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大肠癌中Gli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桦;赵建平;赵怡蕊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关键组成成员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及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协同情况,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li1、β-catenin在4例大肠癌组织及肠癌HCT116、HT-29、DLDl、SW620细胞系中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平均增长倍数分别为42.69和72.11(P< 0.05)].与HCT116相比,Gli1与β-catenin在HT-29、DLDI及SW620 3株大肠癌病变程度高的细胞中表达均升高[增长倍数分别为52.54、17.23、5.54及.5.30、6.34、2.78(均P<0.05)],二者的表达具有协同性.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li1与β-catenin两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中协同表达,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示Gli1、β-catenin共同参与肠癌发生、发展调控,可能是Hedgehog、Wnt信号通路交互作用的一条途径,对大肠癌的预防治疗可能有提示作用.

  • 肝细胞癌中Ba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兰涛;苑建磊;王桂华;王钊

    目的 检测Ba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肝癌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g-1和VEGF在60例肝癌患者癌标本、30例癌旁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Bag-1、VEGF的表达率在肝癌组织中高,分别为80.0%(48/60)及73.3%(44/60),并且与癌旁肝组织[46.7%(14/30)、43.3%(13/30)]、正常肝组织[28.6%(4/14)、21.4%(3/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VEGF的表达与肝癌的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形成、有无包膜形成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Bag-1和VEGF在肝癌标本中同时阳性40例,同时阴性8例,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Bag-1、VEGF阳性表达组患者1、2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患者,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 Bag-1、VEGF与肝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和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妍;王晞星;王峻;黄永波;张建新

    目的 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并于扫描后1周内对可疑骨转移部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CT检查.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单独应用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 MRI/CT)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分别测定骨转移组及良性骨病变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探讨其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受试工作者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WB-DWI+ MRI/CT诊断骨转移瘤的RO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及阳性预测值高(0.999、100.0%、97.4%、100.0%),诊断效果好;骨转移组平均ADC值[(0.71 ±0.15)×1O-3mm2/s]明显低于良性骨病变组[(1.50 0.23)×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1.587,P< 0.001).结论 WB-DWI是常规MRI/CT的有益补充,结合ADC值测定,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B16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上清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祥宇;冯盼盼;文益杨;秦迎松

    目的 探讨B16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趋化、活化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制备细胞培养上清液,分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B16细胞混合培养组及单纯B16细胞培养组.应用Boyden小室法检测两组培养不同时间(0.5、1、2、4、8和12h)的上清液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各组趋化时间均为12h);应用CCK-8检测混合培养组和单纯B16细胞培养组不同培养时间点(0.5、1、2、4、8和12h)的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结果 在培养时间为0.5、1、2、4、8和12h,混合培养组所趋化的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是(1.00±0.82)× 104、(7.00±1.63)×104、(9.50±0.58)×104、(11.25±2.36)×104、(17.25±1.71)×104和(21.50±1.29)×104,而单纯培养组所趋化的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是(0.00±0.00) ×104、(0.25±0.50)×104、(1.75±0.96)×104、(5.25±0.96)×104、(5.75±1.26)×104和(10.75±3.20)×104,除0.5 h外,其他培养时间点,混合培养组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强于单纯培养组(P<0.05).除0.5 h和1h外,其他培养时间点,混合培养组对于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强于单纯培养组(P<0.05),培养12h的上清激活作用强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 细胞混合培养的上清液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明显,并能较强地活化淋巴细胞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 新型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2G2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宏艳;梁峰;刘畅;贾志凌

    目的 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2G2(CK19-2G2)血清水平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了150例肺癌、50例肺炎和150名健康体检者空腹血清中CK19-2G2水平,对比血清CK19-2G2与CYFRA21-1水平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CK19-2G2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5.3%(83/150)、80.3%(281/350),而CYFRA21-1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28.0%(42/150)、67.4%(236/350).CK19-2G2敏感度和准确度高于CYFRA21-1(P< 0.001).结论 新型肿瘤标志物CK19-2G2血清水平能够起到肺癌临床辅助诊断的作用.

