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中国中医眼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 중국중의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4379
  • 国内刊号: 11-28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4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庄曾渊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空间频率变化对不同年龄段正常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忽俊;唐建明;王丽;熊毅;黄洁;顾永顺

    目的 观察不同空间频率变化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志愿者眼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 纳入正常视力者50人(99只眼),男26人,女24人,年龄3~90岁.按年龄大小分为儿童组(3~14岁,19人38只眼)、青少年及青年组(15~30岁,9人18只眼)、中年组(31~60岁,11人21只眼)和老年组(61~90岁,11人22只眼).分别采用方格大小为1017'、65.4'、32.4'、16.2'的黑白翻转棋盘格刺激模式,对纳入眼进行P-VEP检查,记录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比较各年龄组在不同空间频率刺激下的差异.结果 1.潜伏期:P100波潜伏期在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空间频率刺激下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 分组=61.695,P<0.001;F空间频率=95.362,P<0.001;F交互作用=0.961,P=0.472).整体上看,老年组P100波潜伏期>青少年及青年组>中年组>儿童组(两两比较,均有P<0.05);同时随着空间频率的升高,潜伏期亦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不同空间频率两两比较,均有P<0.05).2.振幅: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在不同空间频率刺激下的P100波振幅总体差异不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分组=256.390,P<0.001;F空间频率=65.202,P<0.001;F交互作用=4.582,P<0.001).儿童组的P100波振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由青少年青年组至老年组,P100波振幅亦逐渐降低.在由低至高的不同空间频率刺激下,儿童组与青少年及青年组P100波振幅均为先升高(1017'至32.4')再下降(16.2'),中年组与老年组的P100波振幅变化不大;总体上32.4'方格刺激下的P100波振幅相对较高.结论 年龄及空间频率对P-VEP P100波潜伏期、振幅均有影响,在视诱发电位检查时应考虑年龄差异选择佳刺激模式进行检查,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立电生理检查室正常参考值.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角膜泪膜的影响

    作者:喻谦;付馨余

    目的 观察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膜变化,了解其对角膜泪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1例158只眼,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3.6±2.2)岁,按屈光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2.50 D)38例74只眼,B组(-2.75~-4.00 D)32例61只眼,C组(-4.25~-6.50 D)11例23只眼.在戴镜前,戴镜后7d,1、3、6个月五个时间点对三组进行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比较戴镜前后变化.结果 1.干眼症状评分:三组患者戴镜后7d时主观症状评分均较戴镜前增高(P<0.05),戴镜后1、3、6个月时的症状评分较戴镜前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UT:三组患者戴镜后各时间点的BUT均较戴镜前明显缩短(P<0.05),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chirmerI试验:三组戴镜后各时间点SIT数值较戴镜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4.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三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戴镜前明显增加(P<0.05),戴镜后各时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点状荧光素染色,但不影响泪液的基础分泌量,戴镜前应重视患者的泪膜相关评估,戴镜后要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泪膜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剑;马利波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对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PCV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光动力疗法治疗,B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患者给予联合治疗,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LogMar)、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视力差异不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分组=10.230,P<0.01;F时间=124.000,P<0.01;F交互作月=3.355,P=0.01),治疗后三组各时间矫正视力均好于治疗前(P<0.05),A、B组患者治疗后LogMAR视力水平存在一定波动,总体上B组好于A组;C组患者LogMAR水平下降幅度较大,在治疗后3个月趋于平稳,并好于A、B组(P<0.05).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的CRT差异也不相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分组=25.720,P<0.01;F 时间=66.900,P<0.01;F交互作用=4.101,P<0.01),治疗后各组各时间的CRT数值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CRT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A、C组治疗后1个月的CR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此后开始趋于平稳并继续下降.C组治疗后各时间的CRT低于A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疗法治疗PCV可以弥补单一疗法的不足,其在减轻黄斑水肿及保持远期视力方面有一定优势.

