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髋部骨密度与合并帕金森病老年髋部骨折类型的关系

    作者:包先国;陈晓斌;孙天胜;张建政;赵建文;郑科;江武

    目的 探讨合并帕金森病(PD)的老年患者髋部骨密度(BMD)与跌倒所致髋部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43例合并PD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14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79.3 ± 11.4)岁;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1.9±3.9) kg/m2;PD病程平均为(5.4±4.8)年;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比较股骨颈骨折患者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个区域(股骨颈、转子、转子间、整髋、Ward区)的BMD,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髋部不同区域BMD与髋部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转子、转子间、整髋的BMD[(0.636±0.147)、(0.751 ±0.113)、(0.787±0.139) g/m2]均高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0.573 ±0.125)、(0.602 ±0.127)、(0.672±0.121) 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股骨颈骨折患者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颈、Ward区的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转子、转子间、整髋3个区域的BMD与髋部骨折类型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转子、转子间、整髋的BMD每增加1个单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为股骨颈骨折的0.21、0.37、0.36. 结论 合并PD老年患者的股骨颈骨折在髋部3个区域(转子、转子间、整髋)的BMD显著高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 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周炎;刘世清;余铃;张春;赵奇;黄涛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查找所有比较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9月,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s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389例患者,均为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双钢板平行固定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Cassebau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证据质量为中级,推荐等级为中等推荐. 结论 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双钢板平行固定临床效果相当,均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作者:雷文雄;方锦涛;苏万汉;冯小仍;陈滨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55侧)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31侧),女16例(24侧);平均年龄为34.4岁(21 ~ 65岁).骨折Tile分型:A型2例,B型21例,C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5 d(3 ~12 d).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其中23例患者采用单纯骨盆前环钢板固定,17例患者采用骨盆前环钢板加后环固定.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及疗效等.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8.2 cm,手术时间平均为78.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20 mL.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所有骨盆前环骨折均获满意复位.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术中发生髂外血管损伤,1例患者取钢板后伤口迁延不愈.36例患者术后获8 ~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4例患者失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0~5.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评分平均为84.4分;优21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达95.0%.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 结论在骨盆前环骨折的治疗中,改良Stoppa入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野清晰、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且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庆;黄华扬;张涛;沈洪园;郑小飞;李凭跃;区永亮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螺钉固定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1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9例;年龄8 ~43岁,平均18.3岁.骨折根据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Ⅱ型12例,Ⅲ型29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螺钉固定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9 ~42岁,平均18.9岁.缝线固定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8~43岁,平均17.8岁.术后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OM)、伸膝阻滞例数、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KT-2000检查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缝线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58.9±6.7)min]大于螺钉固定组[(48.5±6.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与缝线固定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51.6±6.2)、(95.5±2.6)分,IKDC评分为(91.4±6.4)分、(88.1±7.5)分,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分别为(2.7±2.6)、(2.8 ±2.7)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与缝线固定组分别有3例、2例患者仍出现5°或以上的伸膝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技术治疗Ⅱ、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建议术中透视确认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减少关节不稳、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 袢钢板治疗Regan-MorryⅠ型冠状突骨折

    作者:王鹏飞;庄岩;魏巍;魏星;付亚辉;李忠;张堃

    目的 探讨应用袢钢板治疗Regan-Morry Ⅰ型冠状突骨折的技术特点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袢钢板技术治疗的42例Regan-Morry Ⅰ型冠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11例;年龄23 ~ 58岁,平均39.3岁;其中单纯冠状突骨折4例,冠状突骨折伴肘关节脱位患者5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3例,冠状突为粉碎性骨折30例,简单骨折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Kocher入路,附加后侧小切口.12例简单骨折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并使用袢钢板固定,3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均使用袢钢板重建前方关节囊及肱肌止点,对合并桡骨小头骨折的38例患者行桡骨小头置换,对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者进行锚钉修复.记录骨折复位、袢钢板固定后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 结果 38例患者术后获8 ~ 34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4例失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11.8周.末次随访时肘部屈曲活动度110°~ 135°,平均115°;肘部伸直活动度0~15°,平均5°;前臂旋前45°~ 75°,平均70°;旋后68°~94°,平均82°.根据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10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84.2%.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桡骨小头钢板断裂,4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僵硬.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部感染经抗感染、换药治疗后愈合. 结论 应用袢钢板治疗Regan-Morry Ⅰ型冠状突骨折,可在直视下复位,固定牢靠,有利于关节稳定性恢复,冠状突骨折愈合,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明;陈云丰;胡海;陈圣宝;王磊;芮碧宇;李琦;章伟;张云龙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8例,女109例;年龄18~88岁,平均55.9岁.根据患者随访期间X线片判断是否存在螺钉穿出肱骨头,并以此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Neer骨折分型、内侧柱粉碎、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侧柱支撑作为自变量,先行各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对P <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8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8个月(10~45个月),共有27例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发生率为1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eer骨折类型、内侧柱粉碎、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侧柱支撑、内侧柱粉碎×内侧柱支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Neer三部分/二部分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OR =4.406,95% CI(1.176 ~ 16.515)],Neer四部分/二部分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7.799,95% CI(1.924 ~31.620)]内侧柱粉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OR=0.287,95% CI(0.114~0.718)]. 结论 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预后因素是骨折类型和内侧柱粉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优的方案,减少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