  •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岳强;杨斌;王春艳;吴乾;郑光华;张荣生;张羽捷

    目的 分析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在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57例贲门癌患者术前血液标本中MMP-7 mRNA和hTERT mRNA表达,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对无转移的81例患者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应检查,判断复发转移.并将MMP-7 mRNA和hTERT mRNA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复发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57例贲门癌患者中,hTERT阳性表达73例(46.0%);MMP-7阳性表达61例(38.8%).hTERT、MMP-7表达与性别(x2值为2.597、0.199)、年龄(x2值为4.314、0.073)等因素无相关性(均P>0.05),但与TNM分期(x2值为10.624、14.530)、有无远处转移(x2值为7.294、12.824)及组织的分化程度(x2值为12.003、6.482)之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微转移阳性患者术后12个月肿瘤转移概率是阴性患者的6.12倍(OR=6.120).结论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hTERT及MMP-7mRNA的异常表达与贲门癌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血液微转移检测对贲门癌早期发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 非小细胞肺癌顺铂化疗耐药相关微RNA的筛选及鉴定

    作者:莫益俊;李道传;傅文凡;薛兴阳;王庆;赵健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微RNA(miRNA)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miRNA芯片技术检测顺铂(DDP)耐药细胞株A549/DDP与非耐药细胞株A549的miRNA表达的差异,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验证相应mi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在细胞株中抑制或过表达目标miRNA,研究其对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为A549细胞的18倍.A549/DDP细胞与A549细胞存在51个表达水平差异在4倍以上的miRNA,其中24个表达上调,27个表达下调.PCR进一步证实miR-376c、miR-31、miR-29a、miR-221在A549/DDP细胞中显著上调,miR-196a、miR-20a、miR-20b、miR-17、miR-451在A549/DDP细胞中显著下调.在提高A549/DDP细胞中miR-17的表达后,细胞对DDP的敏感度增加了11.7%,提高miR-451的表达或者抑制miR-29a的表达后,对DDP的敏感度分别下降了15.5%、12.9%,抑制miR-376c、miR-31、miR-221或过表达miR-196a、miR-20a、miR-20b均不影响A549/DDP细胞对DDP的敏感度.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DDP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的miRNA表达谱有差异,miRNA参与肺癌化疗耐药,miR-17具有逆转非小细胞肺癌DDP耐药的潜力.

  • 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79例临床分析

    作者:谭威;吴朝光;张红;邢杰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9月间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79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原发性心脏肿瘤摘除术.结果 随访6个月至5年,5例术后复发,其余术后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左房黏液瘤一经明确诊断即应尽早手术,外科手术效果佳,但是存在复发可能.心脏恶性肿瘤进展较快,应早期手术并结合综合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 男性乳腺癌36例分子分型和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于晶晶;孙强;沈松杰

    目的 研究男性乳腺癌(MBC)的发病因素、分子分型、手术方式等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住院的MBC患者36例,选取同期女性乳腺癌(WBC)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MBC分为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和Basal-like型.结果 LuminalA组较LuminalB组乳腺癌患者组织学Ⅲ级的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7,P< 0.05).结论 MBC发病率低,预后较差,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MBC患者多见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Luminal A型较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组织学Ⅲ级的比例低.

  • 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艳杰;王睿斌;宋雨光;任军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自身免疫与非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以同期相对应年龄无乳腺疾病及甲状腺疾病病史女性100名为对照组,通过临床检查、B型超声、甲状腺素及抗体水平检查、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比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乳腺癌患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104.56±21.54)U/ml比(22.16±4.65)U/m],P=0.030].乳腺癌组自身免疫与非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38 %(38/100)比17%(17/100),P=0.0009;26%(26/100)与9%(9/100),P=0.0016].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自身免疫与非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高于非乳腺癌者.

