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医药临床

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약림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7134
  • 国内刊号: 34-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31
  • 曾用名: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王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肝豆汤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中提高24h尿排铜量和改善作用的观察

    作者:徐国存;陈怀珍;张静;方向;李俊;葛青;李良勇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酸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H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用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豆汤,疗程8周.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达86.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 (P<0.05);②治疗后2组尿排铜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多,观察组治疗后第2~8周的尿排铜量均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P<0.01);③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随着驱铜疗程的延长,改善趋势更为明显(ALT↓、AST↓、ALB↑,P<0.01).结论:肝豆汤用于HLD的治疗可显著提高24h尿排铜量,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可促进疾病向有利方向转化.

  • 玉玄针磁疗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静;刘芝修;李蕾蕾;黄秀娟;陈桂兰

    目的:观察玉玄针磁疗对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规范治疗和常规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玉玄针磁疗,6d 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便秘缓解临床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3% (P<0.05),且使治疗组患者养成了定时排便的习惯.结论:玉玄宫磁疗对于帕金森便秘患者有着显著疗效,大大解决了患者排便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研究

    作者:方向;金珊;鲍远程;陈怀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方法:采用联合治疗方案,以来院和(或)通信联系方式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正规用药治疗患者中绝大多数保持病情稳定,14例中3例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要求坚持长期用药,随访2~6年.结论:正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定期随访观察,对控制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症状意义重大.

  • 抗震止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临床观察

    作者:王玮;杨文明;鲍远程;汪瀚;汪美霞;董婷

    目的:抗震止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PD-MCI)临床疗效.方法:60例PD-M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行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抗震止痉胶囊,对照组加用健脑胶囊,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UPDRS、MoCA量表、SOD、MDA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0%,治疗组治疗后UP-DRS、MoCA、SOD、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治疗PD-MCI有一定临床疗效,并优于健脑胶囊.

  • 脑络通颗粒改善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望生;杨文明;汪瀚;王晓旸;汪美霞;韩辉;董婷;周磊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脑络通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脑络通颗粒,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0%,对照组为42.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值、BBS分值、提高MMSE分值、ADL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压积)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络通颗粒能改善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 针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郝卫平;康美清;郭富城

    目的:研究针药联合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2年5月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口服石杉碱甲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石杉碱甲基础上予针灸加口服中药汤剂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并评定治疗效果.观察2组患者MMSE评分及血流变、血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经治疗MMSE与HDS评分,均显著提高,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血脂与血流变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与血流变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口服石杉碱甲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口服加针灸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应用石杉碱甲可收到更好的疗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流变,是血管性痴呆防治中值得推广的方法.

  • 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疗效分析

    作者:王洪飞;周家利;马华朝;陈宏平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632例患者分成2组,2组资料可比.A组为335例,以穴位埋线加正常口服西药治疗.B组为297例,以单纯正常口服西药治疗.25d埋线1次为1个疗程,10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为77.01%,有效率86.27%;B组分别为70.03%、78.1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具有较好疗效.结论:该疗法简便易行,有效率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帕金森病认知损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洪飞;谢道俊

    在以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人们只关注患者的运动症状.而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帕金森病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方面的变化,部分患者在疾病晚期还会出现痴呆的表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成为家庭的负担.本文从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回顾.

  • 中药复方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储丹晨;韩辉;谢道俊;吴丽敏;韩明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家族成员之一,由Brade等于1982年从猪脑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蛋白质.BDNF是在脑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并能防止神经元受损后死亡、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等生物效应;也是成熟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维持生存及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1].中药复方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 中药复方 BDNF 综述
  • 帕金森病相关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缓慢且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提高[1].据调查65 ~ 69岁人群患病率为0.5% ~1%,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到1% ~3%[2].在疾病早期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88%的PD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存在非运动症状(non-motorsymptoms,NMS),包括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3].

  •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作者:赵志勇;谢道俊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障碍等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研究表明PD常合并睡眠障碍、情绪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焦虑等)、嗅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中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达33.0%[1].帕金森抑郁的发生与病程、文化程度、Webster评分、MMSE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2].

  • 护理干预对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晶晶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痴呆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后1周和出院前1周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护理评估.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由护理前的(155.43 ±5.53)分变成了护理后的(19.05±6.44)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同护理前的(53.91±9.28)分变成了护理后的(48.13±10.73)分,二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陈桂兰;刘芝修;刘静;陈柳;李晶晶;李蕾蕾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卧床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30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6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干预,通过成立护理研究小组,确定护理问题,寻找循证证据,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意识障碍的护理,吞咽障碍者饮食管理,呼吸道的管理和有效翻身,营养支持等.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9.6%,对照组为19.6%,2组比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王海霞;刘荣芝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使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遵医行为有所改变,能够控制饮食,按时服药,正规治疗.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评价2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三黄液护理脑梗死口腔疗效观察

    作者:王尔娟

    目的:探讨三黄液用于脑梗死危重病人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异味及预防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危重住院患者(需口腔护理)6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用三黄液口腔护理液棉球和生理盐水棉球按常规进行口腔护理.结果:2组口腔护理7d后,观察组口腔异味好转率75.0%,口腔溃疡发生率9.3%;对照组口腔异味好转率30.0%,口腔溃疡率发生率40.0%,2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黄液对改善脑梗死危重病人的口腔异味及预防口腔溃疡效果明显.