  • 复杂肘关节脱位合并的O'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是否需要固定

    作者:向明;杨国勇;陈杭;胡晓川;唐浩琛

    目的 探讨复杂肘关节脱位合并的O' 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是否需要固定及与肘关节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7例复杂肘关节脱位伴O' 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16例;年龄19 ~ 70岁,平均40.6岁.骨折根据O' Driscoll分型:Ⅰa型14例,Ⅰb型33例.20例患者肘关节稳定,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8例肘关节半脱位,术中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和前关节囊修复后关节稳定,未予修复外侧韧带结构(未修复外侧韧带组);9例肘关节复发脱位,存在明显失稳,一期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和修复内、外侧韧带结构(修复外侧韧带组).末次随访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Broberg-Morrey评分. 结果 保守治疗组患者平均随访11.6个月(7~ 22个月),17例患者骨折获骨性愈合,3例轻度疼痛.未修复外侧韧带组患者平均随访14.2个月(10~20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轻度疼痛.修复外侧韧带组患者平均随访15.2个月(11 ~2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保守治疗组优7例,良10,可3例;未修复外侧韧带组优8例,良8,可2例;修复外侧韧带组优3例,良5,可1例.修复外侧韧带组肘关节伸直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和修复外侧韧带组,但屈曲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Broberg-Morrey评分和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 结论 伴有O'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如果肘关节稳定性差,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可以增加肘关节的稳定性.并根据增加的稳定性是否充分,以决定是否需要顺次修复内、外侧副韧带等静力稳定结构.

  • RNA干扰沉默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治疗兔创伤后关节炎

    作者:唐强;廖琦;蔡风;彭源祥;刘春龙;郝亮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沉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治疗兔创伤后关节炎(PTA)的可行性. 方法 48只新西兰兔双侧膝关节造模PTA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将TNF-α小干扰RNA(TNF-α-siRNA)和IL-1β小干扰RNA (IL-1β-siRNA)重组慢病毒转染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细胞,取稳定转染的滑膜细胞对模型兔进行关节腔注射:一组注射正常细胞(对照组);一组注射TNF-α-siRNA重组慢病毒感染的细胞悬液(TNF-α组);一组注射IL-1β-siRNA重组慢病毒感染的细胞悬液(IL-1β组);一组同时注射TNF-α-siRNA和IL-1β-siRNA重组慢病毒感染的细胞悬液(共转染组).每组分别于注射后于第1、2、4周处死4只实验兔获取膝关节软骨及关节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Mankin评分进行评定;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TNF-α、IL-1β表达.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IL-1β组、共转染组软骨损伤程度减轻的同时退变加剧速度得到缓解,共转染组缓解作用明显,Manki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TNF-α表达减少,IL-1β组IL-1β表达减少,共转染组TNF-α、IL-1β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分别与TNF-α组、IL-1β组比较,TNF-α、IL-1β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靶向抑制关节液中TNF-α、IL-1β表达,缓解软骨退变,两种siRNA共同转染时有协同作用,为PTA的基因沉默治疗指明了新方向.

  • 肱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冷昆鹏;王艳华;陈建海;付中国;张殿英;姜保国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建立肱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并模拟生理状态下肱骨近端受力情况,分析应力分布特征. 方法 对1名正常成年男性肩关节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影像,使用Dicom数据和Mimics17.0软件生成肱骨近端三维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LGOR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生理状态下肱骨近端受力情况,分析肱骨近端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特征. 结果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在三维空间内任意旋转,便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单元类型均为4节点,其中皮质骨单元数为9 346,松质骨单元数为25 732,总单元数为35 078,总节点数为6 819.模拟肩关节外展90°生理状态条件,对肱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600 N的轴向载荷,肱骨近端的受力从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至肱骨干外侧达应力的峰值,此处大应力值为9.8 MPa.此外,肱骨近端外科颈内下侧皮质区应力分布较集中,此区域应力大值为5.2 MPa. 结论 本实验建立肱骨近端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快速、简便.通过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力学分析,明确了肱骨距和肱骨干外侧为应力集中区域,提示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应注意在保证肱骨干张力侧支持的条件下,注重外科颈内下侧皮质完整的重要性,恢复肱骨距的支撑.