  • 肺内大肿块呼吸动度的测量与分析

    作者:王卫军;马少林;王艳丽;李润浦

    目的 分析肺内肿瘤囚呼吸导致运动的影响因素,寻找运动度大的肿瘤特征.方法 分别在平静吸气后屏气、平静呼气后屏气状态下接受CT扫描的肺内肿瘤患者30例,肺内可测量病灶30个.由同一位医生在两个时相的CT数据上勾画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分别测量GTV中心层面前后内外界在呼吸周期中左右、前后方向的运动幅度;肿瘤上层及下层上下方向的运动幅度.对与运动度可能相关的临床变量和解剖学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肺内大肿瘤位置相对固定,肿瘤中心层面各方向动度多数在3~5mm,只有2例患者肿瘤的各个方向运动幅度>5 mm,均位于胸腔中下部及中后部,粘连系数较低,体积较小,为上下方向运动.95%的肺内肿瘤中心层面的运动幅度在上下方向<3.8 mm,前后方向<5.8 mm,左右方向<1.1 mm.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内肿瘤运动度受肿瘤位置、体积及粘连程度等因素影响,但运动幅度较小,下后带运动度大,主要发生在上下方向.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疗法
  •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胡小艳;王清馨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探讨影响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和自制的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疾病资料问卷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2.71±9.93)分,大于总分高分(75分)的50%,在家属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居住地以及患者的入院次数方面不同组别的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6、3.]4、3.99、4.85,均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地以及患者的入院次数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有一定影响.

  • 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罗哌卡因低有效浓度和佳浓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刚;刘义树;张曙明;余鸣;沈七襄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的低有效浓度和佳浓度.方法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3例,T2-3穿刺,向头端置管3.5 ~ 4.0cm.罗哌卡因浓度用序贯方法配制,即选择0.20%的罗哌卡因为初始浓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止痛效果,若VAS≤3分,下1例患者将浓度下调0.01%,若VAS≥5分,下1例患者再将其浓度上调0.01%,以此类推.试验剂量均为5 ml,5 min后给予相应浓度的负荷量20 ~ 25 ml,用针刺法观察镇痛效果和麻醉平面.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血气和VAS评分等.结果 半数有效浓度为0.10%,半数有效浓度的95%可信区间为0.1022%~0.1065%;罗哌卡因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的低有效浓度和佳浓度分别为0.14%和0.17%~ 0.18%.结论 罗哌卡因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的低有效浓度和佳浓度分别为0.14%和0.17%~0.18%,该研究为临床上安全、合理地使用罗哌卡因提供了依据.

  • 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

    作者:周长杰

    目的 评价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9例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患者经皮胆管穿刺体外引流并调强适形放疗.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1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10.5%),部分缓解(PR)15例(78.9%),稳定(NC)1例(5.3%),进展(PD)1例(5.3%),总有效(CR+PR)率89.4 %(17/19),黄疸消退缓解率94.7%(18/19).患者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47.4%(9/19)、15.8%(3/19),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 采用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患者,虽然是一个姑息治疗,但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2、CD24和CD44S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曹磊;力超;张红;杨映红;陈强;叶韵斌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2、CD24、CD44S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83例HNSCC患者癌组织、46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CD133-2、CD24、CD4s的表达,分析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133-2在癌组织、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9.64 %(8/83) 、21.74 %(10/46),CD24分别为90.36%(75/83)、45.65%(2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040、5.818,均P<0.05);CD44S在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均表达,但其染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62,P< 0.05).在癌组织中,CD133-2的表达与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x2=7.246,P< 0.05),CD24和CD44S的表达均与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x2值分别为9.005、44.765,均P<0.05),CD44S的表达与T分期呈负相关(x2=4.650,P<0.05).结论 CD24、CD44S在HNSCC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能否作为HNSCC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尚需进一步研究;CD133-2表达随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增高而呈下调趋势,可以作为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并可能与肿瘤的进展、临床预后相关.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 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牡丹;刘晓玲;王春艳;高峻;徐舟;康毅;卢宏霞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监测结直肠癌血液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血液标本中的总RNA,将其反转录成cDNA,然后用RT-PCR技术检测血液标本中MMP-7 mRNA和hTERT mRNA表达,计算样本的△Ct值.结果 在18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hTERT mRNA表达阳性63例,阴性118例.MMP-7 mRNA表达阳性61例,阴性120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MMP-7 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腺癌患者MMP-7 mRNA表达阳性率(43.9%)较中高分化腺癌(27.8%)增高(x2=4.873,P<0.05).Ⅲ、Ⅳ期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42.5%)较Ⅰ、Ⅱ期患者(24.0%)增高(x2=6.591,P<0.05).Ⅲ、Ⅳ期患者外周血MMP-7 mRNA表达阳性率(39.6%)较Ⅰ、Ⅱ期患者(25.3%)增高(x2=4.014,P< 0.05).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53.3%)较无远处转移的患者(28.7%)增高(x2=9.059,P< 0.05).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MP-7 mRNA表达阳性率(46.7%)较无远处转移的患者(29.4%)增高(x2=4.506,P<0.05).CEA阳性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52.6%)较CEA阴性的患者(30.1%)明显增高(x2=6.735,P< 0.05).CEA阳性患者外周血MMP-7 mRNA表达阳性率(60.5%)较CEA阴性的患者(26.6%)明显增高(x2=15.490,P<0.05).无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以hTERT、MMP-7 mRNA一项高于正常值范围为血液微转移表达阳性.检测后6个月微转移表达阳性组肿瘤复发转移率(36.58%)与阴性组(7.14%)比较增高(x2=13.027,P<0.05);检测后12个月微转移表达阳性组肿瘤复发转移率(68.29%)与阴性组(12.5%)比较增高(x2=31.948,P< 0.01).至检测12个月后,微转移表达阳性组41例患者中28例出现复发转移,微转移表达阴性组56例患者中7例出现复发转移.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0.00%,特异度79.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TERT与MMP-7mRNA呈正相关(r=0.341,P=0.000).结论 联合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MMP-7 mRNA的表达,对早期发现血液微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与利普液基细胞学在子宫颈脱落细胞检测中的比较

