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对人类肝癌HepG2细胞侵袭迁移、黏附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海昆;刘会平;赵浩亮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对人类肝癌HepG2细胞侵袭迁移、黏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对HepG2细胞迁移、黏附及侵袭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处理后HepG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同一时间随着药物浓度升高,HepG2细胞增殖抑制程度逐渐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 μg/ml药物作用30、60、90和120 min后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48.11%、33.81%、28.97%和16.83%.0.25 μg/ml药物作用24 h后,HepG2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迁移、侵袭抑制率分别为64.19%和58.19%.HepG2细胞MMP-9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 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 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芳芳;李建民;王跃华;高宁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90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进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并对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总突变者31例,总突变率为34.4%.12密码子单突变21例,突变率为23.3%;双突变1例.13密码子突变者9例,突变率为10.0%.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与肿瘤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42).12密码子单突变和13密码子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不同肿瘤部位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存在明显不同.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5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思林;郭翠华;付西;任大成;雍玉堃

    目的 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5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6、12、24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7.3%(48/55)、50.9%(32/55)、12.7%(7/55)、7.3%(4/5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ESC易早期转移,预后不佳,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 环磷酰胺、顺铂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作者:郝志英;李亚冬;李青山;刘志琴

    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CTX)、顺铂(DDP)联合(CP方案)用药与单一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CP方案中CTX和DDP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组织分布参数.结果 CP方案的药动学曲线呈二室模型,两药的吸收半衰期(0.56±0.02、0.72±0.02)与单一用药(0.92±0.02、1.16±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1,t=2.379,均P>0.05);而消除半衰期(0.56±0.02、0.72±0.02)与单一用药(0.92±0.02、1.16±0.12)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6,t=6.213,均P< 0.05).CP方案中两药平均滞留时间(MRT)在心脏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31,t=2.096,P> 0.05),肝、肺中的MRT显著延长(t=5.976,t=6.270,均P< 0.05).结论 CTX与DDP联合用药时体内消除速度下降,提示临床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间隔和用量,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 中期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纪浩南;王春利;韩存芝;张双平

    目的 测定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期因子(MK)水平变化以及肿瘤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K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患者血清MK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1006±0.0624、0.0455±0.0155)(t=6.203,P< 0.001),术后血清MK表达水平下降明显(吸光度值为0.0752±0.0267)(t=4.357,P< 0.001).M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x2=0.131)、TNM分期(x2=0.315)及淋巴结转移(x2=0.282)无关(均P>0.05),而与细胞分化程度(x2=10.326)、浸润程度(x2=20.556)、脉管累及情况(x2=4.223)相关(均P<0.05).结论 MK在ESC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与ESCC的发生相关,肿瘤是引起术前MK水平升高的始发因素,肿瘤的侵袭性对MK水平的影响远远大于肿瘤的进展情况对其的影响.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增清;叶韵斌;余家密;王晓杰;陈明水;陈秀容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外周血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抗CD3单抗、IL-1刺激培养8d后获得CIK细胞.CIK细胞联合化疗组、行单纯化疗的同期配对晚期大肠癌组患者各50例,比较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回输CIK细胞前后患者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其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CIK细胞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和NK细胞比例分别为(54.779±14.228)%、(30.821±11.554)%、(16.676±6.256)%、(18.705±9.347)%,治疗后分别为(65.236±14.901)%、(37.292±8.880)%、(25.229±6.711)%、(22.950±8.933)%,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CIK细胞联合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CIK细胞联合化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4%(32/50),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0%(20/50)(P<0.05).CIK细胞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增强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特征及防治策略

