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국부과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妇产科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967/R
  • 国内刊号: 崔恒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zgog@163.net
  • 曾用名: 中国妇产科临床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生命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丁钰;龚向真;胡争光;周柳琴;蒋松云;赵文霞;徐爱娣

    目的 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 Cx)和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27例宫颈癌和CIN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癌和CIN患者FACT-G评分为(93.95±12.16)分,FACT- Cx评分为(143.78±16.19)分.生命质量评分在年龄、分期、是否放化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诊断时分期越晚,采用放化疗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评分越低.年龄小、采用放化疗、诊断时分期晚的宫颈癌患者的其他忧虑(特异模块)评分低(P<0.05).结论 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宫颈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帮助.

  • Prolift系统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秀丽;王晓迪;牟田;卢金玲;王建六

    目的 研究女性Prolift系统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Prolift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的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POP-Q分期、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 (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 20 (PFDI- 20)及性生活质量问卷-31评分情况,评价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在妇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83例患者按时随访并回收问卷,平均随访时间(34.07±23.43)个月.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2.34±26.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9.06±70.45) ml.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解剖治愈率87.95% (73/83).脱垂复发10例(12.05%),补片侵蚀7例(8.43%),盆腔血肿4例(4.82%).术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 37例患者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术后SUI症状消失33例(89.19%),而术前无SUI的患者中术后有14.29%出现了SUI.调查问卷显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但术前、术后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rolift行盆底重建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率较传统手术低.术后新发SUI应引起重视.远期效果还需长期随访.

  • 磁共振成像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状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海楠;夏志军

    目的 对采用盆腔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评价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利用关键词检索技术和定义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采用动态MRI评价POP,并将评价结果与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POP-Q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结果 一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11篇,全部研究共用了6种MRI参考线.结论 仅有少数的研究将MRI结果与POP-Q结果进行比较.在POP患者后盆腔评估方面,动态MRI可能比妇科检查更有临床意义,而在前盆腔和中盆腔的评估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 TrkB及其配体BDNF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明伟;刘继红

    目的 检测酪氨酸激酶B (tyrosine kinase,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卵巢上皮癌(EO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存档的石蜡标本108例,其中10例正常卵巢、17例良性卵巢肿瘤、2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60例卵巢上皮癌,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TrkB及其配体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rkB和BDNF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无表达;在交界性和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71.7%和14.0%、51.7%(P<0.05).TrkB和BDNF蛋白在EOC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其FIGO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在Ⅲ期+Ⅳ期、低分化组(G3)比Ⅰ期+Ⅱ期、高中分化(G1、G2)组表达率高(P<0.05).TrkB和BDNF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8,P<0.05).结论 卵巢上皮癌中存在TrkB和BDNF的异常高表达.TrkB和BDNF可能协同作用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卵巢上皮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不同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程娇影;卞美璐;李敏;孙霭萍

    目的 评价不同方案进行宫颈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科门诊同时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 - based cytologic test,LCT)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筛查宫颈癌妇女1 052例,对LCT提示≥ASC - US或HR- HPV阳性者或醋酸试验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LCT、HPV、LCT+ HPV平行试验、LCT- HPV系列试验、HPV-LCT系列试验5种方案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价值.结果 LCT、HPV、LCT+ HPV平行试验、LCT-HPV系列试验与HPV- LCT系列试验筛查宫颈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86%、93.18%、98.86%、90.34%和86.93%;特异性分别为90.87%、77.74%、71.57%、83.79%和86.7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1.90%、45.68%、41.13%、52.82%和56.8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4%、98.27%、99.68%、97.74%和97.06%;各筛查方案诊断价值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T- HPV系列试验的各项价值与LCT+ HPV平行试验相近,费用效益比更为理想.结论 LCT- HPV系列试验在获得良好筛查价值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宫颈癌初筛的费用.

