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动态调整负压封闭引流术负压值对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刘鹏;王专;周际;谭科;彭宗银

    目的 探讨动态调整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负压值对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5例开放性软组织损伤(Gustilo-Anderson 分型为Ⅲ型)患者资料.男69例,女46例;年龄为17~ 76岁,平均44.7岁.根据负压值不同分为4组:A组29例,负压值为-40~-20 kPa;B组29例,负压值为-80~-60kPa;C组29例,负压值开始为-40~-20kPa,72 h后改为-80~-60 kPa;D组28例,负压值开始为-80~-60 kPa,72 h后改为-40~-20 kPa.比较4组患者的引流量、创面变化、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B组和D组引流第7天时患者的平均引流量[(4.89±0.66)、(4.33 ±0.96) mL/cm2]显著高于A组和C组[(2.90±0.67)、(2.99±0.56) mL/cm2],引流第14天时患者的创面面积缩小[(14.16±1.77)、(13.84±1.65) cm2]显著优于A组和C组[(12.57±1.92)、(10.95 ±1.37)cn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清洁时间显著长于其他3组患者,A组和C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B组和D组患者,B组和C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D组,A组患者感染和堵管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值开始为-80~-60kPa,引流72 h后改为-40~-20kPa持续引流具有引流充分、创面变化明显、清洁时间快、创面愈合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定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及性别差异

    作者:郭来威;丁宁;滕元君;盛晓赟;许田恩;孟会强;吴萌;夏亚一

    目的 探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上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的大小及定位参数,以期为临床PCL重建过程中胫骨骨道定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24例行膝关节MRI扫描且PCL胫骨止点完整的患者资料.男286例,女238例;平均年龄为35岁(20~50岁).在膝关节MRI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对PCL胫骨止点大小及定位参数进行测量,并比较男、女性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膝关节MRI矢状面上:PCL胫骨止点中点到胫骨平台后缘的距离平均为(17.9±3.0)mm,PCL胫骨止点前后径平均为(9.7±2.4)mm,以上指标男性均显著大子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占胫骨平台后侧斜坡长度的百分比平均分别为79.9%±4.5%、43.7%±9.6%,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MRI冠状面上:PCL胫骨止点中点到胫骨平台内、外缘的距离平均分别为(33.5±3.1)、(37.4±4.1) mm,PCL胫骨止点内外径平均为(12.0±1.6) mm,以上指标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占胫骨平台内外径的百分比平均分别为47.4%±3.2%、52.7%±3.1%、16.9%±1.7%,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MRI图像上,PCL胫骨止点中点到胫骨平台后缘的距离约为17.9 mm,PCL胫骨止点前后径约为9.7 mm,内外径约为12.0 mm,以上指标男性略大于女性.

  • 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比较不同性别髋臼后柱内髂坐钢板置钉的安全性

    作者:凌伟;曹生鲁;冯凯;彭赓;郭东鸿;钟子毅;童凯;王钢

    目的 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比较不同性别髋臼后柱内髂坐钢板置钉的安全区和安全角度.方法 收集52例成年人(男27例,女25例;年龄为18 ~ 74岁,平均47.2岁)正常骨盆的CT扫描数据,重建出骨盆3D模型.对髋臼进行增厚5 mm处理,测量放置内髂坐钢板安全区的宽度(d)和闭孔管顶点到坐骨大切迹的垂直距离(w),计算d/w的比值(r).过髋臼中心、垂直于方形区和坐骨大切迹对装配后的髋骨进行截骨得到截面.男性在大切迹前方1.0、1.5、2.0和2.5 cm处取4点,于截面上分别测量方形区与增厚的髋臼外缘切线所成的角度∠a、∠b、∠c和∠d;女性在大切迹前方1.0、1.5和2.0 cm处取3点,测量∠a、∠b和∠c.比较男、女性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男性和女性放置内髂坐钢板安全区的d平均分别为(28.56±2.44)、(24.36±2.47) mm,r平均分别为0.61±0.07、0.54±0.05.男性置钉的安全角度∠a、∠b、∠c和∠d平均分别为88.04°±3.18°、77.81°±3.85°、68.01°±4.11°和56.81°±4.81°;女性∠a、∠b和∠c平均分别为91.29°± 4.52°、76.23°±3.82°和62.79°±3.51°.男、女性之间d、r、∠a和∠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内髂坐钢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时,应考虑性别的差异,根据钢板的位置选择特定的安全角度.