  •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骨成分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哲;刘圣曜;倪国新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和自由活动组,前3组SD大鼠按照不同运动强度跑步方案(分别为15 m/min、0°坡度,20 m/min、5°坡度,25 m/min、10°坡度)进行8周训练(每周5d,1 h/d),自由活动组作为对照组.8周后分别取各组大鼠胫骨左侧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应用拉曼光谱检测并分析各组的矿物质/基质比值、碳酸盐/磷酸盐比值及结晶度等. 结果 骨组织中矿物质/基质比值:中等强度组皮质骨平均为4.883±0.128,松质骨平均为4.216±0.213,均显著高于自由活动组(4.113±0.132、3.773±0.122);高强度组松质骨平均为3.222±0.329,显著低于自由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中碳酸盐/磷酸盐比值:中等强度组松质骨平均为0.166±0.013,显著低于自由活动组(0.177±0.011);高强度组皮质骨平均为0.195±0.012,松质骨平均为0.187±0.010,均显著高于自由活动组(0.183±0.014、0.177±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组织结晶度平均分别为0.052 1±0.001 2和0.052 2±0.001 7,,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提高骨组织的矿化和转换,增强骨的质量;高强度运动会降低骨的矿化,降低骨的质量.

  • 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的钻孔技术研究

    作者:薛骋;徐海波;宋李军;张鸣;郑天胜;张国营;方加虎;李翔

    目的 先后在三维模型和尸体模型上施行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技术并测量相应的钻孔参数. 方法 运用数字骨科图像处理软件SuperImage重建105例正常肩锁关节三维模型,根据喙锁韧带解剖学参数,在三维模型表面分别标记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的附着点,分别在锁骨和喙突上钻孔,模拟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然后根据所测得的钻孔参数,在12具肩锁关节脱位尸体标本模型上施行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技术,进一步评估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结果 在施行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的三维模型和尸体模型中均未见钻头突破锁骨或喙突侧方骨皮质,且在尸体模型中未见锁骨或喙突骨折.在喙突钻孔过程中,锥状韧带钻头须前倾10°~ 15°(平均12.4°)、外倾5°~10°(平均6.8°),斜方韧带钻头须前倾20°~ 30°(平均25.2°). 结论 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技术是安全、可行的,选择合适的钻孔位置和方向是喙突钻孔成功的关键.

  • 单排技术与线桥技术修复兔全层肩袖损伤的比较

    作者:费文勇;郭卫春;张文

    目的 比较单排技术与线桥技术修复兔全层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 取骨骼成熟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6只,体质量为2.5~3.0 kg,平均2.8 kg,均为12个月龄.将兔冈上肌肌腱在足印区处切断制作兔全层肩袖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n=38):采用单排技术修复肩袖损伤(单排组)和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线桥组),手术肩均为右侧肩关节,左肩关节作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术后第2、4、8周取材,显微镜下观察、修补肩袖的愈合情况,并在术后第8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 结果 线桥组在术后第2、4、8周时,修复肩袖的前1/3区域与中1/3区域腱-骨联合部比较,在软骨生长、胶原纤维形态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单排组修复肩袖的中1/3区域腱-骨联合部软骨生长、胶原纤维形态均较前1/3区域成熟,差异明显.在术后第8周,修复冈上肌的腱-骨界面大失效负荷线桥组[(134.59±17.69) N]明显大于单排组[(72.23±12.08)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线桥组仍小于正常对照组[(192.61±9.42)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时单排组2只兔出现肩袖再撕裂,而线桥组无一只兔出现失败. 结论 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是一种可行、可靠的修复方法,较单排修复技术具有更优的愈合效果.

  •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还是全肘关节置换术

    作者:蒋继乐;蒋协远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约占所有肘关节骨折的30%,其骨折好发于两类人群:12 ~ 19岁年轻男性或者60岁以上老年女性.与年轻患者不同,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致伤原因常为低能量损伤.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肱骨远端骨折发病率明显升高,据北欧学者[1]统计,每年患者数从1970年的42例增长至1998年的224例,同一时期内,发病率也从12/100 000增长至34/100 000.

    关键词:
  •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丁浩亮;安智全

    胫骨平台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但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较少见,目前国内外涉及此类型骨折治疗相关的文献相对较少.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机制主要为屈膝暴力外翻[1-3].目前,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多采用Schatzkcr分型,其依据主要为膝关节的正、侧位X线片,共分为6型.但6种分型中均没有涉及到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导致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常为临床医生所忽略.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内侧或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面,而对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没有足够重视[4-5].

