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人类指长比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孛茹婷;杨文君;霍正浩;陈志强

    指长比(2D∶4D)即食指与无名指长度之比,具有性别差异,是围产期激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围产期激素活动会影响个体发育过程中某些心理、行为学特征及某些心血管疾病。近来2D∶4D与某些疾病患病率等之间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在此讨论2D∶4D与激素依赖疾病的研究,特别是2D∶4D与前列腺癌其关系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其他疾病。

  • 胃转流术的动物模型选择及现状

    作者:冯犁;李广阔

    2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经过多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了胃转流术(GBP)对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明确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具体机制,运用动物模型研究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而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与广泛运用于动物研究中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相比较,非啮齿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具有以下优点:更加贴近人类生理,能够更好地模拟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更适宜外科手术操作。非啮齿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动物本身的基因缺陷(自发性)、基因敲除技术、高脂饮食诱导、化学药物诱导四种方法建立。该篇综述着眼于GBP术的基础研究需求,总结了较为常用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美玲;辛国华;曾元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非造血性的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表皮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神经元细胞、类髓核细胞等。因其来源广泛,具有较高的分化再造潜能,无特异抗原标记,具有归巢潜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在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上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分化条件、机制与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 危重症相关性皮质醇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罗彤枫;麦梨芳;张少玲;梁颖;林刁珠;郭颖;周晶;严励

    近年来,危重症相关性皮质醇功能不全(CIRCI)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以基础皮质醇水平<10μg/dl和(或)大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后Δmax<9μg/dl作为CIRCI的佳诊断标准,但CIRCI的诊断和激素替代治疗的作用仍存在着很多争议。如何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CIRCI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依然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就近年来CIRCI的诊断及激素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利娟;王凤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发生在成人淋巴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对化疗的反应及预后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随着诊断医学的发展和新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特别是在免疫组化的分类和嵌合抗 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方面,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疗效和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Podocin在肥胖相关性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杜娟;朱安峰;宋东明

    肥胖相关性肾病表现为微量至大量蛋白尿,而 Podocin 作为足细胞损伤标记物在蛋白尿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 Podocin 的生物学特点、在肥胖相关性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方向作归纳总结。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治疗进展

    作者:胡子盈;帅宗文

    随着大量针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临床试验的开展,对其治疗逐渐达成共识:目前AAV的治疗主要分为诱导缓解,维持缓解和复发治疗,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甲氨蝶呤、霉酚酸酯、美罗华、硫唑嘌呤、血浆置换等的治疗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和定位,AAV 治疗更趋于个体化。近,基于对 AAV 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为靶向的新的治疗手段,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愈后。

  • OPG/RANKL/RANK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兰友玲;马贤骥;李天发

    骨保护素(OPG)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竞争性结合细胞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RANK)而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PG/RANKL/RANK系统除在骨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OPG/RANKL/RANK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葛根素抗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文斌;屠蕊沁

    葛根素是首个在葛根中被提炼并识别的主要异黄酮成分,具有众多的生物学活性。由于其对心肌、血管上皮及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葛根素对多种细胞还具有抗凋亡作用,并且发挥这一作用的途径几乎涵盖所有导致细胞凋亡途径。本文就相关研究所揭示的葛根素抗凋亡作用及其可能途径作一综述。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娟;陈汝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是FGFs超家族成员之一。从代谢角度讲,FGF21可以降低体重、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减轻炎症因子刺激,因此,FGF21几乎贯穿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各个环节。本篇综述将总结FGF2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并展望FGF21的研究方向,对其在转化医学中的作用作思考。

  •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柯鑫文;张雁钢;冯少勇;武政华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也称膀胱黏膜下纤维化或 Hunner 溃疡,是一种非细菌性累及膀胱壁全层的炎性疾病。该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我国少见,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耻骨上膀胱区疼痛、尿频及尿急为主要症状,但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诊断往往比较困难,目前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将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功能与分子影像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车莉萍;程超;左长京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在 CT 等传统解剖影像基础上,功能影像与分子影像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制订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正日益显现。本文综述了功能与分子影像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

