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岛状颞浅血管颈部预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养群;周传德;杨明勇;刘元波;唐勇;陈文;王勇前;徐家杰;刘立强;李森恺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血管束颈部预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较大软组织缺损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方法.方法1998年~2003年,对6例面部瘢痕挛缩的患者,将颞浅血管植入颈部扩张皮瓣皮下,经3个月组织扩张,形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颈部预制扩张皮瓣,移位修复同侧面部软组织缺损.预制扩张皮瓣大范围为12 cm×8 cm,蒂长7~8 cm.结果术后6个预制扩张皮瓣,移位后有一过性充血潮红,均完全成活.修复面颊部及颏部软组织缺损后,随访3~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以颞浅血管颈部预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颞浅血管束与扩张皮瓣接触范围的大小与蒂部所携带皮瓣的面积呈正相关.

  • 氨哮素对失神经支配红白肌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敬博;王志强;罗永湘

    目的观察以氨哮素为代表的外界因素对失神经支配红、白肌肉内感觉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含量及感觉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er大白鼠64只,体重200~250 g,雌雄不拘.平均分成8组,每组8只(双侧,共16例标本).其中4组为实验组,另4组为对照组,分别于神经损伤后1、3、7和14d取材.剪断大白鼠双侧坐骨神经制成腓肠肌(gastrocnemius,GAS)和比目鱼肌(soleus,SOL)失神经支配模型.实验组术后每日按200μg/kg剂量给大鼠服用氨哮素;对照组术后每日给生理盐水.在各时间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GAS和SOL内NGF含量,另用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方法测定各组肌肉提取液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OL内NGF含量在术后第1、3和7天时增高比较明显(P<0.01);GAS中只有术后第1天NGF含量增高明显(P<0.05),第3、7和14天时实验组NGF含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实验组内比较,GAS组术后第1天NGF含量高(P<0.01),以后NGF含量逐渐下降;SOL组NGF含量各时间段相近(P>0.05).实验组两种肌肉间比较,在伤后第7天时,SOL内NGF的含量高于GAS(P<0.05).在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的神经营养活性方面,两组肌肉提取液的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相近.结论以氨哮素为代表的外界因素可改变失神经肌肉内感觉NGF含量,红、白肌肉内感觉NGF含量变化形式不相同.靶器官的感觉神经营养活性是其所含各种神经营养因子作用的总和.

  • 胸脐岛状皮瓣修复会阴及周围组织缺损

    作者:魏在荣;王玉明;王达利;程代薇;王波

    目的报道胸脐岛状皮瓣在会阴部及周围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 方法1988年1月~2003年10月,采用胸脐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及周围组织缺损7例,年龄17~52岁.烧伤后会阴部严重瘢痕挛缩2例,会阴部恶性肿瘤1例,腹股沟区及大腿中上段大面积创伤性皮肤缺损4例.皮瓣范围9 cm×27 cm~12 cm×30 cm,血管蒂长12~16 cm.皮瓣供区宽在10 cm以下者均直接缝合,超过10 cm者行游离植皮覆盖.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远端无缺血、坏死.4例获随访6个月~6年,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患者行走及下蹲功能满意.结论胸脐岛状皮瓣能修复会阴部及周围组织缺损,且供区隐蔽效果理想.

  • 腹部带蒂皮瓣设计改进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天新;吕松岑;关德宏;韩竹;李贵东;夏双印

    目的探讨传统腹部带蒂皮瓣切取后,皮瓣供区创面的闭合方法.方法按设计切取下腹带蒂皮瓣(供移位皮瓣)后,以皮瓣蒂左右为起点分别以弧线向两侧延长切口至髂前上棘,通过分离形成可向移位皮瓣供区创面移动的对侧和同侧腹壁皮瓣(供覆盖腹壁创面皮瓣),通过此皮瓣向相对应方向推移,闭合供移位皮瓣创面.1998年9月~2003年9月临床应用12例,男5例,女7例.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8例.病程28~62 d.皮肤缺损为7 cm×11cm~12 cm×13 cm.结果经皮瓣设计改进12例,均一期闭合移位皮瓣供区创面,1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覆盖腹壁创面皮瓣(皮瓣对侧)尖端坏死,范围1.5 cm×2.0 cm,经换药后痊愈,其余供覆盖创面皮瓣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改进设计的腹部带蒂皮瓣,可免除较大皮瓣创面的植皮手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方法.

