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

    作者:徐小东;朱前拯;王立强;刘成刚;杨雨润;杨欢;陈星佐;陈瀛;林朋

    目的 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等,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1例;年龄为19~ 85岁,平均55.7岁;左侧19例,右侧22例;骨折AO分型:32-A型21例,32-B型13例,32-C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h至8d,平均3.7d.根据年龄不同分为2组:年轻组23例,年龄<65岁;老年组18例,年龄≥65岁.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术中及术后失血量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 结果 41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2 076.8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1 796.5 mL,隐性失血比例平均为86.5%.年轻组患者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1 917.5 ±548.1)、(1 641.6±468.1) mL,显著低于老年组患者[(2 280.3±436.9)、(1 994.5±408.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患者的隐性失血比例平均为85.6%,老年组患者隐性失血比例平均为87.5%. 结论 隐性失血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老年患者隐性失血量更多,更应重视.

  • 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 Ⅰ、Ⅱ型骨折

    作者:徐振东;汪国栋;孟乘飞;王锋;刘曦明;蔡贤华

    目的 探讨改良Smith-Petersen(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 Ⅰ、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7例Pipkin Ⅰ、Ⅱ型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改良入路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2.3±11.2)岁;骨折按Pipkin分型:Ⅰ型13例,Ⅱ型3例;采用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可吸收螺钉固定.常规入路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4.7±11.7)岁;骨折按Pipkin分型:Ⅰ型15例,Ⅱ型6例;采用传统S-P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4周及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等. 结果 改良入路组与常规入路组患者术后分别获(16.9±6.9)、(17.2±5.1)个月随访.改良入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8.2±0.9) cm]显著短于常规入路组患者[(12.2±1.1) cm],术中出血量[(145.0±17.4)mL]显著少于常规入路组患者[(161.2±20.5) mL],术后72h及4周VAS评分[(4.6±1.2)、(1.7±0.8)分]显著低于常规入路组患者[(5.8±1.4),(2.3±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具有创伤小、显露清晰及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Pipkin Ⅰ、Ⅱ型骨折的一种较好手术入路选择.

  • 髋臼前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钉道的数字化分析与验证

    作者:张元智;华子恺;陈滨;程子晋;路全立;管宝富;莫伟鹏;刘瑞

    目的 通过数字化分析、优化髋臼前柱顺行螺钉钉道,建立个性化髋臼前柱顺行螺钉固定的优钉道. 方法 选取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20名,女20名;年龄为18 ~56岁,平均34.6岁.腹部行连续螺旋CT扫描,电压为120 kV,层厚为0.625 mm,矩阵为512×512.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aterialise Mimics Innovation Suite 16.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以STL文件格式存储,导入Imageware 12.0软件,确定优钉道,测量其直径和长度,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侧别之间的差异.取干燥成人髋骨标本20具,行连续螺旋CT扫描,同法确定优螺钉通道,并制作拉力螺钉固定导航模板,顺行固定髋臼前柱后行影像学评估. 结果 髋臼前柱安全区投影呈不规则三角形,男性投影面积显著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侧髋臼前柱可置入拉力螺钉的大直径及大长度平均分别为(7.12±0.39)、(109.99±2.89) mm,右侧平均分别为(7.04±0.34)、(110.11±2.43)ml;女性左侧平均分别为(6.34 ±0.38)、(94.75±2.02) mm,右侧平均分别为(6.36±0.30)、(94.73±1.51) mm.同一性别的左、右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侧别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经模板打入的克氏针均无穿透骨皮质或侵入髋关节. 结论 髋臼前柱确实存在一可行拉力螺钉内固定的骨性通道,基于CT图像的数字化分析能够确定髋臼前柱顺行螺钉的钉道及安全区,借助个体化导航模板可以使置钉过程更为安全、有效.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合并感染的股骨骨折

    作者:任义军;严立;胡锐;易新成;程文俊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非接触式固定治疗合并感染的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例合并感染的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4例;年龄为16 ~61岁,平均43.2岁.左侧6例,右侧11例.骨折按AO/OTA分型:32-A2型2例,32-A3型2例;32-B2型3例,32-B3型4例;32-C1型2例,32-C2型3例,32-C3型1例.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11例,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外固定术后至本次手术时间为32~71 d,平均41.5d.手术拆除原外固定支架,清除骨折端坏死组织,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非接触式固定骨折.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7.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创面均获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2例患者因骨质缺损较多二期取髂骨松质骨植骨.术后1年X线片示17例患者股骨均获骨性愈合,随访至内固定物取出时无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采用Kolmer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6例,可1例. 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非接触式固定治疗合并感染的股骨骨折疗效良好,感染无复发.