    作者:梁峰;胡大一;沈珠军;方全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胚胎发育早期心肌致密化过程停滞导致。LVNC 在遗传模式,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特征方面差异较大。LVNC 可能是散发性或家族性遗传疾病;常见类型是家族遗传性,以X连锁、常染色体显性或线粒体模式(儿童)遗传。LVNC 可为孤立性或合并其他心脏或非心脏异常。其临床表现多变,从无症状到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过去的25年里,由于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诊断技术的改进,该疾病的诊断获得较大发展,临床结局和预后得以改善。超声心动图是诊断LVNC常用技术,如今CMRI、CT扫描和左心室造影是用于LVNC诊断的其他重要技术。治疗主要是基于临床表现,出现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差。该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由于可能明显影响长期治疗的决策、预后以及对其亲属筛选。

  • 非生物型人工肝及其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晓玲;程书权

    肝衰竭因病情重、预后差而威胁广大患者的生命,非生物型人工肝已成为研究热点,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肝衰竭的治疗。本综述重点介绍七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机制及临床应用,并且提出不同方案联合应用治疗肝衰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瑶;韩福才;单彬彬

    个体化治疗是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新理念。肿瘤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可指导临床用药,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将对近年来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方法作一简单的综述。

  • 香烟烟雾提取物致Th17/Treg的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刘晓君;吴世满;康彩云;刘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其的影响,探讨CSE对Th17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及Th17/Treg的平衡关系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0例(A组),COPD稳定期患者20例(B组),吸烟肺功能正常者20例(C组),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20例(D组)。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PBMC),将每个试验对象的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CSE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试验对象对照组和干预组CD4+Th17细胞及CD4+Treg细胞各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IL-17的浓度。结果 Th17/CD4+T细胞百分比对照组A组(5.33±0.66)高于B组(2.99±0.50)、C组(2.09±0.68)、D组(1.19±0.48)(P<0.001),CSE干预组较对照组升高(P<0.001); Treg/CD4+T细胞百分比对照组C组(5.88±0.52)高于D组(3.35±0.30)、B组(2.25±0.30)、A组(1.58±0.39)(P<0.001),CSE干预组较对照组升高(P<0.001);CD4+ Th17细胞百分比对照组与CSE干预组差值A、B组高于C、D组(P<0.001),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CD4+Treg细胞百分比对照组与CSE干预组差值C、D组高于B组、A组(P<0.001), 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外周血IL-17水平A组(145.22±5.50)高于B组(94.99±3.19)、C组(59.77±5.09)、D组(50.84±5.85)(P<0.001);COPD组血浆中IL-17的水平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A=0.524,rB=0.462);与FEV1/FVC值呈负相关(rA=-0.456, rB=-0.567);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A=-0.503,rB=-0.445)。结论 Th17与Treg比例的失衡可能是COPD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外周血IL-17水平与FEV1/FVC值、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

  • 黏液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肖芹;顾学文;朱长仁;蒋记心;曹丽;王翠梅

    目的:探讨黏液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黏液性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年龄40岁,上腹部、右腰部疼痛不适,增强CT示右侧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肿瘤有一层薄的纤维性包膜,突出的特征为间质内见较多的黏液,黏液内漂浮增生的多边形细胞呈条索状、假腺样、小巢样排列,多边形瘤细胞胞浆中等量,嗜酸性或嗜双色性,核圆,偶见小核仁,间质内纤维增生分隔瘤组织呈小结节状;其间夹杂有经典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免疫组化显示:黏液区内瘤细胞及经典的肾上腺皮质腺瘤瘤细胞阳性表达Ckpan、Syn、Inhibin-α、MelanA,不表达CK7、CK20、Villin、SMA、P63、Calponin、S100、CgA。结论黏液性肾上腺皮质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有独特的形态学表现,间质内黏液及黏液区内瘤细胞的特殊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是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 α受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M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夜尿增多的疗效评估

