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带蒂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重建长段后尿道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强;刘久敏

    目的 总结带蒂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在长段后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 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24例年龄6~54岁的长段后尿道狭窄患者.病程1~5年.狭窄原因:外伤引起后尿道损伤或断裂2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1例,长期留置尿管反复尿道感染1例.尿道镜检或膀胱尿道造影均确诊为后尿道狭窄,狭窄长度2.0~5.5 cm.其中11例合并尿道假道形成,6例伴尿瘘,2例伴肠瘘,6例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双侧上尿路排泄性造影检查结果 均正常.术中切取大小为2.5 cm × 2.0 cm~6.5 cm×2.5 cm带蒂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 结果 术中出血100~500 mL,平均270 mL.手术时间90~220 min,平均135 min.患者皮瓣均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均能正常排尿.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例出现轻度尿失禁,2例尿道狭窄,1例尿道狭窄合并尿瘘,1例远端吻合口旁尿道憩室,均对症处理后能正常排尿.无尿道结石形成,无尿失禁发生,未新增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术后16个月大尿流率为14~21 mL/s,平均17.6 mL/s;术后22个月排尿性造影检查示尿路通畅,未见狭窄及窦道形成. 结论 带蒂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操作简便,皮瓣易成活,是一种治疗长段后尿道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

  • 携带NGF基因腺病毒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渝;王大勇;王祖贵;翁政;邓忠良

    目的 构建携带NGF基因序列的5型腺病毒(adenovirus expressing NGF,Ad-NGF),探讨其在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神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 将NGF基因序列克隆至5型腺病毒穿梭质粒pCA13,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得到重组腺病毒Ad-NGF并测序鉴定.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4组(n=8).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模型制备后,A组及C组分别于术侧腓肠肌注射Ad-NGF及不携带NGF基因序列的空腺病毒载体,1×108 PFU/次,隔天1次,共3次;B组及D组分别于术侧腓肠肌注射NGF(200 U/d)及生理盐水(100 μL/d),连续3周.术后第31天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检测,取吻合处及其远端1 cm坐骨神经,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中N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NGF基因序列的5型腺病毒Ad-NGF.A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组N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示A组坐骨神经再生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组.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坐骨神经横切面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神经纤维个数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d-NGF提供了一种在周围神经损伤局部获得大量NGF的新方法 ,且可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

  • 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明珂;张英泽;田德虎;吴啸波;陈占法;马利杰;郑占乐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动脉缺损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 64只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8~3.0 kg,随机分为A、B、C、D 4组(n=16).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中间切除长约1 cm,建立动脉缺损模型.切取右侧颈外静脉3 cm,将切取的静脉远近端倒置后用9-0无损伤缝线端端吻合于动脉缺损.吻合结束后A、B、C组动物分别用经50.0、25.0、12.5 mg/mL 5-FU浸泡的脑棉(大小为12 mm×30 mm×1 mm)完全包裹移植静脉外膜,共5次,每次1 min,D组用生理盐水同法处理.分别于术后1、2、4、6周切取移植静脉,行HE、Masson染色观察移植静脉管壁组织学变化,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标记染色观察移植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术后1、2、4、6周,HE染色、Masson染色、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示A、B组移植静脉内膜增厚明显小于C、D组,术后I、2、4周A、B组增殖细胞少于C、D组.内膜厚度、内膜增生程度、管腔狭窄程度:术后1周A组分别为(12.69 ±1.68)μm、0.73±0.05、0.025 ±0.003;B组分别为(17.52 ±2.01)μm、0.86 ±0.06、0.027±0.004;C组分别为(21.92±1.85)μ、1.06 ±0.09、0.036±0.006:D组分别为(26.45±3.86)μm、1.18±0.08、0.041±0.005.术后2周A组分别为(24.61 ±2.91)μm、0.86±0.06、0.047±0.003;B组分别为(37.28 ±2.78)μm、1.17±0.09、0.060±0.004;C组分别为(46.52 ±2.25)μm,1m44 ±0.08、0.073 ±0.003:D组分别为(52.07±3.29)μm、1.45 ±0.05、0.081 ±0.006.术后4周A组分别为(61.09±6.84)μm、1.38±0.08、0.106±0.007;B组分别为(63.61±8.25)μm、1.40 ±0.07、0.107±0.010;C组分别为(80.04±7.65)μm、1.64±0.07、0.129±0.011;D组分别为(84.45 ±9.39)μm、1.68 ±0.10、0.139±0.014.术后6周A组分别为(65.27±5.25)μm、1.46±0.07、0.113±0.005;B组分别为(65.82±7.12)μm、1.45±0.05、0.112±0.011;C组分别为(84.45±9.39)μm、1.69 ±0.09、0.135±0.007;D组分别为(87.27 ±9.96)μm、1.76 ±0.05、0.140±0.012.上述指标及术后1、2、4周细胞增殖指数均为A、B组小于C、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内膜、中膜细胞凋亡指数A、B组均大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示A、B组相对于C、D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合成细胞器含量明显减少. 结论 局部应用5-FU可有效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 雌激素改善皮瓣再灌注损伤和血供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瑞生;葛建华;雷玉凯;鲁晓波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雌激素对皮瓣组织损伤、血供及成活面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3~4月龄新西兰白兔30只,雌雄不限,体重1.5~2.2 kg,制备以兔背中线为轴、蒂在头侧、大小为12 cm×3 cm的随意皮瓣,7 d皮瓣断蒂.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B组造模后2、4、6 d于皮瓣近侧分别注射100、50μg/kg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深达皮下;C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并于注射完毕后3、7 d行大体观察,7 d测量皮瓣成活面积,5 d测量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NO含量,4、7 d切取皮瓣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及VEGF评分. 结果 术中3组各1只动物因麻醉过量死亡,余存活至实验完成.造膜后3组动物皮瓣远端均出现不同程度发黑、变硬,其中C组较明显,无渗出,注射完毕后3 d皮瓣皮温接近正常皮肤.注射完毕后7 d,A、B、C组皮瓣成活面积分别为(13.71±2.91)、(12.80 ±1.99)及(10.12 ±1.43)cm2;术后5 d,A、B、C组MDA含量分别为(4.02±0.85)、(3.99±0.77)及(4.89 ±0.75)nmol/mL,NO含量分别为(89.36 ±14.82)、(88.37±24.81)及(65.78 ±19.04)μmol/L.以上各指标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完毕后4 d,A、B、C组NEU计数分别为(18.20 ±6.24)、(21.27 ±5.34)及(28.78±7.92)个/HP;注射完毕后7d分别为(15.16±7.02)、(18.12±6.44)及(29.67±9.12)个/HP,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完毕后4 d,A、B、C组VEGF评分分别为(4.02±0.48)、(4.19 ±0.66)及(3.67 ±0.49)分;注射完毕后7 d分别为(4.96 ±0.69)、(5.12 ±0.77)及(3.81 ±0.54)分.NEU计数及VEGF评分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雌激素注射可使皮瓣VEGF表达上调、NO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NEU浸润减少,增加皮瓣成活面积.

