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

中国卒中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 중국졸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765
  • 国内刊号: 11-54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strok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卒中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拥军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

    作者:刘丽;崔永强;杜娟;吴铮;林甜;于一娇;韩雪;郑雅静;蔡艺灵

    目的:探讨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4例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发生C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CHS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3~77岁。2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1例行CAS及椎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发生CHS症状时间在术后1 h~3 d。症状为头痛3例,右侧肢体偏瘫1例,视物不清1例,意识障碍1例,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脑实质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水肿1例。经降压、脱水等治疗后,3例均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CHS是一种少见及严重的疾病,需提高认识,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 磁共振多层并采扩散峰度成像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识别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核心的研究

    作者:何欢;高培毅

    目的: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对比,探讨MRI多层并采扩散峰度成像(multi-band EPI 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m-DKI)界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核心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在发病3~8 h进行MRI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经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判定不存在缺血半暗带,没有接受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治疗。基线扫描时加入传统DWI以及m-DKI序列,并在患者发病亚急性期[(7±1)d]复查MRI扫描,利用Mricron软件分别对基线MRI检查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图以及复查MRI 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责任病灶体积进行测量,分别计算ADC图、MK图与T1WI责任病灶体积的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入组的19例患者,1例患者DWI显示缺血病灶,但MK图及复查MRI均未见责任病灶;1例患者病灶位于基底节区附近,影响MK图责任病灶观察及测量。余17例患者MK图显示责任病灶的体积与亚急性期T1WI责任病灶体积的差值为(0.25±0.37),而ADC图显示责任病灶的体积与亚急性期T1WI体积的差值为(0.73±0.72)(t=3.968,P=0.001)。MK图责任病灶的体积更接近T1WI的体积。结论与传统DWI相比,基线m-DKI显示责任病灶的体积更接近复查T1WI的体积,对终梗死核心的界定更为准确。

  • 血栓弹力图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

    作者:饶子龙;郑华光;王菲;王安心;刘丽萍;董可辉;曲辉;龚浠平;张倩;赵性泉;陆菁菁;鞠奕;方瑞乐;王文娟;杨中华;温淼;魏娜;濮月华;王伊龙;曹亦宾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进行TEG检测。根据TEG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正常血小板反应组和高血小板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性缺血事件,分析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与复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374例患者,与正常血小板反应性组(287例)患者相比,高血小板反应性组(87例)患者血凝块成形时间水平低(P=0.047),血凝块形成速率(P=0.026)、大振幅水平高(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OR 1.723,95%CI 1.037~2.863,P=0.036)、血凝块形成速率(OR 1.090,95%CI 1.008~1.180, P=0.032)与高血小板反应性独立相关。共有355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有47例发生复发缺血事件,复发缺血事件组(47例)与无复发缺血事件组(308例)相比,在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大振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有助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但在预测复发缺血事件方面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 脑白质病变患者认知功能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孙丽伟;周卫东;刘承浩;杨芳;王君;尹晓明;刘长春;郝丽梅;万继峰;任歆;曾庆玉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严重程度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前瞻性纳入179例WMLs病例和97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常对照组,并收集人口学资料,对WMLs的严重程度进行Fazekas视觉等级评分,依据WMLs病变部位分为皮质下脑白质病变(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lesions,SWML)组、脑室旁脑白质病变(periventricular lesions,PVL)组和混合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分析不同部位和严重程度WMLs的认知功能差异。根据MoCA将WMLs组分为WMLs认知损害亚组(116例)及WMLs认知正常亚组(63例),分析探讨WMLs患者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组比,WMLs组在MoCA总分(P﹤0.001)、视空间与执行能力(P﹤0.001)、命名(P=0.019)、语言(P=0.005)、抽象理解(P=0.003)、延迟记忆(P﹤0.001)方面显著性减低。Fazekas分级越高, MoCA总分及各项评分显著减低(P均﹤0.05)。PVL组、SWML组和混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在MoCA总分(P均﹤0.001)、视空间与执行能力(P均﹤0.001)、语言(P=0.006,0.022,0.008)、抽象理解(P=0.003,0.011,0.016)及延迟记忆(P均﹤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Ls亚组分析显示高教育程度是WMLs发生认知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高教育程度是WMLs患者认知损害的保护因素。WMLs患者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方面存在明显的认知损害。WMLs病变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下降越显著。皮质下WMLs、脑室旁WMLs及混合组均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抽象理解、延迟记忆方面损害严重。

  • 卒中危险因素初筛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

    作者:温程娟;任力杰;胡诗雨

    目的:检验卒中危险因素初筛表的信度、效度。方法对130例测试对象进行卒中危险因素初筛表、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量表(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FSP)进行调查,检验卒中危险因素初筛表的信度及效度。结果卒中危险因素初筛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01,分半信度为0.826,重测信度为0.94。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共性因子,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199%,量表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达到测量学要求。结论卒中危险因素初筛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符合量表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我国卒中风险评估的工具。

