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小RNA在小鼠窦房结与心房肌、心室肌表达差异性的研究

    作者:方易冰;文智;邓明彬;赖前成;于风旭;唐小军;伍长学;牟光容;廖斌

    目的 通过分析昆明小鼠窦房结与心房肌、心室肌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探讨参与调控向窦房结细胞分化的miRNA. 方法 60~90日龄健康昆明小鼠190只,雌雄不限,体重35~45 g.取其中10只经预实验确认窦房结解剖定位方法后,切取余180只小鼠窦房结及左心耳(心房肌)、心尖处(心室肌)组织.取标本行HE染色观察;提取总RNA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差异表达miRNA,并进行基因功能关联性分析. 结果 小鼠窦房结解剖定位以界沟为纵轴线,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2.0mm×1.5 mm×1.0mm范围;HE染色示窦房结组织细胞少,几乎无横纹,细胞质淡染,细胞核大而圆,细胞周围较多纤维结缔组织,其间可见窦房结动脉.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窦房结与心室肌、心房肌相比,差异表达miRNA共39个,其中上调miRNA 12个,下调miRNA 27个.根据靶基因构建差异miRNA与靶基因的调控网络,可得到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的miRNA和被miRNA调控的关键靶基因. 结论 小鼠窦房结组织存在的差异表达miRNA可能参与了胚胎干细胞向窦房结细胞分化过程的调控.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作者:关涛;胡志伏;修磊;李楠;金群华

    目的 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2月共60例颈椎病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根据术式不同分为CDA组(28例)和ACDF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保守治疗时间以及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退变及椎间盘退变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以NDI和JOA评分评价两组疗效;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和颈椎MRI,比较相邻上、下节段ROM及颈椎、椎间盘退变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34个月.无假体移位、松动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12、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N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和CDA组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分别为80.68%±4.01%和79.44%±3.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7,P=0.221);两组JOA改善率均达优.末次随访时,两组相邻上、下节段ROM、Kellgren X线颈椎退变分级与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2,P=0.895). 结论 CDA和ACDF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获良好疗效,但CDA不能明显减缓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

  • 开胸术后胸部正中难愈性伤口的临床分级及治疗

    作者:郑少逸;陈华德;孙传伟;黄志锋;卞徽宁;刘族安;马亮华;李汉华;邓燕花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胸部正中难愈性伤口外科分级标准及对应治疗方法选择. 方法 2008年7月-2014年1月,收治260例开胸术后胸部正中难愈性伤口患者.男124例,女136例;年龄11~75岁,平均49.5岁.伤口形成时间13~365 d,平均26.6 d.伤口长度1~25 cm,平均13.4 cm.根据自定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外科分级标准,Ⅰ级70例、Ⅱ级64例、Ⅲ级42例、Ⅳ级78例、Ⅴ级6例.扩创后Ⅰ、Ⅱ级伤口采用邻近皮瓣修复;Ⅲ级伤口采用蝶形胸骨固定器固定联合邻近皮瓣(28例)或双侧胸大肌推进修复(11例)以及双侧胸大肌推进修复(3例);Ⅳ级伤口采用双侧胸大肌推进修复(65例)、腹直肌翻转修复(5例)以及带蒂大网膜瓣修复(8例);Ⅴ级患者均采用带蒂大网膜瓣修复.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例患者死亡,其中Ⅳ级1例、Ⅴ级2例,均为带蒂大网膜瓣修复者.患者住院时间4~86 d,平均18.3 d.伤口Ⅰ期愈合248例(96.5%);9例愈合不良,其中8例行2次手术后愈合,1例经3次手术后愈合. 结论 自定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外科分级标准适用于所有开胸术后胸部正中难愈性伤口,根据分级结果选择恰当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疗效.

