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

中国卒中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 중국졸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765
  • 国内刊号: 11-54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strok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卒中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拥军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铃铛;宋毅;冯清林;刘明冬;范仕兵;杜江峰;张鹏;冯梅

    目的研究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CVS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Fisher分级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SCVS的患者共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VS组与非SCVS组在年龄、高血压、吸烟、脑室内积血、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显示血管痉挛程度、尼莫地平使用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发生SCVS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0.567、1.982和2.713;而尼莫地平的使用是SCVS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799。
      结论 SAH后SCV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年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尼莫地平使用为保护因素。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早期诊断临床价值的预探索研究

    作者:刘远洪;牛智领;梁金花;马娜;张盼盼;刘乐喜;聂志余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方法纳入39例经磁共振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72 h内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SW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梗死后HT的检出率及敏感性。参考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分型标准对脑梗死后HT患者的HT进行分级,比较HT分级在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差异,分析脑梗死后HT分级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SWI、CT两种方法诊断脑梗死HT的阳性率分别为61.54%和12.82%(P<0.001);SWI检出发生脑梗死后HT者24例,其中1级占12.82%;2级占25.64%;3级占15.48%;4级占7.69%;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SWI序列的HT分级与临床NIHSS评分的增长呈正相关(R=0.94,P<0.01)。
      结论 SWI技术可以早期、敏感评价大面积脑梗死后HT。

  •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韵;郝咏刚;董谦;李淑娟;胡文立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①青年卒中组男性46例(88.46%),女性6例(11.54%),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存在显著性(χ2=5.573,P=0.018)。②青年卒中组CISS分型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6.15%,穿支动脉疾病型(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6.54%,病因不确定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11.54%,心源性卒中型(cardiogenic stroke,CS)5.77%,无一例其他病因型(other etiology,OE)。其分布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无显著性。③青年卒中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者超过半数,该数量与中老年卒中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7.186,P=0.00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增高(t=1.250,P=0.038),叶酸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下降(t=2.106,P=0.007);吸烟(χ2=7.993,P=0.005)、饮酒(χ2=17.005,P=0.000)的暴露率较中老年卒中组升高;LAA亚组Hcy水平高于PAD亚组(t=2.046,P=0.004)。
      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性别分布、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特点,Hcy水平可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年龄以及病因分型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中老年患者多,控制并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高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 以癫痫发作为主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周峰;吴俊;彭磊;王硕;桑林;郑重;解飞;葛留锁;马延山

    目的评估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我科住院的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27例,对行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包括病灶周边的胶质瘢痕层和含铁血黄素层)和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皮层热灼治疗患者的癫痫预后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①完整切除病灶+皮层热灼术患者的癫痫预后明显好于仅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P=0.036)。②癫痫患病病程不足1年患者预后明显好于癫痫患病病程超过1年的患者(P=0.022)。③性别、年龄、病灶所在脑叶、癫痫发作形式、术前是否应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及术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对癫痫预后无显著影响。
      结论对于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术中应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包括病灶周边的胶质瘢痕层和含铁血黄素层),同时行皮层热灼术。

  •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作者:郑天衡;高建;朱鑫璞;黄海侠;王少石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时间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77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成MAU阳性组(81例)和MAU阴性组(85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AU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166例患者中,有81例(48.8%)存在MAU。MA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糖尿病(χ2=8.116, P=0.004)、收缩压(t=2.735,P=0.00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t=2.612,P=0.01)、血糖(t=2.68,P=0.0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217, P=0.028)和C反应蛋白(t=5.548,P=0.000)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优势比(odds ratio,OR)为1.5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6~2.47,P=0.01]、收缩压(OR 1.47,95%CI 1.01~1.17,P=0.0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43,95%CI 1.01~5.37,P=0.03)和C反应蛋白(OR 1.79,95%CI 1.09~1.21,P=0.005)均为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AU与高血压、糖尿病、C反应蛋白、血脂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安阳地区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作者:李振华;杨清成;张向东