  • 微创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作者:贾建波;禹宝庆;吴良浩

    目的 探讨微创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采用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77.6岁(75~90岁).记录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48 h引流量、开始负重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2d及术后6个月的患髋功能. 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53.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08.9 mL,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7.1 cm,术后48 h引流量平均为86.1 mL,开始负重活动时间平均为2.6d.术后2周所有患者顺利出院,住院期间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麻痹、关节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d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67.9±5.1)分,与术前[(13.4±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6.1士3.0)分,与术后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uperPath入路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经皮加压钢板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松华;刘璠;查涛;杨志刚

    目的 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CCP)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PCCP固定治疗的43例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21 ~ 55岁,平均38.2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29例,Ⅳ型14例;按Pauwels分型:Ⅱ型18例,Ⅲ型25例.通过手法复位或撬拨技术进行复位且采用自主研发的髋部骨折微创手术三维定位贴膜指导置钉.记录患者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末次随访时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 结果 38例患者手法闭合复位成功,5例患者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撬拨技术成功复位.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 ~ 60 min,平均53.2 min;术中显性失血量为20 ~ 80 mL,平均65.3 mL;术中透视次数为6~ 20次,平均11.8次;患者部分负重时间平均为22.5 d(14 ~30 d),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3.2个月(2.5 ~4.0个月).43例患者术后获12 ~46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3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1 ~ 98分,平均92.7分;优26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3%.2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PCCP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难度较大,借助一定的手术技巧可以简化手术,充分体现PCCP微创、固定牢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治疗效果良好.

  •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薄占东;花奇凯;罗高斌

    目的 探讨髋关节周围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单侧初次THA治疗的8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2例,男24例,女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Ⅲ期8例,Ⅳ期34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ARCO分期:Ⅲ期7例,Ⅳ期33例.试验组给予髋关节周围局部注射和髋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髋关节周围局部注射及腔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大腿周径差、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浓度变化及患肢静脉血栓发生比例等.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875.2±79.6)、(476.3±54.8) 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1 262.7±105.2)、(683.5±75.9) mL],患肢大腿周径差[(1.9±0.4)cm]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3.7±0.7)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hD-二聚体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内7例患者患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 结论 髋关节周围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TH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减轻大腿肿胀程度,且不会增加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 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

    作者:王小阵;孟乘飞;汪国栋;吴刚;王锋;刘曦明;蔡贤华

    目的 探讨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0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为25~63岁,平均44.2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14例,其中B1型6例,B2型6例,B3型2例;C型16例,其中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3例术前合并腰骶干损伤患者采用前路钢板联合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其余27例患者采用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记录每枚螺钉置入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 结果 30例患者在3D导航系统辅助下共置入36枚骶髂关节螺钉.术中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8~ 40 min(平均33.2 min),术中X线暴露时间为1.2~2.5 min(平均1.4 min).置钉处手术切口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依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术后X线片、CT三维重建示内固定均稳定,置入螺钉无断裂、松动及脱出.30例患者术后获6~ 12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良好,具有手术创伤小、简便、快速等优点.

  •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高哲辰;周方;田耘;姬洪全;张志山;郭琰;吕扬;杨钟玮;侯国进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5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9例;年龄为35 ~ 95岁,平均66.6岁;骨折按AO/OTA分型:33-A1型16例,33-A2型14例,33-A3型11例;33-C1型5例,33-C2型9例,33-C3型4例.59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9例患者为假体周围型骨折.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3例患者术后获14~131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但有1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因非骨折原因死亡而未获得功能学评分.共12例(22.6%)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骨折不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合并膝内翻畸形1例,骨折不愈合合并膝外翻畸形1例,骨折畸形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合并内固定物断裂1例,远端螺钉拔出1例.另有9例(17.0%)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患者出现肺栓塞;3例(5.7%)患者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其中1例患者累及双下肢,均行抗凝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42例患者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膝功能:优24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为97.6%;平均得分为85.2分(58 ~100分). 结论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需针对其发生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 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内固定治疗犬股骨颈骨折

