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胞浆泛素蛋白连接酶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良;刘璠;朱建炜;朱立帆;蒋富贵

    目的 研究胞浆泛素蛋白连接酶2 (Kipl ubiquitylation-promoting complex2,KPC2)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SCI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只仅行单纯T9椎板全切除术,实验组49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T9节段脊髓撞击损伤模型,实验组于伤后6、12 h及1、3、5、7、14d分别取7只大鼠进行以下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KPC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在SCI前后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PC2在SCI后的大体定位及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KPC2在SCI过程中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PCNA的共定位情况.细胞水平采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模型,Western blot检测KPC2、P27kip、PCNA表达;免疫共沉淀分析KPC2、KPC1和p27bp1之间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示SCI后3d,p27kip1显著下调,伴随KPC2、CyclinA、PCNA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KPC2阳性信号广泛分布,包括脊髓灰质和白质,实验组KPC2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10.982,P=0.000).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示在脊髓灰质,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Neu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43±0.53)、(0.57±0.53)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604);在脊髓白质,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GFAP双标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86±0.90)、(0.71±0.49)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8,P=0.000);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PCNA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57±0.53)、(5.57±1.13)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1,P=0.000).体外培养并模拟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提取细胞蛋白行Western blot示PCNA和KPC2蛋白表达在血清刺激增殖后即开始增加,24h达峰值,而p27kip1表达则逐渐减少.免疫共沉淀示KPC2可沉淀p27kip1、KPC1,p27kip1也可沉淀KPC2、KPC1,且在刺激后相互作用明显增加.结论 SCI后KPC2参与介导的p27kip1表达下调,KPC2与SCI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相关.

  • 正中神经损伤延期修复的长期疗效研究

    作者:殷洪雷;易传军;诸寅;田光磊

    目的 统计分析正中神经损伤延期修复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2月因正中神经损伤行延期修复且获4年以上随访的228例患者,回顾其损伤情况和手术方法.其中男176例(77.19%),女52例(22.81%);年龄2~71岁,中位年龄29岁.损伤以切割伤(159例,69.74%)为主,203例(89.04%)为开放性损伤.按神经损伤节段进行分区,Ⅰ区为上臂损伤(38例,16.67%),Ⅱ区为肘部和前臂近端损伤(53例,23.25%),Ⅰ、Ⅱ区为高位正中神经损伤(骨间前神经起点近端);Ⅲ区为骨间前神经损伤(13例,5.70%);Ⅳ区为前臂中远端至腕部损伤(低位正中神经损伤,124例,54.39%).神经延期修复手术包括神经延迟缝合50例(21.93%)、神经松解149例(65.35%)和神经移植29例(12.72%).结果 根据改良Birch和Raji正中神经修复评估系统,高位损伤修复效果达好23例(25.27%)、中56例(61.54%)、差12例(13.18%),其中Ⅰ区损伤3种修复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41,P=0.326),Ⅱ区损伤3种修复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8,P=0.044);12例患者(13.18%)需行屈肌功能重建;而所有患者大鱼际肌均恢复差,但其中仅5例(5.49%)行大鱼际功能(拇对掌功能)重建.13例Ⅲ区损伤患者无论采用何种修复方式,效果均佳.124例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根据Birch和Raji评分系统标准,获优6例(4.84%)、良22例(17.74%)、中72例(58.06%)、差24例(19.35%);3种修复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46,P=0.002),延迟缝合效果略佳.结论 正中神经延期修复效果均差,高位损伤尤为明显,修复方式的影响因损伤部位不同而不同.对于一些延期修复患者可尝试采用神经转移方式,修复重要的神经束或束组或是解决方法.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会阴肛周瘢痕挛缩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丽平;游晓波;唐贶昀;傅荣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会阴肛周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3例会阴肛周瘢痕挛缩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42岁.烧伤深度均为Ⅲ度,达筋膜层或以下.会阴瘢痕分型:周围型(肛门区轻度狭窄而会阴周围瘢痕挛缩)13例,中央型(肛门及肛管重度狭窄伴外生殖器牵拉移位或缺损)10例.所有患者双髋外展及下蹲均受限.于创面愈合后3个月~2年,平均6个月行皮瓣修复手术.切除瘢痕及松解挛缩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 cm×6 cm ~ 28 cm×13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2 cm×7 cm~30 cm×15 cm.腹壁供区直接缝合(16例)或取大腿中厚皮片植皮修复(7例).结果 术后1例(4.3%)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2例(8.7%)出现皮瓣远端发绀,1例(4.3%)皮瓣因感染出现点状坏死,均经相应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其中19例皮瓣无回缩,皮肤质地组织弹性良好,会阴外形恢复,外生殖器移位回复正常,肛门狭窄完全解除,基本恢复正常排便;2例会阴皮瓣边缘有条索状挛缩,经二期行Z成形松解后会阴形态恢复.所有患者双髋外展外旋可达30~40°.无1例出现供瓣区腹壁疝.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设计灵活,与受区组织相似度好,用于修复会阴肛周瘢痕挛缩可获得满意疗效.

