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중화창상골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00
  • 国内刊号: 11-5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8
  • 曾用名: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裴国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伸肘、膝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作者:陈荣生;林晓生;胡永生;林晓蓬;毛作华;梁锦峰;余旭辉;刘家瑞

    目的介绍伸肘、膝位手法复位?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方法四肢长骨骨折置于伸肘、膝位进行手法复位,同时应用长臂(腿)?形石膏槽板绷带固定于伸肘伸膝位.上肢骨折固定3~6周,下肢固定6~10周后去石膏,逐渐恢复关节屈曲活动.结果本组188例,一次性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173例,占96.2%,仅15例手法复位失败,改小切口手术复位有限内固定.全组经1~6年的随访,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肘(膝)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四肢长骨于伸肘、膝位置时,肘、膝关节各拮抗肌群力效达到互为平衡,有利于骨折复位与固定,符合生物接骨理念;?形石膏槽板设计合理、结构牢靠、勿需更换,能对骨折端维持稳定的固定效果,尤其适用儿童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

  • 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的应用与影像学观察

    作者:冉炜;陈松龄;冯崇锦;李轶;舒大龙;黎炽彬;王安训

    目的通过术前和术后影像学比较研究观察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夹板与螺钉)植入人体后的长期结果.方法对17位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在植入可吸收夹板与螺钉内固定后的6、9、12、18、24个月时行三维CT和/或全景片检查.同时复查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17位患者在术后1年内检查时螺钉的透射影像均没有明显的改变;18个月时螺钉的空洞基本被骨小梁充填;2年时螺钉的空洞完全被正常的骨小梁代替.临床检查局部伤口、骨段愈合均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影像学表明可降解内固定系统在植入人体后18~24个月得到了完全的降解,完全达到临床治疗上的生理骨愈合.

  • 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作者:校佰平;徐荣明;李明

    目的探索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评价两者结合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用脊柱内固定系统(TSRH)之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进行固定.该组患者涉及骶髂关节的垂直移位及旋转的骨盆环变形,归于Tile分型的B类或C类骨盆损伤.11例患者均伴有前环损伤,其中9例予以加压钢板(smithnephew)内固定,余2例患者单纯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结果7例患者垂直移位完全复位,9例旋转畸形纠正,未发现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地维持了复位的效果.这一混合技术对于涉及垂直及旋转损伤的骨盆环损伤有稳定的作用.

  • 薄层连续MRI扫描描记臂丛神经

    作者:张元智;顾立强;曾琼新

    目的通过薄层连续MRI扫描显示臂丛神经形态.方法采用1.5-TMRI(GE,Signa)对6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斜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确认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定位关系,并观察其走行和分支情况.结果所有志愿者的臂丛神经均得到了较好的显示,斜矢状位T2加权压脂可明显显示臂丛神经及部分神经束,特别是神经根出口处可以得到很好的显示.结论薄层连续MRI扫描可以显示臂丛神经的形态,可以提高其对臂丛损伤的诊断.

  • 股骨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股骨头脱位的治疗

    作者:赵汉民;吴敏刚;章锦辉;冯建威;李伟成;何勇毅

    目的分析总结股骨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股骨头脱位的治疗方法、效果及漏诊的教训.方法股骨骨折按AO分型,32-A型3例,32-B型2例,32-C2型1例,用交锁钉内固定;33-C3型1例,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31-A2型2例,用DHS内固定.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骨折8例,后壁后柱骨折1例,均采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本组漏诊2例.结果9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22.4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股骨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股骨头脱位受伤机制复杂、伤情重、合并伤多、易漏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 普通钢板挤压复位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

    作者:丁晟;宋国全;吴春清;王焯

    目的评价普通钢板挤压复位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3年9月,采用普通钢板挤压复位接骨术治疗48例胫骨骨折患者.结果全部病例均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普通钢板挤压复位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的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 膈神经移位治疗产瘫节前损伤