  • 国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王小健;苏云星;宋洁富;郭秀生;刘芳;张志华;魏垒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影响内固定治疗国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使用内固定治疗国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因素的文献,严格评价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评估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4 0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588例.结果显示:影响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OR=0.51,95%CI(0.30,0.90),P<0.05]、骨质疏松[OR=1.91,95% CI(1.05,3.47),P<0.05]、骨折类型[OR =0.23,95% CI(0.18,0.30),P<0.05]、骨折复位质量[OR=0.25,95% CI(0.17,0.35),P<0.05]、尖顶距值[OR=0.13,95% CI(0.05,0.32),P<0.05]、术后负重时间[OR=5.32,95% CI(1.71,16.57),P<0.05]、合并内科疾病[OR=3.76,95% CI(1.19,11.91),P<0.05],而与性别[OR =0.78,95% CI(0.54,1.11),P> 0.05]、致伤原因[OR=1.68,95% CI(0.66,4.25),P> 0.05]、内固定种类[OR=0.37,95% CI(0.06,2.14),P>0.05]无关.结论 患者年龄大、合并骨质疏松、复杂骨折、骨折复位不满意、尖顶距值≥25 mm、术后负重时间<6周及合并内科疾病是导致国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患者性别、致伤原因、内固定种类与术后内固定失败有关.

  • 水刀病灶清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

    作者:高伟;高堪达;李夏;王秋根

    目的 探讨水刀病灶清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资料.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3.6岁(36 ~58岁),初始骨折均为闭合性.感染出现后3~5d内行病灶清除手术.根据术前美蓝标记染色范围调整切口长短与深浅,使用水刀由浅至深进行彻底病灶清除,同时保留内固定物,稀疏全层缝合伤口,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至伤口愈合,创面封闭引流一般应用5d.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在10~25 d(平均18d)愈合.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个月(8 ~ 24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使用任何抗生素,未再出现新窦道、破溃等局部症状和发热等全身症状,骨折处骨痂形成,无骨折不愈合发生,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4.3个月(2.5~8.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1个月(5.5~16.0个月).所有患者均对终治疗后的结果认可.结论 水刀具有病灶清除简单、快速、彻底等优点,负压封闭引流可起到伤口闭合前的过渡治疗、简化手术步骤和加速切口愈合的作用,二者结合使用是一种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

  • 动态CT评价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重建术后韧带的等长情况

    作者:马天骏;曾春;蔡道章

    目的 利用动态CT评价前交叉韧带(ACL)解剖单束重建术后韧带的等长情况,以期指导解剖重建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8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ACL解剖单束重建术的14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8.6岁(18 ~39岁).于术后6个月在膝关节伸直至屈曲的活动过程中应用动态CT进行扫描.将扫描所得图像分别进行屈曲0、30°、60°、90°、120°时的三维重建.使用网格法对股骨和胫骨隧道定位进行分析.测量各屈曲角度下股骨隧道与胫骨隧道之间的距离,以及股骨过顶位与胫骨隧道之间的距离.用隧道之间的距离反映韧带长度变化.结果 隧道内口位置均位于韧带解剖附着点中心区域.重建韧带的长度在膝关节伸直时长;以膝关节伸直位为参考(0°),在膝关节屈曲0 ~ 90°时,重建韧带的长度是逐渐缩短的,解剖位缩短平均为4.82 mm,过顶位缩短平均为3.28 mm.解剖位重建在膝关节屈曲0~30°时韧带长度缩短幅度大[平均缩短(2.91±0.91) mm],在屈曲90°~120°时韧带缩短长度又逐渐减少[平均缩短(2.98±1.41) mm].结论 解剖位重建的韧带不等长,韧带长度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长,在屈曲0 ~ 90°时韧带逐渐缩短,90°~120°时又有所伸长.重建的韧带应该在膝关节屈曲30°时拉紧固定.

  • 原癌基因c-fos和c-jun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大鼠中的表达

    作者:张胜利;谢玲霞;刘黎军

    目的 比较原癌基因c-fos和c-jun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和单纯胫骨骨折大鼠大脑皮层和胫骨组织中的表达与变化.方法 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建立大鼠闭合颅脑损伤合并胫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建立单纯胫骨骨折模型,获得大鼠大脑皮层和胫骨骨折近端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骨折后1 h、3h、5h、1周、3周、4周(n=10)大脑皮层和骨折局部c-fos和c-jun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骨折后1h、3h、5h、1周、3周、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及胫骨组织中c-jun、c-fos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fos水平均在骨折后1 h达到峰值(8.98±3.06、8.48±1.74),随后表达量持续处于较低状态,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jun基因表达量在术后4周达到高峰(3.94±0.59、3.91 ±0.41),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胫骨组织中c-fos(1.99 ±0.27、1.94±0.27)和c-jun基因表达量(3.95±0.41、3.86±0.43)均在骨折后1周出现表达高峰,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时脑组织中c-fos和c-jun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骨折部位c-fos和c-jun基因的高表达无关.