    作者:董秀娟;孙利娟;焦雪丽;韩利杰

    目的 分析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并发感染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179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17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51例(84.4%).其中,发生院内感染82例(45.8%).感染部位主要为口腔、肛周、肺部等以及原发感染灶不明确的菌血症.送检标本共428份,共分离出细菌66株,真菌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均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合并感染,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层流床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 吡格列酮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结肠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卫平;李金利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配体吡格列酮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结肠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接种于BALB/c小鼠右侧肋腰部,将小鼠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对照组、溶剂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吡格列酮组、放疗组和放疗+吡格列酮组,每组30只,分别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计算并比较抑瘤率,病理观察肿瘤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变化.结果 与肿瘤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比较,放疗后2周吡格列酮组、放疗组、放疗+吡格列酮组对小鼠结肠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P=0.008、0.001、0.001),放疗组或放疗+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18),放疗组与放疗+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吡格列酮组、放疗组、放疗+吡格列酮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6.30%、68.60%和70.01%;肿瘤病理学变化明显.结论 PPAR γ配体吡格列酮、放疗以及两者联合均能够抑制小鼠结肠癌的生长,PPARγ是肿瘤治疗较好的新靶点.

  • CD13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黎明;程彩涛;王江华;马海燕;陈先祥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9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90例患者中CD133阳性42例(22.1%).CD133蛋白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镜下血管侵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P< 0.001、P=0.016、P=0.02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肝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肉眼血管侵犯、镜下血管侵犯、肝癌TNM分期以及CD133蛋白表达情况与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有关(均P< 0.05).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D133蛋白表达情况与镜下血管侵犯是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生存分析表明CD133蛋白表达阳性组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CD133阴性组.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 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绪彤;卢琳;赵清叶;钱冬萌;王斌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大肠癌组织及36例结肠腺瘤组织,以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F-κB、TNF-α及IL-6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结肠腺瘤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46/60)、46.7%(28/60)、83.3%(30/36),TNF-α的阳性率分别为70.0 %(42/60)、36.7%(22/60)、66.7%(24/36),IL-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0.0%(48/60)、43.3%(26/60)、61.1%(22/3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肠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TNF-α及IL-6的表达密切相关;NF-κB、TNF-α的表达与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相关,IL-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相关.结论 NF-κB及下游的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太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NF-κB途径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塞来昔布联合携带白细胞介素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人类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的作用

    作者:赖柄旺;王坚;吴平;何慧娟

    目的 评估塞来昔布联合携带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对人类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的选择性杀伤效能.方法 荧光显微镜观察ZD5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对细胞的转染效率.以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对照.RT-PCR法测IL-24 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测塞来昔布联合ZD55-IL-24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ZD55-EGFP感染细胞后,在相同时间下T24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HUVEC细胞.ZD55-IL-24转染后在相同时间内T24细胞组IL-24 mRNA表达量均高于HUVEC组(t=-12.54,P< 0.01).ZD55-IL-24与塞来昔布联合对T24细胞的抑制率高(P<0.01).T24细胞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也明显高于HUVEC组(F=251.35,P< 0.01).联合用药组的T24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T24细胞组凋亡率明显高于HUVEC组(P< 0.001).结论 塞来昔布与ZD55-IL-24联合用药能大程度地抑制T24细胞的增殖,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轻微.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变化

    作者:高伟;薛春燕;王雅杰

    目的 探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FGF2,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血清FGF2阳性率为63.0%(17/27),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降为33.3 %(9/2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39).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复查CT,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51.9%(14/27),稳定率48.1%(13/27),无进展病例.结论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血清FGF2阳性率升高,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以降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血清FGF2水平.

  • P袢Roux-en-Y术式在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会齐;郝福军;杨洋;叶彦军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方法 对需行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46例消化道重建患者分别采用常规Roux-en-Y术式(常规组)15例,P袢Roux-en-Y(P袢组)31例.观察两种不同重建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1、3、12个月营养差异.结果 P袢组与常规组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P>0.05);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4、11例(x2=32.1,P<0.05);术后3、12个月进食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P<0.05);术后上腹饱胀感比较: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P>0.05),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7、x2=23.54,均P<0.01);术后1、3个月两组体质量均较术前减少,但P袢组减少比常规组少(t=27.1、t=19.76,均P>0.05),术后12个月P袢组体质量明显增加,常规组减少(t=0.89,P<0.05);术后1、3个月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9,P>0.05),但术后12个月较术后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9,P<0.01).结论 P袢Roux-en-Y吻合术是全胃切除的一种理想术式,能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和体质量指数,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患者近期进食量增加,营养状况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局部热疗联合腹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刘晓林;温凤萍;任东;范宇飞