    作者:李文标;陈雪莲;刘柏隆;周祥福;湛海伦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M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BPH患者夜尿增多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明显夜尿增多症状的BPH患者54例,年龄40~68(53.4±12.1)岁。入选标准:前列腺体积≥20 ml,夜尿≥2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6例),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单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试验组26例行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夜尿次数、OABSS总分、QOL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间夜尿次数、OABSS总分、QOL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受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M受体阻滞剂均能改善BPH患者的夜尿增多症状,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用α受体阻滞剂。

  •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黄志坚;叶文飞

    目的:探讨研究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5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近侧胃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生存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的胃排空时间与每次饮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与6个月每日饮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6%(P<0.05)。观察组患者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0.0%与9.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与31.3%(P<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心外膜脂肪定量及其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关系

    作者:周亮亮;宫剑滨;李德闽;卢光明;陈栋;王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心外膜脂肪局部分泌的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患者行64排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测定EATV,同期行外周血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检测。40例瓣膜病术前检查病例,排除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VHD组)与40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的冠心病患者(CHD组)均经CTA图像测定斑块重构指数、脂质体积、钙化体积及纤维体积,并分析其与EATV的相关性;并均于心脏外科术中采集心外膜(EAT)、胸腔内(TAT)脂肪组织检测MMP9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1)CHD组较VHD组EATV显著增加[(121.43±40.60)cm3 vs.(75.61±21.41) cm3,P=0.001];(2)CHD组内亚组分析表明正性重构组的EATV体积显著增加[(127.63±42.00) cm3 vs.(95.49±25.36)cm3,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V是影响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40例行CABG术的CHD患者与40例VHD患者相比,EAT 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均显著增加(P<0.01),TAT MMP9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ATV是影响冠心病及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CHD患者EAT炎症因子分泌量较VHD及胸廓内脂肪显著增加,两者均是影响血管正性重构的因素。控制心外膜脂肪数量的增加及炎症状态将有助于抑制血管正性重构,降低冠心病斑块易损的风险。

  • 右束支旁起搏电极导线植入的初步探讨

    作者:杜优优;姚瑞;郑英梅;赵洛沙;陈庆华

    目的:初步探讨右束支旁起搏电极导线的植入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右束支电位标测引导下,将右心室起搏电极固定于右束支旁,记录心室起搏电极植入术中尝试位点次数和X线曝光时间。术后1d、3个月、6个月和1年测试起搏电极参数,同时测量自身、右束支夺获和非夺获心电图QRS波时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41患者成功将右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到右束支旁,并能稳定夺获右束支,成功率为82%;尝试位点次数为(5.2±1.5)次,心室电极植入X线曝光时间为(30.0±8.3)min。右心室起搏电极参数测试结果显示:感知和阻抗稳定;右束支夺获阈值明显高于心室起搏阈值(P<0.001);心室起搏阈值和右束支夺获阈值在前6个月轻微增高,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右心室起搏(夺获和非夺获右束支)心电图QRS波时限较自身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增宽(P<0.001);起搏夺获右束支心电图QRS波时限较非夺获右束支心电图QRS波时限缩短(P<0.001)。起搏夺获右束支心脏同步性指标优于非夺获右束(P<0.001);与术前相比,1年随访时,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右束支旁起搏是一种生理性的心室起搏位点,通过右束支电位标测指导右束支旁起搏电极导线植入安全可行。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缓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DNA损伤研究

