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纤维环切口方式对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李鹏飞;贾楠;沈亚欣;靳宪辉;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方式处理椎间盘纤维环对髓核摘除术后山羊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 取30只成年健康山羊,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3组(n=10).3组行L3、4及L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切开纤维环时,分别采用工作套筒刺入(A组)、圆形切口切开(B组)、方形切口切开(C组).记录并比较3组山羊体质量、雌雄比例、年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观察各组山羊存活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4周时处死山羊,MRI检查髓核信号强度;游标卡尺测量b、4及L45椎间盘高度,取均值,并计算手术前后高度丢失程度;生物力学测定L3、4诱发椎间盘突出的压力值及椎间盘承受的大压力值;大体、组织学染色观察L4、5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效果.结果 3组山羊体质量、雌雄比例、年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山羊均存活至实验完成.MRI检查3组椎间盘均可见退变现象,信号均降低;根据改良Thompson分级法,A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周A组椎间隙高度高于B、C组,其丢失程度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诱发椎间盘突出的压力值及椎间盘承受的大压力值均显著大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及Masson染色示:A组纤维环连续性良好,层次较清淅;B、C组切开处可见纤维环连续性破坏,瘢痕组织填充明显.结论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采用工作套筒切开纤维环对纤维环结构破坏小,对维持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及术后纤维环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 膀胱扩大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

    作者:李泸平;范应中;李浩;张谦;苟丽

    目的 探讨回肠浆肌层补片代膀胱扩容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1例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资料.男36例,女25例;年龄6~ 23岁,平均10岁.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原因:脊髓脊膜膨出术后43例,腰骶椎椎管内脂肪瘤术后4例,胸腰椎椎管内畸胎瘤2例,腰骶椎脊柱裂12例.尿流动力学检查示:膀胱容量减小,残余尿量增多.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cystourethrography,VCUG)示:合并Ⅴ级输尿管返流6例(10侧),Ⅳ级7例(12侧),Ⅲ级6例(8侧).彩超检查示:轻度肾积水23例(41侧),中度25例(42侧),重度13例(22侧).13例术前血生化检查提示肾功能不全.采取回肠浆肌层补片代膀胱扩容术,术后指导康复功能训练.结果 手术时间(157±26) min,术中出血量(43±15)mL,术中均未输血.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年,平均4.5年.术后4例并发膀胱瘘,5例次泌尿系感染,2例出现排尿困难症状,l例膀胱结石形成.术后1年,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显著优于术前(H=89.813,P=0.000).尿流动力学检查示:实测膀胱容量与理论膀胱容量差值、膀胱残余尿量、膀胱顺应性、大尿流率及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均优于术前(P<0.05).彩超复查示:轻度肾积水34例(56侧),中度18例(33侧),重度9例(16侧).VCUG复查提示:膀胱容量增加,补片处均良好成活并黏膜化,未发现膀胱挛缩患者;输尿管返流较术前改善.13例术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肾功能明显好转.患者尿常规复查均未见黏液丝异常增高.结论 回肠浆肌层补片代膀胱扩容术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可获得较好疗效.

  • 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的分类及治疗策略

    作者:张顺聪;莫凌;梁德;江晓兵;杨志东;唐永超;晋大祥;姚珍松;郭丹青

    目的 对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患者进行分类,探讨其分类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患者42例,综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类.Ⅰ类23例,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但无神经症状及明显后凸畸形,于过伸体位下行经皮椎体强化术17例,后路原位固定、责任椎体钉道强化术6例;Ⅱ类12例,伴有轻度神经症状,后凸Cobb角≤30°,行后路局限性椎管减压、钉道强化内固定术;Ⅲ类7例,伴有严重神经症状,后凸Cobb角>30°,行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术5例,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前柱支撑重建术2例.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后凸Cobb角变化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Ⅲ类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深部感染,1例术后血糖应激性增高继发酮症酸中毒,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原内科疾病无复发或加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36个月,平均11.6个月.17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2例仍存在小便功能障碍.13例(30.95%)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其中Ⅰ类7例,Ⅱ类4例,Ⅲ类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脱落、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类型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 体质量指数对后路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胜;罗嘉全;李亮平;漆启华;刘少喻;万勇;彭新生;邹学农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后路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302例行后路360°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BMI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正常体重组(BMI<24 kg/m2),105例;B组为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108例;C组为肥胖组(BMI≥28 kg/m2),89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3、6、24个月采用腰椎JOA评分及ODI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多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4~45个月.各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3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88,P=0.193).其中C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切口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漏、假关节形成及翻修等并发症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BMI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360°融合术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但BMI≥28 kg/m2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且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 刃厚头皮片和颞顶筋膜瓣在低发际小耳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王美水;王彪;单秀英;郑厚兵;吴杉英;刘照亮