  • 胸腰椎结核重度后凸畸形并截瘫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豇;王跃;刘仲前;唐六一;万仑;张耀明;邓俊才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重度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5°)并截瘫的手术方法与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联合病灶清除矫正后凸畸形、前方钛网支撑植骨、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3例重度后凸畸形并截瘫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14~49岁,平均23.5岁.病程13~3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后凸Cobb角为(65.23±7.9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38±0.31)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7例、D级5例.病灶累及2个椎体7例,T8、9 1例,T11、122例,T12、L1 4例;3个椎体4例,T10~ 12 2例,T9~11 1例,T11~L1 1例;4个椎体2例,T4~7 1例,T6~9 1例.10例伴椎旁脓肿.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出现3例脊髓神经损伤,2例肺部感染,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7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均降至正常.X线片及CT示术后10~20个月,平均14个月截骨处达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等发生;术前结核症状、体征均消失,未见结核病灶复发征象.术后1周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10例、D级2例,末次随访时为D级1例、E级12例,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角分别为(22.38±1.76)°和(22.15±1.8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4.08±0.76)分和(0.62±0.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期PVCR联合病灶清除矫正后凸畸形、前方钛网支撑植骨、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结核重度后凸畸形并截瘫的有效方法.

  • 联合软组织瓣修复喉癌术后缺损疗效的客观评价

    作者:孙丰林;于海洋;徐会娟;许荣;王海鹏;夏拥军;王惠忠

    目的 采用声门区形态学参数以及嗓音参数客观评价室带下拉联合颈部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喉腔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47例早期声门型喉癌男性患者.年龄60~75岁,平均68.5岁.病程4~11个月,平均7.2个月.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 TNM分期标准,T1aN0M0期28例,T1bN0M0期14例,T2N0M0期5例;均累及前联合.喉部分切除术后,采用室带下拉联合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喉腔缺损.术前1d及术后1年,应用螺旋CT扫描喉部声门区,测量喉部声带突平面的声门区前后径、两侧声带突间距离(简称声突间距)及声门区软组织厚度,评价联合软组织瓣对喉结构重建后形态的影响;检测嗓音参数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ormalized noise energy,NNE)及长声时(maximum phonatory time,MPT),评价联合软组织瓣参与喉发音的效果. 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示,38例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9例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切缘均未发现肿瘤.术后7~9 d颈部切口愈合;44例于术后9~11d拔除气管套管,3例于3周拔除气管套管.47例患者均在术后3~4 d顺利经口进食.患者均获1年随访.术后1年,患者声门区前后径较术前1d显著减小(t=15.161,P=0.000),声突间距及声门区软组织厚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Shimmer、NNE及MPT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0及Jitter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室带下拉联合带状肌肌筋膜瓣可有效修复喉部分切除后的喉腔缺损,维持术后有效气道的建立;其不仅对喉形态无显著影响,还可作为新喉的有效发声振动体.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鼠跟腱异位骨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石伟哲;肖海军;薛锋;吴江

    目的 通过观测创伤早期大鼠异位骨化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表达变化,探讨MMP-9对预测异位骨化发生的价值. 方法 取4~5周龄雄性SD大鼠132只,体重(135.0±6.5)g,随机分为两组(n=66).实验组通过钳夹并切断跟腱制备异位骨化模型,对照组仅暴露跟腱.术后观察两组大鼠一般情况,2、3、4、5、6、7、8d两组各取8只大鼠,取跟腱组织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取血清及跟腱组织分别行ELISA及RT-PCR检测MMP-9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通过两组剩余10只大鼠术后5、10周X线片及术后10周组织学观察结果,诊断异位骨化形成情况. 结果 所有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跟腱无明显变化,呈正常跟腱结构;实验组随时间延长,跟腱断端硬度逐渐增加,出现大量不规则结缔组织及软骨细胞,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深染阳性.各时间点实验组MMP-9蛋白含量及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P-9蛋白含量及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根据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0周实验组大鼠跟腱组织均发生异位骨化,对照组均无异位骨化发生. 结论 在大鼠跟腱异位骨化早期,MMP-9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其对预测异位骨化发生有参考意义.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中的表达及红景天对其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继宏;李恒彬;温树正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其卡压神经段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及红景天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5),A组为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B组为坐骨神经慢性卡压组,采用Mackinnon法建立坐骨神经卡压模型;C组为坐骨神经慢性卡压+红景天干预组,在B组基础上每天对大鼠行2 g/mL红景天溶液灌胃(0.5 mL/100 g),持续2周.术后2、6、10周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并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取卡压段坐骨神经行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TGF及Ⅰ、Ⅲ型胶原表达. 结果 术后6、10周,A、C组SFI均优于B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检测示,术后6、10周,B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较A、C组明显降低,远端运动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示B组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有髓神经纤维发生瓦勒变性,胶原纤维增生,而C组经红景天干预后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术后2周,B、C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少于A组,髓鞘厚度明显大于A组(P<0.05);术后6、10周,B、C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多于A组(P<0.05),B组髓鞘厚度明显小于A、C组(P<0.05).各时间点3组间神经纤维有效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示,术后各时间点B组CTGF及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慢性卡压损伤可致大鼠坐骨神经发生纤维化病变,CTGF能够干预神经纤维化过程,红景天能显著降低CTGF水平,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 Wiltse入路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孟祥玉;曾凯斌;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谢江;田慧中;马原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AO分型为A型的胸腰椎骨折疗效. 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Wiltse入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9~51岁,平均39.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压砸伤7例.骨折节段分别为T8 1例,T9 2例,T102例,T113例,T12 12例,L1 10例,L2 4例,L31例.骨折按AO分型:A1型(压缩型骨折)17例,A2型(劈裂型骨折)3例,A3型(爆裂型骨折)15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均为E级.受伤至手术时间3~15d,平均5.9 d.记录并分析围手术期指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评价矫正效果.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7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5 mL,术后引流量平均51 mL.术后2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余切口均Ⅰ期愈合.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17.3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19个月,平均15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术后即刻、内固定物取出前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与内固定物取出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物取出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物取出后伤椎屈伸活动范围均恢复. 结论 Wiltse入路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AO分型为A型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 骶髂关节多轴锁定接骨板螺钉系统的研制

