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毕婧;高明阳;王衍富

    Ras相关区域家族(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RASSF)基因,作为肿瘤抑癌基因,具有调节细胞周期、凋亡、维持微管稳定的作用,但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合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对RASSF家族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其对肿瘤发生以及对肿瘤治疗新策略的指导意义.

  • 砷制剂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俊丽;曲文闻;胡晓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以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具有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转变风险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砷制剂治疗MDS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三氧化二砷(As2O3)单药以及联合用药、含砷中药单药及复方等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选择的方案.

  • 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肖连栋;陈卓;马润玫

    胎膜破裂发生在临产前称为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erances,PROM),发生在不满37孕周者,称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PPROM的发生率大约在2%~20%[1],约有20%~25%的PPROM病例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1-2].对于发生于不同孕周的PROM,其病因、并发症及处理措施都不尽相同.对于处于胎儿尚不能存活孕周的PROM,不论处理与否,其新生儿预后都不甚理想.如果胎儿在母体外尚不能存活时分娩,其不良结局可想而知.

  • 牙齿漂白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伟文;武燃;黄华莉;罗梦;朱松

    目前牙齿美白已成为国际时尚界衡量美的标志之一,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人们对牙齿美白的推崇促进了牙齿美白相关研究的发展,牙齿美白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牙齿漂白技术日益丰富和完善.但近年来,有关牙齿漂白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尤其是过氧化物漂白剂的负面影响.同时,如何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美白效果,减少并发症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牙齿美白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鸿丽;吕昭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一般认为是在遗传、病毒感染和性激素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反应,致使唾液腺和泪腺等组织发生炎症和破坏性病变的一种慢性疾病.除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外,血液中有多种自身抗体.

  •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现状

    作者:朱迎;张丹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中位居第四位,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一直依赖于诊断性刮宫,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创伤性,对小的局灶性病变易漏诊,且不能判断内膜癌肌层的浸润程度,作为筛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20余年,宫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普及,宫腔镜直视下定位活检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宫腔镜检查同样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且会导致出血、低钠血症等并发症;膨宫时的压力及流入腹腔的液体可能会导致癌细胞的扩散,故其应用价值尚有争议.超声作为一种快捷、经济、无创、可重复的筛查手段,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排液的妇女及围绝经期、甚至育龄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是佳和首选的检查方法.通过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表现,可初步提示子宫内膜病变[2].

  • 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朱建国;孙兆林;钟惟德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每年投入巨额经费进行前列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但至今尚未获突破性进展.肿瘤干细胞理论为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开拓了思路.本文根据近年关于肿瘤干细胞及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研究,概述其研究进展.

  • 磁共振淋巴造影应用于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越俊;肖平;吕国庆

    淋巴转移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方式,也决定临床上对恶性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临床上现有常规的影像学诊断方法(CT、MRI、超声等)在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上,可以提供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等非特异性信息,但无法提供淋巴结功能和内部结构变化等重要信息,无法正确评估未肿大淋巴结或反应性增大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磁共振淋巴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lymphography,MRL)在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也逐步应用于临床研究,现就MRL应用于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磷脂酰丝氨酸及其结合配体与尿毒症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性

    作者:王秦;解汝娟;高春艳

    众所周知,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出血倾向和血液高凝两个方面.现尿毒症患者血液高凝即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主要与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纤溶活性异常、血小板活性异常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凝血过程发生时血小板、红细胞膜表面所表达的磷脂酰丝氨酸(PS)参与凝血过程并与尿毒症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有重要关系.现将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水通道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燕林;刘剑平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植物和人体内的一组小分子蛋白质,是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上转运水的特异孔道.迄今已知在哺乳动物体内至少存在13种AQPs分子(AQP0~AQP12),它们介导着不同类型细胞膜上跨膜水转运,对水有选择性通透作用[1],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了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造成自身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并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其确切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AQPs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现拟就近年来对AQPs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微栓子监测在非卒中疾病中的诊疗价值

    作者:郭倩倩;周立春

    伴随神经超声的迅猛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愈来愈广泛.尽管TCD没有诸如MRI等其他影像检查直观和形象,但是TCD可以检测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这就使得脑血管评估达到病理生理学高度.在卒中疾病的应用包括: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微栓子(microembolus,ME)检测、脑血流储备等,但在非卒中疾病,TCD也有极大的应用,其中微栓子监测在多种非卒中疾病和介入术中有广泛应用,这给予某些非卒中疾病的病因探索以导向意义.

  • 椎间盘退变与脊柱生物力学的关系

    作者:尹建石;芦健民

    一、椎间盘的特点正常椎间盘位于上下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呈层状环绕,排列紧密,富含纤维,其中以Ⅰ型胶原为主,同时含有其他类型的胶原.纤维环包裹在胶冻样的髓核外周,使椎间盘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负荷.髓核主要由胶原(主要为Ⅱ型胶原)、蛋白多糖、髓核细胞构成,其中蛋白多糖有亲水性,使髓核能对抗压力,缓冲脊柱的震荡.Poiraudeau等[1]发现椎间盘外周为纤维环和中央为髓核,髓核和纤维环中的细胞数量均较少,细胞外基质含量较丰富.椎间盘内的细胞有脊索细胞、类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脊索细胞存在于胚胎期的髓核内,出生后逐渐减少,正常人10岁以后消失.类软骨细胞主要存在于髓核及纤维环的内层,而纤维环的外层的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类软骨细胞能够产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T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等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

  • PEA3转录因子在卵巢癌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学丽;于靖;韩旭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大约75%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Ⅲ、Ⅳ期)[1].因此多数卵巢癌患者错过了佳治疗时间,导致晚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偏低,大约为30%[2].近年来,以铂类联合紫杉醇化疗对约80%卵巢癌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其中50%~80%在初治1~2年后复发,并且复发后对化疗药物出现耐药性,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并无根本改善.关于卵巢癌病因和发展的研究机制还尚未明确.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两个过程是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3],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uPA)[4]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5]起主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卵巢癌中细胞外信号通过激活多瘤促活化因子(polyoma enhancer activator 3,PEA3),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6].现就PEA3转录因子在卵巢癌发生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儿童紫癜性肾炎14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作者:文圆;孙嫱;伏利兵

    目的 讨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2~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40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病理分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1)临床分型以血尿蛋白尿型(81/140)、肾病综合征型(30/140)为主,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占少数.(2)140例中部分行病理活检提示肾小球病理分级以Ⅱ级(20/53)、Ⅲ级(29/53)为主;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以+级(25/35)、++级(9/35)为主,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单纯IgA沉积(45/53)为主.(3)大部分(76.1%)患儿尿蛋白在正规治疗1年内转阴.结论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以血尿蛋白尿型为多见,肾小球病理类型以Ⅱ、Ⅲ级为多见,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与病理分级程度并不完全一致.随访示76.1%的患儿正规治疗1年内尿蛋白可转阴,其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分析.

  • 手术前607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分析及探讨

    作者:张二明;赵春燕;王艳;向平超

    目的 调查手术前患者肺功能情况,为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7月在我院准备择期手术而进行肺功能测试的607例患者,依据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分别分为不同组别,进行组间肺功能比较,分析异常肺功能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总体肺功能异常率为36.4%,在年龄≥60岁的老年组中,肺弥散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1.9%,明显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0.05).肥胖组患者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8%,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患者(P<0.05);低体重患者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8%,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6.1%,亦远高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P<0.05).吸烟组患者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3.6%,弥散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1.4%,明显高于非吸烟组患者(P<0.01).结论 为了减少PPCs的发生,建议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体重及肥胖者、大量吸烟者,行腹部手术前应进行肺功能检测.

  • 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杨拓;黄慈波;赖蓓;赵丽珂;陈颖娟;赵籥陶;张春媚;曾小峰

    目的 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 高血压阳性家族史大学新生的现况调查

    作者:蒋晖;汪汉;陈芳;姜晓洪;罗俊;郭建维

    目的 调查高血压阳性家族史大学新生的一般情况、家族史、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高血压阳性家族史健康子代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2011年9月成都市某大学进行常规体检的新生,以体检及调查表的形式了解高血压阳性家族史新生的基线情况、家族史情况、高血压患病率以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共筛查7044例大学新生,其中557例有高血压家族史,28例确诊为高血压,患病率为5.0%.在筛查的新生中,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一般了解及很了解的比例分别为21.4%、74.7%和3.9%.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新生相比,高血压阳性家族史新生有更多的一级亲属高血压病史、多个亲属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脂血症家族史(P<0.05).结论 高血压阳性家族史大学新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并不高,但其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于这部分人群,应严格评价其一级亲属高血压病史、多个亲属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家族史,进行危险因素的早期防控.

  • 颞肌外改良术式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作者:仪立志;贾军;石小峰;刘政委;庄文燕;纠智松;孔文龙;黄凯雄

    目的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采取颞肌外改良术式,结合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25例,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技术,采取颞肌外的改良术式行颅骨修补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如外形的满意度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等作比较.结果 平均随访8.6个月,2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对外形满意,术后无增加不良并发症.结论 对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和颞肌外改良的术式进行颅骨修补,技术更简捷,外形满意,无增加不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糖尿病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作者:黄海;宋成运;马建新;杜大勇;赖晓辉;李运田

    目的 评价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60例DCM患者作为DCM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 Ⅱ、NY Ⅲ和NY Ⅳ3个亚组,另外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对照组及DCM各亚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对DCM组SOD、MDA和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CM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呈逐步降低趋势(P<0.05).DCM组血清MDA、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心功能分级升高呈逐步升高趋势(P<0.05).DCM组SOD与hs-CRP呈负相关(r=-0.485,P<0.05);MDA与hs-CRP呈正相关(r=0.460,P<0.05);hs-CR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95,P<0.05),而SOD、MDA与LVEF无相关性(P>0.05).结论 SOD、MDA、hs-CRP水平可反映DCM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 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慢性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余文庆;徐洪涛;邢同京;咸建春;叶军;张立新;李浩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及正常人群的外周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中Tfh细胞及其表面CD40L分子的表达水平,CD19+B细胞及其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21的水平.结果 (1)与HBsAb-和HBsAb+健康组比较,慢性HBV感染者的Tfh细胞及其表面CD40L分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尤其是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HBsAb-和HBsAb+健康组比较,CD19+B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CD19+B细胞表面CD40分子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HBsAb-和HBsAb+健康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IL-21水平明显升高,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比较,Tfh细胞、CD40L及IL-2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慢性HBV感染者Tfh细胞及其IL-21的表达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与慢性HBV感染者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应答密切相关;(2)CD19+B细胞及其表面分子CD40与Tfh细胞表面CD40L分子相互作用,亦参与机体抗HBV感染的免疫应答.