  • 妇科门诊患者子宫颈癌认知度和筛查状况分析

    作者:王春芳;赵丽君;祁文娟;魏丽惠

    目的 了解妇科门诊患者宫颈癌认知程度和宫颈癌筛查状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1 800例,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入组患者平均年龄(38.3±10.8)岁,其中有工作者1 100例,无工作者700例;北京城镇居民1 345例,非北京城镇居民455例.②完成认知程度问卷调查者共1 729例,有工作者认知程度10分、5分和0分者分别为613例(58.4%)、216例(20.6%)和221例(21.0%),无工作者分别为60例(8.8%)、112例(16.5%)和507例(74.7%),有工作者认知水平高于无工作者(P<0.05);北京城镇居民认知程度10分、5分和0分者分别为560例(42.9%)、289例(22.1%)和456例(34.9%),非北京城镇居民分别为113例(26.7%)、39例(9.2%)和272例(64.2%),北京城镇居民认知水平高于非北京城镇居民(P<0.05).③完成筛查状况问卷调查者共1 630例.有工作者距末次检查时间为1年、1~3年、>3年和未筛查者分别为280例(28.0%)、472例(47.2%)、221例(22.1%)和27例(2.7%),无工作者分别为71例(11.3%)、176例(27.9%)、280例(44.4%)和103例(16.3%),有工作者筛查水平高于无工作者(P<0.05);北京城镇居民距末次检查时间1年、1~3年、>3年和未筛查者分别为320例(24.6%)、610例(46.9%)、270例(20.8%)和100例(7.7%),非北京城镇居民分别为31例(9.4%)、38例(11.5%)、231例(70.0%)和30例(9.1%),北京居民筛查水平高于非北京城镇居民(P<0.05).结论 妇科门诊有工作患者宫颈癌认知水平高于无工作者,北京城镇居民高于非北京城镇居民.门诊患者宫颈癌的整体筛查率较低,有工作者优于无工作者,北京城镇居民优于非北京城镇居民.应广泛开展宫颈癌相关知识和筛查的宣教,提高广大妇女主动参加筛查的自觉性.

  • 产后盆底肌力筛查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单学敏;陆叶;苏士萍;张冬;廖秦平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1 008例,其中阴道分娩产妇551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组),分别对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观察各影响因素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6.3% (200/551)和39.4% (180/457),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6.5% (201/551)和39.4% (180/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分娩前体质指数是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相关因素(OR=-0.095,P<0.05);产妇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二产程时间、产次、产钳助产及会阴情况等与盆底肌力测量值无相关性(P>0.05);第二产程延长组及高龄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55.6% (5/9)和39.3% (57/145),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55.6% (5/9)和38.6% (56/145),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有升高趋势;会阴裂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5.7% (15/42)和31.0% (13/42),均较会阴侧切组和会阴侧切+产钳组有下降趋势;进入产程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44.1% (52/118),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44.1% (52/118),均较选择性剖宫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无明显保护作用;分娩前体质指数过大是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应避免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

  • 围生期心肌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探讨

    作者:王雁;王曌;魏俊;张丽江;刘国莉;张晓红

    目的 探讨围生期心肌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出院主要诊断为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36例,PPCM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26例,妊高心组)的患者,对与诊断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PCM组以产后发病为主(86.11%,31/36),妊高心组以孕期发病为主(76.92%,20/26);超声心动图检查:PPCM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60.90±6.56) mn]高于妊高心组[(52.97±6.73) mm],PPCM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2.44±7.95)%]则低于妊高心组(56.95±10.07)%],可合并右心改变(包括右房大、右室大、三尖瓣返流);胸片检查:PPCM组肺淤血比例(44.44%,12/27)高于妊高心组(0,0/15),妊高心组肺水肿比例(60.00%,9/15)高于PPCM组(14.81%,4/27);心电图检查:除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外,PPCM组有7例患者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而妊高心组无1例发生;PPCM组B型脑利钠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1 828.89±1 220.06) pg/ml]高于妊高心组[(909.42±466.87) pg/ml].结论 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相比,PPCM以产后发病为主,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扩大和功能减退更严重,胸片提示肺淤血为主,心电图除窦性心动过速、ST -T改变以外可合并其他的心律失常,BNP水平更高.