  • 60例帕金森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王家翠

    帕金森综合征是发生在中老年人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运动减少、肌僵直、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此病起病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差.我院干部保健神经内科于2009年12月-2011年10月共收治此病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护理
  • 中医脑病的历史沿革及其辨证论治研究

    作者:鲍远程

    作者对中医古代文献中脑病相关论述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归纳了现代临床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辨证施治,体现了证候、诊断、治疗及预防全过程的辩证思维.

  • 督脉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曹奕

    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有“阳脉之海”之称;它循行于背部正中线,督脉的脉气与手足三阳经及带脉、阳维脉交汇,所以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此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所以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相关.督脉脉气失调,不仅可发生腰脊强痛,也可出现“大人癫疾、小儿惊痫”及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女子不育等症.督脉的主治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多个学科.把它用于中医脑病中风、癫痫、眩晕、儿童多动症等疾病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中医 脑病 治疗 督脉
  • 转化医学在中医脑病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荣信;杨文明

    该文介绍了转化医学的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并结合转化医学理念,分别从中医脑病理论创新、中医病证结合体系研究、治疗脑病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名老中医思想传承及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了转化医学在中医脑病学中的应用.

  • 手指点穴法治疗中风后呃逆46例报告

    作者:李琰;温春娣

    目的:观察手指点穴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手指点穴法治疗,以双侧攒竹、内关为主穴.一般手指点穴攒竹即效,若缓解不明显接着以同样的手法按压揉双侧内关穴.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28例(占60.9%),有效15例(占32.6%),无效3例(占6.5%).有效率为93.5%.结论:手指点压攒竹与内关两穴,可有效治疗中风后呃逆,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指点穴 中风 呃逆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周义先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如冠心宁、胞二磷胆碱等),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4d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更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中药熏洗对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干预效应

    作者:王丽娟;程明惠;程梅;蔡淑芳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10d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疼痛、水肿、运动受限等症状,2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对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道俊;张鑫;鲍远程;童建兵;张娟;杨波;周磊;金珊

    目的:观察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确诊为痰瘀证候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芎抗栓胶囊0.4g/粒,0.8g/次,3次/d,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SS评分、BI指数、血脂、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愈率和有效率(80.01%、96.70%)均高于对照组(46.68%、73.33%,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的临床显愈率和有效率(63.34%、93.34%)均高于对照组(43.32%、80.01%);治疗组在减少CSS评分及增加BI指数分值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指标方面,治疗组能显著降低TC和TG、升高HDL-C和APo-A1(P<0.01),其中降低TG和升高HDL-C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P<0.01);2组胱抑素-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2组治疗后相比未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疗效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具有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清C-反应蛋白、胱抑素-C等相关指标,这可能是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的作用机制.

  • 针刺配合刺血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陈幸生;郭晓利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针刺和康复训练,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刺血治疗,治疗时间2组均为6周.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71.88%,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血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 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治疗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飞;程红亮;张闻东;张玲;陈赟;汤敬一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治疗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Ⅰ组采用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治疗,治疗Ⅱ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计3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治疗后治疗Ⅰ组与其他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治疗Ⅰ组明显为优.结论: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治疗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 功能性电刺激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孙绍静;刘荣芝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合并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9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7例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康复训练,对照组42例采用康复训练,2周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康复训练可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陈永华;江婷战;张波;黄为;刘妮;曹仕健;李亚军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并发吞咽障碍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6d为1个疗程,休息1d后进行第2个疗程,长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是提高这类病人的康复率、改善吞咽功能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 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作者:黎敏聪;梁慧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入2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7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评定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AMD和B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HAMD和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作者:黄润记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梗死属气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汤,7d 1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93.3%,对照组66.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药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确有疗效,有利于患者康复.

  • 中风温肾补脾活血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β(1-40)、S100B水平的影响

    作者:康庄

    目的:观察常规西医联合中风温肾补脾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探讨中风温肾补脾活血方对急性脑梗死血清Aβ(1-40)、S100B水平的影响,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风温肾补脾活血方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及血清清Aβ (1-40)、S100B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应用中风温肾补脾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1),同时在降低CSS评分,提高BI评分、降低血清Aβ(1-40)、S100B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中风温肾补脾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SOD、MDA干预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佩芳;李梦;韦晓丽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OD、MDA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干预组(A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A组采用针刺干预;B组采用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每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1周期前后SOD、MD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每个治疗周期前后SOD、MDA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SOD、MDA具有良性干预作用,本疗法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手段之一.

  • PBL法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韩辉;杨文明;汪瀚;王晓旸;汪美霞;董婷

    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成果,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临床实习兴趣,提高教师临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合格的、有能力的临床实习医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 浅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程楠;王训;胡纪源;喻绪恩;周志华;吴君霞;韩咏竹;杨任民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首批招收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自1978年首批招生以来,长期致力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根据我单位多年来培养硕士生的方法和经验,从拓宽知识渠道、完善知识结构、注重专科优势、加强科研积累、跟踪医学前沿技术、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以造就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人才.