  • 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和误诊分析

    作者:许涓涓;杜娟;唐斌;蒙达华;李萌;谭舒尹;黄萍丽

    目的 探讨如何进行少见的α地中海贫血类型--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泰国缺失型)的基因诊断和避免误诊方法.方法 对8例泰国缺失型的误诊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分析常规基因检测和泰国缺失型检测方法进行泰国缺失型基因诊断.结果 1例泰国缺失型复合左侧缺失型双重杂合子误诊为左侧缺失型纯合子;2例泰国缺失型复合右侧缺失型双重杂合子误诊为右侧缺失型纯合子;1例泰国缺失型复合Hb constants spring双重杂合子误诊为Hb constants spring纯合子;余下4例泰国缺失型杂合子误诊为正常.结论 综合分析常规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泰国缺失型检测结果,并结合患者的血液学参数、血红蛋白电泳能有效诊断泰国缺失型,避免误诊.

  • 菟丝子对热应激小鼠精子生成数量及活力的影响

    作者:韩洪军;金玉姬;王光慧;董传兴;别鹏飞;安家慧;陈为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菟丝子对热应激小鼠精子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出生后8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喂水组、精氨酸组、低浓度菟丝子组和高浓度菟丝子组.喂水组、精氨酸组、菟丝子低浓度组和菟丝子高浓度组放于41 ℃恒温培养箱中2 h.造模后菟丝子组灌服菟丝子煎剂(高浓度100 mg/ml和低浓度20 mg/ml),精氨酸组灌服精氨酸制剂(20 mg/ml),喂水组灌服蒸馏水,剂量均为0.01 ml/g,每日一次,连续进行28 d和42 d.在第28天,从各组随机取出10只小鼠处死,其余小鼠在第42天处死.测定睾丸和附睾重量,计数各组小鼠精子数、顶体完整率及精子活力.结果 实验中测量各组小鼠的睾丸重、附睾重、精子数、顶体完整率、精子活力等指标,比较各项指标发现:菟丝子组和喂水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菟丝子低浓度组和精氨酸组相比无差异(P>0.05);菟丝子高浓度组和菟丝子低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菟丝子高浓度组和精氨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菟丝子能够明显促进热应激小鼠睾丸和附睾损伤后的修复,能够增加小鼠精子数,增强小鼠精子生成的质量和活力,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菟丝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而且一定范围内高浓度菟丝子的促进作用强于精氨酸.

  • 放大内镜联合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辉;刘雄昌;吴德明

    目的 探讨电子放大肠镜联合内镜分光比色技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026例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扁平病变和黏膜异常者用放大肠镜联合智能分光比色技术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后用EMR或ESD技术切除病灶,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3026例中发现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21例,病灶23个,其中管状腺瘤5例,管状绒毛状腺瘤9例,绒毛状腺瘤5例,腺癌4例.其中11例合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位于直肠9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3例,升结肠1例.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6例,ⅢS型1例,ⅢL+Ⅳ型4例,Ⅳ型9例,ⅤA型3例.内镜分光比色技术判断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腺瘤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9.5%,准确率为87%.结论 放大内镜联合内镜分光比色技术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等因素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研;任艳;林淑春

    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登记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前瞻性随访患病后90 d的预后情况,并收集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各种可能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93例临床患者,预后良好者259例(65.90%);校正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狭窄(OR=5.914,P<0.05)、高血压(OR=2.360,P<0.05)及吸烟(OR=1.674,P<0.05)是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病90 d后预后良好率约为65.90%,所以应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狭窄、高血压及吸烟的监测和防治,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及对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韩艳秋;曹丽霞;武瑾;孟学民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地塞米松(DEX)](T-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同时通过观察T-VAD方案治疗MM后血清IL-6和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IL-6和VEGF与M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本试验收集初发、复发的MM患者30例,通过定期检测骨髓瘤相关检查指标,观察T-VAD方案的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并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3个疗程后血清IL-6和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T-VAD方案治疗MM患者完全缓解率为36.7%,部分缓解率为56.7%,总有效率为93.4%.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便秘、恶心、嗜睡、皮疹、周围神经病变,均未见明显骨髓抑制.MM患者血清IL-6[(15.97±2.67)pg/ml,P<0.01]和VEGF[(582.43±40.97)pg/ml,P<0.0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5.94±1.33)pg/ml]和VEGF[(95.71±25.04)pg/ml],T-VAD方案治疗MM 3个疗程后血清IL-6[(10.53±2.48)pg/ml,P<0.01]和VEGF[(330.97±44.91)pg/ml,P<0.0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T-VAD方案治疗MM疗效好,且小剂量沙利度胺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初发、复发MM患者血清IL-6和VEGF水平显著升高,经T-VAD方案治疗血清IL-6和VEGF水平显著下降.

  • 股骨滑车成形联合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

    作者:王成海;马龙飞;周建伟;纪刚;王飞

    目的 探讨股骨滑车成形联合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伴有严重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髌骨脱位伴有严重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患者5例(5膝),接受股骨滑车成形联合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测量比较手术前后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TT-TG值),髌股适合角(CA),髌骨倾斜角(PTA),髌骨外移率(PLSR),手术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Kujala髌股关节不稳症状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短随访时间为3年.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无复发性髌骨脱位.Kujala髌股关节不稳症状评分从术前的54.20±8.04增加到术后的81.60±3.97,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4.60±5.22增加到82.60±2.70.术后患者的TT-TG值、CA、PTA、PLSR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上髌骨脱位伴有严重滑车发育不良的患者采用股骨滑车成形联合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可以有效纠正髌股关节的运动轨迹,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 十堰地区2007~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分析

    作者:管学平;陈鑫;耿波;李莲

    目的 了解湖北省十堰地区近5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与病原动态分布变化,针对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求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十堰地区2007~2011年的手足口病908例患者的疱疹液或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以RT-PCR和荧光定量PCR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同时分析该市2007~2011年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资料.结果 该市手足口病病原以CoxA16和EV71型为主;疱疹标本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标本,荧光定量PCR明显高于RT-PCR;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在该市各地流行,以4~8月为主;年龄分布:以<5岁散居或幼托儿童为主.结论 该市手足口病例有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差异.建议采用以采集疱疹液为主、咽拭子为辅,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核酸检测的检测方案,在每年的4~8月应重点加强对全市<5岁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位肾的价值

    作者:涂艳萍;欧阳春艳;马小燕;饶金;陈燕;王俊平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位肾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对78 450例胎儿进行系统检查,分析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异位肾的声像图特征与临床资料.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位肾60例,共同声像图特征为:一侧或双侧肾区未见肾脏回声,肾上腺呈"平卧"征,盆腹腔内见肾脏图像或异常包块.左侧22例,右侧35例,双侧3例;其中27例合并其他畸形,发生率为45%(27/60),18例合并肾脏畸形(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0例,肾发育不良4例,对侧肾缺如2例,肾囊肿及肾积水并输尿管扩张各1例),8例合并肾外畸形(5例为复杂畸形,3例为单脐动脉),1例同时合并肾脏及肾外畸形.分娩后新生儿超声随访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产前超声正确诊断51例,失访9例.结论 产前超声能准确地显示胎儿异位肾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以及合并的畸形,在胎儿异位肾的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北京云岗社区2010~2011年大肠癌筛查实践

    作者:张坤;翟爱军;何宝芬;陈洪

    目的 探索城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实践对优化大肠癌筛查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方法 对年龄40~74岁北京云岗户籍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应用全结肠镜检查进行精筛.结果 2010~2011年北京市云岗社区10 533人接受大肠癌筛查,经问卷调查,确定属高危人群者1949人,阳性率为18.50%:又经粪便潜血FOBT检测,阳性者447人,FOBT阳性率为6.18%,通过对两项初筛结果综合分析,终确定属高危人群者为2258人,高危阳性率为21.44%.高危人群中有859人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38.04%.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290例.其中大肠癌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7~74岁,其中早期癌1例,中晚期癌11例.大肠进展期腺瘤59例,普通腺瘤76例,非腺瘤性息肉143例.大肠癌的检出率为113.9/105.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优化大肠癌筛查方案适合在城市社区中广泛开展,使大肠癌得以早诊、早治.

  •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涂阴肺结核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李红;唐神结;史祥;崔海燕;顾瑾;杨妍;何娅;桂徐蔚;方勇;郝晓辉;蒋瑞华

    目的 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涂阴肺结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两组:肺结核组374例(其中涂阴肺结核组254例)、其他肺部疾病组156例,应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特异性分泌蛋白: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分泌蛋白(CFP-10)的免疫反应.对肺结核及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在入院时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检查痰涂片、痰培养、痰快速培养(BACTEC960)、痰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和血清结核抗体(TB-AB)等.结果 肺结核组T-SPOT阳性率为89.3%,涂阴肺结核组T-SPOT阳性率为85.8%,其他肺部疾病组T-SPOT阳性率为19.2%,肺结核组及涂阴肺结核组的T-SPO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P<0.01).肺结核组TST阳性率为66.8%,涂阴肺结核组TST阳性率为72.4%,其他肺部疾病组TST阳性率为21.8%.肺结核组及涂阴肺结核组的TS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涂阴肺结核组,血T-SPOT的敏感性(85.8%)明显高于TST(72.4%)、痰慢培养(22.0%)、痰快速培养(37.8%)、痰TB-DNA(34.1%)、血TB-AB(64.6%)(P<0.01).血T-SPOT、TST、痰慢培养、痰快速培养、痰TB-DNA、血TB-AB的特异度分别为:80.8%、78.2%、100%、88.5%、80.8%、53.8%.T-SPOT对涂阴肺结核的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77.8%.结论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上具有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在临床上对疑似肺结核的患者进行T-SPOT试验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肝储备功能测定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洪强;李为民;刘浩润;郑方;杜继东

    目的 探讨肝储备功能测定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测定吲哚氰绿(ICG)15 min潴留率(ICGR15),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Child-Pugh评分.根据联合断流术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M)组和重度损伤(S)组.分析两组术前ICGR15的差异.结果 联合断流术后M组与S组术前ICG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2)% vs.(27.1±6.4)%,P<0.05].结论 ICGR15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其临床应用有助于降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Survivin蛋白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樊恒;宋甫春;包俊炜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后6 h、12 h、24 h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4.5%牛磺胆酸钠建立不同炎症程度的ANP模型,比较假手术组与各实验组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AMY)、血清脂肪酶(LPL)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的胰腺组织细胞.结果 各实验组AMY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其中ANP 12 h组AMY为(6987±261)U/L,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各组LPL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模型后随时间延长,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呈进行性发展,胰腺组织出血、坏死.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假手术组胰腺组织无Survivin蛋白的表达;大鼠ANP模型建立后,随时间进展,胰腺Surviv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增强;胰腺导管细胞凋亡水平逐渐升高,而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在ANP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可用来预测和评估ANP严重程度的作用.