    目的探讨安阳地区青年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因。
      方法收集长期居住于安阳地区的148例首发急性青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18~25岁组、26~35岁组和36~45岁组,各组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方法进行病因分型,同时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合并的危险因素。
      结果148例青年CI患者中男性(81.8%)多于女性(18.2%),农村患者(56.8%)多于城市患者(43.2%)。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暴露率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58.1%),其次为高血压病(54.7%)、高脂血症(45.9%)、大量吸烟(30.4%)、大量饮酒(17.6%)、糖尿病(10.8%)。各年龄组间合并高血压病(P=0.008)、大量吸烟(P=0.031)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均以36~45岁组高。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62例(41.9%)、不明原因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48例(32.4%)、小动脉闭塞型(smal artery occlusion,SAO)20例(13.5%)、其他明确病因型(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DE)14例(9.5%)、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 CE)4例(2.7%)。各病因组间合并糖尿病(P=0.014)、高脂血症(P=0.030)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均以SAO组高。不同年龄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不同:18~25岁组以SDE构成比高(60.0%),其次为SUE(40.0%);26~35岁组以LAA、SUE构成比高(均为31.8%);36~45岁组以LAA构成比高(45.5%),SUE次之(32.2%)。
      结论安阳地区青年CI患者的性别和城乡构成差异明显。危险因素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常见,其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大量吸烟。36~45岁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大量吸烟明显增多。TOAST病因分型以LAA和SUE为主,并且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发病病因不尽相同。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段婉莹;王拥军

    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可导致卒中事件的发生。斑块内的复杂结构特征与斑块的易损性相关。斑块内新生血管是斑块发展和不稳定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正确认识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正确评估其稳定程度及破裂风险,对于预防和治疗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王忠艳;高培毅;隋滨滨;林燕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并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是一项理想的、非侵入性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方式,可以从斑块负荷、斑块成分、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更好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且因其对斑块转归检测的有效性及敏感性,成为临床新药物疗效的评价方式。

  • 脑小血管病磁共振影像研究概况

    作者:刘妮;高培毅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 vessel disease,cSVD)是血管性痴呆常见的病因,且约占卒中病因的1/5。目前对cSVD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cSVD在MRI上的表现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与腔隙灶、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张(dilated Virchow-Robin space,dVR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及脑萎缩。本文综述上述cSVD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定义、分级及推荐序列等的研究概况。

  • 外侧裂脂肪瘤致同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1例临床报道

    作者:王黔;马宁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障碍1年,再发3 d”于2011年3月18日入院。患者2010年5月下旬于家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表达费力,理解力正常,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半小时,共发作3次,发作间期持续约数小时,发作时无意识丧失,无抽搐,无舌咬伤及尿失禁,第3次发作症状未完全缓解即入当地地区医院治疗,入院后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左侧颞顶叶低密度灶;脑电图:未见异常。入院后查体:轻度构音障碍,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针刺觉减退,诊断为“脑梗死”,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配合康复治疗,15 d后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肌力4级,轻度构音障碍。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3 d前患者于家中无诱因再次出现右侧肢体发作性力弱,伴有轻度头晕,每次发作与体位变动无明显关系,共发作2次,每次持续3~5 min,发作后症状可完全缓解,无头痛,无意识障碍,无复视,无眩晕及耳鸣,无发热,无尿便障碍。

  • 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闭塞再通1例报道

    作者:张振芳;毕振云;窦荣花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7岁,主因“头痛、头晕2.5年,加重半个月”于2013年4月25日入院,患者于2.5年前(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头痛以后枕部钝痛为主,不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肢体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测双侧血压不一致(具体数值不详),继而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发现左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UB)起始段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0%)(图1),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重度狭窄,遂行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植入膨式支架1枚,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约20%,术后无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transfusion syndrome,CHS)、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一直未停药,且术后严格戒烟戒酒,术后两侧血压仍有明显差异(具体数值不详),头痛等症状有所减轻,但未痊愈。术后2个月,患者出现哮喘发作,再次住院治疗,因仍有头痛等症状,行头颈部C TA检查,显示左侧锁骨下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70%~80%(图2),因经济原因未行介入治疗,继续服药治疗,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一直未完全缓解,但较支架术前略有减轻,尚能忍受,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近半个月患者自觉头痛头晕明显加重,不能从事正常工作,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

  • 脑血管磁共振管壁成像: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新的临床路径

    作者:赵锡海

    脑血管易损斑块破裂随即引发的血栓栓塞,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早期
      识别脑血管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防控的关键。引起脑血管事件的责任病灶既可以发生于颅内动脉,也可位于颅外颈动脉。有证据表明,不同种族之间易损斑块在不同血管床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亚洲人群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而美国白种人的缺血性卒中更多是由于颅外动脉易损斑块所致(表1)[1-14]。由此可见,颅内动脉可能是国人筛查易损斑块的主要血管床。

  • 新概念,新希望

    作者:王拥军

    女人都爱化妆品,但我夫人却很舍不得在化妆品上花费。“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是她在这件事上的信条。前两天听她给我讲了一个有意思的试验。