    目的 探讨刃厚头皮片和颞顶筋膜瓣在低发际小耳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5年4月,收治23例(23侧)低发际小耳畸形.男16例,女7例;年龄6~34岁,平均12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耳垂型小耳并低发际18例,耳甲腔型小耳并低发际4例,小耳甲腔型小耳并低发际1例.参照Nagata法二期耳廓再造术,一期行肋软骨耳廓支架成型和移植,6个月后行二期耳颅沟成型和头发区处理,在再造耳区发际线以上部分和颞枕部设计并切取与再造耳皮肤连续的刃厚头皮片,术中剪除再造耳头发区的真皮、毛囊和皮下组织层,再造耳前面去毛囊区和耳颅沟区行带颞浅血管的颞浅筋膜瓣覆盖,后将刃厚头皮片覆盖于筋膜瓣表面缝合固定.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两期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0个月,平均12个月.再造耳术后无头发生长,形状均满意.结论 对于低发际小耳畸形,采用Nagata 法二期耳廓再造时,二期手术中再造耳头发区形成刃厚头皮片和剪除真皮、毛囊及皮下组织层后,以颞顶筋膜瓣覆盖和刃厚头皮片移植可获得满意外形且无头发生长.

  • 吻合指掌侧远端动脉弓分支在游离指腹再植中的减压分流作用

    作者:柴立兵;刘红霞;刘悦娇;路来金;崔建礼

    目的 探讨吻合指掌侧远端动脉弓分支在游离指腹再植中的减压、分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5年3月,12例(12指)行游离指腹再植中吻合指固有动脉和指掌侧远端指动脉弓分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5~39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切割伤4例,挤压伤7例,撕脱伤1例.损伤指别:拇指2例,示指4例,环指3例,中指1例,小指2例.游离指腹范围1.8 cm×1.5 cm~2.8 cm×2.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5~ 11.0h,平均5.7h.排除无动脉弓或指固有动脉吻合者.结果 术后11例再植指腹完全成活;1例术后2d出现静脉危象,对症处理后指腹成活.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指腹外形饱满,指纹清晰,质地软;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为3.1 ~ 6.0 mm,平均4.6 mm.手指屈伸功能正常,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7例,良2例.结论 在静脉数量不足的游离指腹再植中,吻合指掌侧远端动脉弓分支可减压、分流动脉血,调节血液灌入与流出,解决静脉数量不足、静脉回流障碍的难题.

  •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尹凯;申传安;马丽;尚玉茹;李大伟;李龙珠;赵东旭;程文凤

    目的 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技术用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适宜密度.方法 取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10 ~ 230 g;根据细胞移植密度不同,随机分为高、中、低细胞密度及空白组(分别为A、B、C、D组,n=10).取大鼠背部皮肤培养表皮细胞,并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抗挛缩模型.其中A、B、C组分别将0.2 mL密度为1×106、1×105、1×104个/cm2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至创面处,D组给予等量限制性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取成年Wistar大鼠背部皮肤制备同种异体皮,覆盖各组创面.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于术后7、14、21d大体观察同种异体皮成活、脱落及创面愈合情况,同种异体皮脱落后计算创面愈合率;21d时取材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组大鼠同种异体皮随时间延长逐渐成活,干燥并开始脱痂;至21d同种异体皮基本脱落后A、B组创面可见成片上皮,C组创面可见少量菲薄上皮,D组创面无上皮形成.术后21 d同种异体皮脱落后,A、B、C、D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2.9%±9.6%、64.2%±9.1%、38.5%±5.7%、22.7%±5.5%,A、B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C、D组(P<0.05),C组高于D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B、C组愈合的创面上皮层可见鳞状上皮细胞,A、B组表皮分层明显,C组表皮层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D组为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A、B、C组表皮-真皮连接层Ⅳ型胶原和Ⅶ型胶原表达呈阳性,D组无表皮层呈阴性;A、B组Ⅳ、Ⅶ型胶原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技术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可重构皮肤,1.0×105个/mL为创面修复的适宜移植密度.