    作者:宫云霞;张咸中;张振伟;黄艳梅;杨涛;陈传煌;陶莉

    目的总结临床膈神经移位治疗产瘫节前损伤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16例,皆在全麻下行膈神经移位修复撕脱的臂丛神经,术后观察膈神经移位后患儿上肢功能恢复及呼吸功能情况.结果随访2~6年,按照Mallet评分标准评定膈神经移位功能恢复情况,优5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5%,3个月以内优良率80%.11例呼吸平稳;4例呼吸急促,术后1周平稳;1例发生肺炎,经治疗10余天后呼吸平稳.结论早期膈神经移位治疗产瘫节前损伤疗效满意,肥胖及体弱新生儿膈神经移位时需慎重,切取一侧膈神经对患儿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作者:余铮;肖建德;王大平;李振宇;闫洪印;颜滨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手术,并发症少.结论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 叠加供血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

    作者:刘伟;张辉;沈勇;富玲

    目的探讨叠加供血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方法1998年3月~2003年12月,应用非主干血管皮瓣加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35例,面积1cm×1cm~6cm×8cm.结果术后33例成活,2例由于皮瓣设计不当坏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无臃肿.结论叠加供血皮瓣供血可靠、切取方便,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理想皮瓣.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外伤
  • 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谭鸿;汪红;曾端;谢德;杨乐晋;黄道海

    目的探讨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5月~2003年10月,18例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皮瓣面积6cm×5cm~2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2个月~3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单.该方法扩大了小腿皮瓣面积,皮瓣血供可靠,提供了对于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

  • 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缺损性骨不连中的应用

    作者:苗旭漫;吴其常;崔海峰;林延军;刘绍臣;朱东

    目的分析股骨干缺损性骨不连的原因,探讨交锁髓内钉植骨固定治疗股骨干缺损性骨不连短肢畸形的优缺点.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自体髂骨充填骨缺损区的术式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短肢畸形12例,病例随访平均20个月.结果12例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2个月.肢体延长平均3.2cm.无主钉、锁钉弯曲、折断等内固定失败.结论股骨干缺损性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骨折固定不牢固造成骨吸收所致.交锁髓内钉植骨固定合理可靠,是治疗股骨干缺损性骨不连短肢畸形的较理想方法,但骨愈合缓慢.植骨应避免遗留骨缺损,负重时间应向后推迟.

  • Scofix器械内固定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62例分析

    作者:黄国忠;王新宇;黄波

    目的总结应用Scofix器械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62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手术中通过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脊柱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以提高复位效果及骨愈合质量.结果62例患者得到随访,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内有效矢经、横经达到正常;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结论该方法具有伤椎复位良好,符合骨愈合的生理要求,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晚期椎体楔变,神经通道损伤小,利于功能恢复等优点.

  • 高龄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观察

    作者:朱明生;王明君;张长江;王君琛;杨林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16例,经髋外侧切口施行半髋置换5例,全髋置换11例.结果随访1~4年,在3~6周患者扶拐下地逐渐负重行走,3个月屈髋>90°,后伸髋>5°.6~12个月基本恢复伤前功能,生活自理,髋关节无疼痛,无假体松动、下沉现象,Harris评分平均91±3.4分.结论高龄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可以胜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一个无痛的髋关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定

    作者:肖宇龙;霍洪军;杨学军

    目的探讨轴形内固定(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6~2000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6年,平均4年.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A、B、C、D、E5级,其中恢复两个级差的27例,恢复一个级差的33例;与正常相比伤椎高度平均矫正95.1%,远期矫正丢失率为19.7%,伤椎固定节段上下椎间隙部分变窄,上间隙较重.结论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疗效肯定,但存在内固定断裂,矫形丢失等问题,未充分植骨及内固定未及时取出是主要原因.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小切口运用

    作者:陈文治;王君鳌;葛洪庆;余宇峰;李想;邓晋丰

    目的报告小切口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自2001年9月~2004年5月,运用小切口对74例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切口长6.5~8.5cm.全髋置换平均手术时间80min,平均术中失血280mL,12h平均引流150mL;股骨头置换术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术中失血150mL,术后平均引流100mL.术后平均8d出院,平均住院14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随访1~32个月,复查X线片未见人工关节松脱,患者可负重行走.结论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医源性损伤少、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 严重压砸性断掌再植与功能重建

    作者:张全荣;寿奎水;陆征峰;邱扬;施海峰

    目的报道严重压砸性断掌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手掌部不同平面的毁损性断掌,采用移植血管桥接的断掌再植、腕掌部切除手指的前臂再植、断掌再植合并拇指再造等大限度地保留部分手或手指.结果本组14例,有3例断掌再植中食指坏死,其余均成活,通过康复训练,11例随访半年以上,其中10例恢复了对指功能,1例接近正常手.均恢复了对指功能,两点分辨觉8~10mm.结论严重压砸性断掌进行合理的断掌再植仍是恢复部分手功能的一种方法.

