、术后1d晨起空腹血糖值,比较两组患者主观感受、握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围术期禁食水管理流程的满意程度. 结果 共171例患者完成观察研究,TF组112例,PCT组59例.PTC组患者术前即刻血糖值[(5.9±1.0)mmol/L]高于TF组患者[(5.2±0.6) mmol/L],TF组患者术前即刻、术后即刻、术后1d血糖值[(5.2 ±0.6) mmol/L、(5.4±1.1) mmol/L、(5.4±1.0)mmol/L]低于入院时[(5.7 ± 1.1) mmol/L],PTC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d血糖值[(5.4±0.7) mmol/L和(5.2 ±0.7)mmol/L]低于入院时和术前即刻[(5.9 ± 1.0) mmol/L和(5.9±1.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F组患者比较,PTC组患者主观感受的不适程度较轻.PTC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d握力值[(34.3±10.4)kg]和[(34.5±10.9) kg]高于TF组患者[(29.1±13.1)kg]和(30.1±12.0) kg],PCT组患者较TF组患者对围术期禁食水管理满意度高[9(9,9)vs.8(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进行糖预处理安全可行,并可改变患者空腹情况下的能量储存,改善了患者围术期主观感受.

  • 基于三柱理论的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类型探讨

    作者:奚彬;殷渠东;芮永军;杨莹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DPFDR)特点和基于三柱理论的骨折类型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0例诊断为DPFDR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305例,女255例;年龄13 ~95岁,平均46.4岁.我们提出分型先根据三柱理论分为单柱DPFDR和双柱DPFDR.再根据骨折部位和形态学特点,前者进一步分为掌侧型、背侧型、劈裂型和塌陷型,后者进一步分为干骺端型、关节面型和混合型.选择2名影像学医师先深度学习我们提出的新分型方法后,再独立对100例DPFDR进行分型评价,结果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560例患者中单柱DPFDR 65例,其中掌侧型3例,背侧型13例,劈裂型14例,塌陷型35例;双柱DPFDR 495例,其中干骺端型130例,关节面型155例,混合型210例.观察者间的Kappa系数为0.877 ~0.937,观察者内的Kappa系数为0.916~0.959,具有高度一致性. 结论 由于受伤瞬间暴力性质和大小、受伤时手腕关节位置和患者骨质等情况的不同,轴向暴力传递至桡骨远端中间柱后除了发生中间柱不同类型die-punch骨折外,还可合并轻度不同类型桡侧柱骨折.该分型较好地反映了DPFDR波及部位和形态学等特点,一致性较高,对手术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芬戈莫德对破骨细胞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力彬;黄东

    目的 探讨芬戈莫德(FTY720)对破骨细胞的1-磷酸鞘氨醇(S1P)信号通路功能的作用. 方法 利用地塞米松和1α,25-二羟维生素[1 α,25-(OH)2VitD3]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诱导成功后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破骨细胞上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S1PR2、S1PR3、S1PR4、S 1PR5表达水平的差异,再设置实验组(将400 ng/mL的FTY720-P作用于破骨细胞)和对照组(对照组培养基中仅加入溶解剂),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S1P通路下游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caspase9、蛋白激酶C(PKC)的mRNA的表达,并检测与骨重建密切相关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 成功利用地塞米松和1α,25-(0H)2VitD3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为破骨细胞,并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诱导成功后的破骨细胞上S1PR1相较于其他S1PR亚型呈高表达.培养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蛋白激酶C mRNA的相对表达量减少,BMP-2 mRNA和TGF-β3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ERK1和caspase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P能通过影响破骨细胞上S1P信号通路,主要是通过结合S1PR1影响其下游PKC信号的表达,并促进破骨细胞上BMP-2和TGF-β1的表达,终影响破骨细胞的功能.