  • 硬脊膜松解对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张永辉;石建伟;周鹏;温艳

    目的 探讨硬脊膜松解对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0月,32例行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硬脊膜松解的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2010年1月-2011年1月36例单纯行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累及节段、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术前颈椎屈曲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VAS评分以及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变化.结果 术中3例出现硬脊膜撕裂,其中A组2例、B组l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A组2例、B组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46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高于B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大于B组(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椎板再关门.结论 对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进行充分硬脊膜松解,有利于脊髓后移,与单纯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疗效显著提高.

  • 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趾组织移植术后共区缺损

    作者:李木卫;罗朝晖;古汉南;马立峰;杨延军;张子清

    目的 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5年5月,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足部供区缺损并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17 ~ 52岁,平均25.6岁.均为外伤导致手指指体或软组织缺损.18例急诊行足趾移植再造或足部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5例伤后3~8个月行二期修复再造.足部供区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3 cm ~ 10 cm×6 cm,均伴骨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 ~ 11.0 cm×6.5 cm的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皮瓣血管均与足部动、静脉吻合.腹股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手术时间3~9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50~300mL,平均120mL.术后1例旋髂浅动脉皮瓣出现血管危象,3例出现轻、中度肿胀,局部散在小水疱形成;其余旋髂浅动脉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创面及腹股沟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平均9个月.旋髂浅动脉皮瓣色泽、质地接近周围正常足部皮肤,无明显瘢痕挛缩及色素沉着;足部可正常行走及负重;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18~35mm,平均26 mm.再造手指及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抓捏功能;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5.5 ~ 11.0 mm,平均6.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18例,良5例.结论 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能有效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足部功能与外形.

  • 不同直径轴状脂肪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秦王驰;梁智;杨卫国;林海波

    目的 通过改良取脂工具,研究不同直径轴状脂肪移植后的存活差异.方法 在注射器轴状脂肪移植研究基础上,设计内径为4、6、8、10 mm的4种取脂工具.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行自体脂肪移植的12例患者中,分别采用以上4种内径取脂工具抽取腹部脂肪标本(n=3),测量脂肪葡萄糖转移量及脂肪细胞活性.取64只3~4周龄免疫缺陷裸鼠,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6只.以裸鼠背部皮下间隙为移植受区,分别移植用内径为4、6、8、10 mm取脂工具取出的0.5 mL脂肪组织.脂肪植入后,观察各组裸鼠存活情况及脂肪植入部位的外观.植入脂肪后1、2、4、8周,测量移植脂肪质量;每组随机处死4只裸鼠,取出受区剩余移植脂肪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计数完整脂肪细胞及毛细血管.结果 随着取脂工具内径增大,各组葡萄糖转移量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脂肪细胞活性亦呈增高趋势,其中A、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植入后,随时间延长裸鼠背部隆起样外观均趋于平坦,但C、D组隆起程度优于A、B组;大体观察见C、D组脂肪保持正常形态,并有血管长入.脂肪植入后即刻及1周时,4组脂肪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8周时,A组明显小于其他3组(P<0.05),B组小于C、D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随时间延长,与其余3组比较,D组脂肪细胞形态完整性较好,坏死区域小,血管密度高.除植入后1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A组完整脂肪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余3组(P<0.05),B组少于C、D组(P<0.05).各时间点随取脂内径增大,毛细血管数呈增加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10 mm范围内,取脂工具内径越大,可更好地保持组织完整性,脂肪植入裸鼠体内后血管密度更高、再血管化时间更短、形态维持的时间更持久.