  •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地震伤挤压综合征巨大创面大出血

    作者:王光林;裴福兴;黄富国;屠重棋;杨天府;宋跃明;张晖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地震伤挤压综合征伴巨大创面大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08年5月12日-5月26日,收治"5·12"汶川大地震挤压综合征伴巨大创面大出血伤员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16~36岁,平均21岁.创面共19处,均发生感染.出血部位:髋部创面7例,大腿残端创面3例,肩部创面1例.伴失血性休克6例.11例伤员均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血管,根据造影结果 行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栓塞后48 h行增强螺旋CT扫描、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有无造影剂外漏及栓塞部位远端血管有无塌陷. 结果 11例伤员动脉栓塞后行造影检查无造影剂外漏,栓塞平面以远动脉分支不显影,出血动脉栓塞血压明显回升,栓塞成功.栓塞后48 h创面无活动性出血.6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伤员行动脉栓塞后,创面出血明显减少;予支持治疗后血压逐渐回升,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稳定;栓塞后24 h输液总量6 750~19 600 mL,平均8 740 mL,输血和血浆总量1 800~6 400 mL,平均3 500 mL.增强螺旋CT扫描示6例远端血管不显影,无造影剂外漏,CT三维血管成像示远端血管塌陷;5例远端血管显影,无造影剂外漏,CT三维血管成像示远端血管仍充盈,血管腔明显变细.无臀部和髋部肌肉坏死、膀胱坏死、排尿困难、大便失禁、阳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动脉栓塞是治疗挤压综合征巨大创面大出血的安全、快速、有效且微创的方法 .

  • 双髂腹股沟及腹部联合皮瓣修复前臂与手大面积皮肤缺损

    作者:龚志鑫;田德虎;张经岐;张桂生;张冰;王世辉;刘建敏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前臂与手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 方法 2003年7月-2008年9月,应用双髂腹股沟及腹部联合皮瓣修复前臂合并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55岁,平均33.5岁.梳棉机损伤5例,车祸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0 min~6 h,平均3.5 h;烧伤晚期上肢严重瘢痕挛缩畸形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19个月.皮肤缺损范围42 cm × 12 cm~60 cm × 16 cm.术中切取皮瓣范围45.0 cm ×10.5 cm~62.0 cm × 18.0 cm,术后4周联合皮瓣断蒂.供区创面直接缝合7例,游离植皮修复4例.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3年.皮瓣质地柔软、外形饱满、色泽正常.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皮瓣感觉恢复:S1级4例,S2级6例,S3级1例.手部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优7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1.8%. 结论 应用双髂腹股沟及腹部联合皮瓣修复前臂与手大面积皮肤缺损,操作简便,修复效果好,是一种较好方法.

  • 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跟骨骨折术后疗效的定量评价

    作者:陈占法;张英泽;郑占乐;郭明珂

    目的 研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两种内固定方法 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疗效的评定价值. 方法 2006年2月-9月,收治64例单侧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0~53岁,平均36.7岁.病程3~14 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9例,Ⅲ型11例,Ⅳ型2例.采用微创切开复位改良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7.1岁.病程4~15 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8例,Ⅲ型11例,Ⅳ型3例.采用标准L形切口AO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后1、2年,采用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双足足底压力测试,比较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情况,并对所测参数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2年随访,实验组未见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腓肠神经终末支损伤.对照组3例出现切口皮缘局部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1例腓肠神经终末支损伤,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术后1、2年,对照组健患足双足站立相的冲量、足弓指数、距下关节活动范围、足底压力中心外移及足跟宽度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患足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两组健患足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Maryland评分为(86.74 ±8.56)分,对照组为(71.24 ±10.06)分;术后2年实验组为(87.35 ±8.49)分,对照组为(72.41 ±9.69)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ootscan USB2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可对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定量评价;改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优于传统Ao钢板.

