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体感诱发电位临床新进展

    作者:彭超;汤颖

    体感诱发电位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异性躯体感觉传入通路、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对于中枢系统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了近几年诱发电位的新进展,进一步为临床服务。

  • 剖宫产切口憩室的微创诊治进展

    作者:王婧;刘玉环

    剖宫产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其易导致异常子宫出血、腹痛、不孕、子宫瘢痕妊娠及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等,因此已逐渐引起临床广泛关注。随着宫腹腔镜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剖宫产切口憩室也得以微创诊治。

  •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检测进展

    作者:卜丽萍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无明确临床病因,以非对称性和不均匀心室肥厚为特点的心脏病,肥厚可累及心室的不同部位,通常室间隔多受累及,左心室容积正常或减少,左心室功能呈高动力等特点。CARDIA研究中,Maron等在1987~1988年调查了4111名年龄在23~35岁的美国年轻人,有7名研究对象被确诊为HCM,占0.17%,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3倍,各国学者都以这项研究作为参考,认为HCM的发病率大约为0.2%[1]。国内王志民等2001~2002年调查了全国9个省市的8080名年龄在18~74岁间的研究对象,13名患有HCM,HCM发病率在0.16%,与CARDIA研究中的结果基本相似[2]。Maron对744例HCM进行的跟踪随访,平均随访了8年,患者年死亡率为1.4%,主要的死亡原因为猝死(51%)、进展性心力衰竭(36%)和房颤等导致的脑卒中(13%)[3]。HCM是常见的年轻人早发心因猝死原因,特别是年轻运动员。

  • SASH1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刘秋菊;贺远龙;许琳;赵丽萍;王青

    SASH1(SAM-and SH3-domain containing 1)基因是进化保守的SLY基因家族的一员,广泛表达于人体多种正常组织(淋巴样干细胞除外)。其可通过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等,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SASH1基因的分子结构、功能、调节通路及与肿瘤等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耐药研究

    作者:李思瑾;张丙忠

    上皮性卵巢癌是死亡率高的妇科肿瘤之一,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紫杉醇联合铂类(TP 方案)化疗是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手段,即使TP方案化疗已被证实对上皮性卵巢癌有效,但晚期患者很少能被治愈,其原因可能与对化疗耐药有关。因此,识别能预测化疗疗效的因素可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上给予患者有益的选择。

  •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朱秀芬;林华

    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老年病,影响着很大比例的老年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到的到来,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还在逐渐增加。本文通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贾睿博;詹晓蓉

    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下肢血管病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无症状或无典型症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超声多普勒检查能较早地发现病变,而踝臂指数也是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方便可行和可靠的检测指标。本文综述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危害性、危险因素及评估方法,以早期识别,针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中枢血管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谢溯江;郑颖鹃;张琳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发作的持续自发性眩晕(持续数天)、自发性眼震、姿态不稳以及自主神经症状。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通常包括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由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引起的中枢血管性急性前庭综合征,除了眩晕外,往往伴有其他神经功能障碍,但是中枢血管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特别是小脑卒中引起的眩晕,往往单独出现,与外周急性前庭综合征表现类似。近来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约11%的孤立性小脑梗死患者只表现为孤立性的眩晕,与外周急性前庭综合征相似;另外床边的头脉冲测试是鉴别中枢与外周急性前庭综合征有效方法。本文对表现为孤立性眩晕或听觉前庭丧失的中枢血管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促进其的临床鉴别诊断。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家庭无创通气治疗

    作者:王金祥

    家庭无创通气(HMV)通常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已经明确HMV治疗神经肌肉障碍性疾病,胸廓畸形和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可以延长生命,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HM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结论不尽一致,HMV治疗重度COPD患者可缓解呼吸困难,多数研究表明HMV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COPD急性加重。近期的研究表明,HMV时采用较高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治疗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稳定期COPD患者,可以改善气体交换,肺功能和呼吸困难,减少COPD急性加重,而且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 头颈鳞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孙丽立;白玉贤

    晚期头颈部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结合传统治疗可提高疾病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效果,而不增加治疗相关性毒性。靶向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能特异性地阻断特定信号转导途径、靶向于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及脉管系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靶向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VEGF 抑制剂以及其他。识别预测相关敏感及耐药性的生物标记物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找出能更加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患者非常必要。

  • 衰老基因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祥华;马丁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s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随着BPH的临床进展以及随之出现的下尿路症状,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并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BPH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认为是机体老化的表现之一,而衰老基因在机体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衰老基因调控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调控细胞衰老进程的研究受到了关注。而 BPH 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与 BP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不同衰老基因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具体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在 BPH 发病机制中寻找新的切入点,并有助于完善BPH患者体内衰老相关基因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机制的理论,为BPH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蔡芸莹;苏恒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之一,主要由类固醇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缺陷所致。肾上腺皮质肿瘤(ACT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抑癌基因TP53、Menin及原癌基因Ras等的突变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AH时ACTs发生率增加,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分子遗传学联系。

  • STAT3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作者:祝宝让;杨武威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内的双功能蛋白,可以被多种酪氨酸激酶激活,激活后发生磷酸化,形成二聚体转入细胞核内,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多条致癌通路的汇集点,在大多数肿瘤细胞内呈持续性激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STAT3能在很多环节参与调节肿瘤的免疫逃逸,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姚灼新;肖浩文;肖扬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AA分为重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极重型(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和非重型(non 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SAA和VSAA一旦确诊后应立刻进行输血支持及特异性的治疗,否则大部分患者会在确诊后的1~2年内死于感染和(或)出血的并发症。一线治疗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和免疫抑制剂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两种方式。

  • P2X受体与膀胱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育鑫;袁绍纪

    P2X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在调控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膀胱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内在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在膀胱收缩及充盈的过程中,P2X 受体充当关键角色,因此对该受体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现将P2X受体与膀胱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颗粒蛋白前体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水乔;李继梅

    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分子量为88 kDa的分泌性蛋白质,在胚胎发育、组织修复、肿瘤发生和炎症应答等多种病生理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此外,PGRN 还具有促进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存活和调控轴突生长的神经营养效应。PGRN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发现, PGRN 可能与分拣蛋白和(或)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并影响其信号转导。PGRN 基因突变目前已被证实是额颞叶痴呆的致病因素之一,PGRN 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额颞叶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因此,对PGRN的功能和相关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对多种神经变性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从PGRN生物学效应、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和与神经系统疾病的联系做一综述。

  • 血液透析治疗模式和观念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凤玉;孟建中

    血液透析技术安全有效,造福了大量的尿毒症患者。新的血液透析模式和观念不断出现,不仅关注长期存活情况,也关注患者的存活质量。在改变传统的透析时长、频率、地点方面均有大量的尝试,同时透析器材料的改进如肝素涂层透析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在线血液滤过是否使患者生存获益还有高质量的研究结论令人期待,很多新的尝试还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我国在本领域贡献较少,新的透析模式全面推开还面临医保负担、医师和患者接受程度等多方面的阻力。

    关键词: 肾透析 尿毒症
  • 光电容积脉搏波的临床应用研究及进展

    作者:朱娟;张列亮;徐磊

    光电容积脉搏波是借助光电技术在活体组织中监测血液容积变化获得的波形信号。其信号特征中包含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许多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对光电容积脉搏波的各种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介绍,表明了光电容积脉搏波在血氧饱和度、脉率、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容积、血压、血红蛋白、血流动力学、循环功能、麻醉应激、动脉硬化等参数的无创监测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

    作者:王俊莹;李伟;周建华

    靶向治疗在短短十余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常见肿瘤综合治疗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也得益于靶向药物的应用,其生存期已经从联合化疗的20个月左右提高到近30个月,靶向药物在没有损害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压力性尿失禁干细胞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张帅;赵维明;修有成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因其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着大量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依旧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以及术后的并发症难以防治等问题迫切要求人们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减轻痛苦,改善疗效。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因其特有的微创、高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近几年干细胞治疗SUI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发现做出综述。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偏头痛研究进展

    作者:王卓群;姚刚;赵继福;吴杰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一种公认的痛觉神经调质,但其参与偏头痛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将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偏头痛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骶骨常见原发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作者:熊祚钢;汤光宇

    骶骨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种类繁多;脊索瘤、软骨肉瘤、骨髓瘤、淋巴瘤、尤文肉瘤相对较常见,都有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的共同特点,鉴别诊断困难。本文结合文献对这些肿瘤的X线平片、CT 和 MRI 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并探讨新影像技术在其诊断、预后评估的价值,以提高对骶骨常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认识水平。

  •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像学及超声诊治进展

    作者:朱洪煊;岳瑾琢;刘百灵;杨礼

    一、概述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cioureteral reflux,VU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液自膀胱逆流入输尿管、肾盂。原发性VUR是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瓣膜作用不全而导致的尿液逆流,是先天性病变;继发病变多由于反复尿路感染、下尿路梗阻、创伤等。儿童发病原因多为原发性,一岁以内是VUR的易患阶段,多数病例在尿路感染后被诊断[1-4]。由于反流的存在,可致尿路感染的风险增高,甚至可致反流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终致终末期肾病及瘢痕肾。有报道患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患儿有约20%~40%合并有VUR,在儿童中VUR的发病率约1%~2%[5-6]。VUR有家族性及遗传倾向,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7-8],由于性别上生理结构差异和年龄的不同,男孩在婴儿期,女孩在儿童期呈现双峰型发病高峰[7,9]。现在的研究对VUR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提出质疑[10-12],以往报道提示肾瘢痕与反流程度相关[6],近年来的研究又认为瘢痕肾可能为一种先天性病变[13-15]。

  • 放射诱导旁观者效应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作者:康亚辉;王忠明

    本文回顾分析了放射诱导旁观者效应(RIBE)近年来体内外实验研究进展。体外实验分析表明RIBE的产生与放射性类型、氧化新陈代谢及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密切相关;体内实验分析表明RIBE产生与远位放射效应所致的炎症应答、放射源改变等。临床放疗治疗过程中,直接受照射细胞和旁观者细胞DNA损伤效应是有差异的,并且RIBE在精确放疗过程中比常规放疗体现更为明显。

  • EGFR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佳;韩宇;黄鹏;李燕京;白玉贤

    目前随着晚期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在标准化疗方案失败的患者中具有很高的疗效。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无论一线、二线抑或是转化化疗,标准化疗方案联合EGFR单抗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均优于单纯化疗。为了进一步筛检EGFR单抗疗效的有效性,对相关基因研究的结果为此提供了依据,例如 EGFR 基因拷贝量的多少,及其下游通路的 KRAS,BRAF, PIK3CA基因的状态等。本文结合新报道,就EGFR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预测因子做一综述。

  • 基因芯片技术在胃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谢大伟;燕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关于胃癌致瘤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是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原因是对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疑惑,缺乏对胃癌研究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探索胃癌发病机制及胃癌早期预警方面。基因芯片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因其高通量、快速、高灵敏性受到关注,尤其在胃癌易感基因、胃癌侵袭及转移研究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前景。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胃癌基础研究领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旨在综述近期国内外有关基因芯片技术在胃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其进展,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胃癌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警提供参考。

  • 局部或区域晚期头颈鳞癌放化疗联合治疗现状和展望

    作者:李志勇;张艳清;郑艳群;朱步东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全身治疗包括细胞毒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靶向治疗和支持治疗;而局部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手术。放化疗联合是局部晚期或区域晚期头颈部鳞癌主要治疗模式,包括同步化放疗、诱导化疗、序贯化放疗。本文综述了原发于口腔、口咽、下咽、喉的鳞癌的化放疗联合治疗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治疗
  • 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及诊疗现状

    作者:刘强;刘华倩;孙雪冰

    子宫破裂是指在分娩或妊娠期子宫体或下段发生的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母婴围生期死亡率极高。子宫破裂分为瘢痕与非瘢痕子宫破裂,分娩过程中超过90%的子宫破裂发生于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妇女。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常见的高危因素,其中与前次手术瘢痕的位置、形式,缝合方法、术后愈合情况及术后妊娠间隔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非瘢痕妊娠子宫破裂罕见,可能与梗阻性难产、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产科手术损伤及胎盘植入等高危因素有关。而妊娠晚期非瘢痕子宫自发性破裂非常罕见,原因尚不清楚。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胎心率异常应考虑是子宫破裂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而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子宫破裂一经确诊,在10~30 min内实施手术是降低围生期永久性损伤以及胎儿死亡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须综合考虑到子宫损伤的程度、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将来的生育要求及医师的技术等因素选择不同术式。本文将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及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 PDCD4在DNA损伤和肿瘤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员;徐晖;刘佳玮;于洋;白静;傅松滨;周春水

