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三柱理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立坤;孙正考;于腾波;张亦军;张增方;纪伟

    目的 探讨三柱理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分析.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男26例,女15例;年龄23~56岁,平均35.7岁;按照三柱分型:双柱骨折22例,三柱骨折1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三柱理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结果 33例患者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7.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 15周(平均14.3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 16周(平均14.9周).膝关节活动度7例伸直受限,受限范围小于10°,平均活动范围121.1°(95°~133°).3例患者术后前外侧伤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内侧平台后倾角平均为8°(6°~10°),外侧平台后倾角平均为6°(5°~9°).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20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为87.9%.结论 利用三柱理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 经伤椎置钉治疗严重胸腰椎C型骨折

    作者:张建政;刘智;任继鑫;韩力;徐宇航;王晓伟;孙天胜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技术治疗伴有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破裂的严重胸腰椎C型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例伴有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破裂的胸腰椎C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2例;年龄21~65岁,平均35.1岁.评估经伤椎置钉技术治疗后的脊柱序列复位、伤椎骨折复位程度,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胸腰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7.8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241.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72.8 mL,术后引流血量平均为271.8 mL,住院时间平均为13.3d.经伤椎置钉后脊柱序列复位更完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腰背痛VAS评分分别为(7.8±3.1)、(3.2±2.2)、(1.8±1.2)分,伤椎前缘丢失率分别为31.8%±6.9%、8.2%±3.2%、9.1%±3.3%,伤椎前后滑脱率分别为21.9%±5.1%、7.1%±3.8%、5.2%±3.8%,矢状位cobb角分别为25.2°±5.3°、5.3°±3.9°、7.9°±2.8°,伤椎椎管占位率分别为37.8%±6.8%、9.3%±3.5%、8.1%±2.8%.以上指标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严重胸腰椎C型骨折伤情特殊,经伤椎置钉技术有助于提高脊柱序列的复位质量和增加后路系统的力学稳定性.

  • 骨密度监测对骨缺损治疗中骨愈合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

    作者:华伟伟;冯靖;吴富章;蔡靖宇;郭涛;吴子祥;桑宏勋

    目的 利用临床骨缺损自体植骨愈合病例,探讨监测骨密度(BMD)评估骨愈合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骨缺损自体植骨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 ~68岁,平均29.6岁;病程为2.5~ 120.0个月,平均45.4个月.所有患者均采取清创+自体髂骨颗粒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获得治愈.术后第4、6、8、10个月对所有患肢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及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评价,对骨缺损植骨区的骨痂及健侧对照区行BMD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缺损区骨痂X线表现逐步改善.术后第4、6、8、10个月的患肢Enneking评分、患肢肢体功能百分比、患侧BMD及患侧与健侧BMD比值两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个月时肢体功能接近正常水平,肢体功能百分比为95.4%±5.9%.术后第4、6、8个月患侧BMD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个月患侧BMD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5,P=0.128),此时BMD比值平均为96.7%±5.1%.随着BMD比值的增长,患肢功能也在逐渐恢复正常,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18,P<0.001).结论 通过监测BMD可以评估临床骨缺损愈合情况,缺损区BMD达到健侧的96.7%±5.1%范围或以上,肢体功能百分比达到95.4%±5.9%范围或以上时,新生骨组织生物力学强度基本可满足肢体生理负重要求,推荐完全负重.

  • 超声检查跖腱膜厚度和回声的信度研究

    作者:宋烨;李园;陆雯;俞光荣

    目的 超声评价者内和评价者间在测量跖腱膜厚度和回声的信度研究.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22例(42足)临床诊断为跖腱膜炎患者(病例组)和28例(56足)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应用超声分别在纵切面和横切面观察和测量跖腱膜厚度及回声,同时用灰阶Histgram软件定量评价足底跖腱膜感兴趣区的平均亮度,由2位医师双盲检查.对照组1周后被同一医师再次检查.结果 在对照组中评价者内及评价者间纵切面和横切面测量跖腱膜厚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2~0.95;在病例组中评价者间纵切面和横切面测量跖腱膜厚度ICC分别为0.80、0.56;灰阶Histgram软件定量评价病例组中评价者间纵切面和横切面测量跖腱膜平均亮度ICC分别为0.74、0.53;在病例组中评价者间横切面和纵切面评价低回声有或无的Kappa值分别为0.34、0.35.结论 在纵切面超声测量跖腱膜厚度与灰阶软件定量评价平均亮度有较高的信度,超声可作为评价跖腱膜的有效诊断工具.