    作者:常芳;刘月香;郗彦凤;米悦

    目的 比较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与利普液基细胞学(LPT)两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脱落细胞检测中的优缺点.方法 随机抽取2134例妇科门诊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标本,其中848例使用TCT检测,1286例使用LP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CT组满意标本812例(95.75%),不满意标本36例(4.25%);LPT组满意标本1256例(97.67%),不满意标本30例(2.33%),两组间标本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 0.05).TCT组与LPT组子宫颈病变阻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TCT制片时间较LPT短,操作更简单,而LPT则具有设备投入少和细胞量可以控制的优点,适合基层单位开展.取材中不满意标本经过清洗液处理后可改善,但不能增加细胞量,只有提高取材质量方能提高细胞量.

  • CT值对胰腺单房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海学;刘佳宾;陈雁卉;赵瑞峰

    目的 探讨CT值在胰腺炎性假性囊肿与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炎性假牲囊肿和MCN、IPMN的患者,在图像分析和传输系统工作站中测量每个病灶的CT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共48例胰腺单房囊肿患者被纳入研究,包括31例炎性假性囊肿、10例MCN和7例IPMN.所有病灶的大径为(3.49±1.71)cm,其中炎性假性囊肿为(3.56±1.98) cm,MCN为(3.34±0.96) cm,IPMN为(3.37±1.08)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0,P=0.924).炎性假性囊肿的CT值为(22.44±7.90) HU,明显高于MCN的(13.16±6.57)HU与IPMN的(12.29±3.86)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CN与IPMN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所有炎性假性囊肿、MCN、IPMN的CT值与病灶直径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腺单房囊肿中炎性假性囊肿的CT值比MCN高,临界CT值14.0 HU有助于鉴别炎性假性囊肿与MCN.

    关键词: 囊性肿瘤 胰腺 CT
  • 颈部巨大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玉龙;董海燕;袁凯;顾禾

    目的 探讨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DF)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收集1例颈部DF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分析研究.结果 DF肿瘤内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可见散在分布的梭形或星形纤维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0(一),弹力纤维染色(一).结论 DF为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与其他病变鉴别.单纯切除可治愈.