  • 多发创伤的早期并发症及对策

    作者:罗玉琛;游剑明;饶新;李建炜;肖刚

    目的探讨多发伤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总结616例的创伤患者,其中34例(5.5%)属于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创伤,相继于伤后2周内发生了各种并发症,通过对7种主要并发症的分布,分析其发生规律,早期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的措施等.结果34例并发症有的单一发生,有的为多个同时发生,31例经积极预防和治疗获愈,治愈率为91.2%,3例死亡的病例都是由于早期抗休克不力,或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提高重度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高度重视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时掌握各种并发症发生的规律及治疗对策.

  • 断指再植术后局部镇痛、抗痉挛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迎放;杜振翠;杨金章;张桂东;秦光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局部镇痛、抗痉挛的临床应用.方法2003年4~12月收治断指再植病例22例26指,随机分为L、M组,L组为对照组:采用目前术后常规镇痛方法;M组为试验组:采用局部镇痛、抗痉挛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再植术后疼痛VAS评分有显著差异,M组明显低于L组,M组14例17指均成活,术后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L组8例9指成活8指,1指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失败.结论再植术后局部镇痛、抗痉挛方法镇痛效果良好、应用安全,对血管痉挛、血管危象具有良好预防和治疗作用.

  • 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

    作者:李文壮;蔡湘波;白卫东;罗胜明;陈峰;李汛

    目的总结用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15例18足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用AO跟骨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Kerr设计的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18足骨折术后全部得到随访,时间7~39个月,平均11.6个月,优良率83.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以前期为主,主要是皮缘坏死.结论开放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良好方法.临床治疗效果与跟骨后距下关节面、跟骨的Bhler氏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的长、宽、高等的复位质量有关.

  •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田德虎;张英泽;赵民;张继春;韩久卉;赵峰

    目的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与掌背动脉的终末支形成的指背动脉网,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分别以近节及中节手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逆行切取掌背及指背皮瓣35例43指,修复位于近位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对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损伤者,同时修复骨关节及肌腱等损伤.皮瓣大切取面积1.5cm×3.5cm.结果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辨别觉8~10mm,指间关节功能好.结论该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旋转弧大、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椎弓根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作者:蒋洪涛;汤立新;宋应超;王丽娜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椎弓根骨折(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来收治的急性枢椎椎弓根骨折15例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1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行颅骨牵引复位后用AO纯钛皮质骨螺钉经峡部固定枢椎椎弓根骨折.结果经12~60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有6例D级和5例C级恢复至E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B级恢复至D级,半年后复查X线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及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早期枢椎椎弓根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较少影响上颈椎功能.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鹏;黄勇;耿立杰;吕夫新

    目的总结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3年9月治疗的82例跟骨骨折的病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常规的X线检查和CT半冠状位扫描,根据骨折粉碎情况和移位程度决定治疗的方法.其中Sanders分型Ⅲ型36例和Ⅳ型9例,共有45例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45例患者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基本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术后切口感染3例,经治疗切口愈合.4例患者术后明显的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跟距关节融合术.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6例、良26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达71.1%.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AF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作者:程银树;武进;汤瑞新

    目的分析和评估轴形内固定(A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按Megerl法置钉常规摄定位X线片.42例中39例获得随访,平均21个月,观察内固定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改善23.2°,压缩椎体高度均恢复40.2%,14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患者,12例有明显改进(2例FrankelA级无明显改善).结论AF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节段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减压和复位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 自制脱蛋白骨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刘日光;杨述华;尹培荣;尚显文;易诚青

    目的探讨表面脱钙的脱蛋白异体骨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合适的支架材料.方法用经物理与化学方法处理而制得的脱蛋白骨与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ALP的活性、骨钙素的分泌与蛋白质含量检测;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脱蛋白骨材料上的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能在脱蛋白骨上贴附、增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本方法所制的脱蛋白骨与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 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兔胫骨骨不连模型建立中的作用

