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的临床应用及对供区影响观察

    作者:金文虎;魏在荣;邓呈亮;孙广峰;唐修俊;张子阳;张文夺;王达利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筋膜瓣+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疗效及对供区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修复四肢软组织较大缺损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3 ~ 56岁,中位年龄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软组织缺损位于下肢7例,上肢2例;伴肌腱外露2例,骨外露2例,肌腱合并骨外露5例.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 cm×7 cm ~ 20 cm×18 cm.术中组织瓣切取范围14 cm×8 cm~23 cm×l9 cm.受区筋膜瓣取头部断层皮片植皮覆盖.供区无张力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1例出现动脉危象,经探查并重新吻合动脉后组织瓣成活;2例出现筋膜瓣上植皮部分溶解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植皮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2例.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 24个月,平均10个月.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无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发生;均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供区仅遗留一线形瘢痕,对大腿外观及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可修复四肢软组织较大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减少了供区损害,符合整形外科基本原则.

  • 改良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异常

    作者:曾莉;黄一东;康磊;黄桂珍;袁淼;张跃;张杰;黄鲁刚

    目的 探讨改良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异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改良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的53例原发性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29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1岁.其中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23例,左侧狭窄14例、右侧狭窄5例、双侧狭窄4例.膀胱输尿管反流30例,经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证实为Ⅲ度及以上程度反流,其中单侧12例、双侧18例.病程1个月~1年,平均5个月.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手术时间65~85 min,平均74 min;双侧98 ~ 130min,平均105 min.拔除尿管后无排尿困难发生,无切口感染和裂开发生.5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 14年,中位时间2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尿漏、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膀胱镜检查示新输尿管口形态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示患儿患侧肾积水均减轻.7例患儿(13.2%)术后6个月内发生尿路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32例术后6个月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复发或持续存在.结论 改良Politano-Leadbetter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纵向走行的输尿管更接近生理状态,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适用于单侧巨输尿管迂曲扩张需行输尿管成形者.

  • 强直性脊柱炎与非炎性髋关节疾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炎症指标比较

    作者:李珂;张庆猛;李恒;李睿;徐驰;陈继营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炎症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与非炎性髋关节疾病比较,评价炎性活动是否影响术后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增加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明确诊断为AS并行初次THA的153例患者,根据髋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患者分为强直组(ROM 0°;A组,92例)和僵直组(ROM 3 ~ 46°;B组,61例);随机选取120例同期行THA且术前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处于正常范围、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的非炎性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非炎性疾病组(C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7d检测血清CRP、IL-6、ESR变化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组内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IL-6及ESR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术后各时间点CRP、ES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 IL-6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术前B组CRP、IL-6、ESR高于A组,术前及术后1dA、B组CRP、IL-6高于C组,以及术前及术后1、3dA、B组ESR高于C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组间CRP、IL-6、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AS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炎性活动或并发症增加的情况.结论 AS与非炎性疾病的炎症指标手术前后变化趋势相似;AS的炎性活动对术后炎症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也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骨锚技术重建伸膝装置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彦林;王国梁;蔡国锋;贾笛;姬林松;何川;郑家礼

    目的 探讨骨锚技术重建伸膝装置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骨锚技术重建伸膝装置治疗20例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男11例,女9例;年龄12~17岁,平均15.3岁.左膝12例,右膝8例.病程5~ 10年,平均7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疼痛.均为外侧半脱位,术前Lysholm评分为(71.4±4.7)分.MRI检查排除半月板、韧带损伤.CT检查示髌股关节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为15~20 mm,平均17 mm.X线片检查示下肢力线未见明显内、外翻畸形,骨性结构正常.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发生膝关节疼痛2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1年膝关节轴位X线片示髌骨位置正常,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骨锚脱落、断裂,无明显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发生;无髌骨半脱位复发.术后1年Lysholm评分为(94.2±3.4)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22.705,P=0.000);根据Insall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 采用骨锚技术重建伸膝装置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四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作者:王雷;吴啸波;齐巍;王永斌;何全杰;徐凤松;刘弘扬