    目的 观察局部热疗联合腹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1例恶性腹腔积液肿瘤患者,通过留置腹腔引流管行腹腔灌注顺铂40 ~ 60 mg,同步采用SR-1000肿瘤射频热疗机给患者行腹部热疗,使直肠内温度达41 ~ 42.8℃,每次持续60 ~ 90 min.2个周期治疗后,根据腹部B型超声结果,参照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6.2%(16例),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3.3%(7例),部分缓解率为42.9%(9例).多数患者耐受较好,个别患者出现皮下脂肪硬结,可白行消退.结论 局部热疗联合腹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三乙醇胺保留灌肠预防放射性直肠反应疗效观察

    作者:朱海鹏;唐焱;胡军;撒英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保留灌肠预防放射性直肠反应的疗效.方法 盆腔放疗的患者30例采用三乙醇胺保留灌肠为治疗组,25例采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出现时间,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三乙醇胺治疗组4例未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黏膜反应,1级20例(66.70%),2级6例(20.00%);康复新液治疗组1级10例(40.00%),2级13例(52.00%),两组均未出现3级、4级急性放射性直肠反应(U=3.06,P<0.05).观察在放疗结束6个月后出现的放射性直肠反应.三乙醇胺组14例(66.67%)未发生晚期直肠反应,1级6例(28.50%),2级1例(4.76%),康复新液组7例(50.00%)未出现晚期直肠反应,1级5例(35.71%),2级2例(14.29%),两组均未出现4级和5级严重晚期直肠反应(U=2.31,P<0.05).结论 三乙醇胺保留灌肠对于盆腔放疗患者预防放射性直肠反应疗效好.

  • 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的应用

    作者:丛娟;王晋芬;郗彦凤;孙瑞芳;郭秀丽;胡丽娜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相结合对提高胸、腹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对71例胸、腹腔积液疑难病例进行钙结合蛋白(Calr)、间皮细胞抗体、细胞角蛋白CAM5.2、广谱细胞角蛋白(CK)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HE染色的良性胸、腹腔积液切片中可见间皮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蛋白成分;恶性者可见异型细胞染色质粗、散在或成团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背景干净,对比度好,阳性细胞数多,阳性信号定位准确.结论 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对提高胸、腹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国产替吉奥胶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肺转移

    作者:刘谦;许晓芳;夏兴洲

    目的 探讨国产替吉奥胶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老年患者,替吉奥胶囊40 mg/m2,2次/d,口服,第1天至第28天,休息2周,每6周重复.直至疾病进展、无法耐受毒性或患者拒绝.同时复方苦参注射液25ml/d,静脉滴注,连用14d为1个疗程,21d重复.分别以WHO标准观察和评价其疗效和毒性.结果 36例患者评价客观疗效,其中疾病无变化(SD) 28例,进展(PD)8例;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04 ~ 612 d,中位TTP 198 d.36例临床症状和Karnofsky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国产替吉奥胶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并肺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能有效改善疾病的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肝肿瘤自动凋亡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柯传庆

    目的 探讨肝肿瘤细胞的自动凋亡.方法 报道1例肝肿瘤自动凋亡病例,通过对近年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肝肿瘤细胞自动凋亡的原因.结果 肝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自杀、死亡的过程,凋亡有多种方式.结论 细胞凋亡与基因、免疫功能、药物、氧活性等有关.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凋亡
  •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作者:宋轶鹏;马金波;陈尔成;苏毅;刘鹏;刘培继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商品名:泰欣生)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接受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时期接受同期放化疗的21例患者(对照组)行非随机对照分析.放疗方案为调强放疗,同期加量,PTV处方剂量50.4 Gy/28 f,PGTV处方剂量60 Gy/28 f.治疗组分别在放疗的第1天至第5天、第22天至第26天接受氟尿嘧啶化疗,在第1天至第3天、第22天至第24天接受顺铂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接受尼妥珠单抗200 mg,以后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剂量不变,对照组放化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未联合应用尼妥珠单抗.结果 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6%(10/21)、85.7%(18/21),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8.1%(8/21)、71.4%(15/21),治疗组疗效较好.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食管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妥珠单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轻,发生率低,未增加放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结论 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尼妥珠单抗未增加放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长期疗效、不良反应有待长期随访.