  • 放射性硫胶体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韩晓峰;任予;许建林;施常备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放射性硫胶体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在原发肿瘤周围皮下注射放射性硫胶体进行标记,对1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在内的根治性手术.结果 112例乳腺癌患者中成功证实前哨淋巴结105例,检出率93.75%(105/112),共获得前哨淋巴结201枚,平均每例为1.79枚,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灵敏度95.83%(23/24),假阴性率4.17%(1/24),特异度为98.78%(81/82).结论 放射性硫胶体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准确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 器官移植术后少见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盛金鑫;徐向辉;赵忠;钟林;顾雁;彭志海

    目的 掌握移植术后少见真菌(马内菲青霉菌、曲霉菌等非念珠菌类)感染的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降低受体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器官移植中心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移植后7例少见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情况等.结果 曲霉菌或马内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具典型性,但曲霉菌感染肺部时,CT上可发现毛玻璃样改变(2/4).G、GM试验检测少见真菌感染速度较快,但假阴性率较高(6/7、2/4).真菌培养诊断少见真菌感染时间较长,均需2周左右,ITS测序确诊少见真菌感染只需3~5 d.治疗上运用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等为代表的抗真菌药物,5例治愈(5/5).结论 内转录间区(ITS)测序既快又准确,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可提高器官移植术后少见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治率.

  • 血栓弹力图监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发生率

    作者:季汉华;陈娜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16例ACS行PCI患者分成糖尿病组(n=30)与非糖尿病组(n=86),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情况.结果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1例(36.7%)出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非糖尿病患者中13例(15.1%)出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出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 局部亚低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对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瀛;余丹;侯丹;肖婷婷;周治平;孙荣道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对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影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纳入常规治疗组及局部亚低温治疗组,每组22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正常健康体检人群共26例.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入院时、治疗72 h后PAF水平、NIHSS评分.结果 (1)局部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PAF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常规组及局部亚低温组治疗72 h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局部亚低温组降低更明显(P<0.01).(3)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浆PAF水平与NIHSS评分的Pearson系数为0.02,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浆PAF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症状性低血糖调查分析

    作者:周健;秦明照

    目的 调查分析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治疗方案及症状性低血糖的特点.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年龄≥80岁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6例,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和基础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水平,评估2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如出现任何可能的低血糖症状,要求立即检测血糖并记录.结果 56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分为症状性低血糖组23例(41.1%)和非症状性低血糖组33例(58.9%).症状性低血糖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症状性低血糖性;症状性低血糖组的平均胰岛素用量和应用餐前+基础胰岛素方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症状性低血糖组;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记录的血糖值明显低于轻度症状性低血糖时的血糖值.应用胰岛素治疗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有:胰岛素剂量[OR(95% CI)=1.160(1.061~1.223),P=0.015]和应用餐前+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案[OR(95% CI)=4.040(1.025~15.917),P=0.046].结论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是发生低血糖的高危人群,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警惕低血糖事件.

  • 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黄体血流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琦;陈莹莹

    目的 应用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黄体和宫内妊娠黄体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临床拟诊宫外孕患者30例,手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使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异位妊娠黄体血流分布,并对同期31例宫内妊娠黄体进行观察.采集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图并测量相应的血管参数: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比较异位妊娠黄体与宫内妊娠黄体血流分布及血管参数差异,评价其在异位妊娠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异位妊娠黄体血流信号低于宫内妊娠黄体,异位妊娠黄体血管参数VI、VFI值低于宫内妊娠黄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黄体FI值低于宫内妊娠黄体,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黄体血流信息,可为异位妊娠的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 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浩;于伟勇;卢晨

    目的 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方法 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给予环孢霉素A(CSA)10 mg·kg-1·d-1皮下注射.术后第6天将动物随机分为继续CSA治疗(A组)和生理盐水10 mg·kg-1·d-1皮下注射(B组).在术后第13天将动物进一步随机给予0.2 ml,1×109 cfu/ml铜绿假单胞菌气管内接种(C组)或0.2 ml生理盐水气管内接种(D组).观察各组生存率,并于术后第14天处死动物,切取移植心脏和肺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动物全部存活;A组动物未见明显排斥反应;B组动物移植心脏发生ISHLT 3R级(重度)排斥反应;C组动物发生中-重度肺部炎症反应;D组动物肺部病理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通过急性排斥和细菌气管内接种这两种干预因素处理,成功建立了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

  • Eb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的作用

    作者:卢广明;苏永权;梁宝坚;毕学成;江福能;戴奇山;钟惟德

    目的 研究E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bp1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bp1蛋白在52例膀胱癌组织、21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对Ebp1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Western blot检测Ebp1表达,对比观察转染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以了解Ebp1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 临床大样本检测表明Ebp1蛋白在正常癌旁组织表达为强阳性(100%为阳性,且71.4%为强阳性),而在肿瘤组织中下调表达(63.5%≤弱阳性,P<0.01).并且Eb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P=0.003)、恶性程度分级呈负相关(P=0.001).Ebp1过表达细胞株相比对照组生长较慢,流式检测表明G0/G1期细胞比例(73.2%)为对照组(28.43%)的2.5倍.结论 Ebp1通过细胞停留在G0/G1期而抑制细胞的生长,与膀胱癌的恶性相关,有望作为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标记物和治疗靶标.

  • 不同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脏传导系统肌钙蛋白T mRNA和蛋白的变化及其在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常芸;杨红霞

    目的 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骨架因子肌钙蛋白T(cTnT)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运动、反复力竭组及相应的其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力竭运动后0、4、12及24 h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定位并收集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团,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TnT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一次力竭运动后,窦房结cTnT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不大,各时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房室结cTnT mRNA和蛋白表达在运动后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浦肯野纤维cTnT mRNA和蛋白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运动后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力竭运动后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cTnT mRNA和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力竭运动后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细胞骨架支撑因子cTnT在mRNA和蛋白水平呈异常高表达提示心脏传导系统细胞骨架结构损伤,可能构成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 动脉血乳酸在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晓花;张环;陈彤;李世芳;赵淑艳;孙兆双

    目的 探讨微量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连续收治新生儿150例,动态观察其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患儿的NCIS、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微量动脉血乳酸水平与NCIS呈负相关关系(r=-0.822,P=0.00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乳酸浓度=11.865-0.106×NCIS,根据动脉血乳酸浓度将新生儿分为非危重组(<2.325 mmol/L)、危重组(2.325~4.445 mmol/L)和极危重组(>4.445 mmol/L),对150例患儿进行分组显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0/52)、1.35%(1/74)和29.17%(7/24),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0.053,P=0.000).结论 微量动脉血乳酸水平是评估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简易而灵敏的指标,对新生儿危重症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 双歧三联活菌对硫代乙酰胺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史丹鹤;张海燕;刘立新

    目的 明确双歧三联活菌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每组10只.采用TAA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灌胃.检测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肝损伤重、胶原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预防组(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内毒素、ALT、AST、LDH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肝组织CD14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可以预防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调肝组织CD14的表达,减弱内毒素介导的继发性肝损伤有关.

  • 单根弹性髓内针治疗青少年掌骨骨折

    作者:蔡豪祺;王志刚;蔡海清

    目的 介绍单根弹性髓内针治疗青少年掌骨骨折的指征、方法,并与其他方法作比较,评价其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根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的掌骨骨折26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4.5岁,第5掌骨颈骨折15例,第4、5掌骨颈骨折3例,第2、第4掌骨体骨折各1例,第5掌骨体骨折3例,第4、5掌骨体骨折2例,第1掌骨底骨折1例.右手23例,左手3例.所有患儿掌骨骨折符合正位片成角>10°,斜位片成角>40°,纵向短缩超过2 mm,或伴有骨折端旋转畸形.对此26例患儿在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术,术后手部功能位石膏3周.术后3个月拔除弹性钉.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长2年2个月,短3个月.从患儿X线片表现,临床检查结果(客观指标),患儿对手术的满意度(主观感觉)3方面对结果进行评价.所有患儿掌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无一例存在成角、短缩或旋转畸形,未发生掌骨头缺血坏死,无慢连接或不连接,术后3个月均能顺利拔除髓内针,无再骨折发生.主动及被动活动度(ASSH-TAF-score)均能达到>220°,抓握力(Vernier-Dynamometer)与健侧对比,无一例发生手指或手抓握力的丢失,感觉功能良好.患儿对手术的满意度参照MHQ,均未出现轻度以上疼痛,对手外观满意,对手功能非常满意.26例患儿均未发生感染,仅1例有轻度针尾激惹.结论 青少年骨骼塑形能力丧失,对有成角移位的掌骨骨折应当积极地采取手术治疗,与克氏针和钢板相比,单根弹性髓内针治疗青少年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复位、避免感染、无需额外固定或理疗、功能恢复完全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 人胃癌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稳定性分析

    作者:张明凯;李玉明;蒋宏;孙庆磊;李河圣

    目的 对从人胃癌组织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hGC-MSCs)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为hGC-MSCs及肿瘤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新鲜的胃癌组织中分离培养hGC-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GC-MSCs细胞形态,计数板计数并绘制hGC-MSCs生长曲线以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染色体G显带实验观察hGC-MSCs核型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GC-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使用诱导分化液体外诱导hGC-MSCs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果 成功从人胃癌组织中分离培养hGC-MSCs;hGC-MSCs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呈梭形或多角形的成纤维样细胞,细胞间平行排列呈漩涡状或辐射状;生长曲线示细胞增殖能力很强,并随着传代有所降低;G显带核型分析细胞为正常的二倍体,无染色体异常;hGC-MSCs表面抗原高表达CD13、CD44和CD90,低表达CD45、CD34和HLA-DR;诱导分化实验显示hG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人胃癌组织中存在hGC-MSCs,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生物学特性稳定,未发现恶性转化.hGC-MSCs的研究,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及MSCs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价值.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形态的远期评价