    目的 比较髋臼方形区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取8具16个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制作髋臼横形骨折模型,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成4组(n=4),分别行骨盆缘下重建接骨板内固定(A组)、骨盆缘下锁定重建接骨板内固定(B组)、前柱重建接骨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C组)、前柱重建接骨板加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D组).通过对骨折模型进行连续垂直加载,测试骨折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计算轴向刚度,比较各组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结果 同一载荷下,A、B、C、D组水平、纵向位移均逐渐减小,其中加载至l 800N时A组纵向位移>3.00 mm,达到失效标准;而轴向刚度则逐渐增大.加载至200 N时各组水平、纵向位移及轴向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 ~1 800N时,除C、D组间水平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水平、纵向位移及轴向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前柱重建接骨板加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方形骨折稳定性高,其次为前柱重建接骨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均优于骨盆缘下锁定重建接骨板和重建接骨板内固定.

  • 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建永

    目的 比较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 对20具冰冻新鲜成年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ATFL、CFL韧带形态及血管神经分布.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通过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n=24),分别行韧带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A组)或基于尸体解剖研究数据的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致伤原因、初次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内翻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及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4年.随访期间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年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内翻活动度、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AOFAS评分各项目中,两组疼痛、异常步态、支撑与自主功能、踝关节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面步行、大步行距离、踝关节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相比,通过腓骨侧单隧道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青壮年及翻修手术患者.

  • 不同定位方法单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余洋;李彦林;王国梁;贾笛;高寰宇;王坤;肖渝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定位方法行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4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20例AC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患者分为4组(n=30).A组:按传统定位进行双束重建;B组:在ACL残留足迹上进行个体化解剖定位双束重建;C组:按传统定位进行单束重建;D组:在ACL残留足迹上进行个体化解剖定位单束重建.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侧别、致伤原因及术前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即刻行患膝MRI扫描,并建立三维模型,评定ACL移植物与股骨髁间窝是否存在撞击;采用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以及Lysholm评分、IKDC分级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三维模型分析显示:A组11例(36.7%)出现撞击,B组1例(3.3%),C组9例(30.0%),D组无撞击发生.其中,A、C组撞击发生率显著高于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4个月4组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及轴移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IKDC分级比较,B、D组显著优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按残留足迹进行个体化解剖定位单、双束重建ACL均可降低术后撞击发生率,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

    作者:倪玉龙;高顺红;张净宇;董惠双;张云鹏;符健松

    目的 探讨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性小腿胫骨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胫骨骨折部位:中段6例,下段13例.Gustilo分型:ⅢA型4例,ⅢB型14例,ⅢC型l例(胫前动脉损伤).骨缺损长4.3 ~ 8.5 cm,平均6.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5 cm ~ 17 cm×9 cm.受伤至手术时间3~8h,平均4h.一期行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 cm×6 cm~19 cm×11 cm;二期行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骨膜瓣切取范围6.5 cm×4.0 cm~9.0 cm×5.0 cm,植骨长4.5~9.0 cm,拆除外固定架改用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 40个月,平均22.5个月.自体移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5个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肢局部无疼痛及异常活动,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患肢长度恢复,与健侧相差0.5 ~ 1.5 cm;膝、踝关节活动良好,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马蹄足畸形等.末次随访时,参照Johner等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获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是修复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

    作者:陈志伟;陈丹;阳海清;吴文特;戴祝

    目的 探讨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Rüedi-AllgowerⅢ型单侧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均合并同侧腓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13d,平均8d.采用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切口复位骨折后进行360°内固定.结果 术后2例出现胫前内侧切口局部坏死,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27个月,平均11.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深部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踝关节Mazu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获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 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能够较稳定固定粉碎骨折块,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可延长半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儿童下肢骨肉瘤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分析