    PDCD4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它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主要阐述PDCD4在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中对DNA修复中的影响作用,并阐述PDCD4与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相关进展。新研究结果不仅为PDCD4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理论依据,而且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同时PDCD4也成为新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分子。

  • 双能量CT血管造影的应用进展

    作者:白爱国;马光慧;滑炎卿

    双能量成像技术并不是一个崭新的名词,早在1925年即被提出,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应用于临床研究[1],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早期双能量成像的临床应用。然而当时由于技术上的缺陷(例如分辨率低,扫描时间长和配位不准等),并没有被广泛应用[2]。近几年来由于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双能量成像技术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被逐渐广泛应用起来,其中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近期文献收集分析,对DECTA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期望有助于读者对DECTA有总体的认识和了解。

  • TLR4介导高游离脂肪酸血症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苏娟;赵乃倩;刘晓玲

    肥胖以高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血症、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高FFA血症所诱导的机体慢性炎症反应是肥胖状态下机体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TLR4是FFAs借以影响炎症和代谢途径的关键性介质,FFAs活化TLR4炎症信号通路的可能机制包括:促进TLR4基因转录;抑制TLR4 mRNA降解;诱导TLR4募集入脂质筏。通过控制肥胖状态下的不良炎性反应,为防治肥胖相关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等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量表

    作者:赵越;潘永惠

    脑卒中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躯体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将目光转向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生存质量量表作为一种间接反映患者生活状况的测量工具受到研究人员重视。脑卒中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可分为普适性量表和脑卒中疾病专病量表。普适量表涉及患者躯体、认知和心理及社会功能等的评估,应用广泛,但灵敏度差;专病量表更适于测定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水平及变化。文章对现常用脑卒中量表进行比较,方便研究人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量表。

    关键词: 卒中 生存质量 量表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血管皮支定位的应用研究

    作者:丰波;呼和;王永军;张澜;庞有明;牛克成

    目的: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评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性,为术前供区选择双侧中的优势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高频彩超对30例健康志愿者及13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患者的双侧穿支血管数目、管径、起点位置、走行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平均流速进行检测,并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血管数据及Dopplar超声探测数据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健康人及13例患者共检测到穿支动脉192条,其中肌皮穿支型占79.3%;肌间隙皮支型18.6%,直接皮血管型2.1%。穿支管径(外径)(1.02±0.41) mm;平均血流速度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Dopplar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显示:收缩期正向波,舒张期流速极低或没有血流,呈低速高阻单相频谱。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较粗大穿支的数量、管径、管壁结构、走行方向、分布区域、血流动力学性状,评价血管质量以及进行体表定位。13例手术患者中检测到的穿支结果与手术中所见的穿支数量、位置、管径基本吻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精确地了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血管穿支的情况,为临床选择优势侧皮瓣供区提供了较直观的依据。

  • 胸腺肿瘤所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作者:陈野野;李单青;秦应之;黄诚;李力

    目的:探讨胸腺肿瘤导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7年11月至2012年11月16例由胸腺肿瘤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资料。结果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33.8岁(13~59岁),就诊时平均病程为(16.4±22.7)月(1~84个月)。所有患者均存在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胸部CT是定位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手术治疗后血清皮质醇及血ACTH浓度均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0及0.014)。1例围手术期死亡。经综合治疗及随访,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结论胸腺肿瘤是异位ACTH综合征常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很大难度,应结合临床多种检查手段并多科会诊明确诊断,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 应用三平面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力及收缩同步性异常

    作者:陈海燕;潘翠珍;孙敏敏;舒先红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脏移植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室收缩及收缩同步性异常。方法随机入组心脏移植术后常规随访患者中射血分数等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正常者15例,作为病例组;并同期入组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GE E9超声显像仪(4V-D探头)探头于心尖部采集同步三平面图像(心尖四腔心观、三腔心观及二腔心观),图像存储后应用 EchoPAC 分析软件包脱机分析并测量心尖四腔观(GLPS-A4C)、三腔观(GLPS-LAX)、二腔观(GLPS-A2C)及左心室(GLPS)心肌长轴应变均值及18节段达峰时间,并计算18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18-SD)。所有心脏移植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12 h内行血常规检查,记录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1)病例组心肌峰值应变显著小于对照组,18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2)心脏移植患者18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18-SD)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1)同步三平面法能够采集同一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观、三腔观及二腔观二维图像,有助于准确地评价心脏收缩的同步性,可用于心脏移植后患者心功能的随访。(2)心脏移植患者存在亚临床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及心肌收缩不同步,这种异常或与移植后慢性排异有关。

  • 体检人群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横断面分析

    作者:郑延松;陈志来;赛晓勇;王丽凤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510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采用碳十三呼气试验判断是否存在胃幽门螺杆菌的现症感染;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不同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的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不同。男性感染率(51.2%)高于女性(46.1%);3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P<0.001);感染率呈现出从<20岁→20~30岁→>6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年龄组逐渐升高的趋势;30~40岁,40~50岁,50~60岁三个年龄组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20岁年龄组外,在其他各年龄组中男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不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以及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存在着差异;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强化对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

  • 早产儿在婴幼儿时期智能发育和气质行为的队列研究

    作者:黄静;毛萌;杨慧明;康琳敏;杨凡;唐章慧

    目的:分析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童之间在幼儿期智能发育,气质行为的差异,探讨规律,促进早产儿童的智能发育、气质行为健康发展。方法随机选取早产适于胎龄儿68例和正常足月儿102例,建立队列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在12月龄时做发育筛查(DST);分别在18、24、30月龄时做Gesell儿童智力发育检查,同时家长做Carey婴幼儿气质问卷调查(RITQ),30月龄时做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纵向分析随着月龄增加智能发育的5个能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能力)的结果的差异和气质量表及各维度的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 t 检验、方差分析、SNK-q 检验,分类资料构成比的比较用χ2分析。结果与足月儿组相比,早产儿组在12月龄时的发育商(DQ)和智力分(MI)以及在18月龄、24月龄、30月龄的5大功能区的DQ均有落后;早产儿18月龄时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有统计学差异(P<0.05);24月龄时适应性、语言落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30月龄时个人社会能力落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质方面,各维度在18、24、30月龄段两组均有差异,早产儿组的中间型、难养型的构成比均较正常足月儿组高,行为上30月龄早产儿的行为问题也高于对照组。纵向分析,早产儿组发育商的5个能区随着月龄的增加在3个月龄阶段都有不同差异(P<0.05),而足月儿差异不明显。气质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DQ随月龄的变化无差异,气质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气质分析的各维度的变化也各不相同。结论早产儿在幼儿时期智能虽落后于正常足月儿,但随着月龄增加大部分可缩短差距,早产儿气质在这一阶段也有更大的变化和可塑性。

  • CEF-60、CEF-75、CEF-100方案对乳腺癌辅助化疗预后的研究

    作者:张彦;李曼;赵璐;乔京京

    目的:比较CEF-60、CEF-75与CEF-100方案对浸润性乳腺癌辅助化疗的预后及不良反应。方法214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行术后辅助化疗,表柔比星小剂量组(CEF-60)71例,表柔比星常规剂量组(CEF-75)74例,表柔比星大剂量组(CEF-100)69例,21 d为一周期,行6~8周期化疗。对三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状况、生存状况及毒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CEF-60组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为85.92%、67.61%、57.75%及94.37%、85.92%、74.65%,均明显低于CEF-75及CEF-100组,其中CEF-60与CEF-75及CEF-100组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33,P=0.048), CEF-75与CEF-100组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相当。CEF-100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9.28%,明显高于CEF-75及CEF-60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EF-100组Ⅲ~Ⅳ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36.23%,明显高于CEF-75及CEF-60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CEF-75是预后较好、毒副作用较小的乳腺癌辅助化疗适用方案。

  • 校正CT值在CT诊断肾癌中的应用

    作者:沈洪亮;杨培谦;田野;徐岩;吴晓华;贺文

    目的:探讨校正 CT 值在 CT 诊断肾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期83例肾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69例、乳头状细胞癌14例。分析内容包括测量CT扫描各期肿瘤大截面直径、肿瘤的平均CT值(TNC、TCP和TPP代表肿瘤平扫期、皮质期和实质期的CT值)、主动脉CT值(ANC、ACP、APP代表主动脉平扫期、皮质期和实质期的CT值)和正常肾实质CT值(KNC、KCP、KPP代表肾实质平扫期、皮质期和实质期的CT值)。计算4个校正CT值(R 代表):R1=(TCP-TNC)/(ACP-ANC),R2=(TPP-TNC)/(APP-ANC),R3=(TCP-TNC)/(KCP-KNC),R4=(TPP-TNC)/(KPP-KNC)。对透明细胞癌组和乳头状细胞癌组的各种CT检查参数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各种检查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的TNC无统计学差异(P=0.261),但透明细胞癌组的TCP、TPP和校正CT值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细胞癌组(均P<0.05)。ROC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R1的AUC高,其次为TCP。结论校正CT值不仅消除了患者内在因素对肿瘤增强的影响,而且与TCP、TPP联合应用时有助于肾癌亚型的鉴别。

  • 体外循环心脏病瓣膜手术后发生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初探

    作者:石云;刘宇;韩劲松;宋恒昌;李新民;王辉山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高乳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连续137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高乳酸血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高乳酸血症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资料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出现高乳酸血症38例,发生率为27.74%,单因素分析提示高乳酸血症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高于非高乳酸血症组,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时间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并非高乳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病例术后资料显示除呼吸机使用时间高乳酸血症组增高外,其余如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与非高乳酸血症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后高乳酸血症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是原因之一,但并非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高乳酸血症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与非高乳酸血症患者差异不大。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分析

    作者:郎金田;陈美元;江昱;崔刚;张志坚;乔弘宇;邢念增

    目的:研究并改进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技术。方法结合手术录像和病历资料,分析和总结39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细节,将镜下手术过程分解为四部分:结石定位、切开取石、留置支架管、镜下缝合,分析影响手术时间和效果的技术因素。结果39例手术均顺利取净结石,手术时间33~236(114.0±64.4)min,包括结石定位9~85 min;切开取石6~50 min;留置支架管4~105 min,其中单导丝法33例(35.2±30.4)min,双导丝法6例(5.3±2.0)min,P=0.018;镜下缝合9~60 min。以腰大肌和肾下极为参照寻找结石,自结石上方向下纵行切开扩张的输尿管,双导丝法置管,和使用合适长度的缝线镜下缝合,是快速完成手术的关键。术中出血微量,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结合手术录像进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分析,可以找到快速完成手术的方法。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输尿管中上段复杂性及较大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

  • 腹腔镜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干预肾脏占位性疾病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徐建平;郭怀远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在干预肾脏占位性疾病的疗效及远期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脏占位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试验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35例和对照组(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肾蒂阻断时间、失血量、术后3d内血肌酐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及远期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较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50.6±20.3)ml vs.(308.6±95.6)ml],胃肠功能恢复快[(2.7±0.8)d vs.(3.8±1.3)d],住院时间短[(13.2±3.1)d vs.(16.4±4.3)d];手术时间[(122.1±55.6)min vs.(96.2±50.5)min]和术中肾蒂阻断时间[(28.3±2.5)min vs.(18.3±8.2)min]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远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在情感职能(50.4±20.2 vs.42.7±11.3)、活力(56.3±23.2 vs.40.2±10.9)等项目上有一定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是手术时间和术中肾脏血供阻断时间较长。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刘童;李兴锐;徐胜前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双阳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骨侵蚀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风湿免疫科确诊的住院RA患者360例。详细记录RA患者的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其中266例RA患者双手X线片做Sharp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元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60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274例(76.1%),RF阳性279例(77.5%);241例患者(66.9%)抗 CCP 抗体、RF 均阳性,46例患者(12.8%)抗 CCP 抗体、RF 均阴性。(2)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比较,抗CCP抗体阳性患者关节肿胀数更多(8.82±5.91 vs.7.14±5.56),关节功能(χ2=10.216,P=0.017)更差,肿胀指数(9.22±6.05 vs.7.43±5.68)、HAQ(1.61±0.67 vs.1.34±0.75)、Sharp评分(61.92±64.63 vs.45.98±53.10)、DAS28(5.44±1.28 vs.5.07±1.06)比阴性患者更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抗CCP和RF双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比较,抗CCP抗体和RF双阳性的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9.12±6.07 vs.6.97±5.15)和关节压痛数(12.76±7.83 vs.10.48±7.27)更多,肿胀指数(9.54±6.21 vs.7.26±5.26)和压痛指数(17.94±12.08 vs.14.34±10.19)更高,关节功能更差(χ2=10.890,P=0.012),HAQ(1.63±0.66 vs.1.38±0.75)、ESR[(64.08±33.95)mm/1 h vs.(50.86±35.17) mm/1 h]、DAS28更高(5.54±1.26 vs.4.96±1.18)(P<0.05)。(4)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ESR呈正相关(r=0.123,P=0.033;r=0.160,P=0.004),而DAS28又与Sharp评分、CRP、HAQ、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 CCP 抗体和RF双阳性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更高,关节功能等指标更差,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骨侵蚀严重程度相关。