  • 前后联合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施建党;赵晨;丁惠强;付斌;牛宁奎;岳学峰;杨宗强;何胤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5年3月,采用经后正中入路联合侧前方经膈肌脚、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病程8~64周,平均12.7周.椎管外肿瘤部分位于T12、L16例,L125例,L2、31例;肿瘤大小范围为4.3 cm×4.0 cm×3.5 cm ~ 7.5 cm×6.3 cm×6.0 cm.根据椎管外肿瘤累及的范围与部位,在Eden分型基础上对胸腰段Ⅱ、Ⅲ、Ⅳ型肿瘤在纵向和横向的侵犯范围进行二次评估,横向为b型5例,d型2例,e型4例,f型1例;纵向累及2个节段椎体8例,2个以上节段椎体4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切除情况、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等;采用语言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价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50~230min,平均170 min;术中失血量270 ~ 600mL,平均35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2例.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1个月.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腰背部无异常酸痛感.复查胸腰段X线片、MRI未见肿瘤残留,随访期间无病变复发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脊柱侧弯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VRS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末次随访时恢复至0级10例、Ⅰ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7,P=0.001).结论 经后正中入路联合侧前方经膈肌脚、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可安全、完整地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并可较好地保护胸腰段脊柱稳定性及椎旁肌肉功能,对于复杂分型的胸腰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 3-D打印个性化外固定器在严重胫腓骨骨折的初步应用

    作者:黄敏强;丁焕文;黄淼俊;王虹;滕强

    目的 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复位型外固定器,探讨严重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2015年4月选择1例胫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为男性,年龄18岁,身高171 cm,体质量67 kg.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定制个性化外固定支架对其进行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支架安装时间约10 min,术中无需透视,复位一次成功.术后双下肢恢复等长;复查X线片示远折端向后成角纠正了37°、外翻成角纠正了4°,胫骨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下肢力线完全矫正,与软件模拟复位后模型一致.术后未出现新的骨折移位,3.5个月后骨折临床愈合,8个月后达坚强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3-D打印个性化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方便、个性化程度高、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复位无需X线透视等优点.

  • 前足严重损伤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志浩;丁英杰;余志平;王晓科;邢国飞;丛海波

    目的 探讨前足严重损伤修复重建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2月,收治57例前足严重损伤患者.男41例,女16例;年龄19~68岁,平均38.9岁.致伤原因:机动车碾压伤28例,重物砸伤17例,机器挤压伤12例.左足25例,右足3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0.5 ~ 75.0 h,平均4.7 h.第1跖骨缺损9例,第5跖骨缺损8例,第1、2跖骨缺损16例,第4、5跖骨缺损11例,多个跖骨及前足缺损13例;骨缺损范围2.5 cm×1.9 cm×1.5 cm~13.3 cm×11.2 cm×2.7 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2.4 mm×6.3 cm~27.2 cm×18.7 cm.采用自体髂骨或游离带血管蒂髂骨瓣、腓骨瓣修复骨缺损重建足弓,游离皮瓣或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3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皮片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5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5 ~ 2.5年,平均2.1年.皮瓣外观满意,术后1.5年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4~19.8 mm,平均13.7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感觉恢复至S26例,S318例,S427例.患者开始负重时间为术后2~6个月,平均3.9个月;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1.5年,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19例、良24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达84.3%.结论 采用自体髂骨或游离带血管蒂髂骨瓣、腓骨瓣重建足弓,游离皮瓣或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前足严重毁损伤可获得满意疗效.

  • 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作者:齐勇;樊粤光;孙鸿涛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9月,将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51例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采用关节镜下结合内减张技术解剖单束重建ACL,B组25例采用关节镜下解剖单束重建AC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体质量指数、关节软骨损伤患者Outerbridge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测量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进行KT-1000测量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关节内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均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见韧带连续性良好、组织覆盖良好,重建韧带无再次断裂发生,膝关节活动度无受限;复查MRI提示韧带与骨隧道均愈合良好.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KT-1000测量值、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间比较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优于B组(P<0.05).两组间比较KT-1000测量值除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6、12个月A组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对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时,采用内减张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重建韧带的牵张力,利于重建韧带的愈合及术后膝关节早期康复训练.