  • 2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中医体质的初步调查

    作者:张月;陈一兵;刘丹;秦伟;曾东兴;王炜;刘春兰;王雪菁;翟楠;李懿

    目的 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体质性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58例(258只眼),均为初发患者,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39例,年龄45~82岁,平均67岁.术前采用中医体质分类表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术后追踪随访6~12个月,统计复发人数,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1.258例翼状胬肉患者中,湿热质138例(53.5%),阴虚质72例(27.9%),阳虚质12例(4.7%),气郁质12例(4.7%),气虚质10例(3.9%),痰湿质10例(3.9%),平和质2例(0.8%),血瘀质2例(0.8%).以湿热质、阴虚质为主.2.截止末次随访时复发30例,湿热质20例(66.7%),阴虚质10例(33.3%);未复发者228例,湿热体质118例(51.8%),阴虚体质62例(27.2%),其他体质48例(21.1%).两组患者湿热质、阴虚质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性别构成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湿热质和阴虚质居多;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中医体质特点尚不明确,需调整调查设计、扩大样本做进一步研究.

  • 针刺风池穴对视神经萎缩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即刻效应

    作者:景大瑞;韦企平

    目的 探讨针刺风池穴对视神经萎缩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即刻影响.方法 视神经萎缩患者30例(51只眼),由同一名医师针刺双侧风池穴,进针方向朝向对侧眼球,用热补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5 min.针刺前及出针即刻采用两种空间频率(10方格及15'方格)对患眼进行P-VEP检查,比较针刺前后P100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变化.结果 10方格:针刺前P100波潜伏期(121.17±14.28) ms,振幅(5.21±4.12)μV,针刺后潜伏期(129.39±19.41)ms,振幅(6.04±4.76)μV.15'方格:针刺前P100波潜伏期(122.29±16.23) ms,振幅(4.32±3.98) μV,针刺后潜伏期(127.90±19.12) ms,振幅(5.30±3.89)μV.针刺后两种空间频率下的P100波潜伏期均较针刺前延长,振幅较针刺前增加,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结论 针刺风池穴对视神经萎缩患眼P-VEP存在即刻影响,包括P100波潜伏期延迟及振幅增加,前者体现了针刺风池穴对视皮层的抑制作用,后者可能与针刺风池穴调整了眼部供血有关.

  • “通经明目”针刺法对青光眼和非青光眼患者即刻眼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婷婷;李志勇;高嵩

    目的 观察“通经明目”针刺法对青光眼和非青光眼患者即刻眼压的影响.方法 纳入青光眼患者38例(73只眼),包括外伤性青光眼、非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残余性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期纳入除外青光眼的眼病患者84例(159只眼),包括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疲劳、麻痹性斜视、视神经萎缩、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虹膜炎、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阻塞.对两组患者施行“通经明目”针刺法,主穴取上睛明、上明、球后、承泣等眶内穴,配穴取百会、四神聪、太阳、攒竹、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留针30 min.针刺前及针刺后即刻测量眼压,自身配对比较针刺前后的眼压变化.结果 1.青光眼组:针刺后即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较针刺前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01),外伤性青光眼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19),其余类型青光眼针刺前后变化不大(P>0.05).2.非青光眼组:仅视疲劳针刺后眼压较针刺前略有升高(P=0.032),其余纳入眼病针刺前后眼压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通经明目”针刺法对不同眼病患眼的眼压作用不同,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慎用于外伤性青光眼,而对于非青光眼眼疾一般可以放心针刺,不用顾虑对眼压的影响.

  • 青霉素局部应用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临床体会

    作者:钟佩;汤艳华;莫海明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青霉素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淋球菌结膜炎患者20例,青霉素皮试(-)者18例,青霉素皮试(+)者2例.青霉素皮试(-)者予以1∶4000青霉素溶液冲洗患眼结膜囊,1∶2000青霉素溶液滴眼;青霉素皮试(+)者予以生理盐水100 ml冲洗结膜囊,并滴用妥布霉素眼液.结果 18例青霉素皮试(-)患儿中有1例治疗3d病情好转后出院,余17例患儿住院5~8 d均治愈出院;2例青霉素皮试(+)者治疗2d眼部症状稍有减轻,应家属要求出院.结论 青霉素是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首选药物,局部应用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避免静脉穿刺等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并大大降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

  • 耳穴压丸与珍珠明目滴眼液对视疲劳(肝肾不足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王翰墨;李翔