  • 钝性胸部外伤早期诊疗中胸部CT检查的影响力评估

    作者:韩京军;利焕廉;吴志华;陈伟强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钝性胸部外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系统回顾的方法,利用病案管理系统采集2005年3月至2011年6月因钝性胸部损伤就诊、并在早期进行胸部X线和CT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及诊疗信息,记录RTS外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比较胸部X线和CT两者间在诊治方面的差异,评价胸部CT在钝性胸部外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影响力。结果200例患者先后进行胸部X线和CT检查,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为149例,胸部CT检查异常者为186例,两种检查均未见异常为14例。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发现,胸部CT在肋骨骨折、血胸、肺挫伤等病变诊断方面敏感性明显高于胸部X线(P<0.05)。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剖胸探查等诊疗操作的108例患者中,93例是CT检查前进行的,CT检查后实施的患者中9例X线已提示和CT检查结果相同的诊断。根据RTS外伤评分,RTS评分越低实施胸外治疗概率越高(P<0.001)。结论胸部CT在血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等诊断方面较胸部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但在决定性诊疗操作实施方面影响力显著降低,即 CT 诊断发现较多,但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却很少。因此,我们主张在无明显头部外伤、RTS 评分9分以上、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选择性进行胸部CT检查。

  • MRI 评估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导致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作者:江华;周莺;陈静;罗长缨;王坚敏

    目的:分析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发生RPLS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患者有头痛、呕吐或高血压等前驱症状。9例患者出现抽搐发作,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1例抽搐后双眼失明1周。另1例仅表现为双眼失明。所有病例均做头颅MRI检查。MRI上都有具有特征性的后部皮层下脑白质内的融合性异常信号,在常规自旋回波T1WI及T2WI上表现为不确定的低信号及高信号,在 FLAIR 序列结合 DWI 序列上显示明显高信号,病灶边缘模糊不清,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治疗后,所有患者在2周内症状缓解,得到MRI影像学证实,无永久后遗症。结论 RPLS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并不罕见;头颅MRI检查和特征性临床表现能及时诊断、及时干预,复查MRI对判断治疗效果有较大帮助。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 TGF-β1及 Smad 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龚宝兰;黄光荣;王任晓;张毅;李进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胎盘组织中 TGF-β1及 Smad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 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TGF-β1及Smad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TGF-β1及Smad 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TGF-β1及Smad 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胎盘组织中TGF-β1及Smad阳性着色部位均位于胞浆,细胞定位于绒毛小叶的蜕膜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TGF-β1及Smad积分光密度值在妊娠期高血压胎盘中比正常组胎盘中增高明显,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 TGF-β1及 Smad 的表达升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有关。

  • 乳腺癌根治术后568例患者生存分析

    作者:赵璐;张彦;李曼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生存率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以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差异,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根治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73个月,随访期内,12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74例患者死亡。全组患者的1年、3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0%、81.5%和73.6%,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92.1%和8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放疗及化疗方案与乳腺癌根治术后肿瘤的无病生存时间相关(P均<0.05),而年龄、T、N、ER及有无放疗与乳腺癌根治术后肿瘤的总生存时间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化疗方案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年龄、是否放疗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T、N、化疗方案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险因素,而年龄、放疗与否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促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的关系

    作者:辛丽红;王燕鹏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否与胰岛素存在相关性。方法对某地区82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测试血清TSH、血糖、血脂、真胰岛素(TI)等,根据HOMA-IR的上1/4位点将资料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和胰岛素抵抗组;并按TSH 的正常范围将TSH分为三组:TSH正常组、TSH高水平组、TSH低水平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血清TSH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关系,在胰岛素抵抗组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血清TSH水平与TI正相关(β=0.057,P=0.024)。(2)血清TSH水平与BMI相关(β=0.203,P=0.003),血清TSH水平与TI相关(β=0.044,P=0.043),血清TSH水平与血压、腰围未见明显相关(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 TSH 高水平组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病危险比率升高。结论(1)血清 TSH 水平与胰岛素有一定关系。TSH在胰岛素抵抗组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2)监测血清 TSH 的水平变化可能对胰岛素抵抗及肥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超声造影对腹腔镜与开腹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输卵管通畅性的评价

    作者:刘洋;阚艳敏;马琳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腹腔镜及开腹两种不同术式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未破裂型134例,其中要求保留输卵管的患者115例,腹腔镜手术者62例(腹腔镜组);开腹保守手术53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两组间输卵管通畅情况、输卵管全程显影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侧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患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及不通率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P<0.05),患侧输卵管全程显影时间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保守手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比较,腹腔镜保守手术具有输卵管通畅率高、通而不畅及不通率低的优点,因此腹腔镜保守手术对输卵管的损伤小,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来说,选择腹腔镜治疗效果更好。

  •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

    作者:杨雪松;李荣雪;付卫;王爱英;林香春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UC-CR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4例UC-CRC病例,记录临床诊疗经过、内镜表现并随访术后转归。结果4例UC-CRC中3例为男性,1例女性;UC-CRC诊断年龄距UC诊断时间为14~21年;UC-CRC部位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既往UC均为全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内镜下UC-CRC表现为癌变病变部位均有溃疡形成和不同程度的肠腔狭窄,其他肠段呈活动性UC表现。病理诊断均为腺癌,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为主,其中1例术后病理发现两个部位癌灶。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CRC分期为T4N1M1,T3N1M0,T2N0M0,T4N1M0;2例患者术后5个月、27个月死于CRC广泛转移;另2例术后随访8个月、44个月健康生存。结论 UC-CRC的诊断较晚,预后差;内镜下不规则的溃疡和狭窄可能提示CRC病变;UC-CRC可呈多灶性,规律的UC治疗和内镜随访对于早期发现CRC病变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 良性婴儿癫痫的临床及发作期脑电图特征

    作者:马秀伟;侯豫;辜蕊洁;何芳;王三梅;封志纯

    目的:进一步阐述良性婴儿癫痫(BIE)的临床发作及发作期脑电图(EEG)特征,以便早期识别此病,合理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对21例符合BIE诊断标准的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VEEG)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患儿发病年龄3~11个月。19例发作初期有丛集性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为:头、眼歪斜,面肌、眼睑或肢体阵挛,肢体肌张力增高或四肢松软,意识丧失,活动停止,青紫,反应迟钝,凝视,自动症。所有患儿发作间期EEG正常。13例VEEG监测到19次发作,显示发作期放电均为局灶起源,2例5次发作为左侧后颞区起源,3例4次发作为左侧中颞区起源,2例3次发作为右侧中颞区起源,3例4次发作为左枕区起源,1例1次发作为右枕区起源,左右顶区起源各1例。痫样放电持续时间55~126 s。所有患儿均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11例,德巴金糖浆9例,奥卡西平1例,17例于1个月内发作控制。疗程1年,随访时间2~3年,无1例复发,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BIE丛集性发作突出;发作期EEG以颞区放电为主;此病预后良好,可缩短抗癫痫疗程。

    关键词: 癫痫 婴儿 发作 脑电图
  • 结核分枝杆菌rrs和rpsl基因突变与二线氨基糖苷类耐药关系分析

    作者:林伟;卢子琛;王建华;刘梅;李娜娜;张建勇;张泓;陈玲

    目的:了解耐二线氨基糖苷类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rs与rpsl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对136株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菌型鉴定及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提取耐二线氨基糖苷类结核分枝杆菌DNA,应用PCR扩增rrs和rpsl目的片段,并进行测序、比对验证。结果从136株临床结核分枝杆菌中筛选出耐二线氨基糖苷类菌株25株(18.3%,25/136),其中耐卷曲霉素13株(9.56%,13/136)、耐卡那霉素9株(6.62%,9/136)、耐卷曲霉素和卡那霉素2株(1.47%,2/136)、耐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1株(0.73%,1/136)。经测序分析,25株均存在rrs和(或) rpsl基因突变(100%,25/25),其中双基因联合突变3株,共计两种类型:rrs A1401G和rpsl AAG43AGG、AAA121AAG (2株);rrs A1401G和rpsl AAG88AGG、AAA121AAG(1株);rpsl单基因双突变3株,共计两种类型:rpsl AAG43AGG、AAA121AAG(2株);rpsl GGT11GTT、AAA121AAG(1株),rpsl 基因的GGT11GTT突变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为新的突变位点;余19株为单基因单突变rpsl AAA121AAG。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氨基糖苷类耐药与rrs和rpsl基因突变有关,rrs A1401G与rpsl基因GGT11GTT突变为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以及耐药结核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

  • 西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多态性对血管硬化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袁铭;栗程;郭文怡;李成祥;王海昌

    目的:探讨西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院内交叉研究,共入选3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诊断标准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 mm 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所有入选对象均参照此标准入组,用 Taqman PCR 方法测定β2肾上腺素能受体Gly16Arg和Glu27Gln两种多态性。观测了左心室肥大(CRT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方法)及心脏扩大情况(CTR,胸部X线片)。结果与其他基因型比较,Arg/Arg基因型的收缩压较高(P=0.041<0.05)。PWV在各基因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他基因型相比,Gln27Gln基因型的反应性充血、心电图显示的左心室肥大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心胸比率及 NTG 诱导的反应性充血在各组间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Gly16Arg和Glu27Gln两种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及心室重构具有一定关系。

  • 人体成分监测仪在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黄红;那宇;韦加美;李爽;高月花;高建军;孙清海

    目的:研究人体成分监测仪(BCM)在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6例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40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BCM监测。记录测得的总体液量(TBW)、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水负荷(OH),记录患者透析脱水量、上机前血压以及对照组血压。利用ROC曲线分析OH值评估干体重的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H值的因素。结果(1)OH值与脱水量呈正相关(r=0.462,P<0.001)。(2)OH值评估干体重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当取3.30 L临界值时,灵敏度为0.909,特异性为0.833。(3)ECW、SBP是影响OH值的关键因素(P<0.05),且影响程度ECW>SBP。结论 BCM可客观地监测透析患者体内多余水分,对干体重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 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 rpoA、rpoB、rpoC和rpoZ突变的研究

    作者:廖小琴;刘梅;彭章丽;彭文锋;刘倩倩;张建勇;张泓;陈玲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rpoA、rpoB、rpoC和rpoZ突变特征及其与利福平耐药的关系。方法对140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利福平敏感性试验,并对耐利福平株分别进行rpoB耐药决定区及rpoA、rpoB、rpoC及rpoZ全基因测序。结果14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57株对利福平耐药。57株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中,52株(91.2%)存在突变,其中50株为rpoB基因突变,2株为rpoC突变。在rpoB 765、1001、1156位及rpoC 51位发现新的突变位点。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主要与rpoB和rpoC基因突变有关。

  • 累计妊娠率相关因素的探讨与分析

    作者:胡艳秋;佘宏;董乃俊

    目的:探讨累计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生殖中心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完成一次取卵周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年龄、获 MⅡ卵比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和可移植胚胎率与累计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年龄、囊胚生成率和可移植胚胎率与累计临床妊娠率相关。其中,30岁以下组累计妊娠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上组(卡方检验P<0.05)。有囊胚生成组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无囊胚生成组(卡方检验P<0.05)。可移植胚胎率(ETR)>75%组累计妊娠率高于50%<ETR≤75%组,更高于ETR≤50%组,各组间妊娠结局均有差异(卡方检验P<0.05)。结论年龄、囊胚生成率和可移植胚胎率与累计妊娠率相关。30岁以下具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非优质胚胎囊胚培养在预测累计妊娠率上有一定价值;可移植胚胎率在一次取卵周期累计妊娠率中有强提示作用。