  • 组织瓣移植结合骨搬运修复重建小腿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丛海波;王晓科;丁英杰;余志平;李长签

    目的 探讨组织瓣移植结合骨搬运修复重建小腿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2例小腿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21例;年龄19 ~56岁,平均38.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中医外敷法湿敷创面;后行亚急症皮瓣移植结合骨搬运治疗小腿大范围皮肤缺损合并大段骨缺损,肌皮瓣移植结合骨搬运重建毁损的肌肉功能并修复大段骨缺损;组织瓣移植术后,再采用水蛭地龙汤抗凝.结果 92例患者手术实施成功率达100%,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吻合血管游离移植106块组织,除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干性坏死外,其他移植组织全部成活;手术次数平均为2.6次,骨愈合时间平均为256 d.92例患者术后获10 ~ 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按照国际Paley等的标准评定功能:优53例,良26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达85.9%.结论 对于小腿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组织瓣移植结合骨搬运可以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修复重建的方法.

  • 右美托咪啶对骨科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志杰;钟亚楠;古妙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对骨科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使用DEX分为对照组和DEX组(n=40).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点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完成穿刺后,DEX组静脉在10 min内给予DEX负荷剂量1μg/kg,后改为维持剂量0.5 μ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速度、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测定并比较T1(上止血带前)、T2(松止血带后10 min)、T3(松止血带后30 min)、T4(松止血带后60 min)4个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清的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 各个时间点的HR、MAP、SPO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组内的HR、MAP、SPO2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MDA、SOD、TNF-α和IL-8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EX组患者在T2、T3、T4时间点的血清MDA、TNF-α和IL-8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带处理后,与T1时间点相比,T2、T3、T4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MDA、TNF-α和IL-8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以明显降低骨科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水平.

  • 经前正中切口结合L型解剖锁定板治疗Rü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

    作者:杨立辉;柳伟;孔晓川;安立琨;臧磊;李健;王瑞

    目的 探讨经前正中切口结合胫骨干骺端L型解剖锁定板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例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5例;年龄23 ~76岁,平均48.1岁;骨折按照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8例,Ⅲ型10例;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6例,合并踝关节脱位4例.开放性骨折一期进行腓骨复位和内固定结合内侧胫骨跨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平均10d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再进行胫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性骨折均延期手术,先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行腓骨复位和内固定,接着采用前正中切口进行胫骨chaput结节的复位和固定.中柱关节面以及内侧柱骨块参照chaput结节进行复位,以胫骨干骺端L型解剖锁定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 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按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定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4例,复位可4例;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时间为14周;踝关节功能按Mazur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延期经前正中切口结合胫骨干骺端L型解剖锁定板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愈合率高、切口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恢复踝关节外侧柱的稳定性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极其重要.

  • 两种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文君;何登伟;李方财;朱烨;俞伟杨;刘飞俊

    目的 比较两种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共有42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Can-Help组)22例,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Sextant组)20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8~26个月(平均21.1个月)随访.与Sextant组比较,Can-Hel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周、3、6、12、18个月的cobb角、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an-Help组患者的cobb角较Sextan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xtant组比较,Can-Help组患者的术后3、6、12、18个月的cobb角、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未发现重大并发症,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 与多轴设计的Sextant系统比较,采用单轴设计的Can-Help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暴露时间,且具有良好的矫正后凸畸形能力和预防矫正丢失能力,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胸腰椎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

  • 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庆贤;孟庆汀;张英泽;王鹏程;彭阿钦;吴希瑞

    目的 观察采用一期彻底清创、经伤口复位、克氏针经皮穿距下关节内固定的方法治疗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1 ~ 60岁,平均39.6岁;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8例,ⅢA型11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4例.将跟骨内侧伤口一期彻底清创,经伤口复位,然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距下关节进行内固定.伤口均不一期缝合,待伤口肉芽组织充填后二期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必要时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充填软组织缺损.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宽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 26个月(平均16.8个月).5例患者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无皮肤坏死、深部感染、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或截肢.12例患者解剖复位,7例患者接近解剖复位.所有患者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恢复满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评估疗效:优9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 一期彻底清创、经伤口复位、克氏针经皮穿距下关节内固定是治疗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主动运动对大鼠髌股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研究

    作者:贾俊杰;宋锦旗;黄磊;梁亮;许长鹏;赵培冉;余斌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主动运动对大鼠髌股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15只用来提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另外15只随机分成5组(n=6):A组:空白对照组,B组:造模+自由活动组,C组:造模+主动运动组,D组:造模+ PRP+自由活动组,E组:造模+ PRP+主动运动组.10周后进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检测血清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计算TIMP-1与MMP-3OD值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数量多,排列有序,Ⅱ型胶原含量丰富;B组软骨缺损仍较大,表面不平整,成纤维细胞数量少,Ⅱ型胶原含量少;C、D、E3组分别进行主动运动或(和)PRP干预后软骨缺损基本修复,表面比较平整,成纤维细胞数量相对较多,Ⅱ型胶原含量相对较多;后3组缺损部位修复的软骨组织基本为纤维软骨组织,很少有透明软骨.各组TIMP-1/MMP-3OD值的比值分别为0.401±0.056、0.247±0.028、0.583±0.054、0.435±0.054、0.387±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85,P=0.003).其中B组低于A、C、D、E组,C组高于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骨缺损后,早期进行中等强度主动运动或(和)关节腔内注射PRP,对软骨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尚不能证实主动运动和PRP之间的协同促进作用.

