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蒋志琼;唐中;袁国华;谭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32%~0.36%,同时还是造成我国人民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1].RA发病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机体的自身免疫异常以及性激素,但是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亦无特异的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T细胞的免疫异常介导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除在组织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外,还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其调节作用又以T细胞为主.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并改变其细胞因子的分泌格局,以抑制炎性反应为主.那么,在T细胞介导的RA中,MSCs是否存在异常,MSCs还能否通过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对异常T细胞的抑制?本文就MSCs治疗RA的基础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洁;刘强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严重疾病,其来势凶险、治疗棘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SAP常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及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腹腔镜、内镜、超声、CT等导向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SAP的治疗提供了多项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病情缓解效果显著.现结合相关文献,将SAP的微创介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研究现状及警示

    作者:雷建平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结核病实验室网络菌株调查发现,在2000~2004 年7 690 例菌株中,20%为耐多药结核菌,其中2%为超级耐药结核菌[1-2].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变化的意义

    作者:杜鹏;刘文静;黄友敏;张厚毅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5例脑梗死患者、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关系密切(P均<0.01).(3)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r=0.72和0.82,P均<0.01).结论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可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灶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对比

    作者:张少成;胡万坤;朱红伟

    目的 探讨不同种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75例(213髋),从中抽取病因均为激素性、FicatⅡ期的青壮年(36~45岁,平均40岁),随访超过10年的57例(70髋),其中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移植21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17髋、带旋髂浅动脉髂骨移植15髋、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移植17髋.对疼痛缓解情况、Harris评分、影像学改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年,平均13.6年.疼痛缓解率97%(68髋).影像学检查Ficat骨坏死分期改善或稳定率为90%(63髋).术后2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髋率97%(68髋).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2.2,术后平均87.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种手术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无明显差别,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志扬;陈慧;吴小盈

    目的 评估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心内科连续住院资料完整、有心力衰竭症状或者体征、LVEF正常、有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证据的患者133例[男76例,女57例,年龄(71.7±11.5)岁],并且与同期LVEF下降(<50%)的心力衰竭患者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65.1±16.2)岁]进行比较,以NYHA分级方法评估心脏功能,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Simpson法测定LVEF;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中位数为240 d(60~420 d)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失代偿再入院和心源性死亡)再发情况.结果 (1)与LVEF下降的心力衰竭相比,HFPEF组年龄大[(71.7±11.5)岁vs.(65.1±16.2)岁]、高血压比例高(78.20% vs. 53.85%)、NYHA分级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不大[(4.69±0.72)cm vs.(5.68±0.80)cm]、NT-proBNP中位数升高程度轻(2 016.0 pg/ml vs.4 787.0 pg/ml),P均<0.01;冠心病(66.92% vs.51.28%)、2型糖尿病(24.81% vs.12.82%)比例也较高,P均<0.05;但心血管事件再发情况无统计学意义(26/78 vs.30/133,P>0.05).(2)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lg(NT-proBNP)是HFPEF患者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的预后因素,OR=4.865(95%CI:1.607~14.726,P=0.00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NT-proBNP>2 016.0 pg/ml组的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是NT-proBNP≤2 016.0 pg/ml组的3.688倍(95%CI:1.502~9.056,P=0.003).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HFPEF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NT-proBNP>2 016.0 pg/ml提示预后不良.

  • 不同剂量盐酸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赵新民;宋正亮;唐秀晨;杨建军;段满林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下肢手术患者120例,均采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施以腰麻.根据不同用药剂量随机均分为:Ⅰ组30 mg (1.5 ml),Ⅱ组40 mg (2.0 ml),Ⅲ组50 mg (2.5 ml).记录感觉阻滞的高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记录肌肉松弛程度(Bromage评分).记录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3,5,7,10,15 min 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1)感觉阻滞高平面分别为T9(T12~7)、T9(T12~6)和T9(T12~4),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0±0.2)min、(2.0±0.3)min和(2.0±0.1)min, P>0.05;达到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6.0±2.2)min、(7.0±1.9)min 和(8.0±2.1)min,P>0.05;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60.2±12.1)min,(85.1±18.4)min]、 [(85.1±14.4)min,(125.2±22.1)min]和[(97.2±20.3)min,(135.4±32.4)min],P<0.05.(2)各组肌松程度(Bromage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麻醉后1,3,5,7,10,15 min时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40~50 mg 盐酸氯普鲁卡因比较适合腰麻行下肢手术.

  • 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中两种呼吸模式探讨

    作者:马旭波;陈增芳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采用定压通气(PCV)和定容通气(VCV)对患儿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照麻醉中机械通气方式分成PCV组(n=25)和VCV组(n=25),气腹过程中通过调节吸气压力(PCV组)或潮气量(VCV组)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稳定在(45±1)mm Hg.于气腹开始前(T1)、开始后15 min(T2)和30 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胸肺顺应性(C)等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在T2、T3时点的C均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Ppeak、Pmean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上升(P<0.05),两组之间的PaCO2和循环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V组Ppeak和Pmean明显高于PCV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应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能在相对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在预防患儿产生肺气压伤方面较容量控制模式更有优势.