  • 自噬基因LC3B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与窖蛋白-1的关系

    作者:宋建;梁素美;高俊;罗晓青;薛敬玲;陈洪雷

    目的:探讨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MAPLC3B)在人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窖蛋白-1(Cav-1)的关系及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C3B和Cav-1蛋白在肺鳞癌组织芯片包括100例肺鳞癌组织和20例非癌性肺组织上的表达;同时在20例肺鳞癌和20例非癌性肺组织中利用定量实时PCR法检测LC3B和Cav-1 mRNA的变化。结果与非癌变肺组织相比,LC3B和Cav-1蛋白和mRNA在肺鳞癌组织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LC3B 蛋白阳性表达与男性肺鳞癌患者显著相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细胞Cav-1蛋白阳性表达在肺鳞癌TNM分期(P=0.009)和淋巴结有无转移(P=0.027)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基质Cav-1阳性率仅为10.12%(8/79),与肺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LC3B和Cav-1蛋白在肺鳞癌肿瘤细胞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r=0.473)。结论自噬基因 LC3B 和 Cav-1的缺失表达可能与肺鳞癌的发生有关,但二者共同阳性表达又可协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 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史文高;陈翔;陈昌浩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设置排除标准,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行单纯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术26例(肝癌切除组);行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脾动脉结扎术22例(脾动脉结扎组),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两年内肝癌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基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两年肿瘤复发率(61.5%)明显高于脾动脉结扎组(13.6%)、单纯肝癌切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4.6%)显著高于脾动脉结扎组(9.1%),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1.5%)略高于脾动脉结扎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9.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不增加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且降低肿瘤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患者长期能否获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更大量的随访研究。

  • 重症患者溶液冲击治疗后肾脏抵抗指数的变化

    作者:邓超;李英;苏醒;曹玉芳;陈栩栩

    目的:初步探讨溶液冲击治疗后肾脏抵抗指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35例需要连续机械通气和大量输液治疗的ICU患者,大量输液治疗前后给予肾脏抵抗指数检测。肾脏多普勒检测肾脏抵抗指数,食管多普勒监测主动脉血流。结果35例ICU患者中,17例(49%)患者符合溶液冲击反应的条件,主动脉血流量至少增加10%。液体冲击后,平均动脉压力从73 mm Hg(四分位距68~79 mm Hg)上升到80 mm Hg(四分位距75~86 mm H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心脏每搏量从50 ml(四分位距30~77 ml)增加到55 ml(39~84 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液体冲击后溶液冲击应答组中心脏每搏量改变了+28.6%(+18.8%~+38.8%),液体冲击非应答组的每搏量是+3.1%(-1.6%~+7.4%)。肾脏抵抗指数在溶液冲击治疗无应答前为0.72(0.67~0.75)和后0.71为0.67~0.75),未发生改变(P=0.62)。肾脏抵抗指数在溶液冲击应答前0.70为(0.65~0.75)和后为0.72(0.68~0.74),也未改变(P=0.11)。心脏每搏量与溶液冲击后抵抗指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2=0.04,P=0.25),包括溶液冲击应答者(r2=-0.02,P=0.61)和溶液冲击无应答者(r2=0.08,P=0.27)。心脏每搏量与亚组溶液冲击后抵抗指数改变是否伴有急性肾损伤无相关性。结论溶液冲击后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没有引起肾脏抵抗指数变化,与是否伴随急性肾损伤无相关性。

  •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内miR-19a与BMPR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小刚;乔帆;陆方林;徐志云

    目的:探讨 miR-19a 与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BMPR2)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肺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与肺动脉血管重构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18例CHD-PAH患者肺组织为试验组,1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术中切除的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动脉中BMPR2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中BMPR2的相对含量;qRT-PCR技术对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及正常人肺组织中BMPR2 mRNA、miR-19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试验组 BMPR2在肺动脉中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F=9.65,P<0.01),且与肺动脉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7379,P<0.001),Western-blotting 检测结果提示 BMPR2蛋白表达量在试验组肺组织中较正常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0.138±0.002 vs.0.069±0.001;P<0.0001)。qRT-PCR结果提示试验组较正常对照组BMPR2 mRNA表达显著下降(6.370±0.212 vs.2.358±0.086;P<0.0001),而miR-19a表达显著升高(2.555±0.098 vs.54.27±2.574;P<0.0001)。结论 BMPR2在CHD-PAH患者肺动脉中表达减少,其在 CHD-PAH 肺动脉重构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miR-19a可能参与 CHD-PAH肺组织中 BMPR2的调控表达。

  • 不同材质桩核冠在前牙美学区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慧;崔广;伍小臻;宫琳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与铸造金属桩联合钴铬烤瓷冠在前牙美学区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前牙美学区牙体缺损需行桩核修复的患者100例(150颗牙),按照患者的选择意愿,分为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组(A组,50例70颗)和铸造金属桩联合钴铬烤瓷冠修复组(B组,50例80颗)。对修复前后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碱性磷酸酶(ALP)及修复体边缘适合度和美学表现进行观察检测,随访3年,观察两组修复体的效果。结果两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8.6%和77.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后1年,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组的边缘适合度、颜色匹配均显著优于铸造金属桩联合钴铬烤瓷冠修复组(P<0.05)。修复后1年和3年,两组的牙周探诊深度较修复前均有所增加,但未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铸造金属桩联合钴铬烤瓷冠修复组中,龈沟液中ALP水平显著高于修复前水平(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全瓷冠对基牙牙周刺激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美学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前牙美学区修复体。

  • EGFR、VEGF及Ki-67在肺浸润性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时衍同;潘丽;王刚平;宋旭

    目的:探讨EGFR、VEGF及Ki-67在肺浸润性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2011年IASLC/ATS/ERS多学科肺腺癌新分类方案,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日照市人民医院常规病理诊断中确诊为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病例,使用和整合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TTF-1和P63[或(和)CK5/6]及临床、影像学多学科知识,重新诊断、分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8例浸润性肺腺癌、28例微浸润性腺癌、46例浸润前病变(29例原位腺癌AIS、17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理组织中EGFR、VEGF及Ki-67蛋白的表达,以30例癌旁组织、30例正常肺脏组织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EGFR、VEGF及 Ki-67:(1)在浸润性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前病变三种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其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2)三者在28例微浸润性腺癌中微浸润灶与原位腺癌两种成分中表达的差异;(3)三者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4)EGFR、VEGF及Ki-67三者在浸润性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EGFR、VEGF及Ki-67的表达在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GFR、VEGF及Ki-67在微浸润性腺癌微浸润与原位两种成分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腺癌比较,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大小≤2 cm组与>2 cm且<3 cm组间比较,EGFR、VEGF及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2 cm且<3 cm组与≥3 cm组比较,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及Ki-67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4)EGFR、VEGF及Ki-67表达与组织学类型(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无关(P>0.05);EGFR 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高分期有关(P<0.05);VEGF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高分期均无关(P>0.05);Ki-67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高分期无关(P>0.05)。EGFR、VEGF 及 Ki-67三者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本组显示原位腺癌大小以2 cm为界更能较好地显示生物学行为;EGFR、VEGF及Ki-67高表达与肺腺癌发生、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能辅助预测肺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

  •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对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朱建兵;王瑾;周军;郭华;俞晓雯;张俊峰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急诊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对临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经PCI治疗STEMI患者416例,根据PCI前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发生自发再通,分为自发再通组(n=302)和对照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特征、造影及手术情况,术后30 d、9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 STEMI患者自发再通发生率为27.40%。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造影及手术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发再通组30 d(5.26%vs.12.58%,P=0.030)及90 d(6.14%vs.14.24%,P=0.023)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自发再通组术后30 d(Log Rank=4.848,P=0.028)及90 d(Log Rank=5.270,P=0.022)无MACE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是术后30 d MACE发生(HR 0.394,95%CI 0.167~0.933,P=0.034)和90 d MACE发生(HR 0.406,95%CI 0.182~0.902,P=0.027)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STEM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对短期临床预后有利。

  • 结核分枝杆菌katG、inhA、ahpC等突变与异烟肼耐药关系的研究

    作者:彭章丽;刘梅;石亚萍;马苗苗;张建勇;张泓;陈玲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katG、inhA、ahpC、fabG1、sodA及sodC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与耐异烟肼的关系。方法对12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菌型鉴定及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提取结核分枝杆菌菌株DNA,应用PCR扩增katG、inhA及ahpC、fabG1、sodA及sodC基因片段,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127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其中47株耐异烟肼,80株对异烟肼敏感,耐异烟肼率为37.01%。47株耐异烟肼中,29株存在katG和(或)inhA基因突变,其中22株(46.81%,22/47)存在katG基因单位点突变,3株(6.38%,3/47)存在inhA基因单位点突变,4株(8.51%,4/47)存在katG及inhA基因联合位点突变。22株katG基因单位点突变中,20株为AGC315ACC、AGC315AAC (42.55%,20/47)突变,2株(2.13%,1/47)分别为CTG378CCG(Leu378Pro)、ACG394ATG(Thr394Met)突变,该突变位点及突变形式尚未见文献报道。18株katG及inhA未突变结核分枝杆菌均未检测到ahpC、fabG1、sodA及sodC基因突变。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主要与katG和inhA基因突变有关。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378和394新突变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以及耐药结核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

  • 人胃癌组织中SSTR2、SSTR5亚型与p-ERK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范学科;贺小华;牛月花;孟丽英;侯玉贵;张爱国

    目的:检测生长抑素受体(SSTR)亚型SSTR2、SSTR5和p-ERK在人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差异,从而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SSTR2、SSTR5和p-ERK的蛋白表达差异,应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三者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在蛋白水平,胃癌与胃正常组织 SSTR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 SSTR5的表达高于胃正常组织(P<0.05),胃癌p-ERK的表达高于胃正常组织(P<0.05);在mRNA水平,胃癌与胃正常组织SSTR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SSTR5的表达高于胃正常组织(P<0.05),胃癌ERK的表达高于胃正常组织(P<0.05);胃癌中SSTR2与ERK表达无相关性(P>0.05),SSTR5与ERK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胃癌组织中,高表达SSTR5与p-ERK,低表达SSTR2、SSTR5与ERK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通过某种机制相互关联。

  • 第二代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韩瑞娟;孙凯;赵瑞平;李立刚;李坤成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有效射线剂量,初步观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房颤动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n=34);B组采用Spiral模式扫描(n=20)。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CT值、对比信噪比(CNR)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并比较;记录患者的心率、心率变异性,分析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心率、心率变异性、扫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扫描时间显著短于B组[(0.27±0.01)s vs.(5.81±0.93)s,t=34.72,P<0.001]。(2)两组间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4.2 vs.13.8±5.1,t=0.48,P=0.31)。A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优于B组[(1.10±0.49)分vs.(1.21±0.70)分,t=-2.48,P=0.013]。基于节段分析,A组不可诊断节段低于B组(2.2%vs.5.1%,χ2=4.70,P=0.03),基于患者评价,A组与B组不可诊断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vs.16.7%,χ2=2.97,P=0.08)。(3)两组不可评价血管病例的平均HRV均显著高于可评价血管病例的平均HRV[A组(21±7)次/min vs.(38±4)次/min,t=-6.194,P=0.001;B组(22±7)次/min vs.(34±12)次/min,t=-2.73,P=0.014]。(4)A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0.89±0.127)mSv vs.(11.03±2.57)mSv,t=-23.09,P<0.001]。结论与传统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相比,心房颤动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率较高,图像质量较好,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减低。

  • PPARγ和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海燕;成炜;丛金鹏;于文成

    目的:探讨PPARγ、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血管炎症和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有吸烟史的男性鳞癌患者的肺组织。按其肺功能将3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COPD 组,每组15例。术前行肺功能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取无癌细胞浸润的外周肺组织应用HE染色和多利亚蓝-立春红S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肺小动脉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内膜面积/血管总面积及血管旁胶原纤维面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PPARγ、MMP-9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肺小动脉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管腔面积减小,内膜面积、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之比值增大,血管旁胶原纤维面积增加。(2)COPD组肺血管内皮细胞PPARγ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相关分析显示肺血管内皮细胞 PPARγ表达与 MMP-9表达呈负相关(r=-0.85,P<0.01); PPARγ表达与炎性细胞及肺小动脉肌化动脉比例、血管旁胶原纤维面积成负相关(r 分别=-0.604、-0.759、-0.862,P<0.01);MMP-9表达与炎性细胞及肺小动脉肌化动脉比例、血管旁胶原纤维面积成正相关(r分别=0.524、0.961、0.954,P<0.01);吸烟指数与肺小动脉肌化动脉比例成正相关(r=0.889,P<0.01)。结论吸烟者和 COPD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血管炎症反应和肺血管重塑,在此过程中,MMP-9可能通过加剧肺血管炎症反应,促使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代谢紊乱,参与肺血管重塑过程,PPARγ可能通过抵抗炎症反应,减轻血管损伤,从而发挥抗重塑的作用。