  • 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9例疗效观察

    作者:田孟强;王立德;张宇;刘军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MIPPO治疗2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8例,女11例;年龄18~59岁,平均34.7岁.Schatzker 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5例,Ⅴ型3例,Ⅵ型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0 d.术中先在关节镜下处理合并损伤,然后复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处植骨,通过皮肤小切口建立皮下隧道,此隧道插入支持钢板行内固定,术后次日即行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4.5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物失效、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内外翻畸形.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1%. 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亦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 两种间歇性压力对兔后肢压力性溃疡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江辉;王维平;王科科;陈锡林;李强;戴强生;王永谦;姬忠良

    目的 通过两种间歇性压力作用于兔后肢形成压力性溃疡的比较,探讨波浪床产生的渐变间歇性压力预防压力性溃疡的机制. 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2只,于两侧后肢3 cm2大小股薄肌部位随机给予渐变间歇性压力(5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持续性压力(100 mm Hg)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压2 h,去除压力30 min为1个周期,重复4个周期.在施压前及各周期去除压力间歇中的每隔10 min(0、10、20、30 min),使用双向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探测两组后肢血流速度和创面血流灌注.施压完成后大体观察创面情况,于受压部位取材,HE染色观察;比色法测定受压肌肉组织匀浆中NO、丙二醛(mai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 结果 施压前两组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周期0 min时两组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于10、20、30 min时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施压前两组创面血流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周期0 min时两组创面血流灌注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周期10 min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0 min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3个周期实验组创面血流灌注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创面渗出较对照组少,镜下见无明显溃疡形成,皮肤附属器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少;对照组皮肤存在明显溃疡,皮肤附属器缺失,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两组NO、MDA及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渐变间歇性压力可以维持组织血流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细胞凋亡,预防压力性溃疡的形成.

  • 肌肉游离移植后MAFbx表达及肌肉功能实验研究

    作者:刘安堂;于大志;张盈帆;朱鴷;陈欢;任安经;方超平;蔡在龙;江华

    目的 观察肌肉游离移植后泛素连接酶(MAFbx)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的动态恢复情况,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雌性SPF级SD大鼠36只,体重(250 ±25)g.随机选取一侧行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手术,作为实验侧;另一侧不行手术作为对照侧.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1、2、4、10、15和30周,分别取6只大鼠测量实验侧和对照侧股薄肌肌肉收缩能力、肌湿重维持率,HE染色观察肌纤维横截面积,实时定量PCR检测MAFbx/Atrogin-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MAFbx蛋白表达. 结果 36只大鼠全部成活,切口愈合好,实验侧肢体功能无障碍.实验侧肌纤维横截面积、肌肉湿重维持率、肌肉大单收缩力维持率和肌肉强直收缩力维持率均呈先降低(术后1~4周)后增加(术后4~30周)的趋势.MAFbx mRNA相对表达量术后2周高,为对照侧7倍;术后15~30周逐渐下降,为对照侧1.1~1.5倍;各时间点实验侧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 显示术后1~15周,实验侧肌肉内MAFbx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对照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湿重维持率、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与大单收缩力维持率和大强直收缩力维持率的相关系数为0.95、0.75和0.93、0.68(P<0.05).MAFbx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与肌肉湿重维持率、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大单收缩力维持率、大强直收缩力维持率的相关系数为-0.62(P<0.05)、-0.45(P>0.05)、-0.72(P<0.05)、-0.78(P<0.05)和-0.95(P<0.05)、-0.82(P<0.05)、-0.89(P<0.05)、-0.54(P>0.05). 结论 移植肌肉功能降低与肌肉萎缩密切相关.MAFbx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尤其在获得神经支配后4~15周仍持续升高,可能是肌肉萎缩引起肌肉功能降低的一个联系点.

  • 皮质神经元缺氧缺血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关系

    作者:张莉;屈艺;张筱岚;杨春蕾;毛萌;母得志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l/2,ERK1/2)在体外培养的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氧缺血再灌注后变化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取15只16~18 d孕龄SD大鼠的大脑皮层,进行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取培养5 d的原代神经元建立氧糖剥离(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实验分为实验组1:OGD模型制备后,更换培养液为含葡萄糖的神经元完全培养基,以形成再灌注;取再灌注0、2、4、8、12、24 h观察;对照组1:正常培养液孵育的神经元;实验组2:U0126预处理神经元后制备OGD模型,于再灌注后4、8 h观察;对照组2:DMSO预处理神经元后制备OGD模型,余同实验组2.应用Western blot定量测定各组HIF-1α、VEGF蛋白及ERKl/2、p-ERK1/2的表达变化,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ERK1/2、HIF-1α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 结果 培养5 d的皮质神经元突起间互相连接成网状.实验组1 HIF-1α、VEGF蛋白表达逐渐升高,8h表达量高,12 h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1与对照组1 ERK1/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1 P-ERK1/2蛋白表达在2 h时开始增加,4 h达高峰,8 h开始下降,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 p-ERK1/2蛋白表达下降,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也随之下调,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2和对照组2 ERK1/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黄棕色着色减弱,p-ERK1/2、HIF-1α表达下降. 结论 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蛋白在OGD再灌注后的皮质神经元表达具有一定时间规律性,抑制ERK1/2信号通路后这两个蛋白表达均下降,提示该通路在神经元OGD后诱导HIF-1α及VEGF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吴刚;董长超;王光林;高伟强;范红松;肖文谦;张利

