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中国临床保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Healthcare 중국림상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中共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6790
  • 国内刊号: 34-12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84
  • 曾用名: 临床中老年保健;临床中老年保健医学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胡世莲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某三甲医院职工连续5年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徐龙雨;盖小荣;李美霞;魏镜;于康;姚央

    目的:了解医院职工的健康状况、疾病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完善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2009-2013年职工健康体检结果。结果超重、胆囊疾病、妇科疾病、高血压、乳腺异常、血糖异常、脂肪肝检出率5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乳腺疾病检出率较高;31~40岁年龄组疾病检出率增加趋势明显,疾病发展趋向年轻化。结论医院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院应不断完善职工健康管理工作。

  •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D-二聚体的变化

    作者:吴绘;苏娅;张赛;孙洪涛;涂悦;马铁柱;靳颖

    目的:探讨神经科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重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D-Di)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IRS分为SIRS组(48例)和非SIRS组(72例),分别于发病24 h内及3 d、7 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CRP、IL-6、D-Di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发病24 h 内、3 d、7 d 不同时间血清 CRP,非 SIRS 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时血清IL-6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非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D-D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D-Di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5.042,P<0.05),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7.879,P<0.05)。结论血清CRP、IL-6及D-Di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 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观察

    作者:刘晓蓉;蔡传元;黄冬梅;朱德发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和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16例)、沙格雷酯组(B=18例)和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组(C=22例),A组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100 mg,3次/d;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d+沙格雷酯100 mg,3次/d;疗程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踝肱血压比(ABI)。结果三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C组和B组在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具有良好效果(P<0.05),C组在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的改善方面,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短期应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提高ABI及足背动脉流速。

  • 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调查

    作者:张瑞雷;宋兵;王邦宁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栓塞和出血风险及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分析583例非瓣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卒中风险评估的差异,分析探讨各分层抗栓药物应用情况,并应用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所有NVAF患者基础病中以高血压常见占61.3%,其次冠心病占56.2%。583例NVAF心房颤动患者中,CHADS2评分≥2分351例,华法林用药率为2.6%,抗血小板用药率为82.3%,CHA2DS2-VASc 评分≥2分522例,华法林用药率为2.1%,抗血小板用药率为84.7%。结论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大多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基础疾病,老年心房颤动及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的比例低。

  • 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

    作者:孔维香;韩丽萍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分型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7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查,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结果分为:A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B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两组均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思力华)18μg/次,1次/d,连用6周;6周后再复查肺功能,同时再取诱导痰行细胞分析及测定LTB4的含量。结果6周后,A、B两组FEV1较基线值分别升高(0.13±0.10)L,(0.04±0.05)L;FVC分别高(0.16±0.24)L,(0.03±0.05)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前后LTB4治疗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后LTB4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

  • 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作者:赵朝辉;钟兴明;汪一棋;阳建国;蔡勇

    目的:对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具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分别进行检查,记录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NSE,确定血肿和周围组织水肿程度,同时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的血肿和周围组织水肿程度、血清IL-6和血清NSE含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和4周时研究组的SSS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概率低,对患者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 代谢综合征各危险因素与不同节段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闵颖;边素艳;叶平;骆雷鸣;肖文凯;吴红梅

    目的:横断面调查北京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不同节段脉搏波速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北京3个大型社区成年健康体检人群,测定颈股、颈桡、颈踝脉搏波速度(cfPWV、crPWV、caPWV),同时采集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酐等指标,并按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及非代谢综合征组。结果共计2439名18~92岁社区居民完成所有调查,其中代谢综合征732例,占30.01%。两组相比,代谢综合征人群平均年龄较大[(53.3±13.7)比(50.0±15.7)岁,P<0.01], cfPWV、caPWV和crPWV 均明显增快[(11.68±2.92)m/s 比(10.24±2.43)m/s,(9.46±1.73)m/s 比(8.76±2.23)m/s,(9.76±1.52)m/s 比(9.42±1.45)m/s,均P<0.01],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亦显著增加(18.3%比9.1%,P<0.01)。经校正年龄、性别后,偏相关分析显示,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代谢综合征诸组成,均与cfPWV和caPWV呈相关关系(P均<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是三段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代谢综合征各组成对不同节段PWV影响不同,其中,腹型肥胖仅对cfPWV有影响;收缩压和血糖增高是cfPWV和c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仅舒张压对crPWV升高有显著影响;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三段PWV均无独立影响。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是影响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作者:朱园园;程志祥;李兵;赵婷婷;伍娇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细胞学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疑似宫颈病变患者408例,分别进行细胞学和HPV基因芯片分型检测,了解各亚型HPV感染率及其与细胞学结果的相关性,判断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高危型感染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HPV 16、58、52。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79,P<0.05)。高危型HPV感染率在年龄分布上呈两端高的趋势(<25岁和>50岁),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分型检测宜联合细胞学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及临床治疗和随访。