    作者:范伟杰;谢雪松;周淑平;张永虎

    目的 研制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骶髂关节固定器械. 方法 在18具成人骨盆标本(男8具,女10具)双侧髂骨和骶骨上测量与锁定接骨板和锁定螺钉设计相关的解剖学指标;根据解剖测量结果设计骶髂关节多轴锁定接骨板螺钉系统,采用医用钛合金制作.在4具成年男性骨盆标本上,通过生物材料试验系统测试0~700 N垂直载荷及0~12 N·m扭转载荷下,正常骨盆(A组)、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B组)及骶髂关节多轴锁定接骨板螺钉系统固定骶髂关节脱位(C组)后,骶髂关节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在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上模拟应用该系统,观察软组织破坏程度,摄骨盆X线片观察锁定接骨板及锁定螺钉位置. 结果 根据解剖学测量结果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套骶髂关节多轴锁定接骨板螺钉系统.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0~700N垂直载荷下,A组位移距离显著大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2N·m扭转载荷下,A组位移角度显著小于B、C组(P<0.05);扭转载荷≤6 N·m时B组位移角度大于C组,>6N·m时B组小于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尸体标本上安装该系统时,软组织破坏少,植钉准确、安全. 结论 骶髂关节多轴锁定接骨板螺钉系统体积较小,操作时创伤小;多轴向固定,可灵活调整植钉方向,固定牢固,在尸体标本上应用固定效果良好.

  • 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

    作者:孙和军;李棋;唐新;邓岚兰;郑果;王飞;付维力;李箭

    目的 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7月,收治90例(90膝)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58例,女32例;年龄10~58岁,平均33.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0例,运动伤22例,摔伤8例.病程1~365 d,中位病程106 d.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前角止点撕脱骨折3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正规康复锻炼. 结果 术后2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40.1个月.X线片检查示,术后3~12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7例术后4~13个月出现钉尾脱落,均行二期关节镜下钉尾取出术.术后6~12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 结论 对于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螺钉、功能康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计算机导航下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志宏;陈东阳;史冬泉;戴进;蒋青

