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폐부질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6902
  • 国内刊号: 11-92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fbj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钱桂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Thumper型CPR机对心脏复苏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蓬勃;许玲;邱建清;吕毅

    目的 探讨Thumper型CPR机对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CP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发生心脏停搏的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徒手胸外心脏按压,两人交替,CPR机组55例采用Thumper型CPR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两组均按照<2005年国际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时间,有创动脉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肋骨骨折发生率.结果 CPR机组心脏复苏成功率,有创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成功时间,肋骨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停搏患者早期采用Thumper型CPR机进行心脏复苏,能显著提高CPR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52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胡晓俭;任高飞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行根治术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肺部感染、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常见心肺并发症.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2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3例,ARDS 1例.结论 NSCLC后易发生心肺并发症,所以需完善术前心肺功能评估,提高医疗工作人员手术技术,以及做好术后严密监护,是减少NSCLC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 肺栓塞24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施蓉萍;李华

    目的 分析肺栓塞(PE)患者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式对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4例肺栓塞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5例,死亡5例.死亡5例中,4例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结论 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大面积PTE死亡率高.临床上对于存在危险因素者,要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警惕性,尽快行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抗凝溶栓治疗能安全有效治疗肺栓塞.

  •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高海红;谈林华;张彩云;施珊珊;朱力行;舒强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 1月至 2008 年12月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SICU的143例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 h 的先心病婴幼儿的病历资料.将143例婴幼儿分为两组:发生VAP的 59 例为 VAP 组,未发生 VAP 的 84例为对照组.以性别、疾病类型、生长发育情况、贫血、血清球蛋白水平、术前抗生素应用情况、生长发育、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H2受体抑制剂或制酸剂应用等为预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与VAP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VAP的发生率为 41.3%.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抗生素使用、体外循环(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H2受体抑制剂或制酸剂应用、术后低心排、术后合并败血症这7个因素与VA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抗生素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H2受体抑制剂或制酸剂应用是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VAP 发生率高,术前抗生素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H2受体抑制剂或制酸剂应用是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VA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的佳策略.

  • 着丝粒蛋白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吕本博;孙光远;何金;赵学维

    目的 明确着丝粒蛋白A(CENP-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ENP-A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NP-A在66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回顾性分析了6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和信件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 CENP-A在NSCLC中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5.15%,肺良性病变中CENP-A皆为阴性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之间的CENP-A总阳性率分别为38.89%、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烟患者CENP-A总的阳性表达率(75.68%)与非吸烟患者(51.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ENP-A的总的阳性表达率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转移、TNM分期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与CENP-A的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CENP-A的阳性表达NSCLC患者3年以上生存率与CENP-A的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NP-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CENP-A在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的NSCLC患者中的表达低于分化程度低的患者,吸烟患者的CENP-A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吸烟患者;CENP-A的阳性表达情况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心病低氧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系统活性及对营养不良的影响

    作者:杨生岳;冯恩志;闫自强;张瑛;贺巍;田忠新;刘睿年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患者低氧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系统活性的关系,及对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 对高原地区(海拔2260~3500 m)52例COPD合并CCP低氧血症缓解期患者测定了血清TNF-α和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sTNF-R55)、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重(BW)、理想体重百分比(%NW)和体重指数(BMI),并与 30名年龄相似的平原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COPD合并CCP组BW、%NW、BMI、FEV1%和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CO2、血清TNF-α和血浆 sTNF-R55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COPD合并CCP组PaO2 水平与血清TNF-α、血浆sTNF-R55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TNF-α:r=-0.787,P<0.01;sTNF-R55; r=-0.802,P<0.01),TNF-α、sTNF-R55 与BMI 呈显著负相关(TNF-α:r=-0.785,P<0.01;sTNF-R55:r=-0.791,P< 0.01),TNF-α与sTNF-R55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sTNF-R55;r=0.702,P<0.01).COPD合并CCP患者中,PaO2<45 mm Hg 亚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PaO2≥45 mm Hg亚组(均P<0.01);BMI<18.0 kg/m2亚组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18.0 kg/m2亚组(均P<0.01);BMI<18.0 kg/m2患者PaO2 <45 mm Hg亚组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PaO2 ≥45 mm Hg亚组(均P<0.05).结论 高原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全身低氧血症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系统活性增强,这可能是导致本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