  • 脑性瘫痪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振寰;林青梅;万瑞平;赵勇;李素萍;钱旭光;马美美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4.0作为儿童生存质量的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患儿、一般疾病患儿及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脑性瘫痪患儿113例,男68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3.65±2.15)岁;一般疾病患儿52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3.77±1.83)岁;正常儿童314例,男177例,女137例,平均年龄为(4.46±1.13)岁.脑性瘫痪组患儿的生理功能得分为(27.80±22.61)分,情感功能得分为(55.88±22.02)分,社交功能得分为(37.17±23.44)分,PedsQL总分为(39.05±17.20)分;一般疾病组患儿的生理功能得分为(89.12±11.99)分,情感功能得分为(76.44±15.81)分,社交功能得分为(88.46±13.98)分,PedsQL总分为(83.12±10.54)分;正常对照组儿童的生理功能得分为(91.42±36.58)分,情感功能得分为(83.28±80.61)分,社交功能得分为(84.91±16.25)分,PedsQL总分为(86.57±24.83)分.脑性瘫痪组患儿在生理功能得分、社交功能得分及PedsQL总分方面均较一般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性瘫痪组患儿的情感功能得分较正常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性瘫痪组患儿的学校表现得分[(55.00±18.95)分]低于一般疾病组[(68.39±13.65)分]和正常对照组[(83.66±11.29)分]儿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明显低于一般疾病患儿及正常儿童,其情感功能低于正常儿童,但是与一般疾病患儿无明显差异,提示脑性瘫痪患儿生存质量存在明显的损害,而对情感功能的损害相对较小;脑性瘫痪患儿的学校表现较一般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差,提示疾病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学校表现有严重影响.因此,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应是对其生存质量的全面提高.

  • 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条件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的构建

    作者:张培影;韩从辉;郝林;贺厚光;董秉政;范涛;贡震;胡建鹏

    目的 构建表达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的条件增殖型溶瘤腺病毒pPE3-SEA.方法 将已构建好的携带SEA基因的非增殖溶瘤腺病毒载体质粒pDC318-SEA经SpeⅠ和SalⅠ双酶切后,将酶切下的超抗原SEA基因片段连接到同样经SpeⅠ和SalⅠ双酶切后的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穿梭质粒pENTR12中,将鉴定正确的携带SEA基因增殖溶瘤腺病毒载体命名为pENTR12-SEA.增殖溶瘤腺病毒载体pENTR12-SEA与病毒骨架质粒pPE3-ccdB重组,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HEK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pPE3-SEA.结果 应用PCR验证、双酶切分析、序列测定表明,成功构建了携带SEA基因增殖型溶瘤腺病毒载体pENTR12-SEA,通过同源重组成功获得携带超抗原SEA基因片段的pPE3-SEA增殖型溶瘤腺病毒,且病毒滴度为2.5×1010 pfu/ml. 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超抗原SEA基因的条件增殖型溶瘤腺病毒pPE3-SEA,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对肿瘤靶向治疗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雷娟;罗招凡;魏菁;周淑娴;张玉玲;袁桂仪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s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CD36水平的差异;用多重线性回归筛选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5.8±8.1)% vs.(42.0±2.2)%,P<0.01];CD36的阳性率随着Gensini′s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CD36和HDL-C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升高,CD36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单纯细支气管肺泡癌42例生存率及预后因素探讨

    作者:赵家义;韩一平;白冲;李强

    目的 探讨影响单纯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根据2004年BAC新定义,在156例BAC中选取符合标准的单纯型BAC 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首次就诊时有无临床症状、TNM分期、影像学分型以及细胞生物学指标Ki67、p53进行分组配对,先用χ2 检验后用Cox 模型分析处理各组数据.结果 4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0个月,其1、2、3、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5%、84%、62%;按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92%、86%和100%、90%、74%、53%(P<0.05).首诊时患者有无症状、影像学分型以及细胞p53表达也与生存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提示首诊时有无症状和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影响单纯BAC 5 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有患者首诊时有无临床症状及TNM分期,总体生存率较高.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体束损伤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评价

    作者:曾劲松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在评价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体束受损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7例手术和5例死亡剔除,33例患者纳入分析,运用DTT技术进行锥体束成像,对锥体束完整性进行分级,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出血后6个月进行随访,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对BI评分以及锥体束完整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TT所显示的急性脑出血锥体束的完整性与6个月随访的侧重于运动功能评价的BI指数有良好的相关性(r′s=0.7312,P<0.05),从BI评分直方图中可以看出DTT锥体束完整性分级与BI评分呈正相关.各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A组(0级)和B组(1级)有明确锥体束中断,完整性差的6个月后BI评分,说明运动功能恢复明显较差,C组(2级)和D组(3级)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好.仅D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 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Fahr病一家系报告

    作者:常霞;廖瑜

    患者女,28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16 h"于2009年1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6 h(约凌晨3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两眼上翻,四肢强直伴抽搐,有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约5~6 min自行缓解,入院前共发作3次,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无甲状腺疾病、颅内感染、慢性腹泻、中毒、外伤及精神刺激等病史,母亲生产时有难产史,自幼智力障碍.家族中祖母和姐姐有类似症状,均有癫痫发作,其祖母智力正常,其姐姐也有智力障碍,见家系图.