    作者:谢婧;蒋建中;史可云;杜晓云;丁伟良;陈红;朱涛峰;马铁梁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住院患者,经多导睡眠仪器睡眠监测(PSG)确诊的34例患者(包括OSAHS 12例,COPD 8例,OSAHS合并COPD 14例)和21例对照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白天嗜睡状况和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使用肺功能测定结果评估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用胞质阻滞法(CBMN)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CPAP治疗后,OSAHS组(AHI:26.4±16.5 vs.23.2±14.8;ESS:11.6±4.4 vs.8.4±2.5;LSpO2:75.2±10.4 vs.83.2±3.7;MSpO2:87.2±3.5 vs.92.2±1.8)和OSAHS合并COPD组(AHI:67.6±22.0 vs.42.6±14.1;ESS:15.6±3.7 vs.10.8±3.2;LSpO2:57.0±6.3 vs.74.0±6.1;MSpO2:82.7±9.3 vs.89.4±3.8)的睡眠呼吸暂停情况有所好转,OSAHS合并COPD组肺功能有所增强(FEV1/pred:60.5±10.7 vs.72.3±7.3;FEV1/FVC:55.4±6.6 vs.63.9±6.4),而OSAHS组[微核率:37.2(17.1~47.3)vs.17.6(12.1~20.2);染色体桥率:4.3(1.0~14.2)vs.2.7(0~8.8);核芽率:4.5(1.2~12.0)vs.3.3(0~6.8)]和OSAHS合并COPD组[微核率:40.0(31.2~71.2)vs.19.3(10.7~30.4);染色体桥率:9.1(1.8~20.0)vs.4.9(0~9.9);核芽率:10.0(3.2~21.7)vs.5.9(0~11.0)]微核率、染色体桥率、核芽率都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CPAP能有效增强OSAHS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DNA损伤。

  • 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加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作者:王青民;杨敬磊;郝秀仙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多西他赛加顺铂同步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对60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单纯放疗,另一组采用放疗同步合并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放疗后CT检查评价,比较两组疗效;并按WHO制定的药物毒性标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6.6%,而同步治疗组(同步组)则为70.0%(P<0.05)。ⅢA期单放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8.4%;同步组为73.3%、46.6%;ⅢB期单放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0.0%;同步组为66.6%、33.3%(P>0.05);单放组仅1例患者生存3年以上,而同步组3年生存率为26.6%,显著高于单放组3.3%(P<0.01)。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治疗同步多西他赛加顺铂对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价值具有协同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提高不能手术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

  • RIFLE 评分评价妊娠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预后

    作者:韩云宏;顾勤;刘宁

    目的:采用RIFLE评分评价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重症孕产妇妊娠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三年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ICU收治重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2004年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DQI)推荐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非妊娠并发AKI组及妊娠并发AKI组,AKI组组内按RIFLE评分的分期标准分为严重程度不同的“风险期(R)”、“损伤期(I)”、“衰竭期(F)”,比较各期患者住院期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肾功能转归、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例数、住ICU和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3年内共有81例重症孕产妇收住ICU,妊娠并发AKI的发生率为23.5%(19/81),其中10例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转出ICU时11例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4例患者肾功能部分恢复,4例患者肾功能未恢复。根据RIFLE评分的分期标准对妊娠并发AKI患者分组,其中7例符合R期,6例符合Ⅰ期,6例符合F期。R期患者中无发展到F期,Ⅰ期患者中1例发展到F期。F期患者APACHEⅡ评分[(14.5±6.72)分]明显高于R期患者[(6.86±2.79)分](P=0.008),三亚组组间肾功能转归(完全恢复、部分恢复、未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26),F期患者住ICU时间[(10.17±5.81)d]较R期[(4.00±4.12)d]患者明显延长(P=0.039)。结论危重孕产妇发生妊娠并发AKI的概率较高,RIFLE评分的不同分期与患者APACHEⅡ评分、肾功能转归及住ICU时间均有关。