  • ITBI 和GEDI评估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前负荷变化的局限性

    作者:朱英;刘长文;刘炳炜;郑永科;王剑荣

    目的 研究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和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能否充分评估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前负荷状态.方法 对8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肺动脉导管(SWAN-GANZ)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减轻心脏前负荷,分别监测CRRT开始时、8 h、16 h和24 h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ITBI、GED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随着前负荷的减少,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超滤8 h后CVP和PAWP下降即出现显著变化(17.3±2.5 vs.16.1±2.2和39.6±4.2 vs.36.0±4.2,P<0.01),并随着超滤时间延长,下降更明显,而ITBI和GEDI到超滤24 h才出现显著下降(971±133 vs.898±51和779±103 vs.719±40,P<0.05);CVP、PAWP、ITBI和GEDI随着前负荷减少的变异度分别为 (16.29±10.37)% 、(19.35±9.86) %、(2.95±6.02)%和(3.25±6.03)%.结论 IBTI和GEDI在评估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前负荷状态时敏感性低于CVP和PAWP.

  • 微创漏斗胸修复手术前后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洪文娟;太祥;洪志鹏;尹小川;余庆鹤;黄韬;孙红文;李海斌

    目的 探讨漏斗胸修复对心肺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微创漏斗胸修复手术(MIRPE)相对于传统的胸骨抬举、胸骨翻转在漏斗胸(PE)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196例3~62岁漏斗胸患者于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行漏斗胸修复手术,患者接受了CT扫描、肺功能、运动耐量以及心功能的检测,微创修复方式包括前期的两切口和后期改进的单切口技术,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满意度.结果 术前CT指数5.6±0.8,术后2.51±0.30,统计学差别有显著意义;平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满意度MIRPE明显优于传统手术(P<0.01);MIRPE与传统手术后心肺运动功能均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扫描比胸部X线胸片更直观地显示漏斗胸的严重程度和判断手术治疗效果;手术解除了胸骨对心肺的压迫,术后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肺功能改善;微创漏斗胸修复手术大限度的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技术安全、疗效可靠.

  •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导管治疗肺大咯血几种不同置入方法安全性的评价

    作者:卢晔;崔会芳;黄溢华;林勇;陈旭君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微导管治疗肺大咯血几种不同置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总结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大咯血患者10例,均为男性,通过对比观察手术过程难易程度、耗费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及治疗效果判定,对导丝引导法(方法A)、并行法(方法B)、体外留置支气管镜法(方法C)三种经纤支镜置入微导管治疗肺大咯血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10例患者中,方法A完成3例,方法B完成2例,方法C完成5例,三种不同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置入微导管操作均顺利,操作时间3~30 min不等.方法 A、B中均有病例出现鼻腔出血、声音嘶哑,方法C则无.三种方法中均无明显胸痛、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导管滑脱及局部支气管黏膜坏死的发生.结论 对于微导管置入方法的选择,应选择术者较熟练、简便、费时短的方法,以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体外留置纤支镜法置入微导管值得在肺大咯血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急诊病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