  • FRAX软件评估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骨折风险的价值

    作者:刘丹丹;常虹;谈敏

    目的:应用FRAX软件评估中老年患者骨折风险,为临床干预骨质疏松提供指导。方法对纳入的395例人群采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表,登记有关临床资料,并测定L2~L4和髋部骨密度,分析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①395例调查者中男女比例为1.23∶1;女性患者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1),骨折风险明显大于男性患者(P<0.01)。②不同年龄段男性骨折风险不同,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以50~59岁年龄段高(P<0.01),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以60~69岁年龄段高(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骨折风险不同,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以60~69岁年龄段高(P<0.05),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以60~69岁年龄段高(P<0.05)③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均呈线性负相关(r=-0.498,r=-0.517),与男性患者年龄呈线性负相关(r=-0.608)。④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与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及年龄呈线性负相关(r=-0.469,r=-0.613,r=-0.033),与女性患者年龄呈线性正相关(r=0.124)。⑤男性、女性主要部位和髋关节脆性骨折风险值识别骨量减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625、0.838和0.821和0.890(P<0.05)。结论 FRAX可以为临床评估骨折风险提供帮助,对骨质疏松的干预提供帮助。

  • 肿瘤标记物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毛绍蓉;唐小玲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NSE和SCCAg进行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肿瘤标记物检测的肺癌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其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NSE和SCCAg含量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NSE和SCCA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CYFRA21-1、NSE和SCCAg阳性检测率分别为52.7%、67.4%、63.5%、31.9%;血清四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9.3%,对肺癌诊断灵敏度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0.05);进行联合检测时对腺癌的检出率为71.4%,小细胞癌为75.0%,鳞状细胞癌为90.2%,均明显高于肿瘤标记物各项单项检出率。结论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NSE和SCCAg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更有利于肺癌的诊断。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裴志勇;毕磊;曹丹阳;陈艳梅;施冰;冬兰

    目的:探讨入院时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AMI收住的3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死组(45例)与存活组(31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心血管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脑卒中病史、肾功能不全、贫血、首发症状呼吸困难、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红蛋白减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峰值水平与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相关(均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及陈旧性MI病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含多西环素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作者:温晋锋;王伯军;丁勇;郭利华;胡桂梅;叶国良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 )的疗效。方法选取初次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胶囊+多西环素胶囊)50例、对照组A 50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对照组B 50例(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左氧氟沙星为1次/d,其他药物均为2次/d,疗程14 d。根除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胶囊+多西环素胶囊)30例,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组敏感抗生素)30例,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2次/d,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4周以后复查13 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不良反应和成本-效果比。结果初次治疗患者观察组、对照组 A、对照组 B 根除率分别为88.00%、70.00%、82.00%(ITT)和91.60%、74.47%、85.11%(PP),观察组与对照组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比低于两组对照;根除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根除率为70.00%、77.78%(ITT)和66.67%、71.43%(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成本-效果比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多西环素、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较好。

  • 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作者:李忠龙;赵春山

    目的:观察杨清山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42例静止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3例予杨清山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对照组69例予针刺加艾灸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FDIp和FDIs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杨清山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静止期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张朝君;代中礼;汪芳松;钱福东;李辉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AVB患者36例和不合并高度AVB患者116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特点(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CK峰值以及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右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胸前导联ST段压低出现率及住院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相比较于不合并AVB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AVB组患者年龄、CK峰值显著增加(P<0.05),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右室梗死、心力衰竭及低血压休克发生率明显升高,住院死亡率亦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AVB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能够显著增加近期住院死亡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全盆底悬吊术后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热孜万古丽·艾尼;丁岩;万晓慧;马涛

    目的:评价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行全盆底悬吊术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方法对80例POP-Q分期II度及以上的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行全盆底悬吊术。根据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性生活质量问卷、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短表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制作全盆悬吊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来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F=1837.685,P<0.05)。结论全盆底悬吊术可明显改善POP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 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娟;马玲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AC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14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及SOD活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可显著降低ACI患者血清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 美式脊椎矫正枪在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明;齐树强;王建军