    作者:崔冬梅;李莉娜;邹燕红

    目的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后远期房角形态的改变,探讨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经房角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房角存在黏连关闭或暗光下可见功能性小梁网≤90度,接受LPI治疗,且坚持门诊随诊一年以上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激光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压平眼压,前房角镜,眼底视神经形态,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视野检查等结果.结果 入组患者共37例71眼,其中男14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4±9.7)岁.激光治疗前患眼的诊断分别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14眼,原发性房角关闭(PAC)36眼,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21眼.术后随访一年,66.2%的患眼不用药眼压能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PACS组100%的患眼平均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而PACG组14.3%的患眼局部用药下平均眼压仍≥21 mm Hg,各组眼压控制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术后一年复查房角镜,暗光原位下各象限房角开放的比例增加,与激光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以下方房角改善明显;动态操作下鼻侧房角开放增多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UBM检查,71只患眼平均前房深度(1.98±0.24)mm,虹膜膨隆69眼,睫状体前旋前移28眼.经多因素分析,激光后房角是否加宽与性别、疾病的发展阶段、中央前房深度、睫状体前位等无关,而患病年龄越高,加宽比例越高(P<0.05).结论 LPI术后多数的患眼房角加宽、眼压得以控制.眼压控制与疾病的发展阶段有关,早期治疗预后更好.在激光术后,对于已存在视神经损伤的PACG患者,睫状体前位的患者以及患病年龄较轻的患者,应该更密切的随访,以早期发现疾病的发展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措施.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

    作者:王鸿;王斌;丁明超;王意忠

    目的 观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6例DN患者(DN组)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测定血压及生化指标,并与38例非DN的终末期肾病患者(non-DN组)比较.结果 (1)DN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non-DN组(P<0.05),而舒张压(DBP)、血白蛋白、肌酐明显低于non-DN组(P<0.05),脉压(PP)在数值上高于non-DN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80).(2)DN组在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on-DN组(P<0.05),两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和E/A无明显差异.(3)LVMI与PP(r=0.346,P=0.003)、LAD(r=0.365,P=0.002)、IVSDT(r=0.581,P<0.001)、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r=0.678,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556,P<0.001)明显正相关,与DBP(r=-0.237,P=0.048)、血红蛋白(r=-0.309,P=0.023)、白蛋白(r=-0.465,P<0.001)呈负相关.结论 终末期DN患者展现出明显的左心房扩大和LVH.对于DN患者,应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逆转LVH.

  • 湖北地区1725例不育男性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肖卓妮;徐望明;杨菁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不育男性的细胞染色体异常及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细胞遗传学实验室1725例不育男性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其中包括严重少精症或无精症患者997例(A组),具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和反复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后结局不良728例(B组).结果 A组男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81%,无精症男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4.37%)高于严重少弱精症男性(3.69%).相互平衡易位和克氏征是常见的结构和数目异常.其中,88例男性患者被发现为具有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为8.83%.常见的多态性发生于Y染色体.B组男性中共发现11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51%,11例患者均为结构异常.B组男性中发现53例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为7.28%.常见的多态性仍发生于Y染色体,发生率为6.59%(48/728).结论 不育症男性的染色体异常和多态性发生率明显较高.Y染色体多态性对于男性生育力有不良影响.应该鼓励不育男性进行全面的遗传学检查.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蕾;何烨颖;田德兴;文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以期利用较准确方法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及时实施营养干预,改善临床结局.方法 测定177例AECOPD患者入院时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含量(Hb)及淋巴细胞计数(LY),记录机械通气、死亡或出院情况、住院时间(LOS).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进行AECOPD患者不同营养风险状态与机械通气、病情转归和LOS关系分析;LOS与NRS2002评分以及各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度营养风险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概率和死亡率高于轻微营养风险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57,P=0.017;χ2=10.413,P=0.001),其机械通气和死亡的概率比(OR)分别为轻微营养风险组的6.093和9.792倍(95% CI:1.18~31.446,1.985~48.298),重度营养风险与机械通气概率和死亡率有较强关联度.中度营养风险患者LOS延长(≥13 d)概率较轻微营养风险组患者高,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P=0.001),其OR为轻微营养风险组的2.618倍(95% CI:1.252~5.477);中度营养风险状态与LOS延长有较强关联度.患者LOS与NRS2002评分、年龄及BMI具有相关关系(r=0.319,P=0.000;r=0.182,P=0.022;r=-0.165,P=0.039).结论 NRS2002评分所示的营养风险状态与临床结局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可用于入院AECOPD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

  • 肌内患者自控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智慧;韩田;何会珍;屈天昉

    目的 探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患者225例,随机分为M、E、I三组,分别采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及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方法进行术后镇痛.药液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140 μg+0.9%氯化钠配成100 ml,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0.5 ml/15 min.通过观察患者在术后6 h、12 h、24 h、48 h四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VAS)、按压次数,镇痛泵连接管路脱落重置或改行其他方法例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综合探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方法的实用性.结果 E组12 h、24 h时VAS低于其他组,按压次数少于其他组(P<0.05),镇痛泵连接管路脱落重置或改行其他方法例数多于其他组(P<0.05);M组与I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效果好,但管路脱出率高.肌内患者自控给药镇痛方法镇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管理容易、实用性强,适用于术后镇痛.

  • FloTrac/Vigileo系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运用

    作者:胡建;鲍红光;陶林;章壮云;韩流;蒋卫清;张蕊

    目的 将FloTrac/Vigileo系统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监测心输出量(CO),观察不同气腹压下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气腹压8 mm Hg,B组气腹压12 mm Hg,C组气腹压15 mm Hg.Philips MP40监护仪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通过FloTrac传感器监测有创动脉血压,Vigileo监护仪接FloTrac传感器连续监测CO.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入室静卧10 min后(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后5 min改变体位时(T3)、气腹后20 min(T4)、气腹结束恢复体位后1 min(T5)、5 min(T6)、术毕拔管后5 min(T7)各时刻的MAP、HR及CO,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T0、T1时分别比较,各组患者HR、平均动脉压(MAP)在T2~T4时均显著增快和增高,以C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MAP在T5时基本恢复至T0时水平,而C组至T6时才恢复至T0时水平.B组CO在T2、T3时与T0时相比明显降低,且T2时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O在T2~T4时与T0时相比显著降低,且T2~T4时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出现1例偶发房性早搏,3例显著的心肌缺血改变,术后出现1例室性早搏.结论 气腹压12 mm Hg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FloTrac/Vigileo系统可以用于持续有效地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更早的临床诊断及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

  • 小型猪中重度阻塞性慢性胰腺炎磁共振质子波谱代谢特征研究

    作者:李晓栋;张建;孙高峰;杨根金;彭烨;潘桂霞;茅娟莉;郝俊;欧阳柳;左长京;汪建华

    目的 对小型猪阻塞性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模型离体胰腺组织块行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照病理分级,探索慢性胰腺炎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谢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将36只巴马小型猪分为CP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行主胰管近端不全结扎,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造模后4、8、12周在两组中各随机选取1/3动物行影像学检查,处死并获得的新鲜胰腺组织,按病理诊断将其分为轻、中、重度(即病理Ⅰ期、Ⅱ期、Ⅲ期),选取中重度标本与对照组行进一步对比研究.两组标本经重水淋洗后,采用600 MHz磁共振谱仪用cpmgprld脉冲序列并做单脉冲压制水峰检测1H-MRS,分析实验组中重度CP者与对照组的离体胰腺组织块代谢物间的区别.结果 实验组中11只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重度CP.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CP胰腺组织的乳酸、N-乙酰糖蛋白、乙酰乙酸峰强度增加(P<0.05);而峰强度减弱(P<0.05)的有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乙酸、丙酮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肌氨酸、胆碱、甜菜碱、牛磺酸、甘油、酪氨酸、β-葡萄糖、尿嘧啶核苷、胞嘧啶和苯丙氨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和α-葡萄糖等峰强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小型猪中重度CP的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MRS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高分辨磁共振质子波谱显示代谢物中乳酸、N-乙酰糖蛋白、乙酰乙酸峰值强度增加,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α-葡萄糖等峰强度未见明显变化,而其他多种代谢物峰值强度均呈减弱趋势.

  •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研究

    作者:张晓峰;陈忠;汤涌;滕长青;文剑;王清波;陈宁宁;马根山;章晓国

    目的 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经药物洗脱支架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的近中期预后.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8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被分为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植入紫杉醇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药物治疗)177例和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10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比较和为期半年及一年的随访(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用药等)研究.结果 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男性比例、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式起病的比例、多支病变比例、肌钙蛋白水平、住院天数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用率均高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P<0.05);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相比,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二级预防(包括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危险因素的控制)较好,但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仍有较高的再发心绞痛和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减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以预测早发冠心病患者在随访一年期间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患者须强化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 Ⅱ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特异性T细胞系的构建和特征分析

    作者:杨小猛;江丽芳;赵丹;尹悦;方丹云

    目的 构建Ⅱ型登革病毒(DENV2)非结构蛋白1(NS1)特异性T细胞系,分析其抗原特异性、表型特征和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方法 NS1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后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分离T细胞,加入丝裂霉素C预处理的同系小鼠单核细胞和NS1蛋白,体外循环间歇刺激和有限稀释培养获得DENV2 NS1特异性T细胞,MTT法分析其抗原特异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ELISA法分析其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结果 共获得9株DENV2 NS1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其纯度和活细胞率均大于95%;与胎牛血清刺激培养比较,该抗原特异性T细胞在NS1特异性刺激和植物血凝素非特异性刺激下均明显增殖(t=6.2780,P<0.05;t=5.1176,P<0.05),而在DENV2 E非特异性刺激下无明显变化;与同系小鼠T细胞比较,九株NS1特异性T细胞均高表达死亡配体分子FasL(t=30.3652,P<0.05);培养6 h和12 h时,NS1特异性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4、IL-10、IFN-γ和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其中IFN-γ浓度升高显著,6 h时达到峰值[(348.2±53.4)pg/ml],TNF-α浓度在培养24 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3.2±1.2)pg/ml],而同系小鼠T细胞培养上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成功构建了DENV2 NS1特异性T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NS1蛋白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登革病毒所致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胰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作者:于鸿;叶军;焦霞;肖蔚;黄俊星;王朝夫;施达仁