    作者:闫明;王保仓;李勇;王辉;逯强;周月爽

    目的 探讨可延长半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儿童下肢骨肉瘤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6年5月-2012年10月,共11例下肢骨肉瘤患儿行瘤段切除、可延长半关节假体置换术.男6例,女5例;年龄7~ 12岁,平均9.3岁.股骨远端6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3例.病程2~8个月,平均3.6个月.根据Enneking分期:ⅡA期3例,ⅡB期8例.术前肺部CT和ECT检查示,肿瘤无转移及多发.术前全部患儿接受4次化疗.结果 术后10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1周发生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9例接受12次化疗,另2例分别接受了2次和4次化疗.1例因局部复发后多处转移死亡;3例出现肺转移,其中2例死亡,另1例切除单发肺转移灶后存活.存活的8例患儿获随访25~89个月,平均42.5个月.1例股骨近端假体发生松动并脱位,3例股骨远端假体分别发生松动下沉、半脱位、延长后退缩;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存活患儿中3例接受1次延长术,1例2次延长术;其余4例尚未行延长术.末次随访时,根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获优1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50%.结论 可延长半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儿童下肢骨肉瘤术后,存在假体松动下沉、脱位、关节不稳、延长后退缩等假体相关并发症,在提高假体设计、制造水平的同时术中骨水泥、人工补片及术后限制性支具的使用,可减少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建涛;尹鹏;张浩;张立海;梁雨田;周坚锋;李辰;曹延祥;张昊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治疗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3例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LCP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男15例,女8例;年龄28~60岁,平均42.5岁.左侧11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摔伤8例.骨折后行内固定20例,外固定3例.骨不连根据Weber-Cech分型标准:萎缩型6例,增生型17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出现桡神经不全麻痹2例,浅表性感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0个月,平均22.2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95周.11例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12例遗留不同程度肩关节外展、上举及后伸功能受限.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50~98分,平均81.87分;优14例,良6例,可3例.Mayo肘关节评分为70 ~ 96分,平均87.78分;优14例,良7例,可2例.结论 LCP治疗肱骨干无菌性骨不连安全、有效,术中联合自体骨植骨有利于骨愈合.

  • 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建立及其MRI与病理特征研究

    作者:张立岩;孙新;田丹;徐睿;雷昊;艾津辉;赵博;陈继营;柴伟

    目的 探讨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建立方法,应用MRI和病理学检查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取6月龄家兔20只,体质量2 ~ 3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臀肌交替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kg),每3天注射1次,共14次;对照组于双侧臀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mg/kg).造模期间观察动物一般情况;6周后行股骨头MRI检查及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动物未出现明显脱毛、食量及运动改变;实验组动物第6周出现脱毛加重,食量减少,轻微跛行.MRI检查示,对照组双侧股骨头形态规则,股骨头内未见异常信号;实验组双侧股骨头形态欠规则,股骨头内可见斑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软骨下骨坏死、囊变,骨小梁稀疏.冠状面剖开股骨头后大体观察,对照组股骨头软骨面平整、光滑,股骨头剖面呈红色;实验组股骨头软骨表面失去光泽、变薄,可见片状软骨下出血、坏死,股骨头剖面呈浅红色.组织学观察示,对照组股骨头内骨小梁粗大,骨陷窝内骨细胞形态正常;实验组骨小梁变细和稀疏,部分断裂,骨细胞核固缩,空骨陷窝明显增多.对照组和实验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8.0%±0.5%和49.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40,P=0.000).结论 经短期、冲击、大剂量给予地塞米松成功构建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可通过MRI及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有效评价.