    目的 探讨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 及细胞相容性. 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LGA-丝素.胶原(实验组)及单纯PLGA(对照组)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支架材料,测定支架纤维直径、孔隙率、吸水率及抗拉强度.取8只SD近交系乳鼠双侧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分离培养SC,S-100免疫组织学观察并测定SC纯度.取第4代SC以5 × 104个/mL分别与25%、50%及100%浓度的两组支架浸提液进行培养,以DMEM培养作空白对照组.培养1、3、5、7 d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将第4代SC以5×104个/mL密度分别接种至PLGA-丝素-胶原(实验组)和单纯PLGA(对照组)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支架复合培养.复合培养2、4、6 d行扫描电镜观察,另于4 d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C在材料上生长情况. 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两组支架呈相互交联的多孔网状无纺结构.实验组和对照组纤维直径分别为(141±9)um和(205 ±11)nm;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孔隙率分别为87.4%±1.1%和85.3%±1.3%;吸水率分别为2 647%±172%和2 593%±161%;抗拉强度分别为(0.32 ±0.03)MPa和(0.28 ±0.04)MPa;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C纯度为96.5%±1.3%.MTT检测SC在不同浓度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中生长良好,A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同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浓度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SC在支架上生长良好,4 d轴突连接,6 d后大量增殖,基质分泌;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复合培养4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与扫描电镜一致. 结论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 制备的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安全无毒,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适合SC生长,细胞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组织工程神经良好的支架载体.

  • 羧甲基壳聚糖-HA-聚乙烯醇共混膜片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作者:刘文;李树宁;常菁;韩宝芹;刘万顺

    目的 制备并评价羧甲基壳聚糖-HA-聚乙烯醇[carboxymethyl-chitosan/HA/poly(vinyl alcohol),CHP]共混膜片的理化性质、眼内生物相容性,探讨其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取羧甲基壳聚糖、HA、聚乙烯醇按5:4:1(M/M)共混交联,用流延法制备CHP共混膜片.测定膜片吸水率、溶胀比、通透性及力学性能.取新西兰白兔结膜下组织,分离培养兔眼结膜下成纤维细胞,取第4代细胞以5 × 103个/mL密度接种于贴附CHP共混膜片(实验组)及不加膜片(对照组)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于培养24、48、72 h取细胞行MTT检测.将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n=3),将CHP共混膜片及SK胶分别植入兔眼前房及结膜下,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第1、3、5、9、11、20、30、45、60天进行裂隙灯观察,记录双眼反应,第15天实验组取角膜组织行扫描电镜观察,以研究共混膜片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 结果 CHP共混膜片吸水率为83.8%±1.3%,溶胀比为3.59 ±0.50,干、湿态时抗张强度分别为(20.59 ±1.73)、(0.51 ±0.13)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69%±1.16%,53.15%±2.46%.CHP共混膜片对NaCl、L-酪氨酸均有良好的通透性.接种后24、48、72 h实验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207 ±0.083、0.174 ±0.080、0.181 ±0.048,对照组分别为0.284±0.01 1、0.272±0.083、0.307±0.05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实验组前房植入共混膜片周围有少量絮状物渗出;第3天渗出物吸收;第11天无明显炎性反应:第60天植入共混膜已大部分降解.术后15 d,扫描电镜观察示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形态完整,表面无降解颗粒附着.对照组因SK胶质地软,易断裂,未能成功植入至前房.术后第l天实验组结膜植入处结膜局部有轻度充血,第9天恢复正常,至第60天无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对照组观察结果 与实验组相似. 结论 CHP共混膜片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眼内生物相容性,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乳猪窦房结细胞原代培养及与Col Ⅰ纤维支架复合培养实验研究