  • 下腰椎小关节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昕;张斌;刘远;戴闽

    目的 探讨下腰椎各节段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各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24 ~ 77岁,平均53岁.病程3~96个月,平均6.6个月.病变节段:L3、4 32例,L4、s 47例,L5、S1 52例.患者均摄腰椎CT及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依据Pathria分级系统对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并测量以下矢状面参数:脊柱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腰弯前凸角(upper lumbar lordosis,ULL)、下腰弯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和骨盆参数——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将所有患者按PI测量值分为小于正常范围组(A组)、正常范围组(B组)和大于正常范围组(C组),分节段比较各组小关节退变程度;同时,将所有患者分节段依据小关节退变程度分为轻度退变(0、Ⅰ级)组(N组)及重度退变(Ⅱ、Ⅲ级)组(M组),比较矢状面参数与各节段小关节退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L4、5和L5、S1节段,A、B、C组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关节退变更严重;但在L3、4节段,各组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节段N、M组间除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于正常范围的PI可导致或加重L4、5及Ls、S1节段小关节的退变;PT及PI与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显著相关.

  • 腰椎手术硬膜撕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阳;马信龙;金鸿宾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icidental durotomy,ID)的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腰椎手术的2 235例患者中,选择发生ID且符合选择标准的86例患者,以及手术医生、手术时间与ID患者匹配的86例未发生ID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酗酒史、非甾体类药物使用史、病因、腰椎手术史、是否为翻修手术、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糖尿病以及手术方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D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与未发生ID患者在病因、手术入路、是否为翻修手术、腰椎手术史和手术方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示既往行腰椎手术、翻修手术及微创手术是腰椎手术中发生I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存在腰椎手术史、翻修手术及选择微创手术是腰椎手术过程中发生ID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术中操作时应注意预防ID的发生.

  • 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融合器在山羊腰椎椎间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薛有地;宋跃明;刘立岷;任春朋;周忠杰;周春光

    目的 探讨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poly-amino acid/nano-hydroxyapatite/calciumsulfate,PHC)融合器(Cage)在山羊腰椎椎间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18只2岁龄雌性山羊,体重29~33 kg,随机分成PHC Cage组(A组)、钛合金Cage组(B组)及自体髂骨组(C组),每组6只,经腹膜外入路建立L3、4椎间融合模型.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X线片检查,测量椎间高度(disc space heights,DSH),并于24周行CT三维重建进行改良Brantigan融合评分,明确椎间融合情况;处死动物获取L3、4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组术后4周DSH均较术前增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其中A、B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12、24周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4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周,A、B组DSH均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示,A、C组均达骨性融合,B组仅3例达骨性融合;A、C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B组(P<0.05).生物力学测试示A、B组各方向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C组(P<0.05).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椎间融合良好,Cage表面微降解,Cage骨界面可见新生骨形成;B组Cage骨界面连接欠紧密,部分区域由纤维组织填充,Cage内部少量新生骨形成;C组髂骨植入区域与宿主骨连接紧密,椎间融合良好,界面未见明显缝隙.结论 采用PHCCage行山羊腰椎椎间融合效果优于钛合金Cage,与自体髂骨相似;其在体内表面微降解并与宿主骨紧密结合,但长期降解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的二次关节镜检查研究