  • 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人辅肌动蛋白α4基因关系研究

    作者:孙敏;李锦玉;刘惠敏;贾玲;李波;刘丽颖;张连瑞;张倩;郝丽杰;郝丽荣;柳春艳;冯依楠

    目的:通过对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一个家系患者中出现相关肾脏病变表现的患者的人辅肌动蛋白α4(ACTN-4)基因进行分析,明确ACTN-4与FFSGS的关系。方法通过对该家族全部50名家庭成员进行临床检查,筛查出所有出现肾脏累及的患者,采取其外周血标本,对ACTN-4相关基因进行连锁分析,以明确该家族中是否存在ACTN-4基因变异而导致FSGS。结果该家族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0名此家族中的家庭成员有10例出现肾脏损害。其中,先证者22岁发现肌酐升高,对此家族中全部10例出现肾脏受累的患者应用PCR技术进行ACTN-4基因的连锁分析,发现该家族的ACTN-4存在184T>A(S62T)突变。结论该家族FSGS的发病与ACTN-4基因的变异有关。

  • DDD 模式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邢智;刘志强;何鹏义;杨玉春;张雷;木胡牙提

    目的: DDD模式下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永久起搏器(双腔DDD)植入治疗的患者219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RVA起搏)、B组(RVOT起搏),每组再根据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调取患者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起搏治疗前后各项起搏参数、起搏 QRS 波群时限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A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较术中均有回落,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电极阻抗较术中有回落(P<0.05),起搏阈值、R波振幅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LAD、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起搏QRS波群时限较A组显著缩短[(145.09±4.96) ms vs.(157.40±12.44)ms,P<0.01]。对亚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LVEF≥50%的患者,A、B两组仅LVEDD较术前有增大(P<0.05),LVEF和LA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VEF<50%的患者,A组患者的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LVEF、LA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经过12个月的起搏治疗,对术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RVOT起搏能提供接近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维持心室肌电-机械活动同步化,对患者心功能的损害小;对术前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虽然RVOT起搏提供了更为协调的心室收缩,但在保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阻止左心室重构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RVA起搏的证据。

  • 男女性别差异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患者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何培源;杨跃进;乔树宾;徐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刘海波;唐欣然;王杨;李卫;高润霖

    目的:探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的PCI预后差异。方法连续纳入687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男572例,女115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果女性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大于男性,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也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院内(3.8%vs.4.3%,P=0.792)及1年期(6.6%vs.7.8%,P=0.647)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与男性无统计学差异。但女性院内的大出血事件(11.3%vs.5.4%,P=0.019)及穿刺并发症(9.6%vs.4.9%,P=0.048)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一年随访时的再发心绞痛事件率也要高于男性(10.4%vs.3.9%,P=0.003)。结论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 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近期及1年期的主要临床终点预后相似。但女性的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风险更高。合理的避免出血是提升女性PCI质量的首要目标。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陈永权;孟炜;金孝岠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全麻诱导前先行患侧超声引导下的肋间神经阻滞,B组直接行全麻诱导。术中根据BIS、血压及心率调节全麻药的泵注速度,手术结束时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全麻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患者的术后镇痛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肋间神经阻滞,B组应用静脉泵术后镇痛,观察术后2h、4h、8h、12h、24h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相比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以及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12 h、24 h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的镇静评分与B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仅有2例发生恶心呕吐,未发生皮肤瘙痒、穿刺部位血肿、气胸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B组有9例发生恶心呕吐,6例发生皮肤瘙痒,与A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可增强全麻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效。