  • 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刘冬;阮洁;黄薇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依沙吖啶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254例中期妊娠(14~24周)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剖宫产史分为瘢痕组(82例)和对照组(172例),采用依沙吖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或配伍米非司酮)引产,观察两组的宫缩发动时间、排胎时间及阴道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并发症.结果 瘢痕组引产成功率为96.34% (79/82),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8.26% (169/172);两组排胎时间、阴道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瘢痕组宫缩发动时间[(32.55±9.61)h]明显短于对照组[(33.87±15.35)h;P<0.01];瘢痕组中依沙吖啶配伍米非司酮组排胎时间[(38.96±13.37) h]明显短于单用依沙吖啶组[(47.71±14.40)h;P<0.01].结论 依沙吖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若同时配伍米非司酮,可以加快产程进展,提高引产效率.

  • ERRα过度表达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内分泌治疗的影响

    作者:孙蓬明;宋一一;高敏;毛晓丹;赵丽君;林芬;魏丽惠

    目的 探讨孤儿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过度表达对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 重组并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418耐药筛选标记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 N1-3FLAG-ERRα,瞬时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ER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的ICI182780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Ishikawa -空载体细胞(Ishikawa -空)和ERRα过度表达的(Ishikawa- ERRα)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析10-6 mol/LICI182780对细胞诱导的凋亡情况.结果 瞬时转染pEGFP - N1 - ERRα质粒后,Ishikawa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能检测到ERRα的表达增加.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分析表明,ERRα过度表达导致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耐受ICI182780的诱导凋亡作用(P<0.05).结论 ERRα过度表达为激素依赖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提供了一种耐受内分泌治疗的机制.

  •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作者:赵相娟;张梅娜;张涛;贲崴;郑建华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找预测产后出血的方法,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67例患者为研究组,按照1∶2的比例以随机数的方式随机抽取院内同期分娩非产后出血患者139例为对照组.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并使用ROC曲线评估logistic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约为1.39% (67/4 808).研究组和对照组产程异常、双胎、宫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血小板减少、职业和会阴切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进入优模型的因素有6个:宫缩乏力、血小板减少、会阴切开、分娩方式、前置胎盘和职业;并且宫缩乏力、血小板减少和前置胎盘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0.415 (95%CI:15.86~230.17)、36.216 (95%CI:4.68~280.35)和19.175 (95%CI:2.78~132.33);而分娩方式、职业和会阴切开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19 (95%CI:0.082~0.586)、0.292 (95%CI:0.100~0.851)和0.092 (95%CI:0.014~0.59).ROC曲线下面积AUC=0.904 9,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89.9%.结论 产后出血为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地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

  •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志芬;宋岩峰;黄惠娟;李宝恒;吴燕青

    目的 分析采用Prolift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盆底重建手术目前存在的争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盆底重建手术的183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POP -Q分期Ⅲ~Ⅳ期)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解剖学复位及生活质量.结果 183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9.17±35.04) min,术中出血量为(135.36±70.16)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55±2.28)d.随访8~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76±13.42)个月,随访率为95.08% (174/183),术后21例(12.07%)出现补片排斥.解剖治愈率和主观治愈率均为98.28% (171/174).结论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效果好,并发症少,但由于应用时间尚短,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及验证.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桦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代谢紊乱,发病率为1%~5%[1].妊娠期糖尿病属高危妊娠,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及合并症,如孕妇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感染和羊水过多等;也可出现巨大儿、死胎、早产、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危及母婴生命,[2].因此,应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适当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本院收治的2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除临床治疗外行护理干预,观察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7.8岁,其中初产妇223例,经产妇49例;孕30周+6~40周.排除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将入组孕妇分为干预组136例,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136例,实行一般产科常规护理[3].

  •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MAPK信号通路异常的研究

    作者:樊杨;韩雪川;王珑;贾咏存;纳文霞;马向东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FGR)的发生率为4%~7%,明显增加新生儿在围生期的死亡率(4~6倍)[1].目前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年来,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受体(IGF-R)分泌和功能的失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妊娠过程中,该类分子水平的异常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停滞[3].本研究通过测定分娩正常儿、FGR的产妇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IGF/MAPK)信号通路中多种分子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胎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 外阴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19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彦;戴琳;王建六;周蓉

    外阴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SCC)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0%[1].常发生于老年女性.其发生外阴鳞状细胞癌之前,常有多年外阴病变病史,常见者是外阴硬化性苔藓( Lichen Sclerosis,LS),也称为外阴白斑.目前的研究还发现,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有关,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外阴上皮内瘤变(vuluar intraepthelial neoplasia,VIN).由于其发病率低,对于外阴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现将本院收治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自2001年4月至201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外阴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患者19例,发病年龄39~88岁.其中5例VIN,14例外阴鳞状细胞癌.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11例)、溃疡(5例)和外阴肿物(12例),伴有局部疼痛或出血(10例).妇科检查多见阴蒂、大阴唇或小阴唇及会阴联合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态改变,表现为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疣状突起或白斑,弹性差;有单发或多发的肿瘤结节,表面红肿或溃烂、有出血或炎性渗出物,质地较硬,与周围皮肤有界限.

