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许子星;许卫红;王长昇;罗鸿斌;李贵双;陈荣生

    目的 观察经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long segment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LSF-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5月,分别采用LSF-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前缘压缩超过50%或后凸畸形Cobb角>40°的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48例(LSF-VP组27例,PKP组21例).均为T11~L2单椎体压缩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累节段、骨密度T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胸腰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和椎体压缩比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 LSF-V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均高于PKP组(P<0.05).LSF-VP组术中出血量为220~1050 mL,平均517 mL.两组均无肺、脑栓塞、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LSF-VP组和PKP组分别有3例和2例发生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两组患者均获随访,LSF-VP组随访时间16~78个月,平均41.1个月;PKP组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42.1个月.LSF-VP组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等内固定失败发生;无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PKP组2例分别在术后39、56个月胸腰痛复发、椎体高度维持欠佳且矫正角度丢失(Cobb角>40°),另1例于术后16个月出现病椎前缘高度下降、邻近节段重度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3例患者二次手术均给予LSF-VP治疗.LSF-VP组除胸腰段后凸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在出院当天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KP组除胸腰段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比在出院当天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间除出院当天VAS评分和椎体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时间点LSF-VP组均显著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PKP相比,LSF-VP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能够获得更好的畸形矫正和椎体高度维持,疗效更满意.

  • 微型钢板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颈椎单开门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作者:陈华;刘浩;李涛;龚全;宋跃明;曾建成;刘立岷;孔清泉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中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接受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0例;年龄34~83岁,平均61.2岁.单纯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17例,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25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病程1~120个月,中位病程1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椎管横截面积、椎板开门角度.通过术后1周CT三维重建判断Centerpiece钢板侧块螺钉是否穿透小关节面进入小关节,并根据破坏的小关节数量将患者分为无关节破坏组(无小关节面被穿透)、少关节破坏组(1~2个小关节面被穿透)和多关节破坏组(3个及以上小关节面被穿透),对各组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后5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脑脊液漏,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5.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NDI、椎管矢状径以及椎管横截面积均优于术前(P<0.05).根据术后1周CT三维重建检查,无关节破坏组16例,少关节破坏组23例,多关节破坏组13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3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开门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例发生轴性症状,无关节破坏组1例,少关节破坏组4例,多关节破坏组5例,3组间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81,P=0.087). 结论 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可能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原因之一,且随着小关节面破坏数目的增加,发生轴性症状的风险可能增加.

  • 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大脑性瘫痪中远期疗效评估

    作者:贾拥政;肖玉周;杨文彬

    目的 探讨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下肢痉挛性大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8年1月行腰骶部SPR,随访超过5年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7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13例;年龄4~19岁,平均10.1岁.双侧17例,单侧10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肌力、肌张力、尖足、交叉腿、膝反射、踝阵挛、Babinski征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6年,平均9.6年.术后患者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无明显受限,未见脊柱滑脱、后凸畸形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髋伸肌、髋屈肌和膝伸肌肌力较术前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展肌、髋收肌、膝屈肌、跖屈肌和跖伸肌肌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患者髋屈肌、髋收肌、膝屈肌和跖屈肌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均不同程度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伸肌、髋展肌、膝伸肌和跖伸肌肌张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反射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04,P=0.000); Babinski征为阴性31侧,阳性13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97,P=0.000);尖足现象均为阴性;交叉腿现象均消失;步行能力明显改善,根据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标准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11,P=0.000). 结论 腰骶部SPR可长期有效解除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异常增高的肌张力,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短期内漏分析