    目的 观察耳穴压丸对视疲劳(肝肾不足证)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纳入视疲劳患者71例,按就诊顺序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耳穴贴压,取穴:眼、目1、目2、肝、肾、心、内分泌、神门,每日按压3次,每次5 min,疗程10d.对照组给予珍珠明目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疗程10d.以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明视持久度百分比为主要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共纳入病例78例,终完成71例(142只眼),脱落7例.试验组完成35例(70只眼),4例脱落;对照组完成36例(72只眼),3例脱落.两组患者构成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明视持久度百分比:治疗前,试验组明视持久度百分比59.31%±10.29%,对照组61.47%±11.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0,P=0.405).治疗后试验组明视持久度百分比80.44%±8.61%,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6.175,P=0.028);对照组明视持久度百分比66.90%±9.81%,较前亦有改善(t=0.403,P=0.480),但指标数值明显低于试验组(t=4.239,P<0.001).3.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试验组临床症状积分14.51±7.74,对照组15.33±8.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9,P=0.950).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症状积分4.68±6.0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0.515,P=0.003),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为12.22±9.69,略好于治疗前(t=0.572,P=0.049).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5,P=0.026).4.临床疗效:试验组35例,治愈3例(8.6%),显效11例(31.4%),有效13例(37.1%),无效8例(22.9%),总有效率77.1%.对照组36例,治愈0例(0.0%),显效9例(25.0%),有效11例(33.3%),无效16例(44.4%),总有效率55.6%.试验组好于对照组(Z=-2.277,P=0.023).结论 耳穴压丸对视疲劳有明显缓解作用,能增强患者明视持久度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症状,治疗效果好于珍珠明目滴眼液.

  • 从肝论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双盲单模拟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宋继科;解孝锋;田庆梅;吕冬蕾;王贝贝;毕宏生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从肝论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双盲单模拟随机对照设计.以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辨治为肝经风热型或肝阴不足型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纳入单眼发病患者.将两个中医证型的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中药安慰剂,治疗组在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肝经风热证患者予清肝退翳方,肝阴不足证患者予柔肝明目方.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纳入患者情况:共纳入受试者153例,包括肝经风热证患者75例,肝阴不足证78例.肝经风热证者中,对照组35例,完成31例;治疗组40例,完成33例.肝阴不足证者中,对照组38例,完成32例;治疗组40例,完成34例.试验共完成总人数130例,符合样本数要求,纳入统计分析.2.治愈率及总体疗效:(1)肝经风热证,对照组31例,治愈14例(45.16%),显效12例(38.71%),有效5例(16.13%),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治疗组33例,治愈24例(72.73%),显效7例(21.21%),有效2例(6.06%),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2)肝阴不足证,对照组32例,治愈13例(40.63%),显效13例(40.63%),有效4例(12.50%),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治疗组34例,治愈23例(67.65%),显效9例(26.47%),有效2例(5.88%),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于对照组.3.治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接受中药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率:两种证型接受中药治疗者至停药12个月为止的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出现恶心、纳差、腹泻、腹胀等症状,调整剂量均得到控制.对照组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中药从肝论治HSK在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及降低复发方面好于单纯使用更昔洛韦眼药;尚需优化现有中医治法,并扩大样本做进一步的观察.

  • 童年期发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宫晓红;韦企平;周剑;夏燕婷;廖良;孙艳红;陈亚娟

    目的 探讨童年期发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主要类型、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00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且经实验室检查已确诊为LHON的患者279例,对其中≤16岁的童年期发病LHON患者共计161例进行临床资料归纳分析.结果 161例童年期发病LHON中11778位点突变者144例(89.4%),其中3例合并14502位点突变,1例合并11696位点突变,1例合并14693位点突变.14484位点突变者11例(6.8%),继发位点突变6例(3.7%),其中3316位点突变2例,14693位点突变2例,11696位点突变1例,3497位点突变1例.未检测到3460等其他常见原发突变位点.童年期发病LHON典型临床表现为:双眼先后或同时中心视力急性或缓慢下降,多不伴眼球疼-痛,视野检查以中心或旁中心暗点为主.随访视力恢复至≥0.3的儿童LHON患者中,11778位点突变者104只眼中有13只眼,占12.5%,14484位点突变者6只眼中有4只眼,占66.7%.童年期发病的LHON患儿中部分低年龄段儿童初诊视力及终视力恢复比大龄儿童好.结论 童年期发病LHON患儿其主要突变位点发生率及临床特征与成人LHON患者相似,其中部分低年龄段儿童视力恢复较好.童年期发病LHON患者应与其他遗传性视神经疾病及儿童视神经炎相鉴别.