    目的 通过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TK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单膝初次TK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术中采用计算机导航技术(A组),23例采用传统术式(B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侧别、病因、病程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情况、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假体松动、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 结果 术中A组3例(13.6%)、B组1例(4.3%)行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8,P=-0.346).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延长(t=7.557,P=0.000),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t=-0.295,P=0.769),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t=-2.419,P=0.020).A组发生术中骨裂1例,术后急性感染1例;B组无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509,P=0.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46个月.两组膝关节内、外翻及股骨、胫骨假体内、外翻偏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假体松动发生. 结论 与传统TKA相比,计算机导航下行TKA在下肢力线准确度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延长,且存在感染和定位针部位骨裂的风险.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3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作者:江伟;刘跃洪;杨灵;徐巍;刘树平;张德盛;陈曦;汪红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3固定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5对防腐股骨标本,随机配对分为A、B组(n=5).所有股骨标本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建立31A1.1型骨折模型,A组使用Gamma3固定,B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在生物力学测试机上行轴向压缩、破坏和扭转试验. 结果 轴向压缩试验:两组载荷-位移曲线基本呈一直线;A、B组轴向刚度分别为(621.00±36.48)N/mm和(542.55±46.94)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8,P=0.036).破坏试验:A、B组大屈服载荷值分别为(4 394.82±450.37)N和(2 987.54±112.14)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3,P=0.032).负荷屈服载荷后,A组主要表现为股骨再骨折、内固定物及骨界面松动致固定失效,B组主要表现为近端锁定螺钉弯曲、断裂,内固定物和骨界面松动现象不如A组明显.扭转试验:两组标本扭矩随扭转角增加而逐渐升高(P< 0.05);B组各扭转角对应扭矩均大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扭转刚度分别为(1.78±0.16)N·mm/deg和(2.01±0.08)N.mm/d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33,P=-0.162). 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3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满足微创、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的要求.

  • 无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近中期疗效

    作者:陈庆真;刘午阳;高辉;施明祥;连育才

    目的 总结无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近中期疗效. 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无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25例(27髋).其中男17例(19髋),女8例(8髋);年龄30~57岁,平均45.6岁.左髋13例,右髋10例;双髋2例.病因: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骨关节炎2例(3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致骨关节炎2例(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1髋).病程1~17年,平均6.1年.术前改良Harris评分为(47.6±14.2)分.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5例(27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96个月,平均51个月.术后1例(1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1髋)出现假体松动,行翻修术;假体生存率为96.3%(26/27).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为(92.1±3.6)分,显著优于术前(t=18.241,P=0.000);获优19髋,良5髋,可2髋,差1髋,优良率为88.9%.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脱位、骨吸收、骨溶解及异位骨化发生. 结论 无柄髋关节假体保留了股骨颈,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力学传导与分布更接近于自然状态,用于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外踝钩钢板在Ⅱ度旋后-内收型内踝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宇;张晖;黄富国;项舟;方跃;刘雷;岑石强

    目的 探讨应用外踝钩钢板治疗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损伤中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外踝钩钢板固定内踝骨折治疗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损伤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7~65岁,平均55.5岁.致伤原因:扭伤17例,交通事故伤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72h,平均12.4 h.CT检查示7例、X线片示3例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塌陷骨折.外踝低位横形骨折12例、短斜形骨折7例,无外踝骨折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比较手术前后距骨-小腿角、外踝Coin-sign征连续性恢复情况及踝关节内、外、上方间隙的一致性、距骨倾斜情况.术后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踝关节骨折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以及踝关节活动度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疗效. 结果 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7个月.术后1例切口延迟愈合,余16例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踝关节均获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6周;均恢复Coin-sign征连续性以及踝关节内、外、上方间隙一致性,无1例发生距骨倾斜;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术后1周患侧距骨-小腿角为(83.4±1.8)°,较术前(74.8±7.1)°显著改善(t=5.370,P=0.000);与健侧(83.8±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6,P=0.509).术后1周、3个月及1年时AOFAS评分、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及踝关节跖屈、背伸、总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末次随访时,根据Kofoed评价标准获优15例,良2例,优良率100%.患者满意度达优1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1%. 结论 应用外踝钩钢板固定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损伤中内踝骨折,不仅能作为防滑钢板有效维持解剖复位,而且具有支撑作用,防止复位关节面再塌陷,同时不增加软组织并发症,是一种治疗此类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 经三关节克氏针固定结合骨锚修复治疗急性期月骨周围损伤