    作者:黄佃;周敏;刘长建;乔彤;冉峰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a aneurysm,AAA)患者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短期内漏发生情况,分析内漏产生原因. 方法 2005年7月-2013年6月,采用EVAR治疗210 例AAA患者.男175例,女35例;年龄42~89岁,平均65.7岁.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证实为肾下型AAA患者.病程1周~2年,中位病程11.3周.动脉瘤大直径44~72mm,平均57.3 mm;锚定区长度均>1.5 cm.术后2个月常规行CTA复查,了解造影剂内漏情况;如有较明显内漏,于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CTA;如仍有明显内漏,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一步明确内漏性质及程度,必要时采用EVAR修复. 结果 术中31例患者(14.8%)支架人工血管发生内漏,其中Ⅰ型内漏11例(ⅠA型8例、ⅠB型3例),Ⅱ型内漏18例,Ⅲ型内漏2例(均为Ⅲ B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2个月复查12例(5.7%)残余动脉瘤腔内有明显造影剂内漏.术后6个月复查仍有10例(4.8%)存在明显内漏,其中8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Ⅰ型4例(ⅠA型3例、ⅠB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5例Ⅰ、Ⅲ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支架人工血管侧突,采用增加延伸移植物支架人工血管方式处理,2~4个月后再次复查CTA显示内漏均消失;Ⅱ型患者未作特殊处理,2个月后再次复查CTA显示内漏仍存在,但动脉瘤大直径无明显增大. 结论 支架人工血管侧突是AAA患者EVAR术后短期Ⅰ、Ⅲ型内漏产生的重要原因,可通过再次EVAR封堵内漏.

  • 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股腘动脉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卫志庆;杨其鹏;龚秸明;刘长建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股动脉至腘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的疗效. 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对22例累及股动脉至腘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66.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为Fontaine Ⅲ级8例,Ⅳ级14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1.5年.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为0.32±0.18,足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epO2)为(17.6±11.6) kPa,间歇性跛行距离为(160±54)m.其中13例有吸烟史;合并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10例,冠心病11例,慢性肾衰竭1例.术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60 min,平均137 min.术后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局部切口血肿、感染,1例股浅动脉支架断裂,1例股浅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6个月患者ABI、足背TcpO2、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提高至0.79±0.33、(42.7±15.7)kPa、(420±80)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7.3% (17/2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90.9% (20/22),二期通畅率为95.5% (21/22),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ntaine Ⅲ级和Ⅳ级患者间各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杂交手术治疗流出道良好的累及股动脉至腘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安全有效.

  • 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融合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亮;隋海涛;于学忠;姜保恩

    目的 探讨经后路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加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经后路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加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的30例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16例;年龄48~67岁,平均56.7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滑脱相关参数[滑移百分数(percentage of slipping,PS)、椎间隙高度、滑脱角(angle of slip,AS)],脊柱相关参数[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联合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C7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SSA)]和骨盆相关参数[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记录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以及ODI评分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像学参数及功能评分变化值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术后滑脱相关参数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骨盆相关参数中,除TLJ和TK外,其余各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变化值与PS、PI、PT、LL、SS、AS、SSA及ODI变化值间存在线性相关;SSA变化值与PS、PI、LL、SS、AS、PT及ODI变化值间存在线性相关. 结论 经后路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加椎弓根固定可明显改善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状态,SVA及SSA重建能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 耳背带软骨膜皮片移植修复面部黑痣切除后缺损创面

    作者:段伟强;岑瑛

    目的 探讨耳背带软骨膜皮片(perichondrial cutaneous graft,PCCG)移植修复面部黑痣切除后缺损的效果,并比较不同部位的疗效差异. 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29例面部不同部位黑痣患者.男11例,女18例;年龄3~25岁,中位年龄11岁.其中上睑黑痣5例,鼻部黑痣15例,面颊部黑痣9例.黑痣范围1.2 cm×1.0 cm~4.0 cm×2.2 cm.黑痣切除后采用PCCG移植修复创面,移植皮片范围为1.5cm× 1.5cm~4.2cm×2.5cm.随访时患者对受区局部颜色、瘢痕增生、平整度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部位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耳背PCCG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0个月.29例PCCG移植至受区后颜色匹配好,无明显色素沉着,瘢痕增生轻微,其中鼻部皮片平整度良好,眼睑皮片平整度稍差.疗效满意度评分比较显示,在颜色方面3个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瘢痕增生方面,鼻部评分显著高于面颊部和上睑(P<0.05),面颊部和上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整度方面,面颊部和鼻部评分显著高于上睑(P<0.05),面颊部与鼻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评分:面颊部和鼻部评分显著高于上睑(P<0.05),鼻部评分也高于面颊部(P<0.05). 结论 耳背PCCG移植修复面部黑痣切除后缺损具有与受区良好的颜色匹配,在修复鼻部黑痣切除后缺损时瘢痕增生和平整度方面也令人满意.