    作者:逯代锋;肖模超;张云鹏;严实;董锋;廉永云

    目的 通过二次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留残端重建术后重建韧带的完整性、张力、滑膜覆盖及色泽,探讨保留残端的必要性.方法 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2例ACL重建术后1年行二次关节镜取内固定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重建术中保留了韧带残端(保留组),61例未保留残端(未保留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损伤类型、受伤至重建术时间、KT-2000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器检查胫骨前移距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二次关节镜术中观察重建韧带情况,并参照敖英芳提出的再次关节镜检查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根据敖英芳制定的再次关节镜检查评价标准,保留组获优34例,良22例,中4例,差1例;未保留组获优29例,良20例,中10例,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0,P=0.187).结论 与未保留残端重建相比,保留残端重建的韧带在完整性、张力、滑膜覆盖、色泽方面无显著提高.

  • 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近段形态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宏伟;徐南伟;张云坤;顾勇;孙俊英;童晶

    目的 研究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股骨近段解剖形态,为DDH患者股骨侧假体的选择及专属DDH股骨柄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9例58髋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8髋,平均年龄47.3岁;女42例50髋,平均年龄30.0岁.所有患者均摄股骨近段正侧位X线片,17例17髋行三维CT扫描.采用OsiriX v.5.8.5软件测量股骨近段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49例58髋股骨头均为完全脱位,脱位距离(6.09±1.04) cm;8髋(13.8%)股骨头、颈完全消失;11髋(19.0%)股骨头明显萎缩、变形,股骨颈基本消失;小粗隆中点处髓腔内径(1.53±0.29)cm、峡部髓腔内径(0.69±0.09) cm、髓腔开大指数(canal flare index,CFI)为(3.50±0.42) cm、股骨前倾角(37.0±18.2)°与国内正常人群及Crowe Ⅰ、Ⅱ、Ⅲ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干角(132.3±9.1)°及峡部高度(11.66±2.67) cm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烟囱型髓腔占51.7%,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股骨干骺端CFI与CFI成正相关(r=0.63,P=0.00)、与股骨远端CFI无相关性(r=-0.17,P=0.21).结论 Crowe Ⅳ型成人DDH患者的股骨近段髓腔明显狭窄,前倾角增大,烟囱型髓腔比例高,与正常人群及Crowe Ⅰ、Ⅱ、Ⅲ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设计符合其股骨近段髓腔特征的专属DDH股骨柄或定制型股骨假体.

  • 截骨导向器在经电钻钻孔骨刀截骨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金星;王钢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截骨导向器(以下简称“导向器”)在截骨中的应用意义及效果.方法 设计并制作一种可在截骨时对电钻钻孔及骨刀截骨进行导向的导向器.取60个覆盖泡沫的左侧股骨模具模拟人体股骨标本,于股骨模具的股骨髁上开一长3 cm、宽1 cm的槽模拟截骨时手术切口.将模具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分别为无导向组(A组)、单纯电钻导向组(B组)和电钻、骨刀导向组(C组).各组截骨后记录截骨时间,电钻钻孔与骨刀切口的吻合率,切口侧及对侧的钻孔变异范围及骨刀切口变异范围.并于2013年2月-2014年1月,将导向器初步应用于临床6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感染骨段切除后行胫骨上段截骨搬运的患者.结果 B、C组截骨时间明显少于A组,C组少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电钻钻孔与骨刀切口的吻合率明显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切口侧及对侧的钻孔变异范围均为0,明显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切口侧及对侧骨刀切口变异范围均明显少于A组,C组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步临床结果提示,导向器操作简便,对电钻及骨刀的导向精准,减少了电钻钻孔及骨刀截骨时反复瞄准的时间.患者截骨时间8.3~11.2 min,平均9.5 min.截骨面平整,无劈裂;骨搬运时骨痂形成丰富.术后随访时间13 ~ 25个月,平均16个月.骨搬运的骨愈合指数为0.92±0.13.结论 截骨时使用导向器可减少电钻钻孔及骨刀截骨时对周围组织及骨质的损伤,减轻截骨难度,显著缩短截骨时间.