  • 重建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蒋涛;黄富国;彭加英;钟易林;徐建华

    目的评价肘关节桡骨头(radial head,RH)切除、尺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以及RH假体置换、MCL重建后的外翻稳定性.方法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12侧,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在2 N·m的外翻力矩作用下,分别在肘关节0°、30°、60°、90°和120°伸屈时,测量肘关节外翻松弛度:①完整肘关节(n=12);②MCL切断(n=6);③RH切除(n=6);④MCL切断+RH切除(n=12);⑤RH假体置换(n=6);⑥MCL重建(n=6);⑦RH假体置换+MCL重建(n=12).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作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的外翻稳定性.结果完整肘关节的平均外翻松弛度小;RH切除后,外翻松弛度增大;单纯MCL切断,外翻松弛度大于单纯RH切除(P<0.01);MCL切断+RH切除,外翻稳定性差;行RH假体置换,对稳定性有改善;MCL重建与完整M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假体置换同时重建MCL,效果好.结论MCL是抵抗肘关节外翻应力主要的因素,RH是次要因素.在重建肘关节的外翻稳定性方面,MCL的重建比RH的假体置换更重要.在无条件行RH假体置换时,修复MCL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 两种胆道重建术犬模型的建立及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张小进;田伏洲;汤礼军;陈琪

    目的探讨肝管胆囊吻合术(hepaticocholedochostomy,HC)和肝管空肠吻合术(hepaticojejunostomy,HJ)两种胆道重建术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并比较其近期疗效.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不全梗阻模型组(24只).不全梗阻7周后随机分为HC组(n=12只)和HJ组(n=12只),分别实施HC和HJ.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1个月疗效.结果不全梗阻后肝管直径明显扩张;H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体重下降均低于H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和HJ术后1个月时,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结论在不全梗阻的基础上建立胆道重建动物模型是可行的;HC较HJ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好.

  • 伴侣相互作用蛋白在不同修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创面愈合结局关系的研究

    作者:付小兵;张慧;徐夏莲;孙同柱;常智杰

    目的研究伴侣相互作用蛋白(chaperone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在不同愈合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及这种规律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方法 20块组织标本取自于增生性瘢痕(n=8)、溃疡组织(n=4)以及正常皮肤(n=8).经常规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研究CHIP在以上组织的分布特征与表达量. 结果在正常、瘢痕以及溃疡组织,CHIP表达主要见于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表皮细胞胞浆与胞核,未见于炎性细胞.表达量以增生性瘢痕组织多(89%),溃疡组织次之(83%),正常组织少(17%). 结论尽管CHIP的确切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它表达于增生活跃的组织修复细胞表明它可能作为一种伴侣分子在修复细胞增殖调控中起一定作用.

  • 会厌在外伤性喉气管狭窄整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惠忠;栾信庸;李勇

    目的探讨会厌在外伤性喉气管狭窄整复中的应用及术后疗效.方法1988年1月~2002年2月,收治外伤性喉气管狭窄42例,其中喉狭窄33例,喉气管狭窄9例.年龄9~48岁,平均28.2岁.病程1~26个月,平均10.2个月.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①会厌下移+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整复术;②会厌下移+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整复术.结果术后37例10~75 d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88.1%,5例戴管,占11.9%;42例均于术后9~24 d拔除胃管,其中5例轻度误吸,经练习后1周内均恢复正常进食;25例放置扩张子,拔除时间为9~19 d;42例中5例术后2~5个月有肉芽组织生长,经支撑喉镜下激光治疗1~3次治愈;术后均获1年~3年4个月随访,37例拔管者喉功能完全恢复,5例戴管者部分恢复喉功能.结论会厌用于整复喉气管狭窄,具有取材简便、抗感染能力强、成活率高及结构稳定等优点,与双肌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应用能修复较大范围的缺损.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其骨膜面光滑而致密,不易发生萎缩,是修复气管壁缺损的理想材料.

  • 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应用前景

    作者:段小军;周跃;杨柳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其产生的机制、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干细胞可塑性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虽然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还未被终证实,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现象可能存在,而且提出四种可能的机制.结论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这将有助于组织修复的细胞获取和基因治疗的细胞载体选择.

  • 骨髓基质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冰;付小兵;孙晓庆

    目的介绍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基因表达与其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基因治疗、造血调控和创伤修复中的炎症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并做综合分析.结果MSCs不仅能在不同的条件下表达中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的特异性基因,而且能稳定地表达转导的外源基因,并且对造血系统有支持作用,也参加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结论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且体外易于扩增,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部热压伤七例

    作者:方高丰;陆惠玉;赵建平

    严重的腕部热压伤常合并神经、肌腱的损伤,均需皮瓣修复创面.2000年6月~2003年11月,我科应用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部热压伤创面7例,术后手、腕部功能完全恢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全身多发性巨大褥疮修复一例