  • 高压氧和弱激光在儿童恒牙脱位再植的疗效对比

    作者:刘高成;徐红;步江;吴佩玲

    目的:考察并对比高压氧和弱激光照射在儿童恒牙脱位再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的儿童恒牙外伤性脱位患者126例,患牙166颗,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40例、高压氧组40例和弱激光组46例。高压氧组患儿于固定后第2天接受高压氧治疗,1次/d,连续7 d。弱激光组患儿于固定后第2天,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对准再植牙的根尖部照射,单个患牙的照射时间15 min,1次/d,连续7 d。检查牙齿的颜色变化、松动情况,牙周愈合及根尖发育情况,采用牙髓电活力评定牙髓活力状况、有无叩痛,并摄牙片检查再植牙牙周及根尖周情况。结果三组患牙在3、6、12和18个月复诊时的牙髓坏死、牙根吸收、松动情况以及失牙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8个月,三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常规组随访37例,失访3例,患牙数45颗,治愈18颗,有效18颗,无效9颗,总有效36颗,总有效率80.0%;高压氧组随访38例,失访2例,患牙数59颗,治愈35颗,有效21颗,无效3颗,总有效56颗,总有效率94.9%;弱激光组随访44例,失访2例,患牙数51颗,治愈29颗,有效19颗,无效3颗,总有效48颗,总有效率94.1%,三组的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和弱激光在辅助儿童恒牙脱位再植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有效,均可在临床推广。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作者:陈辉;马迅;陈晨;冯皓宇;宋亮

    目的:观察 PCM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33例颈椎病患者的40个节段行PCM人工间盘置换术,男18例,女15例,年龄39~64岁,平均48.60岁;病程8~35个月,平均18.9个月。其中单节段置换20例,连续双节段置换2例,连续3节段置换3例,联合融合和非融合的Hybrid手术7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分(JOA)、颈椎残障指数(NDI)行神经功能评价并计算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末次随访时使用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使用颈椎侧位X线片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评估假体位置及置换节段活动度;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后椎旁血肿形成2例;术后假体松动改行融合术1例;术后随访假移位2例,观察至末次随访,假体位置无变化。所有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患者的平均JOA评分和NDI评分和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末次随访按Odom's标准,很好18例(54.5%),较好10例(30.3%),一般3例(15.2%)。结论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PCM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及一期联合融合和非融合的Hybrid手术治疗颈椎病早期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复杂,有其特殊并发症,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 Hybrid手术时必须重视手术策略。

  • 十年间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方案及相应结局的变化

    作者:翟敬芳;张蓓;徐梅;高建武;陈宁

    目的:探讨10年间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方案及相应结局的变化。方法近10年我院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共计56例,将其分成两组,前5年(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22例患者作为A组,后5年(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34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资料中孕妇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手术率小于B组,但A组住院平均时间及随访时间大于B组;A组因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二次入院治疗率22.73%(5/22)较B组11.76%(4/34)明显升高,A组单次阴道出血率27.27%(6/22)较B组2.94%(1/34)高。结论近年来妇科领域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微创治疗,其治疗时间及随访时间短,相对安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临床观察

    作者:高振文;吴国红;曹明志;田素臣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颅内末梢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远端5个[其中1例是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后动脉瘤远端2个,大脑中动脉远端2个,脉络膜前动脉1个;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1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动脉瘤均介入栓塞,1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前存在左侧肢体偏瘫,术后加重;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术后6个月再次出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DSA,动脉瘤均不显影,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宫颈病变电环切术疗效评价及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感染关系