    目的:观察应用美式脊椎矫正枪(整脊枪)治疗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对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依据入选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肩袖修补术后常规康复流程联合整脊枪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流程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术后第6周和术后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SS评分(UCLAS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时VAS和UCL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VAS和UCLASS评分优于术后1周(P<0.05),术后12周VAS和UCLASS评分优于术后6周(P<0.05);治疗组在术后6周时 VAS 和 UCLA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治疗组UCLAS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整脊枪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于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作用更为显著。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对比

    作者:倪银海;金建光;张辉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发病比例正在逐年升高[1-2],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极易并发细菌性质的腹膜炎从而造成中毒性休克,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3]。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虽然较外科手术治疗较小,但其见效慢,复发率高,因而一般临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4]。虽然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被引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中,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为了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特进行研究。

  • 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对比分析

    作者:谭波;胡懿郃

    跟骨骨折作为足部常见的骨折[1],该病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极易引起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切口并发症,限制了临床应用[2]。本研究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8例,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相比较,报告如下。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何素梅;纵瑞凯;王善萍;杨红;吴荷英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以关节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表现在四肢大小关节,也可累及颈椎和颞颌关节,早期可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晨僵,晚期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导致残废,使工作和个人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功能锻炼对RA的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1-3],但部分患者对此病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区,功能锻练依从性较差。为此,我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练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效果满意。

  • 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探讨

    作者:杨松;肖泉;李林;潘少咏;兰杰;刘海峰;廖光查;魏风;胡北泉;吴静;钟仕茂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介入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32处动脉瘤),25例表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是未破裂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行单纯GDC栓塞治疗动脉瘤28处,支架辅助GDC栓塞治疗4处。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恢复良好17例,中等7例,3例恢复不良,3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GDC介入栓塞可减少出血、再出血的风险。

  •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姜淑霞;牛琴;范珊;汪惠才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接受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期间和健康教育后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同时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用WHOQOL-100量表测量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健康教育后研究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对照组,且随着健康教育时间的推进,血压日趋平稳;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总体生活质量以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生活信念5个领域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独立性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并能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颜羽;黄婷;梁振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长,患者一旦患病,其治疗过程往往伴随其一生,因此,大多数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情绪多变、焦虑抑郁。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1],对于疾病的治疗赋于了新的更广泛的定义,更注重于患者心理的关怀与照护。医学界对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的研究证实[2],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与病程、治疗效果、预后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被证实是心理与身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焦虑、抑郁情绪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之一[3]。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对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扩张及血栓形成

    作者:孙柏馨;崔宇杰;谭光群;高晓军;曲虹;贾莉;娜仁图戈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小腿肌间静脉检查,在发现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肌间静脉扩张及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对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肌间静脉均扩张的82名患者128支下肢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宽内径及有无血栓形成或形成倾向。结果发现肌间静脉血栓8例(9.8%),其中4例(4.9%)并发肺栓塞;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的静脉内径(0.65±0.30)cm;其中并发肺栓塞的肌间静脉内径(0.62±0.29)cm;扩张的肌间静脉内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管腔内见“泥沙流”9例(11.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小腿肌间静脉扩张及血栓形成或血栓形成倾向,以辅助诊断肺栓塞的发生。

  • 创伤控制骨科原则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跃红;李新科;王玉聪

    随着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尤其是高能量的创伤和多发伤日益增多,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严重多发伤患者极易出现“致命三联征”,即: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行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打击”[1],创伤控制骨科(DCO)是一种应急分期手术的理念,旨在早期行快速、暂时的骨折固定,待患者全身情况平稳后再行二期进一步确定性的治疗[2]。本文回顾性分析53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应用DCO理念治疗,疗效满意。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娄国忠;卢佩颖;陈建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伴随着痉挛,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能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不仅包括年龄、遗传、吸烟、饮酒、高血糖、高血脂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有关[1-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不仅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同时也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导致脂质过氧化和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3]。因此,特选取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

  • 甲状腺结节1016例5年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孙桂青;蔡菊芳;徐迢;叶娟娟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7%,而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19%~67%,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在随机人群中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发现率为5%~10%[1]。尽管甲状腺结节中大多属于良性结节,但其中仍有少数为恶性结节,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恶变结节发现率较高。由于患者对甲状腺结节的知晓率极低及临床症状不明显,因而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了探讨台州沿海地区甲状腺结节恶变的发病特征及其流行趋势,对台州沿海地区2007~2011年间101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连续5年B超资料进行分析。