  • 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机使用他汀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谈艳;冯超;乌日汗;陈玉娟;刘学源;黄敬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依据发病后服用他汀类药物时机将患者分为发病24 h内使用他汀类治疗组59例和72 h后使用他汀类治疗组60例。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90天的NIHSS评分和mRs评级;同时分别检测相应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级在第7天、第90天逐渐好转,但是24 h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患者好转情况明显优于72 h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hs-CRP值在脑梗死后7 d均增高,但24 h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hs-CRP值低于72 h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P<0.05),第90天两组hs-CRP值降低,趋于正常。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神经功能恢复越有益。

  • 新辅助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 AP-4、CEA和VEGF-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转鹏;曹杰;杨平;张伟健;曾山崎;孙政;张通;王成兴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AP-4)、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术前经新辅助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试验组)及60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后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研究。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与直肠癌生物特性相关的指标,包括AP-4、CEA、VEGF-A,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AP-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28/60),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CE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7%(22/60),75.0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24/60),80.00%(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生物特性相关因子AP-4、CEA和VEGF-A的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上述因子的表达,促进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凋亡,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可能有利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波动

    作者:郑辉;葛焕琦;张璐;李民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血糖波动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CABG的住院患者,共42例,根据是否合并糖代谢异常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24例)和正常糖耐量组(NGT组,18例),所有入选患者手术前1 d至术后第2天进行动态血糖检测仪(CGMS)检测,均进行相同的手术术式、相同的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方案、相同的饮食方案。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波动相关指标以及手术相关参数。结果(1)与NGT组比较,DM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当天(用0表示)及术后第1天(用1表示)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MBG)、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时间百分率(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DM组,MODD与LDL呈独立负相关, MAGE0与HDL、手术时间和年龄呈正相关,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在NGT组,MODD与LDL呈独立负相关,与体外循环时间呈独立正相关;手术当天的MAGE0、LAGE0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术后第1天的MBG1、SD1与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也呈正相关关系;而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越长,术后第1天的LAGE和PT越大。结论在采用严格胰岛素控制围手术期血糖的情况下,由CGMS显示的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消失,血糖离散度增加;CABG 中阻断及体外循环时间可能是血糖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 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Apelin水平的影响

    作者:杜强;王艳军;杨生;周密;邵洋;刘峰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后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及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二甲双胍组)及B组(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组),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Apelin水平,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以稳态模型方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体重指数(BMI),观察低血糖及胃肠道不适反应。结果 AB两组治疗前Apelin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3±48.4)ng/L vs.(279.8±55.3)ng/L,P>0.05];B组治疗后Apelin水平低于A组治疗后Apelin水平[(231.9±50.6)ng/L vs.(244.0±46.2)ng/L,P<0.05]。B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低于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6.64±1.63)mmol/L vs.(7.09±1.58)mmol/L,P<0.05]。B组治疗后餐后血糖低于A组治疗后餐后血糖[(9.05±2.91)mmol/L vs.(9.32±3.01)mmol/L,P<0.05]。B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低于A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6.8±0.6)% vs.(7.2±0.7)%,P<0.05]。B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低于A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12.36±4.18)mU/L vs.(13.29±4.71)mU/L,P<0.05]。B组治疗后体重指数与A组治疗后体重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95±3.30)kg/m2 vs.(26.98±3.44) kg/m2,P>0.05]。结论应用西格列汀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Apelin水平。

  • S-1联合DDP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胃癌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毛丽伟;管静芝;廖国清;李仁德;彭孟岐;韩旭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联合顺铂(DDP)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循环热灌注组,n=67)和对照组(普通热灌注组, n=67)。S-1均按体表面积给药,服药2周,停药1周,DDP腹腔给药,d190 mg,d860 mg。试验组经恒温循环热灌注仪给药,对照组加入预热的41~43℃0.9%生理盐水100 ml直接腹腔注入。21 d为1周期,2周期后参照 WHO 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际可评价134例,试验组腹水有效控制率为67.16%(45/67),对照组为47.76%(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反应率为82.1%(55/67),对照组临床受益率为67.2%(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S-1联合DDP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胃癌合并恶性腹水能取的更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ERAP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曹丹凤;马千里;周竞贤;钱旭;李盈甫;俞建昆;姚宇峰;史荔

    目的:探讨内质网氨肽酶1(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ERAP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相关性。方法入选NSCLC患者224例,健康体检人群207例。采用Taq Man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对ERAP1基因SNP rs26653和rs26618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单倍型,评估上述两个SNPs及单倍型与NSCLC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ERAP1基因rs26618和rs2665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rs26618/rs26653单倍型CG、TC的单倍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P1基因与NSCLC的发生有关, rs26618/rs26653-CG单倍型可能增加NSCLC的患病风险,rs26618/rs26653-TC单倍型对NSCLC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与ERCC1和RRM1 mRNA表达的关系

    作者:田宁;张侠;高文斌;许春伟;张玉萍

    目的:探讨NSCLC组织中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NSCLC组织中EML4-ALK基因以及ERCC1和RRM1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占4.28%(11/257),在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ERCC1 mRNA 高表达占47.47%(122/257),RRM1 mRNA 高表达占61.87%(159/257)。与未检测到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比较,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与ERCC1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NSCLC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与RRM1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但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RRM1 mRNA表达水平相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不能从以铂类和他滨类一线化疗药中获益,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特别是对EML4-ALK融合基因选择性抑制剂克唑替尼原发或继发耐药部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晓曼;卫红;李兆妍;马建军;娄萍;赵幸娟;邱志茹

    目的:运用神经传导检测,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是否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58例,测定血压、体重、腰围、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神经传导,记录病史,根据 MS 诊断标准分为合并MS组145例和非合并MS组113例,并与10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与非合并MS组比较,合并 MS 组收缩压、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及感觉运动传导波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合并MS组及非合并MS组均有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及感觉运动传导波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MS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更重,可能与收缩压、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有关。

  • 无创固定自制冲洗引流管在Dixon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为锦;黄盛;王瑜;张再重;闾仁

    目的:探讨无创固定自制冲洗引流管在Dixon术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随访福州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96例行Dixon手术患者,分为改良组(49例)及对照组(47例),改良组为造口袋无创固定组,对照组为丝线缝合固定组,观察 Dixon 术后两组冲洗引流管固定处感染情况、疼痛情况及其存在的优缺点。结果对照组有3例发生固定处感染,改良组无一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术后1d固定处疼痛不明显,术后3、5、7d固定处疼痛明显;而改良组术后7d内固定处疼痛轻微。对照组中术后5 d有3例(6.38%)患者出现固定处丝线断裂,有2例(4.26%)缝合处出现切割伤;而改良组中术后6 d有2例(4.08%)出现造口袋圆形底盘脱落,1例(2.04%)过敏体质的患者粘贴处出现红疹及水泡等过敏表现。结论无创固定自制冲洗引流管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可减少肛周固定处感染的风险,减轻术后固定处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应慎用。

  •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春华;万华;赵年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手术方案的施行提供置钉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选择32层螺旋CT机(MSCT)建立椎弓根螺钉分析模型,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与对比。结果所有测量指标的椎弓根左右两侧数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节段的测量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内外夹角、内外弧长、上下夹角、上下弧长、实验钉长、钉道长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螺钉直径、钉尾间距、水平面进钉角(TSA)与矢状面进钉角(SSA)值为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指导临床进行个性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为患者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依据。

  • 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小林;马雄涛;王家刚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胎儿超声诊断的室间隔缺损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胎儿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室间隔缺损分型、超声各切面对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的漏误诊原因、转归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产前诊断的56例室间隔缺损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26例,占46.4%(26/56);合并畸形30例,占53.5%(30/56)。合并的心内畸形有法洛四联症(4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大动脉转位(3例)、房室瓣膜闭锁(4例)、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3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合并的心外畸形包括:唇腭裂、四肢畸形、颅后窝增宽、膈疝、肾脏异常等。经产后随访及引产后胎儿尸体解剖证实与产前诊断相符合52例,假阳性1例,漏诊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及肌部室间隔缺损1例,诊断符合率92.8%。结论超声心动图利用多切面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胎儿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具有重要价值。

  •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吴运香;魏昕;马骏;章敏;施弋红;柴小青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年龄60~75岁,体重>50 kg,性别不限,ASAⅠ~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n=10):对照组(C)、40 mg帕瑞昔布钠组(P1)和60 mg帕瑞昔布钠组(P2),各组分别于手术前30 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4 ml、帕瑞昔布钠40 mg(稀释至4 ml),P2组在第一次给药90 min后静注帕瑞昔布钠20 mg(稀释至2 ml)。留取麻醉前(基础值,T0),首次给药后2 h(T1),首次给药后6 h(T2),术后24 h(T3)右颈静脉血样。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1β、IL-6、TNF-α及β淀粉样蛋白(Aβ)的浓度。结果与C组相比,P1组及P2组血浆中IL-6、TNF-α及Aβ的浓度在T2~3显著降低,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1β浓度在P1组仅T3时点及P2组T2~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各组血浆中IL-1β、IL-6、TNF-α及Aβ的浓度在T2~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浓度在P2组仅T2~3时点除外。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可抑制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颈内静脉炎性反应,而术中增加帕瑞昔布钠的用量其抗炎作用并不明显。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内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曹晓飞;刘庆宏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患者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硬化PH术后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术后腹腔内出血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后腹腔内出血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有:INR>1.5,门静脉直径>1.3 cm和AFP≥6.25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NR>1.5,门静脉直径>1.3 cm和AFP≥6.25μg/L是肝硬化PH术后腹腔内出血的主要风险因素。

  • 3.0TMRI对老年桥脑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影;嵇鸣;叶春涛

    目的:探讨老年桥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老年桥脑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的老年桥脑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其中发病<6 h 11例,6~24 h 21例及1~7 d 20例。采用3.0 T磁共振行头颅常规及DWI检查,并分析其临床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52例老年桥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1例头颅MRI有异常表现。MRI表现:(1)病变分布:病灶位于桥脑上段9例(17.7%)、中段35例(68.6%)及下段7例(13.7%);腹内侧、腹外侧、中部、背内侧及背外侧分别为23例(45.1%)、11例(21.6%)、4例(7.8%)、6例(11.8%)和7例(13.7%);(2)病变信号:发病<6 h的11例常规MRI均未见异常而DWI图上(b值设定为1000 s/mm2)有10例(91%)出现高信号,ADC图均显示为低信号(ADC值平均为0.341×10-3 mm2/s);发病6~24 h及发病1~7 d患者的头颅常规MRI和DWI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信号,ADC图均显示为低信号(ADC值平均为0.461×10-3 mm2/s)。结论 DWI可在超早期显示桥脑缺血性卒中的病灶,对老年桥脑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重度产后出血232例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梁升连;葛海艳;褚志平;皇甫玉爽;周莹莹;应小燕

    目的:分析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降低重度产后出血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江苏省三家医院所有产后出血的孕产妇的1655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导致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除软产道损伤外,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在出血量≥1000 ml组和<1000 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2例重度产后出血中,保守治疗无效后遭遇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有16例,其中胎盘因素导致者10例,顽固性宫缩乏力4例,羊水栓塞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重症肝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各1例;(3)在子宫切除组和子宫保留组之间,产妇高龄、胎盘植入、既往有2次或2次以上生产史或剖宫产史、平均产后出血量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更易使产后出血发展为重度。(2)胎盘因素是遭遇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前置胎盘合并黏连或植入的比例尤其高。(3)产妇高龄、胎盘植入、产次≥2次及重复剖宫产史(既往剖宫产次数≥2次)分别是使得重度产后出血导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概率明显增加的高危临床特征。

  • 高血压前期患者血管炎症因子的临床分析

    作者:姜领;陈培强;唐子东

    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抵抗素以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MCP-1)。方法选择我院查体科有连续记录血压增高人群60例(所有人群发现血压升高时间≥5年),依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前期组(30例),另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血浆中的NO、CGRP、ET、MCP-1与抵抗素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患者血清 NO、CGRP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ET、MCP-1和抵抗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比较, NO[(35.41±10.45)mg/L vs.(44.63±13.26)mg/L]、CGRP[(21.49±9.24)mg/L vs.(32.17±8.34)mg/L]、ET[(135.12±20.74)mg/L vs.(113.64±21.59)mg/L]、MCP-1[(4.68±0.34)μg/L vs.(3.87±0.35)μg/L]与抵抗素[(53.56±9.53)μg/L vs.(41.84±8.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升高可以明显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表现为 NO、CGRP、ET、抵抗素与血清 MCP-1的代谢失衡,高血压前期人群已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静文;杨晓红

