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 현대소화급개입진료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159
  • 国内刊号: 44-15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56
  • 曾用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消代及介入诊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张万岱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建业;赵书章;陈卿奇;洪莉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相关性胃溃疡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H. pylori感染的胃溃疡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用药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5.00%,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为80.0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白细胞介素-2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 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四联法治疗胃溃疡,不仅能快速使溃疡面愈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H. pylori根除率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常规三联疗法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华军

    目的:研究常规三联疗法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5年9月的2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三联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对照组为79%(P<0.05);对照组的胃溃疡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P<0.05)。结论常规三联疗法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行特利加压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铭花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征变化、白蛋白及肾功能、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腹围、肌酐、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均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白蛋白、尿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腹水量,降低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增加尿量,对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心理护理对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赵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8例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化疗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化疗有效率、依从性优良率分别为79.4%、9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9%、76.5%(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总体健康[(82.4±9.6)分 vs (70.5±12.6)分]、生理功能[(84.8±13.2)分 vs (71.8±12.4)分]、情感职能[(87.2±10.4)分 vs (74.3±12.4)分]、精神健康[(67.4±11.2)分vs(50.7±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化疗依从性及化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立新;黄涛;高扬;董震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大便中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转阴情况及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78.3%比较(P<0.05);观察组血常规白细胞增多3.3%,低于对照组的15.0%,大便常规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转阴率为96.0%、95.0%、98.3%,高于对照组的81.7%、83.3%、88.3%,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作为抗菌药物的首选,具有推广价值。

  • 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杨;朱小虎;周成香;覃岭

    目的:研究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胃镜诊断为胃溃疡和胃癌的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45例,胃癌患者35例,再将其行超声诊断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对胃溃疡诊断的正确率为93.3%,其中检出胃角部溃疡30例(71.4%),胃大弯5例(11.9%),胃小弯7例(16.7%);对胃癌诊断的正确率为91.4%,其中检出弥漫浸润型胃癌20例(62.5%),局限溃疡型胃癌12例(37.5%)。结论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其与胃镜检查相比,在检查胃角部、胃大弯及胃小弯溃疡和检出弥漫浸润型胃癌及局限溃疡型胃癌上准确率较高,且更加地简便、低廉、无创伤,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 胃溃疡 胃癌
  • 综合治疗应用于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小鹏;熊斌;宋海滨;苏飞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应用于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多层面的全面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对诊疗工作的启示

    作者:郭宗全;李艳梅;陈新华;王星

    目的:研究近10年我院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诊治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14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2005-2009)上消化道出血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而近5年(2010-201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前、后5年两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相对上升,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复杂性及当今变化趋势成为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的重点,而内镜具有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延贞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增强患儿抵抗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 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袁劲松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诊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气钡双重造影,B组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胃癌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A组胃癌阳性与病理符合率70%(21/30),B组胃癌阳性与病理符合率为80.0%(24/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螺旋CT对于胃癌Ⅰ、Ⅱ、Ⅲ及Ⅳ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66.7%、91.6%和81.8%。结论多排螺旋CT对胃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气钡双重造影,并且对于胃癌的临床分期与病理符合性较好。

  • 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分析

    作者:石兵;陈江;吕琳;赵红云;张玉婷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入我院进行胃肠息肉切除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手术方法、息肉情况、手术创伤面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00例息肉切除患者,其中有19例(9.5%)发生相关并发症,3例(1.50%)出血,6例(3.0%)腹泻,3例(1.50%)发热,7例(3.5%)腹痛,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性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组息肉较大、基底带宽、手术创面大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氩气刀灼除与高频电切除,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息肉切除术是治疗胃肠息肉的主要方法,术者需密切注意手术的操作,降低术后并发症,息肉形态、大小、位置等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大关系。

  • 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在小儿病毒性肠炎抗病毒及抗炎效果分析

    作者:李云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在小儿病毒性肠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佐治,比较两组的疗效、病毒转阴率以及炎性因子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大便异常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腹痛、腹泻、大便异常、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TNF-α、IL-6、IL-10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毒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能够迅速缓解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应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术后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金娟;张少茹;徐岁云;高炀;同艳妮;付海燕;夏欢

