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

中国卒中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 중국졸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765
  • 国内刊号: 11-54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strok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卒中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拥军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

    作者:陈艳雪;姜悦;李子孝;潘岳松;冀瑞俊;王伊龙;王拥军;王晨

    目的 评估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方法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Ⅱ)2012年6月-2013年1月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的住院患者2501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及用药信息等资料,统计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药物依从性.按照随访12个月时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因素特点,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48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47.0%、44.5%和34.9%.出院12个月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的为降糖药(63.86%),之后分别为降压药(61.9%)、抗血小板药(57.58%)、华法林(44.92%)和他汀类药物(24.36%).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既往糖尿病史、本次发病为TIA是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偏低的影响因素,而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患者药物依从性相对较好.结论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仍偏低,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焦虑与其他症状的关系研究

    作者:马惠姿;张晓颖;张宁

    目的 研究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以及焦虑、抑郁与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VP患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结果将患者分为情绪障碍组和无情绪障碍组.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运动障碍学会帕金森病综合评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Sponsored Revision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第三部分],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睡眠情况[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根据Hoehn-Yahr分期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VP,比较3组情绪障碍的发病率.另外,对患者的HAMA和HAMD分值与上述运动功能和其他非运动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60例VP患者,伴发情绪障碍组46例(76.67%),无情绪障碍组14例(23.33%).情绪障碍组较无情绪障碍组Hoehn-Yahr分期[2.0(2.0,3.0)vs 2.0(2.0,2.2),P=0.04]、UPDRS-Ⅲ评分[(51.91±8.67)分vs(39.72±7.84)分,P=0.02]、PSQI评分[(14.77±4.56)分vs(9.28±5.33)分,P=0.0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Hoehn-Yahr分期分为轻度32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其中,中度组和重度组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VP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MDS-UPDRSⅢ评分、ESS评分及PSQI评分正相关.结论 情绪障碍在VP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重度VP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更高.有情绪障碍的VP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更显著.

  • 缺血性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特点的 超声造影研究

    作者:宁彬;何文;张东;于腾飞;阚艳敏;魏世纪;余海歌;刘梦泽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缺血性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明确其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特征.方法 病例组选取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0例(入组前未服用降糖药),卒中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就诊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无卒中病史,性别及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32例.两组患者行弓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排除主动脉弓斑块及颅内动脉病变,排除卵圆孔未闭及心房颤动等.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观察斑块厚度及内部回声,超声造影观察斑块增强情况,横切面多角度观察,将超声造影结果分为近内膜处有增强(代表新生血管)及近内膜处无增强两种.结果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及回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病例组颈动脉斑块近内膜处增强者34例(85%),对照组近内膜处增强12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P<0.01).结论 未服用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近内膜处新生血管增生多于无糖尿病患者,提示血糖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有关.

  •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近期再发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杜庆霞;王宇;丁宁;张蕴;王勇

    目的 探讨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且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4月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随访1年是否有缺血性卒中再发分为再发组和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58例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7例(10.5%)1年内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8~2.13,P<0.001]、高血压病史(OR 3.23,95%CI 2.27~3.92,P<0.001)、糖尿病史(OR 2.23,95%CI 2.11~3.01,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OR 1.36,95%CI 1.17~2.09,P=0.043)、慢性阻塞性肺病(OR 1.42,95%CI 1.11~2.09,P=0.03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R 2.86,95%CI 2.22~3.56,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 2.67,95%CI 2.21~3.31,P<0.001)、C反应蛋白(OR 1.32,95%CI 1.36~1.66,P=0.046)、同型半胱氨酸(OR 2.52,95%CI 2.05~3.55,P<0.001)、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OR 2.10,95%CI 1.87~2.53,P<0.001)等是缺血性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高糖化血红蛋白、高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1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营养指标、 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嵇朋;周衡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营养指标、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治疗,5~7 d给予EN支持,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给予EN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时营养指标、炎性因子以及意识恢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时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10.23±12.98)g/L、白蛋白(albumin,ALB)(34.28±3.02)g/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59.94±3.47)g/L,均高于对照组Hb(102.48±10.75)g/L、ALB(30.03±2.75)g/L、TP(54.32±3.4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P=0.01).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Hb(112.4±12.74)g/L、ALB(35.41±3.10)g/L、TP(60.25±4.39)g/L,均高于对照组Hb(104.4±12.43)g/L、ALB(32.21±2.53)g/L、TP(57.34±3.9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P=0.02).治疗7 d和14 d时两组男、女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中围与入院时分别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和14 d时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 GCS高于对照组[(10.03±2.34)分vs(8.48±2.01)分,P<0.001].结论 EN能够有效改善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炎性反应明显降低,预后较好.