  • 肿瘤标记的临床应用及思考

    作者:李金明

    肿瘤标记(tumor marker,TM)又称为肿瘤标记物,由于对来自外文的专业名词翻译规范化要求,所以统称为肿瘤标记.TM是指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的物质,其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极大地超过正常组织,其存在或量变可提示肿瘤的性质,从而了解肿瘤的发生、细胞分化及功能,在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起辅助作用.TM通常包括蛋白质(上皮黏蛋白、胚胎蛋白、糖蛋白等)、激素、酶、糖决定簇、病毒和肿瘤相关基因等.

  • 食管癌内科治疗进展

    作者:施瑞华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为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就诊时70%~80%的患者已经进入临床中晚期,部分患者失去外科手术机会,临床预后差.目前我国食管癌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约30%.内科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失去手术机会、不能接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术辅助治疗.近年来,食管癌的内科治疗获得较大进展,不断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新药物的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内镜介入治疗等,这些技术在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改善吞咽困难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 应加强光动力疗法治疗食管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钟英强;李山山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肿瘤的原理是利用生物合成的光敏剂停留在肿瘤组织中,然后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依次产生光化学及光生物学反应,引起肿瘤组织不可逆损伤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进行的临床前期及临床期研究结果表明,PDT内镜能到达的癌肿是有肯定作用的.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部分纯化的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Photofrin作为PDT治疗食管癌,此后,法国、荷兰、日本、德国等先后批准Photofrin治疗早晚期食管癌、胃癌.近年来,PDT广泛用于多器官、多部位的肿瘤及非癌症状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

  • 食管癌外科治疗方法的改进

    作者:王云杰

    一、食管癌外科治疗的回顾与现状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可以追溯到1877年,Czerny[1]首次切除颈段食管癌成功以后,1913年Torek[2]经左胸切除胸段食管癌,用胶管胸腔外连接颈部食管和腹部胃经口进食,患者存活达13年.1933年Ohsawa经胸完成了贲门癌切除,1938年Marshall和Adams[3]相继经胸切除食管癌并同期进行胸内食管胃重建获得成功,这一实践不仅奠定了开胸切除食管和胸腔内重建食管的可行性,而且找到了食管佳代用品--胃,沿用至今.

  • 人工食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辉

    食管外科手术中核心的部分并不是肿瘤的切除、畸形的矫正或创伤的修复,而是病变食管切除后食管的重建.食管重建术是恢复患者术后正常饮食的惟一途径.目前常用的食管替代物为胃、结肠或带血管蒂的游离小肠.然而这些替代物均有不同的缺点和禁忌证,而且手术创伤大、干扰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寻求一种安全、简单,并符合生理的食管重建方式是胸外科医师长期以来探索的目标,其中人工食管就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1-3].

  • 加强对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认识

    作者:白冲;韩一平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08年美国有21.5万新发的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6%[1].NSCLC中鳞癌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而腺癌发病率逐渐增加.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腺癌中重要的一个亚型.与其他肺腺癌相比,BAC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2],但目前对BAC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BAC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因此必须重视对BAC的研究.

  • 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洲

    中国是食管鳞癌高发国家之一,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肿瘤完全切除后,整体5年治愈率可高达50%.目前,有多种手术方式供临床选择,从肿瘤学角度出发,食管大部切除加胸、腹、颈三野淋巴结清扫是佳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其潜在的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对该手术方式尚存有许多争议,因而未被广泛推广.本文就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

  • 早期食管癌诊疗新进展

    作者:张志庸

    一、早期食管癌解剖定义早期食管癌包括食管原位癌、早浸润癌和早期浸润癌三种类型.原位癌系癌细胞位于食管黏膜上皮层内,多局限于食管上皮腺导管基底膜以内.早浸润癌又称为黏膜内癌,系少数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呈条索状或雨滴状侵入黏膜固有膜内,或虽累及固有膜但是未穿透黏膜肌层,此型浸润范围小,肉眼难辨.早期浸润癌又称黏膜下癌,癌细胞穿透黏膜肌层,侵入黏膜下层,但尚未累及食管肌层,此型病变范围较广,浸润癌周围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