    目的:探究在重症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锥颅术后给予不同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比较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80例重症脑出血行微创锥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应用传统流质食物通过鼻饲方式给予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有针对性的配制匀浆营养液肠内营养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格拉斯哥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格拉斯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格拉斯哥评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2例(4.76%),电解质紊乱1例(2.38%),负氮平衡发生2例(4.76%),病死1例(2.38%),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5例(13.16%),电解质紊乱4例(10.53%),负氮平衡发生6例(15.79%),病死4例(10.53%),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锥颅术后通过营养师给予针对性匀浆肠内营养护理,可使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降低,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林常青;胡春玲;李莉群;范丽梅

    目的:评价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内镜检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2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内镜下所见食管黏膜的损害程度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改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药物治疗期间,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溃疡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用药后食管黏膜损伤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

  • 内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金锋;张智高;高瑞莲

    目的:观察胃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优点与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入选的108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胃镜治疗组(57例)与常规治疗组(51)例,胃镜组于入院12 h 内行胃镜下胃黏膜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止血,常规组予静滴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冷生理盐水等内科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输血例数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胃镜组术中即时止血率100%,2例胃镜下血管裸露患者术后48 h内发生再出血,该行外科止血,5例溃疡面较大者出现钛夹脱落。常规组10例内科止血效果不佳者改行胃镜止血措施,8例成功止血,2例改行外科止血。治疗中,胃镜组输血比例(1.8%)明显低于常规组(11.8%)(P<0.05);治疗48 h后两组总体止血效果构成差异显著(P<0.05),胃镜组总体有效率(96.5%)显著高于常规组(84.3%)(P<0.05),平均住院时间[(5.4±1.7)d]显著低于常规组[(7.7±2.1)d](P<0.05)。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注射肾上腺素与放置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协同止血作用,较常规内科药物止血效果明显提高,且极大减轻了外科手术率。

  •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策略探讨

    作者:李丙生;许岸高;甘爱华;周曾芬;刘尚忠;余中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148例合并H. pylori感染的DU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按溃疡面积大小分成SDU组(小面积组,溃疡面积≤1 cm2,再随机分成A、B两组)与LDU组(大面积即C组)。A组: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2次/d,莫西沙星0.4 g,1次/d,疗程10 d;B组与C组同A组方案,疗程结束后再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维持4周。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 pylori,溃疡愈合者半年后再复查胃镜。结果三组疗程结束后4周H. pylori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按ITT、PP分析分别为:A 组,88.23%/90.00%、90.20%/90.00%;B 组,88.00%/91.67%、92.00%/95.83%;C 组,87.21%/89.13%、89.36%/91.36%。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溃疡愈合者半年后均无复发。结论 H. pylori阳性DU按溃疡面积大小分层治疗策略是可行的,有利于推进DU治疗的个体化管理。

  • 复合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春勇;刘伟;李雷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复合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后48~72 h内给予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开放饮食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6.0%(P<0.05);治疗组死亡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缩短腹痛缓解时间、开放饮食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病死率无明显改善。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作者:黄榕;陈佩娟;徐丽;刘映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应用鱼骨图分析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的根本原因,确定以“降低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定品管圈活动步骤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展活动前。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方晓琳;梁冬生;杜瑜

    目的:分析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氧自由基水平(SOD、MDA)、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8、hs-CP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SOD 均上升, MDA均下降,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红娟

    目的:探讨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入治疗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蒙脱石治疗,观察两组的体温、呕吐、排泄、腹痛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粪常规恢复时间,大便次数、性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大便次数、性质恢复正常,使粪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得临床应用。

  •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有清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至我科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6例,随机分成观察、对照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案,观察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的熊去氧胆酸治疗方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体重、血压和腰围变化,及肝功、血糖、空腹2h血糖、胰岛素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ALT、GGT、三酰甘油,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酶学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其疗效优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蓝常明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NAFLD患者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0例,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TNF-α、IL-6检测。结果NAFLD患者血清 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NAFLD患者NF-α、IL-6水平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水平与NAFLD病情严重等级呈正相关(r=0.516、0.437,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增高,且血清TNF-α、IL-6水平与NAFLD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褚洪光;王鹏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9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其超声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结果经X线检查显示,9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中有36例(37.5%)肠壁积气,12例(12.5%)门静脉积气;经超声检查显示,9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中肠壁增厚有89例(92.71%),肠壁积气61例(63.54%),门静脉积气29例(40.63%)。超声对肠壁积气的阳性检出率为63.54%,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 重症胰腺炎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郭立华;张静;邢艳丽;王艺璇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I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IL-1、IL-6、IL-8、I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炎症细胞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刺激作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鲁团伟;王春燕;王宁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胃肠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肠鸣音、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例患者肛门排气,多于对照组的16例(P<0.05);两组胃肠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改善肠动力,但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行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清华;吴春苏