  • 冷冻保存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儿童及青少年骨肉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官建中;周建生;周新社;牛国旗;吴敏;张长春;王志岩;高许斌;肖玉周

    目的 探讨有血缘关系的冷冻保存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儿童及青少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4年2月-2012年4月,对21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儿童及青少年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行有血缘关系的冷冻保存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保肢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7~16岁,平均12.6岁.Enneking分期:ⅡA期15例,ⅡB期6例.肿瘤部位:股骨下段10例,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段8例,肱骨上段1例,桡骨下段1例.影像学检查7例肿瘤侵袭骨骺.带旋髂深血管同种异体髂骨瓣取自患者直系亲属,采用两步冷冻保存后移植修复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区;髂骨瓣切取范围为8.0 cm×3.0 cm×2.0 cm~14.0 cm×5.0 cm×2.5 cm.其中保留关节16例,关节融合5例;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前后按照大剂量氨甲喋呤序贯阿霉素、顺铂方案施行化疗.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 11年,平均6.4年.术后2周E花结形成细胞为56.7%±3.9%,与正常对照58.3%±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13),提示无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骨扫描提示移植髂骨瓣血供丰富,代谢活跃.术后12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髂骨瓣动脉通畅.X线片示术后5、6个月分别1例骨畸形愈合和1例骨不愈合;其余患者髂骨瓣均愈合,愈合时间3.2 ~ 6.0个月,平均4.4个月.末次随访时,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为(26.80±2.14)分,较术前(17.15±1.86)分显著提高(t=-4.15,P=0.00).随访期内生存率为85.7%(18/21),复发率9.5%(2/21).结论 采用有血缘关系的冷冻保存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为儿童及青少年骨肉瘤保肢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结合化疗可取得理想效果;正确的供骨切取、保存、移植技术和适应证选择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大鼠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细胞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厚毅;王运涛;王锋;时睿;宋鹏;康新贵

    目的 对大鼠腰椎及尾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并对比研究细胞生长特性.方法 分别取8周龄SD大鼠腰段(L1、2 ~L6、S1)及尾段(C1、2~C17、18)椎间盘,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NP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行HE、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别取两组第1~5代细胞测定细胞活力(锥虫蓝染色)、总蛋白含量(BCA法)及衰老水平[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取第1代细胞行增殖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测定.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各节段椎间盘NPCs.尾段原代NPCs贴壁时间及生长达90%融合时间显著少于腰段原代NPCs (P<0.05).HE染色示NPCs细胞质呈粉色,细胞核呈卵圆形,均一蓝黑色;甲苯胺蓝染色示NPCs细胞质呈蓝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质见黄褐色颗粒沉着核周区显著,细胞核呈蓝黑色.腰段组细胞以长梭形为主,尾段组以多角形、不规则形为主.细胞活力测定示腰段及尾段两组间及两组内各代次间NPCs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能力检测示,腰段细胞培养4~5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尾段细胞培养3d后即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3~9d尾段细胞吸光度(A)值高于腰段细胞(P<0.05).总蛋白合成检测示,尾段及腰段NPCs总蛋白含量组内各代次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段各代NPCs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同代腰段NPCs(P<0.05).衰老水平检测示,两组间第1、2、3代比较老化细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段组第4、5代老化细胞阳性率较同代尾段细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同时间点大鼠腰椎间盘NPCs相比,尾椎间盘NPCs生长状态更佳,更适宜作为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种子细胞.

  • 不同交联剂对脱细胞牛心包膜生物材料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宏涛;田社民;查新建;魏莹;黄红军;李允;杨焕纳;夏成德;牛希华

    目的 比较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1-ethyl-3-(3-dinethylami-nopropyl)carbodimide,EDC]/N-羟基琥珀酸亚胺(N-hydroxysuccininide,NHS)和京尼平对脱细胞牛心包膜的交联效果,为选择佳交联剂提供依据.方法 取市售健康成年黄牛心包膜,采用高/低渗溶液法脱细胞,HE染色观察明确无细胞残留.将脱细胞牛心包膜分别采用EDC/NHS(EDC/NHS组)和京尼平(京尼平组)进行交联处理后,行扫描电镜、厚度、交联度、力学性能、变性温度测定和体外降解与细胞毒性实验,评价不同交联剂对脱细胞牛心包膜的改性效果.以单纯脱细胞牛心包膜(脱细胞组)、正常牛心包膜(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两交联组胶原纤维呈相对规则的网状结构,孔径为10~20μm.与脱细胞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两交联组牛心包膜厚度、变性温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交联组交联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o.205,P=0.218).各时间点两交联组降解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脱细胞组(P<0.05).两交联组弹性模量和断裂应力均较脱细胞组显著下降(P<0.05),且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而断裂伸长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和脱细胞组显著增加(P<0.05);以上指标EDC/NHS组和京尼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3、5d时京尼平组细胞毒性均为1级,而EDC/NHS组5d时达2级.结论 京尼平交联脱细胞牛心包膜后生物性能优于EDC/NHS.