    目的:观察宫腔镜技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选择无生育要求,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患者72例,子宫体积小于孕10周,先行宫腔镜检查术,根据检查情况行诊刮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或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择期放置曼月乐,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月经情况,阴道彩超了解子宫肌瘤大小、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检查曼月乐有无脱落、移位。结果宫腔镜下发现宫腔形态正常合并或不合并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其中0型3例,Ⅰ型6例,Ⅱ型6例;肌壁间内突肌瘤14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合并节育器嵌顿5例,择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控制月经过多效果显著,且子宫肌瘤直径渐减小,子宫体积渐缩小。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减少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患者的月经量,纠正贫血,缩小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联合宫腔镜技术可拓宽曼月乐使用的适应证,降低曼月乐移位脱落的副反应,从而提高曼月乐治疗的成功率。

  •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挽救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国林;汪晓虹;宋浩;徐强;胡茂贵;曹琳琳;范丹丹;周晨阳;王翠翠;童娟;刘欣;王志华;耿良权;丁凯阳

    目的:临床观察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加减利妥昔单抗(Gemox+Dxm±R)挽救性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正规标准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NHL患者,采用Gemox+Dxm±R(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泊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地塞米松20 mg/d,第1~5天;±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0天),21~28 d为一个周期,每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每1个周期化疗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均接受2~4个疗程化疗,每例都可接受评价疗效。16例获得缓解(64%),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9例患者在初诊时使用过利妥昔单抗,6例患者在复发难治后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该挽救化疗方案,3例患者在二线挽救性方案化疗获得缓解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的化疗。化疗后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乏力、末梢神经病变。中位随访13个月(1~3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60%,36%。结论 Gemox+Dxm±R组成的二线挽救性方案对复发难治性NHL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患者都能耐受。该研究方案对复发难治性NHL治疗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进一步多中心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

  • 毛母质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

    作者:刘好田;丁红宇;陶梅英;李嫚;檀智;崔晶

    目的:对照分析毛母质瘤声像图与病理图,总结超声诊断毛母质瘤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6例经病理证实的毛母质瘤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超声图像与病理图像的对应关系。结果毛母质瘤主要由嗜碱粒细胞、影细胞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细胞构成。毛母质瘤声像图具有与其病理构成相对应的一定的特征表现。随着肿瘤的发展,毛母质瘤病理构成发生改变,某些声学特征也相应发生改变。结论不同发展阶段的毛母质瘤声学特征不全相同。全面掌握毛母质瘤不同阶段的声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周期性腿动的患病调查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晓平;陈艳芳;张龙方;马艳敏;缪京莉;张婧;王玉军

    目的:研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期周期性腿动(PLMS)的患病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对127例60岁以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睡眠呼吸和肢体活动监测,并比较超声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结果检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107例(84.3%), PLMS 56例(44.1%)。比较PLMS组与非PLMS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布以及睡眠呼吸紊乱指数、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和夜间血氧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LMS组重度SAHS患者增多,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减低,均P<0.05。进一步对SAHS患者PLMS亚组分析显示,PLMS组与非PLMS组睡眠呼吸紊乱各参数和夜间血氧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仍低于非PLMS组,分别为P<0.01、P<0.05。结论 PLMS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患病率较高并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减低,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可能独立于SAHS之外。

  •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分析

    作者:熊润青;李善华;王洪梅;包燕妮

    目的:旨在分析经阴道超声造影在输卵管通畅性诊断中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原因。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怀疑输卵管性不孕症拟行宫腹腔镜检查的49例患者,术前给予二维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2D-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2D-HyCoSy),将造影结果与宫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49例患者98条输卵管,结果归为四型:输卵管通畅型(Ⅰ型)、通而不畅型(Ⅱ型)、阻塞型(Ⅲ型)、不明确型(Ⅳ型)。超声造影检查与宫腹腔镜检查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条输卵管超声造影呈假阳性,7条呈假阴性。结论当宫腔内膜血管重新开放时超声造影不能很好地诊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同时造影过程中冷刺激或疼痛刺激均可能造成输卵管的痉挛引起不通畅的假象。

  • 原发后腹腔肿瘤的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相关分析

    作者:周红华;蒙清贵;白先忠;李祺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与原发性后腹膜肿瘤(PRT)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后腹腔肿瘤3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结果3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20例,恶性1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物完全切除19例(54.3%),联合多脏器切除7例(20%),姑息性切除6例(17.1%),活检3例(8.6%)。整体性切除(包括A完全切除,B联合多脏器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包括C减瘤术,D活检术)术后1、3、5年肿瘤控制率分别为77.8%、33%,55.6%、0与11%、0(P=0.0004)。恶性肿瘤术后3、5年生存率为74.6%、42.8%与21.2%、0(P=0.001)。结论整体性切除是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控制率与生存率的关键。

  • 以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误诊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丘美兰;陈建;张勇;李俊霞;俞国庆;郑智勇

    近年来IgG4相关性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是一种以血清IgG4升高,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多器官或组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累及的器官组织多,该病临床谱广泛,包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米库利次病、间质性肾炎及腹膜后纤维化等多种疾病,以累及肾脏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报道较少,易误诊、漏诊,我院收治1例IgG4相关性肾病,报道如下。

  • 两种方法处理泡状中鼻甲对慢性鼻窦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薛章委;胡伟群;黄金樵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 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是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有效的方法,其手术宗旨主要是处理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及解剖变异结构,改善各鼻窦通气及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中鼻甲是构成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结构之一,其解剖结构异常是慢性鼻窦炎形成与发展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如何处理泡状中鼻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影响成为人们所关注内容。本文通过介绍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中,对具有泡状中鼻甲的189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处理,阐述各自影响慢性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体会,现报道如下。

  • 药物流产胎儿肝脏形态学变化及分析

    作者:许翠平;徐春凤;尹胜菊;谢华;徐丽

    药物流产是人工流产方式的一种,因孕妇痛苦少,成功率也比较高,也是孕妇乐于接受的一种终止妊娠的方式。流产药物主要有依沙吖啶和米非司酮,临床医师根据孕周大小,超声检查结果等相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本文选择132例住院流产孕妇,孕周在14~23周,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分娩胎儿进行肝脏大体形态观察,现总结如下。

  •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致严重骨质疏松症一例

    作者:李敏;陈国奋;王健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右膝、胸部疼痛1年半”于2012年9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半因右足踩空后出现右膝、胸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休息后稍缓解。后症状反复出现,多在久站、久行或站起时为甚。在当地医院就诊,MRI检查示:右膝关节少量积液,右股骨及右腓骨上段内缘骨皮质小斑片骨质硬化。后症状仍反复出现,且进行性加剧。特殊病史:4年前因上学期间经人介绍开始口服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联邦止咳露),无患特殊病史。

  • 酒精性心肌病复发再治疗一例

    作者:胡春兰;李世峰

    患者男,63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7+年,再发1周于2012年12月26日入院。7年前患者曾因类似症状就医,体格检查:血压130/70 mm Hg,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早中期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示心脏扩大:心胸比0.71(图1),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经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疾病后,结合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50度白酒250~500 ml/d,30余年)诊为酒精性心肌病。患者戒酒,经抗心力衰竭治疗,在监测血压、心率的前提下,逐渐增加卡托普利、美托洛尔至靶剂量口服(分别为37.5 mg 3次/d、25 mg 2次/d),心力衰竭症状很快得予缓解。半年后停用地高辛、利尿剂,长期维持口服上述二药。1年后门诊随访,除心尖部杂音仍存外,X线胸片见扩大的心脏已明显缩小接近正常,心胸比0.54(图2)。继后患者一直维持无心力衰竭状态。6年后,至我院门诊随访,胸片心影无明显改变.心胸比0.55(图3)。但是,患者误认为该病已根治,继后数月重新饮50度白酒平均80 ml/d,9个月后,劳力性胸闷、气促、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再发,就诊时体检发现心界再度向左侧扩大,心尖部杂音仍存,胸片见心影再次显著增大,心胸比0.70(图4),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分别为42 mm、59 mm),右心房、右心室不大,LVEF 53%;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诊为复发性酒精性心肌病收住。住院期间曾行冠状动脉双源 CT 成像检查,冠状动脉无异常,从而排除了缺血性心肌病。经药物治疗并再次戒酒6个月后,症状很快缓解,复查胸片,心影再度缩小,心胸比0.55(图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左心室内径恢复至正常范围(分别为32 mm、50 mm),LVEF 57%。患者出院后继续随访迄今无心力衰竭表现。

  • 急性胰腺炎大鼠肠上皮细胞αSNAP表达及其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

    作者:陈代兴;李力力;颜婧;周源;杨歆;游扬;凌贤龙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肠上皮细胞αSNAP 表达及其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8%和0.5%的牛黄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并分别于1d、2d、3d处死动物,比较各组的胰腺病理改变、肠黏膜病理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变化以及肠上皮occludin蛋白和αSNAP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SO组胰腺组织无明显变化;肠绒毛形态正常;1 d、2 d、3 d 肠组织病理评分(1∶1∶1);SO 组血清 TNF-α、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肠道通透性为1 d,(11.08±4.22)μg/20 ml;2 d,(8.31±1.74)μg/20 ml;3 d,(16.50±8.83)μg/20 ml。MAP 组胰腺小叶排列松散、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1 d、2 d、3 d 肠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1.500±0.54、1.88±0.35、2.13±0.64;血清TNF-α、内毒素水平轻微升高,肠道通透性轻微升高[1 d:(75.39±34.40)μg/20 ml;2 d:(123.50±5.09)μg/20 ml;3 d:(66.11±9.48)μg/20 ml]。SAP 组胰腺组织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肠绒毛出现明显水肿、倒伏、萎缩,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1 d、2 d、3 d肠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3.38±0.52、4.13±0.84、5.13±0.84;SAP 组大鼠血清 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升;肠道通透性明显升高[1 d:(379.34±25.38)μg/20 ml;2 d:(586.52±57.35)μg/20 ml;3 d:(489.76±105.36)μg/20 ml];SAP 组大鼠肠上皮细胞occludin和αSNA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特别是SAP,常伴随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清TNF-α和内毒素水平提高,进一步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肠上皮细胞αSNAP表达下调,进而导致occludin表达降低,进而引起肠黏膜屏障通透性的增加,进一步诱发SIRS和MODS。

    关键词: 胰腺炎 肠屏障 大鼠
  • IL-6对BeWo细胞多耐药蛋白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慧超;王自能

    目的:探讨人滋养细胞多耐药蛋白(MDR1)mRNA 和蛋白表达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胎盘滋养细胞BeWo,分为IL-6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根据干预时间不同又分为12 h、24 h、48 h和72 h组,每组重复三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MDR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MDR1蛋白表达。结果 RT-PCR检测干预12 h、24 h、48 h和72 h MDR1 mRNA表达量:IL-6干预组(1.04±0.11)×106 copies/μg RNA,(1.31±0.14)×106 copies/μg RNA,(1.68±0.13)×106 copies/μg RNA,(1.91±0.17)×106copies/μg RNA;空白对照组(1.00±0.09)×106 copies/μg RNA,(1.01±0.12)×106 copies/μg RNA,(1.00±0.11)×106 copies/μg RNA,(1.05±0.14)×106 copies/μg RNA。IL-6干预组MDR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的表达(F=3174.127,P=0.000)。IL-6处理组后一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前一时间点的表达量(F=574.180,P=0.000)。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干预12 h、24 h、48 h和72 h MDR1蛋白表达量:IL-6干预组0.08±0.01,0.11±0.01,0.13±0.02,0.15±0.01;空白对照组0.05±0.01,0.04±0.02,0.05±0.02,0.05±0.01。IL-6干预组MDR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的表达(F=588.000,P=0.002)。IL-6处理组后一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前一时间点的表达量(F=26.000,P=0.001)。结论 IL-6能增强BeWo细胞MD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 不良因素应激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影响