    目的:分析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情况,对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31例智力障碍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况变化。结果治疗后31例智力障碍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儿体重、BMI、ALB、Hb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1例患儿中治愈29例,治愈率为93.55%,29例治愈患儿中,1年后随访发现,其中有3例患儿复发,其复发率为10.34%,3例患儿复发后均伴有营养不良,再次经肠内营养治疗后获得治愈。结论对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应用肠内营养治疗,不仅可使患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且十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的推广。

  • 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化疗对手术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邹德芳

    目的: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患者中,探究其对手术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4例给予单纯手术治疗,而治疗组32例在术前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4周期化疗,化疗3周后再给予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后3个月与半年间复发机率。结果治疗组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为90.63%、姑息性肿瘤切除术6.25%、姑息性减症状手术3.12%,,而对照组分别为58.82%,26.47%,14.7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患者其中白细胞降低4例、血小板降低3例、恶心呕吐8例、腹泻3例、周围神经毒性5例,大部分为Ⅰ~Ⅱ级,不良反应较轻,可控制。结论应用新辅助化疗,其不良反应较轻,可进行控制,且不会对胃癌患者预后以及手术的危险性造成不良影响;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胃肠肽激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的变化影响

    作者:张静;郭立华;姜琦;李笑蕾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胃肠肽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以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观察组A (29例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B (5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另选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血清胃泌素、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 B 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观察组A的24.1%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脏是胃肠肽激素的主要生物降解和清除场所,血液透析治疗可影响患者胃肠肽激素的血清水平,增加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是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 胃癌根治术后血压升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设想

    作者:谌红英;万霞;龚素琴

    目的:观察14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其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提示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12、18、24 h分别测量血压共三次,取平均值为患者术后第1天血压,据血压情况分为血压升高组及血压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血压升高危险因素。结果142例患者术后第1天共发生血压升高68例(47.9%)。两组患者在性别、切口缝合方法、疼痛程度、导尿舒适程度、镇痛泵适用与否、咳嗽情况等方面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无减张切口缝合方法、VAS评分≥5分、导尿不适感、无镇痛泵使用、咳嗽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应用双环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董力;王建;贾晨虹;郭琳娜

    目的:探究应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双环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显著好转;尤以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使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清热利胆中药结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卫;田志强;张重阳;周立芳

    目的:探讨清热利胆中药结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先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添加清热利胆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胆汁引流量、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淀粉酶水平以及腹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观察组胆汁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与AM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痛、发热、黄疸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胆中药结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有利于胆汁的引流,降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淀粉酶水平与临床症状积分。

  • HER-2与Ki-67检测对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判定的价值

    作者:陈丽霞

    目的:探讨HER-2与Ki-67检测在判定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127例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切除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ER-2与Ki-67在直肠癌组织中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ER-2、Ki-67阳性表达情况与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ER-2与 Ki-67在直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中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 Ki-67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中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HER-2、Ki-67阳性患者的无病进展期和总生存期均短于影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HER-2与Ki-67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无关联(P>0.05)。结论 HER-2与Ki-67与直肠癌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两组高表达往往预示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联合检测对估算预后有重要价值。

  • 美沙拉秦缓释片维持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肖丽萍;余新沛;刘岗;钟武装;蔡敏捷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缓释片维持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式维持治疗,试验组则在传统维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维持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疾病活动指数(DAI)、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服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UC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1%)、DAI (3.55±1.20)分、IL-6(100.18±25.14)ng/L、IL-8(159.88±34.85)ng/L、TNF-α(80.11±21.41)ng/L水平,以及UC复发率(1.5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52.38%)、DAI(4.29±1.33)分、IL-6(121.21±26.01)ng/L、IL-8(187.68±37.08)ng/L、TNF-α水平以及UC 复发率(23.8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缓解期UC患者,可进一步抑制UC患者炎症反应,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消失,对疾病维持治疗效果较显著,减少缓解期UC复发率,且药物副作用少,有助于患者恢复,安全性较好。