    作者:万居易;钟晓琳;廖斌;王明勇;邓明彬

    目的 对乳猪窦房结所在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建立一套可靠的窦房结细胞取材、分离、纯化培养技术;观察窦房结细胞与Col Ⅰ纤维支架的相容性. 方法 24h内新生纯种长白山乳猪5只,雌雄不拘,体重0.45~0.55 kg.实验动物采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标记房波早出现的部位,在该位置取材行原代窦房结细胞培养,分别采用常规方法 培养和差速贴壁分离技术、5-BrdU处理纯化培养;于左心房部位取材行心房肌细胞纯化培养作为对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贴壁时间、单细胞出现搏动时间、搏动频率等.将纯化培养的窦房结细胞以5 × 105个/mL密度接种至经预湿处理的Col ×纤维支架复合培养5 d,行HE染色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房波早出现的位置即为窦房结所在部位.纯化培养的窦房结细胞有3种形态,即梭形、三角形与不规则形,其中梭形细胞多;心房肌细胞主要为三角形及不规则形,而无梭形细胞.窦房结细胞纯化培养与常规培养比较,梭形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73.0%±2.9%、44.7%±2.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规则形细胞分别为7.0%±1.7%、36.1%±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角形细胞分别为20.0%±2.1%、19.2%±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细胞复合Col Ⅰ纤维支架培养5 d,HE染色观察示Col Ⅰ纤维支架材料中有大量细胞;扫描电镜见细胞成团吸附于支架表面及孔隙侧壁,并可见细胞间通过突起相互连接,或伸出伪足贴附于支架孔隙壁上. 结论 通过准确窦房结定位,采用差速贴壁结合5-BrdU处理的纯化培养可明显提高乳猪窦房结梭形细胞比例,是一种可靠的窦房结细胞纯化培养技术.窦房结细胞和Col Ⅰ纤维支架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 软骨细胞-海藻酸钠水凝胶-SIS复合体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莫湘涛;邓力;李秀群;解慧琪;罗静聪;郭尚春;杨志明

    目的 研究利用海藻酸钠水凝胶和SIS复合作为支架材料,接种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机械法和去垢剂.酶消化法制备SIS.取8只2~3周龄新西兰白兔,肱骨头和股骨髁负重面全层关节软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将常规扩增培养的第4代软骨细胞用海藻酸钠稀释,软骨细胞浓度为(5~7)×107个/mL,均匀涂刷于SIS表面,制备软骨细胞.海藻酸钠水凝胶-SIS复合体.取6月龄清洁级新西兰白兔40只,体重3.0~3.5 kg,根据处理方法 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0),建立单侧膝关节4 mm×4 mm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左右不限).实验组将复合体通过逐层叠加法置于缺损处,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表面缝合覆盖一层SIS薄膜将缺损完全填充;对照组以单纯海藻酸钠水凝胶填充软骨缺损、覆盖SIS薄膜缝合.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术后1、3、5、7、9个月,各组分别处死动物,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由于麻醉死亡、切口感染和腹泻死亡,8只动物被排除实验,两组分别余16只动物进行取材观察.术后1、3、5、7、9个月,每组分别随机处死3、3、3、3、4只动物.大体观察和组织学Masson染色结果 显示:实验组术后1个月,植入体表面的SIS与宿主软骨组织融合,边界消失;3个月,植入体部分软骨化,界面融合;5个月,植入体演变为纤维软骨;7个月植入体内软骨组织中纤维排列接近宿主软骨;9个月植入体内软骨纤维排列紊乱,细胞代谢增生活跃.对照组观察9个月内缺损无明显修复.组织学染色结果 经图像量化分析显示,实验组各时间点缺损内修复组织单位面积染色强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3、5、7个月,实验组软骨化程度逐渐增大(P<0.05),9个月较7个月有所降低(P<0.05). 结论 利用软骨细胞.海藻酸钠水凝胶.SIS复合体表层缝合SIS薄膜术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原位修复兔软骨缺损,能促进软骨组织再生,符合关节软骨的生理性修复过程.

  • 不同浓度PRP对骨骼肌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单连成;王刚;张长青;曾炳芳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PRP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骼肌干细胞(skeletal muscle stem cells,SMSCs)诱导成骨的影响. 方法 1岁龄新西兰大白兔9只,体重2.5~3.0 kg.从兔耳中央动脉取血参照Landesberg法制备PRP,并行全血和PRP中PLT计数.取兔右后肢比目鱼肌,体外培养兔SMSCs,取传至第3代的SMSCs,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6.25%、12.50%、25.00%和50.00%)自体PRP的条件培养液进行干预,对照组不加PRP.于干预不同时间点行ALP染色观察、ALP活性测定、钙结节茜素红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活性,RT-PCR检测成骨启动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al)的表达. 结果 全血PRP及PLT计数为(3.06 ±0.46)×105个/μL和(18.08±2.10)×105个/μL;ALP染色观察示,培养7 d各实验组细胞染色呈阳性,胞浆内可见大量黑色颗粒沉积;对照组细胞染色呈阴性.各实验组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12.50%浓度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培养14 d各实验组经茜素红染色可见桔红色钙结节形成;对照组未见钙结节形成,矿化率为0.各实验组矿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0%浓度组矿化率均高于其余浓度组(P<0.05).培养7d各实验组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胞浆出现黄色荧光:对照组细胞染色呈阴性.RT-PCR检测示,培养4、12和24 h对照组基因表达不同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基因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于12 h时作用明显,其中12.50%浓度组强于其他各浓度组. 结论 PRP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兔S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其作用效果与PRP浓度有关,12.50%PRP作用效果较好.