  • 接种密度对磷酸钙骨水泥支架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广军;赵亮;邱耿韬;李伦超;王吉兴

    目的 探讨不同初始接种密度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接种至磷酸钙骨水泥(CPC)支架上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效果的影响,并验证BMSCs生长在CPC上的生物黏附性能.方法 培养小型猪的BMSCs至第4代,按1、5、25 mol/mL 3种细胞接种密度接种至CPC支架上,成骨诱导培养1、4、8d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形态及性能,EdU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活/死细胞染色试剂盒检测活细胞百分比及黏附性能、单位面积活细胞数,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物质合成,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mRNA的表达.结果 BMSCs在CPC支架表面黏附扩展良好,细胞接种密度从l mol/mL上升至25 mol/mL,活细胞百分比、单位面积活细胞数、矿物质合成、成骨分化基因也相应升高.ALP表达量在4d时达峰值,5 mol/mL组和25 mol/mL组的ALP表达量均高于1 mol/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ol/mL组与25 mol/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Col-Ⅰ、Runx-2的mRNA表达量在培养8d时明显增高,此时5 mol/mL组与25 mol/mL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d时5 mol/mL组与25 mol/mL组的活细胞百分比、单位面积活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的初始接种密度并非越高越好,在5 mol/mL至25mol/mL之间时,细胞接种至复合生物功能化CPC支架上,更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能.

  • 膨胀螺钉及钉道强化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力学可靠性研究

    作者:高明暄;李旭升;甄平;吴智钢;周胜虎;田琦;任民;雷伟

    目的 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下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以及注射型可降解骨水泥(IABC)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强化作用.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测量骨密度后按临床标准分为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4个水平;采用非强化普通钉、非强化膨胀钉、强化普通钉和强化膨胀钉4种方案进行置钉.按照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分组分配标本,每个骨密度水平每种置钉方案置钉9枚.进行拔出实验,测量大拔出力和拨出刚度,并进行置钉方案间和骨密度水平间的纵、横比较.结果 相同骨密度水平,膨胀钉的大拔出力、拨出刚度均高于普通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类型螺钉,采用IABC强化可提高螺钉的大拔出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提高螺钉拔出刚度无显著作用(P>0.05).骨质疏松时膨胀钉、强化普通钉以及强化膨胀钉的大拔出力至少可以达到骨量减少时普通钉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疏松时所有置钉方案的螺钉大拔出力均显著下降,故在此骨质条件下没有任何一种置钉方案的大拔出力能达到骨量减少时普通钉水平.结论 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时选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安全的;IABC强化钉道可以进一步提高螺钉(包括膨胀螺钉)的固定强度.

  • 胸椎横突与邻近骨性结构的解剖关系及意义

    作者:崔新刚;丁自海;蔡锦芳

    目的 研究胸椎横突与邻近骨性结构的解剖关系,探讨胸椎经横突-椎体螺钉固定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正常成人胸椎干燥骨标本45具,解剖测量横突水平中线至椎弓根上、中、下缘的距离,横突前外侧被肋骨遮挡区的高度及横突水平中线对应于椎体的位置.结果 T1~ T10横突中线都在椎弓根上下缘平面范围内,T6~T7两者中线较接近,Tg、T10两者中线离的较远,T1~T8横突外侧完全或大部被肋骨遮挡,而T9、T10横突外侧被肋骨遮挡较少;横突水平中线对应椎体上1/3下部或中1/3.结论 胸椎经横突-椎体固定安全可靠,有临床实用价值.