  • 骨盆前后压缩Ⅱ型损伤相关韧带损伤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水小龙;曹生鲁;冯永增;林威;郭晓山;王钢

    目的 探讨骨盆前后压缩(APC)Ⅱ型损伤时相关韧带损伤情况及耻骨联合、骶髂关节的分离程度等.方法 取10具新鲜尸体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n=5),制造2种骨盆APCⅡ型损伤测试模型:半骨盆固定(限制组)和半骨盆不固定(非限制组).模拟骨盆APCⅡ型损伤,记录骶髂前韧带断裂时耻骨联合分离距离、骶髂关节前方分离距离及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损伤情况.极度外旋半骨盆,观察限制组与非限制组相关韧带损伤情况及骨盆的骨性改变.结果 骶髂前韧带断裂时,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和骶髂关节前方分离距离平均分别为(23.8±2.8)、(10.9±4.4) mm,限制组与非限制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旋角度平均为40.1°±9.8°,外旋力平均为(646.7±131.5)N,限制组与非限制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限制组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均未见明显损伤,而限制组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均有损伤.骶髂前韧带断裂后再极度外旋,非限制组仍未见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断裂,而限制组出现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断裂.当骶髂前韧带、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均断裂时,限制组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平均为41.8 mm,骶髂关节前方分离距离平均为16.8 mm.结论 骨盆APCⅡ型损伤可以有2种情况,即半骨盆限制和非限制,这2种情况的韧带损伤结果是不同的.当骶髂前韧带断裂时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可以有较大波动.

  • 镇痛药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震;张岩;朱彦丞;邱旭升;陈一心

    镇痛药在骨折及骨折术后应用广泛.目前镇痛药主要有3类,分别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中枢性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某些镇痛药在镇痛的同时对骨折愈合可能存在抑制作用,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但也有研究者并不赞同这一结论.本文就镇痛药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07篇中国涉嫌造假论文被国际期刊撤稿医生考核评价体系需完善

    作者:

    一条有关“论文造假”的新闻火了:德国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4月20日发布消息称,经过调查发现,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有107篇刊登在出版社旗下的学术期刊《肿瘤生理学》上的论文涉嫌“同行评审”造假.在撤稿声明中,期刊列出了一个发布在出版伦理委员会网站上的声明,声明中介绍:“机构已意识到属于不同出版商的几家期刊,在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系统的、不适当的操纵.这些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机构策划的,他们为论文作者提供这种服务.”这107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这批论文的作者大部分是临床医生.除了批评当事人学术不端之外,许多网友热议国内医生评价晋升体系,“会看病的不如会写论文的”,引发许多医疗从业人员反思.

    关键词:
  • 与青蒿素齐名的雷公藤红素或可治疗肥胖

    作者:

    厦门大学药学院张晓坤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新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子刊《分子细胞》发表,揭示了从传统药用植物雷公藤中分离提取的雷公藤红素调控代谢的重要作用靶点和机制,发现了肥胖的潜在治疗方法.雷公藤红素与青蒿素齐名,被《细胞》杂志列为有町能被开发成为现代药物的5种传统天然药用化合物之一.近发现的雷公藤红素的超级减肥作用更使这一传统中药成分风靡世界.然而雷公藤红素具体的作用靶点不清、分子机制不明,一直阻碍了将其开发成为现代药物.

    关键词:
  • 摄影师拍摄挪威水下亚特兰蒂斯古城

    作者:

    早在1908年,挪威西部发生山体滑坡,导致整个峡谷被封,洪水淹没了农田并形成了目前的Lygnst ylsvatnet湖,该湖现在已成为热门潜水地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挪威的水下亚特兰蒂斯古城.摄影师Lars Korvald携其水下摄影装备前往Lygnst ylsvatnet湖进行拍摄,这是一场神奇而美妙的体验,透过清澈的湖水,你可以看到梦幻般的森林和百年古城遗迹,以及用来牧羊的围栏和运输货物的道路.

    关键词:
  • 沉痛悼念池永龙教授

    作者:郭晓山;王向阳

    原浙江省脊柱外科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骨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池永龙教授于2017年4月28日上午4点15分因病去世,享年72周岁.池永龙教授1945年出生,籍贯浙江瑞安,1970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后在嘉兴6284部队锻炼.1972年进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任骨科医生.1980年进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于1981年12月担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1984年担任温州医学院科研处处长.1986-1989年担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院长、党委委员.1989-1992年担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党委委员.1996-2004年担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骨科主任.