  • 带线锚钉半Kessler缝合法修复自发性跟腱断裂

    作者:祁洁;段亮;李伟伟;卫文博

    目的 探讨利用带线锚钉半Kessler缝合法修复自发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带线锚钉半Kessler缝合法修复自发性跟腱腱性部位断裂患者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6 ~ 53岁,平均38岁.左足15例,右足16例.致伤原因:体育运动中突发足跟部疼痛、行走无力22例,下楼踩空、滑倒、搬重物等原因9例.断裂部位距离跟骨止点3~6cm,平均4.2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h~4d,平均36.8 h.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腓肠神经损伤表现,跟腱修复部位与皮肤无粘连.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可顺利完成25次提踵活动;随访期间无跟腱再断裂发生.术后6个月健、患侧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48,P=0.525;t=0.524,P=0.605).术后6个月患侧小腿大周径明显小于健侧(t=2.074,P=0.041),但术后12个月健、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5,P=0.426).术后6、12、18、24个月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除6个月评分低于其余各时间点(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线锚钉半Kessler缝合法修复自发性跟腱断裂,不但可提供强大的修复拉力,而且降低了缝线对肌腱的切割力,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修复方法.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移截骨矫正重度外翻畸形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航;黄强;杨静;裴福兴;沈彬;周宗科;康鹏德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内侧副韧带起点向上滑移截骨矫正重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2月,收治18例(19膝)伴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拟行TKA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29 ~ 72岁,平均52.3岁.关节置换原因:骨关节炎3例(3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12膝),创伤性关节炎3例(3膝),先天性发育畸形伴髌骨外脱位1例(1膝).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侧方稳定性评分为(6.0±5.4)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41.6±7.7)分.X线片测量示胫股角为(33.0±2.9)°.根据Krackow膝外翻分型标准均为Ⅱ型.置换术中采用内侧副韧带起点向上滑移截骨恢复软组织平衡,矫正外翻畸形.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发生腓总神经麻痹,予以对症支持治疗,6个月后完全恢复.18例(19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个月~7年,平均5.7年.X线片复查示,术后6个月截骨片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现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胫股角为(4.8±1.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1,P=0.00).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87.2±10.5)分,KSS侧方稳定性评分为(12.4±3.1)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5,P=0.00;t=-6.83,P=0.00).结论 对于伴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者,TKA术中通过内侧副韧带起点向上滑移截骨可恢复软组织平衡,矫正外翻畸形,获得满意的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

  • 基于兔尺桡骨解剖学测量的新型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作者:刘寒江;郭营;梅伟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兔尺桡骨解剖学测量的骨缺损模型建立方法,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标准化模型参考.方法 取健康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5只,对其尺桡骨进行解剖及micro-CT测量分析.另取健康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只.3组均通过手术造成双侧桡骨缺损,A组选择桡侧腕伸肌与指伸肌间隙入路,用线锯造模,完全切除骨膜和骨间膜;B、C组基于兔尺桡骨解剖学测量分析结果,选择桡侧腕伸肌与指深屈肌间隙入路,用电锯造模,B组完全切除骨膜和骨间膜,C组切除骨膜、保留骨间膜.分别于术后即刻及15周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micro-CT及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定量分析;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缺损区成骨情况.结果 A组实验动物发生术中血管损伤1只、肌腱损伤2只,术后血肿及感染各1只;C组发生术后感染1只;B组无并发症发生;A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高于B(0%)、C组(10%)(P<0.05).影像学检查示A、B组骨缺损在15周时仍未完全修复,C组已有连续性骨痂形成.骨组织定量分析显示,术后15周A、B、C组BMC和BM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周HE染色和Masson染色示,A组有新生骨形成,但结构紊乱,骨质硬化;B、C组可见有新生骨形成,骨细胞中间仍有成软骨细胞存在.结论 选择桡侧腕伸肌与指深屈肌间隙入路制备兔桡骨缺损模型,显露明显,出血量少,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为大段骨缺损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造模方法;骨间膜在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关节镜辅助Ilizarov牵张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杜健;杨蕊菲;隋磊;杨博;杨茂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Ilizarov牵张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4~63岁,平均55.2岁.左踝4例,右踝9例.病程1.5~10.0年,中位病程5年.踝关节活动受限.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51.00±7.09)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为(40.82±4.62)分.骨关节炎根据Scranton分级标准,Ⅱ级9例,Ⅲ级4例.首先经关节镜清除增生骨赘,然后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伸至踝关节间隙为5~ 10 mm后,维持固定3个月.结果 术后1例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后并发针孔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无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肿胀消失,疼痛症状缓解,均能正常行走.踝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系统评分为(85.23±6.41)分,SF-36量表评分为(56.29±6.20)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t=20.756,P=0.025;t=1 1.647,P=0.018).根据AOFAS评分,获优4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2.3%.X线片复查示:踝关节位置、形态正常,胫骨、距骨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关节无肿胀.结论 关节镜辅助Ilizarov牵张技术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作者:俞银贤;易诚青;马金忠;王秋根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治疗年龄<60岁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4月采用HR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左髋16例,右髋18例;年龄33 ~ 59岁,平均54岁.病因:酒精性9例,激素性8例,创伤性7例,不明原因10例.病程2~11年,平均5年.股骨头坏死改良Ficat分期为Ⅲ期26例,Ⅳ期8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和改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活动评分评估患者临床效果;术后摄X线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是否发生松动,并测量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和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判断术后有无股骨头假体塌陷.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0 ~ 84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感染、股骨颈骨折、脱位及炎性假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HHS评分和改良UCLA活动评分分别为(95.22±1.47)、(7.70±1.13)分,均显著优于术前的(50.10±2.27)、(3.90±0.9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8;t=0.830,P=0.003).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患者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及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HRA可作为治疗中青年FicatⅢ期或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方法.