    作者:周炎;刘世清;余铃;廖琦;黄涛;赵奇;张春

    目的 探讨经舟月关节、头月关节及月三角关节克氏针固定结合骨锚修复治疗急性期月骨周围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5例急性期月骨周围损伤患者.男30例,女5例;年龄32~56岁,平均45.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11例,摔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平均3.4 d.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3例,月骨周围脱位10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2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6例,桡骨茎突骨折8例,尺骨茎突骨折2例,胫骨远端骨折1例.采取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舟骨骨折,经舟月关节、头月关节及月三角关节克氏针固定,并使用Mitek骨锚修复腕骨间韧带. 结果 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复查示21例舟骨骨折愈合,2例舟骨骨折不愈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舟骨及月骨缺血性坏死表现.末次随访时,健、患侧腕关节舟月角、桡月角及背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掌屈活动度及握力未达健侧水平(P< 0.05).按照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为(79.9±10.7)分,其中优8例、良17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1.4%.上肢功能调查量表(DASH)值为21±10.术后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经舟月关节、头月关节及月三角关节克氏针固定结合骨锚修复治疗急性期月骨周围损伤,可早期获得腕关节稳定,有利于腕骨间韧带修复,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重建骨盆前环的近期疗效

    作者:陈明;韩智敏;李志云;蔡强强;涂俊玲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MIPPO治疗16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20~63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5d,平均1d.骨折按Tile分型:B2型8例,B3型4例,C1型2例,C2型2例.2例合并髂骨翼骨折,4例合并骨盆后环骨折.入院至手术时间3~12d,平均6d. 结果 术中出血量60~120mL,平均70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长期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7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精索损伤表现,男性患者提睾反射均存在.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周.随访期间骨折复位无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复位获满意13例,良好3例;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行功能评价,获优12例,良4例. 结论 采用MIPPO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软组织并发症少及感染率低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

    作者:付映旭;胥伯勇;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曹力;艾力·热黑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采用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14例(19髋).男9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37.5岁.左髋6例,右髋3例;双髋5例.病因:结核2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骨关节炎1例,化脓性感染1例.病程7~18年,平均8.9年.屈曲强直10髋,屈曲外展强直6髋,屈曲内收短缩强直3髋.术前仅5例患者可扶拐行走.髋关节Harris评分为(24.368±7.625)分. 结果 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3.4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96.8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4年3个月,平均2.2年.术后髋关节伸直及外展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达(86.837±7.742)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56,P=0.000);获优5髋、良11髋、中2髋、差1髋,优良率为84.2%.所有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2例长距离行走需持手杖,其余患者均无需扶拐行走.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移位、松动及下沉等情况,2髋发生异位骨化. 结论 对于中青年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THA治疗后患肢功能显著改善,是一种有效术式.

  • 妊娠早期人脐带血管周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胰岛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曹玫;张剑波;叶尚勉;李浩;赵建

    目的 研究妊娠早期人脐带血管周围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perivascular cells,HUCPVC)分离培养条件及定向分化胰岛样细胞能力. 方法 取患者自愿捐赠的妊娠一期(8~12周)脐带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妊娠早期HUCPVC,记录传代代数并观察细胞分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 1,SSEA-1)、SSEA-3、SSEA-4、OCT-4、TRA-1-60和TRA-1-81表达.利用分段培养法(5个阶段)对细胞进行拟胚体诱导和胰岛样细胞定向分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拟胚体特异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巢蛋白(Nes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表达,采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胰岛素分泌能力. 结果 成功分离纯化出妊娠早期HUCPVC并可稳定连续传代10代以上,细胞均显著表达干细胞标志物SSEA-3、SSEA-4、OCT-4、TRA-1-60和TRA-1-81,具有分化潜能.经拟胚体体外诱导可形成表面有膜包被的一中空、分层并具有规则球状形态的拟胚体,标志物AFP、Nestin和SMA均呈阳性.可定向分化为独立的胰岛样细胞结构,胰岛素表达阳性;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结果显示,分化的细胞在高糖培养基中的胰岛素含量为(23.2±5.3)mU/L,明显高于低糖培养基中的含量(7.0±0.5)mU/L(t=7.444,P=0.002). 结论 通过分离、传代和诱导,妊娠早期HUCPVC可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结构并分泌胰岛素.