    关键词:
  •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疗及研究进展

    作者:杨延江;赵鑫;王娟

    四肢血管损伤占全部血管损伤的40% ~ 70%[1],下肢损伤多于上肢.四肢血管损伤如不及时处理,致残率极高,下肢钝性损伤的截肢率为6.5% ~ 20%,锐性损伤为0.4% ~ 4% [1-2],尤其是腘动脉损伤[3],虽然其发生率只占所有血管损伤的0.2%,但截肢率非常高[2],上肢血管损伤截肢并不常见[4].隐匿性血管损伤临床表现为迟发性和不典型性,仍是临床诊治中的难点.腔内治疗技术应用于血管修复及出血控制前景广阔.本文从血管损伤的致伤机制、损伤分型、诊断、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此类损伤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 环钻法分层植骨在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勇;曹吉烈;张军;王君清;胡延春;付茂庆

    目的 探讨环钻法分层植骨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环钻法复位分层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2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38.6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s]: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11例,Ⅴ型9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是否有胫骨平台骨折再塌陷现象.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6-8]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5 ~3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无植骨排异反应发生.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示无胫骨平台骨折再塌陷现象.术后6个月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26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 结论 环钻法分层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思淳;徐龙;易敏;刘洋;吴仕舟;呙金海;黄富国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1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76岁,平均51.5岁;左侧8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d,平均7.7d.采用肘外侧及后侧入路暴露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可吸收棒结合缝线固定,必要时联合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22 ~49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6周(8~17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13.6°(90°~ 130°),伸直-19.3°(-45°~0).前臂旋前72.3°(45°~ 85°),旋后82.1°(60°~ 90°).末次随访时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68 ~98分,平均84.7分;优8例,良4例,可2例.所有患者患肘均无不稳定、缺血坏死、迟发性尺神经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肘关节退行性变. 结论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应早期手术,大限度重建肱骨小头和滑车,重视合并损伤的处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

    作者:田科;王丹;张川;许建中;王利民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锁骨钩板联合喙突螺钉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采用锁骨钩板联合喙突螺钉内固定治疗的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6 ~ 43岁,平均31.1岁;左侧3例,右侧5例;均为新鲜外伤引起的闭合性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手术时间为61 ~93 min,平均74 min.8例患者术后获8 ~17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全部甲级愈合,喙突解剖复位,肩锁关节对应关系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7例,良1例.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应用锁骨钩板固定肩锁关节的同时行螺钉固定喙突可以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陈霄;杨宗酉;王娟;陈伟;张英泽;刘松;孙家元;刘磊;刘勃

    目的 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诊治的成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将样本按年龄分为青年(16岁~ 40岁)和中老年(41岁)两个年龄段;骨折按AO分型分为关节外骨折(43A型)和关节内骨折(43B型、43C型)两型.采用行乘列表的卡方检验研究总样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比较前、后5年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共纳入1 533例,占同期成人胫骨骨折的8.32%,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1.42%.青年721例(47.03%),中老年812例(52.97%).男女比为3.13∶1.男1 162例,其中青年603例,构成比较高(51.89%);女371例,其中中老年253例,构成比较高(68.19%).关节外骨折748例,其中中老年425例,构成比较高(56.82%);关节内骨折785例,其中青年398例,构成比较高(50.87%).A、B两组分别为804例和729例,分别占同期成人胫骨骨折的7.86%和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年龄[(42.8±14.4)岁]高于A组[(41.6±15.1)岁],关节内骨折构成比(62.41%)高于A组(41.04%),关节外骨折构成比(37.59%)低于A组(5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胫骨远端骨折多见于男性和≥41岁的中老年人,男性胫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多见于16 ~40岁者,女性胫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多见于≥41岁者.与前5年相比,后5年患者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构成比呈下降趋势.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胛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刘磊;孙家元;张弢;杨宗酉;陈伟;赵海涛;王海立;殷兵;刘勃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胛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Miller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肩胛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共收集424例肩胛颈骨折患者,男333例,女91例,男女比为3.66∶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24.53%);根据Miller分型,Ⅰ型骨折144例(33.96%),Ⅱ型骨折230例(54.25%),Ⅲ型骨折50例(11.79%);稳定骨折344例(81.13%),不稳定骨折80例(18.87%).A组189例,男女比为3.85∶1;B组235例,男女比为3.52∶1;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7.8±14.8)岁,B组为(39.3±15.7)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年龄段分布及骨折Miller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肩胛颈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类型为MillerⅡ型骨折,稳定骨折较多见.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