    作者:张萍;袁爱萍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价值及病变与HPV不同亚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从2012年1至12月在宫颈门诊、妇科门诊及妇女普查发现宫颈脱落细胞异常者进行HPV分型检测、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不同级别宫颈病变239例:湿疣及CINⅠ108例、CINⅡ49例、 CINⅢ81例(CINⅡ~Ⅲ51例归为CINⅢ级)、原位癌1例。采用LEEP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阴道出血情况,并分析宫颈病变与HPV不同亚型感染关系。结果术后病理升级44例,降级24例,等级171例,阴道镜诊断的符合率为71.5%。LEEP术后切缘阳性6例,2例原位癌,2例CINⅡ,1例CINⅠ,1例CINⅢ,2例原位癌及1例原位腺癌术后2个月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236例患者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治愈率达98.7%。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有231例,感染率为96.7%。其中HPV16或合并其他亚型感染者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与其他型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治愈率高,HPV16易引起宫颈高度病变甚至癌变,多重感染可能是引起宫颈高度病变的一个促进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 银杏内酯B对损伤神经干细胞内HIF-1α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刘娜;孙康钦;白莲琴;李腾腾;董红燕;袁宝强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KB)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干细胞(NSCs)内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银杏内酯B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并建立体外谷氨酸神经干细胞损伤模型。将其分为:(1)对照组;(2)GKB组(终浓度40 mg/L);(3) wortmannin+GKB组;(4)wortmannin组(终浓度10 nmol/L)。Western blot 印迹法检测各组NSCs中 PI3K、p-Akt、HIF-1α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区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增殖的神经球,并在细胞球中可以检测到NSCs表面标记物巢蛋白(nestin)及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的表达。100~400μmol/L谷氨酸作用NSCs 30 min,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含量随着谷氨酸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高[分别为(26.94±4.75)U/L,100μmol/L GLU;(38.22±5.86)U/L,200μmol/L GLU;(45.64±5.35)U/L,400μmol/L GLU]。经wortmannin处理后PI3K、p-Akt、HIF-1α蛋白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rtmannin+GKB组和wortmannin组比较,PI3K、p-Akt、HIF-1α表达明显上调。施加GKB后,PI3K、p-Akt、HIF-1α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B处理诱导损伤神经干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鼻咽癌中hMLH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建军;牛维纳;汪琳;张洪波;解远;张红雁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分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及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hMLH1的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ML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和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 h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7.8%(57/63)、8.3%(1/12)(P<0.001)。hMLH1蛋白表达下调/缺失率分别为71.4%(45/63)、8.3%(1/12)(P<0.001)。h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hMLH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hMLH1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并且甲基化影响其蛋白表达。

  • MiR-132靶向YAP抑制肝癌Huh7细胞的生长

    作者:雷长江;龙浩成;李磊;姚春;曾诚;郑刚

    目的:研究miR-132靶向YAP后对肝癌Huh7细胞生长的抑制,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为三组:未转染miR-132的Huh7细胞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miR NC组)以及转染miR-132的Huh7细胞组(miR-132组),通过RT-PCR检测YAP mRNA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改变;通过Edu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RT-PCR检测YAP mRNA发现miR-132可明显抑制YAP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uh7中的表达,control组、miR NC组和miR-132组YAP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0.0241、0.9426±0.0248和0.2573±0.0458(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miR-132后能明显促进肝癌Huh7细胞的凋亡,control组、miR NC组和miR-132组Huh7细胞总凋亡为4.03±0.35、4.53±0.26和13.62±0.49(P<0.05);EdU检测发现转染miR-132后肝癌Huh7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control组、miR NC组和miR-132组分别为(65.12±1.93)%、(64.02±0.87)%和(42.00±1.26)%(P<0.05);traswell检测结果发现转染miR-132后肝癌Huh7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制,control组、miR NC组和miR-132组分别为3.35±0.13、0.72±0.06和0.48±0.03(P<0.05)。结论 miR-132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有可能通过靶向YAP而下调其表达起作用。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 2014年《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欢迎投稿、订阅

    作者:

  •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

    作者:

  • 《麻醉决策》书讯

    作者:

    关键词: 麻醉决策
  •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通知

    作者:

  • 第6届长城泌尿男科转化医学学术年会参会通知

    作者:北京郭应禄泌尿外科发展基金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解放军医学杂志》致谢广大读者和作者

    作者:

  •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感染 炎症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

    作者:童学亮;何继东;唐建

    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3年第2期)、PubMed(1978~2013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等数据库和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及资料提取。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2个试验包括1649例患者。大多试验方法学质量较差且样本量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1)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比较: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能降低血清肌酐(P<0.00001、P=0.002、P=0.001);(2)银杏叶提取物联合ACEI或ARB治疗与ACEI或ARB治疗的比较,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能降低血清肌酐(P<0.0001、P=0.04)。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试验样本量较小且方法学质量低下,现有的证据尚不足以推荐临床常规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仍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积累,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与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临床效果Meta分析