    作者:刘策励;李富强;贺忠文;陈毅鹏;唐大红;赵红静;宋祥玖

    1病例介绍患者男,29岁.因双下肢瘫痪11个月,全身多处皮肤溃烂伴发热8个月入院.检查:全身可见4处巨大褥疮,均呈葫芦状,外口小,内口大.皮肤溃烂范围:骶尾部为10 cm×10 cm;左侧髂外9 cm×11cm,内口直径20 cm;右侧髂外9 cm×12 cm,内口直径18 cm;右膝关节内侧5 cm×5 cm.基底均为红色肉芽组织及灰白色坏死组织,可见髂骨、大转子及骶尾骨.T7、8以下平面躯体及双下肢感觉丧失,肌力0级,肌张力降低,双下肢肌肉萎缩明显,生理反射完全消失.细菌培养创面有奇异变形杆菌生长,对多种抗生素均耐药.入院诊断:全身多处巨大褥疮伴感染.

    关键词: 褥疮 肌皮瓣 修复
  • 前臂桡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肘后皮肤缺损11例

    作者:刘勇;李伟;杨正刚

    1999年1月~2004年3月,我院共收治11例肘后皮肤缺损,应用前臂桡侧顺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肘后皮肤缺损,术后效果佳,报告如下.

  • 小隐静脉处理方法对逆行腓肠神经皮瓣移位成活率的影响

    作者:杨勇

    导致逆行皮瓣移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回流障碍[1],特别是在下肢,由于静脉瓣的原因,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后,皮瓣内血液回流依赖皮瓣蒂部浅静脉与深静脉交通支,而皮瓣内小隐静脉由于近端被切断,其收集的来自足部的血液也要通过蒂部交通支回流,加重皮瓣静脉回流负担,导致皮瓣坏死率较高[2,3].2000年10月~2003年6月,我们探讨了不同的小隐静脉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 第二届西北五省烧伤外科学术会议暨烧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学习班

    作者:

  • 国际骨坏死及髋关节疾病研讨会暨第三期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讲习班

    作者:

  • 组织工程骨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杨志明

    自1980年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成功以后,大大提高了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以后随着医学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组织工程"概念的提出.在体外构建有生命的组织工程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有临床初步应用的报道.经过近20年的研究历程,逐渐使组织工程骨的研究问题集中在种子细胞优选,人工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组合,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技术及细胞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生物活性因子的合理应用及生长调控等方面.本期集中了有关组织工程骨的11篇研究论文,从另一个侧面反馈了我国组织工程骨研究的成果及发展趋势.

  • 不同方法保存生物衍生骨修复节段性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蓝旭;杨志明;罗静聪;李秀群;秦廷武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保存的生物衍生骨修复节段性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冻干生物衍生骨用两种不同保存液保存3个月,以保存相同时间的冻干生物衍生骨为对照.选择6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15 mm长的双侧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方法保存的材料分为A、 B和C组.A组植入1号保存液处理材料,B组植入2号保存液处理材料,A、B组再根据材料是否复合成骨细胞培养分为A1和A2、B1和B2组,A1和B1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组织工程生物衍生骨,A2和B2组于右侧植入单纯材料.C组分为C1和C2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冻干材料,右侧为空白对照.术后4、8和16周取材,摄X线片、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 结果术后4、8和16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生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X线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各组的成骨能力依次为:A1>A2>C1>B1>B2>C2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其中A1组成骨能力强,术后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骨髓腔再通,生物力学性能接近正常骨. 结论选择适宜的保存液对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骨修复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后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阳富春;杨志明;李秀群;周悦婷;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

    目的检测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桥接节段骨缺损后体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 2 receptor,IL-2R)的表达,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方法用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植入15只免疫功能健全的异体猕猴体内桥接桡骨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3、6和12周抽取静脉血,并行双侧局部组织取材,组织块作低温匀浆,用双抗体夹心ILISA法检测IL-2及IL-2R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IL-2及IL-2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IL-2及IL-2R水平在术后第2周开始增高,第2~6周维持高水平,6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结论猕猴MSCs和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植入异体猕猴体内引发微弱的免疫反应,同种异体MSCs可选择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脱细胞基质骨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鸿铭;柏树令

    目的研究小鼠股骨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MSCs)在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骨(acellular extra cellular matrix, AECM)上的生长情况. 方法昆明种小鼠8只共16侧股骨,用TritonX-100处理后获AECM.另将1月龄昆明种小鼠20只双侧股骨切断,用4 ml PBS反复冲洗骨髓腔后,离心分瓶,取MSCs进行原代培养,以5×106/ml浓度将原代培养的小鼠MSCs种植于AECM中,进行体外联合培养7 d,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电镜等方法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 结果在AECM的孔隙中,有成团蓝染的MSCs核团,周边部分大于中间部分,且靠近细胞培养液层面的AECM中蓝染的核团数量明显比远离细胞培养液的层面多.AECM具有良好的孔隙率,MSCs可在AECM上良好生长. 结论 AECM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一种较好的支架材料.