    作者:李朔;张显;潘建锋;袁恒峰;范文帅;朱梁;张璟;王忆茗;查孝龙

    目的 探讨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中VEGF的缓释性能和生物活性,以及涂层螺钉内固定治疗犬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 制备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利用涂层的吸附功能负载和缓释VEGF.观察涂层螺钉的表面结构并检测其细胞毒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负载VEGF的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的缓释性能.取10只健康成年犬,采用自身对照,构建犬股骨颈骨折模型,实验侧置入负载VEGF的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对照侧置入空白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利用X线片、组织病理学染色对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螺钉表面成功涂覆纳米石墨烯缓释涂层,且该涂层没有增加螺钉的细胞毒性.涂层螺钉可实现VEGF持续9d的有效缓释,高释放量为(9.51 ±0.23) ng.X线片示实验侧愈合情况优于对照侧.实验侧骨小梁面积百分比(50.8%±3.3%)较对照侧(43.7%±3.9%)大,骨小梁宽度[(146.8±19.5) μm]较对照侧[(129.0±10.2) μm]增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新生骨小梁面积(17.3%±1.5%)较对照侧(8.3%±1.6%)显著增大,微血管密度计数[(113.4±12.5)个/高倍镜]较对照侧[(61.2±9.4)个/高倍镜]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米石墨烯涂层可在空心螺钉表面负载和缓释VEGF.负载VEGF的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增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内血管的修复能力.

  • Mg-1.5Sr合金在大鼠骨修复过程中降解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梁;张睿;彭远来;马新硕;危紫翼;姚杰;高浩源;张英泽;谭丽丽

    目的 探讨Sr含量为1.5 wt%时Mg-Sr合金在体内的降解行为及其对骨生长的促进作用. 方法 选取12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6):将Mg-1.5Sr合金制成的多孔支架植入到SD大鼠左侧股骨髁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左侧股骨髁植入纯Mg支架.术后4、8、12周进行Micro-CT扫描,通过断层图像观察支架降解状况及骨生长情况.重建支架3D模型并比较各时期体积变化,计算支架在体内的降解速率.测量支架周围的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分析骨生长状况. 结果 术后4、8、12周断层图像显示实验组Mg-1.5Sr支架较对照组纯Mg支架降解更为缓慢,且周围新骨生长面积更大.术后4、8、12周实验组Mg-1.5Sr合金在体内的降解速率平均分别为(0.34±0.04)、(0.28 ±0.09)、(0.31 ±0.05) mm/年,显著低于对照组纯Mg支架[(0.51±0.01)、(0.37±0.08)、(0.39±0.06) mm/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实验组的BMD、BV/TV、Tb.Th、Tb.N平均分别为(0.62±0.08) g/mm3、53%±11%、(298±50)μm、(0.002 7±0.000 2)个/μ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08) g/mm3、48%±8%、(220 ±40)μm、(0.002 3±0.000 2)个/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g-1.5Sr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降解速率低且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骨科内植入材料.

    关键词: 合金 降解 骨修复
  • 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虎群盛;姜自伟;黄枫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具有中心内固定、力臂短及符合股骨生物力学结构的髓内钉固定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入钉点、头颈钉位置、主钉长度及远端交锁螺钉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固定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股骨骨折术中辅助闭合复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张杰;邵明;毕郑刚;郭新珍;谷丽娜;王旭明;张世谦;李国军;于小均

    股骨骨折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造成,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并发症较多.对于其治疗,生物学固定及微创已成为共识.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术中辅助复位设备,包括体外无创牵引器、自制牵引复位器、计算机辅助复位系统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达到治疗微创、降低术中治疗难度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但对于个体化治疗中各种辅助设备的选择尚存争议.本文主要对各种附属闭合复位技术的适应证、术中骨折复位特点及优缺点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未来微创治疗的设备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 领航西部骨科精诚服务创伤病患——记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骨创伤医院院长张堃教授

    作者:

    人物名片 张堃,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西安市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院长,西安市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肩时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交通伤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骨外科医师峰会交通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创伤中国委员会西北区域主席、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肩肘外科常务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AO创伤讲师团讲师、OTC中国讲师团讲师、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担任《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执行主编、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专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 《国际骨科学杂志》编委、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委等.

    关键词:
  • 广东规定人均医疗费不得超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

    如何进一步缓解看病贵?日前,广东出台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0月14日,省卫计委在权威解读《方案》时明确指出,2017年,广东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要降到10%以下,并强调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药占比(即病人看病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要控制在三成以内.

    关键词:
  • 日本创世界首例:用iPS细胞培育出大量老鼠卵子繁殖出后代

    作者:

    日本科学家创下全球首例,成功利用老鼠的诱导型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出大量卵子,而且更顺利地用它们繁殖出后代.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说,这项突破或有助于科研人员日后培育出人类卵子.由九州大学和京都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10周大老鼠尾巴所培育的iPS细胞,来培育卵子及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

    关键词:
  • 科学家已经证实熬夜真的会得癌症

    作者:

    熬夜带来的伤害可不只是黑眼圈,还有可能患上致命的癌症,这点已经得到科学家的证实.在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生物体中,由光支配的生物钟,通过控制细胞活动来调节人体生理的关键方面,这些细胞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在小鼠研究中,MIT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控制细胞生物戒律的基因中,有2个基因也具有作为肿瘤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 贫困县县医院均有三级医院帮扶