  • 儿童类孟氏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作者: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易凡;张磊;王晶;刑爱春

    目的 探讨儿童类孟氏骨折的分型标准及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5例类孟氏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17例,女18例;年龄1岁2个月~14岁11个月,平均7岁5个月.致伤原因:跌伤25例,摔伤3例,运动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h~16d,中位时间28h.根据自定义骨折分型标准:Ⅰ型为尺骨骨折(包括鹰嘴)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22例;Ⅱ型为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2例;Ⅲ型为尺骨和/或鹰嘴骨折伴肱骨外髁骨折,10例;Ⅳ型为尺、桡骨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1例.根据分型结果,对骨折复位后行内固定或辅助石膏外固定. 结果 术后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4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周~5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疗效,获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94%.无肘内、外翻及迟发性尺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与传统分型标准相比,自定义分型标准简单易记,有利于减少漏诊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儿童类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

  • 加大号生物型臼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子达;张文明;林建华;李文波;白国昌;沈荣凯

    目的 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加大号生物型臼杯(Jumbo杯)解决广泛髋臼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 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5月,对13例13髋合并广泛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均使用Jumbo杯(男性直径≥64 mm,女性直径≥60 mm).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58~84岁,平均64.7岁.均为单侧首次翻修;翻修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间3~16年,平均9.6年;髋臼侧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Ⅱ A型2例,Ⅱ B型5例,Ⅱ C型4例,Ⅲ A型2例.术前测量股骨头假体中心至两侧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较健侧增加(21.2±6.1)mm.手术前后行Harris评分及评估髋关节旋转中心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脱位、感染及坐骨神经、股神经损伤发生.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0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除1例术后3个月因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偏瘫外,余患者均能正常下地行走,恢复大部分日常工作.5例植骨患者随着随访时间延长,X线片示植入的同种异体骨逐渐与宿主骨整合,无明显吸收;植骨融合时间9~35个月,平均14.5个月.末次随访时,股骨头中心点与双侧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较健侧增加(6.0±3.1)mm,较术前明显下降(t=11.13,P=0.00);假体周围无透亮区,假体无移位,螺钉无断裂;Harris评分为(85.1±3.2)分,较术前(30.4±8.8)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0). 结论 使用Jumbo杯可有效解决伴广泛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问题,早期疗效满意,假体长期生存率仍需进一步观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近期疗效的影响研究

    作者:杜哲;刘培来;张元凯;李德强;李明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止血带应用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2月接受初次TKA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94例94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1例术中使用止血带(A组),43例未使用止血带(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患肢膝上10 cm周径、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Hb、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理论总失血量,以及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肢膝上10 cm周径增加率、VAS评分、关节活动度、HSS评分、WOMAC评分. 结果 术后A组4例(7.84%)、B组1例(2.33%)输血,术后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10,P=0.235).术后2d,两组Hb及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显性失血量少于B组,隐性失血量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理论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2,P=0.510).A、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dA组膝上10 cm周径增加率高于B组(t=9.435,P=0.000),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5);术后3、5d,B组关节活动度优于A组(P<0.05),7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9,P=0.204).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两组术后1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2,P=0.344),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8,P=0.015).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下沉,无骨溶解. 结论 TKA术中应用止血带增加隐性失血量,与未使用止血带相比在降低输血率上无明显优势,建议对于有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及压力.

  •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张斌;戴闽;邹帆;骆松;李斌华;邱平;聂涛

    目的 与常规入路比较,探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2月,58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8例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沿大腿外侧弧形向前、向上至股四头肌扩张部,延伸至髌骨外侧达胫骨结节作切口(新型入路组),30例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侧或前外侧入路(常规入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类型、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处理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新型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常规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8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新型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62±2.34)周,常规入路组为(13.78±1.9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8,P=0.10).末次随访时,新型入路组膝关节HSS评分为(94.4±4.2)分,显著优于常规入路组(89.2±6.0)分(t=3.85,P=0.00). 结论 与常规入路比较,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显露更充分,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了膝关节功能恢复.