  • miR-93-5p靶向调控Smad5表达抑制小鼠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徐练;李晓龙;刘印;孔清泉;龙丹;李胜富

    目的 探讨miR-93-5p是否通过靶向调控其预测靶基因Smad5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MSCsC3H10T1/2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 构建Smad5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R-RB-REPORTTM),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观察miR-93-5p对Smad5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鉴定Smad5是否为miR-93-5p的靶基因.将miR-93-5p mimics(M组)与miR-93-5p inhibitor(In组)及其对应的阴性对照组miR-93-5p mimics阴性对照(MC组)与miR-93-5p inhibitor阴性对照(InC组)分别转染至C3H10T1/2细胞中,并进行成骨诱导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及Westemblot检测各组细胞Smad5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14d后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外钙盐的沉积情况,了解miR-93-5p对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效应.结果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93-5p能与Smad5 mRNA3'-UTR特异性结合,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p<0.05).qRT-PCR检测示,M组及In组Smad5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应阴性对照组MC组及I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M组及In组Smad5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对应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组较MC组表达量下调,而In组则较InC组表达量上调.茜素红染色示,M组钙盐沉积较MC组明显减少,而In组则较InC组钙盐沉积明显增多.结论 Smad5是miR-93-5p的靶基因,miR-93-5p可通过靶向调控Smad5的表达,抑制小鼠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

  • 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

    作者:杨颇;宋开芳;李青松;周家顺;陈涛;李敬鹏;李远平

    目的 总结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绞伤4例,压榨伤7例.损伤指别:示指4例,中指5例,环指2例.皮肤软组织脱套平面均在远指间关节以远.皮肤缺损范围3.0 cm×3.0 cm~5.0 cm×3.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4~12h,平均7h.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1.5 cm~2.5 cm×1.5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满意,指端饱满、不臃肿.术后2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 ~ 10mm,平均7 mm.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等优点,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 带部分甲床的指动脉顺行皮瓣侧方推进修复拇指指端斜形缺损

    作者:周晓;薛明宇;芮永军;许亚军;强力

    目的 总结带部分甲床的指动脉顺行皮瓣侧方推进修复拇指指端斜形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7例拇指指端斜形缺损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5~68岁,平均47岁.致伤原因:铰链伤3例,压榨伤4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1.2 cm ~ 1.6 cm×1.4 cm;创面近端甲床部分缺损,缺损范围4mm×3mm ~ 5mm×4mm.以斜面远端指动脉顺行皮瓣侧方推进修复创面,同时皮瓣远端带入部分甲床修复缺损甲床.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 22个月,平均13个月.拇指外形良好,指端圆滑、患指无疼痛和瘢痕挛缩;皮瓣质地柔软,有指纹,术后4个月静止两点辨别觉达4~6mm,平均5 mm;指甲光滑,无甲棘.术后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6例,良1例.结论 采用带部分甲床的指动脉顺行皮瓣侧方推进修复拇指指端斜形缺损可获得满意疗效.

  • 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研究进展

    作者:常文举;丁海

    目的 总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的优势、适应证以及微创UKA(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UKA,MIS-UKA)手术技术进展及疗效.方法 广泛查阅UKA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近年来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疗效,单髁假体设计改进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MIS-UKA成为可能,特别是计算机及机器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假体植入的精确性.结论 随着假体设计改进和手术技术进步,MIS-UKA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适应证也扩大;但计算机及机器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仍需研究证实.