  • 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和机理探讨

    作者:张晗;周骥;何元清;江晓琼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和机理。方法以15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接受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分别对两组接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胃黏膜组织学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间胃部疼痛、腹胀不适、反酸及嗳气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30 d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内镜下组织充血、水肿、糜烂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接受治疗前,两组间单核细胞浸润评分、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及前列腺素E2(PGE2)同样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30 d治疗后,观察组单核细胞浸润评分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GE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症状缓解与组织学相关因子好转有关。结论联合泮托拉唑及瑞巴派特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炎性因子情况。

  •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为基础的多烯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效果分析

    作者:王宏;郭广洋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为基础的多烯紫杉醇联合方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给予多烯紫杉醇联合方案TACE+全身化疗,对照组41例给予多烯紫杉醇联合方案全身化疗,治疗3个周期。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Ⅱ~Ⅲ度化疗毒副反应、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出院后第1天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至2015年6月,记录肝外转移率、肝外转移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2%(P<0.05);实验组肝外转移率为17.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2%,肝外转移时间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和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方案TACE+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能够提高有效率、延缓肝外转移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结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内镜治疗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舒晴;赵素芳;焦璐;郭海建;刘俊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内镜下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对于经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并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一般情况、内镜下息肉性状、不同内镜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我院进行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中,发现息肉合并上皮内瘤变的共91例。其中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合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7例,两组性别、年龄、便血、吸烟史、息肉数、息肉大小及pit pattern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内镜行EMR或ESD治疗后随访48周,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有14例复发,其中13例为经EMR治疗患者,1例为ESD治疗患者;合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有10例复发,均为EMR治疗。结论男性、年龄>45岁、吸烟、有家族史、多发息肉及pit patternⅢL及Ⅳ型是结肠癌的高发因素。无论是高级别还是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采用ESD方法治疗,其复发率均小于EMR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付莉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A组,将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73例作为B组,将消化道出血后AMI患者65例作为C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统计记录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B组的eGFR为(56.38±22.19)mL·min-1·1.73-2,A组的eGFR为(73.45±13.27)mL·min-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eGFR降低对A-MI后消化道出血具有相关性(OR 0.865,95%CI 0.945-0.986,P<0.05);B组应用阿司匹林所占百分比为65.75%,高于C组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B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6.92%,高于A组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eGFR降低是AMI后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预测因子,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较为困难,且预后较差。

  • CA199与CA242在良恶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银广悦;张彦宗;钱成荣;田雪梅;张維;武彩虹;徐翠玲;周志伟;汪方圆;孙岩

    目的:探讨CA199与CA242在良恶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选择CA199或CA242作为良恶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对65例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45例恶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比较CA199、CA24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A199、CA242在各类恶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灵敏度,计算CA199、CA242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结果恶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CA199与CA242的含量为(725.91±337.94)U/mL和(228.33±118.95) U/mL,明显高于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10±249.14)U/mL 和(97.25±114.39)U/mL,(P 均<0.001);CA199、CA242对恶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33%、8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242对恶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69.23%,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242对各类恶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CA199和CA242对于良、恶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且CA242的诊断价值高于CA199,在不显著影响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 消化内镜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预防探讨

    作者:黄茂辉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5464例门诊或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并发相关并发症情况分成并发症组(A组,n=30)和正常对照组(B组,n=5434)两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疾病类型等及其丙泊酚给药速度、剂量、诊疗措施等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0);A组受试者中年龄超过65岁、体质指数≥28 kg/m2、合并慢性梗阻性肺病、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心脏病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受试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丙泊酚给药剂量及速度以5 mg/s速度给药2 mg/kg者居多,B组患者则以20 mg/s速度给药1 mg/kg者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A组患者诊疗中使用硬化剂及扩张食管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年龄、体质指数、合并心脏病、慢性梗阻性肺病、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丙泊酚给药剂量及速度、治疗中使用硬化剂或扩张食管等均为消化内镜诊疗后并发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建议医师在临床诊疗中重点关注上述高危群体,加强其体征检测及诊疗前后护理防护,以此提高患者就诊安全性。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

    作者:丁敏;亢锴

    目的:探索奥曲肽在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评价其药物经济学。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八肽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5μg/h;对照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十四肽生长抑素250μg/h。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止血后药物逐渐减量并维持治疗72 h停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成本-效果比值,分析两种药物疗效并评价药物经济学。结果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十四肽生长抑素,奥曲肽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性价比高。