  • PBL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金珊;方向;李增林;蔡永亮;鲍远程;谢道俊

    目的: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实习教学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方法:针对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特点设计、实施方案,并完成教学考核和教学反馈.结果:在PBL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医学临床思维能力.结论: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适合目前的医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 案例式教学在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汪瀚;杨文明;韩辉;汪美霞;董婷;李祥;胡裕秀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准确和系统掌握从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的中西医相关知识.该文主要探讨在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使脑血管病抽象的内容感性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 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神经功能评分)

    作者:杨文明;黄鹏;王峻峰

    Ⅰ.意识水平评估1.意识0-正常 1-嗜睡2-昏睡3-昏迷Ⅱ.日常活动(由病人或家属提供)2.活动(在平面上)0-自由活动1-轻度受限(不需要别人帮助)2-行走时需要人协助3-需要借助轮椅4-不能动

  •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杨文明;鲍远程;汪瀚;张波;谢道俊;蔡永亮;陈怀珍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医颤病(TCD编码:BNV13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编码:G20.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杨文明;鲍远程;张波;蔡永亮;谢道俊;汪瀚;陈怀珍

    一、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ICD-10编码:B83.0).(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亏证脾肾阳虚证

  •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

    作者:杨文明;鲍远程;张波;蔡永亮;谢道俊;陈怀珍;汪瀚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临床表现①神经症状(锥体外系为主)和精神症状和体征:帕金森综合征;运动障碍(扭转痉挛、手足徐动、舞蹈症状、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流涎、讲话困难、声音低沉、吞咽障碍等);精神症状.②肝脏损害临床表现:持续性血清转氨酶增高;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或失代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伴或不伴溶血性贫血).

  • 颤病(帕金森病)诊疗方案

    作者:杨文明;鲍远程;汪瀚;张波;谢道俊;蔡永亮;陈怀珍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作者:徐明安;蔡永亮;王艳昕;郭虎生;侯志峰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消渴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方法:按照WHO诊断标准、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中医证候以风证发生频率高,其次为痰证与火热证,其余证候发生频率依次为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证候组合以三证组合形式多,其次是二证组合;三证组合中以风证、痰证、火热证组合多.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消渴中风病)急性期以标实(风证、火热证和痰证)为主,痰浊和瘀血为脑梗塞急性发作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风动是其发作的环节,火热可能是该病的加剧因素.

  • 肝豆状核变性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中医证候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静;蔡永亮;陈怀珍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不同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FV(门静脉血流量)、SVFV(脾静脉血流量)及血清学指标NO、VI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61例HLD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内蕴型18例,肝肾阴虚型29例,痰瘀阻络型14例,分别应用多普勒彩超测定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D(门静脉直径)、SVD(脾静脉直径)、PVX(门静脉大血流速度)、SVX(脾静脉大血流速度)水平,计算PVFV、SVFV,并检测血清NO、VIP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D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FV、SVFV显著增加(P<0.05或P<0.01);血清NO、VIP水平显著上升(P<0.01).②湿热内蕴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PVFV、PVFV无显著差异(P>0.05);与痰湿阻络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存在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门脉血管内径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加.②不同中医证型的HLD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中医证候学特异性.③检测HLD患者体内血清学指标NO、VIP的水平,对于探讨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机制具有意义.

  •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综合分析与治疗进展

    作者:黄为

    脑卒中患者产生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1% ~73%[1].可以影响患者进食,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心理障碍,甚至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

  •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作者:项高波;江幸福;李欢松;程立仁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脑血管病逐年升高,并趋向年青化.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由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据报道我国每年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在50~80/10万,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极差,病残率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很快,内科保守治疗有降压、脱水、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胰岛素运用等;外科治疗予以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微创手术;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如活血化瘀药、针灸推拿和高压氧疗等.本文对HICH的内、外科及康复期治疗作一系统回顾,总结如下.

  • 中药复方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储丹晨;韩辉;谢道俊;吴丽敏;韩明向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卒中"范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临床特点,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二者所占比率分别为60%~80%及30%,是我国第一致残及第二致死的原因,危害性大[1].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不佳,生活质量偏低.其主要原因是脑缺血损伤再灌注后坏死脑组织修复不佳.脑缺血可以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激活相关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孙晓丽;曹奕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范畴,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又称脑梗死.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深入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寻求其病因,提前预防,减少该病的发生,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中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 针刺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胡正喜;董赟

    构音障碍属于言语障碍,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1].在历代中医文献关于卒中而致言语障碍的论述名称中"风喑"似属构音障碍[2].构音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交流,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制约着患者的全面康复.针刺可以疏通脑络、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康复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研究概况

    作者:高玉宝;曹奕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因此,对该病进行研究与防治已成为当前焦点.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也在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其机理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将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 打造重点专科,提升服务品牌——记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

    作者:韩辉

    40年砥砺进取,40年硕果累累.长歌奋进中,2011年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内科)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协作组组长单位和全国优势病种(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组长单位.

中医药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