    作者:

    10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残联在京联合举办“2016年扶贫日减贫与发展论坛——健康扶贫论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论坛上指出,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超常举措,推动切实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
  • 2016全球新增的21处世界遗产

    作者:

    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2016年全球新增了21处世界遗产地.中国新增的2处世界遗产地为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和湖北神农架.本期,为大家介绍国内外那些不可错过的新当选的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
  • 关节镜下“人”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张青松;李涛;方禹舜;谈鸿飞;王俊文;勘武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人”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为21 ~57岁,平均38.7岁.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Ⅲ型11例,Ⅳ型6例.术中将缝线在骨折块腱骨结合部打结后呈“人”字形向骨折块远端经胫骨平台后方的2个骨道穿出,通过在胫骨平台前方骨桥上打结来实现骨折块的复位与加压固定.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胫骨平台后向移位KT-2000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7~19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示骨痂形成,无骨折复位丢失现象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伸直2.0.±3.5.,屈曲134.2.±12.5.;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89.3分(83 ~ 95分);屈膝90.时胫骨平台大力下后向移位KT-2000值平均为1.5 mm(0.5~5.3 mm).1例患者术后发生胫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胫骨平台后向移位>5mm.结论 关节镜下“人”字缝线复位固定技术能有效复位和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恢复PCL的张力,提高胫骨平台的后向稳定性,减少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疗效良好.

  •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邓波;王静成;熊传芝;颜连启;孙钰

    目的 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初次采用THA治疗的1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82例;平均年龄为70.2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34例,Ⅲ型38例,Ⅳ型21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术前合并内科疾病、骨折Garden分型、手术参数、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先采用x2检验对上述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 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获12 ~23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36例,良52例,可20例,差8例,优良率为7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双下肢长度差、术后是否镇痛、总失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手术入路、双下肢长度差、术后是否镇痛、总失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是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初次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BMI偏小、选择微创入路、缩短双下肢长度差、术后镇痛、减少总失血量及延长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都有利于患者TH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作者:李佳;李石伦;刘勃;张飞;董天华;于沂阳;刘松;杨光;陈霄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髌骨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结果 共收治8 469例成人髌骨骨折患者,男4 985例,女3 484例,男女比为1.43∶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51 ~60岁(23.15%);高发骨折类型为34-C型(72.76%),高发骨折亚型为34-C1型(39.73%).A、B两组患者男女比均为1.43∶1.A组患者的中位年龄(50岁)显著大于B组患者(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4,P=0.000).A、B组患者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51 ~60岁(24.74%)、41 ~50岁(20.41%),两组骨折高发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高发骨折类型均为34-C型,构成比分别为74.08%、69.99%;高发骨折亚型均为34-C1型,构成比分别为42.56%、33.79%. 结论 我国东、西部地区成人髌骨骨折男性均多于女性,东部地区成人髌骨骨折患者的年龄大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骨折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西部地区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50岁.东、西部地区高发骨折类型均为34-C型,高发骨折亚型均为34-C1型.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髋臼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作者:杨光;李佳;陈伟;陈霄;刘勃;刘松;李石伦;于沂阳;田野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髋臼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所有成人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东部地区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西部地区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骨折AO分型及Letoumel-Judet分型等数据.结果 共收治2 009例成人髋臼骨折患者,男1 510例,女499例,男女比为3.03∶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26.13%),高发骨折类型为62-A型(52.17%).东部地区组1 564例,西部地区组445例,其男女比分别为3.17∶1、2.59∶1,平均年龄分别为44.8、43.3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东部地区组和西部地区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 ~50岁(26.09%)、31 ~40岁和41 ~50岁(均为26.29%).两组骨折高发类型均为62-A型,但东部地区组62-A型骨折构成比(53.52%)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组(47.42%),62-A型骨折患者男女比(3.41∶1)也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组(2.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Letournel-Judet分型,两组骨折高发类型均为后壁骨折. 结论 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髋臼骨折均男性多于女性,东部地区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西部地区为31~40岁和41~50岁.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患者均以62-A型骨折居多.两个地区均以后壁骨折常见.

  • 陈旧性骨盆骨折合并迟发性臀上动脉出血、臀筋膜室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张擎柱;翟栋;王金铸;杨小华;曹向宇;谷锐;张义;何志勇;任栋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1],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并发症较多,而陈旧性骨盆骨折合并迟发性臀上动脉出血、臀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比较罕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于2014年5月8日收治1例陈旧性骨盆骨折合并迟发性臀上动脉出血、臀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