  • 血肌酐水平与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钟斌

    目的:研究血肌酐(SCr)水平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入院。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康复组49例,并发症组23例,死亡组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不同时刻的APACHEⅡ评分和Scr水平高于并发症组及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各组患者入院1 d的Scr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并发症组和康复组入院3~7 d的Scr明显下降(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以临床资料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年龄、SBP、CRP、SCr和APACHE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 半剂量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韦春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生长抑素用量不同分为A组、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全剂量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B组给予半剂量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A组的9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半剂量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住院治疗时间与全剂量生长抑素无明显差别,但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的围生期护理

    作者:钟园园;徐花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实施围生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生期护理,观察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妊娠结局及母婴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护理满意率为94.87%,与对照组的79.49%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孕妇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26%,同对照组的23.08%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未出现母婴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5.13%,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实施围生期护理,能有效提高孕妇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母婴感染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三种静脉全麻方法在高龄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作者:汪军

    目的:三种静脉全麻方法在高龄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210例高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0例。Ⅰ组:丙泊酚;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Ⅲ组:依托咪酯+瑞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T0)、检查中(T1)、睁眼后(T2)的MAP、HR、SPO2。统计三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三组术后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1时点Ⅰ组、Ⅱ组MAP、SPO2相对于T0有明显下降,HR则有明显上升(P<0.01);T2时点相对于T1时点MAP、HR、SPO2逐渐恢复。Ⅲ组各时点MAP、HR、SPO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Ⅱ组患者术中SPO2<90%、术中心律失常、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组(P<0.01),三组术中体动、术中肌颤、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Ⅲ组(P<0.01),三组离院时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麻醉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适合于高龄无痛胃镜检查。

  • 细胞因子联合BISAP评分系统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爱平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早期(病程<48 h)预测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即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IL-6,采用Ranson评分系统、BISAP评分以及IL-6联合BISAP评分判断胰腺炎患者预后,比较各评分系统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共84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其中SAP 26例,MAP 58例。IL-6联合BISAP评分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优于Ranson评分(P<0.05)及BISAP评分;三种评分系统对于预测患者死亡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联合BISAP评分系统对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更有价值。

  • 6000例自然人群上消化道早癌内镜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志海;郭红节

    目的:总结分析6000例自然人群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消化内镜筛查结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连续三年每年筛查2000例自然人群,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统计分析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结果任务完成率1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检出率2.03%(122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早诊率)为81.15%(99/122),治疗率89.8%(79/88),随访率85.71%(402/469)。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者检出率高于其它年龄段,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镜配合病理活检能有效筛查上消化道癌;上消化道癌检出率与性别及年龄有关。

  •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晓佳;杨力;王学民;冷芳;方军;向阳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12例经内镜超声检查(EUS)及胸部CT证实为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患者,均接受了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在隧道内完整切除肿瘤,瘤体大小1.5~3.0 cm,平均1.9 cm,术后病理证实平滑肌瘤10例,间质瘤2例,无1例需中转外科手术;其中4例出现皮下气肿,1例出现气胸,无术后出血发生;随访1~10月,无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 消化内镜微创耗材清洗风干效果研究

    作者:李立平;曾海萍;周梅花;尹启英;孙大勇;赵亚刚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清洗风干方式对消化内镜微创耗材的清洗效果。方法以一次性使用黏膜注射针为研究材料,分为横向风干组、纵向风干组及空白对照组;横向风干组、纵向风干组分别将注射针浸泡于1:400的靛胭脂溶液中12 h后进行横向/纵向风干,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一次性黏膜注射针管表面色素停留情况,对照组浸泡于超纯水中作空白对照;横向风干组、纵向风干组分别浸泡于pH 12.0的碱性溶液中12 h后进行横向/纵向风干,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黏膜注射针管表面管壁腐蚀情况;用100 mL超纯水对管身进行冲洗,检测冲洗液pH变化情况。结果色素沉淀实验中,横向风干组显微镜下随机视野色素斑块数为48.20±9.67,纵向风干组显微镜下随机视野色素斑块数为21.35±5.83,两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纵向风干组比横向风干组色素斑块显著减少(P<0.05);碱性腐蚀实验中,横向风干组显微镜下随机视野管身腐蚀小洞数为20.15±4.89,纵向风干组显微镜下随机视野腐蚀小洞数为8.95±3.23,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纵向风干组比横向风干组腐蚀小洞数显著减少(P<0.05);横向风干组冲洗液pH为8.25±0.60,纵向风干组pH为7.70±0.18,两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纵向风干组pH明显较横向风干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向风干法与横向风干法均未达到理想的清洗风干效果,但纵向风干法清洗风干效果明显优于横向风干法。