    作者:蒙延海;王水云;张燕搏;于钦军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与化学消融术(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 disc及VIP里的比较SM和ASA治疗HOCM的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10月。根据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检出相关文献380篇,根据纳入标准终入选10篇文献;共入选病例927例。SM组与ASA组在术后住院病死率(OR:0.90;95% CI:0.23~3.47)、术后随访期病死率(OR:1.01;95% CI:0.60~1.70)上未见明显差异(分别 P=0.88,P=0.97)。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的下降和NYHA分级的提高均有意义(P<0.05);与ASA组相比,SM组患者的LVOTG下降(SMD:-0.46;95%CI:-0.60~0.32)及术后NYHA分级提高(SMD:-0.40;95%CI:-0.62~-0.17)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M组在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OR:0.08;95%CI:0.03~0.23;P<0.01)、完全性传导阻滞(OR:0.27;95% CI:0.11~0.70;P<0.01)、室性心律失常(OR:0.17;95% CI:0.04~0.75;P=0.02)及安装永久性起搏器(OR:0.22;95%CI:0.13~0.38;P<0.01)的发生率上均较 ASA 组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在术后植入性除颤器的安装率(OR:0.73;95%CI:0.31~1.71)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46)。结论 SM仍然是治疗药物难治性HOCM的金标准;ASA作为一种替代治疗,远期结果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随访。

  • 肾脏巨大黏液样小管状梭形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瞿虎;袁浩锋;汪中扬;马波;张靖

    目的:分析并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肾脏巨大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报道并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其早期发现由6 cm发展5年至18 cm巨大肿块出现腹腔挤压情况方行治疗,640排CT检查与其他肾脏肿瘤无特异性区别,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结果病理检查示:镜下见肿瘤组织由狭长的小管组成,小管间见黏液间质,肿瘤细胞呈卵圆形及杆状,中度异性,间质内见多灶性浆细胞浸润,伴大片坏死。免疫组化:CD10(-),VIM(+),EMA(+),低分子量 CK (-),CD15(-),Ki-67<5%肿瘤细胞,CK(-),CR(-),MC(-),CD34(-),CD31(-), S-100(-),诊断为肾黏液样小管状梭形细胞癌。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复查 CT 无复发,日常中度活动无不适反应,目前继续追踪随访中。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肿瘤,术前诊断无特异性,终依赖术后病理确诊,治疗仍以根治性切除术为主,预后相对较好。

  • 重庆市主城区人群睡眠障碍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由丽娜;姜海东;王晓辉;李青;沈光红;李晓娟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人群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1507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定调查对象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5.89%,不同睡眠状况者PSQI总分和各部分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对象睡眠障碍发生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职业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和职业是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结论重庆市主城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并改善居民睡眠问题,提高居民睡眠质量。

  • 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晓阳;徐幽琼;李红;王代榕;林小宇

    目的:分析福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随机抽取福州市2个城区中等水平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从各年级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至少20人,男女各半,共调查7~18岁儿童青少年590人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比较3类学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7~12岁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13~18岁的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7~12岁、13~18岁和7~18岁男生超重肥胖组的SBP和DBP均值以及13~18岁和7~18岁女生超重肥胖组SBP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男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和女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因素后,7~12岁男生及13~18岁男生、女生BMI与SBP仍呈独立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BMI与DBP也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福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比女生高、低年龄组比高年龄组高;BMI 与血压呈独立正相关,BMI 与 SBP 的相关性比BMI与DBP相关性强,年龄越大BMI与SBP的相关性也越强,男生的BMI与SBP、DBP的相关性较女生更为显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