  • 肘关节相关临床评分系统应用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孙子洋;王伟;刘文军;范存义

    评分系统是用来评估骨科患者功能情况和治疗效果常用的工具.然而,已经发布的肘关节相关评分系统并不能理想地评估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本文就现阶段常用的肘关节评分系统作一综述,分析它们用于评估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如何制定理想的专门用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评分系统作一讨论.

  • 第四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创新与转化病例大赛——华北赛区在沧州落幕

    作者:

    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承办,纳通学院协办的“第四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创新与转化病例大赛——华北赛区”于2018年9月6日在河北省沧州市成功举办.共有来自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的12名中青年医师的病例入围本次大赛,终评选出前3名选手进入全国总决赛.出席本次大赛的嘉宾有:大赛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张英泽院士,大赛主席、本刊编辑部主任余斌教授,华北赛区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侯志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院长唐佩福教授,天津医院院长马信龙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张殿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王鹏程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蔡郑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冯世庆教授、张金利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环骨盆外科主任贾燕飞教授,唐山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李力更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孙洪江教授.

    关键词: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脊柱脊髓损伤病例大赛(北部赛区)圆满成功

    作者:

    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脊柱脊髓损伤病例火赛(北部赛区)于9月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的13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此次大赛.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两安市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教授为此次大赛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李危石主任为执行主席.

    关键词:
  • 克氏针操纵联合缝线牵引复位法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作者:孙益;李象钧;许淑怡

    目的 观察克氏针操纵联合缝线牵引复位法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余姚市中医院骨科诊治的尺桡骨双骨折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76岁,平均43.8岁;右侧18例,左侧7例;骨折AO分型:A3型14例,B3型11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78岁,平均44.7岁;右侧19例,左侧6例;骨折AO分型:A3型12例,B3型1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克氏针操纵联合缝线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Berton标准评价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位置可,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骨折终均获得愈合.对照组和观察组Matta标准评价的优良率分别为92.0% (23/25)和96.0% (24/25);术后1年对照组和观察组Berton标准评价的优良率分别为88.0% (22/25)和92.0% (23/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克氏针操纵联合缝线牵引复位法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所需材料简单、常规手术室均可实施的优点,值得推广.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作者:刘磊;杨宗酉;孙家元;孙然;张弢;程晓东;杨延江;陈伟;殷兵;刘松;李石伦;张英泽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肩关节盂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Ideberg分型等数据.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 共收集347例肩关节盂骨折患者,男女比为2.69∶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50岁和51 ~60岁(19.60%);骨折根据Ideberg分型:Ⅰ型75例(21.61%),Ⅱ型152例(43.80%),Ⅲ型27例(7.78%),Ⅳ型20例(5.76%),Ⅴ型46例(13.26%),Ⅵ型27例(7.78%).A组228例,男女比为2.80∶1,中位年龄47岁;B组1 19例,男女比为2.50∶1,中位年龄44岁.两组患者男女比、中位年龄、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51 ~60岁和31~40岁,构成比分别为23.68%和21.85%;两组骨折高发类型均为Ⅱ型,构成比分别为41.23%和48.74%.两组患者骨折Ideberg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盂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60岁,高发类型为IdebergⅡ型,男性多于女性.东部地区Ideberg Ⅴ型骨折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

  • 骨不连的认识与处理

    作者:余斌

    大多数四肢骨折的正常骨愈合时间为8周,然而约有10%的骨折会发展为骨不连,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1-2].骨不连是一类严重的骨折并发症,也是骨科医生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与挑战[3].骨不连的诊断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我们常用的诊断标准来源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1986年美国FDA将骨不连定义为损伤和骨折至少9个月,并且连续观察3个月仍无迸一步愈合迹象.发生骨不连的病因也很多,主要包括局部血供差、骨膜损伤或破坏严重、骨缺损以及骨折固定失效[4].因此针对骨不连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刊通过此次组稿以进一步提高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 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