  • 带血管蒂腓骨头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内踝缺损的初步研究

    作者:付兴茂;范韶光;刘勇;李树亮;王蕾;季晓峰

    目的 探讨以带血管蒂腓骨头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1月,收治8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男5例,女3例;年龄2~9岁,平均4.6岁.机器绞伤2例,车轮绞伤6例.内踝完全缺损,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5 cm×3.0 cm~7.0 cm×4.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2~8 h,平均4.5 h.以带血管蒂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行骨及软组织修复重建,其中5例复合组织瓣携带腓骨头周围皮肤,3例创面过大(>5 cm×4 cm),采用内踝上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2例直接缝合,6例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带血管蒂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及内踝上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1例植皮出现局部坏死吸收;其余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22个月.皮瓣颜色及弹性良好.患儿双下肢等长,其中6例无关节内、外翻畸形;2例术后1年出现进行性踝关节内翻.5例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3例轻度受限;水平侧方及前后移动均与健侧无差别.术后10个月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定,获优5例,良3例.X线片示踝穴间隙与健侧发育基本同步,6例内踝骨骺无早闭及骨桥形成,2例于术后1年出现骨桥. 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头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近期疗效满意,重建的内踝可随患儿生长同步发育,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带肌骨膜的腓骨骨桥在小腿截肢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登新;张前法;朱诚;何小文;廖晓辉;易成腊

    目的 探讨带腓骨长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桥成形术与传统截肢术行小腿创伤性截肢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1年11月-2011年11月,应用带腓骨长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桥成形术行小腿创伤性截肢17例(A组),与同期采用传统小腿截肢术的21例患者(B组)比较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截肢原因、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参考Trinity截肢和假肢体验量表(TAPES)评价患者假肢满意度. 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及不良残肢形成.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22个月;B组15~30个月,平均26个月.A组患者骨桥愈合良好,无骨不连,愈合时间(5.1±1.1)个月,B组患者愈合时间(3.3±0.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P=0.00).B组1例11岁患儿术后2年出现腓骨端骨刺,刺激皮肤影响假体使用;其他患者假肢均使用良好.术后12个月,SF-36量表评定结果显示,A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活力、身体疼痛、总体健康6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两个维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TAPES假肢满意程度评分分别为(12.12±2.23)分和(10.10±2.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06). 结论 带腓骨长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桥成形术行小腿创伤性截肢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假肢满意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小腿创伤性截肢治疗方法.

  • 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董文伟;史增元;刘振新;许海平

    目的 介绍一种自制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自制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24例胫骨骨折.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64岁,平均40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部位:胫骨近1/3骨折3例,中1/3骨折12例,远1/3骨折9例.骨折按AO分型:A型12例,B型8例,C型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2d,平均3d.记录闭合复位骨折透视次数、术中证实导针通过骨折端透视次数以及骨折复位至主钉插入手术时间;术后根据Freedman等方法测量患肢力线及骨折端成角,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 结果 通过应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骨折闭合复位.闭合复位骨折透视次数为2~5次,平均3次;术中证实导针通过骨折端透视次数均为2次;骨折复位至主钉插入手术时间20~42min,平均30 min.术中、术后均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0个月.骨痂形成时间2~4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5个月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根据Freedman等方法测量患肢力线均正常,骨折端无明显成角畸形;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获优12例,良5例,优良率100%. 结论 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理想.

  • 锁定加压接骨板皮外固定与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吴刚;罗晓中;谭伦;林旭;吴超;郭勇;钟泽莅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皮外固定与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2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9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LCP皮外固定(A组),2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分型及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膝、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术后A组无钉道感染发生(0),B组5例(21.7%)发生钉道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切口浅表、深部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有5例(13.9%)及2例(8.7%)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085).患者均获随访,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5.2个月(9~28个月),B组为18.6个月(9~47个月).A组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发生率(0、0),与B组(13.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2.8%)显著低于B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3,P=0.018).A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显著早于B组,取外固定时及末次随访时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P皮外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固定可靠,患者依从性良好,有利于术后进行积极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同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两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戚浩天;李卫康;赵永杰;张银光;刘兆杰;贾健