    作者:郭征;郭霞;郑振耀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重为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天,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现,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在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大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 应力分析与优化修复节段性负重骨缺损材料的实验研究

    作者:包崇云;罗教明;王海力;谭言飞;徐金瑞;李伟;张兴栋

    目的从材料研制和临床应用的不同角度,探索骨诱导性Ca-P陶瓷在节段性负重骨缺损修复应用的可行性,摸索一套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法.方法将烧结温度为1250℃的HA/TCP陶瓷,制成直径18mm×30mm,中心直径4mm贯通的管状,在孔壁预成类骨磷灰石,辅与一定网孔结构的TC4网筒固定,修复家犬股骨中段30mm长节段性缺损.经ANSYS做应力分析,优化材料形态、结构设计,制作材料;实验动物应用,评价缺损骨形态恢复、功能重建、骨再生效果.结果经应力分析,修复家犬股骨所用陶瓷抗压强度9.057MPa,抗弯强度6.289MPa,TC4网筒壁厚0.3mm,力学性能较匹配.实验动物应用,术中形态恢复良好,术后2月功能重建,修复区骨再生形态、结构好;观察发现修复区骨增生明显,体积均大于原骨.结论应力分析与优化设计具有优良生物学性能的骨诱导性Ca-P陶瓷及辅助固定装置,在节段性负重骨缺损修复中应用,可达到术中良好地恢复形态,术后及早地重建功能,实现骨缺损修复的主要目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组织工程神经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张鹏;林立新;唐胜建;王成琪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力研究雪旺细胞和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将其与日益完善的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从组织工程方面阐述周围神经修复方法的现状与前景.

  • 腓骨--接骨与截骨的选择

    作者:刘振东;马梦然;张志诚

    本文讨论胫骨骨折治疗过程中腓骨接骨与截骨的得失.通过Medline以"腓骨骨折"和"腓骨截骨术"进行检索及相关文献追踪,并结合我院的治疗经验进行讨论.伴有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骨折的胫腓骨远端骨折为腓骨固定的经典适应证,但在胫骨骨折时,腓骨骨折本身一般不波及下胫腓关节,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不主张对腓骨下1/3骨折进行常规固定.胫骨畸形愈合或萎缩性骨不连可以考虑腓骨截骨辅助治疗.但在对胫骨骨折治疗时,无论对腓骨接骨与截骨,无为而治为上策.

  • 腰人工椎间盘的研究和临床进展

    作者:毛宾尧

    腰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研究历经四十年,已经有良好前景.长期沿习采用椎间盘摘除术和/或椎间融合术,常引起诸如下腰痛、腰椎不稳、脱位和邻椎代偿性退变等并发症.为了术后获得活动性腰椎和减少并发症,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是目前佳的措施.从各种假体的设计、病例选择、并发症和疗效对比,认为SBⅢCharit'e假体的疗效比较稳定.

  • 胫骨骨折--扩髓和不扩髓髓内钉比较

    作者:Beate P.Hanson;Dan C.Norveu;陈国奋;顾立强

    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献质量不高,因此很难得出一个结论,究竟是扩髓钉还是不扩髓钉的效果更好.这个报告提示:对于开放或闭合性胫骨骨折,两种治疗方法在骨愈合率和并发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建议对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更深入和详细的评价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手术治疗
  • 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

    作者:田伟

    脊柱外科的技术进步导致了脊柱骨折治疗出现了理念上和方法上的变化.椎弓根螺钉等各种内固定的使用,上颈椎等复杂部位内固定的实现,固定的微创化,计算机导航技术使固定实现了准确化.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进步使得大量的脊柱骨折从保守治疗转为积极的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是新技术的使用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在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如何规范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也是我们应该认真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脊柱 骨折 手术治疗
  • 高龄患者脊柱压缩骨折的早期诊断