    作者:王善玺;李沁;李博华;张正东;王光林;刘雷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5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36例,女9例;年龄14 ~ 65岁,平均45.3岁;部位:胫骨31例,股骨12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患者自受伤至到我院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间平均16.8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平均2.3次,24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存在3.5~10.4cm(平均6.0 cm)的骨缺损.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评估标准分别评估骨及功能结果.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 ~106个月(平均43.9个月),1例患者因治疗失败行截肢术,其余44例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24例骨缺损患者均通过骨搬运成功修复骨缺损,带架时间6 ~ 60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评估标准,骨结果:优28例,良12例,中1例,差3例,优良率90.9%;功能结果:优11例,良21例,中8例,差4例,优良率72.7%. 结论 应用外固定支架不仅能够避免内固定感染等风险,而且能够矫正复杂畸形及修复大段骨缺损,同时允许患者早期下床负重,有效地根除感染和治疗骨折不愈合.

  • 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

    作者:贾亚超;徐佳;汪春阳;文根;韩培;柴益民

    目的 评估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接受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48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资料,男31例,女17例;年龄22 ~49岁,平均35.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进行治疗.术后随访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Mayo肘关节评分(MEPS)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48例患者术后获18~60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伤口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骨不连在术后3~8个月(平均4.2个月)牢固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从术前66°提高至101°.前臂旋前、旋后由术前平均(65°,45°)改善至术后(82°,75°).MEPS评分由术前平均54分上升至82分;其中优26例,良16例,中6例,优良率87.5%.患者肘关节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平均4.5分下降至术后1.2分.随访期间无尺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后骨不连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缺损

    作者:谢利军;李杭;潘志军;李伟栩;郑强;薛德挺;谭延斌

    目的 探讨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的44例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31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43.7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7例,原发性高血压13例,同时伴有以上两种基础疾病12例;骨缺损范围6~ 17 cm(平均11cm).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经历2~5次(平均3.7次)手术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9~13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时间16个月至11年(平均3.1年).15例出现相关并发症19处:骨水泥植入创面愈合不良需手术处理5处,第一阶段骨水泥植入感染复发再次清创8处,骨缺损17 cm植骨后局部血肿形成1处,内固定物断裂1处,肢体不等长大于2cm3处,骨愈合后感染再发1处. 结论 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缺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姜楠;余斌

    迄今为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为骨科医生所面临的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该病治疗棘手、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早期诊断与恰当治疗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就近期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相关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 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个性化治疗

    作者:孙亮;李忠;薛汉中;马腾;王谦;路遥;李明;任程;赵梓育;张堃

    目的 探讨通过判断骨不连形态及髓内钉稳定性进行分型,采用个性化固定方案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8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89例,女19例;年龄23 ~ 65岁,平均45.5岁.具体分型方法及相应治疗方案如下:Ⅰ型(15例),断端有骨痂生成(局部无骨缺损)+髓内钉稳定,保留髓内钉并附加钢板;Ⅱ型(43例),断端有骨痂生成(局部无骨缺损)+髓内钉不稳定,更换更大型号的髓内钉/更换更大型号的髓内钉+阻挡钉;Ⅲ型(23例),断端无骨痂生成(局部有骨缺损)+髓内钉稳定,保留髓内钉、植骨并附加钢板;Ⅳ型(27例),断端无骨痂生成(局部有骨缺损)+髓内钉不稳定,植骨并更换双钢板垂直固定.随访期间观察骨不连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骼和功能评分优良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不连均愈合,未发现有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4~8个月),骨骼及功能评分优良率100%. 结论 根据骨不连形态及髓内钉稳定性进行分型,能够提示正确的个性化固定方案,极大地提高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治愈率.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不愈合 骨钉
  • 外固定支架延长、矫形结合接骨板治疗股骨短缩并成角畸形