  •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治体会

    作者:吴锋;徐颖洲;任洪波;刘斌;张泰民;胡志恒;贾海波;董雨

    目的:总结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PFEDH)早期诊治经验。方法2008~2013年期间共收治34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对影响预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5分1例,6~8分5例,9~12分6例,13~15分22例。GCS评分大于等于9分的28例患者,27例恢复良好,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的6例患者,2例恢复良好,4例恢复差。15例保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1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14例恢复良好,2例有轻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死亡率2.9%)。结论患者入院时 GCS 评分、颅内合并伤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头颅 CT 扫描对PFEDH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要。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燕

    预见性护理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选择老年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主动进行评估,预见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减少并发症,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 颈椎后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辛哲;李露;许莉;张晓光

    局部麻醉药切口浸润镇痛已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手术术后镇痛。随着术后镇痛的发展,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越来越受青睐。现将我科4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切口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 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姜章珍;徐昊;陈刚;钱东妮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分别为9.7%和15.0%[1-2],住院患者中中青年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但治疗依从性差,控制差,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患者的心理指导和饮食运动指导等护理干预是患者康复的前提和基础[3]。本研究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

  • 住院肿瘤患者死亡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胡成文;丁娜;丁从兰;曹艳宏

    由于社会普遍缺乏对死亡提醒后严重心理反应的应对能力,肿瘤的诊断过程是一个信号极强的死亡提醒,至确诊时达极点,当这种死亡必然性被提醒时,患者的内心深处受到死亡威胁,从而产生一种恐惧性情绪状态,即死亡焦虑(DA)[1-3]。肿瘤的生存期几乎成为许多患者的苦难期和其家庭的恐惧期、迷茫期和贫困期[4]。在发达国家,肿瘤像其他慢性病健康管理一样,其“带瘤生存”的生命数量和质量均得到有效地维护[5-6]。“带瘤生存”是在以维持机体对肿瘤的反应性的前提下,稳定肿瘤,使其休眠,从而达到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命质量的目的,这种肿瘤治疗新理念也在我国兴起,其前提是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学状态[7]。本研究旨在了解住院患者的死亡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死亡教育和改善带瘤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 健康教育对子宫摘除术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红;林前;郑仙芬

    子宫是女性的重要器官,手术摘除子宫治疗宫颈癌使其生存期延长,但摘除后会使患者心理上产生抑郁、紧张、焦虑、恐俱等不良反应,这些负性情绪易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对其生存质量带来负面影响[1-4]。近些年,对子宫摘除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被受到关注,本次旨在研究健康教育对子宫摘除术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急诊患者压疮评估流程改良及应用效果

    作者:陆萍;杨爱玲;王丽芳;严寒冰;朱青青;高贤珠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抢救工作中对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的科学管理[1]。临床实践显示,急诊护士忙于抢救患者生命,容易忽视对急诊患者压疮风险的全面评估,造成急诊患者压疮漏评估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滞后现象。为实现抢救患者生命同时提高压疮评估执行率,2013年7~12月,改良急诊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流程,采取两步压疮风险评估法,效果满意。

  • 综合护理干预在LED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中的应用

    作者:丁军青;叶晓红;蒋亦秀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时影响患者的容貌,对患者的心理及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1-2]。我科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 LED 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态肥胖患者麻醉恢复室的护理

    作者:易仁;廖礼平;夏宋伶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是指患者睡眠时周期性地出现部分或者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1]。合并OSAS病态肥胖患者可能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气道梗阻,呼吸衰竭,再次气管插管,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2-3]。因此麻醉恢复室(PACU )工作人员正在面临巨大挑战,现将PACU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饮食干预治疗糖尿病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高嘉良;魏军平

    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利用障碍,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发生严重紊乱,并常继发维生素、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而饮食干预治疗则可针对上述问题,并是任何类型糖尿病管理的关键部分之一,历来受到临床营养师及医师高度关注。随着近年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论述,饮食干预治疗不仅在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和血脂具有作用,同时也对机体的内皮功能、炎症标志物等发挥作用[1-3],并且可通过调节与肥胖相关的基因[4],实现血糖的控制。Ajala等[5]对管理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进行Meta分析,得出低碳水化合物,低血糖生成指数(GI ),地中海及高蛋白饮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应考虑在糖尿病整体管理中运用。由此可见,临床医师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治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 足底压力及其临床康复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洁;倪朝民