    目的 比较微创接骨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7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O组(31例)和ORIF组(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合并症以及伤后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中MIPO组2例(6.5%)、ORIF组3例(11.5%),经对症处理后切口均愈合,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1,P=0.499);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两组间总体骨折愈合时间以及AO分型为A、B型患者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MIPO组显著短于ORIF组(t=-2.277,P=0.033).MIPO组3例(9.7%)发生骨折延迟愈合,ORF组4例(15.4%),两组骨折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8,P=0.691).MIPO组4例(12.9%)发生外翻畸形愈合,ORIF组1例(3.8%),均无需矫形;两组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49,P=0.362).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633);其中MIPO组获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5%; ORIF组获优18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7,P=0.492). 结论 MIPO和ORIF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均可获较好临床疗效,MIPO在治疗复杂粉碎性骨折中更具优势.

  • 体外转染人IGF-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长春;崔国鹏;邵晨;周新社;肖玉周;周建生

    目的 探讨体外转染人IGF-1(human IGF-1,hIGF-1)基因腺病毒载体(Ad-hIGF-1)对TNF-α诱导的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取8只健康成年家兔(雌雄不限,体重2.0~2.5 kg)椎间盘髓核,以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取第2代对数生长期髓核细胞,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分为3组.空白组:以含10%PBS的DMEM/F 12培养基培养;TNF-α组:在空白组培养基中加入100 ng/mL TNF-α; Ad-hIGF-1组:在TNF-α组培养基中加入感染复数为50的Ad-hIGF-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hIGF-1组病毒转染情况.各组培养48 h后,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IGF-1 mRNA和蛋白表达,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示,Ad-hIGF-1组细胞发出绿色荧光,提示转染成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Ad-hIGF-1组可见hIGF-1 mRNA及蛋白表达条带,而空白组和TNF-α组均未见.TUNEL法检测示,TNF-α组、Ad-hIGF-1组及空白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24%±4.60%、6.59%±1.03%、0.40%±0.1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TNF-α组、Ad-hIGF-1组、空白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2.16%±2.69%、5.03%±0.96%、0.49%±0.05%,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3.96%±4.86%、10.68%±3.42%、0.29%±0.06%;以上检测指标TNF-α组均显著高于空白组、Ad-hIGF-1组(P<0.05),Ad-hIGF-1组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IGF-1基因对TNF-α体外诱导的兔髓核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 NEP1-40基因修饰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存活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汪雷;宋跃明;袁海峰;刘立岷;龚全;孔清泉;杨曦

    目的 探讨NEP 1-40 (Nogo extracellular peptide residues 1-40)基因修饰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后存活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 从孕18 d Wistar大鼠胚胎大脑皮质中分离获得原代NSCs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慢病毒载体将NEP1-40基因导入第3代NSCs内完成NEP 1-40基因修饰.将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在T9水平进行脊髓右侧半切后随机分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组(B组)、NSCs移植组(C组)、NEP1-40基因修饰NSCs组(D组),每组各10只,伤后7d在损伤局部分别植入NSCs基础培养基、NSCs悬液及NEP 1-40基因修饰的NSCs;另取10只SD大鼠仅行T9椎板切除设为假手术组(A组).移植后8周,取损伤段脊髓组织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神经示踪、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纤维再生情况及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 结果 移植后8周,A、B、C、D组HRP阳性染色神经纤维束分别为(85.17±6.97)、(12.17±2.79)、(33.58±5.47)、(59.25±7.75)个,B、C、D组显著少于A组(P<0.01);但C、D组显著高于B组,D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estin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未见明显Nestin荧光信号,B组仅可见少量散在荧光信号,C、D组有较强荧光信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示,NF-200阳性细胞数及MBP积分吸光度(IA)值A组高,D组次之,C组较少,B组少,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GFAP阳性细胞数B组多,D组次之,C组较少,A组少,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NF-200、GFAP、MBP阳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EP 1-40基因修饰对NSCs移植后的分化无明显诱导性,但能促进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及神经元轴突再生,为研究NSCs移植治疗SCI提供了新思路.