    作者:陈庆青;宋志芳

    目的 评价急诊病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急诊病房CA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低、中、高危人群前瞻性应用抗感染治疗方案(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或联合二、三、四代头孢),评价其疗效.结果 92例患者中,男63例(68.5%)/女29例(31.5%),年龄69.1±16.7(14~99)岁,其中CAP 60例(65.2%),CAP伴胸膜炎18例(19.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CAP 8例(8.7%),AECOPD合并CAP伴胸膜炎4例(4.4%),支气管扩张合并CAP 2例(2.2%).所有患者中,低危人群28例(30.4%),中危人群34例(37.0%),高危人群30例(32.6%).在几种治疗方案中,7 d好转率(有效/显效)为60.9%(56例)、临床治愈率为38.0%(35例),总有效率(好转+治愈)为98.9%(91例).14 d治愈率为47.8%(44例),21 d治愈率为10.9%(10例).结论 依据低、中、高危人群单独选择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或联合二、三、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CAP疗效确切可靠.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杨雪梅;王兴胜;魏燕;崔社怀

    目的 比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NAC单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就诊符合诊断标准及HRCT显示肺部有磨玻璃样病变的IPF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12个月内两组PO2、FVC%pred、Dlco/VA%pred、MVV%pred、症状自我评估、HRCT变化情况及副反应.结果 参与统计分析者25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11例.两组患者PO2、FVC%pred、Dlco/VA%pred、MVV%pred均逐步下降,HRCT显示病灶进展.治疗组12个月后 PO2下降6.93%,对照组下降约9.71%(P<0.05).Dlco/VA%pred治疗组下降6.23%,对照组下降13.66%(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治疗组总体症状评分改善(P<0.05).而两组在FVC%pred、MVV%pred、HRCT变化情况及副反应方法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AC单药的治疗方案比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NAC联合治疗肺部有磨玻璃样病变的IPF可降低PO2及肺弥散功能下降速度,改善症状,且未表现出明显副作用,是对IPF特定亚群有改善作用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 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性质临床鉴别诊断预测模型的初探

    作者:夏旭;胡宁东;袁海云;刘秋华;罗国庆;丁明云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指标及其鉴别诊断效果,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结果 44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中,恶性肿瘤占19例,良性肿瘤占2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结节大小、结节边界、肿瘤病史、CEA、CA125及miR-21、miR-27b和miR-193b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间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判别分析并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交互验证一致函数与原始个案的符合率为93%.结论 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表现和常规血清标记物外,microRNAs也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良好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IL-2胸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作者:龚素萍;李延霞;杜海莲;张海津;牛义凯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IL-2治疗癌性胸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确诊癌性胸水患者7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肺腺癌25例,肺鳞癌18例,肺小细胞癌13例,乳腺癌10例,食道癌7例.两组间各项基线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60 mg(4支),顺铂40 mg,IL-2 100万U胸腔内注入.对照组给予顺铂40 mg,IL-2 100万U胸腔内注入.两组胸腔治疗均每周2次,治疗组注药次数多4次,少2次.对照组注药次数多8次,少6次.按照WHO胸水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 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治疗前后检测胸水VEGF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40例患者,接受恩度治疗的周期数2~4,中位周期数为3,共完成的周期数103.获得CR15例,PR13例,SD5例,客观有效率70%,QOL改善率85%(33/40),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治疗的周期数6~8,中位周期数7,共完成的周期数208.获得CR例5例,PR13例,SD4例,客观有效率54.5%,QOL改善率66.7%,均较治疗组低.治疗组患者胸水VEGF基线水平40例患者有4例正常(10%),36例(90%)患者胸水VEGF水平在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后均有下降.而对照组33例胸水VEGF水平升高患者无明显下降.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伴随化疗药物,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皮疹、腹泻、没有心血管的反应.结论 胸腔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IL-2治疗癌性胸水有一定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可以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

    作者:梁洪享;黄燕;赵其德;刘合代;张明;丁罡

    胸腔积液是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到大量的积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部分晚期肿瘤的患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不能住院治疗,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尽可能的排尽积液,不仅可消除或减轻压迫症状, 改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其他的治疗打下基础.我们经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总结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效果良好,副反应少.现将有关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 采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痰痂堵管