  • 体外模拟压应力三维动态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永成;孟昊业;袁雪凌;彭江;郭全义;卢世璧;汪爱媛

    目的 通过体外模拟压应力刺激兔软骨细胞复合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源性三维多孔支架培养组织工程软骨,探讨生物反应器中三维动态培养对软骨生长的促进效应. 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四肢关节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将第2代细胞复合于脱细胞软骨ECM源性三维多孔支架,静态预培养5d后随机分为2组,A组继续静态培养,B组于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动态压应力加载(频率l Hz,15%压缩应变)培养.3周后采用活-死细胞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分布,定量检测支架中细胞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胶原蛋白及DNA含量,进行力学分析检测弹性模量. 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B组支架内细胞生长良好且分布均匀;A组细胞生长较差,中心区域失染.扫描电镜观察示,B组软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生长良好;A组软骨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散乱.生化成分分析示,B组胶原蛋白、GAG及DNA含量分别为(675.85±27.93)μg/mg、(621.72±26.75)μg/mg、(16.98±3.23)μg/样本,A组分别为(438.72±6.35)μg/mg、(301.63±30.51)μg/mg、(10.18±4.39)μg/样本,B组各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t=18.512,P=0.000;t=17.640,P=0.000; t=2.790,P=0.024).力学性能测试示,B组弹性模量(0.67±0.09)MPa显著高于A组(0.49±0.16)MPa和空白支架(0.43±0.12)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反应器模拟压应力三维动态培养优于普通静态三维培养,可提供有利于软骨细胞在ECM支架中生长的佳环境,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良好方法.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处理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大鼠体内移植后组织学观察及其血管化评价

    作者:王芳;武岩;石文;邵阳;马印东;贾军;辛乃军;吴秋合;宋国栋

    目的 探讨经基质金属蛋白酶7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处理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P-ADM) (P-ADM-pm)植入大鼠体内后的组织学变化及其血管化过程. 方法 取家猪腹部皮肤,采用机械法制备网织层真皮62块,随机分为A、B两组(n=31);A、B组真皮均经脱细胞处理制成P-ADM,B组再用MMP-7溶液处理制备P-ADM-pm;两组各取1块进行鉴定.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每只大鼠背部皮下左、右侧各植入1块P-ADM(A组)、P-ADM-pm(B组).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3、7、14、21、28d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4d时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两组移植物宿主细胞、血管浸润及组织学变化. 结果 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结束,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炎性反应.大体观察示,术后7d两组移植物表面均形成一层有少量微血管的纤维膜,随时间延长微血管增多、变粗并浸润移植物,且B组较A组明显;至21d两组纤维膜微血管减少、增粗,B组移植物完全血管化.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移植物炎性反应较B组严重;B组浅层成纤维细胞、微血管长入分别出现于术后3、7d,并于14、21d时贯穿移植物全层;A组分别出现于术后3、14d,至28 d时均未贯穿移植物全层;各时间点B组成纤维细胞及新生微血管计数均显著多于A组(P<0.05).14 d扫描电镜观察B组移植物内长入较多成纤维细胞并可见其分泌的胶原原纤维. 结论 与P-ADM比较,P-ADM-pm植入大鼠体内后,宿主对其反应与正常创伤愈合过程相似,其作为植入性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模板引导作用.

  • 细胞片层技术在口腔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英;王大庆;莫金龙;李宾中

    目的 细胞片层技术(cell sheet technology,CST)克服了传统组织工程中的缺点,展示了在组织工程中的革新和优势.现就CST及其在口腔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ST以及在口腔组织工程中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 结果 与传统组织工程技术相比,CST细胞接种率高、基质丰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理想操作性,有利于细胞移植成活和组织功能重建.CST在口腔牙周组织修复重建、口腔黏膜软组织缺损修复以及颌面部骨缺损修复中均有成功研究报道. 结论 CST不断改进,并与传统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将会促进口腔组织工程学进一步发展.