    关键词: 截骨 导向器 电钻 骨刀
  •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股骨隧道位置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阿依丁·夏哈太;张克远;刘阳

    目的 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位置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8月-2014年3月行MPFL重建术联合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的43例43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31例;年龄9~35岁,平均19.4岁.患者均有外伤史,存在反复脱位现象.髌骨恐惧试验和J征阳性,髌骨倾斜试验示髌股外侧支持带紧张.术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于CT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股骨隧道中心至股骨等距点的距离,评价股骨隧道位置是否等距;并对Lysholm评分与股骨隧道中心至股骨等距点的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未出现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恐惧试验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83 ~ 100分,平均93.8分.术后测量股骨隧道中心至股骨等距点的距离为2~16mm,平均5.61 mm.其中30例(69.8%)股骨隧道为等距隧道,13例(30.2%)为非等距隧道.股骨隧道中心至股骨等距点距离与术后Lysholm评分成负相关(r=-0.851,P=0.000).等距隧道患者与非等距隧道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95.7±2.3)分与(89.4±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1,P=0.000).结论 对于髌股关节不稳,MPFL重建术中制备股骨等距隧道能为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 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竞敏;王海蛟;吴疆;李冬超;李昱鸿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0例(20膝)老年KOA患者作为手术组,均行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以2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均行本体感觉(采用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测量角度分别为15、30、60°)及股四头肌动员能力[包括股四头肌大随意等长收缩肌力(maximum voluntarycontraction,MVC)、中枢动员比率(central activation ratio,CAR)、肌力储备(activation deficit,AD)]评定,评价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使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手术组患者于术后3、6、9个月再次行以上评价,以评价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术前CAR、MVC、Lysholm评分显著降低,AD及各角度误差显著增加(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CAR、MVC、Lysholm评分逐渐增高,AD及角度误差逐渐减小,至术后9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后,ACL受压、磨损、撞击情况解除,老年KOA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恢复,本体感觉及股四头肌动员能力提高,关节功能改善.

  • 髋臼后壁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汤洋;胡小鹏;陆雄伟;章云童;张春才;王攀峰;赵雪

    目的 通过骨盆标本进行髋臼后壁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具经甲醛浸泡的成年男性防腐尸体骨盆标本均分为两组,每组3具.A组于标本两侧髋部分别制作髋臼后上壁和髋臼后下壁骨折模型,骨折块解剖复位后均采用重建锁定钢板及螺钉固定;B组于标本两侧髋部均制作髋臼后上壁骨折模型,骨折块解剖复位后,一侧采用重建锁定钢板及螺钉固定,另一侧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将各组标本模拟正常人双足站立水平位,用生物力学试验机以10 mm/min速度垂直压缩加载至1500 N并维持30 s,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技术分析比较各组骨折块上方及下方骨折线位移情况.结果 实验加载及测量过程中,所有标本均无骨折及内固定物断裂发生,骨折部位上、下方骨折线移位均未超过2 mm.A组中,髋臼后上壁骨折块上方及下方骨折线位移均显著高于髋臼后下壁骨折块相应位移,且组内骨折块上方骨折线位移均高于下方骨折线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两种不同方式固定髋臼后上壁骨折,比较骨折块上方和下方骨折线位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接近2 mm;组内比较,骨折块上方骨折线位移均高于下方骨折线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后上壁承担的生物力学效应远大于髋臼后下壁,在临床中应区分对待,这可能也是髋臼后上壁骨折随访过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股骨头半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的原因.

  • 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栋;马焕芝;张伟;孙成良;路小勇;高聿同;周东生

    目的 探讨采用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行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行肿瘤切除及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重建的9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64例,女32例;年龄15~72岁,平均31.0岁.肿瘤类型以骨肉瘤为主(72例),其次为骨巨细胞瘤(15例).肿瘤位于股骨远端52例,胫骨近端44例.单纯铰链式假体15例,旋转铰链式假体81例.记录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情况,观察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 ~ 156个月,中位时间43.5个月.共21例患者出现25次假体相关并发症,其中发生于股骨者13例次,胫骨者12例次;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8例,假体感染7例,假体断裂4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脱位4例.假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6/7),而松动主要发生在术后40个月之后(6/8).87例保肢成功,保肢率为90.6% (87/96);共9例患者行截肢术,截肢率为9.4% (9/96).假体5年总体生存率为76.7%、10年为47.2%;股骨假体5年生存率为82.9%,胫骨假体为71.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4).结论 采用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行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深部感染可显著影响假体短期生存率,而无菌性松动显著影响假体长期生存率.