  • 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探讨

    作者:刘昌亚;胡学斌;熊志勇;郑津;刘杨;姚凡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SAH)患者早期脑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8月-12月期间急性发病的aSAH患者66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予以介入栓塞术治疗.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Q12 h,静脉滴注,两组病例均连续治疗7 d.分别于发病1 d、3 d和7 d测定患者血清一氧化碳(nitric oxide,NO)、血清内皮素血管肽-1(endothelin-1,ET-1)、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细胞内黏附分子-1(interce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的水平,并且在发病第4周记录两组患者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改良Rankin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 观察组发病3 d、7 d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3 d、7 d血清ET-1、NSE、CRP、ICAM-1、IL-1β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4周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迟发性脑梗死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 aSAH后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能够降低与早期脑损伤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陆长峰;袁俊亮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6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30例CMBs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对照组,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Fazekas量表评价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CMBs组采用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microbleed anatomical rating scale,MARS)评估CMBs严重程度.分析CMBs严重程度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及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CMBs组MMSE[(24.9±2.7)分vs(28.0±1.8)分,P=0.002]和MOCA[(23.6±3.4)分vs(26.2±3.0)分,P=0.003]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与CMB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31,P=0.03);MOCA评分与CMB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2).结论 CMBs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MOCA评分与脑微出血的严重程度负相关;脑白质病变程度与CMBs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 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清香;陈胜云;刘艳芳;王丹丹;张佳;赵性泉

    目的 通过对大型社区体检人群的筛查,调查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对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的影响,为颈动脉疾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 选择参与2015年度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北京北七家社区服务中心筛查点40岁以上无卒中病史人群,收集受试者身高、体重、吸烟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基线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同时计算受试者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符合数目.所有受试者完善颈部血管超声,记录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组和正常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对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结果 共入组4387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654例,正常组3733例.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组年龄较高[62(56,69)岁vs 58(52,64)岁,P<0.001],吸烟比例高(23.8%vs 14.4%,P<0.001);女性(50.5%vs 69.2%,P<0.001)、理想血压(15.7%vs 22.0%,P<0.001)和理想血糖(52.6%vs 65.7%,P<0.001)比例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组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低于正常组,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后,该差异仍然存在[比值比(odds ratio,OR)0.8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8~0.98,P=0.029].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的指标数低于无颈动脉内膜增厚者,是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的保护因素.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星;陈玮琪;王拥军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离散度的指标,其升高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探究RDW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RDW与心血管疾病及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仅可用于辅助预测AIS发病率,还可辅助评估AI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的预后.本文就RDW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的POEMS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冯春花;刘伟;毕晓莹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无力伴口齿不清6 d"于2016年5月3日急诊入上海长海医院.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发作性麻木无力、持物不稳,每次持续约30~60 min,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数次,未重视.入院前1日患者发生口齿不清伴吞咽困难1次,约10 min后完全缓解,于外院就诊并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控制病情,急诊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便秘,小便正常,近半年体重下降10 kg.

  • 急性院内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血管内治疗1例

    作者:李文波;魏立平;张耀慧;庞红立;阮春云;李元辉;何玉清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3岁,退休工人.主因"头晕3 d,加重伴呼吸心跳骤停20 min"于2017年3月8日中午12时入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阵发性,无双眼黑蒙、视物旋转、视物不清及视物成双,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自测右上臂血压150/100 mm Hg,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剂量与时长不详.后患者头晕逐渐加重,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患者突发言语不清伴昏迷、呕吐,转至急诊抢救室抢救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予以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推注肾上腺素,20 min后患者自主心跳恢复,自主呼吸仍未恢复,给予转入EICU继续抢救治疗.在心率稳定、血压稳定及车载呼吸机辅助呼吸情况下,急查头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排除脑出血,考虑后循环急性梗死,于EICU继续治疗.发病以来,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障碍.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赵维纳;韩璎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随之增多.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首先由Bowler等[1]在1995年提出,称之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VCI是指由于颅内血管本身的病变、心脏病变或颅外大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流异常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综合征[2].2011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指出,根据病程可以将VCI分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3].由于VCI可以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VCI的诊断尤为重要.

  • 不懈的动力

    作者:王拥军

    期盼已久的神经影像人机大赛于2018年6月30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如期进行,现场的火爆、医生的参与度、网上的关注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图1).举办大赛的本意是让更多的医生关注和拥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消除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不安.但是媒体的关注度之高,以及这场比赛带来的后续效应是我始料不及的.