  • 微小RN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新华;崔健;孙贵新;谭军;李立钧

    目的 总结微小RNA (microRN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潜能.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microRNA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microRNA是通过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影响椎间盘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增加退变椎间盘组织的炎性介质和蛋白酶等方式在椎间盘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microRNA是椎间盘退变领域的研究新热点,对microRNA的研究将有助于明确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同时为椎间盘退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智能手机Scoliometer软件在L4~S1融合术中获得优化腰椎前凸角的价值

    作者:余伟波;梁德;叶林强;江晓兵;姚珍松;唐晶晶;唐永超

    目的 探讨智能手机Scoliometer软件在L4~S1融合术中获得优化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的价值,并观察其准确性.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并拟行L4~S1融合术的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男8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52.3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4年.术前摄标准腰骶椎侧位X线片,采用PACS影像系统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及L4~S1Cobb角,参照公式[(PI+9°) ×70%]计算理想L4~S1Cobb角;术中矫形过程使用Scoliometer软件测量L4~S1 Cobb角,直至达理想L4~S1 Cobb角±5°范围;术后再次测量L4~S1Cobb角.比较Scoliometer软件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的一致性,以评估该软件测得角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比较理想L4 ~S1Cobb角分别与手术前后L4~S1Cobb角的差值,分析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术前计算理想L4~S1Cobb角为(36.17±1.53)°,PACS影像系统测得L4~S1Cobb角为(22.57±5.50)°;术中矫正后Scoliometer软件测得L4~S1Cobb角为(32.25±1.46)°;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得L4~S1Cobb角为(34.43±1.72)°.术中Scoliometer软件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比较,组内相关系数为0.96、95%可信区间为(0.93,0.97),提示两者相关性很好;平均绝对误差为1.23°,提示Scoliometer软件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有约1.23°的误差范围.理想L4~S1Cobb角与手术前后PACS影像系统测得的L4~S1 Cobb角绝对差值分别为(13.60±1.85)、(2.31±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5,P=0.001).结论 智能手机Scoliometer软件可辅助医师在L4 ~S1融合术中获得优化LL.

  • 导航引导下腰椎峡部裂的微创外科修复

    作者:朱晓龙;王建;周跃;张正丰;李长青;郑文杰

    目的 探讨于O-arm成像、导航和显微内窥镜下植入椎板螺钉直接修复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5月,采用在显微内窥镜下进行峡部处理和自体髂骨移植,基于O-arm导航下放置椎板螺钉直接修复11例腰椎峡部裂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 ~ 47岁,平均28.4岁.腰痛时间8~ 23个月,平均10.5个月;无下肢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节段双侧腰椎峡部裂,相应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无腰椎节段不稳或滑脱;峡部裂位于L4 2例,L5 9例.腰椎间盘退变按照改良Pfirrmann分级评价,2级退变7例,3级退变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影像学检查峡部修复及螺钉位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腰痛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26 ~ 183 min,平均147.6 min;术中出血量40 ~ 85mL,平均54.9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髂骨供骨区疼痛,3周内消失.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5.7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1±2.3)分下降为末次随访时的(1.8±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P=0.01).11例患者共完成22处峡部植骨和22枚螺钉植入,其中7例双侧峡部融合,3例单侧融合,融合时间6~ 10个月,平均7.9个月;1例双侧峡部修复失败,峡部植骨吸收.结论 通过显微内窥镜可有效处理腰椎峡部裂和充分植骨,基于O-arm导航可提高腰椎椎板螺钉植入准确性,峡部直接修复获得良好疗效,并具有微创外科技术优点.