  • 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双蒂滑行皮瓣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

    作者:叶国强;傅国;戚剑

    目的 探讨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双蒂滑行皮瓣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2~65岁,平均35.2岁.损伤类型: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左侧14例,右侧8例,双侧3例.Gustilo分型:Ⅱ型6侧,Ⅲa型19侧,Ⅲb型3侧.胫前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3 cm~12 cm×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18h,平均4.5h.彻底清创后先行胫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然后设计胫前外侧双蒂滑行皮瓣修复胫前创面,皮瓣范围24 cm×6 cm~48 cm×8 cm,皮瓣前移后在外侧减张口内显露腓骨,并于骨膜下用重建钢板固定腓骨骨折,后VSD材料覆盖对合口及减张口.术后给予抗生素生理盐水持续灌洗,15d后去除VSD材料,皮肤缺损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5 d去除VSD材料时,18侧肢体对合口完全愈合;9侧对合口处遗留创面,行植皮修复;1侧创面存在细菌生长,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对合口及减张口植皮均愈合,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平均3.2个月.结论 一期应用VSD联合双蒂滑行皮瓣治疗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费用低,且疗效肯定.

  • BMSCs旁分泌对软骨细胞IL-1β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立璋;邓国英;王伟恒;黄晓东;杨向群;叶晓健

    目的 研究BMSCs对于软骨细胞IL-1β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BMSCs存在情况下软骨细胞对于IL-1β抵抗能力的变化.方法 取SD大鼠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和对照组,6h后取软骨组织行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ELISA检测IL-1β基因表达和相对含量.BMSCs修复功能实验:取培养的18孔SD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n=6),空白组不作处理,损伤组和共同培养组细胞采用IL-1β干预后,共同培养组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SD大鼠BMSCs与软骨细胞共同培养体系,采用qRT-PCR法测定软骨细胞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含凝血酶敏感素基序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4(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4,ADAMTS-4)、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Caspase-3含量,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BMSCs保护功能实验:将12孔软骨细胞分为2组(n=6),共同培养组置入含BMSCs的Transwell小室后,两组均采用IL-1β干预,检测指标同修复功能实验.结果 动物体内损伤现象研究结果示,实验组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和IL-1β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BMSCs修复功能实验结果示,损伤组和共同培养组Caspase-3、ADAMTS-4、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及Caspase-3含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损伤组显著高于共同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保护功能实验结果示,共同培养组Caspase-3、ADAMTS-4、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及Caspase-3含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BMSCs同时具有抗炎、抗凋亡的应用潜质.

  • 人BMSCs分化过程中免疫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春燕;苏鸿君;王鹏;冯佩;吴燕峰

    目的 研究人BMSCs在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过程中的免疫原性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增殖的抑制能力.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分离培养BMSCs,分别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7、14、21 d.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分化及分化过程中BMSCs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Ⅰ类及Ⅱ类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分离培养健康志愿者PBMC,按10:1比例将PBMC与BMSCs共培养5d,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分化及分化过程中BMSCs对PBMC增殖的抑制能力变化.结果 未分化BMSCs表达HLA-I类分子,基本不表达HLA-Ⅱ类分子.成骨、成软骨分化过程中各时间点HLA-Ⅰ、Ⅱ类分子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且HLA-Ⅱ类分子表达水平均较低.成脂分化14、21 d HLA-Ⅰ类分子表达逐渐升高,与0、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脂分化7、14、21 d HLA-Ⅱ类分子表达也逐渐出现并升高,均显著高于0 d (P<0.05).PBMC在无抗CD3、CD28微球刺激下无明显增殖,加入抗CD3、CD28微球后显著增殖,未分化BMSCs能显著抑制PBMC的增殖.成骨、成软骨分化过程中BMSCs抑制PBMC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成脂分化7、14、21 d,BMSCs抑制PBMC增殖能力逐渐减弱,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BMSCs成骨、成软骨分化过程中仍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较强的免疫抑制能力,可作为同种异体组织工程修复和生物治疗的细胞;而成脂分化后免疫原性升高、免疫抑制能力降低,不适合作为同种异体组织工程修复和生物治疗的细胞.