  •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戚超;杨志明;黄富国;秦廷武;李秀群;罗静聪;蔡琰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将12月龄山羊35只双侧胫骨制备成中段20 mm的骨-骨膜缺损,其中33只,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将其植入右侧缺损处,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作为实验组,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作为对照组,另2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2、4、6、8、12、16及2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以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 结果 4周时实验组支架材料部分吸收,植入物表面有纤维骨痂形成,对照组支架材料少量吸收,植入物表面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8周时,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中的支架材料已完全降解,骨缺损部分修复,对照组中植入物两端少量新骨形成,材料中为纤维骨样组织,但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对照组植入物两端有新骨包绕,与骨端连接紧密.12~24周实验组弯曲应力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能力较强,成骨迅速,且量大,同期新生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强度优于单纯材料.

  •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研究

    作者:唐焕章;陈建庭;金大地;杨春露;谭小云

    目的探讨珍珠层聚乳酸(nacre/polylactic acid,N/P)人工骨与同种异体成骨细胞复合,植入体内后异位成骨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按2、4和8周3个时间点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将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成骨细胞,种植到N/P人工骨材料上,并植入每只兔左侧背部皮下为实验组;以不复合成骨细胞的N/P人工骨材料植入右侧背部皮下作对照,分别于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经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结果实验组2周时材料周围有少许炎性细胞聚集,4周时有类骨质形成,8周时有成熟骨组织形成,其中可见骨髓腔;对照组2、4周时仅见大量纤维组织长入材料内,8周时材料内纤维组织增多,但无成骨发生. 结论 N/P人工骨可作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的作用

    作者:张晔;曾炳芳;张长青;袁霆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增殖及成骨作用,探讨PRP促进骨修复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MSCs,分为实验组(n=9)与对照组(n=9),实验组进行PRP干预(10 μl/ml培养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两组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期比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测定和四环素荧光法检测细胞成骨活性,逆转录PCR检测成骨启动基因cbfa1的表达. 结果 PRP作用于MSCs,可刺激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PRP加入后24 h S期比例由对照组7.2±0.5至14.5±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法显示PRP作用后细胞增殖加速,第4天达到平台期.而ALP活性在作用后3、6和9 d达到7.79±1.98、9.51±2.31和14.03±3.02,与对照组2.06±0.77、2.84±0.82和2.58±0.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矿化结节形成增多,逆转录PCR显示cbfa1的表达在PRP加入2、4和8 h逐渐加强. 结论 PRP对骨修复的促进作用与其促进MSCs增殖、加强成骨启动基因的表达、增强成骨活性的作用有关.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诱导的骨膜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超;胡蕴玉;熊卓;张曙明;颜永年;崔福斋

    目的通过组织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细胞-材料复合体体内骨再生的能力. 方法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以I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并以热致分相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lactic acid),HAC-PLA]复合三维多孔框架,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诱导分化后的兔骨膜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进行体外电镜及组织学观察.将3月龄裸鼠18只,分为3组,每组6只.A组皮下注射经rhBMP-2处理后的骨膜细胞悬液,B组植入未复合细胞的HAC-PLA,C组植入rhBMP-2处理后的细胞-材料复合体.术后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C组与B组及A组进行比较. 结果三维多孔HAC-PLA框架材料孔隙率大于90%,孔径为50~300 μm.骨膜细胞经500 ng/ml的rhBMP-2处理后,与改善亲水性后的HAC-PLA三维多孔框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电镜显示接种的细胞能在此组织工程骨内部生长增殖,术后8周C组有新骨形成,A组注射部位表面平整,无新生物,B组为纤维组织,无骨及软骨形成. 结论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有望成为骨创伤修复治疗一种新的技术.

  • 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彦林;杨浩;韩睿;李林芝;李秀群;李世和;赵晓霞

    目的评价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将6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0 mm节段性骨缺损,并随机分为A、B、C、D和E组,每组12只,其中A组植入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omposite fully deproteinised bone,CFDB)、B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C组植入部分脱钙骨(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PD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D组自体髂骨移植,E组以空白缺损为对照,于术后4、8、12及24周取材,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评价3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 X线摄片观察:A、B与C组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24周时B组髓腔再通,C组缺损区域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有少许高密度影,A组缺损区域有较多高密度影.X线片评分4周和8周时各材料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时B组和C组高于A组(P<0.05);24周时D组>B组>C组>A组(P<0.05).经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4周和8周时新骨贴附材料生长;以后新骨增多;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24周时成骨量D组>B组>C组>A组(P<0.05). 结论 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佳, PDCB效果次之,CFDB效果欠佳.但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均较自体骨效果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