  • 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猴雪旺细胞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巴越洋;王辉;宁昕杰

    目的 构建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uman 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GDNF)基因修饰的猴雪旺细胞稳定细胞系. 方法 以pUC 19-hGDNF为模板,扩增含hGDNF基因序列,将其插入质粒pBABE-puro,构建pBABE-puro-hGDNF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从恒河猴提取、培养、纯化雪旺细胞.包装病毒,利用含hGDN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雪旺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hGDNF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PCR产物hGDNF基因编码序列大小约596 bp.重组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含有1条596 bp的特异性条带,其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hGDNF基因序列片段相同,提示hGDNF基因成功转入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转染的雪旺细胞hGDNF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未转染雪旺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构建hGDNF基因修饰的猴雪旺细胞稳定细胞系,能长期稳定高效释放hGDNF,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神经损伤修复奠定了基础.

  • 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猪BMSCs成骨分化研究

    作者:许胜贵;林建华;刘蔚楠;吴朝阳

    目的 构建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转染猪BMSCs后BMP-2表达活性及诱导BMSCs 成骨分化情况,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奠定基础. 方法 取2只2月龄巴马香猪(体重约15 kg)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25、50、100、200转染第2代BMSCs,通过荧光显微镜及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确定佳MOI值.以佳MOI值感染BMSCs作为实验组,空载体转染的BMSCs(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的BMSCs(空白组)作为对照,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BMP-2 mRNA及蛋白在BMSCs中的表达,并应用ALP染色、ALP活性检测及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情况. 结果 经RT-PCR基因测序鉴定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BMSCs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且MOI值为100时为佳表达.RT-PCR提示BMP-2基因成功转染至BMSCs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示转染后BMSCs并可持续、稳定、高效表达BMP-2蛋白;培养后2周BMSCs可见ALP表达及钙结节形成. 结论 成功构建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猪BMSCs,BMP-2基因转染入BMSCs后能持续、稳定、高效表达BMP-2基因和蛋白,并成功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指动脉串联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老年指端脱套伤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卜凡玉

    目的 总结指动脉串联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老年指端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7例老年指端脱套伤.男5例,女2例;年龄56~68岁,平均62岁.致伤原因:冲压伤4例,机器绞伤3例.损伤指别: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1例.合并末节指骨骨折2例,伸肌腱止点撕脱1例,相邻指损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5d,平均3.6d.术中在患指切取近节指根部及掌远端2块皮瓣瓦合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近节指根部侧方皮瓣切取范围为1.4 cm×1.2 cm~2.0 cm×1.8 cm,掌远端皮瓣为1.1 cm×1.0cm~1.8 cm×1.5 cm.掌远端供区直接缝合,指根部供区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1例掌远端皮瓣术后12h发生静脉危象,经间断拆线后缓解;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末次随访时,近节指根部侧方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0 mm,掌远端皮瓣为8~12mm;手指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6例,良1例. 结论 指动脉串联逆行岛状皮瓣是利用远侧指间关节指固有动脉交通支的解剖特点,将相邻的2块皮瓣瓦合修复老年患者指端脱套伤,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 双套血供的前臂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孙峰;寿奎水

    目的 总结双套血供的前臂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和骨间背侧血管双套血供的前臂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58岁,平均33.5岁.机器绞伤9例,挤压伤7例,热压伤5例.创面部位:虎口3例,手背侧12例,手掌侧6例.创面范围6cm×5 cm~13cm× 10cm.伤后至手术时间1.5h~11d,平均5.5 d;其中一期修复11例,二期修复10例.术中皮瓣切取范围7cm×6cm~16cm×12cm. 结果 术后1例皮瓣以远1/3发生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1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末次随访时,手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8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5.7%.供区无功能影响. 结论 双套血供的前臂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具有操作简便、可切取面积大、血运可靠、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 经尺骨鹰嘴截骨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