    作者:徐宏兵;孙常太;薛庆云;路奎元;黄公怡

    目的提高对高龄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30例脊柱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高龄患者,年龄70~90岁,平均82.5岁,其中男27例,女3例;通过详细了解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CT及全身骨扫描,尤其是早期MRI检查均能明确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包括T112例,T1213例,L111例,L23例,L31例.首诊时1例漏诊,3例节段定位错误,后均明确诊断.患者均无神经症状.结论大部分高龄患者的脊柱压缩骨折通过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但对早期不明确病例,行MRI抑脂像和核素骨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 颈椎屈曲牵张性损伤的前路手术复位与固定

    作者:赵剑;刘璠;潘丞中;赵敦炎;施红光

    目的探讨利用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治疗颈椎屈曲牵张性(DF)损伤,总结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总结29例颈椎DF损伤病例,结合术前影像检查按Allen法评定损伤分期,按ASIA标准评定神经损伤程度.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做牵引复位,采取早期(伤后72h内)颈前路脱位椎间撑开结合撬拨技术复位,再以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效果,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2例DF1期,均无神经损伤;17例DF2期,10例不全性神经损伤,其余均不伴神经损伤;10例DF3期,2例不全性神经损伤,8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前MRI检查显示6例合并椎间盘损伤(26%),其中DF2期2例,DF3期4例.所有DF2期与8例DF3期患者术中成功复位,2例DF3期改行后路复位.本组无发生手术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神经损伤短期内加重现象.随访6~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颈椎DF损伤时采用前路减压,复位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恢复解剖序列,结合应用前路钢板,能取得良好疗效,尤其适用于DF1、2期损伤的病例.

  • 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脊柱骨折和不稳定的固定手术

    作者:田伟

    目的讨论应用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系统进行脊柱外科复杂结构的手术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2002年12月~2004年7月,我们共施行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下脊柱外科手术90例,其中各种骨折病例38例,施行椎弓根固定236枚.由于腰椎椎弓根较粗,术中透视比较容易,除非畸形明显,除正侧位X线片判断位置困难的病例外,均使用二维导航技术,其余使用三维导航技术.结果本组236枚螺钉术后均进行了CT检查,位置不满意4枚(1.7%),位置误差率0.23~0.56mm(导航仪自动计算);而过去应用单纯G型或C型臂透视下先后进行了27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有29枚(10.7%)位置不满意,相比之下,前者结果满意.结论计算机导航使得手术部位的确定变得简单、手术时间缩短、手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

  •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作者:周方;陈仲强;刘忠军;田耘;姬洪泉

    目的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陈旧骨折12例,新鲜骨折16例.21例合并多发创伤或多发骨折,24例为多节段骨折.根据AO骨折分类:B型12例,C型16例.手术治疗包括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13例(新鲜),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2例(陈旧10例,新鲜2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陈旧2例,新鲜1例).结果20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5个月.其中12例术前FrankelA级者无1例改善,非A级者4例有一级改善,4例无变化,无内固定失败.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损伤外力强大,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率高.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 单节段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脱位

    作者:刘波;田伟;袁强;李勤;胡临;李志宇

    目的寻找一个短节段固定使难复性下颈椎脱位复位稳定的方法.方法从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治疗15例难复性下颈椎脱位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外伤超过4周,有facet关节的交锁.牵引下难以复位.我们通过后路关节突松解,棘突间用爱昔康1号线紧缩.前路椎间撑开人工骨植入,AO板内固定.结果所有15位患者通过后路关节松解,前路椎间撑开植人工骨,都得到满意的复位和良好的颈椎序列.结论通过后路关节松解联合前路椎间撑开复位使颈椎得到复位和序列.

  • USS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下腰椎骨折

    作者:袁文;王新伟;陈德玉;张竟;刘百峰

    目的报告后路短节段USS椎弓根螺钉治疗L3-5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2~2004年,共救治下腰椎骨折57例,其中21例采用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L3骨折12例,L4骨折8例,L5骨折1例.所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均为AO-USS创伤系统.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病变节段前凸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率;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以Charles等人的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20min;出血量100~600mL,平均350mL;术前Frankel评分3.7分,术后4.5分;术前椎节高度为正常椎体的30%~60%,术后恢复至70%~100%,平均87%,术前腰椎前凸角35.2°±8.3°,术后38.3°±10.2°.患者离床下地时间3d~2周,恢复工作时间3~6周,随访3~3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优9例,良9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USS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具有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有效防止后期出现腰痛及椎管狭窄症状,可早日下地活动及重返工作岗位等优点.