  • 新型软骨脱细胞基质海绵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作者:刘天军;谭波;罗静聪;邓力;解慧琪

    目的 探讨利用猪耳软骨脱细胞基质制备海绵状多孔支架材料的方法 ,及其用作组织工程关节软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取新鲜猪耳软骨低温粉碎后,筛取粒径90μm以下软骨微粒经低温脱细胞处理,冻干,用1.5%乙酸分散制备质量体积比为2%的胶状悬液,低温冻干成型.行理化性能检测测定其孔径、孔隙率及吸水率,并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24只SD大鼠脊柱两侧皮下分别植入制备的软骨脱细胞基质海绵(实验组)和Col Ⅰ海绵(对照组);于术后1、2、4、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分析软骨脱细胞基质海绵在体内的吸收降解情况.取1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骨髓,培养获取第3代BMSCs,分别采用浓度为50%(A组)及100%(B组)的软骨脱细胞基质海绵浸提液及DMEM培养液(C组)进行培养,于培养后2、4、6 d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结果 制备的软骨脱细胞基质海绵呈白色多孔状,组织学观察示材料中无软骨细胞碎片残留,主要由胶原构成.扫描电镜显示材料呈多孔蜂巢状,孔洞相互连接,孔径均匀.吸水率为2 029%±253%,孔径为(90.66±21.26)μm,孔隙率为90.10%±2.42%.支架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后可见组织长入材料,血管生成,炎性反应较对照组轻,材料可按一定速率降解吸收.MTT法检测结果 示,浸提液培养2、4 d,3组间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d,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软骨脱细胞基质进行改性处理制备的海绵支架材料脱细胞彻底,保留了软骨ECM主要成分,无毒,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孔隙分布均匀,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PRP在BMSCs向SC体外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夏长所;陈玉华;孙康;田少奇;杨选影;洪光祥

    目的 研究PRP对兔BMSCs在体外向SC分化中的作用,并对分化细胞的分泌功能进行检测. 方法 取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5 mL,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方法 分离培养BMSCs.取兔股静脉血5 mL,采用改良Appel法制备PRP.取第3代BMSCs分为3组,联合诱导组:采用β-巯基乙醇和维甲酸序贯诱导后用含PRP完全培养基培养:单纯诱导组:行β-巯基乙醇和维甲酸序贯诱导后,采用不含PRP的L-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行诱导,仅采用L-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于培养4、7、9、11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细胞进行鉴定,ELISA法检测NGF含量,并于培养11 d行RT-PCR检测NGF mRNA表达. 结果 联合诱导组和单纯诱导组培养4 d,大部分细胞不具备BMSCs典型细胞形态结构;9 d联合诱导组细胞均不具备BMSCs典型细胞形态,呈类似SC形态和外观;对照组细胞形态一直无明显改变.联合诱导组和单纯诱导组诱导培养后,各时间点均有S-100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两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培养7、9、11 d,联合诱导组与单纯诱导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表达呈阴性.培养后4、7、9、11 d,NGF含量联合诱导组和单纯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4 d联合诱导组与单纯诱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7、9和11 d,联合诱导组与单纯诱导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1 d,NGF mRNA表达相对强度联合诱导组较单纯诱导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兔BMSCs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诱导分化为可分泌NGF的SC;诱导培养时联合PRP能明显提高BMSCs向SC诱导的效率.

    关键词: BMSCs PRP SC 诱导 分化
  • 腺病毒介导的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程相俊;刘浩;张霆;黄巧蓉

    目的 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基因导入hBMSCs,研究GDF-5基因的表达和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GDF-5(adenovirus GDF-5,Ad-GDF-5)[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空载腺病毒Ad-GFP进行扩增并测定滴度,并以不同滴度两种病毒感染第3代hBMSCs,干预后2 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RT-PCR检测GDF-5在hBMSCs中的表达.取第3代贴壁hBMSCs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GDF-5基因转染组)、成骨诱导组、空载组和对照组.于干预后不同时间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 Ad-GDF-5滴度为1.0 × 109 pfu/mL,Ad-GFP滴度为1.2×109pfu/mL.Ad-GDF-5及Ad-GFP均能对hBMSCs有效感染,并使其表达目的 基因和GFP基因.干预后1~7 d实验组和成骨诱导组hBMSCs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向成骨细胞转化,而对照组和空载组hBMSCs仍保持原有形态及生长方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示,干预后4 d实验组GDF-5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实验组和成骨诱导组ALP、Col Ⅰ、骨钙素基因表达均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成骨诱导组Col Ⅰ基因表达高于实验组(P<0.05).干预后4 d,免疫荧光染色示成骨诱导组和实验组细胞表达并分泌Col Ⅰ,空载组和对照组细胞未见Col Ⅰ表达.干预后10 d,成骨诱导组和实验组细胞von Kossa染色为阳性,对照组和空载组为阴性. 结论 GDF.5基因可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hBMSCs稳定表达,并促使其成骨分化,为进一步研究这种转基因hBMSCs修复骨组织奠定了基础.

  • 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创面

    作者:巨积辉;赵强;刘跃飞;魏诚;李雷;金光哲;李建宁;刘新益;侯瑞兴

    目的 总结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创面的方法 及效果. 方法 2003年2月-2008年2月,采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外伤所致手指末节创面765例823指.男535例581指,女230例242指.年龄7~68岁.指腹缺损或毁损197指,手指Ⅰ度缺损285指,Ⅱ度缺损204指,甲床缺损112指,末节侧方缺损25指.缺损范围1 cm×1 cm~3 cm×3 cm.受伤至手术时间2 h~2周.术中切取皮瓣1.5 cm×1.0 cm~3.5 cm×3.0 cm.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5例5指皮瓣部分坏死,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他皮瓣均顺利成活.68例伤口Ⅱ期愈合,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521例559指获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软、无色素沉着.手指功能按照总主动活动度/总主动届曲度标准评定,优232例,良289例. 结论 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创面,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的优点.