    作者:王永才;王红川;楼华;闫冰;蒋俊威

    目的 总结经尺骨鹰嘴截骨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8年9月-2013年5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21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8~64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跌伤7例,交通事故伤14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C1型9例,C2型6例,C3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d,平均7d.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个月.2例于术后6个月发生异位骨化,术后1年行异位骨化切除,功能无明显改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及失效发生.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范围为60~136°,平均110°.术后6个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获65~95分,平均87分;其中优16例,良1例,中4例,优良率为81%. 结论 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利于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 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进展

    作者:贾森皓;熊江;卫任;郭伟

    目的 总结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机器人系统治疗血管外科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目前机器人系统主要分为手术机器人系统及腔内介入机器人系统两类.手术机器人系统使血管旁路术中的血管吻合时间及血管阻断时间明显缩短,并且能完成血管分离暴露操作.腔内介入机器人系统具有良好的导航功能及稳定性,在通过特殊解剖部位及复杂病变时具有明显优势.目前,高昂费用是限制机器人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触觉反馈缺失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结论 机器人系统在治疗血管外科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及良好前景,但在适应证及禁忌证确定、标准化术式制定、远期疗效评价等方面仍需大量临床试验加以明确.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对比研究进展

    作者:苏锴;郭营;张忠民;金大地

    目的 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对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微创和开放TLIF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术中指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融合率和对椎旁肌影响5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微创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较长.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均能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未优于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在肌酸激酶、多裂肌横截面积和萎缩分级上,微创手术未明显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 结论 微创TLIF并未明显优于开放TLIF,也未明显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二者疗效差异尚需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 细胞外基质成分修饰骨科植入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宏坤;李琪佳;王茜;王志强

    目的 对细胞外基质成分修饰骨科植入物以促进早期成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细胞外基质成分修饰骨科植入物以促进新骨形成及骨-植入物紧密结合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 细胞外基质成分(如Ⅰ型胶原、硫酸软骨素、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序列)用作骨科植入物涂层能够有效促进新骨形成,增加骨-植入物紧密结合,从而缩短愈合时间,增加植入物稳定性. 结论 随着对细胞外基质对细胞募集、增殖、分化作用机制及组织再生机制研究的深入,有望制备出可控优化的人工细胞外基质,并应用于植入物表面修饰促进骨整合.

  • 酒渣鼻合并巨大鼻赘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徐海亮;周勤生;王月;赵新祥

    1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维吾尔族.因鼻部多发肿物并畸形16年,进行性增大4年,于2012年9月入院.患者于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部弥漫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并逐渐出现丘疹和脓疱,挤压鼻部出现黄白色分泌物,食用辛辣食物、情绪激动后症状明显加重,鼻尖部油性分泌物增多,鼻翼肥厚.近4年肿物进行性增大,逐渐形成数个巨大结节;无明显瘙痒感,无疼痛感,鼻部赘生物下垂明显,影响通气、进食及口周运动.见图1.既往均未进行诊治.

  •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肾移植术后感染性髂外动脉破裂一例

    作者:冉俊武;吕军;赵永斌;聂海波;吴浩明;王南雄;黄晓东

    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12年10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心脏死亡供肾,手术方式采用髂外动脉与供肾动脉端侧吻合.术后患者病情平稳,血肌酐逐渐下降,无感染征象.术后l0d,血肌酐降至236 μmol/L,患者突发移植肾区疼痛,血压降低至90/5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25次/min,超声检查提示移植肾周血肿.立即行探查术,术中发现移植肾周围陈旧性血凝块(约150 g),彻底清除血凝块后探查未见明显出血点,保留移植肾.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一例

    作者:王峰;杜伟;申勇;孔令德;张鹏;王林峰

    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因“颈、肩及背部不适10余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力20余天”于2012年4月22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及背部不适,伴吞咽不适,未予特殊治疗;20余天前,患者颈部受轻微碰撞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自觉以左侧为重,走路伴踩棉花感,无胸腹束带感,大小便正常.入院检查:颈部活动尚可,颈后压、叩痛(-),放射痛(-);左上臂前外侧、左前臂、双手、约平脐平面以远躯干及双下肢皮肤感觉减退;双侧手内在肌肌力减弱,约3+级,余四肢各肌群肌力稍减弱,约4级,肌张力正常;四肢各腱反射均亢进;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侧臂丛牵拉试验(-),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