  • 仰卧“剪刀”体位与单腿截石位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杜世浩;印飞;韦旭明;宋升;顾三军;孙振中;芮永军

    目的 比较仰卧“剪刀”体位与单腿截石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5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位不同分为仰卧单腿截石位组(A组28例)与仰卧“剪刀”体位组(B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3,P=0.212);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均多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1个月,平均15.3个月.A组1例术后健侧肢体肌肉牵拉损伤,5例术后会阴部不适;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仰卧单腿截石位相比,“剪刀”体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及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确切.

  • 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修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损伤

    作者:曹建刚;王磊;赵惠雯;刘军

    目的 探讨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修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4年5月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治疗的11例(11膝)TKA术中M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损伤组),并与同期18例(21膝)TKA术中无MCL损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膝关节内翻畸形程度及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以KS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关节不稳、疼痛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损伤组随访时间6~ 29个月,对照组7~34个月.末次随访时,损伤组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分别为(89.82±3.76)分和(89.54±3.50)分,对照组分别为(90.19±3.39)分和(90.00±3.5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8,P=0.877;t=0.820,P=0.432).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两组假体均无松动、下沉发生.结论 对于TKA术中MCL损伤,可选择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修复,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止点接近MCL止点,移位后解剖重建MCL,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表型改变及其通路机制研究

    作者:陈甫寰;岳晓彤;宋慧锋;柴家科;何秀叶;王统民;刘玲英

    目的 探讨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诱导分化为汗腺细胞(sweat gland cells,SGCs)过程中表型的改变及其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人包皮,采用中性蛋白酶消化后高浓度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获得ESCs,行β1整合素、角蛋白19 (cytokeratin 19,CK19)及p63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取健康成人全层皮肤,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汗腺组织,体外增殖培养SGCs,行CK7、CK18、CK1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免疫荧光法鉴定.取第2代ESCs分为4组:A组将ESCs及SGCs两种细胞通过T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B组通过单纯添加汗腺上清液培养ESCs,C组在A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60 ng/mL的EGF,D组在A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10 mmol/L的PD98059.分别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ESCs表型阳性率及Western blot检测分化过程中的信号通路机制.结果 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提示培养细胞为ESCs和SG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A、C、D组培养后细胞形态变化相似,9d后细胞开始出现扁平多角形结构改变;B组形态变化较慢,培养12 d后与其他3组结构相似.流式细胞术结果示,与B组比较,A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后,ESCs的β1整合素阳性率显著下调、CEA阳性率显著上调(P<0.05);C组加入EGF可降低共培养系统中ESCs的β1整合素下调和CEA上调,D组加入PD98059可增强共培养系统中ESCs的β1整合素下调和CEA上调,A、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4组均有较高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表达,但B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磷酸化-ERK表达A组高、C组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于SGCs生长环境中时,通过TransweU共培养系统共培养,ESCs可经诱导分化为SGCs,其表型发生相应改变;通过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通路的控制,可以调节ESCs的分化方向和程度.