  • 小切口皮下缝合修复新鲜跟腱断裂

    作者:陆生林;白宇;庄小强

    目的 总结小切口皮下缝合修复新鲜跟腱断裂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2年10月-2008年4月,采用小切口皮下缝合修复36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8~51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运动性损伤32例,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h~7 d,平均28 h.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术后并发症发生.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18个月.术后5~6个月患者恢复正常活动,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疗效根据Amer-Lindholm标准评定,获优30例,良6例,优良率100%. 结论 小切口皮下缝合修复新鲜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微创,临床疗效可靠.

  • 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胸椎半椎体合并脊髓纵裂脊柱侧凸畸形

    作者:邢文华;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赵岩;付裕

    目的 总结青少年胸椎半椎体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方法 . 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骨嵴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下胸椎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16~24岁,平均21.2岁.均为先天性完全分节半椎体,脊髓纵裂均位于半椎体.病椎位于T113例,T12 12例.病程9~61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48.6~106.4°,平均52.3°. 结果 术中无脊液漏,无胸膜损伤.切口Ⅰ期愈合14例;1例发生感染,经抗炎、切口换药后愈合.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4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10个月Cobb角0~14°,平均10.20°矫正率平均76.3%,术后脊柱畸形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示患者均获良好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 结论 一期后路手术截除半椎体及纵裂骨嵴可达到脊柱矫形目的 ,同时完成截骨间隙植骨融合以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治疗完全分节的胸椎半椎体合并脊髓纵裂脊柱侧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

  • 几丁糖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健;余亮;余生元;周国强;彭建;黄世良

    目的 观察几丁糖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效果. 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再次剖腹手术患者127例,其中69例前次术中应用几丁糖(应用组),男41例,女28例,年龄13~82岁.前次手术原因:胃肠、胆道及胰腺部癌30例,弥漫性腹膜炎21例,外伤性血腹8例,粘连性肠梗阻及腹茧症6例,大肠破裂4例.58例前次术中未应用几丁糖(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15~84岁.前次手术原因:胃肠、胆道及胰腺部癌24例,弥漫性腹膜炎18例,外伤性血腹7例,粘连性肠梗阻及腹茧症6例,大肠破裂3例.两组患者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9年. 结果 根据Phillips和仲剑平分级标准评定粘连程度:应用组获0级61例,Ⅰ级6例,Ⅱ级2例;对照组获Ⅰ级5例,Ⅱ级27例,Ⅲ级16例,Ⅳ级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几丁糖是一种预防术后肠粘连的较理想生物材料.

  • 聚四氟乙烯材料在肩关节肿瘤假体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卫晓恩;张琥;张如明;洪海平;沈敬松;陈凯

    目的 总结肱骨近端肿瘤大块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ethlene,PTFE)材料行动力起止点重建,以及周围软组织修复的方法 及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肱骨近端骨肿瘤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3~72岁.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2例.MTS(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外科分期ⅠB型2例,Ⅱ B型3例.肿瘤大小为6 cm×4 cm×4 cm~9 cm×7 cm×7 cm.病程3~19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侵犯周围软组织.术中距肿瘤边界3~5 cm连同周围软组织行大块肿瘤切除术,并予以定制人工肩关节肿瘤假体置换,骨水泥固定.采用PTFE材料修复肩袖等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动力起止点. 结果 术后患者引流量为250~600 mL,伤口均I期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7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下沉、磨损等并发症;1例肩关节假体术后27个月出现向上轻度脱位,外展功能受限明显,未作特殊处理.患者肿瘤均未见复发.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例,良1例,可2例. 结论 PTFE材料可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大块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中应用,以帮助解决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修复以及动力起止点重建的问题.

  • 前路经腹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作者:肖联平;江毅;田永刚;李晓东;尹庆伟;刘智;韩立强;福嘉欣

    目的 总结前路经腹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2年2月-2007年4月,采用经腹腔入路~期病灶清除,取2块大小为5 cm×3 cm的髂骨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7~63岁,平均38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0个月.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和结核中毒症状,9例伴下肢放射痛,3例鞍区麻木.2例曾按腰椎间盘突出诊治.结核受累节段均为L5、S1.血沉47~89 mm/h,平均61 mm/h.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及营养神经支持治疗,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或血沉呈下降趋势,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后行手术治疗. 结果 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腹腔脏器、大血管、马尾神经及输尿管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无窦道形成.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核性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4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症状.术后3~6个月血沉恢复正常,定期复查X线片及CT,未见植骨块移位.患者术后12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无钛板、螺钉断裂或松动发生.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消失.仅有4例髂骨供骨区疼痛,2例轻度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按Chen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2例. 结论 前路经腹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