  • 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

    作者:刘智;孙天胜;李京生;刘树清;任继新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严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2002年对24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早期手术治疗,从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67h,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损伤的颈椎节段实施复位、减压、固定和融合.结果失访2例,22例获得12~3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除11例全瘫者中的2例无恢复外,其他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SIA分级平均提高1.8个等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严重颈脊髓损伤,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陈旧颈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张波;田伟;王永庆;王满宜;张贵林;刘波;刘德全

    目的通过随访,对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骨折脱位的方法选择,术后功能和稳定性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探讨陈旧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5~1999年间行前路手术治疗的42例陈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4.2年(3.5~7.2年).所有手术均为前方入路,均行植骨融合和钢板内固定.其中,22例单间隙融合,20例椎体次全切除.其中1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30例行CHA植骨.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片,CT及MRI了解骨折脱位情况,术后摄颈椎X片了解植骨融合状况,颈椎曲线恢复保持情况和内固定稳定性.对所有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其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功能的JOA评分均有改善,无术后症状恶化,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固定椎保持稳定,颈椎曲线得以保持,无明显植骨不愈合表现.1例双节段植骨患者头侧螺钉断裂,但植骨已融合.余者内固定均稳定.结论前路手术对治疗陈旧颈椎骨折脱位有较好的效果.严格掌握适应征,充分恢复伤椎高度及曲线,牢固的内固定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方煌;陈安民;罗永湘;夏仁云;李锋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1996~2002年对293例脊柱疾病患者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发生的螺钉误置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93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56枚,螺钉植入节段错误7例,占2.38%;上胸椎(T2-7)置钉113枚,有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9.74%;下胸椎(T8-12)置钉261枚,有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3.45%;腰骶椎置钉882枚,有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占1.81%,共计36枚螺钉,占2.87%;螺钉角异常65枚,占5.81%.结论椎弓根螺钉误置与操作技术、解剖学变异及脊柱病损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前影像资料的认真观测及术中必要的影像监控是准确置钉的关键.

  • 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柱损伤的多发伤

    作者:王新伟;袁文;郭永飞;陈爱民;张伟;张竟

    目的评价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柱损伤的多发伤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9月~2004年5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柱损伤的多发伤12例共39处损伤(骨折).其中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四肢骨折4例,颈椎过伸伤合并四肢骨折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四肢骨折6例.手术体位优先考虑脊柱或骨盆损伤的处理,并尽量兼顾四肢损伤.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神经功能评价以Frankel标准判定.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手术时间(210±50)min,平均输血量(600±200)mL,平均每部位手术时间65min,输血量200mL.术前Frankel评分平均为2.3分,术后3月平均为3.1分.8例获得1年随访时各部位骨折全部愈(融)合,无内固定松脱断裂.结论部分合并脊柱损伤的多发伤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一期手术治疗.一期手术有利于全身情况改善及术后早期活动;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采用钛网融合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作者:王义生;殷力;鲍恒;王卫东

    目的探讨钛网融合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生物力学特点及其适应证.方法采用前路减压、钛网和钛钢板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22例.骨折部位:T127例,L114例,L21例.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2例.20例有后凸畸形,后凸角平均为19.5°(12°~29°).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d~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0.6~2.0)年,神经功能均恢复1级以上,15例患者术后能控制排尿.后凸角为3°~8°,平均5°.内固定物本身未引起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应经前路减压、彻底去除对脊髓的致压物,钛网融合器加钛钢板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术式选择--前路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术的比较

    作者:胡临;田伟;刘波;李勤;李志宇;袁强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月),术前后凸角平均25.2°(10°~43°).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年龄39.9岁(18~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6年(2个月~16年),术前后凸角平均27.6°(5°~60°).结果前路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4min(140~395min),平均出血为994mL(300~20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4.7°(0~35°),平均矫正10.5°(5°~16°).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min(190~3950min),平均出血为1654mL(800~38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4.4°(-10°~30°),平均矫正23.2°(7°~40°).所有的不完全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都得到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截骨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

中华创伤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