  • 医学本科生临床研究方法培训需求研究

    作者:姜勇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对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课程的看法及其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具体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本科专业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临床研究培训的需求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 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0份,118人(98.3%)认为临床医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临床研究方法,24人(20%)曾经参加过系统的临床研究,113人(94.2%)认为有必要在本科教育期间开设临床研究方法的课程.34人(29.1%)认为应该将临床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为必修课,42人(35.0%)认为应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另有34人(29.1%)认为应设置为系列学术讲座,只有8人(6.8%)建议设置为多媒体自学形式.结论 本科生教育阶段对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的需求较高;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内容设置应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关键词: 临床研究 调查 教学
  • 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疗效率改进模式——一种持续 高效的脑血管病医师继续教育方式

    作者:王春娟;李子孝;董可辉;刘丽萍;赵性泉;陈胜云;张东;刘爱华;王拥军

    目的 探讨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对脑血管病医师的继续教育作用及其成效分析.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2013年7月开始对脑血管病医师进行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治疗效率持续改进模式教育,评价2013年1月-6月与2017年7月-12月两个时间段脑血管病医师对aSAH患者发病72 h内介入栓塞或外科夹闭术治疗率变化及患者到院距接受治疗平均时间的差异.结果 通过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的继续教育制度,脑血管病医师对aSAH患者的治疗效率有显著改善[患者发病72h治疗率:83.6%vs 55.3%,P<0.001;患者到院距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45.0±31.3)h vs(78.6±51.8)h,P<0.001].结论 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是一种持续高效的脑血管病医师继续教育方式.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

    作者: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引 言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被证实有效的AIS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溶栓[1-3].静脉溶栓随机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进一步证实发病4.5 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4].由于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通过其获益的患者不到3%,同时其治疗效果依然有巨大的优化空间: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溶栓后3~6个月死亡率未明显降低,高达17.9%,且2/3的患者依然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4],尤其对合并有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不佳,其再通率低(13%~18%)[5].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AIS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2013年初发表的3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 T)均未能显示血管内治疗相比静脉溶栓的优越性[6-8].随着技术材料以及筛选策略的更新,自2014年底开始,一系列相关研究相继公布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经过筛选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9-13].

  • Neurology:应该拒绝痴呆患者静脉溶栓吗?

    作者:杨中华

    痴呆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的禁忌证,但是大部分溶栓研究都把80岁或90岁以上患者排除在外,当前溶栓指南对这些患者的推荐意见存在差异.按照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指南推荐,痴呆患者也可以从静脉溶栓中获益,然而制定决策前应该考虑患者发病前的功能状态.按照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规定,阿替普酶不能用于年龄>80岁的患者,但是欧洲卒中指南认为经过严格筛选的高龄患者也可以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担心脑出血的风险.对于痴呆患者,临床医师往往选择更加保守的治疗策略.实际上,不管是否采取再灌注治疗,痴呆本身就会增加卒中后的死亡率和不良功能预后.截止到目前尚未发现痴呆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风险,但是临床实践中痴呆患者很少接受溶栓治疗.

    关键词:
  • 卒中茶后——血管内治疗卒中的起与伏

    作者:张和

    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stroke therapy)是指直接在动脉里溶栓和取栓,因为效果越来越好,这两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图1).先是2015年动脉取栓的5大血管内治疗卒中临床试验,接着是2017-2018年两大血管内治疗卒中临床试验[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tomography perfusion,CTP)联合临床不匹配筛选醒后卒中和晚就诊卒中患者应用Trevo装置行神经介入治疗(DWI or CTP Assessment with Clinical Mismatch in the Triage of Wake Up and Late Presenting Strokes Undergoing Neurointervention with Trevo,DAWN)、影像评估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研究3(Endovascular Therapy Following Imaging Evalua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3, DEFUSE3)]都是阳性结果,证实动脉直接取栓的血管开通率高,临床效果好.

  • 皮层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结构性与功能性"失连接"

    作者:

    1 文章概要应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寻找皮层下血管性认知障碍(subcortical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SVCI)的早期生物学标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综述回顾了近年来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探讨SVCI患者脑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的研究.DTI与fMRI检查结果均揭示,大脑前上部区域的脑白质微结构损害与脑功能活性异常是SVCI的主要脑损害特征.上述脑区的损害破坏了前额叶-皮层下神经环路,导致SVCI的特征性认知功能损害,进一步证实了"失连接综合征(disconnection syndrome)"假说.此外,另一项磁共振技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在SVCI研究中的作用也在本文中进行了评价.后,作者阐述了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SVCI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研究前景.

    关键词:
  • 改善卒中后认知及神经功能的新希望——银杏酮酯联合阿司匹林或能 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

    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亟须重视卒中是世界上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只有少数患者能从静脉溶栓治疗及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然而除了大部分患者面临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有17%~92%的患者于卒中3个月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约7.4%~41.3%的卒中患者发病一年内罹患痴呆.而卒中后的认知功能下降是导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甚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重要原因,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 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功能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梦菲;尹昌浩;曹文慧;孙文强;赵维纳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病率逐年增加,现已成为老年人群中主要的致残原因,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功能影像学,如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LOD-fMRI)、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灌注加权成像技术(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等,以其高分辨、非创伤性等优点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评价,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识别、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战扬;崔文韬;韩璎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受损到痴呆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伴随着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诊断工具,可以无创地观察患者脑组织的变化.结合自动分割算法,对采集到的MRI数据进行分类,在识别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MRI在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进行综述.

中国卒中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