  • 聚氨酯-脱细胞基质复合支架的制备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肖原;张杰;陆燕蓉;员海超;柏琳;蒋霞;程惊秋

    目的 构建用于膀胱修复与重建的聚氨酯(polyurethane,PU)-膀胱脱细胞基质(bladder acellularmatrix,BACM)复合支架,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取1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膀胱,经1%SDS及1%Triton X-100脱细胞处理后,用PU乳液对所得BACM进行表面涂覆,获得PU-BACM复合支架;用力学试验仪测试BACM与PU-BACM支架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将人膀胱平滑肌细胞(human bladdersmooth muscle cells,HBSMC)分别与BACM、PU、PU-BACM支架共培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比较各组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DMEM培养基制得上述3种材料浸提液,并以DMEM培养基作对照,与HBSMC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取1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膀胱剪开5 mm小口,将PU-BACM支架以锁边法缝合于膀胱切口部位以建立膀胱损伤修复模型,术后10、20、40、60 d取材行HE染色观察炎性浸润、材料降解和上皮再生情况.结果 BACM和PU-BACM的拉伸强度分别为(5.78±0.85)N和(11.88±3.21)N,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4.46%±3.21%和23.14%±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34;t=4.332,P=0.012).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体外培养5、7d后,PU-BACM支架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BACM组(P<0.05);细胞周期实验中,对照组及PU、BACM、PU-BACM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36.78%±1.21%、30.49%±0.89%、18.92%±0.84%和22.42%±1.55%,PU-BACM组显著高于BACM组(P<0.05).兔膀胱修复实验中,术后10 d移植部位出现单核炎性细胞浸润情况;20d炎性反应逐渐减弱、材料逐步降解;40d观测到上皮再生;60d移植部位形成与正常组织类似结构,修复基本完成.结论 PU-BACM复合支架较BACM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均有显著提升;在兔膀胱修复实验中,复合支架未导致强烈的免疫反应,并在移植部位形成新生膀胱组织,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3-D打印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的研究

    作者:张仁坤;涂悦;赵明亮;陈翀;梁海乾;王景景;张赛;李晓红

    目的 利用3-D生物打印机制备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为组织工程化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细胞载体.方法 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水凝胶,采用3-D打印仿生脊髓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排水法计算孔隙率,体外降解实验测量支架pH值和质量变化.取孕14 d SD大鼠的胎鼠脑皮质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实验分为2组,A组取仿生脊髓支架体外与NSCs共培养,B组直接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涂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培养板上.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与形态变化,MTT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 3-D打印机成功制备出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扫描电镜显示内部具有纵行排列、平行的微孔结构,孔隙率为90.25%±2.15%;体外降解实验中,支架pH值未发生明显变化,8周左右支架降解完全,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MTT检测示两组培养1、3、7d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两组均可见大量神经球分化,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培养7dA组扫描电镜观察示细胞黏附于支架上,大量细胞伸出轴突,并且有神经球形成;免疫荧光染色示,两组均可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定量分析显示A、B组分化率分别为29.60%±2.68%和10.90% ±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P=0.01).结论 3-D打印的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NSCs增殖和分化,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全反式维甲酸干预鼠胚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硫酸软骨素酶ABC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作者:廖烨晖;钟德君;康敏;姚帅辉;张毅;余永涛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干预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硫酸软骨素酶ABC (chondroitinase ABC,ChABC)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取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 ~ 250 g,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NSCs+GDNF移植组(C组)、NSCs+ChABC移植组(D组)、NSCs+GDNF+ChABC移植组(E组).B~E组于T1o平面横断脊髓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A组仅显露硬脊膜但不损伤脊髓.于术后第8天将BrdU标记的ATRA干预培养的鼠胚NSCs移植至C、D、E组大鼠,第8 ~ 14天C~E组每天对应给予10 μL GDNF、10 μL ChABC,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前1d、术后7d及移植后1、2、5、8周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评估神经传导功能.移植8周处死各组大鼠,取移植节段脊髓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 造模术后共5只大鼠死亡,均补充.造模术后各时间点,B~E组大鼠BBB评分均较A组降低,SEP潜伏期均较A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术后7d、移植后1周时,B~E组组间BBB评分、SEP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2、5、8周,C~E组大鼠双后肢功能逐步恢复,各时间点BBB评分均高于B组,SEP潜伏期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5、8周,E组BBB评分高于C、D组,SEP潜伏期短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A组灰、白质分界清楚,细胞排列规则;B组损伤区血管形态欠完整,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囊腔及胶质瘢痕形成;C~E组细胞增生明显,坏死囊腔较B组小.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示,A、B组未见明显BrdU标记阳性细胞;C、D、E组BrdU阳性细胞胞体呈橘红色,E组阳性细胞多于C、D组(P<0.05).C~E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少于A、B组,E组少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抗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多于A、B组,E组多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ATRA干预培养的NSCs联合GDNF及ChAB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再修复的促进作用优于NSCs分别联合GDNF、ChABC,提示GDNF、ChABC在治疗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 人脂肪干细胞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壳聚糖温敏凝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