  • 食管癌患者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启胜;杨志花;卢学兵;罗昱;焦阳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7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以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外周血NK细胞(CD56)和T淋巴细胞(CD3、CD4、CD8)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56、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肿瘤分期中,CD56、CD8水平呈递增趋势,即Ⅰ期<Ⅱ期<Ⅲ期(P<0.05);在CD3、CD4水平呈递减趋势,即Ⅰ期>Ⅱ期>Ⅲ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下降趋势与肿瘤病情进程密切相关。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作者:熊素萍;邬卫珍

    目的:比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含铋剂四联疗法与不含铋剂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慢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因上消化道不适接受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伴H. pylori感染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奥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00 m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口服,疗程14 d;对照组,疗程相同,不用铋剂。两组H. pylori根除治疗2周后停用抗生素,继续治疗4~6周,疗程结束4周后,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检测结果阴性者判断为H. pylori 根除。并对两组的总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4/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2/50),含铋剂四联方案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三联方案(Z=-3.093, P=0.002);治疗组H. pylori 根除率96%(48/50),对照组H. pylori根除率70%(35/50),含铋剂四联方案的H. pylori根除率明显优于传统的三联方案(字2=11.977,P=0.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含铋剂四联疗法疗效优于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

  • 兰索拉唑奥曲肽凝血酶三联治疗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施乾坤;王翔;郑曙云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奥曲肽凝血酶三联治疗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确诊为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实验组应用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凝血酶三联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兰索拉唑凝血酶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凝血酶三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

  • 消化性溃疡的温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孙凤茹

    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分成治疗、对照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改善,嗳气泛酸、胃脘痛、胀满纳呆、大便黑色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组间存在明确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0.00%),卡方检验证明:两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综合针刺与艾灸的功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静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3.85%,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1±3.2)d,短于对照组的(16.3±4.2)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文菊;林丹;李彩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病理积分情况比较、幽门螺杆菌(H. 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H. pylori根除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2.2%(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 pylori根除率,恢复胃部功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莉蓉;陈鹏飞;魏文斌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的内科止血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内科止血的基础上再应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血停止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止血成功机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对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1周内再次出血1例,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再次出血患者5例,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4.11%,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6.67%,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相较于常规止血治疗,疗效显著,且内镜止血操作简单,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琼玉;黄玉;王庭学;吴玉妹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并观察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病情稳定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稳定情况:观察组有30.0%患者于1 h 内稳定,53.33%于1~2 h内稳定,11.67%于2~3 h内稳定;对照组有13.33%患者于1 h 内稳定,28.33%于1~2 h 内稳定,38.33%于2~3 h内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应用。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作者:周爱芳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对心理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66例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个体化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抑郁自评(SDS)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患者满意度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DS比较无明显差异,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减轻其心理痛苦,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进一步的推广。

  • 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分析

    作者:吴喜红

    目的: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对相关疾病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全程护理,不仅可缩短其住院时间、使医疗成本降低,且对患者预后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

    作者:房清文;李春艳

    目的:探究小儿腹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腹泻次数、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腹泻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住院费用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7.14%、81.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加快患儿腹泻恢复速度,还可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 健康教育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淑英;刘俊娥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疾病知识及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唐山工人医院住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知识指导;观察组37例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出院后对医嘱的遵从率。结果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改善其遵医行为。

  • 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范平莉;陈姣;符海珠;王琼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临床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大便正常时间以及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患儿中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 穴位按摩缓解食管癌术后腹胀的护理研究

    作者:何淑平

    目的:探讨缓解食管癌术后腹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将通过病历查询回顾性调查得105例食管癌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前瞻性研究得70例食管癌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食管癌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主要有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及天枢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减轻术后腹胀程度,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可减轻食管癌术后患者腹胀程度,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该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精细护理应用于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顾育静;苏少锋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干预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5.5%,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Notch1和c-Met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何炜;王全玉;刘燕;陈雪霁;王娜;郝彤;蔺强;李小敏;任小沧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发展受多方调控。现已发现,结肠癌对现有的大部分化疗具有耐受性。故阐明结肠癌致病因素及其相关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文综述Notch1和c-Met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Notch1 c-met 结肠癌 肿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