  •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高明暄;刘兴炎;甄平;薛云;田琦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椎间融合器和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dable pedicle screw,EPS)重建腰椎滑脱症稳定性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3月,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4~72岁,平均48.7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0.4个月.其中退行性滑脱18例,峡部裂性滑脱5例.滑脱节段:L3、41例,L4、5 14例,L5、S1 8例.按Meyerding滑脱分级标准,Ⅰ度17例,Ⅱ度4例,Ⅲ度2例(含1例复发性l5峡部裂).采用PLIVIOS椎间融合器(48只)行后路椎体间融合,EPS(84枚)行滑脱复位、内固定治疗.应用EPS的指征包括;初次手术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对既往椎弓根螺钉翻修、术中调整钉道重新植钉、腰骶椎锚定和增加额外的固定把持力.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椎体间骨性融合的Cook等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 术后1例翻修患者合并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于术后23 d切口延期愈合,未合并椎管内感染;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脏器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7.8个月.脊柱前后位、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示84枚EPS均在椎体内完全膨胀.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2.61%;滑脱解剖复位14例,改善6例,无改善3例,复位率86.96%;椎体间骨性融合20例,固定2例,失败1例,融合率86.96%. 结论 EPS联合椎间融合器重建腰椎滑脱症能有效复位、固定和椎间融合.

  • 颈前路植骨块过高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远期影响

    作者:孟宪中;曹俊明;中勇;孟宪国;杨大龙;杨柳

    目的 评价颈前路术中植骨块过高,椎间隙过度撑开对颈椎曲度及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远期影响. 方法 2001年6月-2004年6月,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2~73岁,平均54.7岁.病程1~31个月,平均7个月.病变节段均为C5、6.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示无颈椎不稳.根据术后即刻测量椎间高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植骨块过高、椎间隙过度撑开为过撑组(11例),椎间高度较术前增加>3 mm;植骨块高度合适、对椎间隙无过度撑开为无过撑组(19例),椎间高度较术前增加<3 mm.术后1周,3、24、48个月定期摄X线片随访,分析患者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的变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并参照曾岩等拟定的颈部AS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颈部AS进行观察. 结果 无过撑组无并发症发生;过撑组1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积极治疗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8~66个月,平均54.5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除无过撑组1例术后12个月植骨未融合,余均于术后3~6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无植骨块移位.术后48个月无过撑组椎间高度较术前增加(1.9±1.8)mm,过撑组增加(3.5 ±2.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手术固定节段生理曲度均维持良好,末次随访时无过撑组较术前增加(2.17 ±1.83)°,过撑组增加(3.32 ±2.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生理曲度末次随访时无过撑组较术前增加(4.57 ±3.71)°,过撑组较术前减少(2.43 ±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个月颈部AS发生情况:过撑组优3例,良2例,可5例,差1例,AS发生率为54.55%;无过撑组优11例,良5例,可3例,AS发生率为1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前路术中植骨块过高、颈椎间隙过度撑开,不利于颈椎整体生理曲度维持,会增加术后颈部AS的发生.术中选用高度合适的植骨块在颈前路手术中非常关键.

  • 经皮360°轴向腰椎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向东;邵仲达;谢坤南;王志强

    目的 综述经皮360°轴向腰椎融合(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技术的特点、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经皮360°AxiaLIF技术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 经皮360°AxiaLIF技术主要包括手术入路、轴向技术和后路固定三部分,相对于其他腰椎融合技术,它保持了双侧关节突关节、前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的完整性,依靠3D轴向螺杆融合器完成椎体间轴向支撑和坚强固定,恢复椎间隙正常高度、腰椎整体高度和生理弯曲,解除椎间孔狭窄.同时由于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原来折叠或皱褶的黄韧带、后纵韧带和突出的纤维环复位,使神经根管或中央椎管的狭窄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经皮360°AxiaLIF技术的减压和融合疗效满意,但适应证较窄,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韦文

    目的 对比研究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与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23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采用MSLD治疗114例(A组),男77例,女37例;年龄15~76岁,平均41岁.病程6个月~28年,平均51个月.腰椎间盘突出位于L4、552例,L5、S162例.椎间盘左侧突出50例,右侧突出54例,中央型突出10例.术前JOA评分为6~18分,平均11.8分.采用传统后路开窗手术治疗116例(B组),男78例,女38例;年龄14~78岁,平均42岁.病程8个月~26年,平均52个月.腰椎间盘突出位于L4、556例,L5、S160例.椎间盘左侧突出53例,右侧突出52例,中央型突出11例.术前JOA评分为5~19分,平均12.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单病种总医疗费用.术后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手术时间A组(40±9)min,B组(47±11)min;术中出血量A组(26±5)mL,B组(60±6)mL;手术切口长度A组(2.6 ±0.8)cm,B组(5.6 ±0.5)cm;术后住院时间A组(4.0±2.6)d,B组(8.0±2.9)d;单病种总医疗费用A组(5 500 ±1 800)元,B组(6 300 ±1 500)元;以上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间隙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A组10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26个月;B组98例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12个月A组JOA评分为21~28分,平均24.8分;B组22~27分,平均25.2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相似,但MSL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微创手术.

  • 重视和开展我国康复医疗事业

    作者:张涤生

    我从事整形外科医学专业已有60多个岁月,为千万伤残患者做了数不清的手术,特别是在1958年,参加上海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邱财康成功以后,开始接触更多的烧伤后头颈胸及双手瘢痕挛缩、瘢痕畸形患者,为他(她)们进行了修残补缺的外科治疗,修复外形和重建功能.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