  • 妊娠合并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一例

    作者:王愚;江景;包晓霞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28岁,主因反复发作颈部扭转、后仰,四肢强直26年,妊娠38周+2入院.患者2岁时无诱因出现行走时双足跟不能着地,双腿弯曲,行走不稳,阵发性颈部扭转后仰,四肢强直.7岁时行双侧跟腱延长术术后可正常行走,伴发头颈扭转后仰,四肢强直,清晨起床后出现,夜间入睡后消失.15岁时确诊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开始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症状消失,停药后复发.26岁时因行右侧膝关节外伤手术,围手术期停药,扭转痉挛发作一次,之后服药至今,2年未再发作.现每日服用多巴丝肼0.125 g(左旋多巴100 mg,苄丝肼25 mg).患者孕40天出现早孕反应,4个月感胎动,孕17周行产前筛查,染色体常规检查及G显带分析,均未见异常.妊娠图正常,孕26周三维彩超提示胎儿发育良好.孕期每日服用多巴丝肼0.125 g.术前加服多巴丝肼0.125 g,于孕38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顺利分娩一活男婴,体质量3 700 g,身长51 cm,1分钟Apgar评分9分,脐带绕颈1周,胎盘羊水无异常,新生儿未见骨骼发育异常及肌张力异常表现.术中患者情况良好,无明显血压波动.剖宫产术后继续服用多巴丝肼每日0.125 g.未进行母乳喂养.术后第5天出院,产后2周家访未见产妇及新生儿异常.

  • 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致胎儿水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魏静;梁梅英;魏艳秋

    一、病例摘要患者26岁,主因“停经32周,B超发现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个月,胎儿水肿l周”于2010年9月1日收住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1月20日,预产期2010年10月27日.孕1产0.孕18周首次行B超检查,胎盘无异常,孕27周当地医院B超提示胎盘下缘可见7.7cm×5.7 cm的低回声,考虑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定期复查包块逐渐增大,孕31周B超提示血管瘤为10.5 cm× 11.3 cm×9.6 cm,并发现胎儿水肿.孕32周本院就诊,彩超示BPD 7.7 cm,HC 28.6 cm,AC 29.7 cm,FL 5.3 cm,四腔心结构清,心率正常,心胸比18.0/23.1=0.78,胎儿腹腔偏左高回声区2.5cm×0.6 cm,后伴声影,胎儿颈背部皮肤下低回声厚处位于颈后,厚约0.8 cm,腹腔内可见游离液,深度0.4 cm.胎盘前壁,Ⅰ级,大羊水深度5.0 cm,胎盘内见不均中低回声区13.7 cm×8.6 cm×13.0 cm,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脐静脉扩张内径1.2 cm.提示:单活胎,横位,超声孕周31周,胎盘内低回声(绒毛膜血管瘤可能),胎儿水肿.见图1、2.患者孕早中期未行TROCH检查、唐氏风险筛查及糖筛检查.血压正常,无水肿及其他不适主诉.辅助检查:血型A型,RH (D)阳性,TROCH病毒IgM均阴性,抗RV-IgG∶1∶100,抗CMV-IgG:阴性,血常规:WBC8.61×109/L,Hb 97 g/L,PLT205×109/L;生化:ALT 39 U/L,AST 24U/L,血糖3.78 mmol/L,肌酐48 μmol/L,尿素氮2.94 mmol/L.考虑胎儿水肿、生长受限、心胸比例增宽与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关系较大,但为排除染色体异常、病毒感染及了解胎儿血色素水平行脐静脉穿刺术.脐血结果:胎儿血色素Hb72 g/L,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TROCH病毒IgM均阴性,细小病毒B19 IgG 1∶100,IgM阴性.建议可予宫内输血治疗,患者及家属要求放弃继续妊娠,回当地医院引产.随访于2010年9月4日在当地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生儿出生后全身水肿明显,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出生后10 min死亡.胎盘病理:巨大绒毛膜血管瘤(胎盘血管瘤).