    目的 通过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胰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与侵袭力的影响,深入探讨CTGF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CTGF ASODN在胰腺癌基因治疗中的运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CTGF ASODN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CTGF、MMP-9与VEGF mRNA与蛋白表达;噻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1)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TGF ASODN可成功转染SW1990细胞.(2)反义组、无义组和单加脂质体组细胞CT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4±0.09、0.67±0.21、0.63±0.18,反义组较其他组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CT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9±0.07、0.75±0.26、0.71±0.23;相应的MMP-9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1±0.12、0.78±0.35、0.81±0.37;相应的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6±0.06、0.42±0.22、0.43±0.28;相应的MMP-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8±0.22、1.97±0.46、1.92±0.39;相应的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7±0.07、0.52±0.19、0.55±0.18,反义组CTGF、MMP-9和VEGF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1).(3)反义组、无义组、单加脂质体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1.67±0.14、2.34±0.17、2.29±0.21,反义组较其他组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4)反义组、无义组、单加脂质体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分别为24.88±6.17、52.37±8.62、55.49±8.83,反义组较其他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CTGF ASODN转染可有效抑制SW1990细胞CTGF的表达,并降低其MMP-9、VEGF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侵袭力.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细胞角蛋白-2G2的检测

    作者:梁子坤;邓玲;尹颜军;吴恩东;时广利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CK)-2G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24例NSCLC患者化疗前、化疗后1个周期和2个周期血清中CK-2G2的水平含量.结果 以化疗后实体瘤法进行疗效评估,疾病进展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CK-2G2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疾病稳定和部分缓解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CK-2G2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NSCLC患者化疗后2个周期与化疗后1个周期比较,CK-2G2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K-2G2的检测对于肺癌患者的疗效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CK-2G2可作为一种早期的、费用低廉的NSCLC化疗疗效评价参考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卵巢癌中Twist和E-cadherin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朱皓皞;于晓红;杜丽英;熊敦勇;寇辉;王芳胜

    目的 探讨Twist及E-cadherin(E-cad)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的卵巢癌50例,同时选取20例良性卵巢囊腺瘤组织和20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Twist和E-ca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wist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囊腺瘤组织和交界性囊腺瘤组织(P<0.001);E-cad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良性及交界性卵巢囊腺瘤组织(P<0.05).Twist和E-cad在卵巢癌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91,P<0.001);卵巢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腹水、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生存率随Twist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而随E-cad阳性表达显著上升;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Twist(P<0.001)、E-cad(P=0.042)表达异常、FIGO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4)、腹水(P=0.003)、淋巴结转移(P<0.001)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提示仅FIGO分期为独立危险因素(P=0.005).结论 卵巢癌中Twist与E-cad的异常表达与其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wist和E-cad蛋白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卵巢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 HSP70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寇俊杰;贾魁;赵继义;王际鹏;柯雪莲;李树云;赵英玲;张跃东

    目的 探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远程缺血预适应组(NDLIP).各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再灌注过程中记录心电,再于实验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后取心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行心脏缺血范围(AAR)和梗死范围测定(IA),并计算梗死范围与缺血范围(IA/AAR)的比值.结果 (1)CK和CKMB: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血清CK和CKMB值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2)心肌梗死面积(坏死区占缺血范围心肌重量的百分比):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心肌梗死面积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3)凋亡率: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凋亡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4)HSP70: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HSP 70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表达增强(P<0.05).结论 远程缺血预适应同经典缺血预适应一样对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以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实现.

  • 以学校为基础的自杀高危青少年针对性预防研究

    作者:杨晶洁;谢斌;朱紫青;张麒;彭勇文;韩海玲;卞茜

    目的 对有自杀风险的高危青少年进行针对性干预,评估干预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2所初中的初一和初二年级、2所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班级和对照班级.通过问卷筛查出有自杀风险的高危青少年210人,研究组101人,对照组109人.研究设计为add-on.研究组高危青少年除接受学校常规心理课程以外,另外接受20节团体认知行为课程,其父母接受青少年自杀预防宣教;对照组只接受学校常规心理课程,其父母不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评估自杀行为和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除研究组的敢于自表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外(P=0.012),两组其他评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杀行为(P值分别为0.000、0.000、0.006)、近1周和严重时的BSI-CV(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得分(P值分别为0.000、0.003)、BDI(Beck抑郁量表)得分(P=0.000)、BHS(Beck绝望量表)总分及对未来感觉和动力丧失因子分(P值分别为0.015、0.040、0.020)均显著低于干预前,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主观和客观支持因子分(P值均为0.000)、ESAP(情绪智力技能问卷)的敢于自表(P=0.017)和压力管理因子分(P=0.042)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的自杀行为(P值分别为0.000、0.002、0.008)、BDI得分(P=0.000)均显著低于干预前,SSRS总分(P=0.042)及主观支持因子分(P=0.001)、SC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P=0.009)均显著高于干预前;除研究组的客观支持因子分(P=0.013)和敢于自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近1周的自杀意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8)外,上述其他指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干预方案能够改善自杀高危青少年的部分自杀行为和相关因素.目前干预结果提示我们应延长随访时间以便能够观察到大化的干预效果.

  •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实际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李卫彬;李新旭;张彤群;屈亚虹;马振亚;李仁忠

    目的 评价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果.方法 利用传统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和基因芯片技术同时对开封市2011年3~11月登记的541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以传统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对基因芯片技术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具有完整的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检测结果的473例患者纳入分析.基因芯片技术对初治涂阳患者异烟肼耐药的检测效果与金标准有统计学差异(P<0.05),灵敏度为68.97%,Kappa值为0.51,阳性预测值为46.51%;检测复治涂阳患者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为92.59%,Kappa值为0.76,阳性预测值为78.13%;检测初治涂阳患者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为90.48%,Kappa值为0.82,阳性预测值为76.00%;检测复治涂阳患者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为91.18%,Kappa值为0.82,阳性预测值为88.57%.所有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均>87.00%,阴性预测值均>93.00%.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对初治涂阳患者异烟肼耐药的检测效果不理想,可能会导致该技术对初治涂阳患者耐多药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偏低,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造成过度诊断.

  • 固定期放疗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术中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磊;何黎升;刘翔宇

    目的 研究固定期放疗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并植入牵张器,5 d后开始骨牵引,速率为0.5 mm/次,2次/d,连续10 d,共延长下颌骨10 mm,固定10周;B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植入牵张器,进行骨牵张,牵张结束后固定10周,并在固定4周后开始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双侧下颌骨,5.4 Gy/次,隔日1次,共5次,总剂量为27 Gy;C组动物为对照组.固定期结束处死动物后,取各组动物牵张区新生骨痂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骨密度测定及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结果 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显示所有进行下颌骨牵张的实验动物牵张间隙均有新骨形成,骨小梁沿牵张方向排列,骨密度较高;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实验动物牵张区均充满排列整齐的新生编织骨,B组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成发及软骨岛,新生骨小梁不及A组致密、成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和机械力学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新生骨在骨密度和新生骨小梁数目上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新骨矿化程度方面,固定期放疗组较差,其机械强度也较低(P<0.05).结论 在牵张成骨术的固定期进行放疗仍可以出现牵张区的新生骨形成,但软骨成分较多,机械强度较低.牵张成骨术用于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颌骨早期重建是可行的.

  •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纵隔淋巴结4R组转移进针路径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金爽;郑广钧;杨景魁;阎卫亮;柴树德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肺癌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路径选择.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伴有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36例,其中10例患者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对该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采取自右前胸壁、右侧胸壁及右后胸壁三种进针路径进行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随访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10月.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靶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236.8±12.9)Gy,D100(94.8±9.8)Gy,D90(139.6±11.6)Gy.植入术后6个月随访,有效率80.6%,行PET-CT检查的8例患者中有3例显示病灶活性完全消失.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10例患者中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2例,好转6例.术中9例患者出现气胸,其中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行胸腔穿刺抽气;6例患者出现肺内出血,其中2例伴有咳血,无进行性血胸,止血处理后症状消失,1个月后复查出血吸收.结论 对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癌进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中选择恰当的进针路径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使放射剂量分布合理提高疗效,并可减少穿刺损伤等并发症.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急诊四肢Ⅱ类手术创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裴辉;刘永福;罗志毅;陈聚伍;刘保池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急诊四肢Ⅱ类手术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VSD组38例,采用VSD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手术及引流方法治疗.观察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总费用(不含内置物)等.结果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不含内置物的治疗总费用四个计量指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VSD组也明显优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处理四肢Ⅱ类手术创面时,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脓毒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 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评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尚琪;来永庆;陈月英;池泽湃;任瑞;王亚东;魏灿;倪梁朝;关志忱

    目的 确定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在评价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初发的OAB患者接受抗毒蕈碱药物托特罗定治疗.在基线期及12周治疗后完成3 d排尿日记和OABSS,通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变量的一致性和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研究包括59例患者,男22例,女37例,年龄(31.1±9.6)岁,OABSS和相应的3 d排尿日记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改善变化.OABSS中尿急评分的效应值大(2.10),总评分效应值1.55,排尿日记中尿急评分效应值0.92.OABSS中除白天排尿次数外,其余效应值均大于相应排尿日记的效应值,标准反应均数的变化与效应值的变化相同.OABSS中项目评分和相应排尿日记的变量在基线期及12周治疗后有良好的一致性.急迫性尿失禁及夜尿在OABSS和相应排尿日记的变量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OABSS对治疗相关OAB症候群变化有高度敏感性,在日常临床实践中,OABSS借其简易性及可靠性,可成为排尿日记之外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评估症状和疗效的工具.

  • 人工晶体单眼视设计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建和;李世洋;马红利;赵爱红;姜彩辉

    目的 评估白内障复明术中应用人工晶体单眼视(MV)设计患者术后效果和满意度.方法 在白内障复明活动中有32例白内障患者选择人工晶状体MV设计,按照传统MV设计,主导眼终屈光设计为-0.5~0 D,非主导眼设计为-1.5~-1.0 D.另外选取154例术后双眼裸眼视力均在0.6 D以上的患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屈光状况,双眼裸眼远视力和近视力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不满意之处.结果 28例患者获得成功的MV设计,双眼裸眼远视力为(0.80±0.16)D(0.6~1.2 D),对照组为(0.87±0.19)D(0.6~1.5 D),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MV设计组双眼裸眼近视力为(0.57±0.17)D(0.3~1.0 D),而对照组为(0.38±0.25)D(0.1~0.6 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晶体MV设计组双眼裸眼近视力好于对照组.28例行人工晶体MV设计患者中21例对结果满意,7例患者对结果不满意,而对照组154例患者中138例对结果满意,16例对结果不满意,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晶状体MV设计组患者满意度低于对照组.但不满意的原因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工晶体MV设计能在不影响双眼裸眼远视力的前提下提高裸眼近视力且给患者提供很多方便,但在白内障复明术中比较难得到较好理解.