  • 三维手术录像技术提高脑血管病手术教学效果

    作者:王硕

    1三维手术影像录像系统介绍
      立体成像对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至关重要,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是双光路设计,有两支独立的光路及一定夹角对物体成像,供双眼观察,能够提高显示图像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主刀术者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异常清晰的立体手术野景象:蛛网膜薄如蝉翼,脑脊液在其下汩汩流动;颅底血管神经纵横交错,层次清晰,细小的深穿支动脉血管从大血管发出,穿行于血管神经之间,后汇入脑底面主要的结构,正常脑组织解剖结构、病变和重要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双眼成像的主镜视野下被准确展示。在术者的决策过程中,具有纵深感的病变和周围结构关系为微创治疗提供了关键信息。然而,所有的这些,在没有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手术影像录像系统以前,只有主刀术者能看见立体图像,且不能保存录像。即使手术助手也只能看到2D图像,更不要说接受培训的观众。术者无论用多么详尽的语言,也很难栩栩如生地描述术中立体景象。

  • 网络社交平台在脑血管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明;史中华;周建新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手机、电脑上随时分享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等多种资源,并实时互动。医学教育便是基于各种临床相关数据的分析、讨论进一步展开的,因此网络互动的实时、快捷、多样性极大地迎合了临床医学教学的需要[1-3]。

  • 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培训班通知

    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已成功举办九期言语障碍、吞咽培训班,参加的学员从第一期的20多人,发展到第九期的200多人,培训班每年都会依据学员的水平,学术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更新授课内容。为继续满足各单位培训康复人才的需要,2014年6月30日~7月4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将继续举办为期5天的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培训班。本培训班除了将继续由北京天坛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北京师范大学从事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的专家讲课外,还将邀请来自美国、香港的专家讲授相关的内容。培训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主要教授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的评价与治疗,并针对具体病人,示范训练方法。本培训班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班结束后,授予继续教育学分10分。

  • 2014-2015年部分神经科及精神科相关国际会议

    作者:

    关键词: 神经科 精神科
  • 第十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组委会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Interventional Neurology》杂志社、世界卒中组织(WSO)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定于2014年6月13~15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脑血管病及神经血管介入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注册代表将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8分。

  • 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第五部分)

    作者:姚婧璠;杨骏;贾娇坤;滑蓉蓉;孙海欣;杨华俊;陈步星

    7相关危险因素的治疗
      7.1降脂药物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有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通常患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代谢紊乱,特点表现为以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降低。正如2007版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H/ESC)指南总结的,在降压时加用他汀类药物是有益的,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转归试验--降脂分支研究(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Lipid Lowering Arm, ASCOT-LLA)的结果也证实这一点。降压及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疾病(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ALLHAT)研究缺乏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临床获益,其原因归咎于总胆固醇降低不足(A L L H AT降低11%,而ASCOT降低20%)。对ASCOT数据进一步分析显示,以氨氯地平作为主要降压药物加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较以阿替洛尔为主的降压药物加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更显著。他汀类用于一级预防的证据:一项用于评估瑞舒伐他汀作用的干预试验(Just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Statins in Primary Prevention:an Intervention Trial Evaluating Rosuvastatin,JUPITER)研究进一步支持瑞舒伐他汀会为既往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带来获益[L D L-C目标值应<3.0 mmol/L(115 mg/dl)],该研究还显示对LDL-C基线值<3.4 mmol/L(130 mg/dl)但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若能将LDL-C下降50%,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44%。这为心血管高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了证据。

  • 微栓子信号在症状及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者中的差异

    作者:吴秀娟;张洪亮;刘海玉;刘亢丁;邢英琦

    目的对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的微栓子信号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序贯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并诊断为症状性及MCA狭窄患者,同时除外存在潜在性心源性或其他源性栓子以及存在同侧MCA及颈内动脉串联性狭窄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超声结果,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组。结果研究共有209例符合要求入组,其中无症状MCA组83例共计108条狭窄血管,症状性MCA组126例共计126条责任血管。对无症状组及症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发现男性比例及吸烟史在两组中存在差异(43/83 vs 101/126;38/83 vs 88/126,P<0.01)。症状组微栓子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49/126 vs 2/108,P<0.01)。另外症状组及无症状组微栓子阳性率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分别为4/18(22.22%)vs 0/30(0),13/31(41.94%)vs 1/28(3.57%),30/62(48.39%) vs 1/39(2.56%),2/15(13.33%)vs 0/11(0),除血管闭塞组外,微栓子阳性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2例微栓子阳性的无症状MCA狭窄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等不良事件。
      结论症状性及无症状性MCA的微栓子阳性率存在差异,无症状MCA狭窄者微栓子阳性率很低,基于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发现其对无症状MCA狭窄未来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磁共振斑块成像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静;赵锡海;王海平;李欣;曹亦宾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证实,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可以无创性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成分及其易损性。大量研究显示,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表现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将从磁共振斑块成分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卒中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