  • 卵巢癌术后化疗引起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例

    作者:刘冰洁;李小平;魏丽惠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56岁,因“体检发现右卵巢肿物一周”于2011年5月9日收住院.患者10年前曾因“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下左附件切除术.3年前发现“胆固醇升高”,未治疗.1年前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未干预.入院查体: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前位,萎缩,子宫右后方界限模糊的包块7 cm,不活动;CA125:41.53 kU/L.术前检查时心电图提示:室早二联律,经心内科治疗后好转.于2011年5月10日开腹探查:无腹水,右卵巢肿物7cm×7cm×5cm,囊实性,致密粘连在阔韧带后页,直肠右侧壁和同侧盆底腹膜上,不活动,表面无乳头;右输卵管结构不清楚,左附件缺如;子宫前位,萎缩,乙状结肠与子宫左侧角粘连、乙状结肠系膜和直肠前壁致密粘连在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凹完全封闭;行盆腔肠粘连分解+右附件切除术.取部分乳头组织送冰冻病理为右卵巢浆液性癌.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无肉眼残留病灶,术中行顺铂腹腔化疗.术后病理回报为:(右卵巢)卵巢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大小约7 cm×3.8 cm×2 cm,可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上皮增生,局灶恶变,输卵管局灶黏膜上皮增生.子宫:绝经期内膜,慢性宫颈炎.(左卵巢)可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输卵管缺如.慢性阑尾炎,大网膜组织未见癌.患者术后恢复好,于2011年5月24日开始.给予紫杉醇240 mg+卡铂600 mg方案化疗,4周一次,共6次,化疗过程顺利.患者于2011年9月26日出现颈部及全身疼痛,发热高37.8℃,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彩超: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扁平状淋巴结.检查甲状腺三项:FT4:28.04 pmol/L,FT3:7.56 pmol/L,TSH:0.054 μIU/ml,ESR:79 mm/h.诊断为“甲状腺炎”,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发热、咽痛迅速缓解,甲状腺缩小、无压痛.

  • 卵巢肿物合并肾功能不全两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蔡晓辉;郝增平;靳家玉

    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68岁,主因“绝经16年,发现盆腔肿物7年,腹胀3个月”入院.7年前发现左附件区肿物5.1 cm×6.7c,未诊治.3个月前自觉腹胀,1个月前妇科B超提示宫腔内高回声团,盆腔肿物大小16.9 cm×17.1 cm×10.1 cm,无绝经后阴道出血及排液,于本院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息肉.既往高血压40年;冠心病30年;16年前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14年前发现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11年至今;1年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孕5产4.入院查体:血压130/70mmHg(1 mm Hg=0.133 kPa),心肺未及异常,腹部膨隆.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光,子宫中位,萎缩,子宫左上方可及直径约17 cm囊性肿物,边界清,无压痛,子宫右上方可及直径约7 cm实性肿物,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妇科彩超示:子宫3.7 cm×4.0 cm×3.1 cm,子宫前上方见边界清楚的低回声肿物9.6 cm×7.9 cm×6.8 cm,其内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肿物上方见一不规则无回声区,大小16.9 cm× 17.1 cm×10.1 cm.腹部B超:双肾弥漫病变伴多发囊肿,脾大,弥漫性肝病.肿瘤标志物:CA125 86.60 kU/L,CA199、AFP和CEA无异常.血常规、血糖正常,血肌酐652 μmol/L,尿素氮17.74 mmol/L.入院诊断:双卵巢肿瘤性质待查,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左乳癌术后,膀胱癌术后.患者每周血液透析3次,经多科会诊后,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腹次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盆腔少量淡黄色腹水约200 ml.留取腹水,探查肝、脾、胃肠、横膈、大网膜、膀胱和腹膜均未见异常,左卵巢囊实性肿瘤,直径33 cm,右附件及左侧输卵管未见异常.剖视标本:左侧卵巢囊实性肿物,囊性部分约20 cm,内有淡黄色清亮液体,内壁光滑;实性部分大小约13 cm×10 cm×8cm,质韧,剖面未见出血及坏死.术后病理:(左侧)卵巢多房性浆液性囊腺瘤.术后无尿,肌酐、尿素氮升高,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术后7d痊愈出院.