  • 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吴铁鹰;张峻青;刘永兰;肖振中;武智刚;冯燕国;陈静;韩小龙

    目的 观察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与腹腔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恶性腹腔积液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TRL-2000体腔循环热化疗系统行腹腔热疗,腹腔内温度达41~43℃,给予顺铂60 ~ 80 mg、地塞米松10mg注入腹腔,体腔循环持续60 min;对照组32例给予腹腔注入顺铂60 ~ 80 mg.两组均治疗两周,2次/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43.7%(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P=0.002).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为80.0%(24/30),对照组为40.6%(1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2,P=0.015).结论 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较明显,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耳后发际入路切除良性腮腺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余立江;张韬;赵继志;周炼;林润台

    目的 观察耳后发际入路(RAHI)切除腮腺后下极(耳屏以下)良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对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RAHI进行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全部患者的腮腺肿瘤被完整切除,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的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1例出现积液,切口愈合良好,经平均4个月的观察,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结论 RAHI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疗效满意,并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 TASK-3钾离子通道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庞鹏

    钾离子通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分布广、亚型多、作用复杂的一类蛋白质分子,广泛参与细胞的生理活动,对维持细胞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TASK-3作为钾离子通道蛋白家族中重要成员,近年来发现,其不仅参与离子转运、维持细胞膜电位、细胞间信号传递等生理活动,而且与许多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肿瘤 钾通道 KCNK9 TASK-3
  • 血管内皮抑素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冉冉;李里;夏荣耀

    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血管内皮抑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能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并能抑制动物模型中新生血管生成,文章就内皮抑素的抗血管生成机制,诱导细胞凋亡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脂肪因子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庆

    近年来,对肥胖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比体质量正常患者的预后差,肥胖的乳腺癌患者体质量变化与其复发相关.在这一过程中脂肪因子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就脂肪因子对细胞增殖、血管新生及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 厄洛替尼导致间质性肺炎死亡一例

    作者:张晓玲;赵军

    患者 男,68岁,2011年4月14日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诊断为右肺癌,并于该院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肺下叶低分化腺癌,结节型,脉管内可见瘤栓,淋巴结转移(9枚/11枚).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好转出院,于2011年6月10日开始在我院行"长春瑞滨40 mg第1、8天+顺铂30 mg第1天至第4天"方案(每3周方案)术后辅助化疗2个周期,之后行纵隔、右胸部放射治疗70 Gy(单次剂量200 cGy,共放疗35次).治疗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腰背部及双侧股骨困痛,于2012年10月27日行骨扫描检查,结果示:左侧肱骨、肋骨、胸椎、腰椎、骨盆、双侧股骨血运丰富、代谢增高(提示骨转移病灶).给予唑来膦酸4 mg每月1次治疗骨转移,患者咳

  • 肺腺癌伴黑棘皮病并结肠黏膜受累一例

    作者:黄丽斌;张廷友;杨卫兵

    患者 男,61岁.因出现咳嗽、咳砖红色浓痰,伴间歇性右侧胸痛,考虑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后上述症状加重,出现潮热、汗多,时有胸闷、气促,胸部CT结合肺穿刺病理诊断为右上肺腺癌.于2012年3月13日就诊于我科,完善相关检测后临床诊断为右上肺腺癌Ⅳ期(cT3N3M1,脑、骨、肾上腺转移).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反复出现排便困难、里急后重感、排便次数增多,3~6次/d.给予促消化、导泻后症状稍改善.但仍反复发作,后患者因腹胀、便秘、排便困难等不适拒绝化疗及口服靶向药物等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治疗主要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为主.后患者出现颜面部、双手、前胸及腹部皮肤变黑,双手背部皮肤明显增厚,呈疣状增生.考虑为副肿瘤性黑

  • 胃恶性血管球瘤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陶昀璐;王振军;韩加刚;魏广辉;易秉强;韦萍

    患者 女,36岁,因"胃出血伴黑粪10余天"于2012年4月5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粪,量中等,1次/d,伴头晕乏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无恶心、呕吐.外院就诊,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无好转.遂至我院急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 1.46×1012/L,血红蛋白(Hb)44.0 g/L.胃镜提示:胃小弯偏后壁可见一3.5 cm×3.0 cm半球形肿物,中央可见一直径1.0 cm溃疡,表面覆盖红色血栓.以黏膜注射针于溃疡周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活检钳取下血栓,氩气刀将肿物表面出血点凝固止血,后出血停止.以胃出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