    作者:杨崴;梁琳琅;侯达;李晓东

    目的:观察不良因素应激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雄性SD成年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大鼠,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应激组,正常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应激组,糖尿病应激组和正常应激组大鼠进行束缚法应激,时间为每天9∶00 AM~3∶00 PM,每天束缚6 h,束缚期间禁水食,完成束缚应激后将大鼠放出,自由摄水食,应激时间共14 d,期间每天测量大鼠体重,进行水迷宫实验,第1天、第7天、第14天采血测量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糖尿病模型应激组大鼠血糖随应激实验的进行,血糖显箸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模型应激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空间探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高脂饮食结合STZ腹腔注射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不良因素应激加重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糖尿病临床症状。

  • 白藜芦醇对认知损伤老年小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绍刚;王星明;孙强;孙合亮;李晓敏;杨建军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异氟醚吸入诱导的认知损伤老年小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5月龄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A组)、异氟醚组(B组)、白藜芦醇+异氟醚组(C组)、白藜芦醇组(D组)。A和B组分别于连续7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吸入氧气和1.5%异氟醚;C和D组分别于连续7 d腹腔注射白芦藜醇后吸入1.5%异氟醚和氧气。第8天进行条件恐惧性实验,行为学测试后取小鼠海马组织,检测caspase-3、Bax和Bcl蛋白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P<0.05);各组间声音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小鼠海马中的caspase-3和Bax水平升高(P<0.05),Bcl水平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小鼠海马中的caspase-3和Bax水平下降(P<0.05),Bcl水平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老年小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异氟醚吸入诱导的认知功能损伤。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增强食管癌细胞对阿霉素化疗敏感性

    作者:张润华;王贤和;陈萍;邓守恒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体外增强阿霉素(ADM)对食管癌CaEs-17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DM组(培养液中ADM终浓度为0.3μmol/L),EGCG组(培养液中EGCG终浓度为20 mg/L)、联合组(培养液中EGCG终浓度为20 mg/L,ADM浓度为0.3μmol/L),各组作用24 h,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存活率,金氏公式评价二药的协同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力;免疫印迹法检测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CG、ADM均可抑制CaEs-1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存活率和侵袭力;EGCG、ADM均可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能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P<0.05),二药联用上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 EGCG能够增强ADM对食管癌CaEs-17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上调Bax蛋白实现的。

  • 尿激酶受体抑制剂阿米洛利降低蛋白尿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少庭;李绪城;唐小玲;史伟;章斌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在脂多糖诱导小鼠短暂蛋白尿模型中对蛋白尿的影响,探讨其影响蛋白尿的机制。方法构建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短暂蛋白尿模型,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LPS处理组、LPS与amiloride共同处理组(LPS+amiloride)。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利用免疫荧光共聚焦、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足细胞尿激酶受体(uPAR)蛋白和uPA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LPS组24 h蛋白尿明显高于Con组[(4.12±1.06)mg vs.(1.35±0.68)mg;t=2.77,P=0.000]及LPS+amiloride组[(4.12±1.06)mg vs.(1.99±0.96)mg;t=2.13,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LPS+amiloride组24 h蛋白尿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0.64,P=0.24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PS组足细胞uPAR表达明显高于Con组与LPS+amiloride组;LPS组uPAR mRNA表达明显高于Con组(2.12±0.35 vs.1.04±0.14,t=1.12,P=0.000)及LPS+amiloride组(2.12±0.35 vs.1.30±0.22,t=0.82,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米洛利可能通过抑制受损足细胞uPAR的表达,从而起到降蛋白尿的作用。

  •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血气的影响

    作者:温明哲;王杨;朱坤灿;庄步峰;王洪财;吴芳芳;段志新;马延斌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 TAI 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整个过程中监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变化情况。结果给予不同氧浓度气体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升高,与缺氧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氧浓度组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与致伤前一致(P>0.05),而50%、75%、100%氧浓度组复苏后与致伤前、21%氧浓度组相比较,大鼠动脉氧分压(P<0.05)和氧饱和度(P>0.05)均升高;并且21%、50%、75%、100%氧浓度组的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P<0.05)。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缺氧大鼠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而且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其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

  • 肝细胞脂肪性病变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元元;徐淼;刘若冰;魏美林;韩峻峰;殷峻;黄金伟;魏丽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ob/ob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棕榈酸处理对肝癌细胞株 HepG2细胞 GLP-1R 的影响。方法(1)选择10周龄的雄性 ob/ob 小鼠(C57BL/6J-Lepob/J)与其同窝野生对照型小鼠各5只,取其肝脏组织,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LP-1R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LP-1R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肝脏组织进行染色观察。(2)不同浓度棕榈酸对待HepG2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 法检测GLP-1R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对细胞GLP-1R mRNA的影响。结果 GLP-1R在ob/ob小鼠肝脏中表达明显下降,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897±0.1458 vs.0.1361±0.0290,mRNA表达水分别为:0.8038±0.1222 vs.0.4234±0.17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着棕榈酸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GLP-1R水平在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均逐渐下降,且在200μmol/L时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肝脏存在GLP-1R表达,脂肪的过度沉积可显著降低肝脏GLP-1R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肝脏对GLP-1的敏感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黏着斑激酶的影响

    作者:郑京;陈雪兰;黄璐;吴心虹;刘慈赟;陈小英;张娟;林秀芹;林颖达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黏着斑激酶(FAK)的影响。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分别以干细胞与波尼松对照治疗,测定24 h尿蛋白,电镜观察肾组织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ephrin、Desmin、FAK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FAK蛋白及磷酸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phrin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均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改善。(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ephrin表达减少(P<0.05),Desmin mRNA表达增多(P<0.05),FAK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Nephrin表达水平增多(P<0.05),Desmin mRNA表达水平减少(P<0.05),FAK mRNA表达减少(P<0.01)。(3)模型、各治疗组 Nephrin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 Nehprin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所增高(P<0.05)。(4)模型组FAK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增高(P<0.01),各治疗组FAK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抑制FAK活化,减轻蛋白尿,增加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水平,同时降低Desmin mRNA表达水平,对肾小球损伤起保护作用。

  • β2糖蛋白Ⅰ协同脂多糖活化肝癌细胞核因子κB的研究

    作者:姜慧;田字彬;高普均;徐永红;孔心涓;张晗;荆雪;丁雪丽;王斌

    目的:本研究探讨β2糖蛋白Ⅰ(β2GPⅠ)能否协同脂多糖(LPS)激活肝癌细胞SMMC-7721核因子(NF-κB)的活化及下游因子(TNF-α、IL-1β、AFP)的表达。方法实验分为四大组:A组:空白细胞(SMMC-7721)组,B组:β2GPⅠ转染组,C组:低、中、高浓度(1、10、100 ng/ml)LPS作用组, D 组:β2GPⅠ联合低、中、高浓度(1、10、100 ng/ml)LPS 作用组。通过激光共聚焦分析法分析 NF-κB的活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下游因子(TNF-α、IL-1β、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B、C、D 三组的NF-κB均有不同程度活化。D组β2GPⅠ联合LPS组活化明显,并且下游因子TNF-α、IL-1β、AFP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LPS能增强β2GPⅠ对肝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激活 NF-κB,启动下游信号转导,增加下游因子的表达,可能在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MicroRNAs 的失调在高转移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作者:宋晓;蔡振旭

    目的:筛选在高转移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图谱。方法利用Agilent miRNA array芯片技术平台分析比较了4对高转移肝细胞患者的癌组织样本与其相对应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这些候选差异 miRNAs。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我们在高转移肝细胞癌中发现了22个失调的miRNAs,其中包括13个上调的miRNAs(miR-200a、miR-425、miR-221和miR-20b等)和9个下调的miRNAs(miR-762、miR-638和miR-1305等)。其中,一些miRNAs已经被报道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靶基因预测分析也表明,这些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结论我们在高转移肝细胞癌中发现了一些表达失调的 miRNAs,生物信息学分析也发现这些 miRNAs 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在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

  • MAPK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作者:胡艺嘉;许春芳

    目的: MAPK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小鼠急性胰腺炎(AP)病程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KM小鼠被随机分为4大组,每大组再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再分3小组,每小组6只小鼠,即(1)雨蛙肽+10%二甲基亚砜(DMSO)(AP 组)6 h、12 h、18 h 组,(2)雨蛙肽+PD98059(干预组)6 h、12 h、18 h 组,(3)NS+PD98059(对照一组)6 h、12 h、18 h 组,(4)NS+10%DMSO(对照二组)6 h、12 h、18 h组。雨蛙肽以100μg/kg体重给予小鼠腹腔内注射诱导AP模型,1次/h,共6次。需注射PD98059的两大组在AP诱导前30 min与诱导后1 h将 PD9805910 mg/kg体重溶解于10%的DMSO (1 mg/ml)中,然后进行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的两大组则腹腔内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以代替雨蛙肽或10%DMSO以代替PD98059。检测各6 h组血清淀粉酶,整个胰腺组织湿干比,各12 h组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胰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l) mRNA的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ICAM-l (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观察各18 h组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在PD98059干预的6 h组,其淀粉酶浓度及湿干比均明显低于AP组[(19783±263)U/L vs.(10919±547)U/L,8.702±0.445 vs.6.800±0.600,P<0.05];在PD98059干预的12 h组,MPO吸光度值及血清sICAM-1与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AP组[(0.171±0.014) U/g vs.(0.040±0.009)U/g,(212.85±22.03)pg/ml vs.(169.31±15.16)pg/ml,(70.9±7.8)pg/ml vs.(50.8±9.8) pg/ml,P<0.05],ICAM-1 mRNA 也较AP组要低很多(0.42±0.04 vs.0.22±0.03,P<0.05);在PD98059干预的18 h组,其病理组织学评分经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检测后,其H值=18.120,P<0.05,表明AP 组小鼠病理改变大,PD98059的干预可减轻炎症程度。各项数据表明 PD98059的干预并不能使胰腺炎病程降到正常。结论 MAPK通路抑制剂PD98059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部分MAPK信号通路及下调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 茶碱对人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黎展华;赵琳;张扬;钟小宁;孙雪皎;黎愉;何志义

    目的:探索茶碱对烟草烟雾暴露下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株)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U937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为:(1)茶碱+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组、CSE组、对照组;(2)HDAC2-siRNA 组、HDAC2-siRNA+茶碱组、空质粒错义寡核苷酸(SC)组、对照组。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计算 IL-8抑制率及地塞米松半数抑制浓度(IC50-Dex);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Ⅱ(HDAC2)表达水平。结果(1)茶碱+CSE组IL-8抑制率低于对照组但高于CSE组,茶碱+CSE组IC50-Dex高于对照组但低于CSE组(P<0.05)。(2) HDAC2-siRNA+茶碱组IL-8抑制率低于SC组和对照组,但高于HDAC2-siRNA组,HDAC2-siRNA+茶碱组IC50-Dex高于SC组和对照组,但低于HDAC2-siRNA组(P<0.05)。(3)茶碱+CSE组HDAC2表达水平高于CSE组而低于对照组(P<0.05)。(4)HDAC2-siRNA+茶碱组的HDAC2 mRNA及HDAC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DAC2-siRNA组但均低于S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HDAC2蛋白水平下调是造成糖皮质激素抵抗的重要原因。茶碱能通过提高HDAC2蛋白表达从而减轻糖皮质激素抵抗。

  • 模拟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降钙素的影响

    作者:刘文惠;杨丽萍;张元珍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不同强度935 MHz 模拟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下,子宫内膜降钙素变化。方法将受精后雌鼠分别暴露于935 MHz 的连续性电磁辐射(低150μW/cm2、中570μW/cm2、高1400μW/cm2三个强度)装置中,分别辐照4 h/d和2 h/d,连续3 d,于着床期(受精后4 d)处死小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降钙素 mRNA 的表达。结果570μW/cm2、4 h/d,1400μW/cm2、4 h/d辐射组与对照组相比降钙素表达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570μW/cm2辐射组及1400μW/cm2辐射组内,4 h/d组降钙素表达低于2 h/d辐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935 MHz模拟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可通过降低子宫内膜降钙素mRNA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发生改变,降低滋养层细胞的侵入性,阻碍胎盘的形成,进而影响胚胎着床过程,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及累积效应。

  • 磁刺激对缺氧缺糖神经元Robo2及Rho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云凤;吴碧华;李芸;张全波;刘黎明