  • hTERC基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贠文晶;郭瑞霞

    子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约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且其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逐步发展形成.所以,宫颈癌的筛查多采用高危型HPV检测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但两者均不能达到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探索更为有效、方便、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宫颈细胞由非典型性异常向宫颈癌转变过程中几乎都伴有3号染色体长臂的扩增,其中涉及到的重要基因可能是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telomerase human gene,hTERC),其有望成为非典型细胞癌变的基因[1].一、hTERC基因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复合物,可以增加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重复序列.人类端粒酶RNA (hTERC)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26区,hTERC基因及其产物参与维持染色体的长度和稳定性,端粒酶的上调常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1].细胞克隆进展伴随TERC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导致了端粒酶长度随正常细胞的增殖不断缩短,使癌细胞的增殖超过了正常增殖上限,进而导致了恶性肿瘤的发生[2].

  • 要与时俱进地评价盆底重建手术

    作者:王建六

    盆腔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为18%~30%,其可引起腰酸、下坠、行走不便、排尿异常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关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处理,多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历史悠久,方法很多,不同时代,盆底重建手术各有特点.迄今为止,尽管近年来推出了许多新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但仍无“金标准”术式.因此,面对如此多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应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

  • 现代抗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应关注的问题

    作者:罗来敏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程度的提高,因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要求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是治疗POP的主要方法.如何应用手术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结果,是所有从事盆底重建手术的医生应该关注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抗POP手术方法众多,就目前而言,可将其分为3类:传统手术、中间型手术和现代手术.传统手术以纠正形态为目的,采用的路径是切除脱垂的器官与多余的组织并重新缝合,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为其代表性手术.中间型手术以纠正部分解剖结构为目的,采用的路径是通过缝合来缩短、固定韧带与悬吊器官,宫骶韧带折叠缝合固定术、骶棘韧带缝合悬吊术与骶骨固定术为其代表性手术.近20余年来,国外学者将盆底功能与盆底解剖密切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改变了传统的静态、局部解剖学概念,建立了现代的动态、功能解剖学框架,生动地阐述了盆底功能与功能障碍的形成,由此产生了新的理论,发展了现代手术方法[1-3].现代手术以重建解剖、恢复功能为目的,采用的路径是利用替代物修复、重建结构强度,并主张整体重建以保证远期效果,以ProliftTM系统全盆底重建术为其代表性手术.

  • 北京大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疗指南(草案)

    作者: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盆底疾病诊疗中心

    一、定义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溢出.尿动力学SUI是指在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不随意漏尿.二、相关因素1.明确的相关因素:年龄、生育、盆腔器官脱垂、肥胖、种族和遗传因素.2.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雌激素缺乏、子宫切除术、吸烟、体力活动、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咖啡因摄入及慢性咳嗽等.三、诊断1.病史(1)全身情况:一般情况、智力、认知情况及是否发热等.(2)症状:大笑、咳嗽、喷嚏或行走等腹压增加时尿液是否溢出;停止加压动作时尿流是否随即终止.(3)其他泌尿系症状:疼痛、血尿、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下腹或腰部不适等.(4)其他病史:既往病史、月经生育史、生活习惯、活动能力、并发疾病和使用药物等.2.体格检查(1)一般状态:生命体征,步态及身体活动能力,精细程度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2)全身体检: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下肢肌力,会阴部感觉,肛门括约肌张力及病理征等;腹部检查注意有无尿潴留体征.(3)妇科检查:有无盆腔器官脱垂( POP)及程度;外阴部有无长期感染所引起的异味、皮疹;双合诊了解子宫水平和大小,盆底肌收缩力等;肛诊检查括约肌肌力及有无直肠膨出.