    作者:黄雷;杨胜松;滕星;王陶;汤文杰;吴新宝

    目的 介绍并总结使用外固定支架延长、矫正成角畸形后从大腿内侧置入接骨板、拆除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成角和短缩畸形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6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股骨短缩或合并成角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14 ~32岁,平均23岁;左侧4例,右侧8例;11例患者幼年时因外伤致股骨远端骨骺损伤继发肢体短缩畸形或合并膝关节内、外翻畸形,1例患者股骨髁上骨折后选择保守治疗致股骨短缩并内翻畸形;股骨短缩3 ~ 11 cm(平均6.7cm),膝关节内或外翻畸形8°~18°(平均12°).在股骨外侧安放单边外固定支架,骨干部截骨后7~14d开始延长肢体;待延长到预计长度后对膝部有内、外翻的患者再次于股骨髁上行截骨术,借助外固定支架矫正畸形.采取大腿内侧入路用微创技术置入接骨板并以螺钉固定,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钢板取出时间、延长情况、膝内或外翻畸形矫正情况. 结果 术后对9例未取出接骨板的患者平均随访31个月(23~43个月),对3例取出接骨板的患者随访到取出接骨板术后2~14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无输血.延长均达到预定长度3~9 cm(平均6.2cm),新生骨成骨好,膝内或外翻畸形均得到矫正,膝关节屈曲范围仅1例较术前减少40°,其余与术前一致.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46~ 113 d(平均91d).外固定支架指数22 d/cm.患者均对治疗表示满意. 结论 外固定支架临时延长、矫形结合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股骨短缩并成角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明显地缩短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

  • 肿瘤坏死因子-α、淋巴毒素α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楠;胡岩君;豆勇刚;林庆荣;覃承诃;余斌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淋巴毒素α(LTα)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采用SNaPshot分型法检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9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NF-α基因6个位点(rs 1799964、rs 1800630、rs 1799724、rs 1800750、rs 1800629、rs361525)以及LTα基因rs909253位点的基因表型;应用遗传学模型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LTα多态性位点rs909253试验组突变等位基因C的频率(54.23%)高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OR=1.448,95% CI1.092 ~1.921),该位点隐性遗传模型(CC vs.CT+TT,P=0.012,OR=1.868,95% CI1.150~3.035)及纯合子模型(CC vs.TT,P=0.021,OR=2.016,95% CI1.111~3.65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CC出现频率(29.63%)高于对照组(17.50%).而TNF-α基因多态性位点rs 1800629位点中,仅发现试验组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4.23%)低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OR =0.526,95%CI0.283~0.978). 结论 LT α多态性位点rs909253可能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突变型等位基因C可能是创伤性骨髓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基因型为CC人群可能是创伤性骨髓炎发病的高危人群.

  • 3D打印改良Reverdin截骨模板治疗(踇)外翻畸形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元智;路全立;莫伟鹏;张立峰;姜助国;徐志刚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和3D打印技术为改良Reverdin截骨术治疗(踇)外翻畸形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种精确截骨的方法.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们收治的11例(16足)(踇)外翻患者在负重位行X线检查和足部连续螺旋CT扫描,测量平均(踇)外翻角为33.50°±6.80°,第一跖骨间角为12.20°±2.90°,跖骨远端关节角为15.20°±2.60°.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a-terialise Mimics Innovation Suite 16.0软件,三维重建足部模型,将足部三维重建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 12.0软件,根据Reverdin截骨方式设计佳截骨线及角度,然后建立与截骨范围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截骨模板,3D打印模板实体,手术时将建立的截骨模板与第一跖骨头贴合,沿截骨模板进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术后观察(踇)外翻角度改善、截骨愈合及负重行走情况. 结果 16足截骨角度满意,术后经6~12个月随访,(踇)外翻角度为7.31°±0.33°(5°~11°),平均校正度为21.92°±4.8°(13°~24°),截骨处骨愈合好,负重行走无痛. 结论 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的改良Reverdin截骨模板为(踇)外翻畸形矫正术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截骨的方法,增大了截骨后截骨端接触面积,截骨处骨愈合好.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