    足底压力是定量步态分析的重要环节[1],是分析和衡量异常足底应力分布和步态的基础,它对运动系统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功能及疗效评定均有重要意义。早在1882年,Beely[2]率先对足底压力进行了科学的研究。而系统地进行足底压力分析并用于临床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三十年来发展迅速,已经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医师手中的评定及诊断的工具。足底压力早的应用之一是鞋类的评估。Lavery 等[3]在1997年应用平均足底压力峰值作为评估参数来研究弹性鞋垫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Praet等[4]和Queen等[5]研究发现,减小神经元性病变前脚掌压力的有效的办法是穿有较高足弓的鞋,这类鞋可以有效的减小第一及第五跖骨头下的压力,从而对病变足起到保护作用。足底压力检测除广泛应用于鞋类设计外,对肢体功能的评估及疾病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 真武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整合素连接激酶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干预研究

    作者:周波;宋立群;贠捷;张丹萍;宋业旭;马艳春;陈方明

    目的: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UUO大鼠模型的表达及真武汤对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方法复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分为模型组、真武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尿毒清对照组五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服,术后2、3和4周分批取材,收集其尿液、血清,生化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ELISA法检测ILK和Ang-Ⅱ的蛋白表达。结果真武汤能够降低UUO大鼠模型血清中ILK和Ang-Ⅱ蛋白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真武汤中剂量组ILK和Ang-Ⅱ的含量蛋白低。结论真武汤抑制了UUO大鼠模型血清中Ang-Ⅱ和ILK蛋白的表达,减缓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和进程。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和趋化因子受体-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纪涛;朱水波;董永强;张晓明;梁江水;殷桂林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NSCL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中的TFPI-2及CXCR4,并分析TFPI-2和CXCR4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TFPI-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CXCR4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TFPI-2和CXCR4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仅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FPI-2和CX-CR4在NSCLC组织中呈现负相关(r=-0.26,P<0.05)。结论 TFPI-2可能通过抑制增高的CXCR4表达来影响肿瘤的迁徙转移。

  • 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钱倩倩;王邦宁;胡泽平;宋兵;马东宇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n=24):阳性对照组(P组,常规饲养,无药物干预)、HGF组(H组,开胸,左心室壁五点直接注射5×109 Pfu/mL Ad5-HGF,0.1 mL,术后常规饲养4周),缬沙坦组(V组,缬沙坦灌胃30 mg·kg-1·d-1,4周),HGF 联合缬沙坦组(HV 组,开胸,左心室壁五点直接注射5×109 Pfu/mL Ad5-HGF,0.1 mL,术后缬沙坦灌胃30 mg·kg-1·d-1,4周),雄性Wistar大鼠(WKY)为健康对照(N组,n=6)。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测量一次尾动脉压。4周后处死大鼠,TUNEL法测心肌凋亡指数,ELASA法测心肌HGF、caspase-3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心肌Bcl-xl 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HV组、V组血压较P组、H组明显下降(P<0.05);与P组相比,H组、V组、HV组心肌凋亡指数及心肌caspase-3浓度明显降低(P<0.05),心肌HGF、抗心肌凋亡蛋白Bcl-x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用药组尤为显著。结论 HGF、缬沙坦均可有效抑制SHR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室重构,且联合使用效果优于HGF、缬沙坦的单独应用。

  • 细粒棘球蚴B抗原对1型糖尿病牙龈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

    作者:哈德丽娅·加帕尔;伊力多斯·艾合他木夫;阿依甫汗·阿汗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B抗原(EgB)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 DM)模型小鼠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 -2)及白细胞介素-4(IL -4)表达产生的影响。方法雌性10周龄STZ 诱导的T1DM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处理组给予EgB 100μg/10 g连续5 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腹腔注射,取其牙龈组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牙龈中IL-2、IL-4 mRNA表达。结果 IL-2 mRNA在EgB处理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IL-4 mRNA在EgB处理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 EgB处理STZ 诱导的T1 DM模型小鼠,使其牙龈中IL-2 mRNA表达降低,IL-4 mRNA表达升高,影响T1 DM免疫应答机制。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基本特性及抗肿瘤效应研究

    作者:程民;陈稳;毛菊;王静;程翠;沈国栋;卞庚;徐婷娟;徐维平;沈干;胡世莲

    目的:建立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方法,并评价其基本特点、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rhIL-2及rhIFN-γ刺激PBMC细胞,使其在体外大量扩增,利用流式细胞术、体外杀伤实验及荷人卵巢癌小鼠模型检测CIK细胞的特点及抗肿瘤活性;并检测CIK细胞中外源性因子污染情况及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体外培养21 d后,CIK细胞总数可达1010以上,其主要成分为CD3+CD8+T细胞及CD3+CD56+NKT细胞,CIK细胞在体外对Ho8910、A549、K562及HepG2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活性,并对荷瘤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在CIK细胞中未检测到外源性病原体污染。结论 CIK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无毒性作用。

中国临床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