  • 体外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韧带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瑛;李豫皖;张承昊;吴术红;陈代雄;刘毅

    目的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是否具有MSCs 的特性及经诱导后在体外能否向韧带细胞分化.方法 取产妇胎盘通过酶消化法获得hA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hAMSCs表型特征.取第3代hAMSCs分别加入含不同诱导液的L-DMEM/F12培养基:A组TGF-β1+bFGF,B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C组TGF-β1+bFGF+HA,D组为空白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21d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磺酰罗丹明B (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活性;诱导后7、14、21 d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韧带特异性蛋白和基因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表明hAMSCs表达MSCs表型.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诱导21dA、B、C组细胞均呈长梭形纤维细胞样生长,C组细胞形态更单一、有明显方向性且较A组排列更紧凑.SRB比色法检测示各组细胞于培养6d左右达增殖高峰,6d时A、B、C组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D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诱导培养7d,各组均未检测到TNC表达;7、14、21 dA、B、C组Ⅰ型胶原表达均显著高于D组,14、21 dA、B、C组Ⅲ型胶原表达显著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Ⅰ型胶原表达以及A、C组Ⅲ型胶原、TNC表达随时间增加均呈逐渐增高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诱导培养21d,C组Ⅰ型胶原、TN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B组,B组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Ⅰ型胶原、TNC以及C组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上调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AMSCs具有MSCs的特性,有良好增殖能力,经体外诱导后韧带特异性基因表达上调,韧带特异性蛋白合成增加,可作为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 聚乳酸/骨基质明胶多孔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张育敏;李晶;牛晓军;刘建春;王珏;高岚

    目的 探讨超临界CO2法制备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 BMG)多孔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下一步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方法 取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T3T-E1细胞,分别与PLA/BMG多孔复合材料和PLA材料的浸提液培养7d,每天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与MC3T3-E1细胞复合培养,1、3、5d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与材料贴附情况,5d时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情况.将PLA材料(PLA组)及PLA/BMG多孔复合材料(PLA/BMG组)分别植于15只Wistar大鼠背部两侧皮下,术后大体观察大鼠一般情况,2、4、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包膜厚度、炎性细胞数及血管面积.结果 体外细胞毒性检测示,培养1 ~7 d PLA/BMG组细胞增殖率均达10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0级;而PLA组除1、3、5、6d细胞毒性为0级外,2、4、7d细胞增殖率均低于100%,细胞毒性级为1级.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与细胞复合培养,可见随时间延长细胞逐渐长入材料孔隙内,细胞形态良好.材料皮下植入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良好;PLA组材料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包裹,周围组织及材料内含有较多炎性细胞,结缔组织向材料内部生长缓慢;PLA/BMG组纤维组织包裹不明显,结缔组织易于向材料中心长入且其中炎性细胞少见.两组各时间点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BMG组2、4、8周炎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PLA组(P<0.05),8周血管面积高于PLA组(P<0.05).结论 超临界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沈杰;宋迪煜;王晓宇;王长江;张树明

    目的 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达芬奇机器人周围神经手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与传统显微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周围神经手术有更明显的优点,如消除生理抖动、3D高分辨率影像等,可进行周围神经的常规开放手术或微创手术.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给周围神经手术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尚处于初始阶段,仍需进行大量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关节镜下治疗距骨负重面骨样骨瘤一例报告

    作者:桑莉莉;黄泽鑫;刘洪亮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右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活动受限3年余,于2013年6月入院.检查:右踝关节轻度弥漫性红肿,前方压痛,跖屈、背伸时疼痛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分;关节背伸5°、跖屈20°,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64分.X线片提示距骨穹窿部骨样骨瘤;CT示距骨穹窿部存在明显囊性硬化灶;MRI示T1像中距骨穹窿部负重面有明显低信号影并周围骨水肿,大小约1 cm×1 cm×1 cm.见图1.诊断为距骨穹窿部骨样骨瘤.

  • 微创一期治疗儿童巨大食管裂孔疝合并鸡胸一例

    作者:张坤鹏;徐畅

    1病例介绍患儿男,9岁.因发现胸骨中下段前凸4年余于2013年7月入院.入院检查:胸骨前凸呈进行性加重,平时饮食差,进食后胸闷不适,无呕吐、反酸等症状,体型消瘦,活动耐量可,体质量21 kg,身高135 cm,无四肢手镯样改变及肋骨串珠样变,血钙、微量元素正常.X线片检查示胸骨局部前凸,右侧膈疝可能.上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提示食管裂孔疝合并鸡胸(图1).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