  • 北京大学盆腔器官脱垂诊疗指南(草案)

    作者: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盆底疾病诊疗中心

    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POP的危险因素POP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倾向性、产次(阴道分娩)、绝经、高龄、前次盆腔手术史,结缔组织发育异常及腹压增加的因素(例如肥胖、慢性便秘)等.二、POP术前评估1.症状评估(1)脱垂特异症状:患者可看到或感觉到阴道口有组织脱出,脱垂的程度可以随活动量、体位及负重等而变化.(2)非特异症状:盆腔压迫感、背痛等.能否通过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尚不确定,可以使用子宫托鉴别.(3)泌尿系统相关症状:阴道前壁脱垂及子宫脱垂可有排尿困难及不能完全排空膀胱的症状.尿潴留患者脱垂还纳后,有可能膀胱完全排空.但尿急、尿频或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与脱垂的程度无关.脱垂患者可同时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随着脱垂程度的加重,尿失禁可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的整体观念

    作者:宋岩峰;庄蓉蓉

    人类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女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要特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成为新的高发疾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既往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按系统分科处理,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例如妇科医生关注子宫和阴道问题,肛肠科医生关心排便障碍症状,泌尿科医师关心排尿功能紊乱问题,因而对患者的症状处理常常缺乏整体观念,影响治疗效果.如今,随着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多学科联合的综合诊治团队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1].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据国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1%~57%,65岁以上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目前,美国妇科中盆底手术的比例已上升至40%.妇女一生中进行盆底手术的概率为11%;手术失败率和复发率均很高[2].发病和就诊情况均不乐观.发展中国家盆底功能紊乱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展中国家的20%经产妇患有盆腔器官脱垂,1/3患有尿失禁,7%有粪失禁[3].发病高危因素有年龄、产次、产伤、盆底手术、神经损伤和遗传易感性等.此外,发展中国家妇女早婚、多产、营养状况差如中重度贫血等也是PFD增加的高危因素.许多农村妇女为重体力劳动者,即使妊娠及产后也需参加劳动,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对这类症状羞于启齿,且社会耐受性高,致使患者不去就诊.我国初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包括城市妇女在内的人群统计,此类疾病就诊率为0.38%~27%不等[3].因此,加强宣传和诊治势在必行.

  • 卵巢良性肿瘤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可能带来的隐患

    作者:关铮;李亚里

    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非赘生性肿物约占卵巢肿瘤的2/3以上.由于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一些原来只能靠随访观察的病例现在可通过微创方法明确诊断并予处理.大量的卵巢良性肿瘤经腹腔镜进行了手术去除.但由于目前妇科分工过细,肿瘤、内分泌及生殖医学的医生各负其责,相互之间沟通较少,因此,手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问题越来越显突出.普通妇科医生认为卵巢有囊肿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而生殖医生却认为术后排卵功能降低,卵泡数量的减少会造成辅助生殖困难.其甚至疾呼“请手下留情,保护卵巢!”,那么,如何掌握卵巢良性肿瘤的适应证?腹腔镜手术会不会影响卵巢的功能?如何大程度地保护卵巢?如何对卵巢功能进行监测?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 关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子宫破裂的问题

    作者:郝敏;尉楠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20%~30%,同时,也是5%~10%不孕症患者的病因.随着晚生育妇女人群的增加,以及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等,近年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广泛开展,已经成为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女性的首选治疗手段.LM治疗后总体妊娠率较高,在33%~65.7%之间.但同时,患者子宫为瘢痕子宫,妊娠期间可能发生直接威胁母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子宫破裂.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临床医生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预防意识已大大提高,但LM后妊娠导致子宫破裂的认识还明显不足,随着LM越来越广泛的开展,LM术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发生的高危时期、术后避孕时间和分娩方式等相关问题,已成为需要手术医师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已报道的25例LM术后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意见.一、LM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任何子宫手术后妊娠,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子宫破裂的风险均会增加.但目前研究显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是一个小概率事件[1].1964年和1966年的2个研究共统计了236 454次分娩,209例子宫破裂,其中仅4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abdominal myomectomy,AM)有关[2-3].LM手术方法、器械等与开腹手术不同,其不能充分缝合子宫肌层、过度使用单极或双极电凝阻断血管,均可干扰子宫肌层的愈合,增加破裂的发生.但迄今为止,关于LM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大多为个案报道,因未知LM术后妊娠患者的总数,故无法确切计算发生率.

中国妇产科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