    作者:张舒;罗静聪;吕青;邓雪琴;熊炳钧

    目的 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与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微粉(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powder,SISP)/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可行性.方法 取乳癌患者自愿捐赠脂肪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ADSCs.取第3代细胞与SISP/壳聚糖温敏水凝胶混匀,制成浓度为1×106个/mL的液态凝胶.将24只S周龄健康雌性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12),于颈背部皮下分别注射1 mL hADSCs+SISP/壳聚糖温敏水凝胶或SISP/壳聚糖温敏水凝胶.注射后0、1、2、4、8周测量植入物体积,评价其降解情况;注射后1、2、4、8周两组各处死3只裸鼠,大体观察后取材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评价植入物成分构成变化(HE染色)、成脂能力(油红O染色)、血管形成情况(CD31标记)及材料内hADSC存活分化(人波形蛋白标记). 结果 注射后随时间延长,两组植入物均逐渐缩小;但各时间点实验组植入物体积均大于对照组,且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8,P=0.029).大体观察示各时间点两组植入物均边界清楚、无粘连,至8周时均可见黄色新生组织,且表面有毛细血管包裹.组织学观察示,注射后植入物结构逐渐变紧密,SISP逐渐降解,且实验组降解速度较对照组慢,脂肪逐渐形成,至8周时实验组中央出现少量成熟脂肪组织;各时间点实验组油红O染色阳性面积均大于对照组,且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1,P=0.02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时间点实验组均有hADSCs存活;植入物有新生血管生成,2周时达峰值,各时间点两组CD31阳性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植入物中血管化更均匀.结论 SISP/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可作为载体,复合hADSCs植入裸鼠体内后可构建组织工程脂肪.

  •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宋迪煜;张树明;乔林;王奎友;刘志刚

    目的 总结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体会.方法 2011年10月收治1例摔伤致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女性患者,年龄78岁.入院后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第9天出现患侧大腿疼痛并逐渐加重,血红蛋白降低.第13天B超检查示右大腿前侧包块.急诊行右下肢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示股深动脉第2穿支远端假性动脉瘤形成.用弹簧圈行第2穿支动脉栓塞术.结果 栓塞术后患侧大腿疼痛明显减轻,肿胀逐渐消退,顺利出院.患者获随访2年,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完全愈合,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如出现不明原因患侧大腿疼痛、肿胀、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应警惕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明确并选择相应治疗方法.