  • 抗氧化应激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

    作者:刘力学

    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抗氧化应激治疗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治疗靶点。普罗布考是临床上具有较强抗氧化应激作用的药物,研究显示,其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是临床治疗热点之一。

  •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估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作者:庄仲;彭晓刚;赵锡海

    研究显示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和成分特征,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监测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中。本文将从高分辨率磁共振的成像方法、可重复性以及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该技术在评估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一例报道

    作者:林甜;杜娟;刘丽;吴铮;孔祥锴;刘煜;蔡艺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主因头晕半月余于2015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头晕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昏沉感,伴自身不稳,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双耳耳鸣、听力下降,无复视、视物旋转,无意识丧失、头眼歪斜,无言语障碍、吞咽困难,无肢体麻木、力量减弱等。

  • 高度警惕脑高灌注综合征

    作者:蔡艺灵;刘丽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颈动脉狭窄干预技术的发展,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作为一个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临床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高灌注状态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它是指颈动脉狭窄被去除后,脑血流量发生变化,超出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量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同侧头痛,血压升高,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认知功能减退等。临床上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不单纯见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1],还常见于颅内动脉经皮血管成形术后,烟雾病颅内-颅外旁路移植术等血管再通术后[2-4]。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大动脉取栓后也容易出现再灌注综合征[5]。故深入了解CHS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尽早正确识别与处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新时代的开始

    作者:王拥军

    午后,阳光很好,办公室难得安静,电脑正播着中国卒中学会成立时的宣传片,时间真快,一晃又一年。

  •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卒中后癫痫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梅;崔韬;张在强;王群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以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入PBL教学组或以授课为基础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传统教学组。在卒中后癫痫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采用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比,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学知识扩展、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各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在卒中后癫痫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思维及实践工作能力。

  • 声明

    作者:《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的名义与作者联系,索取审稿费或版面费。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阿替普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科学声明(第二部分)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致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声明

    作者:沈东超;王子璇;肖伏龙;张玮艺;张潇潇;张宁;王春雪

    目的:客观地评估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指征(适应证/纳入标准,禁忌证/排除标准),帮助临床医师在一般及特殊的临床情况下,告知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治疗相关的定量与定性风险,并确定未来关于阿替普酶治疗标准相关研究的重点,为扩大阿替普酶的安全使用范围及改善卒中结局提供可能。方法依据既往的研究及工作经验,委员会主席提名撰写小组成员名单。成员需经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理会及美国心脏协会稿件监理会认可。撰写小组成员系统回顾相关文献综述,总结现有的证据,提出目前研究仍有空白的部分,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的标准制订推荐意见。回顾的文献包括:已发表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死亡及病例报道,临床及公共健康指南,权威综述,病例档案及专家意见。所有参与写作的成员均有机会参与评论及批核本声明的终版本。并且,本声明在终经美国心脏协会科学顾问和协调委员会批准前,需经美国心脏协会内部同行评论,卒中委员会审查,及科学声明监理会认可。结果回顾现有文献后发现:有关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排除标准的证据等级差异较大。一些排除标准已经大量研究印证,如:老年卒中患者、严重卒中、伴有糖尿病或血糖水平增高的患者,仅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早期微小缺血改变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获益。但还有一些排除标准仅基于基本知识及判断确定,且不太可能通过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如近期颅内手术。其他更大部分禁忌证或警示的证据水平处于上述两类之间。然而,不同排除标准对于阿替普酶应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其背后支持证据的多少,还取决于此排除标准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生率,不同排除标准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的可能性,及不同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的差异。

  • 利用缺口分析理论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作者:王玮;姚家思;朱秀

    目的:探讨缺口分析理论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的作用,为日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缺口分析理论设计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使用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844例住院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缺口分析,了解患者对就医住院过程中各方面的评价及应重点改进的方面。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院住院患者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06分,患者对医院诊疗技术满意度较高。通过缺口分析发现,“出院服务”维度缺口较大,需引起医院管理者重视。结论利用缺口分析理论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满意度和缺口,能为医院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供具有针对性改进意见和依据。

  • 专题综述:脑高灌注综合征

    作者:

    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颅内外血管开通手术后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医师需引起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提高预防及识别、治疗CHS的能力,将有助于提高脑血管病的救治水平。

  •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辅助检查

    作者:林甜;刘丽;蔡艺灵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据文献报道,CEA术后患者CHS发病率为0.2%~18.9%,而CAS术后CHS发病率为1.1%~25%[1]。关于CHS发病机制的假说,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是CHS与脑长期低血流灌注导致的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有关[2]。几乎所有脑动脉重建术后的患者均会发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灌注增加,但只有与术前基线水平相比CBF>100%[通常以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或其他灌注成像检查显示同侧动脉下游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超过100%]才定义为高灌注状态[3]。脑部过度灌注而出现临床一系列症状称为CHS。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严重的高血压、局灶性癫痫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甚至可导致手术同侧脑组织水肿及出血,危及生命[4]。

中国卒中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