  •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环氧合酶-2在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春水;苏江维;胡珍;邓利丽;熊芬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合酶-2(COX-2)在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用5%普萘洛尔乳剂外涂豚鼠耳背部皮肤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豚鼠表皮和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表皮中HIF-1α和COX-2表达.结果 5%普萘洛尔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中HIF-1α和COX-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HIF-1α和COX-2在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的表皮中表达明显增高,不仅在组织病理学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与人类银屑病皮损基本一致.

  • 雷帕霉素抑制JAK/STAT通路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佳凤;张培建;李鹏飞;骆小江;蒋永军;伍学艳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梗阻性黄疸中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18只,梗阻性黄疸+STAT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组(B组)18只,梗阻性黄疸组(C组)18只,A、B、C三组分别于术后1、3、5 d处死大鼠,每个时间段6只.监测各时间段大鼠肝功能酶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受试样品TNF-α蛋白表达,RT-PCR测各组不同时间段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两梗阻性黄疸组肝功能酶学差异显著,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升高明显,与雷帕霉素干预组比较,梗阻性黄疸组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升高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TNF-α表达,减少对肝细胞的损伤,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普瑞巴林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与耐受性评估

    作者:张瑛;沈沸;林岩;李焰生

    目的 评估普瑞巴林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对连续收治的44例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予以普瑞巴林可变剂量150~300 mg/d(基于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治疗4周.采用数字等级评分(NRS)评价基线、第2周、第4周时疼痛强度以及疼痛对睡眠的干扰,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患者总体印象改变(PGIC)进行情绪及总体疗效评定,同时观察普瑞巴林的不良反应.结果 43例患者完成研究,平均普瑞巴林剂量(272.1±59.1)mg.经治疗,疼痛评分由6.3±1.0下降至2周时的4.4±1.4和4周时的3.1±1.6(-50.9%,P<0.01);睡眠干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24例(55.9%)患者的PGIC为"极为好转"或"明显好转".不良反应少,仅1例(2.3%)患者因头晕而退出研究.结论 普瑞巴林(150~300 mg/d)能有效改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相关的睡眠及情绪障碍,且耐受性良好.

  • 煤工尘肺患者定量CT骨密度测定的研究

    作者:邓茂松;李宝平;吴戈;王旭

    目的 通过定量CT(QCT)测量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BMD),探讨煤工尘肺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64排螺旋CT对43例有明确粉尘暴露史并经临床确诊为煤工尘肺的男性患者和43例同年龄段的无粉尘暴露史的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T12、L1、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以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评价煤工尘肺组患者有无骨质疏松症;对两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组样本有无统计学差异;对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接尘工龄、临床分期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3例煤工尘肺患者经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评价:骨量正常者17例(39.53%),骨量减少者21例(48.84%),骨质疏松者5例(11.63%),具有较高的患病率;(2)煤工尘肺组与对照组骨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20);(3)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接尘工龄呈负相关(r=-0.268,P=0.041);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尘肺临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p=-0.719,P=0.000).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OC2中β-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戴颖青;张秦;徐金峰;刘琦;石群立;王建东

    目的 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干预前后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COC2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ATRA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β-catenin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经1、5、10 μmol/L ATRA干预前后COC2细胞株中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ATRA干预COC2细胞后影响细胞增殖,10 μmol/L ATRA组未见细胞增殖,并见少量细胞碎片.(2)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降低,并呈现ATRA浓度依赖性.结论 ATRA作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COC2后可降低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达到抗卵巢上皮性癌的作用.

  • 含人Apelin-R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apelinR-EGFP的构建

    作者:樊丽娅;张院

    目的 构建含有人Apelin受体(Apelin-R)基因的pDC316-apelinR-EGFP腺病毒穿梭载体,为糖尿病相关基因Apelin的体内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 PCR方法分别扩增Apelin-R基因,测序正确后与载体pDC316-EGFP连接,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apelinR-EGFP;脂质体法与腺病毒骨架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重组腺病毒包装,稀释法测定腺病毒滴度.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elin-R的表达.结果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鉴定及测序结果均证明Apelin-R基因成功扩增并克隆到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apelinR-EGFP.在HEK293中成功包装出含Apelin-R的腺病毒Ad-apelinR-EGFP,病毒滴度为3.1×109 TCID50/ml,感染Ad-apelinR-EGFP的HEK293E细胞中可检测到Apelin-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DC316-apelinR-EGFP,得到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Apelin-R腺病毒,该病毒有望用于糖尿病的体内研究实验.

  • 瑞舒伐他汀干预ox-LDL诱导的THP-1细胞株中MMP-2、MMP-9的表达研究

    作者:侯方杰;邢明青;王国安;管军;郭亮

    目的 瑞舒伐他汀是目前经临床试验证实能够稳定并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他汀类药物,本实验主要探讨药物干预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中的机制.方法 人单核细胞株(THP-1)经佛波酯(PMA)诱导贴壁为巨噬细胞后,利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80 mg/L与巨噬细胞共同孵育,分别给予不同药量(0,2,4,7和10 ng/ml)的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应用RT-PCR法检测上述组细胞中MMP-2,MMP-9 mRNA表达结果;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实验组的上清液中MMP-2、MMP-9的表达.结果 7、10 ng/ml瑞舒伐他汀可以使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表达与其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论是蛋白表达还是mRNA的表达均具有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MMP-2和MMP-9在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的表达,这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 异丙酚预处理诱导PC12细胞缺氧耐受作用研究

    作者:李青波;徐学武;王宝宁;王园园;钟京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PC12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普通培养箱内常规培养;脂肪乳剂组(F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脂肪乳剂,置普通培养箱内常规培养;缺氧组(H组),细胞置三气培养箱内培养,设置培养条件为2% O2、5% CO2;异丙酚+缺氧组(PH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 mmol/L的异丙酚,再置入三气培养箱培养,条件设置同H组.四组细胞均在培养4 h后行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C组与H组之间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相比,PH组细胞活力明显增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改善PC12细胞活力,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PC12细胞缺氧耐受.

  •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作者:张晓峰;陈忠;文剑;滕长青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28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182例晚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和226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男<55岁,女<65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三组入选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多[(2.01±1.22)个vs.(1.01±0.93)个,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52.8%(150/284)vs.28.3%(64/226),P<0.05].(2)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少[(2.01±1.22)个vs.(2.89±1.41)个,P<0.05];②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21.1%(60/284)vs.12.1%(22/182),P<0.05];③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高(0.63±0.1 vs.0.61±0.12,P<0.05);④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高[45.4%(129/284)vs.19.8%(36/182),P<0.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病变率高[83.8%(238/284)vs.90.7%(165/18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高血压1.604~3.788(P<0.001),肥胖1.303~3.376(P=0.002),2型糖尿病2.040~7.771(P<0.001),吸烟1.783~5.488(P<0.00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6.063~107.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B=3.240,Exp(B)=25.522,95% CI:6.063~107.431,P<0.001].结论 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饮酒等危险因素较少,但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单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幽门螺杆菌硫氧还蛋白1表达量对胃癌BCG-823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月霞;刘琳娜;丁士刚;石岩岩;张婷;张静;王晔;蓝宇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不同表达量硫氧还蛋白1(Trx1)对人胃癌细胞(BCG-823)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高表达Trx1及低表达Trx1 Hp分别以1∶50,1∶100,1∶200细胞细菌浓度比进行细菌细胞共培养,设不加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24 h及48 h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及MTT法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率,并收集1∶100浓度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从镜下观察及测细胞OD值均发现Hp可使BCG-823细胞增生活跃,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高Trx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对应时间及浓度的低Trx1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高Trx1组BCG-823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于24 h及48 h均明显高于低Trx1细菌组,且无亚二倍体出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表达Trx1的Hp对胃癌细胞有促增殖作用,Trx1与Hp的致癌机制可能有关.

  • 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对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炳伦;黄文起;李玉舟;孙化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对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5~2011年经手术或穿刺检查病理证实的12例脑原发性淋巴瘤患者MRI表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共发现病灶25个,多发8例,单发4例.MRI表现为脑内多发团块状等、低T1,等、高T2异常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或略高信号,周围水肿较轻.其中20个病灶位于脑深部中线旁,5个病灶位于幕下.增强扫描21个病灶呈团块状强化,4个病灶呈不规则厚环状强化.其中8个病灶可见脑室周围增强征、6个镜像征,4个缺口征.6例行磁共振氢波谱(1H-MRS)检查,均表现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峰降低,胆碱(CHO)峰升高,见乳酸(Lac)峰和高大脂肪(Lip)峰.结论 磁共振是诊断脑原发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脑室周围增强征、镜像征及缺口征是脑原发性淋巴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磁共振多技术的联合应用能提高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 皮内缝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晓伟;金海;赵铁军;陈和忠

    食管癌手术切口为Ⅱ类切口,手中因消化道的开放易造成伤口的污染,既往多采用分层间断缝合,如发现伤口愈合不良可间断敞开处理伤口.但通过近几年将皮内缝合随机应用于部分患者,通过术中的仔细操作,发现皮内缝合可促进伤口愈合,并且更为美观.

  • BioZ.com监测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李昕;赵燕星;池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年有广泛开展的趋势.由于二氧化碳气腹的实施,使膈肌上升,气道压升高以及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引发高碳酸血症而提高交感神经张力[1],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大变化,从而要求术中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研究采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其原理建立在胸电生物阻抗基础上,通过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左心室功能实现实时、可靠、定量、客观评估.通过这些参数可反映心输出量(CO)以及气腹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面了解患者术中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128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

    作者:曹茂盛;陈爱华;彭荣;周建平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 arte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F)是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与肺动脉间的异常交通,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静脉瘘[1].由于临床症状常为不典型胸闷、胸痛,无特异性,常导致误诊、漏诊,及时、准确地显示并诊断该病十分重要.DSA是诊断CPF的金标准[2],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我院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A对可疑病例进行筛查、收集,探讨CTA对CPF的显示方法及诊断价值.

  • 血管球瘤32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赛明;王艳辉;孙明举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多发生于手足末端,尤其是指甲下多见,约占手部软组织肿瘤1%~5%,国内文献报道较少,常易误诊.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32例血管球瘤患者,现对其病因、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体会进行分析.