  • 尺桡骨双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作者:贾晶;梁高峰;赵玲珑;石宇;于学军;向胜涛

    目的 总结尺桡骨双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封闭式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覆盖创面、二期植皮治疗尺桡骨双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8~ 51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h,平均4h.术后1年采用Anderson评价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患肢无肌肉挛缩现象,手指血运、感觉正常.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断裂,无骨不连发生.尺桡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1年患侧肘关节、腕关节及前臂功能恢复良好.按Anderson评价系统评价疗效,获优12例,良4例.结论 尺桡骨双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VSD覆盖创面、二期植皮治疗,手术操作简便,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肘关节后方入路结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向后孟氏骨折脱位

    作者:印飞;孙振中;宋升;韦旭明;刘学光;周明;庄胤

    目的 总结肘关节后方单切口入路结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向后孟氏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9例向后孟氏骨折脱位患者,均经肘关节后方单切口人路行钢板螺钉内固定.男6例,女3例;年龄25~49岁,平均33.7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4例.骨折分型:JupiterA型3例,B型4例,C型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桡骨小头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9d,平均6.5 d.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16.3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期间无创伤性骨关节炎及异位骨化等发生.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7~95分,平均91.7分;其中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肘关节单切口入路结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向后孟氏骨折脱位具有手术视野显露充分、损伤小等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 指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张文静;张文龙;郑宏明;高飞;徐华;赵慧

    目的 总结应用指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4年8月,以指动脉皮支供血设计切取皮瓣修复2~5指软组织缺损52例65指,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18~66岁,平均39.6岁.创面缺损范围10 mm×6 mm~26 mm×22 mm.受伤至手术时间2~10h,平均6.5h.皮瓣切取范围13mm×10mm ~ 30mm×25mm.结果 4例皮瓣有水疱形成,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均经相应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创面植皮Ⅰ期愈合.47例58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后皮瓣外观及感觉良好,皮瓣感觉恢复达S3;两点辨别觉6~10mm,平均7.8 mm.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获优39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6.6%.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指动脉皮支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方法.

  • 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

    作者:周建东;芮永军;许亚军;糜菁熠

    目的 总结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9月,对87例(189指)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多束法缝合修复屈肌腱,术后早期行半弧主动屈伸练习.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锐器切割伤34例,电锯伤47例,机器挤压伤6例.损伤指别:示指64指,中指75指,环指45指,小指5指.受伤至手术时间1~6h,平均4.5 h.使用Strickland-Glogovac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4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评价获优143指,良29指,可15指,差2指,优良率91%.1例出现屈肌腱再断裂.结论 多束法缝合肌腱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是一种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 单纯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的治疗

    作者:杜晓健;吴俊;马海东;曲家富;曹立海;赵国志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单纯第1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3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9例(9足)单纯第1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男7例,女2例;年龄22 ~ 65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扭伤3例.根据Myerson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分型,均为B1型.其中3例骨折端骨质压缩.受伤至手术时间2~4d,平均2.7 d.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个月~3年,平均1年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2周,平均10.8周.术后5例固定接骨板靠近关节侧的螺钉断裂,未作特殊处理;9例均于术后6个月~2年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标准评分为80~95分,平均88.4分.结论 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减少关节面损伤、断钉易取出等优点,是治疗第1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理想方法之一.

  • 生物因子控释技术在软骨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家磊;项舟

    目的 对近年生物因子控释技术在软骨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有关生物因子控释技术在软骨修复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有多种生物因子用于软骨修复领域,为达到更佳软骨修复效果,可将其与可降解生物材料支架结合,或通过微粒与纳米粒等多种方式实现控释.同时,研究多种生物因子的控释系统和序贯释放技术也是必然选择.结论 尽管目前仍面临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软骨修复生物因子的控释技术具有可控性和精细化等特点,已成为关节软骨修复领域研究热点.

  • 破骨细胞非溶骨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吴朝锐;张杰;田京

    目的 综述破骨细胞除骨吸收之外的功能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与破骨细胞功能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与骨吸收有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破骨细胞从骨基质调节因子、双向信号和细胞因子3个方面调节骨形成,参与造血微环境的形成,造血干细胞动员及其数量、功能的维持,以及血管生成过程.结论 目前对破骨细胞调节造血作用的确切机制仍缺乏深入了解;此外,破骨细胞耦联因子作用于成骨细胞分化的哪一过程、诱导的血管生成参与哪些生理或病理过程等关键问题也有待解决;揭示其内在机制有助于为治疗多种破骨细胞相关性疾病提供科学的策略.

  • 成人单纯颈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诊疗

    作者:邓海峰;崔路宽;郑继会;胡思斌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骨髓中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异常增生,伴有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多核巨细胞等浸润,从而造成组织破坏的疾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