    关键词:
  • 脚踏实地 德医双馨——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纪方教授

    作者:

    三十年始终如一坚守临床2017年是纪方教授从事创伤骨科专业的第30个年头,从基层部队的无名军医,成长为全军以及全国创伤骨科学界的璀璨之星,离不开他本人对临床工作的无比热爱、刻苦钻研和不断努力.回望30载行医生涯,纪方教授不曾以自身学术任职和行政职位的提高而疏远临床工作,依然乐于每日查房阅片、制定佳治疗方案、带头开展复杂性手术.正是怀抱着对患者负责到底的初心、背负着救命治伤的庄严使命,30年如一日的执着使得他取得了过人的临床造诣.尤其在严重多发伤诊治、复杂骨盆髋臼损伤及四肢骨折处理、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治疗、骨不连治疗、人工假体置换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并围绕“严重多发伤损伤控制理念”及“骨折微创手术技术”方面形成具有军事特色的战创伤救治新理念、新技术,带领创伤骨科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战创伤救治中心的核心力量,显著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带领学科技术骨干全力打造“DePuy Synthes——长海髋部创伤中心”,为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救治平台.

    关键词:
  • 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剔除小鼠艾滋病病毒

    作者:

    美国《分子治疗》杂志近日刊登了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人的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从多靶点高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推动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向人体临床试验迈出重要一步.在之前的研究中,胡文辉团队已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清除了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系、艾滋病患者体内取出的T免疫细胞以及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新研究更进了一步.他们首先向小鼠体内移植人体骨髓(B)、肝脏(L)和胸腺(T)组织或细胞,“重编程”出人源化BLT小鼠,使其具有与人类一样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潜伏方式.然后,以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把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运送到潜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源化BLT小鼠体内.2~4周后,他们对小鼠多个器官组织进行检测后发现,艾滋病病毒基因组被有效切除.

    关键词:
  • 组配式S-ROM型人工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

    作者:丁露;李也冉;张政;齐欣

    目的 探讨组配式S-ROM型人工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2岁(55 ~ 8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7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5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内固定物松动5例,内固定物断裂6例,主钉切割致股骨头形态不完整4例.所有患者骨折均不愈合、移位,采用S-ROM型人工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56 min(118 ~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32 mL(230 ~700mL).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15例患者术后获13 ~35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发生人工关节脱位,2例患者因骨缺损过大致大转子未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周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0.6分(78 ~ 95分);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组配式S-ROM型人工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秦宏敏;刘汉涛;刘典锋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32例,女108例,年龄为30~106岁,平均71.4岁,其中70岁以上患者168例.骨折AO分型:31-A1.1型21例,31-A1.2型15例,31-A1.3型27例;31-A2.1型39例,31-A2.2型51例,31-A2.3型32例;31-A3.1型12例,31-A3.2型23例,31-A3.3型20例.240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140 h,平均52 h.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45 min,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5 cm,术中失血量平均为85 mL.术后伤口一期愈合239例;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术后8周取出内固定物并行清创术后伤口愈合.240例患者术后获6 ~51个月(平均31.5个月)随访.235例患者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23周(平均12.6周);5例患者骨折延迟愈合,愈合时间为36 ~ 96周(平均56周).术后在院生存率为100%;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98.8% (237/240).术后1年132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2分(72~94分).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退钉、断钉、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内固定移位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应用于高龄患者.

  • 下肢牵引架辅助下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的近期疗效

    作者:高辉;陈震东

    目的 探讨下肢牵引架辅助下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部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15例(138髋)髋部疾病患者资料.男71例,女44例;年龄为28 ~ 77岁,平均59.4岁;体质量指数为19.7~28.9 kg/m2,平均24.7 kg/m2;髋关节疾病类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6例,病程平均为15.7个月;骨性关节炎35例,病程平均为12.6个月;髋关节发育不良14例,病程平均为2.8年;炎性反应性关节炎10例,病程平均为6.8年.所有患者均采用下肢牵引架辅助下前侧微创入路初次THA治疗.结果 115例(138髋)患者术后获平均31.6个月(12 ~40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为9.4 cm,手术时间平均为115.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0.2 mL,住院时间平均为7.5d.术后影像学评价结果:髋臼外展角平均为41.6°(37°~56°),髋臼前倾角平均为18.1°(11°~23°).术后1年115例(138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1.4分(80 ~96分).1例1髋(0.7%)患者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6例7髋(5.1%)患者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深部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下肢牵引架辅助下前侧微创入路THA近期疗效良好,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快速康复,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踢显减少.