  • 游离第2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广峰;魏在荣;王达利;祁建平;聂开瑜;金文虎;邓呈亮

    随着农村半机械化以及小作坊机械化发展,保护措施不完善以及疲劳操作等因素致手指指腹缺损越来越多.传统的皮肤修复方法很多[1-2],大多手术方式对供区造成较大的损伤,注重创面的修复,感觉功能的重建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利用足趾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治疗组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疗效分析

    作者:伍志琴;刘剑平;聂尚武

    眼外肌麻痹在眼科临床中较为常见,是由于眼外肌本身或其支配的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或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双眼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在临床中,一般将病因治疗、扩管、营养神经等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我们自2009年1月尝试应用复方樟柳碱颞浅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相关体会报道如下.

  • 胸腔肋间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勇;李红;姚岚;王晶晶

    结核性胸膜炎早期,通常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或者深静脉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配合以积极抗结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程超过6周,大量纤维素渗出及增生,渗出液逐渐变为脓性,这些纤维素沉积在脏壁两层胸膜上,形成很厚的胸膜纤维板,限制肺组织的膨胀胀,脓腔不能缩小,感染不能控制,即形成慢性结核性脓胸(chronic tubereulous empyema).

  • RW(牙合)垫治疗合并关节症状正畸患者的初步研究

    作者:肖秀凤;关正志;于海鹏;邰怡;叶翁三杰

    关于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无直接关系[1],正畸前后可暂不考虑关节问题,尤其关节尚无疼痛的患者;另一部分学者坚持关节与牙 合的密切作用[2],提倡功能牙合,认为髁突位置及其位置不当所致的TMD是正畸治疗之前需要加以考虑和处理的问题[3].RW(牙合)垫由Roth和Williams医师推广使用,用于放松咀嚼肌,引导髁突至稳定位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精确正畸诊断,以完成矫治目标.本研究对合并关节症状的正畸患者采用RW牙 合垫治疗并进行正畸前诊断,探索其效果[4].

  • 扩张器在面部瘢痕及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芬;于晓春;曹令;石冰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因其良好的修复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面部瘢痕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既往主要是局部皮瓣转移和皮片移植,但当缺损面积较大时,由于局部皮瓣的转移量的限制而很难完全修复;移植的皮片又因颜色、质地、厚度、感觉等差异明显而美容效果欠佳,而且对功能的恢复亦非完善.我院自2009年3月以来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37例面部大面积瘢痕及血管畸形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进行了相关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 运用弥散加权成像辨别宫颈癌病灶病理性质

    作者:朱凤婷;卓水清;刘秀健;谢传淼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二杀手,近年来患宫颈癌的患者数目有攀升的迹象,常规的宫颈癌确诊主要通过活检刮片取出部分宫颈组织,由病理科进行检验,如果所刮的位置非病灶所在,患者仍需接受二次活检.

  •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九例介入治疗的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贺雄军;刘亚杰

    颈内动脉闭塞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形式多样、临床症状不一,但长期预后不佳,且目前对于颈内动脉闭塞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们选择性为9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ymptomatic intercarotid artery occlusion,SICAO)患者进行了介入开通治疗,现报道如下.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金留根;费伯健;王卫理;许示心;曹华祥;蒋晖;许洪卫;何平

    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和直肠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概念的提出相辅相成,它们在肠外科领域的广泛接受和应用已使TME手术成为直肠癌手术的质量控制标准,明显降低了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使得直肠癌的生存期已接近结肠癌患者.如何提高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德国Hohenberger等[1]提出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的概念,以期用高质量的手术来提高根治性结肠切除术的疗效.我科于2010年6月开始在临床上按CME的要求来完成开腹或腔镜结肠癌手术,现将至2011年12月的开腹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报道如下.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颉玉胜;范文成;宋维旭;张安方;魏翠萍;刘卉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又称表皮样癌、棘细胞癌,系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约占非黑色素皮肤肿瘤的20%.SCC好发于中老年人头面部等暴露部位,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1].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产生自由基和单态氧等强氧化剂引起局部病灶组织中肿瘤细胞受损、凋亡或坏死的非产热微创治疗方法,已逐渐应用于治疗消化道、呼吸道、耳鼻喉、眼科、泌尿系、皮肤等部位的肿瘤,不仅是一种缓解、姑息治疗的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已可达到治愈目的.我们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16例面部鳞状细胞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仰卧位在急诊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鼻胆管引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唐良;占强

    目前内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发展为良、恶性胰腺疾病微创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方法.急性重症胆管炎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胆胰管疾病中为凶险的病变,病死率高达56%[1].急诊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减压及引流是治疗该病为快速、有效的方法.由于有些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病情较重,不能或不宜取常规ERCP操作时的俯卧体位,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尝试在仰卧体位下为12例患者进行ERCP操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体会报道如下.

  • 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

    作者:彭伟;李长运;王一丹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影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也不断增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是继手术和低血压之后造成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占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的10%[1],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原因.CI-AKI是PCI术后再次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风险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2].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在2012年3月提出CI-AKI的新诊断标准:碘造影剂血管内给药后48 h内出现的血清肌酐绝对值增加≥44.2 μmol/L(0.5 mg/dl)或者较基础水平增加≥25%,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急性肾功能损伤.有研究[3]表明阿托伐他汀应用对比剂前给药可以减少使用对比剂后CI-AKI的发生,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等作用有关.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择期行冠状动脉PCI患者术前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

  • 透光直视下超声刀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顽固性溃疡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红普;卫任;仝现州;张应选;史帅伟;张耿杰;仝麟龙

    下肢静脉顽固性溃疡是由下肢局部软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其主要病因为静脉曲张、静脉炎或深浅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导致静脉回流不畅或静脉血液反流,使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在局部组织长时间淤滞所造成[1-2].近年来,透光直视下超声刀技术的出现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处理方法,并在国内多家中心得到开展.本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该技术对5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及体会报道如下.

  •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体会

    作者:许飞;段君凯;陈霞;艾凌云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心瓣膜表面形成的血栓中含有病原微生物.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确诊IE患儿,综合国内外文献,对IE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左股下段后侧赘生性脂肪瘤一例

    作者:尚春艳;陶金国

    患者男,79岁.因发现左大腿后侧赘生性包块72年伴红肿热痛皮肤溃破十余天于2011年2月入院.患者6岁时发现大腿后侧长出一小赘生物,约花生米大小,缓慢生长,遂未作任何处治.近年来因包块长大后遂行中草药外敷治疗,敷后出现包块溃破并伴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及行走困难来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左股下段后侧腘窝上见长径约8 cm鸡蛋形有蒂的赘生性包块(图1),周围见中草药残渣,包块顶端溃破并形成直径约为3 cm的圆形溃疡,溃疡底见脂肪样组织外露,溃疡周围包括肿块的表皮完整,但包块及蒂周红肿热痛炎性症状明显,包块触之质软有弹性.外院及我院超声示:左腘窝上突出性包块,血管瘤可能.

  • 超声诊断瘢痕妊娠一例

    作者:次玲娟;李素芳

    患者女,27岁,孕2产1,主因停经60余天,不规则阴道出血一个月伴下腹部不适5 d就诊.血HCG:1827.3 mIU/ml;血常规:红细胞3.47×1012/L,血红蛋白104 g/L,白细胞5.0×109/L;门诊彩超所示:宫体前位,大小约9.17 cm×6.76 cm×5.85 cm,形态不规则,子宫中上段形态正常,上段内膜厚约0.29 cm,子宫下段形态明显失常,突向膀胱,可探及一大小约6.1 cm×5.9 cm×5.8 cm混合性类圆形包块,边界不清晰,与肌层分界不清,包块中心可见一边界不规则的液性暗区,下段肌层菲薄约1 mm;CDFI:实性部分周边可见环状彩色血流信号,内部可见条带状血流信号,血流信号较丰富,双侧卵巢正常大小,子宫直肠窝未见明显游离暗区.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韦格纳肉芽肿一例

    作者:马剑达;莫颖倩;戴冽;郑东辉;李艳华;朱浪静;张白玉

    患者女,15岁,因"左耳听力下降8个月,伴发热、咳嗽6个月,头痛10 d"于2010年11月3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耳痛,左耳听力在1个月内进行性下降,伴左侧腮腺肿大.6个月前出现发热,多见于上午,体温高达39 ℃,午后可自行退至正常,伴畏寒、寒战、咳嗽、咳痰,无咯血.

  • 内镜下氟尿嘧啶粒子植入术治愈贲门癌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一例

    作者:姚欣;冯子坛;孙蓉;刘文格;董春杰;冯佳

    患者男,63岁,主因上腹部胀痛、反酸、胃灼热1个月于2006年1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反酸、胃灼热,不伴呕血、便血、消瘦、呕吐等不适.既往体健.查体: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未触及包块.胃镜示:贲门距门齿40~44 cm小弯侧可见一浅溃疡,内覆白苔,溃疡周边黏膜隆起.

  • 家族聚集性原发性肝癌一家系报道

    作者:赵海月;赵广雷;赵西平

    先证者,女,44岁,因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半年,皮肤及巩膜黄染1个月余,腹胀半个月就诊.发病以来食欲减退,乏力,睡眠不佳,大便少,颜色灰白,小便茶色.既往史:患乙型病毒性肝炎十年,其余无异常.查体:T 36.1 ℃,P 72次/min,R 18次/min,BP 110/80 mm Hg,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浮肿.