    作者:张葳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困难患者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人工通气的好方法[1-2].而气管插管后改变了气体进入呼吸道的正常通道,吸入的气体未经加温、湿化处理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系统被破坏,造成呼吸道湿化不足以及纤毛运动减弱,以致气道干燥,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吸出,极易发生痰痂堵塞呼吸道,造成阻塞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3-4].所以,有效的气道湿化对保证气管插管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在临床中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降低痰痂堵管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吴海蓉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ALHF)是常见的临床急重症之一,传统的药物、氧疗等治疗疗效有限,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既往出现ALHF时,常等到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加重时才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和机械通气血液动力学的研究,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ALHF中的作用正在被人们接受.此前,机械通气曾被认为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

  •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3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作者:罗龙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的急症之一,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影响该病预后的重要因素.自发性气胸,尤其是老年自发性气胸大多数发生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基础肺功能较差,一旦发生其肺功能必然进一步受损,造成胸膜腔内压急剧升高而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由于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明显,还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1].现将我院2005年至2010年确诊的3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通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10例

    作者:代文静;姜轶;孙建;杨帆;李万成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室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所有肺癌患者注册表中,有68例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均为患者家属签字行此治疗).我们回访了其中10名年龄在39~75岁的肺癌或转移性肺癌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55.4岁(6例鳞癌,1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伴肺内转移,1例转移性肺癌),患者均采用造影后予以丝裂霉素+顺铂(根据身高、体重等计算用量)行灌注化疗,聚乙烯醇颗粒(polyvinyl alcohol particles,PVA颗粒)、碘佛醇、明胶海绵栓塞,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头颅、上腹部、椎体CT检查,治疗后1月复查胸部CT,1年内随访患者,根据对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等情况评价其近期疗效.

  • 双水平正压通气纠正顽固性缺氧临床案例分析

    作者:叶旭辉;方旭晨;宋志芳

    临床资料一、病例摘要患者李某,男性,52岁.因"双侧腹股沟区出现肿块不能回纳伴疼痛10 h",于2007年10月19日急诊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双侧腹股沟区可见3~4 cm类圆形肿块突出,表皮无红肿,质硬,有触痛,不能回纳,叩诊浊音,全腹软,肠鸣音活跃,可及气过水音及高调肠鸣音.入院后即行左右侧腹股沟斜疝回纳+高位结扎+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

  • 肺结节病1例诊治分析

    作者:赵明栋;夏伟

    结节病是一种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性疾病,病因未明,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肺和淋巴结受累常见,90%以上伴有X线胸片改变.因结节病在我国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肺结节病诊疗经过,旨在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认识.

    关键词: 结节病 诊断 治疗
  • 肺多发性不典型类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克香;马尚利;徐海玲;周河;王晓琴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家属,因咳嗽、左上胸部疼痛1周于2009年6月26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伴左上胸部锐痛,夜间明显,左侧卧位后有所缓解.无发热、咯血、盗汗,行走或料理家务时伴有气短.于2009年6月24日在我院门诊行胸部CR及CT检查示:左肺占位性病变并上叶阻塞性肺不张入院.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无吸烟史.

  • 努力探索疑难肺部疾病的诊断

    作者:李羲;张劭夫;钱桂生

    无论是哪一科医生,无论用什么手段治疗患者,其先决条件是作出正确的诊断.诊断正确,方能治愈患者;诊断错误,必然治疗错误,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贻误生命.近10余年来,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相继制订了诊治指南.通过普及学习这些指南,使我国呼吸专业医生对这些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诊断中,误诊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也是笔者亲历.

    关键词: 疾病 肺部 临床诊断
  •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临床应用

    作者:宋志芳

    双水平正压通气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对单相(monophasic)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模式的扩展,即双相(biphasic)或双水平(bilevel)正压通气.早期被用于呼吸机撤离,其优点未被充分认识之前,曾经被认为仅仅是一种撤机模式.由于其能将自主呼吸很好地保留,并与呼吸机很好地配合,被认为是对自主呼吸好的扩展(augmentation).随着应用逐步广泛,其优点也被充分认识,至1990年代初已被认为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严重缺氧的新模式.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