    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大鼠缺氧缺糖神经元形态及 Robo2、RhoA 表达的影响,探讨磁刺激对缺氧缺糖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组(control,C)、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假刺激(shame,S)+缺氧缺糖组、40%大输出强度(40%of maximum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M1)+缺氧缺糖组、60%大输出强度(60%of maximum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M2)+缺氧缺糖组。各刺激组自细胞接种后第2~6天接受磁刺激,连续刺激5 d;各组细胞于第6天相同时间取材。采用倒置显微镜每日定时观察各组细胞生长形态,RT-PCR检测各组细胞Robo2、RhoA mRNA 的表达。结果缺氧缺糖损伤后,神经元突起较正常组细胞渐渐缩短,细胞折光性下降,而Robo2、RhoA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40%、60%强度组较OGD组大部分细胞突起长出,部分突起连接形成神经网络,而Robo2 mRNA的表达高于OGD组(P<0.05)、RhoA mRNA的表达低于OGD组(P<0.05)。结论磁刺激通过抑制受损神经元RhoA mRNA的表达,上调Robo2 mRNA的表达,而促进受损神经元轴突再生,可能是磁刺激促进受损神经元轴突再生的机制之一。

  • CLRs过表达/si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瞬时转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作者:薛卓维;熊苗;蒋荣珍;李黎;滕银成

    目的:构建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CLRs)过表达/siRNA慢病毒载体,并将其瞬时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方法免疫磁珠分离、培养及鉴定胎盘和蜕膜来源的DC;构建CLRs过表达/siRNA慢病毒载体并转染DC;抽提转染CLRs过表达/siRNA慢病毒后的DC的总RNA;RT-PCR检测DC转染慢病毒前后CLRs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从胎盘分别纯化得到的DC经流式细胞术检测DC纯度为(82.6±2.4)%;根据Genebank数据库成功构建了过表达CLRs基因慢病毒及CLRs基因siRNA慢病毒,病毒量为1×1010 Unit;将构建的两种慢病毒转染DC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被转染的阳性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GTP)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分别为85%及82%左右;RT-PCR检测发现过表达CLRs基因慢病毒转染DC后mRNA相对含量为(14.26±0.47)%,较空白未转染的DC表达量[(1.67±0.19)%]明显上升(P<0.01);CLRs基因siRNA慢病毒转染DC后CLRs mRNA相对含量为(0.03±0.01)%,较空白未转染的 DC 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人CLRs-siRNA的慢病毒载体,它能有效沉默CLRs基因在胎盘DC中的表达并获得了其瞬时转染的DC;成功构建了过表达CLRs的慢病毒载体,它能有效地在体内发挥基因过表达效应并获得了其瞬时转染的DC。

  • 精化大脑上矢状窦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雷鹏

    矢状窦脑膜瘤( superior parasaggittal maningiomas, SPMs)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5%~20%[1-3]。当肿瘤体积增长或侵蚀上矢状窦(superior saggittal sinus,SSS)时,造成手术切除困难,术后并发症增多[1-4]。倘若肿瘤不能全切,又易造成术后肿瘤复发。这些情况,给外科医师手术治疗SPMs提出了挑战。因此,采用科学手术策略,精细手术技巧是提高SPMs治疗的重要措施。

  • 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治的新进展

    作者:刘卫平;刘远杨

    垂体腺瘤是颅内第三大常见肿瘤,占所有原发脑肿瘤的10%~15%,流行病学评估每10万人发病率为8.2~14.7[1]。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和激素测定普遍开展,垂体腺瘤的诊断率近年来有所增加[2]。垂体腺瘤虽然是良性肿瘤,却表现出广泛的生物学行为:有的体积小且不分泌激素;有的却分泌过量的激素;还有一些生长快速,向外扩张并侵犯周围组织[3],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袭”行为。“侵袭性”一词现已广泛用于评估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 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手术理念的转变

    作者:杨学军

    一、背景
      人类肿瘤的诊治迄今仍是一个难题,当发生在依然未全知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时,无疑又增添了迷惑和复杂。尽管如此,医学理论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先驱们的开拓与医学同仁们努力,还是使CNS肿瘤诊治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亮点。从 Cushing 和 Bailey (1926年)依据胚胎残余学说对CNS肿瘤进行系统分类开始,CNS肿瘤病理分类已由WHO主导更新到第四版(2007年),除精确注释了CNS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还归纳了脑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因学特征(genetic profile)[1]。从Dandy发明气脑造影(1918年)和Moniz的脑血管造影(1927年)通过间接影像推断脑肿瘤开始,当今影像学诊断已从明确肿瘤病种深入到尝试对肿瘤亚型的拟诊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描述,并直观展示了肿瘤与白质传导束的关系、皮层功能区的定位和肿瘤的分子及代谢信息。从Macewen在英国格拉斯哥肉眼成功实施脑肿瘤手术(1897年)开始,当今显微外科、神经内镜、影像引导等技术攻破了肉眼手术的禁区,促进了“神经功能保护前提下大限度的肿瘤切除”手术理念的提出[2]。

  •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的功能区定位意义和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茂德;李瑞春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50%~60%[1]。根据2013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关于胶质瘤的治疗原则,在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2]。这得益于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脑胶质瘤在手术切除的技术及其辅助设施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显微技术和内镜技术的进步,术中超声、术中CT和神经导航的应用,都为精确的手术切除提供了可靠地保障。但是,由于脑胶质瘤在脑组织内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使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缺乏明确的边界。因此,目前在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于术前或术中对肿瘤切除范围的准确评估和计划。临床研究表明,切除肿瘤越彻底,术后中位生存期越长[3-4]。但是,按照现代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要求,对于功能区的胶质瘤,既要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地保留其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5]。因此,个体化的手术设计极其重要。

  • 颅底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傅继弟

    一、颅底外科的历史与现状
      颅底介于头颅与颌面和五官之间,有重要神经和血管穿行。颅底病变包括肿瘤、外伤、炎症、血管和先天畸形,因此颅底外科是跨学科的专业,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头颈外科和肿瘤外科等。虽然在20世纪初,颅底外科已有开展,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如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长期以来颅底外科发展缓慢。20世纪60年代以前长期被视为手术禁区,70年代以后,由于显微外科、CT 和 MRI 的应用,颅底外科有快速发展。自1992年Jankowski等首次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以来,逐步进入了微侵袭颅底外科时代,其理念是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创伤的同时,尽可能彻底的解除病变,提高术后生活质量[1]。1992年第一届国际颅底外科大会召开,颅底外科学会成立,标志颅底外科学科的成立。但国内颅底外科的发展仍存在着相关学科交流不够,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密码子FokⅠ位点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关联性的Meta分析

    作者:徐畅;曾宪涛;肖和;罗乐;刘同族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启动密码子FokⅠ位点多态性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并筛选出研究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同时查阅检索结果中所附相似文献及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0月12日。由两名评价员单独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其他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结石患者共2422例,健康人25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模型下整体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印度人和伊朗人中FokⅠ位点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模型ORIndian=1.44,95%CI(1.01,2.06),ORIran=0.32,95%CI(0.21,0.48);显性模型ORIran=0.09,95%CI(0.04,0.23);隐性模型ORIndian=2.49,95%CI(1.40,4.42),ORIran=0.46,95%CI(0.26,0.80);共显性模型下ff/FF组ORIran=0.09,95% CI(0.04,0.24),ff/Ff组ORIndian=0.43,95% CI(0.24,0.76),ORIran=0.09,95%CI(0.03,0.24);超显性模型下,ORIndian=0.36,95%CI(0.24,0.53);ORIran=0.49,95%CI(0.27,0.88)。结论 Fok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印度人泌尿系结石有一定相关性。还不能认为VDR基因启动密码子FokⅠ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存在关联性。FokⅠ位点多态性与伊朗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可能有关,但尚缺乏充分证据。

  • 囊外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Meta分析

    作者:余和东;曾宪涛;牛玉明;刘东艳;冷卫东

    目的:系统评价囊外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MCI、VIP、CBM、WANGFANG 数据库中关于腮腺囊外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ECD组1757例和SP组10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CD术式能降低术后暂时性面瘫(OR=0.16,95%CI:0.08~0.32;P<0.00001)、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OR=0.10,95%CI:0.06~0.1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低术后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OR=0.21,95%CI:0.02~2.20;P=0.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术后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OR=0.61,95% CI:0.32~1.16;P=0.13)。结论 ECD 可降低术后暂时性面瘫、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疗效可靠,可作为腮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 康艾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赵燕林;薛育东;刘芬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康艾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评价文献质量,提交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近期疗效比较RR值为1.25,95%可信区间为1.15~1.36, P<0.01;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比较RR值为1.82,95%可信区间为1.66~1.99,P<0.01;在安全性方面,使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时Ⅱ度和Ⅱ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化疗方案更低,其中消化道反应比较RR值为0.68,95%可信区间为0.58~0.79,P<0.01;骨髓抑制反应比较RR值为0.60,95%可信区间为0.55~0.65, 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可能取得较单纯全身化疗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TNF-α-308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皮肌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高香;吕玲;李志玲;包黎明;沈丁丁

    目的: Meta分析TNF-α-308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皮肌炎相关性。方法在PubMed、EBSCO、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查询肿瘤坏死因子α-308(TNF-α-308)位点多态性与皮肌炎相关性的文献。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基因型AA vs. GG,GA vs. GG,AA vs. GG+GA,GA+AA vs. GG和A vs. G在皮肌炎组与对照组中是否有差异。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进入本研究(462例皮肌炎患者,763例健康对照)。对总体人群进行Meta分析,发现TNF-α-308A等位基因与皮肌炎相关(OR=2.48,95%CI=2.00~3.07,P<0.001);将人群按照种族分层,发现-308A与高加索人群皮肌炎相关(OR=2.50,95%CI=1.99~3.14,P<0.001)。基因型AA vs. GG,GA vs. GG,AA vs. GG+GA,GA+AA vs. GG在皮肌炎组与对照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NF-α-308A等位基因或基因型与高加索人群皮肌炎相关,TNF-α-308A等位基因或基因型可能是高加索人群皮肌炎的易感因素。

  • 坦索罗辛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上尿路结石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谭小军;邓国贤;王安果;张宗平;周玉;伍季;唐硕;李云祥

    目的:对坦索罗辛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治疗方法对上尿路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肾结石)疗效评价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库、CKNI 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Google数据库,收集相关外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研究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使用统计学软件RevMan 4.2.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7个在国外,6个在国内,共13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坦索罗辛联合ESWL较单用ESWL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RR=1.29,95%CI(1.16,1.44)],其中6个试验分析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石清除时间无统计学差异[SMD=0.46,95%CI(-0.01,0.94)],3个试验分析提示试验组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较低[SMD=-1.02,95%CI(-1.27,-0.76)],9个试验分析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RR=3.51,95%CI(0.97,12.63)]。结论坦索罗辛联合ESWL比单用ESWL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坦索罗辛联合ESWL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试验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患者耐受良好,表明坦索罗辛联合ESWL的安全性较好。

  • 白芍总苷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Meta分析

    作者:钟益萍;米向斌;张苑;张堂德;孙乐栋

    目的:评价中药白芍总苷(TGP)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集白芍总苷辅助治疗SLE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感染率、不良反应、SLE活动指数(SLEDAI)、激素量变化、ESR、CRP、ANA、抗dsDNA、C3、C4等情况。结果共有6篇文献纳入研究。有效率、C3、C4较对照组水平明显提高(P<0.05),复发率、感染率、不良反应、SLEDAI、激素量、ESR、CRP、ANA、dsDN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 新型腹腔镜卵巢囊肿分离钳临床应用56例

    作者:初虹;李法升;贺小兰;曾国花;林振文

    目的:探索一种便捷地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一种新型的腹腔镜卵巢囊肿分离钳进行卵巢囊肿剔除术病例,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常规器械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病例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者对器械的使用感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7.6±19.7)min及(64.1±26.7)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9±43.8)ml及(58.9±55.1)ml(P<0.05);新型卵巢囊肿分离钳与传统器械相比,在钳夹的同时具有钝性分离囊壁间隙的作用,钳夹卵巢不易滑脱,取出囊壁容易。结论应用新型腹腔镜卵巢囊肿分离钳能使卵巢囊肿剔除术更加快捷、安全。

  • 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南概要

    作者:梁峰;胡大一;沈珠军;姚远

    一、前言
      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了心力衰竭(HF)的治疗指南,更新了2009年版,进行了大幅变动,几乎是完全再版。指南指出HF不是死亡判决,有效的干预可以使部分患者增加数年有质量的寿命。新版首次尝试“指南导向药物治疗(GDMT)”的概念,以及聚焦射血分数保留的HF(HFpEF)。重要的是指南试图给出大多数情况下满足多数患者需要的实践,特定患者的诊疗必须由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可偏离指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