  • 小儿麻疹孪生球菌感染一例

    作者:秦晓虹;梁宗敏;胡浩忠;薛梅;戴爱所

    患儿女,1岁1个月,因"咳嗽1周,呻吟伴口唇青紫3 d"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病初伴有发热,家长自行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小儿感冒冲剂、止咳糖浆).患儿体温下降,咳嗽缓解,但精神食欲下降,活动减少,3 d来伴有呻吟、口唇青紫未就诊.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作者:黄会芳;许翠萍;殷云勤

    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上腹痛、血便、皮肤黄染20余天"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间断出现上腹痛及黑便,同时家人发现其皮肤黄染,到外院就诊,内科保守治疗期间腹痛加重,间断排暗红色血便,一次约800 ml,共4~5次,输浓缩红细胞10 U,住院期间皮肤黄染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曾于5个月前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体格检查:体温38.8 ℃,呼吸26次/min,脉搏116次/min,血压120/56 mm Hg,神志清楚,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双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体征,腹软,上腹部压痛阳性,反跳痛可疑,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足轻度水肿.外院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腹部CT检查:不排除轻度水肿型胰腺炎.入院后多次排暗红色血便,消化道出血不止,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 ℃,血糖控制欠佳,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 鲜红斑痣样表现的丛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李坚;颉玉胜;范文成;宋维旭;刘卉

    患者女,23岁,因颈部红色斑块伴疼痛1年就诊.1年前患者颈枕部出现2处钱币大小的鲜红色斑块,伴阵发性针刺样疼痛,转动颈部时疼痛加剧.皮疹缓慢增大,渐变为暗红色.曾在数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鲜红斑痣.曾在外院给予585 nm染料激光治疗1次,无明显效果,疼痛症状无改善.否认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氯氮平中毒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盛芳;侯承花;孙淑娥

    患者男,56岁,农民.因"被发现意识不清5 h"于2011年10月10日入院.入院前5 h患者被家人发现躺在床上,呼之不应,伴小便失禁,周围无呕吐物,无肢体躁动及抽搐,无唇舌咬伤及皮肤外伤.家中无煤烟味.在家未处理,急送至当地医院.急查血气:pH 7.446,PO2 62.40 mm Hg,PCO2 42.00 mm Hg,乳酸1.3 mmol/L.急诊生化:酮体0.75 mmol/L,血糖15.41 mmol/L,肌酐100 μmol/L,肌酸激酶1510 U/L,CK同工酶30.0 U/L,超敏C-反应蛋白8.1 mg/L.血常规:WBC 10.14×109/L,中性79.1%,RBC 5.58×1012/L,HGB 171 g/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行头颅CT未见异常.予纳洛酮0.8 mg静脉推注后未见明显好转,遂转入我院.

  • 重视青光眼诊治中房角检查的作用

    作者:邹燕红;刘熙朴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约有450万人因青光眼而失明,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可能上升到1120万[1].由于青光眼所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青光眼盲的重要途径.前房角是眼内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径,前房角及其邻近组织的病理改变会导致眼压升高,发生青光眼.依据眼压升高与房角开放状态的关系,青光眼可以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检查可以了解房角的结构状态,对于青光眼的诊断、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沈冰;高彩凤;齐虹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功能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复明手术逐渐过渡为屈光性手术.白内障手术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人眼正常晶状体的生理功能,进而恢复合乎生理状态的视觉功能.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的指标不仅仅是视力,更重要的是术后的视觉质量,包括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波前像差、视网膜散射光、双眼融合功能等[1-2].白内障术后不但要让患者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晰,看得舒服.这使得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作者:赵刚平;张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白内障目前依然占据着世界致盲眼病的首位,其患者人数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39%.在我国,白内障同样是第一位致盲眼病.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世界上治疗白内障主流、成熟的手术方式.

  • 白内障手术现状与进展

    作者:陈迪;闵寒毅

    一、白内障手术简史白内障手术是古老的一种外科手术,有记录的文字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750年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600年,印度有名的外科医师Susruta利用一种小刀将混浊白内障向后推入玻璃体腔使患者重获光明,称为针拨术(couching),该手术至今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方还可以见到.1753年法国的外科医师Jacques Daviel独创下方角膜透明切口摘除白内障.1865年德国Albrecht von Graefe通过更小的巩膜切口完成了晶体摘除.1948年英国Harold Ridley首次为患者植入眼内人工晶体.随显微镜出现和发展以及晶体材料不断更新,标准的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世界各地很快普及,挽救了数亿计白内障盲.1967年由Charles Kelman发明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将白内障手术从一般的复明手术发展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满意度的屈光手术.

  • 回顾和展望我国微机视野检查技术的创新之路

    作者:贺忠江

    视觉包括辨认物体和发现目标两种含义:分辨物体精细的形态和颜色特征靠黄斑区,众所周知的术语是视力(visual acuity);发现目标的功能则由整个视网膜承担,俗称视野(visual field),是指受检眼(单眼或双眼)注视不动时能够发现目标的那部分空间范围,又称感受野(receptive field).视野检查(perimetry)是测量受检眼视野中不同部位的视功能.在一个半球面上描述视野的空间投射位置,一般用半子午线(half meridian)和偏心度(eccentrisity)这两个术语标注,类似地球仪上的经度和纬度,二者的交叉点可以准确定位.

  •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新理念

    作者:郭海科

    现代白内障手术不仅是为了使患者看得见,更是为了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白内障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的发展推动了白内障手术理念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正在由传统的复明手术向屈光性手术发展."屈光性白内障手术"(refractive cataract surgery)--这一白内障手术新理念应运而生.

  • 具争议的眼科产品: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

    作者:杨松霖;晏晓明

    自Ham等[1]发现可透过紫外线(波长300~400 nm)的人工晶状体会导致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产的人工晶状体大部分均添加了吸收紫外线的成分.其后Ham等[2]又通过体外动物实验证实,短波长可见光(波长400~500 nm)照射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之后,RPE之内的脂褐质增多,而脂褐质的成分之一A2E可以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视网膜损伤.

  •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

    作者:项道满

    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多数出生前即已存在,少数在出生后逐渐形成或明显加重.其是新生儿发生的严重致盲性眼部疾病之一.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为0.04%[1].

  •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宋颖燕;王亚娟;华琳;王俊霞

    目的 系统评价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等关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均从1966年1月至2010年2月,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为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病率.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202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6篇RCT文献(n=770)进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可缩短入院后的退热天数(SMD=-0.98,95% CI:-1.24~-0.73,P<0.00001),使入院24 h脑脊液中的乳酸含量降低(SMD=0.5,95% CI:0.21~0.80,P=0.0007),但对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SMD=0.02,95% CI:-0.39~0.42,P=0.94)、糖含量(SMD=0.71,95% CI:-0.06~1.47,P=0.07)和蛋白含量(SMD=0.27,95% CI:-0.15~0.69,P=0.20)无明显影响;死亡率与安慰剂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OR=0.61,95% CI:0.33~1.13,P=0.12);听力损害发生率地塞米松组显著低于安慰剂组(OR=0.38,95% CI:0.2~0.72,P=0.003);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病率地塞米松组显著低于安慰剂组(OR=0.37,95% CI:0.24~0.57,P<0.00001);反应性关节炎发病率降低(OR=0.21,95% CI:0.05~0.07,P=0.03);应用地塞米松没有增加二次发热的发生率(OR=1.96,95% CI:0.69~5.53,P=0.0007),也没有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2/102 vs.0/99,P=0.3).结论 现有的证据显示,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疗效,使入院后发热天数缩短,降低了入院后24 h脑脊液中乳酸浓度,降低了听力损害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但对死亡率及入院24 h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糖和蛋白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地塞米松并没有增加二次发热及消化道出血等常见不良反应的风险.

  • 自锁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赵仲伟;施新革;李学民

    目的 对自锁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检索1990~2011年10月发表的关于自锁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比较的研究.采用Stata 10.0统计软件对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检索得到相关文献20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后筛选得到9篇文献,包括胫骨骨折患者762例,其中,自锁髓内钉治疗组378例,交锁髓内钉治疗组384例.Meta分析,发现自锁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Johner-Wruh评分的优良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合并OR=2.075,95% CI 0.781~5.512,Z=1.46,P=0.143).然而,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地低于交锁髓内钉组(合并OR=0.168,95% CI 0.082~0.344,Z=4.87,P<0.001).此外,自锁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地少于交锁髓内钉组.结论 虽然两种方法治疗胫骨骨折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基本一致,但与交锁髓内钉相比,自锁髓内钉在其他安全性指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需综合分析患者情况,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术式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作者:吴训;于德新;谢栋栋;王毅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ORP)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发表于1990~2011年的文献,对比LRP与ORP两种术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并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切缘阳性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术后控尿、术后勃起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 本篇Meta分析,共分析了14篇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了9006例患者,其中行LRP 3261例患者,行ORP 5745例患者.对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腹腔镜与ORP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 0.88,95% CI 0.77~1.01,P=0.06);LRP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手术(WMD 60.25 min,95% CI 30.83~89.68 min,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术中出血量小于ORP(WMD -686.61 ml,95% CI-1101.49~-271.72 ml,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患者输血率低于ORP(OR 0.17,95% CI 0.10~0.29,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低于ORP(OR 0.32,95% CI 0.14~0.71,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的术后一年控尿率与ORP无统计学差异(OR 1.29,95% CI 0.88~1.89,P=0.20).术中保留双侧性神经的患者的术后一年勃起功能,LRP优于ORP(OR 2.23,95% CI 1.48~3.36,P=0.0001).结论 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腹腔镜与ORP的切缘阳性发生率和术后一年控尿功能相似.LRP的手术时间长于ORP,但术中出血量少于ORP,患者输血率小于ORP,且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和术后一年阳痿发生率小于ORP.

  • 电视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郭睿;杨勇伟;努尔兰;马金山;李先锋;王小雷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VATS)与传统开胸(OPEN)两种术式对非小细胞肺癌(综合分期Ⅰ、Ⅱ期)行肺叶切除术的综合临床效益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制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同方数据库相关文献,结合手工检索收集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非小细胞肺癌(综合分期Ⅰ、Ⅱ期)在VATS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OPEN下相比有无优势的相关证据.结果 经过全面检索及筛查后,共纳入17篇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共计1586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综合分期Ⅰ、Ⅱ期),与OPEN术相比,VATS能减低术后全身[P=0.03,优势比(OR)=0.57,95%可信区间(CI)0.34~0.96]和肺部(P=0.001,OR=0.34,95% CI 0.17~0.66)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五年死亡率(P=0.0005,OR=0.43,95% CI 0.27~0.69)、至研究终点总死亡率(P=0.0004,OR=0.46,95% CI 0.30~0.70)和肿瘤复发率(P=0.02,OR=0.63,95% CI 0.42~0.94).结论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综合分期Ⅰ、Ⅱ期),与OPEN术相比,VATS能明显减少术后全身尤其是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五年死亡率、总死亡率和肿瘤复发率.

  • 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张治家;刘洁;田恒进;靖树林;王志勇;盛辉;李德保;沙震兴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是1993年由德国Fleischmann博士发明的,以医用泡沫合成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再利用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生物半透膜封闭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高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负压引流系统,可达到全创面引流,防止污染和感染,此外高负压状态,可消除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1-2],在引出渗液的同时使引流腔壁内陷,材料逐渐退出后,腔壁紧密闭合,防止了残余积液及死腔的形成.与传统换药清创相比,达到全创面引流,防止污染和减少创面的细菌感染,消除组织水肿,使毛细血管腔显著扩张,密度加大,改善局部血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防止交叉感染,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