  • 10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骨水泥型经髂骨螺钉内固定系统介绍

    作者:PaulSchmitz;StephanLuedeck;王博炜;Rupert Schupfner;Michael Worlicek;Michael Nerlich;Michael Bernhard Müler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经髂骨螺钉内固定系统(TIFI)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年龄≥59岁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93例;年龄为59 ~ 94岁,平均(77.5±7.6)岁.骨折根据Rommens分型:Ⅰ型31例,Ⅱ型39例,Ⅲ型19例,Ⅳ型15例.致伤原因:平地摔伤89例,从低于3 m高处摔伤8例,无明确外伤史7例.保守治疗65例;手术治疗39例,其中17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TIFI固定治疗,将空心钉和Schanz钉从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置入,并固定于髋臼上方.结果 65例保守治疗患者出院当天活动度:坐轮椅1例,平地行走26例,可上下楼8例,未记录30例.39例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当天活动度:坐轮椅6例,平地行走26例,可上下楼1例,未记录6例.34例Schanz钉固定患者中,有2例固定髂骨时出现螺钉穿透骶髂关节.16例Schanz钉结合骨水泥固定患者中,未观察到骨水泥溢出至骶髂关节.Schanz钉髂骨置钉深度平均为(100±20) mm,连接杆的长度平均为(62±16) mm.17例采用TIFI固定的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血肿,1例出现浅表伤口感染,未出现深层组织感染或内固定感染.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可根据Rommens分型来选择治疗方式.骨水泥型TIFI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的微创、可靠方法.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成人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作者:鞠林林;陈伟;张奇;吕红芝;吴涛;郑金;常恒瑞;张飞;田野;金霖;刘勃;刘松;朱燕宾;张英泽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将我国东部地区35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结果 共收集2 523例成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 544例,女979例,男女比为1.58: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18.94%),高发骨折类型为33-A型(50.18%).A组1 650例,男1 027例,女623例,男女比为1.65:1;中位年龄为48岁.B组873例,男517例,女356例,男女比为1.45:1;中位年龄为45岁.两组患者男女比和中位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发骨折年龄段比较集中,均为31 ~60岁.两组均以33-A型骨折多,33-B型骨折少.B组33-A型骨折患者构成比(53.49%)较A组(48.42%)显著升高,33-B型骨折患者构成比(16.84%)较A组(21.39%)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股骨远端骨折以青壮男性常见,骨折高发类型为33-A型.东、西部地区高发骨折年龄段均为31 ~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东、西部地区骨折高发类型均为33-A型,东部地区33-B型骨折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而33-A型骨折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西部地区.

  • 次生损伤的概念及其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英泽

    次生灾害是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一个常用的概念.随着社会进步,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第一次损伤后由原始损伤导致的再损伤亦呈迅速增多趋势.骨科医生、特别是创伤骨科医生对这种损伤尚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笔者总结了近10年由于第一次损伤后直接造成的再损伤患者情况,经过近2年的前瞻与回顾性研究,笔者在全世界率先提出“次生损伤”的概念并研究其在创伤骨科临床的意义.

    关键词:
  • 常温3D打印双相磷酸钙/聚乙烯醇复合支架的制备与体外成骨分化研究

    作者:宋岳;林楷丰;何树;张帅帅;刘斌;毕龙;裴国献

    目的 探讨常温3D打印双相磷酸钙/聚乙烯醇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双相磷酸钙、聚乙烯醇溶液混匀,应用常温3D打印技术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双相磷酸钙/聚乙烯醇支架;应用注模成型法制备非打印支架.测定2种支架的表面微结构、孔隙率、弹性模量及亲水性.体外成骨实验分3组(n=3):打印支架组、非打印支架组、空白对照组(无支架).将BMSCs种植于支架培养7、14d,比较3组BMSCs的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成功制备可控孔径、孔隙率的组织工程支架,支架孔隙率平均为59.6%±3.6%,弹性模量平均为(429.3 ±54.3)kPa.培养7、14d,打印支架组细胞的吸光度值(0.987±0.047、1.497±0.076)均显著高于非打印支架组细胞(0.767±0.063、1.181±0.098),非打印支架组细胞吸光度值又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0.532±0.046、0.895±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7、14 d,打印支架组与非打印支架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温3D打印技术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可制备孔径可控、连通性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体外与细胞共培养可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