  • 前路单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椎弓根断裂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喻振兴;丁真奇;沙漠;康两期;梁勃威

    目的 探讨前路单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椎弓根断裂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的脊椎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T14~L3)作为正常组(A组),采用椎体切除法依次建立L1Denis B型爆裂骨折模型并行前路单节段融合内固定,分别为椎弓根完整组(B组)、单侧椎弓根切断组(C组)和双侧椎弓根切断组(D组).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机依次测定各组在8.0 N1m纯力偶矩下屈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 B、C、D组T12、L1脊柱运动单元前屈、后伸、左右侧弯ROM均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左右旋转ROM均显著低于A、D组(P<0.05),B、C组间及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L1、L2脊柱运动单元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单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一侧椎弓根断裂时,在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能提供足够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伴双侧椎弓根断裂时生物力学稳定性差.

  •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鹏;欧云生;刘德龙;朱勇;赵增辉;蒋电明

    目的 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共9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并分为两组,A组53例接受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44例接受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矢状位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均融合,A、B组植骨融合时间分别为(6.79±1.68)、(6.89±2.0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80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年ESR、CRP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Cobb角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3个月A组ODI显著低于B组(t=-2.185,P=0.027)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Cobb角和ODI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1~2级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绪论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相比于传统后路手术创伤更小、脊柱稳定性更高、术后功能恢复更快.

  • 序贯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女兆;夏曦;唐绍锋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采用分次序贯灌注骨水泥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18例Kummell病患者行单侧PVP治疗,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序贯椎体成形.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65 ~ 88岁,平均75岁.病程3~ 32个月,平均11.6个月.所有患者术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T值为-4.0~-2.8,平均-3.4.病椎分别位于T113例,T1210例,L13例,L22例.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骨水泥渗漏及病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骨水泥渗入椎间盘内2例,椎体前侧1例,椎管内静脉丛1例;但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9.1%±6.7%、68.1%±7.3%、67.8%±5.9%,VAS评分分别为(8.11±1.32)、(2.14±0.78)、(1.97±0.50)分,ODI分别为84.6%±8.5%、24.1%±9.7%、23.8%±10.2%;术后各时间点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Kummell病,采用分次序贯灌注骨水泥方法行单侧PVP,可有效缓解腰背痛症状,减少骨水泥渗漏且并发症少.

  • 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任杭岭;耿伟;马金柱;徐辉;李忠;庞良龙;李昆朋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51~67岁,平均59岁.腰椎滑脱Meyerding分度:Ⅰ度21例,Ⅱ度10例,Ⅲ度1例.所有患者均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另选取35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46~67岁,平均57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摄站立位(包括T12~S1、双侧股骨头)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滑脱度(slip percentage,SP),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分析术前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及其与ODI、VAS评分间的相关性,并分析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值与VAS评分、ODI改善率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 ~ 2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除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5,P=0.158)外,PT、SS、LL、SP、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除PI大于正常对照组(t=8.531,P=0.043)外,PT、SS、LL、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中PI、PT、SS、LL间均相关(P<0.05).术前除LL、DH外,其余各参数均与ODI和VAS评分相关(P<0.05).除PI外,其余各参数手术前后差值均与ODI、VAS评分改善率相关(P<0.05),其中PT与ODI、VAS评分改善率间相关性强.结论 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其中PT与ODI、VAS评分改善率关系密切,PT的重建能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 旁正中切口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漆启华;肖强;邓亮;李晨;董谢平

    目的 通过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探讨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开放TLIF 26例(开放组),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 28例(微创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以及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及肌肉损伤程度以及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中开放组1例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微创组1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症状;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24 h微创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肌肉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M,CK-MM)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7d,开放组CK-MM仍显著高于微创组(P<0.05),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开放组随访时间1.2~3.1年,微创组1.4~2.9年.术后1年,两组ODI及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除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微创组ODI及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年根据Suk标准,开放组椎间坚强融合18例、可能融合4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4.61%;微创组坚强融合21例、可能融合3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5.71%;两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2,P=0.821).结论 与开放TLIF相比,旁正中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近中期疗效满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