  • 成人型卵黄样黄斑变性1例

    作者:许畅;毛晓春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变形5年于2015年1月8日来本院门诊就诊.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5,矫正不应,左眼视力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中等,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形,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右眼底黄斑区萎缩,左眼底黄斑区可见黄白色卵圆形病灶(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2):右眼造影过程中于黄斑区可见2 DD×2DD(DD,视盘直径)范围、程度不同的高荧光.随造影时间延长渐有荧光染色,视盘及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荧光.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眼病

    作者:侯乐;谢立科;曲进锋;郝晓凤;祁怡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在睡眠状态下,由于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睡眠中断,进而出现夜间睡眠障碍、白天嗜睡、长期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5%[1].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4%和2%[2].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则更高,为30%~40%[3].国内外研究发现,OS-AHS与众多眼部疾病有关,包括眼睑松弛综合征(floppy eyelid syndrome,FES)、青光眼、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等[4].本文报道了1例OSAHS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并对与OSAHS有关的眼病进行了文献回顾,具体如下.

  • 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CoCl2诱导ARPE-19细胞表达VEGF及HIF-1α的影响

    作者:高娜;亢泽峰;褚文丽;陶方方

    目的 探讨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二氯化钴(CoCl2)诱导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取对数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分为正常组,缺氧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含药血清组,并设立不同时间点.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CoCl2诱导后不同时间、各组细胞上清液中HIF-1α的表达.3.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CoCl2诱导后不同时间、各组细胞中VEGF、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氧损伤后可诱导A RPE-19细胞中VEGF、HIF-1α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缺氧模型组VEGF及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及HIF-1α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缺氧损伤后ARPE-19细胞中VEGF、HIF-1α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 非典型性视神经炎的分类及诊治新观点

    作者:周欢粉;赵朔;王均清;林大河;徐全刚;魏世辉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泛指视神经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典型性视神经炎,常常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相关,视力预后较好.其典型临床特点来源于视神经炎治疗试验(optic neuritis treatment trial,ONTr)和其他相关研究报道.非典型性视神经炎通常指非MS相关性免疫调节性视神经炎,可单独发生,也可伴随其他炎性疾病.水通道蛋白4(anti-aquaporin4,AQP-4)抗体阳性的ON大多表现为非典型类型,根据新诊断标准可归类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optica spectrum disease,NMOSD),治疗方案和经典的视神经脊髓炎治疗相同.AQP-4抗体阴性的非典型性视神经炎临床研究较少,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glia glycoprotein,MOG)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复发患者建议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 头面部皮下注射药物致盲概述

    作者:郝美玲;孙艳红;韦企平

    近年来,面部美容剂填充技术日渐成熟,但随着面部微创注射美容技术的普及,手术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以美容填充剂注射导致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而致盲尤为严重.而因头面部过敏性皮炎、鼻炎等注射糖皮质激素后发生眼部血管阻塞的病例亦早有报告.鉴于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发病突然、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多造成失明的灾难性后果,警惕和防范该类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的发生,及时认识其临床表现并尽早妥善处置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涉及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的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预后进行了归纳.

  • MicroRNA在青光眼防治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作者:王丽媛;孙河;于天洋

    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表达调控,与眼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及代谢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内压升高为主要病因,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主要症状的眼科疾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iRNA对青光眼的眼内压,视神经的损伤与修复,其他眼病导致的房角新生血管以及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纤维增生反应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miRNA与青光眼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展望miRNA防治青光眼的研究前景.

  • 西方发达国家白内障专科医生手术培训模式探讨

    作者:陈达;郑策

    老年性白内障仍然是我国盲和中、重度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约占50%,白内障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年的白内障手术率亦在不断增长,因而对接受过良好显微手术训练的手术者有较大需求.而当今日益复杂的各种因素已经影响到了眼科手术医生的培训质量,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安全又可控的方法来培训内眼显微手术技能.本文在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白内障专科医生手术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Meta分析

    作者:赵建英;胡秋明;郝小波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及单纯西医疗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疗效差异.方法 以“视网膜脱离”AND“中医/中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民族医药”为检索词,检索1994年-2014年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所有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或自称是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48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终共纳入文章6篇,所选取文章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且盲法涉及率低.Meta分析结果用随机效应模型描述,SMD=-0.99,95%CI(-1.34,-0.64),合并效应的检验Z=5.56 (P<0.000 01),提示对于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视网膜下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吸收时间短于西医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效果好于单纯西医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其疗效优势仍有待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中国中医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