  •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主要方法及生物学难点

    作者:刘效仿;刘礼初;余斌

    关节软骨具有传导应力和减少磨擦的独特作用,其损伤将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关节软骨本身没有血供、神经和淋巴组织,破软骨细胞缺乏,且塑形能力相对较低;基质陷窝中的软骨细胞代谢活性低,主要通过渗透获得必需的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损伤后不能或难以自我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重大挑战.本文从关节软骨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入手,对其主要修复方法和生物学难点做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
  •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再生的生物学基础及应用

    作者:秦蕴豪;张长青

    如何治疗骨缺损长久困扰着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现有多种方法可促进骨再生,包括自体骨移植、基因治疗、生长因子治疗及细胞治疗.其中,自体骨移植一直都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然而该方法有着自体骨来源少、自体取骨处病变、不可修复大范围骨缺损的缺陷,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现主要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至于生长因子治疗由于其降解迅速、要求多次注射且没有靶向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细胞治疗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除了具有胚胎干细胞的诸多优势,还成功地降低了畸胎瘤的发生率,回避了伦理问题,且可搭载于生物材料起到靶向治疗作用.因此,MSC治疗成了促进骨再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 专家型胫骨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林;赵新建;张毅;曾志超;廖绪强;关宏业

    目的 比较专家型胫骨髓内钉与经皮微创或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32例胫骨骨折患者,分别行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髓内钉组,15例)和经皮微创或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锁定钢板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髓内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髓内钉组: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锁定钢板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两组患者均未见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锁定钢板组有2例患者发生伤口裂开.结论 采用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经皮微创或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专家型胫骨髓内钉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要少,安全性较高.

  • 胫骨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非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贾晓军;马少云;陈利新;黄辉春;蒋际钊;林苗正;吕涛;李显澎

    目的 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非手术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切开复位打压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3例胫骨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0例;年龄18 ~82岁,平均44.5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21例,Ⅲ型2例.术后根据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分析各种可能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非手术影响因素,如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左/右)、骨折Schatzker分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胫骨平台塌陷程度(分为≥1 cm和<1 cm)、是否使用锁定钢板、有无使用关节镜、有无关节附件损伤(包括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有无合并其他骨折等.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6~57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Schatzker分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是否使用锁定钢板、有无使用关节镜、有无关节附件损伤、有无合并其他骨折对于患者术后Lysholm功能评分等级无影响(P> 0.05);而胫骨平台塌陷程度对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影响,且塌陷程度与术后Lysholm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542,P=0.004).结论 对于胫骨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胫骨平台塌陷程度越大,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治疗时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高度.

  • 尺骨茎突骨折分型与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鼎天;黄金兰;韶红;姚志城;缪燕灵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分型与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7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分为固定组(43例)和非固定组(44例),固定组在切开复位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后,对尺骨茎突骨折进行克氏针联合钢丝内固定,非固定组仅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及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40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固定组术后12个月比较,固定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恢复更佳,但两组仅Ⅱ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与非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Ⅱ型患者与Ⅰ型患者的优良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固定组Ⅱ型患者与组内Ⅰ型、固定组Ⅱ型患者的优良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尺骨茎突Ⅰ型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不进行内固定;而Ⅱ型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有显著影响,应进行内固定治疗.

  • 微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汪阳;张卫国;蒋林

    目的 比较采用微型解剖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1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钢板组(采用微型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27例)和置换组(采用骨水泥型单极头桡骨小头假体置换,24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7年(平均3.8年).钢板组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1.3±7.2)分,其中优1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置换组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0.5 ±6.9)分,其中优9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两组评分和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2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 (2/27),置换组为8.3% (2/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均适用于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足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刘磊;杨宗酉;孙家元;陈伟;赵海涛;王海立;殷兵;刘勃;刘松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足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足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及骨折类型.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足舟骨骨折的流行病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共收集385例成人足舟骨骨折患者,男254例(66.0%),女131例(34.0%);成人足舟骨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29.1%);83-A型骨折266例(69.1%),83-B型骨折119例(30.9%);单发骨折260例(67.5%),多发骨折125例(32.5%).A组133例,男女比为1.56∶1;B组252例,男女比为2.32∶1;两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8,P=0.127).A组患者平均年龄[(34.6±11.7)岁]小于B组[(38.8±1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42,P=0.006).两组患者组内高发年龄段与总体相同.两组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AO分型和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足舟骨骨折高发年龄为21~30岁,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骨折高发类型为83-A型,多见于单发骨折.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杨宗酉;陈伟;赵晓亮;张如云;刘磊;孙家元;王海立;殷兵;刘松

    目的 调查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胫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共收治5 502例成人胫骨干骨折患者,男4428例,女1 074例;42-A型骨折2 729例(49.6%),42-B型骨折1 426例(25.9%),42-C型骨折1 347例(24.5%).A组3 766例,男女比为4.40∶1;B组1 736例,男女比为3.60∶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8,P=0.005).A组患者平均年龄[(36.7±13.8)岁]小于B组[(39.8±15.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0,P=0.000).B组42-B、42-C型骨折的构成比较A组明显增加,达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胫骨干骨折男性多于女性;与前5年比较,后5年男性患者减少;42-B、42-C型骨折及60岁以上患者呈增多趋势.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