  • 肝癌合并肝血管瘤25例

    作者:徐泉;荣维淇;王黎明;吴凡;钟宇新;刘立国;苗成利;余微波;吴健雄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者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8~ 75岁,临床无特殊症状,影像学检查准确率分别为超声52.0%(13/25)、CT 66.6%(12/18)、磁共振成像(MRI)76.9%(10/13),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多数血管瘤无需处理,肝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20/24)、57.89%(11/19)、38.46%(5/13).结论 对肝脏多发病灶应考虑到肝癌合并肝血管瘤的可能性,需重视鉴别诊断,对两种肿瘤并存者应积极治疗肝癌,酌情切除肝血管瘤.

  • 胃癌分子病理学及其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屹崟

    胃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常见肿瘤,胃癌的进展过程涉及多种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参与,是多阶段、多途径协同作用的产物,因此早期发现这些基因及标志物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骨桥蛋白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叶韵杰

    近年来,骨桥蛋白(OPN)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现已发现在多种肿瘤中OPN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增强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在肝癌中,OPN尤其具备良好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判断肝癌患者预后,而抑制OPN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转移,提示该蛋白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YKL-40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涛

    YKL-40蛋白在肿瘤患者癌组织及外周血中高表达,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其相关间质重塑的过程.YKL-40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与患者生存期缩短、治疗反应差等密切相关.因此,YKL-40蛋白可作为肿瘤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肿瘤 YKL-40蛋白
  • 肺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一例

    作者:牛小伟;贺生亮;陈德;马敏杰;韩彪;张瑜

    患者男,61岁,2011年12月12日主因行胸部CT平扫检查时发现右肺下叶阴影入院,体查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IgG 30.00 g/L,余正常.风湿全套检查示nRNP抗体、抗Sm抗体呈弱阳性,余未见异常.头颅+胸部+上腹部CT平扫检查示右肺下叶肿块影,密度均匀,轮廓不规则,边缘毛刺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头颅、上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双侧支气管各段通畅,未见新生物;(2)支气管慢性炎症改变.遂于2011年12月1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见右肺下叶内有一直径约5 cm的黄褐色病灶,质较韧,边界清楚,未累及脏层胸膜.

  • 同时性下咽、食管、胃三原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一例

    作者:李建鹏

    患者 男,44岁.于2010年11月出现咽部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伴有声音嘶哑,于2010年12月8日就诊我院.既往有20多年饮酒及吸烟史(每日饮酒约0.25 kg;香烟1~2包/d),自幼喜爱食腌制食品.入院后查体:体能状态(PS)1分,全身情况未见异常.经喉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提示:下咽部鳞状细胞癌,肺部CT及PET-CT检查提示下咽癌、上段食管后壁高代谢病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双肺见多发结节灶,性质不明确,建议随诊观察.后行胃镜检查见食管上段后壁可见1.5cm×1.5cm隆起,活组织病理检查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窦前壁大弯侧,可见2.0 cm× 2.5 cm溃疡,边缘隆起,活组织病理检查示:胃窦腺癌.考虑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给予食管局部直线加速器适形放疗DT6000 cGy、颈部转移淋巴结6600 cGy、下咽7000 cGy.

  • 加强我国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研究

    作者:汪楠;田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相关科研活动的投入持续增加,科研产出明显增多,但整体上仍存在着科研系统性不够、布局欠合理的情况,科研产出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鉴于中国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流行形势严峻,诊防治水平和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为明显,不能完全满足人们诊防治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加强规划、抓住机遇尽快提高中国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科研水平.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