  • 体内生物反应器在骨组织工程血管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峰;韩冬

    目的 总结体内生物反应器在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方面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体内生物反应器在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体内生物反应器可由骨膜、肌肉、肌层膜、筋膜瓣及生物材料构建,它能有效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尤其对于较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开展. 结论 随着骨组织工程相关技术的发展,体内生物反应器有望解决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这一问题,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白血病抑制因子联合bFGF对人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施剑明;曹俊;殷明;殷嫦嫦;程细高;谢荣辉;林思文;徐浚怀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联合bFGF对人BMSCs(human BMSCs,h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 取第4代hBMSCs,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含10%FBS的a-MEM)常规培养;B组加入含10 ng/mL LIF的完全培养基;C组加入含10 ng/mL bFGF的完全培养基;D组加入含10 ng/mL LIF和10 ng/mL bFGF的完全培养基.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测定各组第4代hBMSCs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hBMSCs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第8代hBMSCs表面标志CD44、CD90、CD19、CD34表达情况. 结果 4组细胞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且细胞增殖速率表现为D组>C组>B组>A组.各组细胞形态观察发现A组细胞较早出现衰老和分化现象;B组细胞早期形态维持较好,但增殖相对缓慢,后期出现部分衰老细胞;C组少量细胞呈神经样细胞分化,但增殖较快;D组细胞增殖迅速,且能长期维持hBMSCs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示,A、C组骨髓基质标志CD44、CD90表达较B、D组低;各组造血细胞标志CD19、CD34均呈阴性,组间差异不明显. 结论 LIF联合bFGF不仅可以维持hB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而且能够促进其快速增殖.

  • 钩掌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作者:田建;芮永军;糜菁熠;邱扬;周建东;柯尊山

    目的 总结钩掌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2010年12月-2013年8月收治钩掌关节骨折脱位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17~51岁,平均28.1岁.致伤原因:拳击伤8例,重物击伤1例,交通事故伤l例.9例新鲜损伤根据Cain等分型标准,ⅠA型l例,ⅠB型l例, Ⅱ型3例,Ⅲ型4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钩掌关节骨折脱位畸形愈合,伤后2年6个月行钩掌关节融合术.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0.4个月.术后无环、小指麻木及手内在肌萎缩,无再骨折或脱位发生.9例新鲜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内获得愈合,钩掌关节均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末次随访时握力达32.8~42.5 kg,平均36.5 kg;Cooney腕关节评分85~100分,平均92.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为0分.另l例钩掌关节融合术后10周植骨融合,术后12个月握力12kg,Cooney腕关节评分70分,VAS评分0分. 结论 钩掌关节骨折脱位多为拳击伤,损伤程度与掌骨纵向撞击和屈曲角度有关;正侧位X线片不能很好显露钩掌关节,旋前斜位X线片和CT可评估损伤类型;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获得正常解剖关系可取得良好效果.

  • 中下颈椎前路椎体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春;侯黎升;阮狄克

    目的 对中下颈椎前路椎体椎弓根螺钉(cervical 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CATPS)内固定技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关于中下颈椎CATPS内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中下颈椎可以安全实施CATPS内固定技术,并一期完成前路减压、融合,同时获得坚强内固定,为复杂颈椎疾患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该技术存在操作方法复杂、钢板需进一步优化设计及食管刺激等并发症缺点,远期疗效和适应证等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 中下颈椎CATPS内固定技术安全有效,但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手术技术及内固定器械均需更深入研究.

  • 头髓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远侧交锁螺钉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清;张世民

    目的 总结采用头髓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对远侧交锁螺钉的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远侧交锁螺钉的生物力学、临床应用、操作难点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对长型或短型头髓钉,植入远侧交锁螺钉均可增加头髓钉的整体抗扭转刚度,目前临床常规使用.使用长型头髓钉时植入远侧交锁螺钉费力耗时、射线暴露显著增加;使用短型头髓钉时植入远侧交锁螺钉可能有股内侧血管损伤、局部应力集中、二次骨折以及断钉等并发症. 结论 对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1、A2.1型),可不植入远侧交锁螺钉;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必须植入远侧交锁螺钉,防止股骨干旋转畸形.

  • 双侧大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报道

    作者:邢学武;姚树源;潘子翔;姜文学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26岁.因双大腿肿痛伴膝关节屈曲障碍2 d于2012年10月入院.2d前患者偶行负重单车锻炼,持续约40 min.次日出现双大腿肿胀疼痛,并逐渐出现双膝关节活动受限,屈曲时症状加重,皮色和温度正常,于大腿肿胀处外用云南白药后疼痛稍缓解.第3天肿痛症状加重,双下肢无法负重,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患者双大腿张力性肿胀,未出现水疱;双侧腹股沟、臀部及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双膝痛性活动受限,被动活动膝关节可引起双侧股外侧肌剧痛,以左侧为著;双侧股外侧肌压痛、质硬;双下肢针刺觉,远端肢体皮肤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有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